正确认识慢性宫颈炎诊断方法
正确认识慢性宫颈炎诊断方法
一、根据临床表现:1、症状。阴道分泌物增多,呈白色粘稠或黄绿色脓性。患者感腰痛、下腹不适、外阴搔痒或小便刺痛等。若淋菌所致常有发热。2、体征宫颈充血。水肿,局部有接触性出血;严重者,其宫颈表面上皮剥脱、坏死、溃疡,宫颈粘膜向外翻出,大量的脓性粘液自颈管内排出。这是慢性宫颈炎的诊断方法之一。
二、分泌物涂片:检查与培养涂片时可见大量脓细胞,行革兰氏染色时可发现细菌;分泌物培养,可培养出致病菌。
擦去宫颈外表面分泌物后,用小棉拭子插入宫颈管内取出,肉眼看到白色棉拭子上有黄色或黄绿色粘液脓性分泌物,将分泌物涂片作革兰染色,若光镜下平均每个高倍视野有30个以上或每个油镜视野有10个以上中性粒细胞,可诊断MPC。慢性宫颈炎的诊断方法可对MPC者应作淋病余瑟菌及沙眼衣原体的检测,以明确病原体。
三、病理检查:子宫颈鳞状上皮脱落,内膜腺体分泌亢进,间质内及腺体周围有大量中性粒细胞浸润;重度者中性粒细胞可侵入表层内甚达腺上皮细胞内。组织水肿,血管扩张充血,但急性炎症期一般不作病理检查,这也是慢性宫颈炎的诊断方法。
宫颈炎的正确认识和症状
妇产专家表示:是女性妇科病种常见的一种疾病,有急性和慢性两种。长期慢性机械性刺激是导致宫颈炎的主要诱因。宫颈炎的正确认识和症状。
宫颈炎的症状:
1、急性宫颈炎:白带增多,呈脓性,伴腰痛,下腹不适。
2、慢性宫颈炎:白带多,呈乳白色,粘液状或白带中夹有血丝,或性交出血,伴外阴瘙痒,腰骶部疼痛,经期加重。
3、体征:急性宫颈炎,妇科检查,宫颈充血,水肿,有触痛;慢性宫颈炎,妇科检查,宫颈不同程度的糜烂,肥大或有息肉。
宫颈炎的认识:
对于宫颈炎的认识一种人认为,结了婚的女性都会有,它既不影响工作又不影响生活,无足轻重,治疗与不治疗都一样。另一种人认为,宫颈炎是癌前病变,谈癌色变,产生“恐癌症”而影响个人情绪乃至日常生活,这些都是不正确的。慢性宫颈炎和宫颈癌有一些共同症状,如性交后出现阴道点滴出血或白带带血丝。
宫颈炎性滤泡的解决方法
目的探讨慢性淋巴滤泡性宫颈炎的病理形态,提高该病的诊断水平。方法 1996~2009年诊断的慢性淋巴滤泡性宫颈炎病例共8例,均采用常规观察及免疫组化染色获得正确诊断,并予以随访。结果慢性淋巴滤泡性宫颈炎除了一般慢性宫颈炎症表现外,均有淋巴滤泡增生,呈膨胀性生长,圆形,边界光滑,可见各种转化淋巴细胞。表面上皮及腺体均未见肿瘤改变。
慢性淋巴滤泡性宫颈炎是一种容易误诊的宫颈炎症,以淋巴滤泡增生为特征,呈膨胀性生长及多克隆性增生,浆细胞的出现提示正常淋巴腺细胞演化谱系存在。无浸润破坏性生长,不同于恶性淋巴瘤。
慢性淋巴滤泡性宫颈炎是一种不常见的慢性宫颈增生性炎症,其以淋巴组织增生为主要病变,淋巴滤泡和转化淋巴细胞增生活跃,细胞幼稚,如果病理医师不熟悉该病可以将其误诊为肿瘤[1],尤易误诊为恶性淋巴瘤,导致临床的过度医疗,给患者造成一定的危害。
如何正确认识慢性胃炎
什么是慢性胃炎?
慢性胃炎系不同病因所致的胃黏膜慢性炎性病变。胃镜普查证实,我国人群中慢性胃炎的发病率高达60%以上。内镜下将慢性胃炎分为非萎缩性(浅表性)胃炎和萎缩性胃炎两大基本类型;同时存在糜烂、出血或胆汁反流等征象时,则诊断为非萎缩性胃炎或萎缩性胃炎伴糜烂、胆汁反流等。根据病变分布,内镜下慢性胃炎则可分为胃窦炎、胃体炎、全胃炎胃窦为主或全胃炎胃体为主。
慢性胃炎的病因分析
目前认为幽门螺旋菌(Hp)是慢性活动性胃炎的主要病因。80%~95%的慢性活动性胃炎患者胃黏膜中有Hp感染。Hp感染会引起胃黏膜活动性炎症;长期感染后,部分患者可发生胃黏膜萎缩和肠化。其他可能的病因还包括胆汁反流、吸烟、刺激性食物、非甾体类消炎药物等。慢性胃体炎则与自身免疫反应有关。
流行病学研究表明,多数慢性胃炎患者无任何症状。部分患者可有功能性消化不良的表现,如餐后上腹部饱胀不适、无规律性上腹部隐痛、嗳气、反酸、恶心、呕吐等,并呈持续或反复发作。胃体炎患者上述消化道症状较少,而易发生明显厌食和体重减轻,可伴有恶性贫血。
鉴于多数慢性胃炎患者无任何症状,即使有症状也缺乏特异性,且缺乏特异性体征,因此根据症状和体征难以确诊慢性胃炎。其确诊主要依赖内镜检查和胃黏膜活检组织学检查,尤其是后者的诊断价值更大。
如何正确认识女性宫颈炎症
▲ 宫颈炎导致不孕
慢性宫颈炎是妇科疾病中最常见的一种,多见于分娩、流产或手术损伤宫颈后,病原体侵入而引起感染,并由急性宫颈炎转变而来。往往是急性宫颈炎治疗不彻底,病原体隐居于宫颈粘膜内形成慢性炎症。
许多女性急性宫颈炎症状不太明显,一般常被忽略而直接发生慢性宫颈炎。阴道分泌物过多的患者,约20%—25%是由宫颈炎所致,若因炎症造成的白带粘稠脓性,会不利于精子通过宫颈管,从而导致不孕。
▲ 宫颈炎有哪些症状
白带增多是急性宫颈炎最常见的,有时甚至是惟一的症状,白带呈脓性或混有血,常伴有腰酸及下腹坠痛。有时外阴受炎症分泌物的刺激而有瘙痒、灼热感以及排尿症状如尿频、尿急。少数患者有性交痛、体温升高等症状。
有些人患上急性宫颈炎后症状不明显,所以往往容易被忽视而发展为慢性宫颈炎。慢性宫颈炎的主要症状就是白带增多。当炎症沿宫骶韧带扩散到盆腔时,可有腰骶部疼痛、盆腔下部坠痛等。其临床主要表现为:宫颈糜烂、宫颈肥大、宫颈息肉、宫颈管囊肿以及宫颈粘膜炎等。
▲ 正确认识宫颈炎
一般而言,单纯患上宫颈炎不会对健康构成太大的威胁,但往往由于宫颈炎所致的白带增多、腰痛、下腹坠胀等症状会影响人的情绪,并且从防癌角度来看,宫颈炎与宫颈癌关系密切。有关防癌普查资料显示,宫颈无糜烂者有0.39%患宫颈癌,而患子宫糜烂者却有2.05%患宫颈癌。说明积极治疗慢性宫颈炎,并针对采取积极的预防措施,对保障女性健康及防治宫颈癌有重大意义。
▲ 对待宫颈炎误区多
虽然宫颈炎是常见妇科病,但当前许多女性朋友对此病并不了解,存在着一些认识误区。
一种人认为,结了婚的女性都会有宫颈炎,它既不影响工作又不影响生活,无足轻重,治疗与不治疗都一样。
另一种人认为,宫颈炎是癌前病变,谈癌色变,产生“恐癌症”而影响个人情绪乃至日常生活。
这些都是不正确的。慢性宫颈炎和宫颈癌有一些共同症状,如性交后出现阴道点滴出血或白带带血丝。出现此种情形,一定要作宫颈涂片、阴道镜宫颈活检等,排除癌症后再治疗宫颈炎。
慢性宫颈炎诊断鉴别
诊断
因慢性宫颈炎的症状常为其他妇科病所掩蔽,故多在例行妇科检查时始发现,通过窥阴器视诊可见宫颈有亮红色细颗粒糜烂区及颈管分泌脓性粘液样白带,即可得出诊断。
慢性宫颈炎在临床上,可有宫颈糜烂,宫颈肥大,宫颈息肉,宫颈腺囊肿和宫颈管炎几种,其中宫颈糜烂最为常见,根据宫颈糜烂面的大小,可分为轻,中,重度三种情况:
轻度:糜烂面积占宫颈面积的1/3;
中度:糜烂面积占宫颈面积的1/3~2/3;
重度:糜烂面积占宫颈面积的2/3以上。
鉴别诊断
用窥阴器检查,可见各种类型病变,重度糜烂组织较脆,易出血,须与早期宫颈癌鉴别。
后者一般质地较硬、脆,极易出血,而子宫颈糜烂较软、润滑,虽有出血倾向,仅在检查触及后在指套上染有血迹。但大多数早期子宫颈癌在临床上不借助其他诊断方法,不可能与子宫颈糜烂相鉴别。因而凡有子宫颈糜烂者,均应常规作宫颈刮片检查找癌细胞,必要时在阴道镜检查(详妇科疾病诊断学篇)下作活检。
宫颈炎的日常保健
1、在慢性宫颈炎治疗后的二.三天,阴道有较多的血性或者黄水样分泌物排出.因此,白天可用全棉织品卫生垫,并且需勤换新垫.还可用温水清洗外阴,早晚各一次.
2、最好穿全棉织品的内裤,并要勤换洗,以保持外阴清洁.
3、禁房事1-2个月,因为宫颈治疗后,表面有一层发炎的痂皮要脱落,新的组织在慢慢长出来,在组织修复过程中,如果进行性交,会使宫颈新的创面磨损甚至出血,影响疗效。
另外,慢性宫颈炎的诊断并不难,医生可通过阴道内窥镜观察子宫颈,如果宫颈肥大、变硬或有裂伤、外翻等病变时,多可确诊。难以定论的患者需作宫颈刮片检查,必要时通过活组织检查来确诊。有时慢性宫颈炎看上去和早期宫颈癌很相似,所以有些医生认为即使确诊慢性宫颈炎后,还是应作宫颈刮片检查,确认有无早期宫颈癌。所以慢性宫颈炎的日常保健,希望大家能够发在心上,只要平时多加注意,是很容易痊愈的。
宫颈癌的误区有哪些
误区一:宫颈癌怎么预防,癌症是不可能被预防的,所以会忽视掉对宫颈癌的预防。宫颈癌是目前唯一病因明确、唯一可100%预防、唯一可彻底根除的癌症。误区二:生活检点,宫颈癌肯定不会找上我。虽然说宫颈癌发病原因跟性经历有关系,但是并不是说你做到在性生活方面完美就能全面封锁宫颈癌。因为引发这一恶性疾病的因素是多方面的,有性生活的女性都有可能遭遇它。误区三:宫颈癌既然是可治愈疾病,那么就不要过于担心,手术就能治愈它。宫颈癌手术后并不代表就已治愈,仍有复发的可能,若手术切除不完全,更有转移扩散的可能。误区四:宫颈炎的治疗无所谓。这点是很多女性朋友的错误认识。慢性宫颈炎、轻中度宫颈糜烂不影响正常的生活,所以往往被人忽视。但它却是导致宫颈癌的最大隐患之一。
正确认识慢性肝炎
有关肝炎的五个误区
误解一:所有肝炎都有传染性
肝炎的常见病因中,除了病毒性肝炎以外,还有多种非传染性肝炎,比如酒精性肝炎、单纯性脂肪肝、药物性肝损伤、自身免疫性肝病。
酒精性肝炎:由于长期大量饮酒造成。
单纯性脂肪肝:是由于脂肪在肝细胞内的过度沉积。
药物性肝损伤:主要原因是不合理用药。
自身免疫性肝病:同红斑狼疮、类风湿性关节炎一样属于结缔组织病范畴。
以上这些肝病,并没有传染性。另外,由于各种肝炎常导致肝功异常(以转氨酶和 / 或胆红素的升高最为常见),所以大众常常会觉得「肝功异常」或「黄疸」本身就有传染性。实际上,这些症状只是肝炎的结果,是没有传染性的。
误解二:肝炎病人都需要隔离
在常见病毒性肝炎中,甲肝和戊肝是消化道传染病,需要进行分餐、粪便消毒等隔离手段。
甲肝病毒随患者粪便排出体外,通过污染水源、食物、餐具等,可造成散发性流行或大流行。食物在生产过程中的污染也是甲型肝炎传播的原因。如三明治、橙汁、沙拉和肉类成品食物被甲肝病毒污染,是发达国家甲肝流行的主要原因。戊型肝炎也曾出现过水源污染引起的大流行,但目前较为多见的还是食物污染所致的散发病例。
预防这两种消化道传染的肝炎,应注意做到:
1、勤洗手,幼儿园和学校集体生活的儿童,是甲肝接触传播的高危人群,更应通过教育,让他们养成便后洗手的良好卫生习惯。
2、注意用餐卫生,对一些易携带致病菌的食物,如螺蛳、贝壳、螃蟹等,一定要煮熟蒸透,杜绝生吃、半生吃以及腌制后直接食用等不良饮食习惯,注意饮食卫生,防止病从口入。
误解三:日常接触会传染乙肝、丙肝
日常接触并不会传播乙肝或丙肝。这两种肝炎,均主要通过血液传播、母婴垂直传播及性接触传播。
握手、拥抱、共用办公用品、同住一宿舍、同一餐厅用餐和共用厕所等无血液暴露的接触,一般不会传染乙肝或丙肝。流行病学和实验研究也没有发现这两种肝炎能经吸血昆虫 (蚊、臭虫等) 传播。
误解四:得了乙肝一定会发展成慢性肝炎
感染乙肝病毒6个月后仍未被清除,称为慢性乙肝感染。
感染时的年龄是影响慢性化的最主要因素。在围产期感染者,慢性化的风险高达90%,而婴幼儿时期(0~5 岁)的慢性化率则降至50%,而成人感染者中仅仅5%~10% 发展为慢性感染。
因此,做好乙肝病毒的母婴传播阻断,做好针对婴幼儿的乙肝疫苗接种,慢性乙肝是可以控制的。自从2000年,我国将乙肝疫苗纳入免费计划免疫接种程序后,婴幼儿的感染率大幅度下降。2014年全国乙型肝炎流行病学调查表明,我国5岁以下儿童的慢性乙肝表面抗原携带率已经降至0.32% 。
误解五:乙肝是母亲遗传给孩子的
乙肝具有家庭聚集现象,常表现为母亲与孩子或兄弟姐妹间同时存在乙肝病毒感染。因此很多乙肝病人误以为这是一种遗传性疾病,甚至不敢结婚生育。
遗传病是指由遗传物质发生改变而引起的的疾病。而传染病则是一个本来健康的个体,被有传染性的病原体感染导致的疾病。显然,乙肝并不是因为患者的遗传物质发生了差错,而是因为感染了乙肝病毒所致。
新生儿在产程中会接触大量母血,这是母婴传播乙肝的原因。另外怀孕时,母亲子宫面的血管有破损,如胎盘剥离等情况,使母血渗漏至胎儿血循环也有可能发生宫内感染。
由此可见,不论哪种原因的母婴传播实际上是母亲通过体内途径将乙肝病毒传染给了下一代。所以乙肝是传染病而不是遗传病,是可以通过注射乙肝疫苗和乙肝免疫球蛋白来阻断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