妊娠期糖尿病怎么办 妊娠糖尿病控制目标
妊娠期糖尿病怎么办 妊娠糖尿病控制目标
空腹、餐前或睡前血糖3.3-5.3 mmol/L
餐后1 h血糖≤7.8 mmol/L
餐后2 h血糖≤6.7 mmol/L
加强血糖监测(空腹、餐前血糖,餐后1-2 h血糖及尿酮体),同时预防低血糖。有条件者每日测定空腹和餐后血糖共计4-6次。
5类糖尿病孕妇最易变危重
1 从小患过糖尿病
解决方案:孕前做好评估,孕期由内分泌科和产科协同监护
广州医科大学附属第三医院产科主任医师李映桃介绍,我国的糖尿病患儿越来越多,正以每年10%的幅度上升,目前,糖尿病患儿已占全部糖尿病人数的5%。 其中糖尿病女童患者在成年后,如果没有在孕前进行评估,“带糖”怀孕,在孕期糖尿病病情会加重,而且很容易出现严重的母胎并发症。
李映 桃提醒,每个家庭都应注意培养孩子良好的饮食习惯,不要经常进食高糖分或太油腻的食物,也要教育孩子不要暴饮暴食,要注意营养均衡,要多吃蔬菜、水果、全 麦面包、糙米等,同时,培养孩子锻炼的习惯。对于肥胖的孩子,要注意控制体重,及时查血糖,发现糖尿病及时治疗。“当孩子成年后,在怀孕前,一定要将糖尿 病控制好,并且一定要做好孕前评估,在孕期,则需要内分泌科和产科协同严密监护。”
2不知自己患了糖尿病
解决方案:高危人群孕前查查糖化血红蛋白
李映桃介绍,很多“糖妈妈”经常不知道自己得了妊娠糖尿病。据统计,在漏诊的妊娠期糖尿病孕妇中,约1/3的孕妇会发生酮症酸中毒。也就是说,妊娠酮症 酸中毒中,30%为未诊断的新发糖尿病。而妊娠酮症酸中毒导致的胎儿死亡率最高达85%,幸而近年来已开始大大下降,约9%,孕产妇死亡率<1%。但毋庸 置疑,妊娠糖尿病而不自知的“糖妈妈”仍然有很大的发展成“危重”的风险。
李映桃强调,女性在孕前3个月,除了进行常规的孕前检查,务 必查一次空腹血糖,这不但能发现糖尿病,而且可以在糖尿病前期积极进行干预,避免患上糖尿病。“如果属于35岁以上、肥胖、有高血压或高血脂、糖尿病家族 史、曾经出现过妊娠糖尿病的高危人群,除了检查一次空腹血糖和餐后两小时血糖外,还应进行糖化血红蛋白检测。”她说,非高危人群的孕妇,在孕24~28 周,也应按常规进行糖耐量实验。“一般情况下,一次就能筛查并诊断妊娠期糖尿病。”
3治疗不规范
解决方案:达到使用胰岛素治疗指征者务必规范用药
“还有一种情况是,不少‘糖妈妈’明明已经被诊断出妊娠期糖尿病,但却不控制饮食,不进行运动,连用药也不按医嘱规律使用或随意停药。”李映桃说,甚至 有个别“糖妈妈”因为担心药物对胎儿的影响,或者是害怕“上瘾”坚决不同意用药,最终导致血糖失控,并出现母胎并发症,严重的甚至导致酮症酸中毒、感染、 羊水过多、流产、早产、死胎、死产和新生儿死亡等危急状态。
“发现妊娠期糖尿病后,孕妇要遵医嘱规范治疗。”李映桃强调,除了严格控制 饮食和合理运动外,还要定期监测血糖水平,检查眼底、肝肾功能,同时,还要注意遵守医嘱进行孕期胎儿超声出生缺陷筛查和生长发育检查及胎心监护。“尤其早 期发现母胎并发症、达到使用胰岛素治疗指征者,一定要按医嘱规范用药。”
4妊娠期糖尿病合并感染
解决方案:除控制血糖外,还要避免感冒、腹泻和阴道炎及尿道炎
“感染是糖尿病主要的并发症。”李映桃介绍,如果孕妇不能很好地控制血糖,很容易发生感染。“而感染,也可能会带来很严重的后果,包括加重糖尿病代谢紊乱,甚至可能会诱发酮症酸中毒、未足月胎膜早破、感染性流产、早产等急性并发症。”
李映桃提醒说,“糖妈妈”一定要保持良好的卫生习惯,同时要注意饮食卫生,避免疲劳,尽量降低感冒、腹泻和阴道炎及尿道炎的发生。“尤其需要注意的是,一定要控制血糖达标,这是预防感染的主要手段,而且,一旦出现感染征兆,务必及时就医治疗。”
5妊娠期糖尿病伴高血压
解决方案:务必注意对妊娠期高血压的筛查和监测
“妊娠期糖尿病孕妇发生妊娠期高血压的可能性,比非糖尿病孕妇高2~4倍。”李映桃介绍,妊娠期糖尿病并发妊娠高血压,可能与存在严重胰岛素抵抗状态及 高胰岛素血症有关。高血压患者容易患上糖尿病,糖尿病患者也易合并高血压。“当两者同时出现后,妊娠期糖尿病会使得妊娠期高血压更难治疗,妊娠期高血压反 过来又会加重妊娠期糖尿病病情,母胎预后更糟糕,危害也就更严重。”
李映桃提醒,“糖妈妈”在监测血糖时,一定也要注意对妊娠期高血压进行积极的预防、筛查、监测和治疗。
“如果发现妊娠期糖尿病合并妊娠期高血压后,一定要及早治疗,严格控制血压水平,同时,生活上应该低盐饮食、控制体重,尽早住院规范治疗。”
血糖标准可不是书上说的那么死板
糖尿病分为1型糖尿病、2型糖尿病和妊娠糖尿病,虽然同为糖尿病,但血糖控制标准大不相同。即使同为2型糖尿病,不同病情血糖控制的目标也不同。看看你属于哪一类人群,血糖控制达标了吗?
不同类别的2型糖尿病患者控糖标准
1、中青年、病程较短、没有明显心脑血管疾病的糖尿病患者
控制标准:空腹血糖4.4~6.1mmol/L,餐后血糖<7.8mmol/L,HbA1c<6.5%,尽量使HbA1c<6.0%。
2、胰岛素治疗的非危重患者
控制标准:餐前血糖应尽可能<7.8mmol/L且随机血糖<10.0mmol/L,HbA1c<7.0%。
3、患者病情较轻,通过饮食、运动和服用降糖药物(如二甲双胍、糖苷酶抑制、噻唑烷二酮衍生物等)等治疗方式,便可使血糖控制达标而不发生低血糖的患者。
控制标准:这类患者应尽可能使血糖正常或接近正常。即空腹血糖4.4~6.1mmol/L,餐后血糖<7.8mmol/L。
4、年龄在70~80岁的老年患者
控制标准:在安全的前提下,空腹血糖6.0~7.0mmol/L,餐后2小时血糖8.0~10.0mmol/L,HbA1c在6.5%~7.0%之间。
5、合并严重并发症,尤其合并有心脑血管疾病的糖尿病患者,或经常出现低血糖者
控制标准:血糖控制目标就要相对放宽,一般空腹血糖维持在7.0~9.0mmol/L,餐后血糖在8.0~11.0mmol/L,HbAlc在7.0%~7.5%就可以了。
6、经常出现低血糖,年龄较大或病程较长的患者
控制标准:空腹血糖7.0~9.0mmol/L,餐后2小时血糖8.0~11.1mmol/L,HbA1c在7.0%~7.5%。
四种情况下,2型糖友需放宽血糖控制标准
1、大于80岁的高龄糖尿病患者;
2、无论年龄大小,或者年龄较大病程较长,且经常出现低血糖者,可以适当放宽血控制标准,首先要以不发生低血糖为原则;
3、有限寿命者:如糖尿病合并恶性肿瘤,尤其晚期恶性肿瘤患者及预期生存期有限者;
4、病程很长且既往血糖不理想,但却无明显糖尿病慢性并发症者也可适当放宽。
1型糖尿病控制目标
1、儿童糖尿病患者:在不影响孩子正常生长发育的前提下,适当放宽儿童糖尿病患者的血糖控制目标。
控制标准:餐前5.0~10.0mmol/L,睡前5.0~11.1mmol/L,HbA1c<8.5%即可。
2、年龄超过13岁及以上者
控制标准:建议HbA1c<7.5%,如无低血糖则尽可能使其HbA1c<7.0%。
妊娠高血糖控制目标
1、糖尿病患者计划妊娠
控制标准:应严格控制血糖目标值,餐前血糖控制在3.3~5.3mmol/L,餐后血糖在7.8mmol/L以下,HbA1c<6.5%。
如应用胰岛素可适当放宽,HbA1c<7.0%,以防止低血糖发生。
2、妊娠期间发现糖尿病
控制标准:理想的目标值为HbA1c<6.0%,餐前、睡前及夜间血糖不应高于5.3mmol/L,餐后2小时峰值不高于6.7mmol/L。值得注意的是,餐后血糖控制比餐前血糖更重要。
糖尿病患者的血糖控制目标不是千篇一律,而是要根据每个人的具体情况确定。以一般控制目标为基础,个体化制订控制目标为原则。有些情况下目标可以适当放宽,调整目标的关键原则是控制血糖的同时,减少低血糖的发生和避免血糖过度波动。总之,良好的血糖控制应从制订合理的血糖控制目标开始。
妊娠糖尿病的发病原因
引起妊娠糖尿病的原因有什么呢?妊娠糖尿病跟普通的糖尿病不同,妊娠糖尿病会影响到两个生命的健康,所以对于妊娠糖尿病的治疗大家一定的多注意才行,下面我们来具体的了解一下。
1、肥胖:肥胖是发生糖耐量减低和糖尿病的重要的危险因素,对于妊娠期糖尿病也不例外。其他环境因素如年龄、经济、文化水平及饮食结构等因素都与肥胖有协同作用。
2、种族:和成人的2型糖尿病与种族的关系类似,妊娠期糖尿病具有明显的地域性和种族相关性。与欧洲白人妇女的妊娠期糖尿病的患病率相比,印度次大陆、亚洲、阿拉伯和黑人分别为前者的11倍、8倍、6倍和6倍。种族因素除由遗传因素造成外,不能除外经济文化、饮食习惯等因素在其中的作用。
3、糖尿病家族史和不良产科病史:糖尿病家族史是妊娠期糖尿病的危险因素,有糖尿病家族史者妊娠期糖尿病的危险是无糖尿病家族史者的1.55倍,一级亲属中有糖尿病家族史者升高到2.89倍。
4、年龄因素:高龄妊娠是目前公认的妊娠期糖尿病的主要危险因素。年龄在40岁及以上的孕妇发生妊娠期糖尿病的危险是20~30岁孕妇的8.2倍。年龄因素除影响糖尿病的发生外,年龄越大,孕妇诊断妊娠期糖尿病的孕周越小。
引起妊娠期糖尿病的原因是很复杂的,而且这些因素与非妊娠期的2型糖尿病有明显的相似之处。妊娠糖尿病需要合理的治疗,因为如果治疗不当可能影响到患者和胎儿的双方面的健康。建议女性朋友怀孕后,在规定的时间内进行糖尿病的筛查,积极预防妊娠糖尿病的出现。
妊娠期糖尿病血糖控制目标知多少
妊娠期的糖尿病分为妊娠糖尿病和妊娠合并糖尿病,前者是妊娠期的特有疾病,通常发生在妊娠晚期(孕24~28周),大多数患者可随着妊娠中止或结束,血糖逐渐恢复正常。后者为怀孕前即患有糖尿病,怀孕后出现明显血糖波动,如果未加控制,产后高血糖将持续发展。无论是妊娠糖尿病还是妊娠合并糖尿病都属于高危妊娠。
妊娠糖尿病的血糖控制目标要比妊娠合并糖尿病略微宽松一些。通常是在合理饮食、运动锻炼的基础上,根据血糖水平状况选用短效胰岛素行餐前皮下注射,以便将空腹血糖及餐前血糖控制在5.3~6.1mmol/L,餐后1小时血糖≤7.8 mmol/L,餐后2小时血糖≤6.7 mmol/L。其中,餐后1小时血糖比餐后2小时血糖更重要。相比之下,妊娠合并糖尿病的血糖控制则要更严格一些。通常是在不发生低血糖的前提下,早期运用短效与长效胰岛素结合的方式,将空腹血糖及餐前血糖控制在3.9~5.4mmol/L,餐后峰值血糖为5.4~7.1mmol/L,平均血糖值≤6.1mmol/L。对曾经有过低血糖发作的妊娠合并糖尿病患者,则要放宽控制目标,一般参照妊娠糖尿病的血糖控制目标值即可。
妊娠糖尿病和糖尿病妊娠的区别
1、妊娠糖尿病的含义
妊娠糖尿病就是说在怀孕以前没有糖尿病,在怀孕的中晚期,尤其女性的胎盘分泌了很多的生糖激素或是其他的生糖激素分泌相应的增加,本身有一定的缺陷,这个时候她血糖就控制不住了,就出现了糖尿病。
2、糖尿病妊娠的含义
糖尿病妊娠就是先有糖尿病后怀孕了,不管妊娠糖尿病也好和糖尿病妊娠也好,我们在怀孕期间有一个特殊的情况,如果血糖高了,这个血糖通过胎盘供给胎儿的糖就多了,胎儿是用自己产生的胰岛素来把血糖降下来,这时候如果供应的糖太多了,胎儿就分泌的大量的胰岛素,把糖存储起来,如果存储满了,那么很多的糖又会变为脂肪,最后这个胎儿越长越大,最后生出一个巨大儿,8斤以上,那么以后的后患无穷,容易造成高血压、糖尿病、心脏病,从小就种植了一些灾难的幼苗。
3、妊娠糖尿病的起因
年龄因素高龄妊娠是目前公认的妊娠期糖尿病的主要危险因素。Vereellini等发现,年龄在40岁及以上的孕妇发生妊娠期糖尿病的危险是20~30岁孕妇的8.2倍。其他学者还有较多的类似发现。年龄因素除影响糖尿病的发生外,年龄越大,孕妇诊断妊娠期糖尿病的孕周越小。Berkovitz等发现,在孕24周前诊断糖尿病的孕妇中,30岁及以上的孕妇占63.7%,而孕24周以后诊断的仅占45.2%。肥胖是发生糖耐量减低和糖尿病的重要的危险因素,对于妊娠期糖尿病也不例外。其他环境因素如年龄、经济、文化水平及饮食结构等因素都与肥胖有协同作用。糖尿病家族史和不良产科病史糖尿病家族史是妊娠期糖尿病的危险因素,有糖尿病家族史者妊娠期糖尿病的危险是无糖尿病家族史者的1.55倍,一级亲属中有糖尿病家族史者升高到2.89倍。
防妊娠糖尿病水果不能代替蔬菜
糖尿病影响母婴健康
妊娠合并糖尿病是妊娠期最常见的内科合并症之一,发生率逐年升高。怀孕可使隐性糖尿病显性化,使既往无糖尿病的孕妇发生妊娠期糖尿病,使原有糖尿病患者的病情加重。石家庄市妇幼保健院产前诊断分中心主任焦红燕指出,妊娠前已有糖尿病的患者妊娠,称糖尿病合并妊娠;另一种为妊娠前糖代谢正常或有潜在糖耐量减退,妊娠期才出现糖尿病,即妊娠期发生或首次发现的不同程度的糖代谢异常,称为妊娠期糖尿病。糖尿病孕妇中80%以上为妊娠期糖尿病。妊娠期糖尿病患者糖代谢多数于产后能恢复正常,但将来患2型糖尿病机会增加。
焦主任表示,无论是孕前患有糖尿病者妊娠还是妊娠糖尿病,妊娠期高血糖对孕妇及胎儿都很不利,容易发生妊娠高血压综合征、胎儿窘迫、早产、巨大儿、新生儿窒息等多种并发症,而且孕妇日后发展为2型糖尿病的几率上升,再次妊娠时也易复发。
这些都是妊娠糖尿病的高危因素
什么样的人容易患妊娠糖尿病呢?焦主任指出,年龄≥30岁、肥胖、孕前患有多囊卵巢综合征、具有糖尿病家族史、孕早期空腹尿糖阳性、巨大儿分娩史、无原因反复自然流产史、胎儿畸形史、死胎死产史、本次妊娠胎儿偏大或羊水过多等,这些因素均是妊娠糖尿病发生的高危因素。由于妊娠期糖尿病孕妇通常无明显自觉症状,多数孕妇空腹血糖正常,易漏诊,因此焦主任建议,孕妇应重视孕期糖筛查实验,异常者再进行葡萄糖耐量实验确诊,以助妊娠糖尿病的早发现、早治疗。
合理饮食可预防
焦主任指出,孕妈妈应注意以下事项,以控制血糖,早期预防妊娠糖尿病的发生:
尽量在最佳生育年龄生育,孕前进行优生优育咨询,将体重控制在合适范围。
孕期不要过多增加摄入营养,尤其是高糖、高脂、高热量食物的摄入,保持营养均衡即可,不必过度“进补”。
水果含糖量较高,怀孕时不要认为水果维生素等含量高就以水果代替蔬菜。
合理控制孕期体重增加及胎儿大小、孕期进行适当的运动。
对于已确诊为妊娠糖尿病的孕妇,饮食方面不单单是控制甜食,还要注意控制油脂,淀粉等的摄入。例如市面上的无糖点心,也要少吃,虽然无糖,但是油的含量相当高。不要喝稀饭,米熬成稀饭后就产生糊精,糊精就是五倍的葡萄糖。可适当饮用豆浆或牛奶。
防妊娠糖尿病水果不能代替蔬菜
糖尿病影响母婴健康
妊娠合并糖尿病是妊娠期最常见的内科合并症之一,发生率逐年升高。怀孕可使隐性糖尿病显性化,使既往无糖尿病的孕妇发生妊娠期糖尿病,使原有糖尿病患者的病情加重。石妊娠前已有糖尿病的患者妊娠,称糖尿病合并妊娠;另一种为妊娠前糖代谢正常或有潜在糖耐量减退,妊娠期才出现糖尿病,即妊娠期发生或首次发现的不同程度的糖代谢异常,称为妊娠期糖尿病。糖尿病孕妇中80%以上为妊娠期糖尿病。妊娠期糖尿病患者糖代谢多数于产后能恢复正常,但将来患2型糖尿病机会增加。
无论是孕前患有糖尿病者妊娠还是妊娠糖尿病,妊娠期高血糖对孕妇及胎儿都很不利,容易发生妊娠高血压综合征、胎儿窘迫、早产、巨大儿、新生儿窒息等多种并发症,而且孕妇日后发展为2型糖尿病的几率上升,再次妊娠时也易复发。
这些都是妊娠糖尿病的高危因素
什么样的人容易患妊娠糖尿病呢?焦主任指出,年龄≥30岁、肥胖、孕前患有多囊卵巢综合征、具有糖尿病家族史、孕早期空腹尿糖阳性、巨大儿分娩史、无原因反复自然流产史、胎儿畸形史、死胎死产史、本次妊娠胎儿偏大或羊水过多等,这些因素均是妊娠糖尿病发生的高危因素。由于妊娠期糖尿病孕妇通常无明显自觉症状,多数孕妇空腹血糖正常,易漏诊,因此焦主任建议,孕妇应重视孕期糖筛查实验,异常者再进行葡萄糖耐量实验确诊,以助妊娠糖尿病的早发现、早治疗。
合理饮食可预防
焦主任指出,孕妈妈应注意以下事项,以控制血糖,早期预防妊娠糖尿病的发生:
尽量在最佳生育年龄生育,孕前进行优生优育咨询,将体重控制在合适范围。
孕期不要过多增加摄入营养,尤其是高糖、高脂、高热量食物的摄入,保持营养均衡即可,不必过度“进补”。
水果含糖量较高,怀孕时不要认为水果维生素等含量高就以水果代替蔬菜。
合理控制孕期体重增加及胎儿大小、孕期进行适当的运动。
对于已确诊为妊娠糖尿病的孕妇,饮食方面不单单是控制甜食,还要注意控制油脂,淀粉等的摄入。例如市面上的无糖点心,也要少吃,虽然无糖,但是油的含量相当高。不要喝稀饭,米熬成稀饭后就产生糊精,糊精就是五倍的葡萄糖。可适当饮用豆浆或牛奶。
妊娠糖尿病能吃草莓吗
适量吃。
妊娠糖尿病是指怀孕前未患糖尿病,而在怀孕时才出现高血糖的现象,其发生率约百分之一到三。妊娠糖尿病系高危妊娠,它严重危害母儿的健康。妊娠期糖尿病靠严格的饮食控制和运动疗法就能够控制住血糖,饮食控制是妊娠期糖尿病治疗的基础。孕妇如果在血糖控制稳定的情况下,草莓是可以吃的,最好在两餐之间食用,一次不要吃太多,一般吃2个即可。建议患有妊娠糖尿病的孕妇在饮食上最好选择含糖量的水果和蔬菜,如西红柿、黄瓜等。
妊娠糖尿病要严格控制饮食
妊娠期糖尿病(GDM),是指妊娠期首次发生或发现的糖尿病,这其中包含了一部分妊娠前就已经患有糖尿病但一直未发现,直到在孕期才首次被诊断的患者。近年来,随着生活水平的不断提高和生活方式的改变,一些不合理的营养结构和生活方式导致越多越多的孕妇受到妊娠糖尿病的困扰,孕妇发生妊娠期糖尿病的几率逐年上升,有些地区甚至高达5%。但又由于只有一部分患有妊娠糖尿病的孕妈妈会表现出糖尿病“三多一少” (多饮、多食、多尿、体重减轻)的典型症状,而很大一部分在初期却没有明显的症状,因而使得妊娠期糖尿病未能得到大多数孕妇及其家人足够的重视。妊娠糖尿病如果得不到规范化管理,它不仅会损害孕妇的健康,还将会成为新生儿死亡的一大致命杀手。因此,妊娠期糖尿病不容忽视。
为什么会发生妊娠期糖尿病呢?这是因为,随着孕周的增长,一方面,胰岛素需求量在增加;另一方面,孕妇体内分泌的各种拮抗胰岛素的物质也在增加。若孕前即存在胰岛素分泌受限的情况,或是在孕期无法代偿这一作用时,就会使得血糖不能得到很好地调节,进而出现了妊娠期糖尿病。
妊娠糖尿病初起的症状可能不明显,但如果血糖控制不佳,则可引起妊娠高血压综合症、酮症酸中毒、继发性感染、自然流产、羊水过多、产道损伤和产后出血等并发症,其中酮症酸中毒为糖尿病最严重的并发症之一,妊娠糖尿病酮症酸中毒不仅是孕妇死亡的主要原因,而且也是导致围产儿不良结局的一个重要原因,酮症酸中毒如果发生在孕早期,可导致胎儿致畸,如果发生在孕中晚期,则易导致胎儿窘迫及胎儿窒息,有报道,因妊娠期糖尿病导致胎儿的死亡率可达20%左右。同时,妊娠期糖尿病患者及其后代远期发生糖尿病、肥胖等的风险也会相对增加。
可见妊娠期糖尿病对孕妈妈和宝宝的近期、远期都是有着不同程度不良影响的,妊娠糖尿病应当要引起孕妈妈们的高度重视,那么,孕妈妈们应该要如何做才能将损失降低到最小呢?
1.定期产检:在确定怀孕后,一定要定期到正规医院进行规律的产检。所有非糖尿病的孕妇,都应在孕24~28周时,到医院常规行75g葡萄糖耐量试验(OGTT),主要目的就是尽早筛查出妊娠糖尿病并及时给予规范化的治疗。而对于有肥胖、糖尿病家族史、巨大儿分娩史、无明显原因多次自然流产史等妊娠期糖尿病高危因素的孕妈妈,则在首次孕检的时候医生就会安排进行一次OGTT,初次试验血糖正常时孕妈妈也不可放松警惕,必要时还需要在妊娠晚期再行一次OGTT,以排除孕期合并妊娠糖尿病的可能。
2.饮食控制:如果一旦确诊患有妊娠期糖尿病的话,为了安全起见,一般建议先入院进行血糖及营养的规范化管理,待稳定后再回家自行监测。饮食控制是最基本也是最有效的方法之一。由于怀孕时孕妇不仅要满足自己的营养需求,而且还要为胎儿的发育提供营养支持,因此,理想的饮食控制目标是既能保证和提供妊娠期间孕妇的热量和营养的需要,又要避免餐后高血糖或饥饿性酮症的出现,保证胎儿的正常生长发育需要。因此,最好请专业的医生为您制定一份个性化的营养方案,并根据孕期的具体情况作出适当的调整。饮食上建议少吃多餐,以一天5-6餐为宜,从而可有效地避免餐后血糖迅速升高。在食物的选择上,主食要粗细搭配,每天安排适量的优质蛋白,如鱼、禽、蛋、奶及奶制品等,同时增加绿色蔬菜的摄入。在病情控制满意的情况下,也可以在医生的指导下在两餐之间适量吃一些升糖指数较低的水果,如青苹果、柚子、石榴、李子等。
3.定期血糖监测:密切监测自己的血糖情况并记录下来,以便为医生制定适宜的治疗方案提供重要的参考依据。在治疗初期的时候,监测的频率要高一些,一般需要在餐前、餐后、空腹及夜间进行监测,最好每天能监测4-8次,在血糖控制比较满意并且稳定后,监测的频率可以稍微减少一些,但也应做到每周至少监测一次。
4.适量的运动:在饮食控制的同时,进行适量的运动,能够促进葡萄糖的利用,增加细胞内糖代谢,降低游离脂肪酸,从而减低血糖。但应注意避免在空腹情况下运动或是一次的运动强度过大。
5.必要时辅以药物治疗:多数的妊娠期糖尿病患者经合理饮食控制和适量的运动后,血糖均能控制在比较满意的范围内。但若血糖控制还不理想的话,则可在医生的指导下辅以药物治疗。有些人可能会担心孕期用药的安全性问题而拖着不肯用药,其实,也不必太过于担心这些胰岛素治疗会影响到腹中胎儿,胰岛素属于大分子蛋白,一般情况下很难通过胎盘屏障到达胎儿体内,所以,在医生的指导下适量地用药,相对来说还是比较安全的。
妊娠糖尿病的发病原因有什么
妊娠糖尿病的发病原因一、不正确的生活习惯
引起妊娠糖尿病的因素中很大的一个就是孕妇不正确的生活习惯,导致血糖含量过高。近年来,随着生活方式的改变,2型糖尿病发病趋势升高并呈现年轻化;另一方面,不少孕妇吃得多且精,而活动少,这是妊娠期得糖尿病的重要原因。妊娠可促使隐性糖尿病变妊娠糖尿病血管硬化症状为显性,在妊娠期,体内拮抗胰岛素的激素(垂体前叶激素与肾上腺皮质激素)水平增高,内分泌变化都会对糖代谢产生一系列影响,尤其当孕妇胰岛功能储备不足或胰岛素分泌降低时,将会发生妊娠糖尿病。
妊娠糖尿病的发病原因二、糖尿病家族史和不良产科病史
糖尿病家族史是妊娠期糖尿病的危险因素,有糖尿病家族史者妊娠期糖尿病的危险是无糖尿病家族史者的1.55倍,一级亲属中有糖尿病家族史者升高到2.89倍。
妊娠糖尿病的发病原因三、肥胖因素
肥胖是发生糖耐量减低和糖尿病的重要的危险因素,对于妊娠期糖尿病也不例外。其他环境因素如年龄、经济、文化水平及饮食结构等因素都与肥胖有协同作用。
妊娠糖尿病的发病原因四、年龄因素
高龄妊娠是目前公认的妊娠期糖尿病的主要危险因素。年龄在40岁及以上的孕妇发生妊娠期糖尿病的危险是20~30岁孕妇的8.2倍。年龄因素除影响糖尿病的发生外,年龄越大,孕妇诊断妊娠期糖尿病的孕周越小。
妊娠糖尿病的发病原因五、糖尿病家族史和不良产科病史
糖尿病家族史是妊娠期糖尿病的危险因素,有糖尿病家族史者妊娠期糖尿病的危险是无糖尿病家族史者的1.55倍,一级亲属中有糖尿病家族史者升高到2.89倍。
妊娠糖尿病的发病原因六、高发人群
(1)、肥胖,妊娠前体重超过标准体重的20%,或者妊娠后盲目增加营养,进食过多,活动过少,体重增加太多的孕妇。
(2)、直系亲属中已出现过妊娠糖尿病病人的孕妇。
(3)、直系亲属中有人得糖尿病的孕妇。
(4)、以往妊娠时曾出现妊娠糖尿病的孕妇。
(5)、生育过巨大胎儿(体重大于8斤)的孕妇。
(6)、过去有不明原因的死胎或新生儿死亡、羊水过多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