麦粒肿的中医辨证治疗
麦粒肿的中医辨证治疗
麦粒肿分两种,外麦粒肿和内麦粒肿,中医称其为土疳或土疡。那么,中医药是如何治疗麦粒肿的呢?
一、外治法
外涂玉枢丹或清火眼丸。取药研磨成汁,涂于结肿部位。
二、内治法
1、风热外侵
睑部肿物初起,局部微有红肿痒痛,伴头痛,发热,全身不适等,舌苔薄白,脉浮数。治法:疏风清热。
2、热毒壅盛
眼睑红肿痛难睁。兼有口干,头痛,发烧,尿黄,便秘,舌苔黄、舌质红,脉数有力。治法:泻火解毒。
弱视的中医辨证治疗
中医认为弱视多由于先天禀赋不足,后天脾胃失养导致精气不能上承濡养于目,阴阳失调,目失所养,神光发越无能,视力低下。治疗采用辨证论治等综合疗法。
1、脾胃虚弱
视物不清或举睑无力,面色微黄无华,肌肉消瘦,食欲不振,身倦乏力,便糖,舌淡嫩苔薄白,脉缓弱。治以补气健脾和胃,方选参苓白术汤:党参、山药、白术、炙甘草、薏苡仁、砂仁、扁豆、焦三仙等。
2、气虚血瘀
视物不明,面色微白,身倦乏力,自汗,舌淡苔薄白,脉虚弱无力。治以补气活血通络,方选补阳还五汤:当归、川芎、白芍、党参、黄芪、地龙、红花、桃仁等。
弱视治疗时间长,患者应配合医生治疗。小儿肺脾肾多不足,心肝多有余,故保护肺脾肾将有积极作用;饮食应合理起居应有常。
肝病的中医辨证治疗
肝病的中医治疗:
【辨证】湿热邪毒内蕴,肝郁血瘀,脾肾两亏,营卫失调。
【治法】清化解毒,活血祛瘀,健脾疏肝,益气湿肾。
【组成】
方1:黄芪30克,虎杖15克,白花蛇舌草15克,露蜂房15克,半枝莲15克,仙鹤草15克,土茯苓15克,仙灵脾15克,鹿衔草15克,柴胡12克,郁金12克,当归12克,生鸡内金12克,桂枝9克,甘草3克。
方2:雄黄30克(色赤如鸡冠者为上品,效高毒性小),生白矾(即酸矾)15克,五灵脂60克,共研细末装胶囊。
【用法】
方1煎服,先将诸药用冷水浸泡半小时,沸后再煎5分钟即可。
方2胶囊用汤药或温开水送服均可。每次吞服0.3克(2粒),每日2次。汤药、胶囊均6日一个疗程。
麦粒肿的中医辨证治疗
一、外治法
外涂玉枢丹或清火眼丸。取药研磨成汁,涂于结肿部位。
二、内治法
1、风热外侵
睑部肿物初起,局部微有红肿痒痛,伴头痛,发热,全身不适等,舌苔薄白,脉浮数。治法:疏风清热。
2、热毒壅盛
眼睑红肿痛难睁。兼有口干,头痛,发烧,尿黄,便秘,舌苔黄、舌质红,脉数有力。治法:泻火解毒。
麦粒肿中医治疗
1.风热外侵
【主症】:睑部肿物初起,局部微有红肿痒痛,伴头痛,发热,全身不适等,舌苔薄白,脉浮数。
【治法】:疏风清热。
【方药】:金银花、连翘、桔梗、薄荷(后煎)、淡竹叶、甘草、防风、天花粉、牛蒡子、芦根。
2.热毒壅盛
【主症】:眼睑红肿痛难睁。兼有口干,头痛,发烧,尿黄,便秘,舌苔黄、舌质红,脉数有力。
【治法】:泻火解毒。
【方药】:穿山甲、栀子、连翘、黄连、黄芩、白芷、天花粉、皂角刺、归尾,甘草、赤芍、金银花各、大黄、芒硝。
中医辨证治疗秋燥
1、秋感燥气,右脉数大,伤手太阴气分者,桑杏汤主之。
前人有云∶六气之中,惟燥不为病,似不 尽然。盖以《内经》少秋感于燥一条,故有此议耳。如阳明司天之年,岂无燥金之病乎?大抵春秋二令,气候较夏冬之偏寒偏热为平和,其由于冬夏之伏气为病者 多,其由于本气自病者少,其由于伏气而病者重,本气自病者轻耳。其由于本气自病之燥证,初起必在肺卫,故以桑杏汤清气分之燥也。
桑杏汤方(辛凉法)
桑叶(一钱) 杏仁(一钱五分) 沙参(二钱) 象贝(一钱) 香豉(一钱) 栀皮(一钱) 梨皮(一钱)
水二杯,煮取一杯,顿服之,重者再作服(轻药不得重用,重用必过病所。再一次煮成三杯,其二、三次之气味必变,药之气味俱轻故也)。
2、燥伤肺胃阴分,或热或咳者,沙参麦冬汤主之。
此条较上二条,则病深一层矣,故以甘寒救其津液。
沙参麦冬汤(甘寒法)
沙参(三钱) 玉竹(二钱) 生甘草(一钱) 冬桑叶(一钱五分) 麦冬(三钱) 生扁豆(一钱五分) 花粉(一钱五分)水五杯,煮取二杯,日再服。久热久咳者,加地骨皮三钱。
麦粒肿是什么病
麦粒肿学名为睑腺炎,根据它发生的部位,分为外麦粒肿和内麦粒肿。中医也称为针眼、偷针。
通常是由于金黄色葡萄球菌感染睑板腺或者皮脂腺而引起的化脓性炎症。在使用不洁的毛巾或者用脏手揉擦眼睛时,细菌都有可能乘机侵入,还可能与饮食不节、全身抵抗力下降、气候环境变换、不注意用眼卫生等等有关。
麦粒肿自己流脓怎么办
1、清理脓物。如果麦粒肿自己出现流脓的情况,建议使用干净的消毒棉签,将麦粒肿中还未流完的脓物挤出,切忌不可直接用手将脓物挤出,以免发生感染而对伤口造成二次伤害。
2、消毒杀菌。在将脓物进行清理后,需要使用生理盐水或碘酒对伤口进行消毒杀菌处理,以免空气中的细菌等对伤口造成感染。
3、及时就医处理。如果脓物无法完全挤出,建议患者及时前往附近的诊所或医院进行就医处理,并在医生的指导下,对麦粒肿进行治疗。
崩漏的中医辨证治疗
⑴ 实证
治法行气散寒,通经止痛。以足太阴经及任脉穴为主.
主穴三阴交 中极次髎
配穴 寒凝者,加归来,地机;气滞者,加太冲;腹胀者,加天枢,气穴;胁痛者,加阳陵泉,光明;胸闷者,加内关。
操作毫针泻法,寒邪甚者可用艾灸.
方义三阴交为足三阴经交会穴,可通经而止痛。中极为任脉穴位,可通调冲任之气,散寒行气.次髎为治疗痛经的经验穴。
⑵ 虚证
治法调补气血,温养冲任.以足太阴,足阳明经穴为主。
主穴 三阴交足三里气海
配穴气血亏虚者.加脾俞,胃俞;肝肾不足者,加太溪,肝俞,肾俞;头晕耳鸣者,加悬钟。
操作 毫刺补法,可加用灸法.
方义三阴交为肝脾肾三经之交会穴,可以健脾益气,调补肝肾,肝脾肾精血充盈,胞脉得养,冲任自调。足三里补益气血.气海为任脉穴,可暖下焦,温养冲任。
麦粒肿早期怎么治疗
一、首先,控制饮食、忌饮食辛辣、注意用眼卫生是初期麦粒肿怎么治的基础方法之一,良好的用眼习惯是预防眼部疾病的第一步;
二、其次,在眼睑刚开始呈现红肿或开始长脓包时,不能用手去摩擦或挤压。因为眼睑血管分布密集,眼的静脉其他面部静脉相通,挤压脓肿时则会导致血液向各个方向回流,就造成炎症扩散,引起更加严重的眼部疾病;
三、另外,初期麦粒肿可以用热毛巾进行暂时局部热敷,以促进化脓,如果炎症比较轻,也可在热敷后完全消失。使用未消毒的针挑及过早切开是麦粒肿初期的大忌;
四、在治疗麦粒肿中多注意以下几个方面
1、无论内外麦粒肿,如果加压挤脓,细菌、毒素容易倒流到颅内,引起眼眶蜂窝织灸、海绵栓塞的严重并发症,重者可危及生命,所以切忌挤压。
2、麦粒肿初期或脓肿未形成时,都可局部湿热敷,热敷能加快眼部的血液循环,有消肿止痛的作用,对治疗麦粒肿很有帮助。
3、治疗麦粒肿期间注意休息,不吃刺激食物,多饮水,保持大便通畅。
4、如果走粒肿长期未退留下改结,在急性炎症消退后,可在盼结合膜面切开刮除内容物,并剪除残爱及肉芽肿。
5、平时要注意用眼卫生。杜绝用脏手及脏手帕擦眼等不良习惯。注意休息,不熬衣,不要使眼睛过度疲劳。
6、对于反复发作者,应查找原因,注意矫正屈光不正。
麦粒肿有多少脓液 麦粒肿脓液自己破了会流干净吗
不一定。
虽然在患上麦粒肿后,即使患者不主动将脓液挤破,麦粒肿也会自行破损,从而导致脓液流出,但由于脓液流出后,如果患者不将其全部挤出,可能会导致麦粒肿中还会有脓液残留,甚至还有可能会引起二次感染,所以麦粒肿脓液自己破了不一定糊流干净。
针眼怎样治疗
麦粒肿一般治疗
1、早期湿热敷或旋磁理疗,促进浸润吸收或硬结迅速化脓。
2、手术切开:当脓点形成后可切开排脓。但要注意外麦粒肿的切口应与睑缘平行,内麦粒肿的切口庆与睑缘垂直。切忌不适当的挤压,以防炎症向眶内、颅内扩散,引起眶蜂窝织炎、海绵窦静脉炎、脑膜炎、及脓肿等而危及生命。
3、对顽固的经常发作的病例,可用自体免疫疗法。伴全身发烧,耳前、颌下淋巴结肿大者可给抗生素及磺胺类的药物的应用。
麦粒肿辨证论治
1.中医偏方:
中医学中以其以针刺破即愈故名“针眼”,认为其多因肌肤不洁,风热毒邪外客所致,或因脾胃虚弱,气血不足,正不胜邪而使病变反复发作。临床常见有风热毒邪、热毒炽盛及脾虚气弱等症型。治疗当以清热解毒为主;对正不胜邪者,宜取扶正托毒法为原则。
疥疮的中医辨证治疗
疥疮是一种常见的皮肤病,特别是在卫生条件较差的农村地区发病率非常高。老百姓俗称它为“疳疮”、“闹疮”。它是由于疥虫感染皮肤引起的皮肤病,本病传播迅速。现在也有很多人采用中医的方法进行治疗。
1、内服方
(1)当归、生地、酒炒白芍、黄芪、生甘草各2克,水二盅,煎八分,饭后2时服,每日一剂,早晚煎服。
(2)防风、荆芥、连翘、麻黄、薄荷、川芎、当归、炒白芍、白术、黑山栀、酒蒸大黄、芒硝、石膏、黄芩、桔梗、甘草、滑石.每日二剂,水煎服。
2、外用方
(1)大枫子10克(去皮)、巴豆3克(去皮)、核桃仁七个、水银6克,共捣如泥状,外擦患处。
(2)硫磺20克,土槿皮20克,苦参30克,蛇床子30克,黄柏30克,白鲜皮30克,地肤子30克,土茯苓30克,苍耳子20克,白蒺藜30克。如果继发感染加金银花30克,野菊花20克,蒲公英30克,严重感染,并用青霉素。每日一剂,水煎2次混匀,分两次外用温洗。治疗前先用热水和肥皂洗澡,然后擦药,自颈部以下,先擦皮损,后擦全身,连续4天为一个疗程。
(3)苦参10克,白鲜皮10克,百部30克,川楝子10克,蛇床子10克,石榴皮10克,藜芦10克,皂角刺20克,羊蹄根30克,硫磺20克,白酒3斤。将上述各药锉粗末,浸于酒中,加盖密封1周,即可。每晚睡前用纱布蘸药酒擦全身,连用10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