养生健康

献血对身体好吗 对献血的担忧

献血对身体好吗 对献血的担忧

有人担心献血对身体不好,其实这都是多虑了。一个健康的体重50公斤的成年人总血量约为4000毫升,一个人一次献血200~400毫升,只占总血量的5%~10%,献血时抽出的是外周血管的血,献血后,人体会自动将原来贮存于脾脏、肝脏等器官里的血液释放出来参与血液循环。人体的造血组织也会自动加速造血,几天内,就可以使血小板、白细胞和红细胞等恢复到原来水平。

至于献血感染,只要你是前往正规医院或献血站进行献血,就是安全的。目前采血用的相关器械都是由国家严格监控的,耗材都是一次性的、无菌的,“献血感染”这种说法一点都不靠谱。

志愿者在献血前要经过严格的体检和检验程序,并非所有人都可以献血。事实上,有不少志愿者因为体检不合格而暂时或长期被拦在献血队伍外,因此能献血说明你很健康。正常人在献血后,一般情况下不会引起气虚、血虚的症状,但适当服用一些具有健脾、益气、养血的药膳,对于促进血液的再生还是大有裨益的。

老人献血成瘾不献就发烧

户县老人献血成瘾不献就发烧 18年献血1.88万毫升

“我已经献了18年血了,献上瘾了,现在每年不献几次血,身体会很不舒服,口干舌燥、发热发烧,一献就没事了。”近日,家在户县57岁的魏东(化名)老先生告诉本报记者。

只要一献血,人就变精神

魏东介绍,第一次献血是听说献血对身体有好处,于是每年都会献两次血。献了7年后,发现如果不献血身体就会不舒服,心情烦躁、口干舌燥,还有发热发烧的情况出现,只要一献血,身体马上感觉很清爽,人也变得精神。

在我国,正常的公民一般献血年龄为18至55周岁,两次献血间隔为六个月以上,每次献血量为200毫升至400毫升。一名符合献血标准的健康人每六个月献一次血,一生可献血上限为74次。魏东说:“一年献血两次对我来说有点少,我就想各种办法,每年献三次血。”

18年献血47次,身体健康

记者计算了一下,魏东前7年每年献血两次,每次400毫升,此后11年每年献血3次,每次献血400毫升;18年来,献血已达47次,总量竟达1.88万毫升。

每个成年人的血量约占体重的8%,若一个成年人的体重为50公斤,其血液总量约为4000毫升。也就是说,魏东献出的这1.88万毫升血液,相当于4.7个成年人的全部血液量。魏东称,也担心自己献血成瘾的事,但检查后,医生说他身体没什么问题,血液也正常。

医生说献血成瘾是心理问题

昨日下午,在钟楼附近的钟楼邮局门前捐血点,西安市中心血站一名姓吴的医生告诉记者:“献血成瘾属于心理问题,献血并不会真的使人上瘾。”在小寨百盛门前捐血点,一名姓张的血站医生也表示,献血成瘾是心理问题。

据科学测定,人体中平时只有80%的血液在循环,还有20%(约有800毫升)的血液储存在肝脏、脾脏、皮肤等小血库中备用。按规定献血后,这些储备中的血液会很快释放到血液循环中来,不会影响健康。

小资料

他现在的献血量可获9.4枚金奖章

我国《献血法》规定,无偿献血累计满1000毫升、1600毫升、2000毫升者,分别可获得无偿献血铜质、银质、金质奖章一枚;满3400毫升者,可获得无偿献血奖杯。魏东已献血18800毫升,按这些奖项来看,分别可获得铜质、银质、金质奖章18.8枚、11.8枚、9.4枚,无偿献血奖杯5.5个。

献血对身体有好处吗?国外机构的一些研究表明,献血后会降低血液黏稠度,可以缓解或预防高黏血症。

献血对身体有什么好处 献血后头痛怎么办

献血之后,疼多少都会有一点疼痛感,这是很正常的现象,属于生理反应。每当这时,一定要注意休息,过段时间就会恢复,不然就会留下后遗症。

这个时候,身体也是比较虚弱的,所以在饮食上需要细心点,可以多吃一些瘦肉、猪肝、鸡蛋、牛奶等等高蛋白的食物,蔬菜与水果也是不能少的,及时补充维生素,促进铁元素的吸收,加快体内造血。同时心情也要保持很愉悦。

献血浆对身体有害吗 什么人不适合献血浆

献血的要求是自身健康,若是自身就属于贫血患者,或病毒、疾病的携带者,这类人的血液检查属不合格,一般不允许献血浆,以免出现献血后头晕、休克等症,或者污染其他血浆,严重甚至还会传染疾病给使用者。

献血一般献多少毫升 献血对身体有损伤吗

不会有损伤。

一个成年人的总血量约为4000~5000毫升。平时80%的血液在心脏和血管里循环流动着,维持正常生理功能;另外20%的血液储存在肝、脾等脏器内,一旦失血或剧烈运动时,这些血液就会进入血液循环系统。一个人一次献血200~400毫升只占总血量的5%~10%,献血后储存的血液马上会补充上来,不会减少循环血容量。

而且献血后,由于造血功能加强,失去的血细胞很快得到补充。所以说一个健康的人,按规定献血,对身体不会有任何影响,更不会“伤元气”,反而会有利于健康。

献血的好处 献血的坏处

对于初次献血者,如果献血前过于紧张或者过度疲劳,或处于饥饿状态下,献血可诱发晕厥,献血后需要休息半小时,以防在途中发生晕厥。

若献血者本身属于营养不良体质,在短时间内献血次数过多,有可能发生贫血。

在献血过程中,如果消毒不严格,共用抽血器材,不排除感染疾病的可能,但只要是属于正规的国家采血机构都不存在这种现象。

解惑:骨髓捐献5大担忧

虽然“骨髓移植”一说深入人心,但专业的叫法应该是“造血干细胞移植”。也就是说,捐献骨髓真正捐献的是造血干细胞。

造血干细胞是具有自我更新能力,并且能分化为各种血细胞的前体细胞,最终生成红细胞、白细胞、血小板等血细胞成分。

骨髓存在于长骨(如肱骨、股骨)的骨髓腔和扁平骨(如髂骨)的稀松骨质间的网眼中,是一种海绵状的组织,能产生血细胞的骨髓略呈红色,称为红骨髓。人体骨髓量与体重等因素相关,成年人骨髓量一般为3千克左右。

因为人体绝大部分的造血干细胞是分布在较大骨骼腔隙中的红骨髓(刚出生时,骨骼腔内都是红骨髓,随着年龄增长,骨骼内脂肪增多,即为黄骨髓;红骨髓造血功能活跃,而黄骨髓只是保有造血功能潜质),所以早期是采用抽取骨髓的办法来获取造血干细胞,不过这是较早前受技术所限而采取的办法,现在已经较少采用了。

目前临床进行的造血干细胞移植包括骨髓移植、外周血造血干细胞移植和脐带血移植。

很多人在想象中认为,“骨髓移植是要在捐献者的脊髓中抽取骨髓”。但实际上这种想法有两个错误:首先,尽管都是名为“髓”,但脊髓是中枢神经的一部分,其组成乃无数的神经(彷如身体的中枢电缆线),而绝非“骨髓”,跟造血干细胞更没有关系。

其次,临床上抽取骨髓的部位并非脊髓,甚至都不是脊柱。在真正的“骨髓”捐献过程中,捐献者捐献时需要被麻醉,医生用针刺入其髂骨(髂前上棘和/或髂后上棘)抽取一定量的骨髓用以移植。

医生抽取髂骨处骨髓示意图。

除了红骨髓中蕴含大量的造血干细胞以外,人体还有不少地方亦含有造血干细胞,例如外周血。外周血造血干细胞移植目前在临床应用最为广泛,我们通常所说的“骨髓移植”实际上大多都是“外周血造血干细胞移植”[1]。无关供者(unrelated donor)捐献时大多采用外周血造血干细胞移植,仅在外周血采集干细胞不足或某些亲属捐献病例中才会联合“骨髓移植”方法。

外周血造血干细胞移植时,是将捐献血液抽出后流经细胞分离机,在把干细胞挑出来后,再将血液输回捐献者体内。这种方法能够避免骨髓穿刺带来的痛苦,使得移植对捐献者的影响降到最低。另外这一过程无需麻醉,和献血很像。

捐献外周血中造血干细胞示意图。

不过,因为正常外周血中造血干细胞数量极少,移所以植前需要利用药物将捐献者骨髓中的造血干细胞“动员到”外周血中,以便更有效地收集造血干细胞。

目前临床上应用的动员药物是重组人粒细胞集落刺激因子(G-CSF),它能刺激粒细胞系造血,促进髓系造血祖细胞的增殖、分化和成熟,调节中性粒细胞的增殖、分化和成熟,并促使造血干细胞和中性粒细胞释放至血流,增加其在外周的数量[2]。

一般情况下,在连续皮下注射动员药物4天后,捐献者将在第5天进行外周血干细胞的分离收集操作;如果第5天采集细胞数量不够,那么捐献者就再次注射一针动员药,并在第6天继续采集细胞[3](这里要注意:“连续”两天采集外周血造血干细胞在一些国家的规定中属于“同一次”捐献[4])。

我国的捐献程序与国外类似,先以5微克/千克(体重)/日的量应用4-6天的动员剂,然后就可以开始分离收集外周血中的干细胞了。

另外,刚出生婴儿脐带血中也含有造血干细胞,只是数量相对较少,因此多用于儿童造血干细胞移植。

人体内的造血干细胞具有很强的再生能力。失血或捐献造血干细胞后,可刺激骨髓加速造血,1-2周内,血液中的各种血细胞可恢复到原来水平[6]。

由于动员药物的作用,捐献者大多会有一些药物带来的短期不适感受。近八成的捐献者在用药后会出现轻中度的骨痛,但用普通止痛药大多能够有效缓解疼痛[7];其他诸如过敏反应、脾损伤、咳血、急性呼吸窘迫综合征(ARDS)乃至死亡等副作用尽管在临床上亦有报道,但对于健康的骨髓捐献者而言十分罕见[2][8]。

除了上述明确与药物有关的副反应之外,捐献后有1/4的捐献者会有较明显的头痛、恶心等症状,其中女性捐献者发生率更高[7]。

另外在采集外周血干细胞时,会使用外周血细胞分离机将造血干细胞分离出来,而把红细胞、血小板等成分回输到捐献者体内。在此过程中,捐献者可能会出现一过性的低钙血症、手足麻木、一过性的血红蛋白、血小板下降,偶有捐献者出现心悸、胸闷等表现。但这些症状大多都能自行或在药物辅助下恢复。大多数捐献者在骨髓捐献后两天内即可回复正常作息[1]并在捐献后第二天就能出院回家[9]。

值得注意的是,以上副反应都是短期、暂时的。在长期随访研究中并未观察到干细胞捐献对捐献者存在任何长期的不良作用,捐献者的癌症发生率、心血管事件发生率与正常人无异。

很多人就会产生这样的顾虑:如果骨髓配型成功,是否意味着一辈子都要对病人负责?

实际情况并非如此,各国对再次(多次)骨髓捐献都制订了较为严格的标准。挪威就规定首次捐献后必须间隔4周才能进行第二次造血干细胞捐献,并且该国禁止连续3次捐献骨髓或外周血造血干细胞。

美国在这方面也有较为严格的限定,不仅同样禁止捐献者为同一名受捐者进行2次以上的造血干细胞捐献;并且在无特殊情况下,既往捐献者也不应当被要求再为其他受捐者捐献造血干细胞。

实际上各国对于向同一名患者再次(多次)捐献骨髓的申请处理都比较谨慎,患者的医疗机构必须向移植委员会提交申请并证明“为什么”患者需要接受再次移植。只有当申请得到审批之后,方能进行再次(多次)移植。

因此,捐献者对于“终身负责”的顾虑其实是没有必要的。

献血浆对身体有害吗 献血和献血浆有什么区别

献血:献血是个人对社会的爱心和贡献,因此,属于无偿行为,并且献血的数量可以自身选择,一般都是200ml或者400ml,很少有一次献800ml的。

献血浆:献血浆不是用于贡献和爱心,是用来做药物的原材料,是送去药物工厂的,因此,属于有偿献血,会给予一定的营养补助费用。

献血间隔多长时间可以再献血 献血频繁对身体有损害吗

可能会有。

适当的献血(一般一年1-2次,一次200-400毫升即可),有利于刺激骨髓造血功能,增加人体新陈代谢,降低血液粘稠度,预防动脉硬化。但经常频繁的献血,一年超过3-4次,就有可能超过造血的代偿功能,引起贫血、晕厥、抵抗力下降等等。所以,献血适量即可。

献血前注意事项

1、出于对自己身体负责,对献血机构工作人员负责,作出献血的决定之前,一定要看看自己的条件是否满足。目前对于自愿献血者还是有一定要求的,无论是年龄还是身体素质都有限制,如果不满足基本条件,还是不要强行献血的好,带来的弊端大于益处,好事说不定还弄也成了坏事。

2、出于对血液用者负责的角度,献血前一天晚上不要饮食过饱,献血的前两餐不要吃肉、鱼、蛋、牛奶、豆制品及油腻食物。要吃一些清淡饮食, 以防止血液浑浊,影响血液质量。

3、同样出于对自己身体负责的角度,要保持献血前一晚的良好睡眠,献血前也不要空腹,以免在献血过程中出现头晕、心慌、出汗等一些反应。献血前两天如有感冒发烧、腹泻、咳嗽等,或者一星期内服过药,或女性在月经期,均应暂缓献血。准备献血前还可以阅读一些献血宣传资料,以解除和减轻思想负担,减少献血中不必要的反应。

4、出发前不要忘记携带必要的证件。

5、准备献血前还可以阅读一些献血宣传资料,以解除和减轻思想负担,减少献血中不必要的反应。

献血对身体有什么好处 献血的注意事项

1、在献血的时候,千万不能空腹献血,很容易发生头晕的状况。

2、当我们献血后,体内的血液会暂时稀释了,这个时候生活习惯一定要规律,不可熬夜。

3、献血之后,身体是比较虚弱的,这个时候千万不要进行剧烈运动,应给予适当的休息,并且不能在高空工作。

4、献血后,在饮食上也不能过于丰盛,很容易发胖的。

献血会胖吗 献血之后怎么保养身体

献血后的营养补充一般以增加造血所必需的各种营养物质为宜。造血的原料主要包括:蛋白质、铁、叶酸和维生素B12等。

1、含有优质蛋白质较多的食物有:奶类、瘦肉、蛋类、豆制品等。

2、含有铁较多的食物有:动物肝脏、海蜇、虾、芝麻、海带、黑木耳、紫菜、香菇、豌豆、大枣、桂园等。另外,炒菜时可选用铁锅。

3、含有叶酸较多的食物有:猪肝、肾、牛肉等。

4、含有维生素B12较多的食物有:动物肝脏、猪或羊肾、腐乳等。

相关推荐

献血前检查项目 献血前做体格检查

1、询问年龄:18-55周岁方可献血。 2、称体重:男≥50千克,女≥45千克。 3、量血压:90-140/60-90mmHg,脉压差:≥30mmHg。 4、摸脉膊:60-100次/分。 5、量体温:判断是否发烧。 6.察看皮肤:无黄染,无创面感染,无大面积皮肤病,浅表淋巴结无明显肿大。 7、察看五官:无严重疾病,巩膜无黄染,甲状腺不肿大。 8、察看四肢:无严重残疾,无严重功能性障碍及关节无红肿。 9、听心肺:是否有杂音。

献血前注意事项

由于体力活动的减少和生活水平的提高,体内积存了越来越多的脂肪。好多人的血脂长期处于较高的水平,俗称“血稠”。“血稠”的结果就是脂肪一层层地附着在人们的血管壁上,最后导致动脉硬化,血管弹性降低,形成心脑血管病。通过体检可以看出,很多人年轻时就得了高血压等心脑血管病。而献血可以预防高血压等心脑血管病,因为献血后通过正常饮水,填充了血容量,使自己的血液稀释,使血脂降低,这样,既有利于自己,又间接造福于社会。 献血其实不单单是指献血那一瞬间的事情,为了自己的身体健康着想,我们在献血前注意哪些事情呢? 1、出于对自

献血的解释

献出自身的血液多供临床输血之用。一个健康人的总血量,约占体重的8%,血液的新陈代谢活动非常旺盛。一个成年人的总血量约为4000-5000毫升[1] ,一个健康成年人一次献血200-400毫升,只占到全身总血量的5%,献血身体会自动调节,使血流量很快恢复正常,同时还会刺激身体的造血功能。平时80%的血液在心脏和血管里循环流动着,维持人体正常生理功能。 其余20%的血液储存在肝、脾等脏器内,一旦失血或剧烈运动时,这些血液就会进入血液循环系统。献血后体内储存的血液会立即进入体内循环,不会减少体内循环血容量。献

我国对于献血有何规定

1997年我国颁布实施《献血法》,从法律层面上保证医疗临床 用血需要和安全,保障献血者和用血者身体健康。这部法律规 定,国家提倡18〜55周岁的健康公民自愿献血。法律对献血人的身体检查、献血数量及间隔时间、血站采集血液的医务工 作者的职业资格、采集血液使用的一次性采血器材销毁等都有 严格规定,并有相应的处罚措施。不是什么人想献血就可以献 血的,法律规定必须是身体健康的公民。如果有传染病那就不 允许献血。这些措施可以保障献血人的身体健康,避免因为献 血而被感染。

献血的好处

由于体力活动的减少和生活水平的提高,体内积存了越来越多的脂肪。好多人的血脂长期处于较高的水平,俗称“血稠”。“血稠”的结果就是脂肪一层层地附着在人们的血管壁上,最后导致动脉硬化,血管弹性降低,形成心脑血管病。通过体检可以看出,很多人年轻时就得了高血压等心脑血管病。而献血可以预防高血压等心脑血管病,因为献血后通过正常饮水,填充了血容量,使自己的血液稀释,使血脂降低,这样,既有利于自己,又间接造福于社会。

献血浆的好处与坏处是什么

献浆不会影响健康 有人担心献浆会影响身体健康,其实这种担心没有必要. 第一,人的血液总量占体重的8%,一次献血浆600克(含抗凝剂)是不会影响血液正常生理功能的. 第二,人体本身具有很强的调节功能,献浆后1~2小时血容量就会得到恢复. 第三,献浆前要做严格的身体检查和化验,合格者方能献浆. 第四,多年来国内外千百万人的献浆实践已证实献浆不会影响身体健康. 首次献浆是可能会有些紧张,但如果您事先了解一些血液知识,跟医务人员密切配合,那么您的紧张情绪很快就会消失了. 同时,根据大量的医学资料证明,适量献血浆可

无偿献血身体是否有害呢

献浆不会影响健康 有人担心献浆会影响身体健康,其实这种担心没有必要. 第一,人的血液总量占体重的8%,一次献血浆600克(含抗凝剂)是不会影响血液正常生理功能的. 第二,人体本身具有很强的调节功能,献浆后1~2小时血容量就会得到恢复. 第三,献浆前要做严格的身体检查和化验,合格者方能献浆. 第四,多年来国内外千百万人的献浆实践已证实献浆不会影响身体健康.首次献浆是可能会有些紧张,但如果您事先了解一些血液知识,跟医务人员密切配合,那么您的紧张情绪很快就会消失了.同时,根据大量的医学资料证明,适量献血浆可降低

献血后吃什么好 献血后多补充水分

献血者在献完血之后应该多喝水或者喝富含电解质的饮料,如葡萄糖水,盐水或者维生素饮料等,因为血液中有很大一部分成分是水,献完血之后多喝水能补充体内缺失的水分,除此以外,献血属于另一种形式的失血,失血就需要补充血液,献血后多补充水分对于血的再生也是有好处的。

献血对人体的好处

1.血细胞的生长。献血后刺激造血器官即骨骼加速血细胞的生产,使造血机能更加旺盛,促进机体的新陈代谢,有利于健康。 2.献血增强肝脏功能。研究表明,定期献血可以降低血液中铁等一些重金属的含量,减轻解毒器官肝脏的负担,增强肝脏的功能。 3.献血改善器官供血。献血可以降低血脂和胆固醇的浓度,降低血液粘稠度,起到稀释血液、加快血流速度,改善心、脑等重要器官的供血。 4.科学规律的献血。可以使血脂、胆固醇降低,血流加速,血液中的脂肪、重金属等物质不容易沉积、粘附于血管壁,可预防血管弹性下降、硬化,起到防治高血压病、

献血好不好

这是好的。一个成年人的总血量约为4000-5000毫升。献血的体重标准定在男性为50公斤、女性为45公斤。 一个人一次献血200-400毫升,只占总血量的5%-10%,再加上抽出的是外周血管的血,人体会自动将原来贮存于脾脏、肝脏等内脏里的血液释放到血管中,保持恒定的血容量,献血后失去的水分和无机物,1-2个小时就会补充上;血浆蛋白质,一两天内就能得到补充;血小板、白细胞和红细胞也快恢复到原来水平。 故献血不会影响献血者的健康。 所以说,健康人按规定献血,对身体不会有任何影响。 献血后,人体的造血组织会自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