食窦穴的准确位置在哪里
食窦穴的准确位置在哪里
食窦准确位置
科学定位:第5肋间隙,前正中线旁开6寸。
快速取穴法:仰卧位,在胸部,前正中线旁开2个4横指处,再向下1肋,在第5肋间隙,按压有酸胀感。
食窦穴的作用
类属:足太阴脾经。
作用:疏肝理气,调理肠胃,宽胸通络,宣肺平喘,健脾利湿。
主治病症
1.肝气郁结之胸胁胀痛,黄疸,嗳气吞酸诸病证。
2.饮食停滞,脾胃气滞,脾胃虚弱之胃痛,恶心,呕吐,呃逆,腹痛,肠鸣,泄泻,水肿诸病证。
常用配伍
1.配太冲,膻中,侠溪,期门,郄门,阳陵泉,针刺平补平泻法,疏肝利胆,理气止痛,治疗肝郁气滞之胸胁胀痛,黄疸。
2.配上脘,阳陵泉,太冲,神门,针刺平补平泻法,疏肝理气,治疗肝郁嗳气吞酸。
3.配中脘,章门,公孙,足三里,璇玑,针刺平补平泻法,调理肠胃,理气降逆,治疗食滞肠胃之恶心,食已即吐,腹痛肠鸣,泻下酸腐等。
4.配膈俞,气海,璇玑,针刺平补平泻法,和胃降逆,治疗胃气上逆之呃逆。
5.配脾俞,足三里,阴陵泉,水分,针刺平补平泻法,健脾除湿,利水消肿,治疗脾虚水肿。
关冲准确位置图和作用 关冲穴准确位置
精确定位:在手环指(无名指)末节尺侧,距指甲角0.1寸(指寸)。
简易取穴:伸直手掌,五指并拢,先找到小指侧的指甲角,再在其旁量取半横指处即是。
胆囊穴位的准确位置
类属:中医腧穴。
类别:经外奇穴。
定位取穴:在小腿外侧上部,当腓骨小头前下方凹陷处,胆经阳陵泉穴直下1~2寸;压痛取穴。
局部解剖:在腓骨长肌与趾长伸肌处;浅层布有腓肠外侧皮神经;深层有腓浅神经,深神经和胫前动、静脉。
功效:利胆通络。
主治病症:胆囊炎、胆石症、胆道蛔虫症、胆绞痛等胆道疾病;腰腿痛,下肢痿痹;胸胁痛,慢性胃炎;口眼歪斜。
操作:直刺1~2寸;可灸。
胆囊穴的临床应用
治急性胆囊炎∶独取胆囊穴。
治胆石症胆绞痛∶胆囊穴,内庭,公孙,三阴交。
治胆道蛔虫症∶胆囊穴透阳陵泉,迎香透四白,巨阙,内关,合谷。
治慢性胃窦炎∶胆囊穴,足三里。
治肩周炎∶胆囊穴,肩禺(骨旁)。
天溪的意思是什么
1、天溪穴:经穴名。出《针灸甲乙经》。属足太阴脾经。
2、穴位含义脾经之气在此吸热上行。
3、名解:天溪:天,天部;溪,路径也。该穴名意指食窦穴传来的水湿之气,在行至本穴的过程中不断吸热,循脾经上走胸之上部,故名。
4、气血特征:气血物质为天部之气。
食窦在哪个位置图片 食窦的作用与功效
1、缓解治疗腹胀水肿、噫气翻胃、胸胁胀痛、痰饮、咳嗽、少乳等。
2、按摩食窦穴的功效:将脾经体表气血回流脾脏;健脾和胃、理气调肠。
食窦准确位置图和作用 食窦准确位置图
科学定位:第5肋间隙,前正中线旁开6寸。
快速取穴法:仰卧位,在胸部,前正中线旁开2个4横指处,再向下1肋,在第5肋间隙,按压有酸胀感。
安眠穴穴位的准确位置图
安眠穴穴位的准确位置图
位置:耳垂后的凹陷与枕骨下的凹陷连线的中点处。
取穴方法:患者取俯卧位或侧伏位,安眠穴位于项部,当翳风穴和风池穴边线的中点。
生理解剖:穴下有皮肤、皮下组织、颈阔肌和头夹肌。皮肤由枕小神经和耳大神经双重分布。头夹肌由第二颈神经后支的外侧支到配。
功能主治:失眠,头痛,眩晕,心悸,癫狂。
艾疗操作:直刺0.5~1寸。艾灸3-5壮,或直接灸5到10分钟。
按摩操作:用双手中指指端按揉2分钟。具有镇静助眠的作用。
食窦在哪个位置图片
食窦穴的位置,食窦穴位于人体的胸外侧部,当第5肋间隙,距前正中线6寸处。
膀胱俞穴穴位的准确位置
穴义:膀胱腑中的寒湿水气由此外输膀胱经。
名解:膀胱,膀胱腑也。俞,输也。该穴名意指膀胱腑中的寒湿水气由此外输膀胱经。
取穴方法:定位该穴道时常采取俯卧的姿势,此穴位于身体骶部,第二仙椎左右二指宽处,与第二骶后孔齐平。
主治疾病:夜尿症、膀胱肾脏疾病等。
功能作用:外膀胱腑之热。
解剖:在骶棘肌起部和臀大肌起部之间;有骶外侧动、静脉后支;布有臀中皮神经分支。
配伍:配肾俞穴治小便不利。附注: 膀胱背俞穴。
运行规律:大部分寒湿水气冷降归于地部,小部分吸热后循膀胱经上行。
治法:寒则先泻后补或补之灸之,热则泻之。
子宫穴位准确位置图
【子宫穴位位置图】
在下腹部,脐中下4寸,前正中线旁开3寸。
仰卧位,将耻骨联合上缘连与肚脐线5等分,在连线的上1/5与4/5的交点处,旁开4横指处。
【子宫穴穴位解剖】
腹内、外斜肌中,穴区浅层有髂腹下神经和腹壁浅动脉分布;深层有骼腹股沟神经的肌支和腹壁下动脉分布;再深层可进入腹腔刺及小肠。
食窦准确位置图和作用 食窦穴常用配伍
1.配太冲,膻中,侠溪,期门,郄门,阳陵泉,针刺平补平泻法,疏肝利胆,理气止痛,治疗肝郁气滞之胸胁胀痛,黄疸。
2.配上脘,阳陵泉,太冲,神门,针刺平补平泻法,疏肝理气,治疗肝郁嗳气吞酸。
3.配中脘,章门,公孙,足三里,璇玑,针刺平补平泻法,调理肠胃,理气降逆,治疗食滞肠胃之恶心,食已即吐,腹痛肠鸣,泻下酸腐等。
4.配膈俞,气海,璇玑,针刺平补平泻法,和胃降逆,治疗胃气上逆之呃逆。
5.配脾俞,足三里,阴陵泉,水分,针刺平补平泻法,健脾除湿,利水消肿,治疗脾虚水肿。
中脘的准确位置图 中脘穴的准确位置
中脘穴位于上腹部,前正中线上,当脐中上4寸。
取穴:取中脘穴时,先找到胸骨,然后向下按胸骨,在肋骨分叉,胸骨和剑突交接的部位即为胸剑联合,从胸剑联合处至肚脐中央,取中点,即为中皖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