各类脑脊液的区别是什么
各类脑脊液的区别是什么
过多的脑脊液在脑室系统聚集,导致脑室系统扩张,使脑组织受到压迫而产生的一系列症状。出现脑积水的原因有很多,从病理角度来看,无外乎三种原因:1)脑脊液分泌过多(分泌大于吸收)如脉络丛乳头状瘤会使脑脊液分泌异常增多,2)脑脊液吸收障碍(分泌正常吸收障碍导致分泌吸收失衡)致使过多的脑脊液在脑室内聚集形成脑积水,3)脑脊液循环通路梗阻或狭窄(如先天性中脑导水管狭窄最为常见)。从病因学上来看:先天发育异常、外伤、肿瘤、感染、颅内出血等多种原因都可以导致脑积水的出现。
所谓脑外积水也有人称之为外部性脑积水,是指硬脑膜下间隙有脑脊液聚集,导致脑外间隙增宽,而脑室系统是正常的,因此规范的诊断应该是“硬膜下积液”。(俗称:脑外积水、外部性脑积水)
由此可见,脑积水和所谓的“外部性脑积水”有着本质的区别,治疗也有天壤之别。脑积水应该就诊于神经外科,而“外部性脑积水”则应就诊于神经内科。脑积水大多需要手术治疗,而脑外积水绝大多数无需手术治疗。
对于脑积水和脑外积水的概念很多患者甚至包括许多医生都存在一定的误区。在临床上,我们在神经外科门诊遇到大量的以脑积水就诊的患儿,其实都是硬膜下积液(脑外积水)。正是由于这一误区的存在,使得患儿先以脑积水挂了神经外科的号,但是经医生一看是硬膜下积液又转挂神经内科,浪费了了宝贵的就诊时间。
脑脊液压力正常值是多少
脑脊液是脑室里存在的一种透明、无色的液体,脑脊液是源源不断地产生又不断地回流至静脉,可以对脑细胞供应一定营养,脑脊液对大脑起着保护作用,对脊髓也具有支持作用。脑脊液压力的值是否正常关乎到人是否健康,是否患有脑部疾病,那么 脑脊液压力正常值是多少呢,下面就来介绍一下。
(1)脑脊液压力升高:
①颅内各种炎症:化脓性脑膜炎、结核性脑膜炎、真菌性脑膜炎、病毒性脑膜炎、流行性乙型脑炎、脊髓灰质炎、耳源性脑膜炎、脑脓肿(未破溃者)等。
②颅内非炎症:脑肿瘤、脑出血、蛛网膜下腔出血、硬膜下血肿、硬脑膜外血肿、颅内静脉窦血栓形成、脑积水、脑损伤、脑猪囊尾蚴病(脑囊虫病)、脑包虫病、脑积水(脑水肿)、麻痹性痴呆、脑膜血管梅毒、癫痫大发作等。
③颅外疾病:高血压、尿毒症、脑动脉硬化症、铅中毒、肝衰竭(暴发型肝炎)、某些眼病、头部局部瘀血或全身瘀血性疾病等。
④其他:大量服用黄体酮、维生素A、四环素药品、胸腹压升高时、脑压亦可轻度升高。
(2)脑脊液压力降低:
①脑脊液循环受阻:枕大区的阻塞、脊髓压迫症、脊髓蛛网膜下腔粘连、硬膜下血肿。
②脑脊液流失过多:颅脑损伤致脑脊液漏、持续性脑室引流、短期内多次放脑脊液。
③脑脊液分泌减少。
④慢性消耗或衰竭:虚脱、重症脱水、慢性衰竭、精神分裂症、麻痹性痴呆、小儿中毒性消化不良晚期。
⑤良性低颅压综合征。
⑥穿刺针头未完全进入椎管降低:
①脑脊液循环受阻:枕大区的阻塞、脊髓压迫症、脊髓蛛网膜下腔粘连、硬膜下血肿。
②脑脊液流失过多:颅脑损伤致脑脊液漏、持续性脑室引流、短期内多次放脑脊液。
③脑脊液分泌减少。
④慢性消耗或衰竭:虚脱、重症脱水、慢性衰竭、精神分裂症、麻痹性痴呆、小儿中毒性消化不良晚期。
⑤良性低颅压综合征。
⑥穿刺针头未完全进入椎管内。
脑脊液压力正常值:新生儿0.29-0.78kPa;儿童0.69-1.96kPa;成人0.69-1.76kPa。
可见保持脑脊液压力正常值是很重要的,脑脊液压力降低时,可能会导致脑脊液的循不通畅;脑脊液压力增高时,可能会是颅内炎症的病变,比如说病毒性脑膜炎、乙型脑炎、脊髓灰质炎,也可能表现于其他的一些症状,比如头部淤血、动脉硬化、眼病。
脑脊液检查方法
1、患者侧卧于硬板床上,背部与桌面垂直,头部尽量向前胸屈曲,两手抱膝紧贴腹部,使躯干尽可能呈弓形;或由助手在术者对面用一手挽患者头部,另一手挽双下肢腘窝处并用力抱紧,使脊柱尽量后凸以增宽椎间隙,便于进针。
2、确定穿刺点,通常以双侧髂棘最高点连线与后正中线的交汇点为穿刺点,此处相当于第3~4腰椎棘突间隙,有时也可以在上一或下一腰椎间隙进行。
3、常规消毒皮肤后戴无菌手套、盖洞巾,用2%利多卡因自皮肤到椎间韧带做逐层局部麻醉。
4、术者用左手固定穿刺点皮肤,右手持穿刺针以垂直背部、针尖稍斜向头部的方向缓慢刺入,成人进针深度约为4~6cm,儿童约2~4cm。当针头穿过韧带与硬脑膜时,有阻力突然消失感。此时可将针芯慢慢抽出(以防脑脊液迅速流出,造成脑疝),可见脑脊液流出。
5、放液前先接上测压管测量压力。正常侧卧位脑脊液压力为70~180mmH2O(0.098Kpa=10mmH2O)或40~50d/分。若继续做queckenstedt试验,可了解蛛网膜下腔有无阻塞。即在测初压后,由助手先压迫一侧颈动脉约10s,再压另一侧,最后同时按压两侧颈动脉。正常时压迫颈动脉后,脑脊液压力立即迅速升高一倍左右,解除压迫后10~20s,迅速降至原来水平,称为梗阻试验阴性,表示蛛网膜下腔通畅;若压迫颈动脉后,不能使脑脊液压力升高,则为梗阻试验阳性,示蛛网膜下腔完全阻塞。若施加压力后缓慢上升,放松后又缓慢下降,示有不完全阻塞。但是。颅内压增高者,禁做此试验。
6、撤去测压管,收集脑脊液2~5ml送检;如需作培养时,应用无菌试管留标本。
7、术毕,将针芯插入后一起拔出穿刺针,覆盖消毒纱布,用胶布固定。
8、去枕平卧4~6小时,以免引起术后低颅压头痛。
以上就是脑脊液检查的详细说明,因为它是人体最最重要的成分,所以,在进行脑脊液检查时要求医生者严格执行无菌操作,并时刻严密观察病人在进行穿刺时会发生的各种反应,是否立即终止操作,当然也要做好对病人术前的安抚与讲解,以便病人积极配合。
脑脊液检查步骤
脑脊液是人体最最重要的液质,一定情况下,它的一系列改变都在提示我们身体的重要部位发生了病变,医院里的医生也会提示患者有必要进行脑脊液检查,以便更加准确地判断人体患上了哪一种疾病,并更加有效地找出治疗方法,防止严重的病情发生,下面就来列举一下脑脊液检查的方方面面:
【方法】
1、患者侧卧于硬板床上,背部与桌面垂直,头部尽量向前胸屈曲,两手抱膝紧贴腹部,使躯干尽可能呈弓形;或由助手在术者对面用一手挽患者头部,另一手挽双下肢腘窝处并用力抱紧,使脊柱尽量后凸以增宽椎间隙,便于进针。
2、确定穿刺点,通常以双侧髂棘最高点连线与后正中线的交汇点为穿刺点,此处相当于第3~4腰椎棘突间隙,有时也可以在上一或下一腰椎间隙进行。
3、常规消毒皮肤后戴无菌手套、盖洞巾,用2%利多卡因自皮肤到椎间韧带做逐层局部麻醉。
4、术者用左手固定穿刺点皮肤,右手持穿刺针以垂直背部、针尖稍斜向头部的方向缓慢刺入,成人进针深度约为4~6cm,儿童约2~4cm。当针头穿过韧带与硬脑膜时,有阻力突然消失感。此时可将针芯慢慢抽出(以防脑脊液迅速流出,造成脑疝),可见脑脊液流出。
5、放液前先接上测压管测量压力。正常侧卧位脑脊液压力为70~180mmH2O(0.098Kpa=10mmH2O)或40~50d/分。若继续做queckenstedt试验,可了解蛛网膜下腔有无阻塞。即在测初压后,由助手先压迫一侧颈动脉约10s,再压另一侧,最后同时按压两侧颈动脉。正常时压迫颈动脉后,脑脊液压力立即迅速升高一倍左右,解除压迫后10~20s,迅速降至原来水平,称为梗阻试验阴性,表示蛛网膜下腔通畅;若压迫颈动脉后,不能使脑脊液压力升高,则为梗阻试验阳性,示蛛网膜下腔完全阻塞。若施加压力后缓慢上升,放松后又缓慢下降,示有不完全阻塞。但是。颅内压增高者,禁做此试验。
6、撤去测压管,收集脑脊液2~5ml送检;如需作培养时,应用无菌试管留标本。
7、术毕,将针芯插入后一起拔出穿刺针,覆盖消毒纱布,用胶布固定。
8、去枕平卧4~6小时,以免引起术后低颅压头痛。
以上就是脑脊液检查的详细说明,因为它是人体最最重要的成分,所以,在进行脑脊液检查时要求医生者严格执行无菌操作,并时刻严密观察病人在进行穿刺时会发生的各种反应,是否立即终止操作,当然也要做好对病人术前的安抚与讲解,以便病人积极配合。
脑脊液的性状
1、外观:正常脑脊液无色透明,新生儿脑脊液(因含有胆红素)、陈旧出血或蛋白含量过高时,脑脊液可呈黄色。新出血时进则呈红色或血性,须和穿刺误伤引起的出血鉴别,前者脑脊液血染浓度前后均匀一致,离心后上清液黄色或淡黄色,潜血试验阳性,红细胞形态边缘皱缩或破裂,而创伤性出血则反之。细菌性脑膜炎时,脑脊液可呈乳白色或绿色混浊,垂直静置后可出现薄膜样沉淀物,如结核性脑膜炎有由液面倒悬至试管底部的漏斗样蛛网状薄膜等,在薄膜样沉淀物中寻得细菌的阳性率一般较高。比重测定:1.005-1.009。
2、细胞学检查:成人正常白细胞数在0.01×109个/L以下(早产儿及新生儿在0.03×109个/L以内),但多核白血球9不应超过5个,主要为小、中淋巴细胞。当脑膜有刺激性或炎
性病变时,脑脊液的白血球计数即可增多。故中枢神经系统感染性病变时,有多核或单核细胞的不同程度的增高;各种脑部肿瘤特别是临近脑膜、脑室或恶性者,也有白血球的增多。
使用特殊的脑脊液细胞离心沉淀器,将浓集于玻片上的细胞给以各种染色,还可细致观察到细胞的形态改变,大大提高了诊断效果,如嗜伊红细胞增高提示有中枢神经系统寄生虫病;内有含铁血黄素的吞噬细胞提示脑脊液中有陈旧出血等。此外,还可直接观察到肿瘤细胞和寄生虫卵等,以及对细胞进行免疫功能的研究。
脑脊液的介绍
生理学
脑脊液完全是在脑和脊髓内部合成和循环的,这是一个体现脑与躯体其它部分隔离的一个典型例子。生产脑脊液的部位是脉络丛。脉络丛穿过脉络裂,沿着穹隆/海马伞的轨迹进入侧脑室;同时通过其顶部进入第三脑室和第四脑室。脑脊液在脉络丛生成后,通过脑室间孔进入第三脑室,而后通过中脑水道进入第四脑室,随后通过小脑延髓池(Cerebellomedullary cistern,又称大池)进入脊髓、地道大脑半球外部。脑脊液可以通过蜘蛛膜颗粒进入静脉系统。
成年人的脑脊液总量约为140毫升。其循环非常高效,每日被更新4到5次。脑脊液这种穿行于脑室和蛛网膜下空间并最终进入静脉系统的运行方式,在一定程度上起到了降低其中大分子和脂溶性分子的作用。脑脊液的0.3%左右是血浆蛋白。
病理学
脑脊液有着多种的作用包括脑部的机械性保护、分配神经内分泌因子及促进脑血流量。为了要保证脑内稳定的氧合,动脉血液的流动型式须严谨地调节。脑脊液运动就像一个弹簧,可以帮助动脉的膨胀及收缩,并且防止了头颅内血流的重大变动。当脑脊液流动出现问题时,这不单止影响脑脊液运动,更会影响头颅内血流,而最终造成神经元及神经胶质的弱点。
脑脊液在多种哺乳动物中都是与淋巴系统有所关联。初步资料显示这个关联是在脉络丛的脑脊液分泌容量正在发展时所形成。脑脊液失调,包括脑积水与脑脊液淋巴传送的损坏有某些关系。
脑脊液生化怎么查
正常脑脊液蛋白电泳图的条区与血清电泳图相似,主要分为前白蛋白、白蛋白、α1、α2、β1、β2与γ球蛋白等,因使用电泳的方法不同而含量差异很大,也与脑脊液蛋白含量有关。
脑脊液中蛋白量增高时,前白蛋白比例降低,甚至可消失;白蛋白来自血清,分子量较小,容易通过血脑屏障,脑脊液蛋白增高时,白蛋白也增高。α1、α2球蛋白增加主要见于中枢神经系统萎缩性与退行性病变。γ球蛋白增高而总蛋白量正常见于多发性硬化和神经梅毒,两者同时增高时则见于慢性炎症和脑实质恶性肿瘤,也与血脑屏障通透性增加有关,寡克隆区带(oligoclone)是指在γ球蛋白区带中出现的一个不连续的、一般在外周血不能见到的区带,是神经系统内部能合成IgG的标志,在95%多发性硬化患者中比IgG的增加发生早,有重要的助诊价值,但阳性也可见于急性感染性多发性神经炎、视神经炎、浆液性脑膜炎中。 (CSF)
[正常参考值] 无色水样液体。
[临床意义]
1.红色:常见于蛛网膜下腔出血、脑出血、硬膜下血肿等。如腰椎穿刺时观察到流出的脑脊液先红后转无色,为穿刺损伤性出血。
2.黄色:见于陈旧性蛛网膜下腔出血及脑出血、包囊性硬膜下血肿、化脓性脑膜炎、脑膜粘连、脑栓塞;椎管梗阻;脑、脊髓肿瘤及严重的结核性脑膜炎;各种原因引起的重症黄疽;心功能不全、含铁血黄素沉着症、胡萝卜素血症、早产儿等。
3.乳白色:见于化脓性脑膜炎。
4.微绿色:见于绿脓假单胞菌性脑膜炎、甲型链球菌性脑膜炎。
5.褐色或黑色:见于中枢神经系统的黑色素瘤、黑色素肉瘤等。 [正常参考值] 清晰透明。
[临床意义]
1.微混:常见于乙型脑炎、脊髓灰质炎、脑脓肿(未破裂者)。
2.混浊:常见于化脓性脑膜炎、结核性脑膜炎等。
3.毛玻璃状:常见于结核性脑膜炎、病毒性脑膜炎等。
4.凝块:见于化脓性脑膜炎、脑梅毒、脊髓灰质炎等。
5.薄膜:常见于结核性脑膜炎等。 [正常参考值]
成人:(0-8)×106/L;
儿童:(0-15)×106/L; 新生儿:(0-30)×106/L。
[临床意义]
1.细胞数明显增高(>200×106/L):常见于化脓性脑膜炎、流行性脑脊髓膜炎。
2.中度增高(<200×106/L):常见于结核性脑膜炎。
3.正常或轻度增高:常见于浆液性脑膜炎、流行性脑炎(病毒性脑炎)、脑水肿等。 [正常参考值] 阴性。
[临床意义]
1.脑脊液蛋白明显增高(++以上):常见于化脓性脑膜炎、结核性脑膜炎、脊髓腔等中枢神经系统恶性肿瘤及其转移癌、脑出血、蛛网膜下腔出血及梗阻等。
2.脑脊液蛋白轻度增高(+ -- ++):常见于病毒性脑膜炎、霉菌性脑膜性、乙型脑炎、脊髓灰质炎、脑膜血管梅毒、麻痹性痴呆、脑血栓形成等。 [正常参考值]1-5管或2-5管阳性。
[临床意义]
1.脑脊液葡萄糖增高:常见于饱餐或静脉注射葡萄糖后、血性脑脊液、糖尿病、脑干急性外伤或中毒、早产儿或新生儿等。
2.脑脊液葡萄糖降低:常见于急性化脓性脑膜炎、结核性脑膜炎、霉菌性脑膜炎、神经梅毒、脑瘤、低血糖等。 [正常参考值] 阴性。
[临床意义]
1.脑脊液中有细菌,可引起细菌性脑膜炎。如急性化脓性脑膜炎常由脑膜炎奈瑟菌、肺炎链球菌、溶血性链球菌、葡萄球菌等引起;病程较慢的脑膜炎常由结核杆菌、新型隐球菌等引起。
2.脑脊液中若发现血吸虫卵或肺吸虫卵等,可诊断为脑型血吸虫病或脑型肺吸虫病等。 (DC)
[正常参考值]
红细胞:无或少量; 淋巴及单核细胞:少量;
间皮细胞:偶见; 其他细胞:无。
[临床意义]
1.红细胞增多:常见于脑出血、蛛网膜下腔出血、脑血栓、硬膜下血肿等。
2.淋巴细胞增多:见于结核性脑膜炎、霉菌性脑膜炎、病毒性脑膜炎、麻痹性痴呆、乙型脑炎后期、脊髓灰质炎、脑肿瘤、脑溢血、多发性神经炎。
3.嗜中性粒细胞增多:见:于化脓性脑膜炎、流行性脑脊髓膜炎、流行性脑炎、脑出血、脑脓肿、结核性脑膜炎恶化期。
4.嗜酸性粒细胞增多:见于寄生虫性脑病等。
5.单核细胞增多:常见于浆液性脑膜炎。
6.吞噬细胞:常见于麻痹性痴呆、脑膜炎。
7.肿瘤细胞:见于脑、脊髓肿瘤。
8.白血病细胞:见于中枢神经系统白血病 正常值:
婴儿(0~20)×106/L
儿童(0~10)×106/L
成人(0~8)×106/L 。
化验意义:
增高:各种脑膜炎,脑炎:化脓性脑膜炎时显著升高,可达数千万/L(数万/mm3),以中性粒细胞为主;
结核性和真菌性脑膜炎时亦增高,早期以中性粒细胞为主,后期以淋巴细胞为主;
病毒性脑膜炎一般增至数十至数百,以淋巴细胞为主,其中流行性乙型脑炎的早期以中性粒细胞为主。
脑出血或蛛网膜下腔出血亦见白细胞增多,但其来源于血液,如求校正的真正白细胞数(脑脊液白细胞数-脑脊液红细胞数/700)并无增高。
脑寄生虫病或过敏性疾病以嗜酸性粒细胞增高为主
脑脊液检查为何抽取三只试管
浙江读者:我爸前段时间头痛、发热,呕过两次,前几天才看医生,医生建议他到神经科住院治疗。过了两天,医生来帮他作腰椎穿刺,说要取脑脊液去化验。医生总共取了三试管,每管大概3毫升。请问,为什么要分三只试管装这些脑脊液?脑脊液检查有何作用?
柯大夫:脑脊液是循环与脑和脊髓表面的一种无色透明液体,成人的正常容量在90~150毫升。正常生理状况下,脑脊液和血液之间存在血脑屏障,对营养物质有选择性,并维持中枢神经系统的相对稳定。如中枢神经系统任何部位发生感染、出血、肿瘤、阻塞、水肿等,脑脊液都会有所反映,成分会发生改变。因此检查脑脊液对神经系统疾病的诊断和治疗,有重要的临床指导意义。
脑脊液一般通过腰椎穿刺抽取获得。穿刺前先做脑脊液压力测定。撤去测压管后,为了分类检查,一般都要将脑脊液分别收集于三个无菌试管里。第一管作细菌检查,第二管留作化学和免疫检查,第三管留作细胞计数和分类。如怀疑有恶性肿瘤,还要另留一试管,作肿瘤脱落细胞检查。
你爸爸一直头痛、发热,还呕吐过两次,原因待查,需要排除病毒性脑炎,隐球菌性闹脑膜炎、脑肿瘤等疾病。而了解脑脊液的成分是否改变,正好可以帮助明确诊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