预防慢性阻塞性肺疾病应该怎么做
预防慢性阻塞性肺疾病应该怎么做
注意膳食营养。营养不良不仅损害肺功能,还会削弱机体免疫机制。要想预防慢性阻塞性肺疾病,平时应摄入足够的蛋白质,多吃蔬菜、水果和奶类食品,合理补充维生素、微量元素及钙,生、冷、辛辣、油腻食物要少吃。
适当体育锻炼。步行、太极拳或跑步等各种不同强度的运动,不仅可以增强肌肉的活动能力和增强呼吸功能,还可以增强体质以预防慢性阻塞性肺疾病。
戒烟。显而易见,戒烟是预防慢性阻塞性肺疾病发生和控制其进展的重要手段。据统计,我国约有70%的慢阻肺由吸烟引起,吸烟是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最重要的病因,长期吸烟有可能导致支气管的阻塞和肺结构的破坏。有科学研究表明,如果能够及时戒烟,慢性阻塞性肺疾病的发生率可以减少80%~90%。吸二手烟也可能造成慢性阻塞性肺疾病。
加强锻炼。根据自身情况选择适合自己的锻炼方式,如散步、慢跑、游泳、爬楼梯、爬山、打太极拳、跳舞、双手举几斤重的东西,在上举时呼气等。
呼吸功能锻炼。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患者治疗中一个重要的目标是保持良好的肺功能,只有保持良好的肺功能才能使患者有较好的活动能力乃至良好的生活质量,因此呼吸功能锻炼非常重要,患者可通过做呼吸瑜珈、呼吸操、深慢腹式阻力呼吸功能锻炼、唱歌、吹口哨、吹笛子等进行肺功能锻炼。
慢性阻塞性肺疾病逐渐高发
时下,由长期吸烟、生物燃料暴露、空气污染等原因导致越来越多的人患上慢性阻塞性肺疾病(简称慢阻肺),也就是以呼吸道气流阻塞为特征的慢性气道炎症性疾病,此类疾病由慢性支气管炎、肺气肿发展而来,最终可引起肺心病和呼吸衰竭,目前已成为常见的慢性疾病,国内有调查显示,40岁以上人群每1000人就有82人罹患慢阻肺。
长期注射口服高剂量激素药物副作用明显
四川大学华西医院大内科主任、呼吸内科文富强教授表示,慢阻肺病人由于细菌、病毒感染和空气污染,有可能每年出现多次急性加重,也就是平日的呼吸困难、咳嗽、咳痰等呼吸系统症状变得更加厉害,需要到医院就医,接受更加积极的治疗。慢阻肺急性加重是病人死亡的重要因素,也是慢阻肺医治费用高的主要原因。
临床上使用糖皮质激素通常有静脉输注、口服和雾化吸入等几种用法。如采用静脉输注和口服用药方法,药物可以达到人体各个部位,全身的器官和组织都会暴露在药物之中。如果长期全身反复高剂量使用糖皮质激素,副作用较大,如产生骨质疏松、血糖升高或者糖尿病恶化、水钠潴留、血压升高、心脏衰竭、消化道疾病加重等。
应对激素治疗副作用雾化治疗可有效解决
如何既能让慢阻肺急性加重的病人得到糖皮质激素给病人带来的好处,又能最大程度避免副作用的危害?“通过雾化吸入糖皮质激素,来代替静脉和口服用药,可以很好地解决这一矛盾。”文富强教授表示,雾化吸入治疗就是通过吸入的方式,将药物投送到呼吸道和肺部,从而达到呼吸道局部治疗的作用。目前已经有大量的研究证实,雾化吸入糖皮质激素,可对气道局部产生很强的抗炎作用,而全身作用相对较低,是一种理想的替代疗法。雾化吸入疗法比口服治疗的优势之处在于,能够直接将药物送到发挥药效的器官,药物能够大量集中在局部;起效速度快;对全身的不利影响较小;减少药物用量。”文富强教授说。
专家建议,虽然雾化吸入糖皮质激素治疗慢阻肺急性加重,疗效与全身使用糖皮质激素相当,而副作用较小,病人更容易接受,但对那些在临床上不能采用雾化吸入治疗的极重度患者仍需使用全身激素。
哪些人群需要做肺功能检查
一、长期吸烟者
如果吸烟时间长,或者吸烟量大,不管年龄多大,都应该检测一下你的肺功能。因为,吸烟可引起支气管炎和肺气肿,导致肺功能降低,发展为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早期即使出现了肺功能降低,你可没有任何自觉症状,往往在肺功能降低比较明显时,才会感到气短和呼吸困难。肺功能检测可早期发现肺功能减低,有助于预防慢性阻塞性肺疾病。
二、慢性咳嗽和咯痰者
反复咳嗽、咯痰,说明存在气道或肺部疾病,这些疾病都可能引起肺功能降低。
三、呼吸困难的人
如果活动后出现胸闷、气短,特别是逐渐加重者,要想到肺功能是否有问题,需要做肺功能体检。上了岁数的人,对此往往不够重视,以为走路、登楼梯出现气短是年龄大的原因。
四、在特殊环境中工作的人
如果工作环境中,要接触污染气体、粉尘等,可导致职业性肺病,出现肺功能降低。
五、呼吸道疾病患者
支气管哮喘和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患者定期检查肺功能,不但能反映疾病情况,还能进一步指导药物治疗。其他疾病,例如肺纤维化、支气管扩张、肺结核等,都需要定期检查肺功能,以便全面了解疾病对肺脏的影响,根据检测指标早期发现肺部疾患。
慢性阻塞性肺疾病
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是一种重要的慢性呼吸系统疾病,患病人数多,病死率高。由于其缓慢进行性发展,严重影响患者的劳动能力和生活质量。COPD患者在急性发作期过后,临床症状虽有所缓解,但其肺功能仍在继续恶化,并且由于自身防御和免疫功能的降低以及外界各种有害因素的影响,经常反复发作,而逐渐产生各种心肺并发症。
慢性阻塞性肺病的确切病因不清楚,一般认为与慢支和阻塞性肺气肿发生有关的因素都可能参与慢性阻塞性肺病的发病。已经发现的危险因素大致可以分为外因(即环境因素)与内因(即个体易患因素)两类。外因包括吸烟、粉尘和化学物质的吸入、空气污染、呼吸道感染及社会经济地位较低的人群(可能与室内和室外空气污染、居室拥挤、营养较差及其他与社会经济地位较低相关联的因素有关)。内因包括遗传因素、气道反应性增高、在怀孕期、新生儿期、婴儿期或儿童期由各种原因导致肺发育或生长不良的个体。
哪些检查可以诊断慢性阻塞性肺疾病
肺功能检查:是判断气流受限的主要客观指标,对慢性阻塞性肺疾病诊断,严重程度评价,疾病进展,预后及治疗反应等有重要意义。第一秒用力呼气容积占用力肺活量百分比(FEV1/FVC)是评价气流受限的一项敏感指标,第一秒用力呼气容积占预计值百分比(FEV1%预计值),是评估慢性阻塞性肺疾病严重程度的良好指标,其变异性小,易于操作,吸入支气管舒张药后FEV1/FVC<70%及FEV1<80%预计值者,可确定为不能完全可逆的气流受限。肺总量,功能残气量和残气量增高,肺活量减低,表明肺过度充气,有参考价值,由于肺总量增加不及残气量增高程度大,故残气量/肺总量增高,从一氧化碳弥散量及一氧化碳弥散量与肺泡通气量比值下降,该项指标供诊断参考。
血气检查:对确定发生低氧血症,高碳酸血症,酸碱平衡失调以及判断呼吸衰竭的类型有重要价值。
胸部X线检查: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早期胸片可无变化,以后可出现肺纹理增粗,紊乱等非特异性改变,也可出现肺气肿改变,X线胸片改变对慢性阻塞性肺疾病诊断特异性不高,主要作为确定肺部并发症及与其他肺疾病鉴别之用。
胸部CT检查:CT检查不应作为慢性阻塞性肺疾病的常规检查,高分辨CT,对有疑问病例的鉴别诊断有一定意义。
慢性阻塞性肺疾病病理改变
CDPD的病理改变主要表现为慢性支气管炎及肺气肿的病理变化。
支气管粘膜上皮细胞变性、坏死,溃疡形成。纤毛倒伏、变短、不齐、粘连,部分脱落。缓解期粘膜上皮修复、增生、鳞状上皮化生和肉芽肿形成。杯状细胞数目增多肥大,分泌亢进,腔内分泌物潴留。基底膜变厚坏死。支气管腺体增生肥大,腺体肥厚与支气管壁厚度比值常大于0.55-0.79(正常小于0.4)。 各级支气管壁有各类炎症细胞浸润,以浆细胞、淋巴细胞为主。
急性发作期可见到大量中性粒细胞,严重者为化脓性炎症,粘膜充血、水肿、变性坏死和溃疡形成,基底部肉芽组织和机化纤维组织增生导致管腔狭窄。炎症导致气道壁的损伤和修复过程反复循环发生。修复过程导致气道壁的结构重塑,胶原含量增加及疤痕形成,这些病理改变是COPD气流受限的主要病理基础之一。 肺气肿的病理改变可见肺过度膨胀,弹性减退。外观灰白或苍白,表面可见多个大小不一的大泡。镜检见肺泡壁变薄,肺泡腔扩大、破裂或形成大泡,血液供应减少,弹力纤维网破坏。细支气管壁有炎症细胞浸润,管壁粘液腺及杯状细胞增生、肥大,纤毛上皮破损、纤毛减少。有的管腔纤细狭窄或扭曲扩张,管腔内有痰液存留。
细支气管的血管内膜可增厚或管腔闭塞。按累及肺小叶的部位,可将阻塞性肺气肿分为小叶中央型(图2-6-1),全小叶型及介于两者之间的混合型三类。其中以小叶中央型为多见。小叶中央型是由于终末细支气管或一级呼吸性细支气管炎症导致管腔狭窄,其远端的二级呼吸性细支气管呈囊状扩张,其特点是囊状扩张的呼吸性细支气管位于二级小叶的中央区。全小叶型是呼吸性细支气管狭窄引起所属终末肺组织,即肺泡管-肺泡囊及肺泡的扩张,其特点是气肿囊腔较小,遍布于肺小叶内。有时两型同时存在一个肺内称混合型肺气肿。多在小叶中央型基础上,并发小叶周边区肺组织膨胀。
慢性阻塞性肺疾病的预防与治疗
治疗
1.药物治疗
现有药物治疗可以减少或消除患者症状、提高活动耐力、减少急性发作次数和严重程度以及改善健康状态。吸入治疗为首选,必须教育患者正确使用各种吸入器,向患者解释治疗的目的和效果,有助于患者坚持治疗。
(1)支气管扩张剂 临床常用的支气管扩张剂有三类,β2受体激动剂、胆碱能受体阻断剂和甲基黄嘌呤,联合应用有协同作用。
(2)吸入糖皮质激素 有反复病情恶化史和严重气道阻塞,FEV1<50%预计值的患者有吸入糖皮质激素的指征。
(3)祛痰和镇咳 祛痰剂仅用于痰黏难咳着,不推荐规则使用。镇咳药可能不利于痰液引流,应慎用。
(4)抗氧化剂 应用抗氧化剂如N-乙酰半胱氨酸、羧甲司坦等可降低疾病反复加重的频率。
2.康复治疗
如理疗、高压负离子氧疗等COPD患者肺功能的康复有利。
3.心理调适
良好的心情将有利于患者积极面对疾病、增加治疗的顺从性,并有利于建立良好的人际关系,这一切将更有利于战胜疾病。
4.饮食调节
多吃水果和蔬菜,可以吃肉、鱼、鸡蛋、牛奶、豆类、荞麦。吃饭时少说话,觉得呼吸费力吃得慢些。胖的要减肥,瘦的要加强营养,少食多餐。
5.长期家庭氧疗
如果有呼吸衰竭建议长期低流量吸氧,每天>15小时。
6预防
1.戒烟
吸烟是导致COPD的主要危险因素,不祛除病因,单凭药物治疗难以取得良好的疗效。因此阻止COPD发生和进展的关键措施是戒烟。
减少职业性粉尘和化学物质吸入,对于从事接触职业粉尘的人群如:煤矿、金属矿、棉纺织业、化工行业及某些机械加工等工作人员应做好劳动保护。
2.减少室内空气污染
尽力避免在通风不良的空间燃烧生物燃料,如烧柴做饭、在室内生炉火取暖、被动吸烟等
积极预防和治疗上呼吸道感染。秋冬季节注射流感疫苗;避免到人群密集的地方;保持居室空气新鲜;发生上呼吸道感染后积极治疗。
3.加强锻炼
根据自身情况选择适合自己的锻炼方式,如散步、慢跑、游泳、爬楼梯、爬山、打太极拳、跳舞、双手举几斤重的东西,在上举时呼气等。
4.呼吸功能锻炼
COPD患者治疗中一个重要的目标是保持良好的肺功能,只有保持良好的肺功能才能使患者有较好的活动能力乃至良好的生活质量。因此呼吸功能锻炼非常重要。患者可通过做呼吸瑜珈、呼吸操、深慢腹式阻力呼吸功能锻炼(可借助于肺得康)、唱歌、吹口哨、吹笛子等进行肺功能锻炼。
引起慢性阻塞性肺疾病的原因有哪些
个体因素:某些遗传因素可增加慢性阻塞性肺疾病发病的危险性。已知的遗传因素为α1-抗胰蛋白酶缺乏。重度α1-抗胰蛋白酶缺乏与非吸烟者的肺气肿形成有关。在我国α1-抗胰蛋白酶缺乏引起的肺气肿迄今尚未见正式报道。支气管哮喘和气道高反应性是慢性阻塞性肺疾病的危险因素,气道高反应性可能与机体某些基因和环境因素有关。
环境所致:外因包括吸烟、粉尘和化学物质的吸入、空气污染、呼吸道感染及社会经济地位较低的人群(可能与室内和室外空气污染、居室拥挤、营养较差及其他与社会经济地位较低相关联的因素有关)。
慢性肺部疾病导致: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是由于慢性支气管炎,支气管扩张,肺结核等引起支气管不全阻塞,肺泡扩张,终致阻塞性肺气肿形成的一种慢性呼吸系统疾病,其病程长,病情复杂,呈进行性加重。目前无法治愈,只能临床缓解。
哮喘加重所致:随着哮喘病的长期反复发作或呼吸道感染的存在,支气管阻塞发问可持续恶化,肺泡内气体长期积聚,肺泡内压力持续升高,导致泡壁弹性降低,可引起肺泡破裂、融合,形成慢性阻塞性肺疾病。
遗传所致:慢性阻塞性肺疾病的遗传机理方面发现,作为慢性阻塞性肺疾病的潜在病理之一的谷胱甘肽S转移酶P1(GSTP1)基因105位点更有可能遵循隐性遗传模式。该研究为解析慢性阻塞性肺疾病的遗传机理研究提供了新视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