养生健康

中医解释胃下垂

中医解释胃下垂

祖国医学“胃缓”一症与现代医学胃下垂颇为相似。胃缓,首见于《内经》,《灵枢·本藏篇》有:“脾应肉,肉月国坚大者胃厚,肉月国么者胃薄。肉月国小而么者胃不坚,肉月国不称者胃下,胃下者,下管约不利,肉月国不坚者,胃缓……”的记载。

胃下垂是指x线胃肠钡剂造影检查发现胃的位置低于正常,胃小弯在髂脊连线以下,且伴有临床一系列症状如腹胀、上腹疼痛、食欲不振、消化不良、便秘等。临床上常与肾下垂合并存在,可为内脏下垂的一部分。究其原因首先为体质因素,即所谓无力型体质者,胃壁肌肉张力弛缓,胃遂延长下垂,“胃无力”乃下垂的原因,下垂是无力的后果;其次为腹压因素,腹壁肌肉弹性降低或腹腔内压力突然下降(如妊娠分娩、大量放腹水后)可致内脏下垂。另外十二指肠溃疡或幽门病变引起不全梗阻,可使胃扩大,日久可导致胃下垂;精神忧郁,长期脱离劳动,使腹壁肌肉缺少锻炼,饱食之后长途行走或劳动均与胃下垂有关,因此说胃下垂的病因是多方面的。

其病机可概括为脾胃失和。引起脾胃失和的原因有饮食失节,内上七情,劳累过度等。故《脾胃论》说:“故夫饮食失节,寒温不适,脾胃乃伤。”“喜怒忧恐,损耗元气,资助心火,火与元气不两立,火胜则乘木位,此所以病也。”“形体劳役则脾病”。脾喜燥恶湿,胃喜润恶燥;脾主升,胃主降,脾主运化,胃主受纳。脾胃脏腑功能失调即表现在脾胃这一对矛盾的功能紊乱,或为脾湿,或为胃燥,或为胃气上逆,或为脾气下陷,或为脾不运化,或为胃不受纳。既有虚证也有实证,故气虚可见,气滞亦有。初病在经在气,久病入络在血,故《金匮要略》有:“腹不满,其人言我满,为有瘀血。”总之可以认为饮食、七情、劳累,可以使机体肌肉瘦薄,加之脾胃失和,纳食减少。味不能归于形,更使形体瘦削,肌肉不坚,而形成本病,其他如先天禀赋薄弱,分娩后的腹壁松弛,均可能使肌肉不坚,是重要的发病因素。本病脾胃脏腑功能失调,本是虚证,又因运化障碍,气机阻滞,且日久入络,又有瘀内停,更可挟湿、挟饮,故多实为呈虚实挟杂,正虚邪实或本虚标实之证。临床治疗除了健脾益气、升阳举陷以治本外,更宜佐化饮、降逆、行气、活血、辛开苦泄以治标,以图标本兼顾。

祖国医学“胃缓”一症与现代医学胃下垂颇为相似。胃缓,首见于《内经》,《灵枢·本藏篇》有:“脾应肉,肉月国坚大者胃厚,肉月国么者胃薄。肉月国小而么者胃不坚,肉月国不称者胃下,胃下者,下管约不利,肉月国不坚者,胃缓……”的记载。说明全身肌肉健壮者胃厚,肌肉瘦削者胃薄;肌肉瘦薄与形体不相称者,则胃的位置偏下,肌肉不够坚实者胃缓,同时说明,患胃缓者必然有胃下,在后世医家有关脾胃虚弱证治章节中有比较详尽的论述

中医治疗胃下垂

胃下垂是如今一个比较常见的问题,我们对于这个的治疗也是有着不少的经验。在治疗这个问题上,中医治疗和西医治疗都是各有千秋,但下面为大家带来的,就是属于我们的源远流长的中医文化,中医治疗胃下垂。

1中药治疗:

①脾虚气陷型:面色萎黄,精神倦怠,语言低微,气短乏力,食少纳呆,脘腹重坠,胀满,嗳气不舒,食后加重,肌肉瘦弱,舌淡苔白,脉象缓弱。治以补气升陷,方用补中益气汤合枳术丸。少食纳呆可加鸡内金6g,炒稻芽、麦芽各12g,恶心呕吐加半夏10g或合用旋覆代赭汤。

②虚实夹饮型:脘腹坠胀不适,食后尤甚,喜暖喜按,必下悸动,水走肠间漉漉有声,恶心,呕吐清水痰涎,便溏,舌淡苔白滑。脉象沉细小滑。治以温阳化饮、和胃降逆,方用苓桂术甘汤合附子理中汤加半夏10g,代赭石15g,或加黄连3g、吴萸6g。

③肝胃不和型:两胁胀而不适,脘腹胀满,呃逆,嗳气,嘈杂噫酸,善太息,苔薄腻,脉弦小。治以疏肝和胃,方用柴胡疏肝散合左金丸,或四逆散与逍遥散加减化裁。

④胃阴不足型:面色略红,唇红而干,脘腹胀满,灼热不适,口干苦,口渴思饮,嗳气,恶心呕吐,大便干,舌红少津,脉象细数。治以濡养胃阴,方用益胃汤合一贯煎加鸡内金6g,炒麦芽15g,莱服子12g。如呕吐较著,可养胃降逆,方用麦门冬汤合竹茹汤。

⑤胃络瘀滞型:胸膈痞满,脘腹胀坠,脐上刺痛,按之濡软,恶心,形体消瘦,面色晦暗,舌暗淡或有瘀斑,苔薄,脉象沉细或涩。治以疏肝养血化瘀,方用血府遂瘀汤合香砂六君子汤加减化裁或用柴胡疏肝汤合桃红四物汤加减化裁。

2针灸治疗:

①可选内关、足三里、中脘透梁门、脾俞、胃俞、气海、章门,任选2~3穴,以平补平泻法,留针20~30min。如胃痛属实加期门、阳陵泉;偏虚者选脾俞、胃俞、章门;泄泻加关元;便秘加大肠俞、天枢、上巨虚。

②以补法针刺太溪穴0.5寸左右,以平补平泻法针刺足三里1.5寸左右,三阴交1寸左右,间隔5min行针1次,留针25min。1次/d,10次为1疗程,有效率为96.94%。

3.其他治疗 取穴脾俞、胃俞、中脘、足三里,用维生素B1 0.1g与当归注射液0.1g混合液穴位注射,1次/d,每次3穴,交替使用,有效率为96.5%。另外,电兴奋疗法,按摩、推拿疗法、气功疗法以及几种疗法综合治疗,均有较好的疗效。

以上的 三种治疗方法就是中医上治疗胃下垂的方法了,这些方法都是有着不错的效果的。希望大家在以后的生活中,能够养成良好的习惯,积极面对生活,避免被胃下垂以及其他麻烦的问题缠上。

... ...

中医解释胃出血的病因

胃出血的中医解释

综合古今医家的意见,胃下垂的病因分先天与后天两类。先天因素为禀赋薄弱,体质亏虚;后天则可归纳为饮食失调,久病或产育过多,七情违和等。其病位在脾胃,主要病机可概括为虚、瘀二字,而以虚为主。

1.气(阳)虚(20%):或因禀赋素亏,思虑伤脾,致脾虚气陷,健运失司,肌肉不坚,胃腑失固而下垂,或因素体阴虚,嗜茶多饮伤陌,过食寒凉伤脾,致中焦升降失司,水津停滞,化为痰饮,气血无生,经筋失养而下垂。

2.血瘀(25%):多因气虚日久,运血无力,或久病入络,血脉不通,而变生瘀血。血瘀是近年来引起人们重视的病机之一,有人曾系统调查过67例胃下垂患者,发现其中有血瘀舌象者占44.8%,有血瘀脉象者占35.8%。另外,光纤胃镜也发现有胃粘膜充血或粘膜苍白、静脉显露的瘀血现象。临床上也证实,用常规升提之法未见效者,加用活血化瘀之法可明显提高疗效。

3.阴虚(25%):多因素体阳虚,或久病多产育伤及阴血,五志气火内燔,致胃阴不足,胃之筋脉失于濡润,缓纵不收,造成胃下垂。

胃出血的中医治疗方法

振荡任脉气海穴

气海穴位于肚脐下方二指宽处,是补气的穴道。手握空拳,双手交互振荡一百下。补充元气,恢复脾胃运作机能。还可以帮助消除腹部赘肉。

气动胃经,推拿肚脐至胸窝

臀部坐在两腿侧,平躺下。气动胃经,使胃部经脉得到伸展。胃气不会阻滞,机能才能正常。手握拳,用掌根由下往上,推向心窝。约20下左右。

气动肾经三焦俞

肾是先天元气,气动肾经可以增强元气。三焦俞位于腰椎正中线旁二指宽处。坐下,两腿张开,用手背拍打三焦俞穴。可强化呼吸、消化和排泄功能。左右手交互拍打,各20下左右,使得背部有微热感。

中医治疗胃下垂

1、脾虚气陷型

面色萎黄,精神倦怠,语言低微,气短乏力,食少纳呆,脘腹重坠,胀满,嗳气不舒,食后加重,肌肉瘦弱,舌淡苔白,脉象缓弱。治以补气升陷,方用补中益气汤合枳术丸。少食纳呆可加鸡内金6g,炒稻芽、麦芽各12g,恶心呕吐加半夏10g或合用旋覆代赭汤。

2、虚实夹饮型

脘腹坠胀不适,食后尤甚,喜暖喜按,必下悸动,水走肠间漉漉有声,恶心,呕吐清水痰涎,便溏,舌淡苔白滑。脉象沉细小滑。治以温阳化饮、和胃降逆,方用苓桂术甘汤合附子理中汤加半夏10g,代赭石15g,或加黄连3g、吴萸6g。

3、肝胃不和型

两胁胀而不适,脘腹胀满,呃逆,嗳气,嘈杂噫酸,善太息,苔薄腻,脉弦小。治以疏肝和胃,方用柴胡疏肝散合左金丸,或四逆散与逍遥散加减化裁。

4、胃阴不足型

面色略红,唇红而干,脘腹胀满,灼热不适,口干苦,口渴思饮,嗳气,恶心呕吐,大便干,舌红少津,脉象细数。治以濡养胃阴,方用益胃汤合一贯煎加鸡内金6g,炒麦芽15g,莱服子12g。如呕吐较著,可养胃降逆,方用麦门冬汤合竹茹汤。

5、胃络瘀滞型

胸膈痞满,脘腹胀坠,脐上刺痛,按之濡软,恶心,形体消瘦,面色晦暗,舌暗淡或有瘀斑,苔薄,脉象沉细或涩。治以疏肝养血化瘀,方用血府遂瘀汤合香砂六君子汤加减化裁或用柴胡疏肝汤合桃红四物汤加减化裁。

中医治疗胃下垂

1中药治疗:

①脾虚气陷型:面色萎黄,精神倦怠,语言低微,气短乏力,食少纳呆,脘腹重坠,胀满,嗳气不舒,食后加重,肌肉瘦弱,舌淡苔白,脉象缓弱。治以补气升陷,方用补中益气汤合枳术丸。少食纳呆可加鸡内金6g,炒稻芽、麦芽各12g,恶心呕吐加半夏10g或合用旋覆代赭汤。

②虚实夹饮型:脘腹坠胀不适,食后尤甚,喜暖喜按,必下悸动,水走肠间漉漉有声,恶心,呕吐清水痰涎,便溏,舌淡苔白滑。脉象沉细小滑。治以温阳化饮、和胃降逆,方用苓桂术甘汤合附子理中汤加半夏10g,代赭石15g,或加黄连3g、吴萸6g。

③肝胃不和型:两胁胀而不适,脘腹胀满,呃逆,嗳气,嘈杂噫酸,善太息,苔薄腻,脉弦小。治以疏肝和胃,方用柴胡疏肝散合左金丸,或四逆散与逍遥散加减化裁。

④胃阴不足型:面色略红,唇红而干,脘腹胀满,灼热不适,口干苦,口渴思饮,嗳气,恶心呕吐,大便干,舌红少津,脉象细数。治以濡养胃阴,方用益胃汤合一贯煎加鸡内金6g,炒麦芽15g,莱服子12g。如呕吐较著,可养胃降逆,方用麦门冬汤合竹茹汤。

⑤胃络瘀滞型:胸膈痞满,脘腹胀坠,脐上刺痛,按之濡软,恶心,形体消瘦,面色晦暗,舌暗淡或有瘀斑,苔薄,脉象沉细或涩。治以疏肝养血化瘀,方用血府遂瘀汤合香砂六君子汤加减化裁或用柴胡疏肝汤合桃红四物汤加减化裁。

2针灸治疗:

①可选内关、足三里、中脘透梁门、脾俞、胃俞、气海、章门,任选2~3穴,以平补平泻法,留针20~30min。如胃痛属实加期门、阳陵泉;偏虚者选脾俞、胃俞、章门;泄泻加关元;便秘加大肠俞、天枢、上巨虚。

②以补法针刺太溪穴0.5寸左右,以平补平泻法针刺足三里1.5寸左右,三阴交1寸左右,间隔5min行针1次,留针25min。1次/d,10次为1疗程,有效率为96.94%。

3.其他治疗 取穴脾俞、胃俞、中脘、足三里,用维生素B1 0.1g与当归注射液0.1g混合液穴位注射,1次/d,每次3穴,交替使用,有效率为96.5%。另外,电兴奋疗法,按摩、推拿疗法、气功疗法以及几种疗法综合治疗,均有较好的疗效。

中医解释胃酸烧心原因

1、脾胃湿热

胃为水谷之海,主纳谷,凡水谷无不先入胃,若受寒受热,蕴于中焦,或其人饮酒过度则化热生湿,湿热既久,伤及脾胃,则中宫如同火灼样烧灼感。

2、阴虚内热

凡人脾胃病郁久,或内伤七情,郁而化火,火郁伤阴,阴虚内热,五内煎熬,阴液不足,则心中如同火灼样感。

中医治疗胃下垂

胃下垂是如今一个比较常见的问题,我们对于这个的治疗也是有着不少的经验。在治疗这个问题上,中医治疗和西医治疗都是各有千秋,但下面为大家带来的,就是属于我们的源远流长的中医文化,中医治疗胃下垂。

(1)中药治疗:

①脾虚气陷型:面色萎黄,精神倦怠,语言低微,气短乏力,食少纳呆,脘腹重坠,胀满,嗳气不舒,食后加重,肌肉瘦弱,舌淡苔白,脉象缓弱。治以补气升陷,方用补中益气汤合枳术丸。少食纳呆可加鸡内金6g,炒稻芽、麦芽各12g,恶心呕吐加半夏10g或合用旋覆代赭汤。

②虚实夹饮型:脘腹坠胀不适,食后尤甚,喜暖喜按,必下悸动,水走肠间漉漉有声,恶心,呕吐清水痰涎,便溏,舌淡苔白滑。脉象沉细小滑。治以温阳化饮、和胃降逆,方用苓桂术甘汤合附子理中汤加半夏10g,代赭石15g,或加黄连3g、吴萸6g。

③肝胃不和型:两胁胀而不适,脘腹胀满,呃逆,嗳气,嘈杂噫酸,善太息,苔薄腻,脉弦小。治以疏肝和胃,方用柴胡疏肝散合左金丸,或四逆散与逍遥散加减化裁。

④胃阴不足型:面色略红,唇红而干,脘腹胀满,灼热不适,口干苦,口渴思饮,嗳气,恶心呕吐,大便干,舌红少津,脉象细数。治以濡养胃阴,方用益胃汤合一贯煎加鸡内金6g,炒麦芽15g,莱服子12g。如呕吐较著,可养胃降逆,方用麦门冬汤合竹茹汤。

⑤胃络瘀滞型:胸膈痞满,脘腹胀坠,脐上刺痛,按之濡软,恶心,形体消瘦,面色晦暗,舌暗淡或有瘀斑,苔薄,脉象沉细或涩。治以疏肝养血化瘀,方用血府遂瘀汤合香砂六君子汤加减化裁或用柴胡疏肝汤合桃红四物汤加减化裁。

(2)针灸治疗:

①可选内关、足三里、中脘透梁门、脾俞、胃俞、气海、章门,任选2~3穴,以平补平泻法,留针20~30min。如胃痛属实加期门、阳陵泉;偏虚者选脾俞、胃俞、章门;泄泻加关元;便秘加大肠俞、天枢、上巨虚。

②以补法针刺太溪穴0.5寸左右,以平补平泻法针刺足三里1.5寸左右,三阴交1寸左右,间隔5min行针1次,留针25min。1次/d,10次为1疗程,有效率为96.94%。

3.其他治疗 取穴脾俞、胃俞、中脘、足三里,用维生素B1 0.1g与当归注射液0.1g混合液穴位注射,1次/d,每次3穴,交替使用,有效率为96.5%。另外,电兴奋疗法,按摩、推拿疗法、气功疗法以及几种疗法综合治疗,均有较好的疗效。

以上的 三种治疗方法就是中医上治疗胃下垂的方法了,这些方法都是有着不错的效果的。希望大家在以后的生活中,能够养成良好的习惯,积极面对生活,避免被胃下垂以及其他麻烦的问题缠上。

中医解释癌症

对于癌症的描述,《内经》里面只有“积”这个病比较相似,但对其的论述很少,证明古代人是很少有癌症的或者说癌症在古代不算一个很难治疗的疾病。

积的病因有内外因。内因是吃太多的生冷食物或饮食不节损伤脾胃,寒湿内生。加上外感寒邪入里,两寒交结,在加上人的情节不舒,气机不畅,久而成积。

这个病因跟现代肿瘤的成因有很多符合的地方。第一,都认为肿瘤的发生跟人的内在病变和外界的影响有关(现代医学认为病毒跟肿瘤的发生有很密切的联系)。第二,都很重视人的精神因素。特别中医,治疗这种疾病很大程度是通过调畅情节,疏导气机实现的。现代医学也发现了精神不畅是导致肿瘤发生的重要因素。

现代中医则认为肿瘤的病因还有气结、痰凝、淤血、热毒郁结等。但个人认为这都是“结”所衍生出来的不同情况而已,其根本病因还是“结”。

胃酸烧心是怎么回事

中医解释胃酸烧心原因

1、脾胃湿热

胃为水谷之海,主纳谷,凡水谷无不先入胃,若受寒受热,蕴于中焦,或其人饮酒过度则化热生湿,湿热既久,伤及脾胃,则中宫如同火灼样烧灼感。

2、阴虚内热

凡人脾胃病郁久,或内伤七情,郁而化火,火郁伤阴,阴虚内热,五内煎熬,阴液不足,则心中如同火灼样感。

3、热物所伤

过食热物,饮酒过度,或食物过快,伤及食管及胃,亦可导致物理性损伤,而致进食时即有火灼样、刺破样感觉。此病程一般较短,经过饮食及药物治疗,很快即可恢复。

胃下垂的并发症有哪些

你有胃病吗?你有胃下垂吗?看到你身边的亲朋好友胃痛时,你痛苦吗?你所看到的胃下垂的症状并不能完全诠释胃下垂给患者带来的痛苦!下面小编为您整理一下到底胃下垂是否会有并发症,如果有的话到底是哪些并发症在折磨着你的亲人。

首先,该病的发生多是由于膈肌(膈肌【译】:膈肌为向上膨隆呈穹隆形的扁薄阔肌,位于胸腹腔之间,成为胸腔的底和腹腔的顶。)悬吊力不足,肝胃、膈胃韧带功能减退而松弛,腹内压下降及腹肌松弛等因素,加上体形或体质等因素,使胃呈极底低张的鱼勾状,即为胃下垂所见的无张力型胃。

其次,胃下垂常见于瘦长体型,上腹部压痛点因立卧位变动而不固定,有时用冲击触诊法,或患者急速变换体位时,可听到脐下振水声。上腹部易扪到主动脉搏动,常同时伴有肝下垂、肾下垂及结肠下垂的体征。

病程较长者,由于心理精神因素或贫血、消瘦等因素,使其精神负担过重,患者常有头昏、头痛、失眠、心悸、乏力等症状,还会有低血压、心悸以及站立性昏厥等表现。少数甚至出现忧郁症的症状。 严重者同时伴有肝、脾、肾、横结肠等下垂则称为内脏下垂。

熬夜的中医解释

熬夜一族可能还不知道熬夜危害早在“黄帝内经”有记载。

子时23:00-1:00是主生发胆“值班”时间,是心肾相交的时刻,没有休息才会产生“阴虚阳亢”的现象。

丑时1:00-3:00是主收藏肝藏血“值班”时间,经常熬夜的人“易动肝火”就是这样的一个道理。

寅时3:00-5:00是主收敛肺“值班”时间,精气虚耗得厉害,是过早衰老的催化剂,老年人在这个时间容易惊醒就是年老体衰这个道理了。

卯时5:-7:00是大肠“主管”时间,应该大便排毒,经常熬夜的人这个时间却睡觉了,该排的毒未排。经常熬夜的人大便会有两种情况:便秘或者是便溏。

辰时7:00-9:00是是胃“主管”时间,应该是“采阴补阳”要属阳胃脾运化属阴食物的时刻,熬夜的人还在睡觉就损了胃。

巳时9:00-11:00是脾“主管”时间,脾把胃摄入的食物中有利的物质转换成营养小肠吸收,废料交给大肠排泄,这段时间吃食物或者不吃食物都损害了脾脏。所以经常熬夜的人大多数是“脾气不好”对于经常熬夜产生病症的人,要食疗同源,配合中药“君臣佐使”的原则完善治疗,不能以偏概全,单补某个方面的食物和药物,因为熬夜的人整个脏腑系统都是紊乱的。

根据对抗氧化剂和免疫系统调节剂的深入研究发现,包括熬夜等不良生活习惯更容易患“氧化应激”类疾病如糖尿病、高血压等,体质虚弱易感冒等。所以经常熬夜的人进补“生地炖鸭蛋”、“猪腰炖杜仲汤”、“粉葛生鱼汤”、“夏枯草煲瘦肉”等的同时要进补抗氧化剂应对熬夜产生过多自由基伤害身体。进补含如维生素E、超级维生素E、虾青素、β胡萝卜素等抗氧化剂的食物三文鱼、虾、蟹等,免疫系统调节剂如参菇类、黄芪、冬虫夏草等,还要配合清热解毒的清毒剂,如甘草等。

胃气的中医解释

吃早餐应该吃“热食”,才能保护“胃气”。中医学说的胃气,其实是广义的, 并不单纯指“胃”这个器官而已,其中包含了脾胃的消化吸收能力、后天的免疫力、 肌肉的功能等。因为早晨的时候,夜间的阴气未除,大地温度尚未回升。体内的肌肉 、神经及血管都还呈现收缩的状态,假如这时候你再吃喝冰冷的食物,必定使体内各 个系统更加挛缩、血流更加不顺。

也许刚开始吃喝冰冷的食物的时候,你不觉得胃肠 有什么不舒服,但日子一久或年龄渐长,你会发现怎么吸收不到食物精华,好像老是 吃不结实,或是大便老是稀稀的,或是皮肤越来越差,或是喉咙老是隐隐有痰不清爽 ,时常感冒,小毛病不断。这就是伤了胃气,伤了身体的抵抗力。

因此早上第一个食物,应该是享用热稀饭、热燕麦片、热羊乳、热豆花、热豆浆 、芝麻糊、山药粥或东粥等等,然后再配着吃蔬菜、面包、三明治、水果、点心等。 因为牛奶容易生痰、产生过敏,因此喝牛奶较不适合气管、肠胃、皮肤差的人及潮湿 气候地区的人饮用。

中医帮您解决胃下垂

病因病机

气(阳)虚 或因禀赋素亏,思虑伤脾,致脾虚气陷,健运失司,肌肉不坚,胃腑失固而下垂,或因素体阴虚,嗜茶多饮伤陌,过食寒凉伤脾,致中焦升降失司,水津停滞,化为痰饮,气血无生,经筋失养而下垂。

阴虚

多因素体阳虚,或久病多产育伤及阴血,五志气火内燔,致胃阴不足,胃之筋脉失于濡润,缓纵不收,造成胃下垂。

血瘀

多因气虚日久,运血无力,或久病入络,血脉不通,而变生瘀血。

血瘀是近年来引起人们重视的病机之一,有人曾系统调查过67例胃下垂患者,发现其中有血瘀舌象者占44.8%,有血瘀脉象者占35.8%。另外,光纤胃镜也发现有胃粘膜充血或粘膜苍白、静脉显露的瘀血现象。临床上也证实,用常规升提之法未见效者,加用活血化瘀之法可明显提高疗效。

辨证分型

1.脾虚气陷

面色萎黄,不思饮食,食后脘腹胀闷,暧气不舒,困乏无力,形体瘦削,气短懒言。舌淡苔白,脉象缓弱。夹有痰饮,则水走肠间,漉漉有声;夕口为虚寒,隐痛绵绵,喜温喜按,泛吐清涎;女口挟瘀血,舌质略紫,可见瘀斑瘀点;如兼肝郁,脘闷胁胀,嗳气呕逆。

2.胃阴不足

面色略红,胃脘或胀或痛,胃中灼热,口燥咽干,烦渴思饮,饥不欲食,口苦口臭,大便干结,小便黄赤。舌质红少津,或有裂纹,无苔,脉细数或细涩;兼有瘀血,舌质紫红,舌下静脉显露,不欲饮水;兼气滞,脘腹堕胀,气虚,乏力神疲。

胃下垂症情较复杂,多有兼症,要注意辨别。血瘀分见于上述二型,应注意的是,胃下垂之血瘀多虚中夹实,往往无刺痛或固定痛点的见症。另外尚有较简便的腹诊计量法,可作辨证时参考。

痱子的中医解释

病名。指夏季因汗泄不畅而生的一种皮肤病。见《圣济总录》卷一百三十八。亦名疿汗疹、疿疮、痱子。该病由于暑湿蕴蒸,汗泄不畅所致。多发于盛夏之际,小儿及肥胖者易患。好发于头面、颈项、腹、背、肩、股等处。症见皮肤汗孔发生密集如粟米样之红色丘疹,患者自觉搔痒及灼热感,常因搔抓疹破而继发感染引起痱毒(汗腺炎)。轻者以外治为主,可用六一散或痱子粉外扑。重者配以中药,可内服清暑汤或绿豆汤(绿豆煮熟,薄荷煎汤,加糖)代茶饮。

中医解释胃酸烧心原因

1、脾胃湿热

胃为水谷之海,主纳谷,凡水谷无不先入胃,若受寒受热,蕴于中焦,或其人饮酒过度则化热生湿,湿热既久,伤及脾胃,则中宫如同火灼样烧灼感。

2、阴虚内热

凡人脾胃病郁久,或内伤七情,郁而化火,火郁伤阴,阴虚内热,五内煎熬,阴液不足,则心中如同火灼样感。

3、热物所伤

过食热物,饮酒过度,或食物过快,伤及食管及胃,亦可导致物理性损伤,而致进食时即有火灼样、刺破样感觉。此病程一般较短,经过饮食及药物治疗,很快即可恢复。

相关推荐

胃酸烧心是怎么回事

心是一种位于上腹部或下胸部的烧灼样的疼痛感,同时伴有反酸的症状。烧心是消化系统最常见的症状的之一,对于多数人来说,最常见的原因是由于进食过快或过多,但是,有些人即使非常注意饮食也经常有烧心,还有一些人在进食某些特定的食物后如:酒、辣椒等发生烧心现象,这些食物可以使您的食管下段括约肌松弛或胃酸分泌增多,以上这两种原因都能引起烧心。 中医解释胃酸烧心原因 1、脾胃湿热 胃为水谷之海,主纳谷,凡水谷无不先入胃,若受寒受热,蕴于中焦,或其人饮酒过度则化热生湿,湿热既久,伤及脾胃,则中宫如同火灼样烧灼感。 2、阴虚

老年消化不良的中医解释

消化不良在中医上没有相对应的病名,但是古书上有相关记载包括胃脘痛,嘈杂,痞满,呕吐等等。胃脘痛一般指的是胃脘部位的疼痛感觉;嘈杂是胃脘的不舒服,类似于饿了又好像不饿的不适感;呕吐中医来讲就是胃气上逆的一个症状;痞满既是一个症状,也可以把它称为一个病名,指的是胃脘部位很胀,手指按压下去没有形状的改变,摸上去也不痛,这就是痞满。以上这些就是中医认为的消化不良。 相比于消化不良,老年消化不良有年龄的区分,通常所说的老年消化不良一般是指60岁以上。老年消化不良能作为一个专题来讲是因为老年人的气血要虚弱一些,脾胃功

为什么中药不能加糖

由于糖会抑制某些药物的退热效果,还会干扰中药中所含的矿物元素和维生素在人体内的吸收。中医解释,有时候中药中加上糖会低药物中的本身药性。

胃下垂对身体有什么影响

产生胃下垂的原因是因为膈肌和其他悬吊胃有关的韧带力量不足,腹内压下降和腹肌松弛等。经产妇女、多次腹部手术有切口疝,以及慢性消耗性疾病进行性消瘦者,经常卧床少活动者,也容易产生胃下垂中医胃下垂归为“胃缓”,认为长期饮食失节,或七情内伤,或劳倦过度,导致脾胃虚弱,中气下陷,升降失常而发病。益气健脾升陷是本病的治疗原则,中医辨证结合其他治疗方法能取得较好疗效。 胃下垂是指人在站立时,胃的位置偏低,胃的下缘垂坠于盆腔,胃小弯弧线的最低点降至髂嵴连线(约在肚脐水平线上)以下。 胃下垂多见子体型瘦长、体质虚弱、腹

胃下垂需要治疗吗

1、推拿治疗胃下垂中医多使用多种推拿手法,如:压推穴位提胃法、揉压腹部益气法、迁举肢体升拉法等等,来调节患者体内的中气,达到气血通畅。 2、针灸治疗胃下垂,针灸怎样治胃下垂呢?针灸方法有效率一般在70%以上,多以不同的取穴手法和治法,整体调节病症。 3、中药辨症治疗法,中医治疗胃下垂对症下药,从化痰解郁、疏肝和胃、调肝化瘀等入手,逐步调节胃、肝等全身部位,达到治疗目的。

胃下垂中医治疗

要以功能锻炼和饮食调节为主。经常参加体育锻炼,着重对腹肌进行锻炼,没有体育器械者,可采取仰卧起坐的简便方法,每日做三至五次,做累为止。 饮食要少食多餐,选择易消化而富于营养的食物,餐后应卧床休息45分钟至1小时,以减轻胃的负担;减少站立时间,避免过度劳累。腹胀、恶心明显者,可服用吗丁啉、维生素B6以促进胃蠕动、增加胃的张力;食欲不振、消化不良者,以多酶片、酵母片助消化。 胃下垂中医属于虚证,脾气虚衰是根本的原因。治疗以扶脾健胃为主,辅以体育锻炼和饮食调养。 中医治疗如下: a. 由于素体脾胃虚弱或饮食不

体形消瘦者易得胃下垂

对于胃下垂,不少市民都有这样的认知:瘦子容易得胃下垂。究竟是什么体形的人容易得胃下垂,又该如何预防胃下垂?对此,记者采访了雅安市名老中医、市中医医院副主任中医师王明全。 现状: 体形消瘦者易得胃下垂 “越瘦的人越容易得胃下垂,是真的吗?”患胃下垂的胡女士对此也有疑惑。 王明全表示,胃下垂这种病的确更常见于体形瘦长者,这是因为瘦人先天体形消瘦,胸廓狭长,皮下脂肪较少,容易导致胃部下垂,而胃下垂患者因为进食后肠胃吸收不好,又进一步导致人越来越瘦。这种双面的循环性影响,对患者的身体健康会产生很大的影响。 据介绍

饭后运动会胃下垂

研究表明:胃下垂多见瘦长体形者、腹肌薄弱、久卧病床体质虚弱者等,其发生与肌张力下降,胃周韧带松弛有关。目前未见有明确证据表明饭后运动与胃下垂有直接关系。我们可以想一想,那么多人饭后散步也不见胃下垂,再去看看胃下垂的患者有多少是因为饭后运动引起的呢?鲜有关于二者因果关系的报道,胃下垂这个经常听到的词,其实发生率不高,更多是一个口口相传或者中医上的说法而已。

中医解释慢性肾炎水肿

一、肝肾阴亏。 这种类型的慢性肾炎病人往往由急性肾炎转化而来。中医认为,“湿浊之邪稽留下焦,湿壅生热,湿热久恋,伤及肝肾之阴;或肝肾亏或房室不节,而复感外邪发展成慢性肾炎;或因医者急功近利,妄投温补致肾阴亏虚;或因医者秉乘古训,以传统温补法治肾致温补之品耗伤肾阴;或因医者于病之初,重用苦寒之品,苦寒伤阴;或因治疗过程中,投以激素,激素为热性药品,有助热伤阴之弊。” 也就是说,体内炎症存在、房事不节制、滥用药物、加大药物剂量、乱用激素等,都有可能造成慢性肾炎的发生,出现水肿症状。 二、阴血亏虚。 这种类型的

胃下垂有哪些原因

引起胃下垂的原因有先天和后天两种。 1.先天性 多见于无力型体形者。身体素若,胸廓狭小,皮肤苍白,皮下脂肪菲薄或肌肉营养不良,第十肋游离等。先天性胃下垂患者,常可并发其他内脏(如肾、肝、脾、横结肠、子宫等内脏下梗等) 2.后天性 多与慢性消耗病合并存在或在大病初愈之后;为其他消化系统疾病的并发症。如慢性胃炎、猩性溃疡等;腹肌松弛或腹内压降低,如妇女多次生育,腹部肿瘤切除术,体重突然减轻,或胸腔内压增加,如长期咳嗽、闷气、心界下移等,均可引起胃下垂。 祖国医学虽无“胃下垂”病名的记载,但认为此症乃中气不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