养生健康

手足口病的诊断方法及诊断依据

手足口病的诊断方法及诊断依据

一、本病主要诊断依据:

流行病学资料、临床表现、实验室检查、确诊时须有病原学的检查依据。

1、好发于夏秋季节。

2、以儿童为主要发病对象,常在婴幼儿集聚的场所发生,呈流行趋势。

3、临床主要表现为初起发热,白细胞总数轻度升高,继而口腔、手、足等部位粘膜、皮肤出现斑丘疹及疱疹样损害。

4、病程较短,多在一周内痊愈。

二、实验室诊断:

1、末梢血白细胞:一般病例白细胞总数和中性粒细胞数大多正常,重症病例白细胞计数可明显升高。

2、血生化检查:部分病例可有轻度ALT、AST、CKMB升高,重症病例血糖可升高。

3、病原学检查:特异性EV71核酸阳性或分离到EV71病毒。

4、血清学检查:特异性EV71抗体检测阳性。以补体试验结合最为敏感,起病后10~20天可获得阳性结果。

5、脑脊液检查:外观清亮,压力增高,白细胞增多(危重病例多核细胞可多于单核细胞),蛋白正常或轻度增多,糖和氯化物正常。有中枢神经系统并发症时,脑脊液细胞数可增多,蛋白升高。

6、在临床诊断基础上,EV71核酸检测阳性、分离出EV71病毒或EV71IgM抗体检测阳性,EV71IgG抗体4倍以上增高或由阴性转为阳性,可确诊。

扁平足的诊断依据

1.部分病人有家族史或先天性足骨畸形或外伤史。

2.久站或行走时足部疼痛或不适,跟外翻足扁平,前足外翻,舟骨结节处肿胀和压痛,休息可减轻或消失。晚期为痉挛性平足,经较长时间休息,症状亦难改善。

3.站立位X线足正侧位片可见舟骨结节完全塌陷,与载距突的距离增加。自跟骨结节底部至第一距骨头底部作连线,并从舟骨结节至此连线作垂直线,其长度多小于1cm。

手足口病疱疹容易与哪些疾病混淆

口蹄疫与手足口病的鉴别

一、病原体不同

口蹄疫与手足口病的病原体不同,因为口蹄疫是通过口蹄疫病毒为媒介进行传播,是属于人和动物共患的病原体。但是手足口病却不同,它是由多种肠道病毒或者病菌感染导致的。

手足口病容易与哪些疾病混淆

二、传染源不同

口蹄疫病毒只引起偶蹄类(两半蹄子)动物牛、羊、猪、鹿、骆驼等发生口蹄疫,成为人患口蹄疫的传染源。只有先出现兽疫,才有可能使人患病。手足口病的传染源是患者和肠道携带病毒的人,属于人类疾病。

三、传播途径不同

口蹄疫是通过接触病畜口腔、蹄冠部的溃疡烂斑,经皮肤粘膜感染的;偶而也有食用了被病毒传染而又未加热(巴氏消毒)的奶感染的。因此,人患口蹄疫是极为散在发生的。

手足口病是因为接触到患有手足口病的患者或者携带手足口病病毒的人群才会病发,可以通过日常中的一些生活用品,餐具以及玩具等污染经口感染的,而且也可以通过呼吸道进行传播。所以手足口病可以出现不同规模的流行。

传播途径不同

四、发病人群不同

人患口蹄疫决定于与病畜的接触,发病人群的年龄广泛,但由于易感性很低,发病机会很少。儿童和老年人一旦患病症状较重。

手足口病主要是幼儿传染病,3岁以下患儿占绝大多数不清,很少超过5岁以上者。

1983年天津市流行手足口病,3岁以下儿童发病率为32.85‰,3~6岁为14.23‰,7~14岁为1.27‰,15岁以上0.05‰。常在托幼机构出现流行。

五、症状体片不同

口蹄疫和手足口病的患病部位虽然极其相似,都有可能在口腔、手指之间以及脚部等处,但是它们的症状和体征还是有一些区别的。

口蹄疫起病后主要表现为全身中毒症状和局部疱疹损害两大特征。出现发热、头痛、全身不适,1~2天后在口腔粘膜、舌边、手指间、足趾端发生水疱,再1~2天水泡破溃,形成烂斑,继发感染成脓疱,然后结痂、脱落,一般不留瘢痕。病程1~`2周,大多预后良好,严重病例可并发心肌炎。

手足口病大多无发热或低热,但有呼吸道感染症状。先在口腔粘腊出现疱疹,分布和颊粘膜、齿龈、舌边,并破溃成溃疡。随即在手指、足部、臀部、膝部出现丘疹,第二天只有少部分丘疹形成疱疹,如绿豆、赤小豆大,单个性不融合,内含透明液体,终不破溃,3~5天自行吸收收缩。全身症状轻,病程约一周,预后良好。

六、诊断依据不同

口蹄疫需先有当地牲畜口蹄疫发生或流行,并有与病畜接触机会,或饮用病畜污染而未加热的奶等感染关系。潜伏期2~18一友3~8天常见;发病具有全身中毒症状及局部疱疹、溃疡损害两大特征。

哪些人群容易感染手足口病

一。什么是手足口病?

手足口病是由肠道病毒引起的婴幼儿常见传染病,目前还不属于法定报告传染病。该病隐性感染率高,显性病人症状一般轻微。

二。 手足口病的传染源是什么?

患者、隐性感染者和无症状带毒者为主要传染源。

三。手足口病是通过哪些途径传播的?

主要是通过人群间的密切接触进行传播的,手足口病主要透过受患者的粪便污染的食物而传播,直接接触患者穿破的水泡亦会传播病毒,患者咽喉分泌物及唾液中的病毒,可通过空气飞沫传播,患者的粪便在数周內仍具传染性。

四。哪些人群容易感染手足口病?

人群普遍易感,受感后可获得免疫力,各年龄组均可感染发病,主要5岁以下儿童为主。

五。手足口病有哪些临床表现?

临床表现:手足口病是一种肠道病毒病,潜伏期一般3-7天,没有明显的前驱症状:多数病人突然起病。主要侵犯手、足、口、臀四个部位;临床上更有不痛、不痒、不结痂、不结疤的四不特征。初期可有轻度上感症状。由于口腔溃疡疼痛,患儿流涎拒食。口腔粘膜疹出现比较早,起初为粟米样斑丘疹或水疱,周围有红晕,主要位于舌及两颊部,唇齿侧也常发生。手、足等远端部位出现或平或凸的班丘疹或疱疹,皮疹不痒,斑丘疹在5天左右由红变暗,然后消退;疱疹呈圆形或椭圆形扁平凸起,内有混浊液体,长径与皮纹走向一致,如黄豆大小不等,一般无疼痛及痒感,愈合后不留痕迹。手、足、口病损在同一患者不一定全部出现。水泡及皮疹通常会在一周內消退。

六。手足口病会引起哪些并发症?

手足口病表现在皮肤和口腔上,但病毒会侵犯心、脑、肾等重要器官。本病流行时要加强对患者的临

床监测,如出现高热、白细胞不明原因增高而查不出其他感染灶时,就要警惕暴发性心肌炎的发生。伴发无菌性脑膜炎时,其症状表现为发烧、头痛、颈部僵硬、呕吐、易烦燥、睡眠不安稳等;身体偶而可发现非特异性红丘疹,甚至点状出血点。合并有中枢神经系统症状的人,以2岁以内患儿多见。

七。手足口病的流行特点是什么?

本病常易在幼托机构中发生集体感染。院内交叉感染等也可造成传播。此病传染性强,传播途径复杂,流行强度大,传播快,在短时间内即可造成大流行。手足口病地区分布极为广泛,欧美及亚洲等地没有严格的地区性,手足口病四季均可发病,以夏、秋季多见,冬季的发病较为少见。

八。如何诊断手足口病?

本病主要诊断依据①好发于夏秋季节。②以儿童为主要发病对象,常在婴幼儿集聚的场所发生,呈流行趋势。③临床主要表现为初起发热,白细胞总数轻度升高,继之口腔、手、足等部位粘膜、皮肤出现斑丘疹及疱疹样损害。④病程经过较短,多在一周内痊愈。散在发生时,须与口蹄疫、疱疹性咽颊炎、风疹等鉴别。

九。怎样治疗手足口病?

治疗原则主要对症处理为主。在患病期间,应加强患儿护理,做好口腔卫生,食物以流质及半流质等为宜。因手足口病可合并心肌炎、脑炎、脑膜炎等,故应及时到医疗机构和疾控机构就诊、复查进行检测,患者一般可完全康复。

十。如何预防手足口病?

本病至今尚无特殊预防方法,疫情控制的主要措施是做好病人粪便等排泄物的处理,一般不需对接触者采取医学措施。托幼等单位做好晨间体检,发现疑似病人,及时隔离治疗。对被污染的日常用品、食具、玩具等应消毒处理,衣物置阳光下暴晒,室内保持通风换气。在手足口病流行时,应做好环境卫生、食品卫生和个人卫生,饭前便后要洗手,预防病从口入。

鼠疫诊断依据

1.流行病学资料:病前1周内到过流行区,或与鼠疫患者或鼠疫有接触史。

2.临床资料:发病急,早期呈严重毒血症现象,淋巴结肿痛,咳痰、咳血、呼吸困难,出血现象,休克

3.血液白细胞总数明显增多,常达2-3万/mm3;

4.病原学检查:淋巴液、脓、痰、血、脑脊液、尸体涂片找到革兰氏阴性两端浓染的短桿菌,或细菌培养鼠疫桿菌生长。

5.动物接种获阳性结果。

6.血清学检查双份血清抗体呈4倍增高。

7.免疫学快速诊断:以临床检材涂片固定后,加萤光抗体染色镜检。

8.pcr检查:淋巴液、血、脑脊液鼠疫桿菌dna阳性。

手足口病疫苗什么时候打 得过手足口病的人还要打疫苗吗

建议根据情况决定是否打疫苗。

如既往手足口病是由EV71引起的,则无需再接种EV71疫苗。

如果所患手足口病是由其他肠道病毒血清型感染所致,或无病原学诊断结果,建议接种EV71疫苗。因为手足口病是一种传染性非常强的疾病,而且引发手足口病的肠道病毒有很多种,即使患者之前短期内得过一次手足口病,但也可能再次被传染手足口病,另外EV71是导致手足口病重症和死亡的主要病原,80%的重症病例和93%的死亡病例的罪魁祸首就是它。

为了降低患者被感染重病EV71手足口病的几率和死亡的风险,建议及时打疫苗为宜。

哪些人群容易感染手足口病

什么是手足口病?手足口病的传染源是什么?手足口病是通过哪些途径传播的?哪些人群容易感染手足口病?下面将为大家详细介绍手足口病症状特点:

一。什么是手足口病?

手足口病是由肠道病毒引起的婴幼儿常见传染病,目前还不属于法定报告传染病。该病隐性感染率高,显性病人症状一般轻微。

二。 手足口病的传染源是什么?

患者、隐性感染者和无症状带毒者为主要传染源。

三。手足口病是通过哪些途径传播的?

主要是通过人群间的密切接触进行传播的,手足口病主要透过受患者的粪便污染的食物而传播,直接接触患者穿破的水泡亦会传播病毒,患者咽喉分泌物及唾液中的病毒,可通过空气飞沫传播,患者的粪便在数周內仍具传染性。

四。哪些人群容易感染手足口病?

人群普遍易感,受感后可获得免疫力,各年龄组均可感染发病,主要5岁以下儿童为主。

五。手足口病有哪些临床表现?

临床表现:手足口病是一种肠道病毒病,潜伏期一般3-7天,没有明显的前驱症状:多数病人突然起病。主要侵犯手、足、口、臀四个部位;临床上更有不痛、不痒、不结痂、不结疤的四不特征。初期可有轻度上感症状。由于口腔溃疡疼痛,患儿流涎拒食。口腔粘膜疹出现比较早,起初为粟米样斑丘疹或水疱,周围有红晕,主要位于舌及两颊部,唇齿侧也常发生。手、足等远端部位出现或平或凸的班丘疹或疱疹,皮疹不痒,斑丘疹在5天左右由红变暗,然后消退;疱疹呈圆形或椭圆形扁平凸起,内有混浊液体,长径与皮纹走向一致,如黄豆大小不等,一般无疼痛及痒感,愈合后不留痕迹。手、足、口病损在同一患者不一定全部出现。水泡及皮疹通常会在一周內消退。

六。手足口病会引起哪些并发症?

手足口病表现在皮肤和口腔上,但病毒会侵犯心、脑、肾等重要器官。本病流行时要加强对患者的临

床监测,如出现高热、白细胞不明原因增高而查不出其他感染灶时,就要警惕暴发性心肌炎的发生。伴发无菌性脑膜炎时,其症状表现为发烧、头痛、颈部僵硬、呕吐、易烦燥、睡眠不安稳等;身体偶而可发现非特异性红丘疹,甚至点状出血点。合并有中枢神经系统症状的人,以2岁以内患儿多见。

七。手足口病的流行特点是什么?

本病常易在幼托机构中发生集体感染。院内交叉感染等也可造成传播。此病传染性强,传播途径复杂,流行强度大,传播快,在短时间内即可造成大流行。手足口病地区分布极为广泛,欧美及亚洲等地没有严格的地区性,手足口病四季均可发病,以夏、秋季多见,冬季的发病较为少见。

八。如何诊断手足口病?

本病主要诊断依据①好发于夏秋季节。②以儿童为主要发病对象,常在婴幼儿集聚的场所发生,呈流行趋势。③临床主要表现为初起发热,白细胞总数轻度升高,继之口腔、手、足等部位粘膜、皮肤出现斑丘疹及疱疹样损害。④病程经过较短,多在一周内痊愈。散在发生时,须与口蹄疫、疱疹性咽颊炎、风疹等鉴别。

九。怎样治疗手足口病?

治疗原则主要对症处理为主。在患病期间,应加强患儿护理,做好口腔卫生,食物以流质及半流质等为宜。因手足口病可合并心肌炎、脑炎、脑膜炎等,故应及时到医疗机构和疾控机构就诊、复查进行检测,患者一般可完全康复。

十。如何预防手足口病?

本病至今尚无特殊预防方法,疫情控制的主要措施是做好病人粪便等排泄物的处理,一般不需对接触者采取医学措施。托幼等单位做好晨间体检,发现疑似病人,及时隔离治疗。对被污染的日常用品、食具、玩具等应消毒处理,衣物置阳光下暴晒,室内保持通风换气。在手足口病流行时,应做好环境卫生、食品卫生和个人卫生,饭前便后要洗手,预防病从口入。

手足口病容易与哪些疾病混淆

手足口病应与口蹄疫相鉴别。

一、病原体不同。口蹄疫的病原体为口蹄疫病毒,属于人畜共患病原体。手足口病是由数种肠道病毒感染所致。

二、传染源不同。口蹄疫病毒只引起偶蹄类(两半蹄子)动物牛、羊、猪、鹿、骆驼等发生口蹄疫,成为人患口蹄疫的传染源。只有先出现兽疫,才有可能使人患病。手足口病的传染源是患者和肠道携带病毒的人,属于人类疾病。

三、传播途径不同。口蹄疫是通过接触病畜口腔、蹄冠部的溃疡烂斑,经皮肤粘膜感染的;偶而也有食用了被病毒传染而又未加热(巴氏消毒)的奶感染的。因此,人患口蹄疫是极为散在发生的。手足口病是由于接触病人,通过日常生活用品、食具、玩具的污染经口感染的,也可通过呼吸道传播。因此,可出现不同规模的流行。

四、发病人群不同。人患口蹄疫决定于与病畜的接触,发病人群的年龄广泛,但由于易感性很低,发病机会很少。儿童和老年人一旦患病症状较重。手足口病主要是幼儿传染病,3岁以下患儿占绝大多数不清,很少超过5岁以上者。1983年天津市流行手足口病,3岁以下儿童发病率为32.85‰,3~6岁为14.23‰,7~14岁为1.27‰,15岁以上0.05‰。常在托幼机构出现流行。

五、症状体片不同。口蹄疫、手足口病虽患病部位在口腔、手指间、足趾端有相似之处,但症状体征各有不同。

口蹄疫起病后主要表现为全身中毒症状和局部疱疹损害两大特征。出现发热、头痛、全身不适,1~2天后在口腔粘膜、舌边、手指间、足趾端发生水疱,再1~2天水泡破溃,形成烂斑,继发感染成脓疱,然后结痂、脱落,一般不留瘢痕。病程1~`2周,大多预后良好,严重病例可并发心肌炎。手足口病大多无发热或低热,但有呼吸道感染症状。先在口腔粘腊出现疱疹,分布和颊粘膜、齿龈、舌边,并破溃成溃疡。随即在手指、足部、臀部、膝部出现丘疹,第二天只有少部分丘疹形成疱疹,如绿豆、赤小豆大,单个性不融合,内含透明液体,终不破溃,3~5天自行吸收收缩。全身症状轻,病程约一周,预后良好。

六、诊断依据不同。口蹄疫需先有当地牲畜口蹄疫发生或流行,并有与病畜接触机会,或饮用病畜污染而未加热的奶等感染关系。潜伏期2~18一友3~8天常见;发病具有全身中毒症状及局部疱疹、溃疡损害两大特征。

手足口病的诊断知识

手足口病是由多种肠道病毒引起的常见传染病,以婴幼儿发病为主,特别4岁以下的宝宝容易得这种病。夏秋之交都有发病,9月是高峰期,家长需要注意。大多数患者症状轻微,宝宝患了手足口病,又是咳嗽又流口水,还不爱吃东西,嗓子里还有一些小水泡。最典型的起病过程是中等热度发热体温在39℃以下,进而出现咽痛,手、足、口腔等部位的皮疹或疱疹为主要特征。少数患儿会有神经系统症状,并发无菌性脑膜炎和皮肤继发感染,但极少有后遗症。

手足口病诊断

手足口病应与口蹄疫相鉴别。

一、病原体不同。口蹄疫的病原体为口蹄疫病毒,属于人畜共患病原体。手足口病是由数种肠道病毒感染所致。

二、传染源不同。口蹄疫病毒只引起偶蹄类两半蹄子动物牛、羊、猪、鹿、骆驼等发生口蹄疫,成为人患口蹄疫的传染源。只有先出现兽疫,才有可能使人患病。手足口病的传染源是患者和肠道携带病毒的人,属于人类疾病。

三、传播途径不同。口蹄疫是通过接触病畜口腔、蹄冠部的溃疡烂斑,经皮肤粘膜感染的;偶而也有食用了被病毒传染而又未加热巴氏消毒的奶感染的。因此,人患口蹄疫是极为散在发生的。手足口病是由于接触病人,通过日常生活用品、食具、玩具的污染经口感染的,也可通过呼吸道传播。因此,可出现不同规模的流行。

四、发病人群不同。人患口蹄疫决定于与病畜的接触,发病人群的年龄广泛,但由于易感性很低,发病机会很少。儿童和老年人一旦患病症状较重。手足口病主要是幼儿传染病,3岁以下患儿占绝大多数不清,很少超过5岁以上者。1983年天津市流行手足口病,3岁以下儿童发病率为32.85‰,3~6岁为 14.23‰,7~14岁为1.27‰,15岁以上0.05‰。常在托幼机构出现流行。

五、症状体片不同。口蹄疫、手足口病虽患病部位在口腔、手指间、足趾端有相似之处,但症状体征各有不同。

口蹄疫起病后主要表现为全身中毒症状和局部疱疹损害两大特征。出现发热、头痛、全身不适,1~2天后在口腔粘膜、舌边、手指间、足趾端发生水疱,再 1~2天水泡破溃,形成烂斑,继发感染成脓疱,然后结痂、脱落,一般不留瘢痕。病程1~`2周,大多预后良好,严重病例可并发心肌炎。手足口病大多无发热或低热,但有呼吸道感染症状。先在口腔粘腊出现疱疹,分布和颊粘膜、齿龈、舌边,并破溃成溃疡。随即在手指、足部、臀部、膝部出现丘疹,第二天只有少部分丘疹形成疱疹,如绿豆、赤小豆大,单个性不融合,内含透明液体,终不破溃,3~5天自行吸收收缩。全身症状轻,病程约一周,预后良好。

六、诊断依据不同。口蹄疫需先有当地牲畜口蹄疫发生或流行,并有与病畜接触机会,或饮用病畜污染而未加热的奶等感染关系。潜伏期2~18一友3~8天常见;发病具有全身中毒症状及局部疱疹、溃疡损害两大特征。

疱疹性咽峡炎就是手足口吗

疱疹性咽峡炎不能完全诊断为手足口病,它只有当口腔疱疹,同时伴有手足、臀部一些部位有疱疹的时候,才可以诊断为手足口病,如果单纯是咽峡部疱疹,就诊断为一个疱疹性咽峡炎,这种情况一般是由肠道病毒感染引起,跟手足口病是兄弟关系。治疗也是发热的时候要退热,同时可以用一些抗病毒的药物,中成药,以及清热解毒、利咽消肿的一些药物治疗。

手足口病验血能查出来吗

手足口病验血无法验出来。手足口病是病毒性传染性疾病,最早的症状是:发热,手掌、脚掌、口腔、肛周起红色疱疹,疱疹中间有一点白。严重的会连手腕、手臂、脸上都有疱疹,看你这个是多大的孩子被感染了,14岁以上的基本不会有事,10岁以下儿童比较危险,免疫力还比较低弱。尽快去医院进行隔离治疗,治疗的话没什么特别的方法,就是一边补液,一边用抗病毒的药,如果早期,可以选择用利巴韦林喷雾剂和一些抗病毒的口服药,如板蓝根冲剂,抗病毒合剂,银黄颗粒等。

下面是手足口病的诊断条件:

1、口腔内的粘膜或舌头伴有一处或多处糜烂(红点)或溃疡。

2、双手足掌侧面包括边缘,(不包括背面)有红疹或红疹上面起白疱疹,疱疹周围有红晕。(双手足皮疹初起时是红疹,约过半天或一夜才开始在红疹上起白疱疹这是出疹顺序,白疱疹约2天左右消退变暗红色,皮疹5-7天完全消退或消失。出疹一般4天时是高峰期,4天以后开始消退)。

3、可以伴有双侧膝盖及周围或臀部伴有红疹。(类似大痱子样的红疹)上面3个条件前2条都有可以确诊为手足口病。如果有1条即使是同一个病毒感染也可以不叫手足口病。但治疗是一样的。第3条只能够做为参考,其它2条不存在时,不能够单独做为诊断条件。查血只是粗略的判断一下是病毒感染还是细菌感染,并不是单纯的针对手足口病的,其实手足口病只要上述手足口的症状齐全就可以诊断。不齐全的可以不诊断,目前但是许多医生任意扩大诊断范围。真正的查手足口病的病因还是要通过病毒培养才能够最后定性。

以上就是手足口病验血判断的一些症状,在日常生活当中,如果您的孩子出现了头晕,发烧,并且在自己的嘴巴里会出现溃烂的这种状况,很可能就是引起了手足口病需要及时的去医院进行检查和治疗。

相关推荐

牙疼的诊断依据

1.深龋:临床上表现为冷热刺激一过性疼痛,扣诊(-),探诊洞底敏感,无自发痛,经盖髓治疗有效。 2.牙本质过敏:一般患者年龄稍大,颌面磨耗严重,颈部楔状缺损或有不同程度牙龈萎缩 3.急慢性牙髓炎:急性牙髓炎可有自发性,阵发性,放射性疼且不能定位,冷热刺激加重医学教|育网搜集整理,可有扣痛或不适。慢性牙髓炎可有长期牙痛史,多可定位患牙,稍有扣痛或不适。 4. 根尖周炎:有可定位的自发性跳痛,咬合痛,不敢用患牙咀嚼食物,扣痛严重,牙髓活力测试无反映,相应牙的根部红肿,扪痛,松动,并可诱发间隙感染,淋巴结肿大压

手足口病有哪些特点

手足口病是一种由柯萨奇A16病毒感染而引起的流行性皮肤粘膜病,是以侵犯手、足皮肤和口腔粘膜为主的疱疹性疾病。 本病好发于儿童,特别是4岁以下的婴幼儿,发病无明显性别差异,以春秋季节较为多见。此外,本病具有较强的传染性,唾液飞沫中的病毒可悬浮在空气中经呼吸道吸入在人群中传播;所以在好发季节常可见到手足口病在幼儿园或小学校中流行。 手足口病通常有2-5天的潜伏期,发病初期全身症状较轻微,可能有低热、困倦、头痛、咳嗽、流涕及食欲不佳等症状;之后在口腔内颊部、齿龈、硬腭、舌、唇及咽部等处粘膜出现疼痛性小水泡,其周

肺心病的诊断依据

1、冠心病 本病和冠心病都见于老年患者,且均可发生心脏扩大、心律失常和心力衰竭,少数患者心电图上I、aVL或胸导联出现Q波,类似陈旧性心肌梗死。但肺心病无典型心脏病或心肌梗死的临床表现,又如有慢性支气管炎、哮喘、肺气肿等胸、肺疾患史,心电图中ST-T改变多不明显,且类似陈旧性心肌梗死的图形多发生于肺心病的急性发作期和明显右心衰竭时,随着病情的好转,这些图形可很快消失。 2、风湿性心脏病 肺心病患者在三尖瓣区可闻及吹风样收缩期杂音,有时可传到心尖部;有时出现肺动脉瓣关闭不全的吹风样舒张期杂音:加上右心肥大、

宝宝身上起疱疹是手足口病

手口足病的一个显著特征就是身上出疱疹,那么孩子身上有疱疹就一定是手足口病吗?本文我们一起来看看。 Q:我宝宝有3岁了,没有发烧,可是屁股上有一两个疱疹,脚环有一两个疱疹,脚丫底有两个,好痒,他老是挠,请问专家是不是手足口病? A:光以疱疹来诊断是否是手足口病的话很难确认,因为皮肤上的疹子是多样形表现的,要记住:如果是手足口病发生的情况下,一、要有发烧,低烧的症状;二、有口腔的溃疡早于四肢的皮疹产生。 通过网友的描述看,这个好像不是手足口病,可能是其他皮肤上的疱疹,或者是过敏性的皮疹。建议他带孩子去看看医生

手足口病应与口蹄疫相鉴别

大家都听说过手足口病和口蹄疫这两种疾病,它们都属于传染性很强的病毒感染疾病,给患儿的健康危害极大,但是两者有很多类似之处,家长们要多了解下这些疾病的常识,以便孩子感染后第一时间做出判断。手足口病与口蹄疫有以下区别。 一,病原体不同,口蹄疫的病原体为口蹄疫病毒,属于人畜共患病原体,手足口病是由数种肠道病毒感染所致。 二,传染源不同,口蹄疫病毒只引起偶蹄类(两半蹄子)动物牛,羊,猪,鹿,骆驼等发生口蹄疫,成为人患口蹄疫的传染源,只有先出现兽疫,才有可能使人患病,手足口病的传染源是患者和肠道携带病毒的人,属于人

手足口病咳拉肚子吗

手足口病前期可能会出现咳嗽、拉肚子的病症。 临床上手足口病的常见疾病表现为:发热、口痛、厌食、口腔粘膜出现散在疱疹,米粒大小,疼痛明显;手掌或脚掌部出现米粒大小疱疹,臀部或膝盖偶可受累;疱疹周围有炎性红晕,疱内液体较少;部分患儿可伴有咳嗽、流涕、食欲不振、恶心、呕吐、头疼的症状。 但一般因手足口病引起的咳嗽、拉肚子症状通常是在病症早期发作,家长最好是先就医诊断看是手足口病引起的还是其他病因导致的咳嗽拉肚子。

疱疹性咽峡炎是手足口病吗 如何区分疱疹性咽峡炎和手足口病

建议:根据我国卫生部的指南进行判断。 我国卫生部的指南明确指出:无皮疹病例,临床不宜诊断手足口病。 因此根据这一指南我们可以得出没有出现皮疹而仅有口腔疱疹的,建议诊断为疱疹性咽峡炎,如果患者出现了口腔疱疹的基础上又出现皮疹,则建议诊断手足口病

产后腹痛诊断要点诊断依据

1、病史 产妇身体虚弱,又在生产时候失血过多,或者有货情志不遂,有或者有当风感寒史。 2、临床表现 新产后至产褥期内出现小腹部阵发性剧烈疼痛,或小腹隐隐作痛,多日不解,不伴寒热,常伴有恶露量少,色紫黯有块,排出不畅;或恶露量少,色淡红。 鉴别诊断 1、产后伤食腹痛 多有伤食史,痛在脘腹,常伴有胃脘满闷,暖腐吞酸,呕吐腹泻,大便秽臭。舌苔垢腻等,而恶露无异常改变。 2、产褥感染腹痛 小腹疼痛剧烈,持续不减且拒按,伴有发热恶寒或高热寒战,恶露时多时少,色紫黯败如酱,气臭秽。舌质红,苔黄腻,脉弦数或洪数。实验室

癫痫病诊断依据

癫痫的诊断并不难,首先判定是否为癫痫,其次要确定发作类型,最后找出病因或脑损伤部位。但临床上有大约l/3的病人,经多种检查,试图通过仪器查出证据,但只见发作,而检查指标不见异常。目前本病的诊断依据主要靠临床表现,典型的发作对确定诊断有决定性意义,所以详细、完整、准确、清晰的病史、体格检查及神经系统检查、脑电图检查及有关实验室检查便是最重要的诊断依据。 在诊断时应弄清以下几个问题: ①发作性症状是否为癫痫; ②如果是癫痫,是什么类型的发作,是否为特殊的癫痫综合征; ③如果是癫痫,是否存在致痫病灶,是否有诱发

全面了解手足口病

手足口病由肠道病毒传染 据介绍,手足口病是一种由肠道病毒引起的传染病,多发生于婴幼儿。引发手足口病的肠道病毒有20多种,其中主要为EV71为常见。该病的潜伏期为2~7天。发病前一般没有明显的前驱症状,多数患儿突然发病,发热通常在38℃左右,部分患儿可伴有咳嗽、流涕、食欲不振、恶心、呕吐、头痛等症状。在患儿手、足、口腔粘膜以及臀部出现皮疹,皮疹通常不痛、不痒、不结痂、不结疤。由于口腔溃疡会伴有疼痛,患儿往往会流涎、拒食,皮疹通常会在一周内自行消退,同时体温也会下降。多数预后良好,无后遗症。但极少数患儿患手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