养生健康

糖尿病会遗传给胎儿吗 家族有糖尿病史如何预防糖尿病

糖尿病会遗传给胎儿吗 家族有糖尿病史如何预防糖尿病

1、糖尿病病人的子女如果注意节食、减肥及运动,则不一定发生糖尿病,否则就容易发生糖尿病。

2、避免近亲结婚,近亲结婚者得糖尿病的机会比一般人更多。

3、多了解糖尿病知识,对于预防糖尿病以及帮助父母降低血糖都有帮助。

4、注意心理调节,一种好的心态对糖尿病的预防有积极的作用,因为各种心理不平衡会进一步加强胰岛素抵抗,促使糖尿病的发生。

糖尿病的遗传概率

经医学工作者多年的研究表明,无论是I型还是Ⅱ型糖尿病都与遗传因素有关。很多研究结果都说明糖尿病不仅与遗传因素有关,而且提示在成年后发生糖尿病的患者与遗传因素间的关系更密切。如果父母亲患有糖尿病的子女,其发生糖尿病的机会明显高于正常人,而且随年龄的增长发病率也在增加;在对同卵孪生子的研究中也证明了糖尿病与遗传因素有关。同卵孪生的二人具有同样的遗传因素,如果其中一人患糖尿病,而另一人患糖尿病的可能性极大,研究的结果表明在5年内同卵孪生的二人先后患糖尿病的发生率,幼年为50%,成年可高达90%以上。

目前虽然确认糖尿病与遗传因素有关,但对遗传基因的特点及其遗传方式还未完全阐明。值得强调的是父母亲双方均患有糖尿病者其子女并非100%的发生糖尿病,也就是说遗传的不是糖尿病本身而是。糖尿病的“基础”,但是具有遗传“基础”的人不一定发生糖尿病,因为糖尿病的发生还需要有环境因素的存在,如肥胖、长期高碳水化合物饮食、感染等,遗传因素与环境因素二者之间复杂的相互作用、相互影响最终才能诱发糖尿病。缺少任何一种因素都不能发病,因此减少或消除糖尿病的诱发因素就可以减少或避免糖尿病的发生,所以有糖尿病家族史者应控制饮食,避免肥胖,这是预防糖尿病的最好方法。没有糖尿病家族史者,年龄超过40岁,也应控制体重的增长以防止糖尿病的发生。

妊娠糖尿病的发病原因

引起妊娠糖尿病的原因有什么呢?妊娠糖尿病跟普通的糖尿病不同,妊娠糖尿病会影响到两个生命的健康,所以对于妊娠糖尿病的治疗大家一定的多注意才行,下面我们来具体的了解一下。

1、肥胖:肥胖是发生糖耐量减低和糖尿病的重要的危险因素,对于妊娠期糖尿病也不例外。其他环境因素如年龄、经济、文化水平及饮食结构等因素都与肥胖有协同作用。

2、种族:和成人的2型糖尿病与种族的关系类似,妊娠期糖尿病具有明显的地域性和种族相关性。与欧洲白人妇女的妊娠期糖尿病的患病率相比,印度次大陆、亚洲、阿拉伯和黑人分别为前者的11倍、8倍、6倍和6倍。种族因素除由遗传因素造成外,不能除外经济文化、饮食习惯等因素在其中的作用。

3、糖尿病家族史和不良产科病史:糖尿病家族史是妊娠期糖尿病的危险因素,有糖尿病家族史者妊娠期糖尿病的危险是无糖尿病家族史者的1.55倍,一级亲属中有糖尿病家族史者升高到2.89倍。

4、年龄因素:高龄妊娠是目前公认的妊娠期糖尿病的主要危险因素。年龄在40岁及以上的孕妇发生妊娠期糖尿病的危险是20~30岁孕妇的8.2倍。年龄因素除影响糖尿病的发生外,年龄越大,孕妇诊断妊娠期糖尿病的孕周越小。

引起妊娠期糖尿病的原因是很复杂的,而且这些因素与非妊娠期的2型糖尿病有明显的相似之处。妊娠糖尿病需要合理的治疗,因为如果治疗不当可能影响到患者和胎儿的双方面的健康。建议女性朋友怀孕后,在规定的时间内进行糖尿病的筛查,积极预防妊娠糖尿病的出现。

妊娠糖尿病怎么预防 注意糖尿病家族遗传史

有糖尿病家族遗传史的准妈妈,就更应该注意了。有家族遗传史的准妈妈可能携带着诱发糖尿病的基因,这样准妈妈更应多多注意平时的生活饮食习惯,避免高脂肪、高糖食物,控制好体重,因为稍不注意,潜藏的基因就会激发准妈妈孕期血糖偏高,并还有可能转化为显性糖尿病。

糖尿病遗传吗

糖尿病现在的发病率一直在增加,得这个病的人不仅仅是老年人,不少年轻人也患有此病,如今的社会,各种各样的病症是越来越多,好多人都得了糖尿病,那么糖尿病更是好多啊。那么,糖尿病会遗传吗?这就需要小编来告诉你们了,让你们好好了解一下糖尿病是如何到来的。那么,下面就由小编来为大家好好介绍一下吧。

糖尿病遗传吗

有研究表明,糖尿病病人的家属中,糖尿病的发病率远高于普通人。父母亲都是糖尿病患者,其子女约有5%会患糖尿病,若父母亲中只有一方有糖尿病,则子女得病的机会更少。也就是说有糖尿病家族史的情况下,患糖尿病的几率要相对来说高一些,从而说明糖尿病具有遗传性。

但是糖尿病本身并不会遗传,遗传的是糖尿病的易患病体质。从现代医学观点来看,糖尿病患者子女只是遗传了某些基因,而这些基因对糖尿病具有易感性。也就是说,在某种环境中就有可能发病,而避免这种环境,就可能不发病。

所以建议大家饮食上注意低糖、低脂、低热量,主食控制在八成饱即可,多食用蔬菜,定期复查空腹和餐后的血糖。加强体育锻炼,增强机体的免疫力。

糖尿病隔代遗传吗

糖尿病不是遗传病 所以不存在隔代遗传问题。

但是,糖尿病有家族基因倾向,家族中可以有糖尿病发病聚集,所以有糖尿病家族史的人群患糖尿病的概率相对无糖尿病家族史的为高。

1型糖尿病有一定的家族聚集性。有研究报告双亲有糖尿病史,其子女1型糖尿病发病率为4%~11%;兄弟姐妹间1型糖尿病的家族聚集的发病率为6%~11%;同卵双生子1型糖尿病发生的一致性不到50%。

而2型糖尿病则是一种遗传倾向性疾病,常表现为家族聚集性。美国卫生和营养普查发现:约35%的2型糖尿病患者,报告其双亲中有1个或2个患有糖尿病; 先前无糖尿病,但口服葡萄糖耐量试验符合糖尿病和糖耐量减退诊断标准的患者,分别有28%和27%报告其双亲1个或2个患有糖尿病;若用寿命表计算2型糖尿病累积患病率,假如全部活至80岁,其一级亲属将38%发生糖尿病,而非糖尿病一级亲属仅11%;若双亲均患糖尿病,则子代糖尿病患病率可达50%,可见有糖尿病家族史的人群是发生糖尿病的最主要的高危人群。

1号糖尿病是否遗传

1型糖尿病多发生在儿童和青少年时期,是一种终身性的疾病,目前还无法根治,患者需要终身依赖胰岛素生活。目前研究提示遗传缺陷是1型糖尿病的发病基础,也就是说1型糖尿病具有遗传性,如果父母患有糖尿病,那么与无此家族史的人相比,你更易患上此病。

糖尿病遗传吗 让你了解糖尿病

如果孩子的爸爸患有1型糖尿病,而且一直依赖胰岛素或者是他在青少年时期就确诊为糖尿病,那么遗传几率就是十七分之一。但如果是孩子的妈妈患有1型糖尿病,而且生孩子的时候还不满25岁,遗传几率只是二十五分之一。如果妈妈是满25岁以后才生的孩子,遗传几率就会降低到一百分之一。然而,如果父母双方都患有1型糖尿病,遗传几率将提高到四分之一。

除了与先天的遗传易感基因有关外,1型糖尿病的发病还取决于后天的环境因素,如病毒感染以及出生后婴儿期的喂养方式等。

防范措施

一些研究表明,一直给宝宝母乳喂养并且在他6个月以后才添加辅食可以略微降低1型糖尿病的患病几率。

为了预防I型糖尿病的发生,家长应为孩子培养健康的生活方式,引导儿童多吃新鲜水果和蔬菜,不要暴饮暴食,少喝糖分多的甜饮料,少吃高热量的快餐食物,多参加体育锻炼,增强体质,提高免疫力。早春、秋冬时节,要注意保暖防护,避免受到病毒的侵袭和化学毒性物质的刺激。患了感冒及各类炎症时,要积极科学地进行治疗。

结语:虽然目前糖尿病还不能完全治愈,但只要大家多多了解这个病是可以控制的,通过上述的讲解,大家应该知道了好多关于糖尿病遗传的相关知识了吧。其实糖尿病还是挺可怕的,所以我们要时刻提防着自己的血糖的升降,一定要好好保护好自己的身体,希望小编的介绍能对大家有所帮助吧

奶奶有糖尿病会遗传吗

糖尿病是一种遗传性疾病,到目前已经发现,有糖尿病家族史的患者比没有家族史患者的发病率高出3~40倍。在正常人群中,糖尿病的患病率为1%~5%,但对于双亲均患糖尿病的人来讲,其子女患糖尿病的几率超过50%。

在我国,糖尿病的遗传度为51.2%~73.8%,一般高于60%。不过1型糖尿病的遗传度要低于60%,由此可见,2型糖尿病比1型糖尿病的遗传度更强一些。

糖尿病会遗传吗

糖尿病会遗传吗?糖尿病的家族遗传因素较明显,父母是糖尿病者,其子女患糖尿病的风险比一般人要高得多。

不过,虽然其具有糖尿病的遗传基因,但后天的生活方式也很重要。作为糖尿病患者的子女应积极预防糖尿病,对父母患有糖尿病的人群,只要做到积极运动、控制体重、饮食清淡有节,便可以有效地预防和延缓糖尿病的发生。

早期糖尿病90℅是没有症状的,有这样一些人是患糖尿病的高危人群:超过45岁的人、有糖尿病家族史的人、肥胖的人、血脂高的人、患有冠心病的人、少运动的人、生过4公斤以上巨大婴儿的女性。

对高危人群进行定期检查有助于早期发现糖尿病。

准妈妈如何应对妊娠糖尿病

【定义】

妊娠糖尿病是指怀孕前未患糖尿病,而在怀孕时才出现高血糖的现象,其发生率约1%~3%。

【原因】

可能原来即有糖尿病或怀孕时所分泌的大量女性荷尔蒙,黄体素与肾上腺皮质素会加强体内对胰岛素的抵抗力,导致血糖上升。

若具下列因子者应提早检查:

(1)前胎糖尿病病史。

(2)家族有糖尿病病史。

(3)曾产下婴儿体重超过4,000公克。

(4)曾产下死胎或先天畸形婴儿。

(5)反复性流产病史。

(6)肥胖。

(7)持续性阴道念珠球菌感染。

(8)尿糖。

(9)羊水过多。

(10)预估胎儿体重过重。

什么是妊娠期糖尿病

什么是妊娠期糖尿病

妊娠期糖尿病主要是指在怀孕前没有,而怀孕后才引发的糖尿病,它是由于妊娠期一系列生理变化造成糖代谢异常而引起的。

妊娠期糖尿病如果不及时治疗,对孕妇和胎儿的健康极其不利。对于孕妇来说,妊娠期糖尿病可增加母亲出现高血糖、高血压及先兆子痫等的发生机会;对于胎儿来说,它可导致流产、胎儿宫内发育迟缓、胎儿畸形、巨大儿、新生儿窘迫综合征、新生儿高胆固醇血症等发生率升高。同时,妊娠期糖尿病对母婴的远期影响也是不可忽视的,它可导致母婴日后患上糖尿病等慢性病的风险较普通人增大。

妊娠期糖尿病的原因

妊娠期糖尿病会导致孕妇体内的各种器官出现损害或发生功能性的障碍,还会导致胎儿早产,危害母儿健康。妊娠期糖尿病的原因主要有以下几点。

1、糖尿病家族史和不良产科病史

家族有糖尿病病史,那么孕妇患妊娠期糖尿病的几率会增加。产科因素中与妊娠期糖尿病有关的因素有高产次、巨大儿、死产史、重要的先天畸形和妊娠期糖尿病史,具有这些病史的孕妇患糖尿病的危险比正常孕妇要高。

2、高龄妊娠

高龄妊娠会增加妊娠期的危险,年龄因素除影响妊娠期糖尿病的发生外,年龄越大,孕妇诊断妊娠期糖尿病的孕周越小。

妊娠糖尿病是什么原因引起的 何谓妊娠糖尿病

妊娠糖尿病为怀孕期间发生葡萄糖耐受不良的症状。约3~5%的孕妈咪会出现妊娠糖尿的现象。

罹患妊娠糖尿病的高危险群包括有糖尿病家族病史(二等亲内有糖尿病史)、高龄产妇、曾生过巨婴、体重过重等,细项列举如下:

1、前胎糖尿病病史。

2、家族有糖尿病病史。

3、曾产下婴儿体重超过4000公克。

4、曾产下死胎或先天畸形婴儿。

5、反覆性流产病史。

6、肥胖。

7、持续性阴道念珠球菌感染。

8、尿糖。

9、羊水过多或预估胎儿体重过重。

10、34岁以上的高龄产妇。

妊娠期糖尿病的原因

1、糖尿病家族史和不良产科病史

家族有糖尿病病史,那么孕妇患妊娠期糖尿病的几率会增加。产科因素中与妊娠期糖尿病有关的因素有高产次、巨大儿、死产史、重要的先天畸形和妊娠期糖尿病史,具有这些病史的孕妇患糖尿病的危险比正常孕妇要高。

2、胰岛素分泌受限

妊娠中晚期,孕妇体内的抗胰岛素样物质增加,如胎盘生乳素、雌激素、孕酮、皮质醇和胎盘胰岛素酶等使孕妇对胰岛素的敏感性随者孕周增加为下降。为了维持正常糖代谢,胰岛素需求量必须相应增加。对于胰岛素分泌受限的孕妇来说,妊娠期不能代偿这一生理变化而使血糖升高,于是容易出现糖尿病或者使本来有的糖尿病加重。

3、高龄妊娠

高龄妊娠会增加妊娠期的危险,年龄因素除影响妊娠期糖尿病的发生外,年龄越大,孕妇诊断妊娠期糖尿病的孕周越小。

4、肥胖

许多孕妇怀孕期间摄入过量营养,导致肥胖,除了会给身体带来比较大的压力外,还是发生糖耐量减低和糖尿病的重要的危险因素,对于妊娠期糖尿病也不例外。

5、种族

和成人的2型糖尿病与种族的关系类似,妊娠期糖尿病具有明显的地域性和种族相关性。与欧洲白人妇女的妊娠期糖尿病的患病率相比,印度次大陆、亚洲、阿拉伯和黑人分别为前者的11倍、8倍、6倍和6倍。种族因素除由遗传因素造成外,不能除外经济文化、饮食习惯等因素在其中的作用。

若孕妇属于高龄妊娠,在孕期长期摄入高营养高热量饮食,或家族中有成员有糖尿病史,需警惕妊娠期糖尿病的发生。

妊娠糖尿病怎么控制饮食 何谓妊娠糖尿病

妊娠糖尿病为怀孕期间发生葡萄糖耐受不良的症状。约3~5%的孕妈咪会出现妊娠糖尿的现象。罹患妊娠糖尿病的高危险群包括有糖尿病家族病史(二等亲内有糖尿病史)、高龄产妇、曾生过巨婴、体重过重等,细项列举如下:

1、前胎糖尿病病史。

2、家族有糖尿病病史。

3、曾产下婴儿体重超过4000公克。

4、曾产下死胎或先天畸形婴儿。

5、反复性流产病史。

6、肥胖。

7、持续性阴道念珠球菌感染。

8、尿糖。

9、羊水过多或预估胎儿体重过重。

10、34岁以上的高龄产妇。

相关推荐

糖尿病遗传

糖尿病是一组以高血糖为特征的代谢性疾病。高血糖则是由于胰岛素分泌缺陷或其生物作用受损,或两者兼引起。分为两种类型,其中I型是由于胰岛素分泌缺陷引起的这一类的糖尿病大多明确的遗传倾向。II型糖尿病患者多数胰岛素分泌是正常的,但是存在生物作用受损,这种糖尿病多由后天的饮食、生活习惯不健康引起。一定的遗传倾向,不过在同一个家庭,饮食和生活习惯多数相近的,所以也需要注意饮食结构和锻炼的习惯。 糖尿病遗传性疾病,遗传学研究表明,糖尿病发病率在血统亲属中与非血统亲属中显著差异,前者较后者高出5倍。在糖尿病

冠心病遗传

冠心病已经是现代社的一种高发疾病,很多人都因为父母或自身冠心病,而担心遗传给自己或子女。现实生活中,一家几代人都冠心病的现象是存在,但是,这就证明了冠心病遗传吗? 冠心病遗传因素占的比例,可以从冠心病的危险因素来进行分析。 肥胖和高血脂是引起冠心病的重要因素,除了一部分家族性以外,大部分都是由于饮食结构不合理、饮食过量及缺乏锻炼所引起的。糖尿病本身家族因素,但是如果一个正确的饮食习惯,能够根本降低糖尿病的发病率,已经患糖尿病的人,只要合理治疗,努力控制,也能很大程度上减轻对心血管的危害。高

孕妇糖尿病是什么原因引起的

1、家族遗传因素 糖尿病家族是妊娠期糖尿病的危险因素,糖尿病家族者,妊娠期糖尿病的危险是无糖尿病家族者的1.55倍,一级亲属中糖尿病家族者升高到2.89倍。 2、肥胖因素 肥胖者体内的脂肪细胞肥大,对胰岛素的敏感度较低,这就加重了胰岛的工作负荷,久而久之胰岛被累垮,血糖自然无法得到效控制。女性在怀孕后进补过多、控制不住体重容易患上糖尿病,本身就肥胖的女性更是如此。 3、内分泌因素 怀孕之后,妈妈体能的内分泌系统发生很大变化,激素的分泌水平变得很高。胎盘生乳素、甲状腺激素、甾类激素等虽对

糖尿病是否遗传给下一代

糖尿病遗传性疾病 糖尿病是一种遗传性疾病,到目前已经发现,糖尿病家族的患者比没家族患者的发病率高出3~40倍。在正常人群中,糖尿病的患病率为1%~5%,但对于双亲均患糖尿病的人来讲,其子女患糖尿病的几率超过50%。 在我国,糖尿病遗传度为51.2%~73.8%,一般高于60%。不过1型糖尿病遗传度要低于60%,由此可见,2型糖尿病比1型糖尿病遗传度更强一些。 糖尿病高发并非由于遗传 虽然糖尿病的发生与遗传因素关,但随着生活水平的提高,大量高热量食物的摄入导致肥胖,继而造成胰岛素抵抗和胰岛

哪些人群更容易患上糖尿病

1、糖尿病家族的人父母、子女或兄弟姐妹中糖尿病者,即为糖尿病家族。2型糖尿病的患者1/3的后代将表现为糖尿病或糖耐量异常;双亲患2型糖尿病,估计其后代达60岁时,糖尿病发生率约为50%,另12%伴糖耐量减低;母亲患糖尿病遗传倾向高于父亲;糖尿病的父母所生子女,糖尿病的发生年龄早于无糖尿病的父母所生子女。 2、肥胖的病程越长,程度越重,患糖尿病的危险就越高,尤其是腹型肥胖(男性腰围≥90厘米,女性腰围≥80厘米)患2型糖尿病的危险性更大。根据中研究表明,内脏型肥胖是导致2型糖尿病的最主要

妊娠期糖尿病糖尿病合并妊娠的区别

近年来,糖尿病的发生率不断升高,糖尿病患者合并妊娠者也在增加,另外,由于孕期糖尿病筛查的广泛开展,妊娠期糖尿病检出率也升高。今后妊娠合并糖尿病发生率持续升高,患糖尿病妇女的妊娠问题,引起人们更多的关注。 基于此,本文就跟大家说说,妊娠糖尿病糖尿病合并妊娠之间什么区别? 妊娠期间的糖尿病两种情况,一种为妊娠前已确诊患糖尿病,称“糖尿病合并妊娠”;另一种为妊娠前糖代谢正常或潜在糖耐量减退、妊娠期才出现或确诊的糖尿病,又称为“妊娠期糖尿病GDM”。 发生妊娠期糖尿病的原因 妊娠期糖尿病是指妊娠期间

妊娠合并糖尿病病因

年龄因素(30%): 高龄妊娠是公认的妊娠糖尿病的主要危险因素年龄在40岁及以上的孕妇发生妊娠糖尿病的危险是20~30岁孕妇的8.2倍。年龄因素除影响妊娠糖尿病的发生外,年龄越大,孕妇诊断妊娠糖尿病的孕周越小,在孕24周前能诊断出妊娠糖尿病的孕妇中,30岁及以上的孕妇占63.7%,而孕24周以后诊断的仅占45.2%。 肥胖(25%): 肥胖是发生糖耐量减低和糖尿病的重要的危险因素,对于妊娠糖尿病也不例外。其他环境因素如年龄、经济、文化水平及饮食结构等因素都与肥胖协同作用。 种族(10%): 与种族的关系

如何防止糖尿病

糖尿病主要两个方面造成的,一个是遗传造成的,一个是环境造成的。如果是遗传倾向的人,糖尿病家族高血压家族的人,更要注意别长得太胖。糖尿病预防分为三种:第一种预防是对高危人群进行选择性干预,最大限度的降低危险因子的危害程度,防止发生糖耐量降低,降低糖尿病的发生率。第二种预防是指预防糖耐量减低者发展为真正的糖尿病患者。第三种是预防是尽可能对糖尿病的早发现,预防并发症的发生和发展,提高糖尿病人群的生活质量。 改变不良饮食习惯,合理调整饮食结构,控制蛋白质、脂肪、糖分的摄入。些人担心多吃脂肪引发高

老年人易患糖尿病的病因

①肥胖 现在肥胖的人越来越多了,主要是人们的饮食太好,而且运动不足而造成的。在2型糖尿病中,肥胖被认为是重要的环境因素。具2型糖尿病遗传易感性的个体中,肥胖使2型糖尿病呈现的作用。肥胖、体力活动不足是2型糖尿病的重要危险因素,肥胖和超重是发展中国家糖尿病患病率急剧上升的主要原因。肥胖又可分为中心性肥胖和全身性肥胖,所谓大腹便便的肥胖就是中心性肥胖。中心型肥胖是促发2型糖尿病的一个重要因素。 ②遗传 糖尿病遗传性早就得到了人们的公认,家族的人得病的几率要大得多。糖尿病早在十六世纪医学家已发现,是一

糖尿病遗传

糖尿病遗传吗? 研究表明,糖尿病病人的家属中,糖尿病的发病率远高于普通人。父母亲都是糖尿病患者,其子女约5%糖尿病,若父母亲中只一方糖尿病,则子女得病的机更少。也就是说糖尿病家族的情况下,患糖尿病的几率要相对来说高一些,从而说明糖尿病遗传性。 但是糖尿病本身并不遗传遗传的是糖尿病的易患病体质。从现代医学观点来看,糖尿病患者子女只是遗传了某些基因,而这些基因对糖尿病易感性。也就是说,在某种环境中就可能发病,而避免这种环境,就可能不发病。 所以建议大家饮食上注意低糖、低脂、低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