养生健康

五苓散新用途

五苓散新用途

五苓散是一种常用中成药,来源于汉·张仲景《伤寒论》一书。本方由猪苓、茯苓、泽泻、肉桂及白术共五味中药组成。具有化气利水、健脾祛湿的功效。适用于外感风寒、内停水饮所致的发热头痛、烦渴、饮水即吐、小便不利等;或水湿停聚所致的水肿、身重、小便不畅及痰饮内停、心下悸动、吐涎沫而头眩等症。近年来临床实践与研究证实,本方还有不少较好的新用途,现介绍如下。

治疗顽固性头痛 有人运用五苓散治疗顽固性头痛患者58例,其中男37例,女2l例;年龄最大者6l岁,最小者25岁,平均43.2岁;病程最长者12年,最短者3年,平均7.5年。用法:口服五苓散,每次9克,日服3次,温开水送服。5天为1个疗程。结果:58例中,临床治愈者(头痛消失,随访1年以上未见复发)49例,占84.5%;有效者(头痛明显改善)8例,占13.8%;无效者(用药1个疗程后,症状未见改善)1例,占1.7%。总有效率为98.3%。使用本方一定要辨证为阳虚水饮内停之症,热盛者不宜使用。

治疗三叉神经痛 本病为一侧面部抽搐、疼痛,呈阵发性发作,或夜间加重,伴烦躁、头晕头痛等。采用五苓散治疗三叉神经痛患者49例,结果:痊愈(疼痛停止,1年以上未见复发)35例,占71.4%;显效者(疼痛停止,半年以上不复发或复发后服药仍有效)7例,占14.3%;有效者(疼痛明显减轻或痛止半年内有复发,但疼痛程度较轻)6例,占12.2%;无效者(服药1个疗程后。疼痛未见明显改善)1例,占2%。总有效率为98%。用法:口服五苓散,每次9克,日服3次,温开水冲服。5天为1个疗程。服药最短者1个疗程,最长3个疗程,一般2个疗程即可治愈。使用本方一定要辨证为阳虚水停之症,热盛者不宜使用。

治疗前列腺炎 现代医学认为,本病的致病原因为细菌感染。致病菌有大肠杆菌、葡萄球菌、链球菌、变形杆菌等常见的致病菌。有人用五苓散治疗前列腺炎患者36例,疗效显著。方法:五苓散内服,每次9克,日服3次,温开水送服。10天为1个疗程,服至症状消失时止。结果:36例经用药1~3个疗程,其中治愈者31例,占86.1%;好转者4例,占11.1%:无效者l例,占2.8%。总有效率为97.2%。

治疗尿潴留 据临床报道,有人应用五苓散治疗产后尿潴留患者32例,经用药3~48小时,全部自动排出小便。用法:五苓散内服,每次9克,每日3次,连服3天即可。

治疗小儿遗尿症 本病是指3岁以后不自主地排尿者。现代医学认为,遗尿症产生的原因可能与遗传因素、泌尿系功能发育不成熟以及精神因素有关。有人采用五苓散治疗小儿遗尿症患者47例,其中男30例,女17例;年龄最大者ll岁,最小者4岁,平均7.5岁,病程最短者6个月,最长者3年,平均1.75年。方法:内服五苓散,每次9克,日服3次,温开水送服,5天为1个疗程。结果:47例中,临床治愈者(遗尿现象消失,随访1年以上未见复发)42例,占89.4%;好转者(1年内遗尿现象显著减少,约2~3次)4例,占8.5%;无效者(治疗前后症状未见明显改善)1例,占2.1%。总有效率为97.9%。

治疗手脚多汗症 应用五苓散治疗手脚多汗症患者,效果满意。方法:内服五苓散,每次9克,日服3次,温开水冲服。同时用五苓散水外搽患处,每日早、晚各1次。临床观察手脚多汗症患者30例,均在用药3~5天内全部获得治愈。随访半年以上,未见1例复发。

疗乳腺增生 有人应用五苓散治疗乳腺增生患者60例,疗效显著。用法:内服五苓散,每次9克,日服3次,温开水送服。15天为1个疗程,连续服至症状消失时止。临床观察60例,经用药2个疗程后痊愈18例,3个疗程后痊愈20例,4个疗程后痊愈者17例;显效者3例(乳房肿块缩小2/3);无效者2例(治疗2个疗程后乳房肿块无改变)。总有效率为96.7%。服药期间,要注意情志调理,宜少食辛辣刺激性食物,并避免精神刺激。 治疗小儿鞘膜积液 有人采用五苓散治疗小儿鞘膜积液患者,效果颇佳。方法:内服五苓散,每次9克,日服3次,温开水送服。10天为1个疗程。临床观察小儿鞘膜积液患者5l例,积液全消,随访1年以上无复发患者为治愈,共45例;积液明显减少为有效,共5例;积液无减少为无效,共l例。总有效率为98%。

治疗荨麻疹 有人用五苓散治疗荨麻疹患者89例,经用药l~2个疗程后,其中治愈者85例,占95.5%;好转者3例,占3.4%;无效者l例,占1.1%。总有效率为98.9%。用法:内服五苓散,每次9克。日服3次,温开水送服。5天为1个疗程。服药期间,忌食辛辣、生冷、油腻等刺激性食物,宜以清淡饮食为佳。

五苓散的作用

伤寒论辨霍乱病脉证并治法》日:“霍乱头痛发热身疼痛,热多饮水者,五苓散主之。寒多不用水者,理中丸主之。”是以欲慎水与不用水以别寒热而定二方之取舍,其用义则尚易知,而《伤寒论>所论之霍乱是否与现代之霍乱相同?然其吐泻伤津则同,而五苓散如为利水之专剂则吐泻既已伤津,何能再用利水之剂,以重伤其津?以此可以证明五苓非纯为利水之剂,而是恢复脾胃正常之功能。仲景云: “阴阳自和必自愈”,以此可知“阴阳不和必不愈”。

〈内经〉以阳明为市,太阴为使,是说脾主输运而为胃行其津液。 (素问•太阴阳明论,云: “脾病而四肢不用何也?歧伯日;四肢皆禀气于胃,而不得至经,必因于脾,乃得禀也。今脾病不能为胃行其津液,四肢不得禀水谷气,气日以衰,脉道不利,筋骨肌肉,皆无气以生,故不用焉.”以上说明人之饥漏)虽表现于口腹,而饥渴实由于周身组织需要补充营养。然饮食虽由口入腹,,但不能直接至于诸经,必须经过胃之腐熟,脾之机能失常,则则胃不能将饮入之水,输脾归肺注脉而致运化失常。五苓散为中焦淡渗健脾之剂,能恢复脾之功能,使脾阳振则吐泻止而小便始利。非小便利而吐泻方止。多饮暖水)是补充失去之体液,以涤血中之余邪。五苓散加人参名春泽汤,盖取古诗: “春水满四溢”之义。正如(素问•经脉别论'所云: “饮入于胃,游溢精气气上输于脾。脾气散精,上归于肺,通调水道,下输膀胱。水精四布,五经并行”。以上是言正常之生理,以此可以说明当生理功能恢复正常时,则使失去之体液得以补充,有害之水邪得以排除可证五苓散之作用在于恢复上述功能。

前人以五苓散能利水,遂认为五苓散为利水之专剂而未能知五苓散之全能。五苓散证之“渴”与“小便不利”。是因不能水精四布则渴欲饮水,不能下输膀胱,膀胱无水则小便何由而利'渴与小便不利皆非膀胱蓄水所致,而五苓散亦非专于利水,五苓散能以有用之之水代谢有害之水有人误以水入则吐之水逆证认为是胸中蓄水,其实是胃中蓄水方能水入则吐。如为胸中蓄水不但不能水入则吐,而亦非五苓散所能治。五菩散主治水逆证,-•即水人即吐之病,但不能洽胸中之留饮,悬饮、支饮。所以应明确认清。古人所称水逆为胸中蓄水,乃胸胃名称之误。 <血证论)曰:水邪不去则水阴亦不能生,故五苓散去水邪而即能散津止渴,并能发汗退热,以水邪去则水阴布故也。然水阴不滋,则水邪亦不能去,故小柴胡通达津液而即能下调水道”.小柴胡者今多以其为和解之剂,但古时《本草经》载明,柴胡药效为推陈致新,能行行肠胃中结气。故有通达津液,下调水道之功。水阴滋, 水邪去,是并行而不悖,而非有孰先孰后之分。五苓散之用白术重在健脾脾,陴健则水去而津不伤,脾虚则水去而津伤,因脾虚不能输精于肺,则水精不能四布,故揭。若不能下输膀胱则小便不利。若直驱膀胱,则小便自利,大便反硬,桂枝附子汤,条后自注云:“若其人大便硬,小便自利者,去桂加白术汤主之”,可证,以此可知五苓散不但利水止渴而对小便频数者亦能止,曾治一患者范x x小便一日七八次服五苓散后减为一日三次。

呕吐后渴是伤津液,故渴急予饮水已足以止渴,何以再用苓术。而苓术究是生水还是利水?正如柯韵伯所云: “本方治汗后表里俱热,燥渴烦躁不眠等证,全同白虎。所异者,在表热末解及水逆与饮水多之变症耳。若谓此方是利水而设,不识仲景之旨矣,若谓用此以生津液则非渗拽之味所长也”。饮人之水是有形之札而止渴者是无形之水,无形之水是由有形之水运化而来,苓术非止渴药,而五苓散用苓术而能止渴者是恢复脾肺运化之功能所致。

五苓散是健运中焦,促进脾之吸收,肺之布散,化有形之水为无形之札补充体液中因吐泻而消失之札排除经过吐泻后所残留之废水,既非专于利水,亦非专于止渴,但其功用既能利水亦能止渴。

谈表证

临床常见表证,应从表解,即从汗解,常因处理不当而延误,甚至发生变证。由于表证有各种不同的原因,治法也就不同。

一、风寒署湿燥热六气以生万物,六气本不为病,而人如不御严寒,不避酷暑,则亦能为疴,是“以人找病”,这种表证虽是有恶寒,体痛等表证的表现,但无表邪,因六气本不病人而人自犯六气,这一类有表证无表邪者,通过调节人体功能和其营卫,则汗出热退即愈。

二、风寒暑湿燥热,失其正则变为六淫,则害万物,而人虽深居密室不出户屠,亦难避发病而且不分老幼,沿户传染甚至死亡,这种表证,虽与前者现证大致相同,所不同者是既有表证又有表邪(如细菌,病毒……),因此治法亦不同,非单独发汗所能愈。第二种古名温病俗名热病,即现在之传染病,为既有表证,亦有表邪热病,必须清热。热盛则仿阴,故须养阴,有表邪必须解毒,热盛则血浊,浊则邪不易分利,故当养阴以稀释血液。若排毒而不解毒则徒伤正气解毒而不排毒,则邪留体内。必须清热养阴,解毒排毒同时并举,方能无弊。然而细菌、病毒以及原虫等病原体,是否应归纳在六淫范畴里,当今颇有争沦。此有待探讨。 ’

发热的治法

发热是证而不是病,为多种疾病所共有,故发热不能离开多种疾病而单独的自成一病,必另有每病的原因所在。高热是这样,低热亦莫不如此。

发热既为各病所共有,则发热的原因千头万绪,而非一端,故治无定祛,则如何处理颇费思考,但是归纳起来可分为内伤发热与外感发热两大类。外感发热表现在鼻,内伤发热表现在口。外感发热贯彻病之始终,内伤发热时有轻重。阻盛则热,阴虚亦热,邪气盛则实,精气夺则虚。有邪为实)无邪为虚。新病多实,久病多虚。治外感去其所本无,治内伤复其所固有。据此施治似乎不难,但发热既为多种疾病所共有则原因复杂,治疗并非容易,发热既不能脱离疾病,自为一病,那就必然要附有各病的主要证候出现,既有主证表现亦就非无迹可寻,,若能掌握主安矛盾,则治疗亦并不难。

人生以‘形脏四,神脏五’为基础,而营内营,外卫以生',内营者即天食人以五气,地食人以五味,以养五脏六腑四肢百骸,名为升降出入,推陈致新,凡人体应有之物质不可缺少,缺则为病,非应有之物,不可加,加之则亦为病。故每当异物侵犯人体时,则体内功能立起自卫作用,以排除之, 是为外卫。当此之时,体温或多或少必然增高,是为发热,热是正气抗邪之自卫作用,正胜邪则热遇,不胜则不退。必待医药以助之,多种疾病,虽发热原因不同而表现于营卫则同。

风、寒、暑、湿、燥,热(火),得其正则为六气以养人失其正则为六淫以伤人。故仲景有“风气虽能生万物,亦能害万物,如水能浮舟,亦能覆舟”之喻。饮食起居情志劳逸莫不如此,清代尤在泾说: “无形之邪,人结于脏,必有所据,水,血,痰,食皆邪薮也’,是言无形之邪必附于有形之休,而各种病邪皆能附于水血痰食之闾,当邪正交争之时如风吹柳,如鱼吞钧,必有迹象表现是为证,而发热则是症状之—种,每当邪正交争之时,由于身体功能自卫反映,体温血轧脉搏必有改变,这种改变外感内伤均能引起,故发热原因绝不单纯,必须观其脉症,找出主要原因,有主因必有主证,先察因,再治证,即《内经》所说,先因伏主,何谓主证,如泻心汤之心下痞为主证,柴胡汤胸胁苦满为主证,麻黄汤以无汗恶寒为主证,桂枝汤以汗出恶风为主证,葛根汤以项背强为主证)等等,既要辨主证,又要辨出主证中之主证.如自利呕吐,四肢逆冷,脉微细,何以有时用四逆汤,有时用吴茱萸汤,盖四逆汤以自利为主证,以呕吐为副证,吴莱萸汤以呕吐为主证,以自利为副证,吴莱萸汤有心下逆满,四逆汤则无此证,四肢逆冷,脉微细,下利呕吐是两者之共证,心下逆满是吴莱萸汤所独有之个证。又如胃溃疡既可用甘草泻心汤,亦可用一贯煎,或逍遥散。盖噫气泛酸肠鸣,下利者矛盾在胃,故用甘草泻心汤,舌赤无苔脉弦善怒无酸者,矛盾在肝阴故用一贯煎.焦思苦虑。废寝忘食病由肝郁)故用逍遥散,是病同而因不同而治亦不同.同为浮肿,腰以上肿则发汗,腰以下肿则利小便,所谓同病异治者此也。宋代庞安时所著《伤寒总病论》有交厥阴之说,与《素问•玉版论要篇》说, “揆度者,度病之浅深也,奇恒者)言奇病也.请言道之至数,五色脉变,揆度奇恒,道在于一.神转不回,回则不转,乃失其机”。以上两条理论最关重要.平人正气运行有恒一之规律故奇则为病,恒则不病,病则失生理机能之恒,平人正气运行之规律;由内而外始于厥阴,终于太阳,是言其恒,病则怕外而内由太阳始是言其奇,奇则打乱正气,运行之规律倒行逆施。故曰“回而不转”.<伤寒论》所论之六经是从病理言之, 《内经》是从生理言之,庞安时所说交厥阴是说病后必须使正气运行之规律恢复正常,而交厥阴则阴阳自和必自愈,柴胡剂为交厥阴之主方,桂枝汤是和营卫之要剂。营卫为气血之源,气血乃营卫之体,营卫之源来自中焦,若饥饱劳役,伤及脾胃则必影响营卫而发热。东垣补中益气之类是内伤发热之主方,至于杂病如黄疽疟疾、中署虚劳、痢疾各病均有专证专方。陈无择关于六神散云小儿热止复热,世医到此尽不能晓或用凉药或再解表或谓不治,此表里俱虚,气不归元而阳浮于外,所以再热非热症也)宜此汤和其胃气则收阳归内而身凉矣.据此则四君等剂,为收阳归元之剂可知。 ,

桂枝有什么功效 利尿作用

用含桂枝的五苓散0.25g/kg给麻醉犬静脉注射,可使犬尿量明显增加,单用桂枝静注(0.029g/kg)利尿作用比其他四药单用显著,故认为桂枝是五苓散中主要利尿成分之一。

五苓胶囊和五苓散的功效一样吗

五苓胶囊的主要成分是泽泻、茯苓、猪苓、肉桂、白术(炒)。五苓散是国家基本药物目录药物,是一种常用中成药,由猪苓、茯苓、泽泻、肉桂、白术共五味中药组成。那么,? 从说明书上来看,五苓胶囊功能主治:温阳化气,利湿行水。用于阳不化气,水湿内停所致的水肿,症见小便不利,水肿腹胀,呕逆泄泻,渴不思饮。其药理作用是:对水负荷小鼠和大鼠具有明显利尿作用,不影响尿中电解质浓度。能对抗HgCl2所致大鼠急性肾衰的尿量减少和尿蛋白增加。 而,五苓散出自《伤寒论》。是由猪苓、泽泻、白术、茯苓、桂枝五味药物组成。它是利水渗湿剂,有湿阳化气之功。传统用于外有表证、内停水湿、头痛发热、烦渴欲饮,或水入即吐、小便不利等证。经当代临床又扩大了新的用途。五苓散适用于外感风寒、内停水饮所致的发热头痛,烦渴饮水,小便不利等;或水湿停聚所致的水肿,身重,小便不畅及心悸、吐涎沫而头眩等症。 根据药物的组成成分,可知,五苓胶囊和五苓散的成分一致。所以,五苓胶囊和五苓散的功效在理论上是一样的。而实际上,五苓胶囊和五苓散的治疗作用也相同,从上文的内容可以得知。所以,总结出:五苓胶囊和五苓散的功效一样。 事实上,实际情况特殊病人还要听从医生的意见建议,在医师的指导下用药,不宜私下自己盲目用药,以免对自己的身体健康造成伤害。另外,有什么特殊情况请到医院咨询医师,及时询问意见。 如果您还想了解到更多的,可以到康爱多药店进行咨询相关问题的。康爱多一直致力于为更多的朋友提供更加细致、更加透明的医药专业指导,创造更加健康的就医指导环境,让看病难、看病贵不再是医药行业的不老话题。

体内湿气重怎么祛除 中医师诊断后再服中药

倘若出现以上状况,就表示「湿气」可能已经找上你,建议透过食材、药材除湿,例如:以猪苓、茯苓、泽泻、白术与桂枝五种药材组合的「五苓散」,有健脾利湿功效,但建议由中医师诊断服用。

茵陈的临床应用

为治疗黄疸的主要药物。

1、治湿热黄疸,用于阳黄(黄色鲜明如橘子色,多见于急性黄疸型传染性肝炎、胆囊炎等),取其有促进胆汁分泌和排泄的作用。黄疸初期时,热重于湿,有发热、小便不利、大便秘结、腹微胀满、脉弦数者,则配栀子、大黄以加强清热泻火作用,放入茵陈蒿汤。如果湿重于热,有胸脘满闷,头重身困,大便并不秘结,而小便不利的证候较显著,脉濡缓,则须配五苓散,方如茵陈五苓散。

2、治寒湿黄疸,用于阴黄(黄色暗晦如烟熏,多见于慢性黄疸型传染性肝炎、肝硬变等病),有全身虚寒而夹湿的证候,此时须配温里祛寒药如附子、干姜等,以温化寒湿,方如茵陈四逆散。

3、作为柴胡的代用品用作清热。茵陈和柴胡都有解热作用,中医经验认为两药都入肝胆,能去肝胆实火。但茵陈的药性较柴胡稍柔和,故凡平素阴虚而新有实热,须用柴胡清热,但又不能受柴胡之刚燥者,可用茵陈代柴胡。

怀孕期间可以用哪些中药

孕妇使用中药,必须考虑到中药对孕妇本人以及胎儿的影响,特别是不应有造成胎儿畸形的副作用。尽管使用中药已有两千余年的历史,一般认为中药比较安全,副作用少,但孕妇使用仍不可大意,特别是妊娠6~11周的妇女使用时应慎重。

孕妇禁用的中药有:巴豆、牵牛、大戟、斑蝥、商陆、麝香、三棱、莪术、水蛭、虻虫等。慎用的中药有具有通经祛瘀、行气破滞、辛热、滑泄作用的药物,如干姜、枳实、红花、厚朴、牛膝、吴茱萸、五味子、酸枣仁、辛夷、大黄、桃仁、薄荷、半夏、附子、芒硝、牡丹皮、麻仁、薏苡仁等。

那么孕妇患病能用哪些中药呢?

妊娠中感冒:虚证用桂枝汤、香苏散;实证用葛根汤;重症用麻黄汤。有咳嗽的肺血虚燥热,用麦门冬汤可具有滋润疗效(但此方中有半夏,不可使用时间过长)。

妊娠呕吐:可用小半夏加茯苓汤、半夏厚朴汤、半夏泻心汤及五苓散治疗。有精神烦躁及精神症状者,可用半夏厚朴汤。以上四种药均含半夏,不可长期使用。有大量水样呕吐者用五苓散。

妊娠中毒症:基本以饮食疗法、降压利尿治疗为主,以减少子宫的灌流量。按病情可用中药当归芍药散、五苓散、防己黄芪汤等。中药可单用或与西药合用。中药不会影响电解质平衡,效果慢。用中药预防妊娠中毒症有一定效果。

妊娠贫血:妊娠中全血量应增加30%~40%,否则容易发生贫血。因为水滞留造成血虚,用当归芍药散可利水及补血,还可用归脾汤,同时补充铁剂。

妊娠便秘:妊娠便秘多为虚证的习惯性便秘,可用桂枝加芍药汤及小建中汤。顽固的便秘使用大黄、芒硝时应慎重(如大黄甘草汤、麻仁丸、润肠汤等)。泻下药大部分应慎用,因为可引起子宫肌肉紧张及盆腔充血。

妊娠中的膀胱炎:对症处理主要用当归芍药散;有尿道痛时有五淋散、猪苓汤等;有尿闭者用补中益气汤及五苓散。

脂肪肝如何治疗 依照体质使用方剂

由于脂肪肝常会伴随肝脏发炎,进而导致肝硬化,严重甚至变成肝癌,不得不慎!中医其实并没有针对脂肪肝治疗的方剂,而是直接绕到源头,处理形成脂肪肝的体质;至于依照体质所使用方剂,包括肝郁体质为逍遥散,痰湿体质用温胆汤,火热体质以茵陈蒿汤,湿热体质则是茵陈五苓散,血瘀体质则用血府逐瘀汤。

五苓胶囊和五苓散的功效一样吗

五苓胶囊的主要成分是泽泻、茯苓、猪苓、肉桂、白术(炒)。五苓散是国家基本药物目录药物,是一种常用中成药,由猪苓、茯苓、泽泻、肉桂、白术共五味中药组成。

那么五苓胶囊功能主治:温阳化气,利湿行水。用于阳不化气,水湿内停所致的水肿,症见小便不利,水肿腹胀,呕逆泄泻,渴不思饮。

其药理作用是:对水负荷小鼠和大鼠具有明显利尿作用,不影响尿中电解质浓度。能对抗HgCl2所致大鼠急性肾衰的尿量减少和尿蛋白增加。 而,五苓散出自《伤寒论》。是由猪苓、泽泻、白术、茯苓、桂枝五味药物组成。它是利水渗湿剂,有湿阳化气之功。传统用于外有表证、内停水湿、头痛发热、烦渴欲饮,或水入即吐、小便不利等证。

经当代临床又扩大了新的用途。五苓散适用于外感风寒、内停水饮所致的发热头痛,烦渴饮水,小便不利等;或水湿停聚所致的水肿,身重,小便不畅及心悸、吐涎沫而头眩等症。 根据药物的组成成分,可知,五苓胶囊和五苓散的成分一致。所以,五苓胶囊和五苓散的功效在理论上是一样的。而实际上,五苓胶囊和五苓散的治疗作用也相同,从上文的内容可以得知。所以,总结出:五苓胶囊和五苓散的功效一样。

事实上,实际情况特殊病人还要听从医生的意见建议,在医师的指导下用药,不宜私下自己盲目用药,以免对自己的身体健康造成伤害。另外,有什么特殊情况请到医院咨询医师,及时询问意见。 如果您还想了解到更多的,可以到康爱多药店进行咨询相关问题的。康爱多一直致力于为更多的朋友提供更加细致、更加透明的医药专业指导,创造更加健康的就医指导环境,让看病难、看病贵不再是医药行业的不老话题。

刺五加新用途

刺五加片为现代研制的一种常用的中成药。由刺五加一味药制成,有补中益气、健脾补肾,安神醒脑功效。传统应用于失眠梦多、体倦乏力、食欲欠佳、腰膝酸软等病症。近年来,通过临床实践,发现还有许多新功用。

1、黄褐斑:刺五加片每次3片,每日3次,30日为1疗程,一般治疗3-6个疗程可显效,该品能调整脏腑气血功能,改善血液循环,促进新陈代谢,使皮肤得到足够的气血运行和正常营养,从而达到润五脏、悦颜色之目的。

2、辅助治疗心律失常:口服刺五加片每次3片,每日3次,30日为1疗程。刺五加可“补中、益精,强意志”,调养心脾,对于心气虚乏所致该病有良效。

3、低血压:每日口服刺五加片3次,每次3片,治疗90天后观察效果,其疗效明显优于服用维生素C,复合维生素B对照组。

4、足跟痛:口服刺五加片每次3片,每日3次,30天为1疗程,直到痊愈止。刺五加能“益气补肾、坚筋骨,强腰膝”,可治“两脚疼痹风弱”。

五苓散的作用

五苓散是健运中焦,促进脾之吸收,肺之布散,化有形之水为无形之札补充体液中因吐泻而消失之札排除经过吐泻后所残留之废水,既非专于利水,亦非专于止渴,但其功用既能利水亦能止渴。

临床常见表证,应从表解,即从汗解,常因处理不当而延误,甚至发生变证。由于表证有各种不同的原因,治法也就不同。

一、风寒署湿燥热六气以生万物,六气本不为病,而人如不御严寒,不避酷暑,则亦能为疴,是“以人找病”,这种表证虽是有恶寒,体痛等表证的表现,但无表邪,因六气本不病人而人自犯六气,这一类有表证无表邪者,通过调节人体功能和其营卫,则汗出热退即愈。

二、风寒暑湿燥热,失其正则变为六淫,则害万物,而人虽深居密室不出户屠,亦难避发病而且不分老幼,沿户传染甚至死亡,这种表证,虽与前者现证大致相同,所不同者是既有表证又有表邪(如细菌,病毒……),因此治法亦不同,非单独发汗所能愈。第二种古名温病俗名热病,即现在之传染病,为既有表证,亦有表邪热病,必须清热。热盛则仿阴,故须养阴,有表邪必须解毒,热盛则血浊,浊则邪不易分利,故当养阴以稀释血液。若排毒而不解毒则徒伤正气解毒而不排毒,则邪留体内。必须清热养阴,解毒排毒同时并举,方能无弊。然而细菌、病毒以及原虫等病原体,是否应归纳在六淫范畴里,当今颇有争沦。此有待探讨。 ’

老人腰痛吃什么

1、淫羊藿、杜仲、田七各10克,红花5克。本方常用于肾虚腰痛的人,具有补益肝肾的作用,症见腰痛酸软、喜欢按揉、足膝无力、遇劳更甚而卧则减轻,常反复发作者。此方也适用于骨质疏松引起的单纯腰痛。

2、五苓散加减:五苓散由泽泻、白术、猪苓(去皮)、赤茯苓(去皮)、桂枝组成。

本方常用于水湿内停的腰痛的人,具有温阳化气、利湿行水的作用,症见腰部酸重冷痛,转侧不利,逢阴雨天或遇寒冷时加重,得热痛减,小便不利。

3、血府逐瘀汤加减:血府逐瘀汤由桃仁、红花、当归、生地黄、川芎、赤芍、牛膝、桔梗、柴胡、枳壳、甘草组成。本方常用于血瘀腰痛的人,本方可活血化瘀而不伤正、疏肝理气而不耗气,从而达到运气活血、祛瘀止痛的功效,症见腰部疼痛如锥刺,痛处固定不移,不喜按揉,轻则俯仰不便,重则不能转侧。一般病人会有病程迁延,并常有外伤、劳损史。

怀孕期间可以用哪些中药

妊娠中感冒:虚证用桂枝汤、香苏散;实证用葛根汤;重症用麻黄汤。有咳嗽的肺血虚燥热,用麦门冬汤可具有滋润疗效(但此方中有半夏,不可使用时间过长)。

妊娠呕吐:可用小半夏加茯苓汤、半夏厚朴汤、半夏泻心汤及五苓散治疗。有精神烦躁及精神症状者,可用半夏厚朴汤。以上四种药均含半夏,不可长期使用。有大量水样呕吐者用五苓散。

妊娠中毒症:基本以饮食疗法、降压利尿治疗为主,以减少子宫的灌流量。按病情可用中药当归芍药散、五苓散、防己黄芪汤等。中药可单用或与西药合用。中药不会影响电解质平衡,效果慢。用中药预防妊娠中毒症有一定效果。

妊娠贫血:妊娠中全血量应增加30%~40%,否则容易发生贫血。因为水滞留造成血虚,用当归芍药散可利水及补血,还可用归脾汤,同时补充铁剂。

妊娠便秘:妊娠便秘多为虚证的习惯性便秘,可用桂枝加芍药汤及小建中汤。顽固的便秘使用大黄、芒硝时应慎重(如大黄甘草汤、麻仁丸、润肠汤等)。泻下药大部分应慎用,因为可引起子宫肌肉紧张及盆腔充血。

妊娠中的膀胱炎:对症处理主要用当归芍药散;有尿道痛时有五淋散、猪苓汤等;有尿闭者用补中益气汤及五苓散。

产褥期及哺乳期可用的中药:子宫复旧不全者可用十全大补汤、补中益气汤、四物汤、芎归胶艾汤、桂枝茯苓丸等。产后阵痛用当归芍药散、芍药甘草汤等。产后精神烦躁、失眠,用桂枝加龙骨牡蛎汤、加逍遥散等。便秘时可用润肠汤、麻仁丸。大黄可引起盆腔脏器充血、阴道出血量增加,并且还会移行到乳汁中使乳汁变黄,因此哺乳期不宜用大黄。产门不闭、骨盆底会阴肌肉松弛给予十全大补汤、补中益气汤等。促进乳汁分泌用八珍汤(四物汤加四君子汤合用)、补中益气汤、葛根汤、桂枝茯苓丸等。

五苓散过量的副作用是什么

五苓散由猪苓、茯苓、泽泻、肉桂、白术共五味中药组成,其中泽泻,气平,味甘而淡,淡能渗泄,气味俱薄,所以利水而泄下。脾胃有湿热,则头重而目昏耳鸣,泽泻渗去其湿,则热亦随去,而土气得令,清气上行,天气明爽,故泽泻有养五脏、益气力、治头旋,聪明耳目之功。那么,五苓散过量的副作用是什么?

五苓散由猪苓、茯苓、泽泻、肉桂、白术共五味中药组成,五苓散:苓,臣药也,二苓相辅则五者之中可为君药矣,故曰五苓。猪苓、泽泻相须,借泽泻之咸以润下;茯苓、白术相须,借白术之燥以升精,脾精升则湿热散,而小便利,即东垣欲降先升之理也;然欲小便利者,又难越膀胱一腑,故以肉桂热因热用,内通阳道,使太阳里水引而竭之。

另外,五苓散属于一种中成药,因此如果过量服用,五苓散过量的副作用就是会在人体内产生蓄积中毒。中医治病讲究“纠偏”,就是以药物的“偏性”纠正人体的“偏性”。应用中成药用量过多,必然矫栓过正,引起新的疾病产生。所以,不管哪种中成药都不适宜过量服用。

甘草新用途

现代药理研究认为:甘草主含甘草甜素、甘草甙、甾甘露醇、β—固甾醇、糖类、有机酸等物质。因此甘草具有解毒作用、抗利尿作用、抑制组织胺引起的胃酸分泌作用,又有抗炎、抗过敏反应作用等。甘草的新用途包括以下几个方面:

1.用于解毒 对多种中毒有很好的解毒作用,有解百毒之称,主要解毒有效成分为甘草甜素的吸附作用、甘草次酸的类肾上腺皮质激素作用;甘草甜素水解后产生葡萄糖醛酸结合解毒。

2.用于内分泌及神经系统疾病 可以用以治疗慢性肾上腺皮质功能减退症(阿狄森氏病)、产后垂体前叶功能减退症(席汉氏征)、尿崩症等。其有效成分与甘草的类肾上腺皮质激素作用、抗利尿作用有关。

另外,甘草还可以治疗三叉神经痛、先天性肌强直症、腓肠肌痉挛症等,这与甘草的解痉及抑制末稍神经兴奋性作用有关。

3.用于呼吸系统疾病 甘草有祛痰止咳的功效,因此常用来治疗风寒咳嗽、风热咳嗽和寒痰咳嗽,复方甘草合剂就是一个使用非常广泛的止咳良方。

甘草可广泛用于治疗咽峡炎、喉炎、气管炎、支气管炎、哮喘、咳嗽、咯血等疾病。这些与甘草的镇咳、解痉等作用有关。

4.用于消化系统疾病 甘草具有抗胃溃疡作用,抗胃炎作用。这与甘草有解除平滑肌痉挛、抑制胃酸及胃蛋白酶分泌作用。甘草还有防止肝硬化、降低转氨酶的作用,因此许多护肝的药物,比如甘利欣等,都含有甘草或者甘草甜素。

甘草还可用于治疗风湿性关节炎及过敏性紫癜、血小板减少性紫癜等。甘草还有“缓和药性、调和百药”的功效,也就是说,甘草既能够缓和药力过于猛烈的药物之药性,使它们药力温和而持久,如附子配甘草;又能够协调某些药性相反的药物在人体内的作用,如温燥之药干姜配苦寒之药黄连时,也会加入甘草。如果说中医配方讲究“君臣佐使”,那甘草绝对是使用频率最高的“佐使药”,有时候还当上了“君药”或者“臣药”(起主要的治疗作用的药物)。

相关推荐

黄连素的新用途

1. 抗心律失常 心律失常通常表现为心跳的节律变得不匀齐,或心跳的频率过快、过慢等,可用盐酸小檗碱治疗。如对多种心动过速,每次口服0.3-0.6克,一天四次,2-4星期为一个疗程。一般7天左右奏效,总有效率为78%。也可用于肺性心律失常或伴有心力衰竭的室性心律失常患者。 2. 抗心力衰竭 当心脏由于心肌收缩力减弱,不能将静脉回流的血液全部送入动脉时,就会造成血液淤滞,心排血量降低,难以满足组织代谢的需要。可在餐前服用盐酸小檗碱来治疗,每次0.4-0.6克,一天三次。一般1-5天见效,总有效率为71%。但急

维生素C的新用途

1.维生素C可降低甘油三酯和血液中胆固醇浓度,减轻胆固醇在动脉壁上的沉着。促进动脉内膜细胞和组织间质清除积存的脂肪,避免形成斑块,故可防治动脉粥样硬化及冠心病。利用维生素C的抗氧化作用,还可防治急性心肌梗死,减轻心绞痛的症状。 2.促进小儿生长发育及防止衰老。每天服0.5克维生素C,有促进小儿生长发育作用。维生素C还能够保护机体活细胞免受氧化作用的破坏,防止衰老。 3.适量补充维生素C有抗精神疾病的作用。 4.维生素C可用于急性上呼吸道感染、慢性肉芽肿病合并免疫球蛋白E(IgE)血症、中性白细胞运动功能低

肾囊肿如何治效果好

1、中药治疗 (1)小蓟饮。方药:子生地黄、小蓟、滑石、炒蒲黄、栀子、藕节、淡竹叶、炙甘草、木通、当归。用法:将上述材料全部置于锅中,加水浸泡,然后以文火煎煮至沸腾。滤出服用。 (2)四苓散。方药:炒白术、茯苓、猪苓、泽泻。用法:把以上四味药材仔细粉碎成细粉,分别过筛后混匀。每次用药匙舀取6克,以温开水调服。空腹服用。 (3)五苓散。方药:泽泻、白术、茯苓、去皮猪苓、去皮桂枝。用法:将上述药材全部置于锅中,加水浸泡,然后以文火煎煮至沸腾后服用。 2、针灸疗法 (1)选穴选取两组穴位,一组为肝俞、脾俞、肾俞

归脾丸的新用途

归脾丸还有不少新用途: (1)神经衰弱。归脾丸治疗气血两虚的神经衰弱,每次9克,每日服药2次,1周为1个疗程,一般2个疗程即可好转,耳鸣、失眠及精神倦怠等症状明显得到改善。痊愈后,极少复发。 (2)窦性心动过缓及阵发性心动过速。归脾丸有抗心律失常的作用,具有明显的双向调节效应,可治疗气血两虚窦性心动过缓及阵发性心动过速。用法:每次9克,每日3次,1周为1个疗程,一般2个疗程即可好转或痊愈。 (3)更年期综合征。用归脾丸治疗气血两虚的妇女更年期综合征,有显著疗效。用法:每次9克,每日3次,半个月为1个疗程。

虫咬性皮炎如何治疗

一、内用疗法 (一)抗组胺类药:可做为常规应用,一般多采用既有抗组胺作用,又有镇静效果的苯海拉明、非那根、扑尔敏、赛庚定等内服。 (二)钙剂:乳酸钙或葡萄糖酸钙片口服有一定疗效。常常与抗组胺类药伍用。 (三)维生素类:往往使用维生素C或B12与抗组胺类药联合治疗,可望获得较好效果。 (四)中医治疗;本病治以祛风清热为主,但编者经验、本病应用四物汤(当归、生地、白芍、川芎)或五苓散(泽泻、茯苓、猪苓、桂枝、白术)煎服、每日一付,效果颇著,值得一试。 二、外用疗法 对症处置,根据皮损表现可选择具有止痒、消炎作

百花酢浆草的药用价值有哪些

中药 释名:酸浆、三叶酸、三角酸、酸母、醋母、酸箕、鸠酸、雀林草、小酸茅、赤孙施。 气味:酸、寒、无毒。 主治: 1、小便血淋。用酢浆草捣汁,煎五苓散服下。 2、二便不通。用酢浆草一把、车前草一把,共捣取汁,加砂糖一钱调服。不通可再服。 3、赤白带下。用酢浆草阴干,研为末。每取三匙,空心服,温酒送下。 4、痔疮出血。用酢浆草一大把,加水二升,煮取一繁荣昌盛服下。一天服三次,有效。 5、癣疮作痒。用酢浆草涂搽,数次即愈。 6、牙齿肿痛。用酢浆草一把,洗净,加川椒(去核)四十九粒,同捣烂,捏成豆大小粒。每以一

男人吃什么中药补肾壮阳

具有补壮阳效果的中药很多,如附子、干姜、肉桂、肉苁蓉、仙茅、淫羊藿、阳起石、骨碎补、巴戟天、川续继、狗脊、补骨脂、山药、胡桃肉、金樱子、益智仁、桑螵蛸、复盆 子、菟丝子、鹿茸等。 在临床上使用这些药物治疗时,还要根据病人的表现,症状、舌质、舌苔变化及脉象,随症加减用药。如伴有阳痿早泄时用芡实、金樱子、阳起石、莲子肉等配伍;伴有水肿时常 与泽泻、车前子、茯苓、猪苓等药物配伍;伴有小便多,遗尿时常与益智仁、桑螵蛸、复盆子等配伍。病人体虚或气喘、肢凉时,又常与附子、党参、黄芪、龙骨、壮蛎等药物配 伍。常用的补肾

怎么理解本以下之,故心下痞,与泻心汤

本以下之早,故成心下痞。如系结热 成实之痞,则宜大黄黄连泻心汤,寒攻之法也; 如系外寒内热之痞,则宜附子泻心汤,温攻之法 也;如系虚热水气之痞,则宜生姜泻心汤,散饮 之法也;如系虚热而呕之痞,则宜半夏泻心汤, 折逆之法也;如系虚热益甚之痞,则宜甘草泻心 汤,缓急之法也。今以诸泻心汤,审证与之,而 痞不解,则当审其人。若渴而口燥,心烦小便不 利者,非辨证不明,药力之不及也,盖水饮内 蓄,津液不行,故痞病不解耳。宜五苓散外发内 利,汗出小便利则愈,于此可类推矣。

肾囊肿的中医治疗方法

脾肾阳虚水停证:肾囊肿中医治疗浮肿明显,面色苍白,畏寒肢冷,腰腿酸软,神疲乏力,纳呆或便溏,肾囊肿中医治疗小便短少或清长,少腹可荆及水囊样包块,舌嫩淡胖,苔白滑,脉沉细,或沉迟无力,肾囊肿中医治疗温补脾肾,利水消肿。代表方:附子理中汤合真武汤加减。 湿热蕴肾证:肾囊肿中医治疗肢体浮肿,小便不利,灼热刺痛。色黄或红,腰背胀痛,口腻纳呆,渴不欲饮,身胀困重,舌红,苔黄腻,脉濡数。清热化湿。代表方:四苓散、八正散、小蓟饮子加减。 肾虚火旺证:肾囊肿中医治疗小便短赤带血,头晕耳鸣,神疲,颧红潮热,口干咽燥,肾囊肿

​肠胃湿热的症状及食疗方法详解

肠胃湿热的症状 肠胃湿热:病起急骤,恶心频发,呕吐吞酸,腹痛阵作,泻下急迫,便行不爽,粪色黄褐而臭,口渴欲饮,心烦,尿短赤少,舌苔黄腻,脉淆数或滑数。 脾胃湿热,病证名。亦称中焦湿热。多由感湿邪或饮食不节、过食肥甘,酿成湿热,内蕴脾胃所致。症见脘腹痞满、体倦身重、大便溏泄、身热口苦、渴不多饮、尿少而黄,甚至面目皮肤发黄如橘子色,舌苔黄腻,脉濡数。治以清热利湿为主。 肠胃湿热怎么办 脾胃湿热见症多端,胃脘疼痛,嘈杂灼热,口干不欲饮,饥而不欲食,小便色黄,大便不畅是脾胃湿热的辨证要点。对此症的治疗应本着清热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