养生健康

石关穴的功效作用有哪些

石关穴的功效作用有哪些

平躺,肚脐上4横指处,再旁开半横指处即是石关穴,按压时有酸痛感。此穴属肾经,与冲脉相通,内应幽门,可行气降逆通关,治疗胃腑之气上逆的呕吐,呃逆,胃肠气机紊乱之腹胀腹痛,大便闭塞,及冲脉经气阻滞,瘀血内阻,胞脉不通之不孕。

小孩发烧拔罐位置图

1.大椎穴位置:

大椎穴位于脊柱区,后正中线上,当第七颈椎棘突下间凹陷处。俯首或俯伏取穴。

2.大椎穴取穴:

患者在取穴时正坐低头,大椎穴位于后正中线上,颈部下端,第七颈椎棘突下凹陷处,约与两肩峰相平(也可正坐低头,手按颈项部骨突最高点处下缘即是)。若突起骨不太明显,让患者活动颈部,不动的骨节为第一胸椎,约与肩平齐。

3.大椎穴功效:

益气壮阳,大椎穴有解表通阳,补虚宁神,清热解表、截虐止痫的作用。

1.大杼穴位置:

大杼穴位于脊柱区,第1胸椎棘突下,后正中线旁开1.5寸。

2.大杼穴取穴方法:

正坐低头或俯卧位,位于人体的背部,在第一胸椎棘突下,督脉旁开1.5寸处取穴。

3.大杼穴功效:

为头部提供湿冷水气,清热除燥,强筋骨,清邪热,大杼穴有祛风解表、宣肃肺气的作用。

1.风门穴位置:

风门穴在背部,当第2胸椎棘突下,旁开1.5寸。

2.风门穴取穴方法:

患者通常采用正坐或俯卧姿势,风门穴位于背部,从朝向大椎下的第2个凹洼(第2胸椎与第3胸椎间)的中心,以第二胸椎棘突下,旁开1.5寸(或左右各2厘米左右之处)。

3.风门穴功效:

运化膀胱经气血上达头部。风门穴有祛风解表,宣肃肺气,宣肺解表,益气固表的作用。

1.肺俞穴位置:

肺俞穴在背部,当第3胸椎棘突下,旁开1.5寸。肺的背俞穴。

2.肺俞穴取穴方法:

俯卧位,肺俞穴在第三胸椎棘突下,身柱(督脉)旁开1.5寸处取穴。

3.肺俞穴功效:

散发肺脏之热。肺俞穴有解表宣肺,清热理气,调肺和营、补劳清热的作用。

1.胃俞穴位置:

胃俞穴在背部,当第12胸椎棘突下,旁开1.5寸。胃的背俞穴。

2.胃俞穴取穴方法:

患者采用俯卧的取穴姿势,以便于相应穴位疗法的顺利进行,胃俞穴位于身体背部,当第十二胸椎棘突下,旁开1.5寸(左右旁开二指宽)处。

3.胃俞穴功效:

胃俞穴有和胃调中、祛湿消积、和胃健脾、理中降逆的作用。

1.曲池穴位置:

曲池穴位于肘横纹外侧端,屈肘,当尺泽穴与肱骨外上髁连线中点。即:在手肘关节弯曲凹陷处。

2.曲池穴取穴方法:

屈肘90度,肘横纹外侧端凹陷中。

3.曲池穴功效:

转化脾土之热,燥化大肠经湿热,提供天部阳热之气。

1.外关穴位置:

外关穴在前臂背侧,当阳池与肘尖的连线上,腕背横纹上2寸,尺骨与桡骨之间。人体手少阳三焦经上的重要穴位。

2.外关穴取穴方法:

伸臂俯掌,于手背腕横纹中点直上2寸,尺桡骨之间 ,与内关穴相对取穴。

3.外关穴功效:

联络气血,补阳益气。外关穴有疏表解热,通经活络,清热解表作用。

1.尺泽穴位置:

尺泽穴在肘横纹中,肱二头肌腱桡侧凹陷处。人体手太阴肺经上的重要穴位之一。

2.尺泽穴取穴方法:

伸臂,微屈肘,在肘横纹上,肱二头肌腱桡侧缘的凹陷处即是。

3.尺泽穴功效:

尺泽穴有清热和胃,通络止痛,清肺泻火,调理肠腑的作用。

石关的准确位置图 石关穴的功效与作用

类属:石关为足少阴肾经与冲脉交会穴。

功效:行气通关,调理冲任,通肠和胃。

作用:此穴属肾经,与冲脉相通,内应幽门,可行气降逆通关,治疗胃腑之气上逆的呕吐,呃逆,胃肠气机紊乱之腹胀腹痛,大便闭塞,及冲脉经气阻滞,瘀血内阻,胞脉不通之不孕。

石关的功效与作用 石关穴配伍应用方法

治不孕,配阴交,益肾通络;治疗食后呕吐,心下坚满,配膈俞,中脘,内关,以宽中理气,调和肠胃;治腹痛,便秘,配大肠俞,理下焦,通大肠。

高血脂拔罐位置示意图

1.肺俞穴位置:

肺俞穴在背部,当第3胸椎棘突下,旁开1.5寸。肺的背俞穴。

2.肺俞穴取穴方法:

俯卧位,肺俞穴在第三胸椎棘突下,身柱(督脉)旁开1.5寸处取穴。

3.肺俞穴功效:

散发肺脏之热。肺俞穴有解表宣肺,清热理气,调肺和营、补劳清热的作用。

1.厥阴俞穴位置:

厥阴俞穴在背部,当第4胸椎棘突下,旁开1.5寸。心包的背俞穴。

2.厥阴俞穴取穴方法:

俯卧位,厥阴俞穴位于脊柱区,第四胸椎棘突下,后正中线旁开1.5寸。俯伏或俯卧取穴。

3.厥阴俞穴功效:

外泄心包之热。厥阴俞穴有宁心安神,理气调血,宽胸理气,活血止痛的作用。

1.心俞穴位置:

心俞穴在背部脊柱区,当第5胸椎棘突下,旁开1.5寸。心的背俞穴。

2.心俞穴取穴方法:

俯卧位,在第五胸椎棘突下,神道(督脉)旁开1.5寸处取穴。

3.心俞穴功效:

散发心室之热。心俞穴有宁心安神,理气调血,宽胸理气,通络安神的作用。

1.督俞穴位置:

督俞穴位于背部脊柱区,第六胸椎棘突下,后正中线旁开1.5寸。俯伏或俯卧取穴。

2.督俞穴取穴方法:

俯卧位,在第六胸椎棘突下,灵台(督脉)旁开1.5寸处取穴。

3.督俞穴功效:

补阳益气,督俞穴有宽胸利膈、调肠和胃,理气止痛,强心通脉的作用。

1.曲池穴位置:

曲池穴位于肘横纹外侧端,屈肘,当尺泽穴与肱骨外上髁连线中点。即:在手肘关节弯曲凹陷处。

2.曲池穴取穴方法:

屈肘90度,肘横纹外侧端凹陷中。

3.曲池穴功效:

转化脾土之热,燥化大肠经湿热,提供天部阳热之气。

1.合谷位置:

合谷穴在手背,第1、2掌骨间,当第二掌骨桡侧的中点处。

2.合谷取穴方法:

拇、食指并拢,于最高点取之。

3.合谷功效:

合谷有疏风解表、清泄肺气、通降肠胃作用。

1.郄门穴位置:

郄门穴在前臂掌侧,当曲泽与大陵的连线上,腕横纹上5寸。手厥阴心包经的郄穴。

2.郄门穴取穴方法:

仰掌,微屈腕,在腕横纹上5寸,当曲泽穴与大陵穴的连线上,于掌长肌腱与桡侧腕屈肌腱之间取穴。

3.郄门穴功效:

疏导水湿,宁心安神、清营凉血作用。

1.间使穴位置:

间使穴在前臂掌侧,当曲泽与大陵的连线上,腕横纹上3寸,掌长肌腱与桡侧腕屈肌腱之间。手厥阴心包经的经穴。

2.间使穴取穴方法:

间使穴位于人体的前臂掌侧,当曲泽穴与大陵穴的连线上,腕横纹上3寸,掌长肌腱与桡侧腕屈肌腱之间。

3.间使穴功效:

散热生气、宽胸和胃,清心安神,截疟,间使穴有养心宁神、和胃祛痰作用。

1.内关穴位置:

内关穴在前臂掌侧,当曲泽与大陵的连线上,腕横纹上2寸,掌长肌腱与桡侧腕屈肌腱之间。人体手厥阴心包经上的重要穴位之一。

2.内关穴取穴方法:

患者采用正坐或仰卧,仰掌的姿势,内关穴位于前臂掌侧,当曲泽与大陵的连线上,腕横纹上2寸,掌长肌腱与桡侧腕屈肌腱之间(或从近手腕之横皱纹的中央,往上约三指宽的中央)。

3.内关穴功效:

内关穴有疏导水湿,宁心安神,理气和胃,和胃和逆,理气镇痛作用。

1.通里穴位置:

通里在前臂掌侧,当尺侧腕屈肌腱的桡侧缘,腕掌侧远端横纹上1寸。

2.通里穴取穴方法:

通里穴位于人体的前臂掌侧,当尺侧腕屈肌腱的桡侧缘,腕横纹上1寸。

3.通里穴功效:

通里有清心安神、通利喉舌、清热安神,通经活络作用。

1.足三里位置:

位于小腿前外侧,犊鼻穴下3寸,距胫骨前嵴一横指(中指)处。

2.足三里取穴方法:

坐位屈膝,取犊鼻穴,自犊鼻穴向下量4横指(即3寸),按压有酸胀感。

3.足三里功效:

燥化脾湿,生发胃气。

1.三阴交位置:

三阴交穴位于人体的小腿骨上,具体位置是在小腿内侧,当足内踝尖上3寸,胫骨内侧缘后方。

2.三阴交取穴方法:

取穴的时候先从内侧脚踝向上取四指宽的位置,然后对应着踝尖正上方的胫骨边缘凹陷处就是三阴交穴的位置所在。

3.三阴交功效:

健脾补肾、调肝益血、安神助眠。

1.太冲穴位置:

太冲穴在足背侧,当第1跖骨间隙的后方凹陷处。

2.太冲穴取穴方法:

正坐垂足或仰卧位,于足背第一、二跖骨之间,跖骨底结合部前方凹陷处,当拇长伸肌腱外缘处取穴。

3.太冲穴功效:

太冲穴有熄肝风,清头目,理下焦,平肝泄热,舒肝养血,清利下焦的作用。

1.公孙穴位置:

公孙在足内侧缘,当第1跖骨基底的前下方,赤白肉际处。

2.公孙穴取穴方法:

正坐垂足或仰卧位,足大趾内侧后方,距太白l寸处取穴;或沿太白向后推至一凹陷,即为本穴。

3.公孙穴功效:

公孙穴是足太阴脾经络穴,联络足阳明胃经,主要作用是调理脾胃,为治疗消化系统疾病的主穴之一,对于脾胃虚弱引起的饮食不化、腹胀、泄泻、水肿等均可治之。

金银花晒干后怎么保存 金银花过期了还能喝吗

一般不建议喝了。

任何食物都有一个保质期,在保质期内食用其功效作用是最好的,如果超出了保质期后仍继续食用的话,其中的有效成分会有所流失,导致原本的功效作用有所减弱。同样,金银花若是过期了还喝的话,除了功效不及外,还可能会有受潮发霉的风险。

产后关节痛偏方 艾灸法

取穴:石关穴(位于两乳下方4寸,向外1寸处)。

灸法:点燃艾条,对准穴位悬灸10分钟,日1次。

疗效:来自壮族治产后关节痛偏方,有效率96%。

髀关的准确位置图 髀关穴功效作用

髀关穴具有舒经活络,强壮腰膝,解痉止痛的功效,主要用于治疗腰痛膝冷,下肢麻木,下肢酸软,痿痹,腹痛,肌无力,腹股沟淋巴肿大疼痛等症;配伏兔治痿痹效果更明显。

石关的功效与作用 石关穴穴位解剖

在腹直肌内缘,有腹壁上下动,静脉分支,布有第9肋间神经,内部左右各当胃体及其幽门部。

遗精拔罐那个位置

1.肾俞穴位置:

肾俞穴在腰部,当第2腰椎棘突下,旁开1.5寸。

2.肾俞穴取穴方法:

俯卧位,在第二腰椎棘突下,命门(督脉)旁开1.5寸处取穴。

3.肾俞穴功效:

外散肾脏之热。肾俞穴有益肾助阳,强腰利水,调肾气、强腰脊、聪耳目的作用。

1.八髎穴位置:

八髎即经穴上髎、次髎、中髎、下髎之合称。具体部位相当于骶骨上的四对骶后孔,左右共八穴,故名。

2.八髎穴取穴方法:取穴方法:八髎穴即骶椎。又称上髎、次髎、中髎和下髎,左右共八个穴位,分别在第一、二、三、四骶后孔中,合称“八穴”。

3.八髎穴功效:腰骶部疾病、下腰痛、坐骨神经痛、下肢痿痹、小便不利、月经不调、小腹胀痛、盆腔炎等病症。

按摩感觉:局部按压有酸胀感,用推擦法可使局部发热并向小腹放散。

1.关元穴位置:

关元穴在下腹部,前正中线上,当脐中下3寸。任脉上的主要穴位之一。

2.关元穴取穴方法:

仰卧位。关元穴位在人体哪里,患者可采用仰卧的姿势,关元穴位于下腹部,前正中线上,当脐中下3寸(从肚脐到耻骨上方画一线,将此线五等分,从肚脐往下五分之三处),即是此穴。

3.关元穴功效:

募集小肠经气血,传导任脉水湿。关元穴有培肾固本、补气回阳、清热利湿、培补元气、导赤通淋作用。

1.大赫穴位置:

大赫穴在下腹部,当脐中下4寸,前正中线旁开0.5寸,足少阴肾经上的重要穴位。

2.大赫穴取穴方法:

仰卧位,在横骨上1寸,中极(任脉)旁开0.5寸处取穴。

3.大赫穴功效:

散热生气,大赫穴有益肾填精,益肾助阳,调经止带的作用。

1.内关穴位置:

内关穴在前臂掌侧,当曲泽与大陵的连线上,腕横纹上2寸,掌长肌腱与桡侧腕屈肌腱之间。人体手厥阴心包经上的重要穴位之一。

2.内关穴取穴方法:

患者采用正坐或仰卧,仰掌的姿势,内关穴位于前臂掌侧,当曲泽与大陵的连线上,腕横纹上2寸,掌长肌腱与桡侧腕屈肌腱之间(或从近手腕之横皱纹的中央,往上约三指宽的中央)。

3.内关穴功效:

内关穴有疏导水湿,宁心安神,理气和胃,和胃和逆,理气镇痛作用。

1.神门穴位置:

神门穴在腕部,腕掌侧横纹尺侧端,尺侧腕屈肌腱的桡侧凹陷处。该穴为人体手少阴心经上的重要穴位之一。

2.神门穴取穴方法:

在尺侧腕屈肌与指浅屈肌之间,深层为指深屈肌;有尺动脉通过;布有前臂内侧皮神经,尺侧为尺神经。

3.神门穴功效:

神门有益心安神,通经活络,补益心气,宁心、安神、通络的作用。

1.足三里穴位置:

位于小腿前外侧,犊鼻穴下3寸,距胫骨前嵴一横指(中指)处。

2.足三里穴取穴方法:

坐位屈膝,取犊鼻穴,自犊鼻穴向下量4横指(即3寸),按压有酸胀感。

3.足三里穴功效:

燥化脾湿,生发胃气。

1.三阴交穴位置:

三阴交穴位于人体的小腿骨上,具体位置是在小腿内侧,当足内踝尖上3寸,胫骨内侧缘后方。

2.三阴交穴取穴方法:

取穴的时候先从内侧脚踝向上取四指宽的位置,然后对应着踝尖正上方的胫骨边缘凹陷处就是三阴交穴的位置所在。

3.三阴交穴功效:

健脾补肾、调肝益血、安神助眠。

1.太溪穴位置:

太溪穴在足内侧,内踝后方,当内踝尖与跟腱之间的凹陷处。足少阴肾经的输穴,原穴。

2.太溪穴取穴方法:

患者采用正坐,平放足底或仰卧的姿势,太溪穴位于足内侧,内踝后方,当内踝尖与跟腱之间的凹陷处(内踝后方与脚跟骨筋腱之间的凹陷处)。

3.太溪穴功效:

清热生气,太溪穴有益肾、清热、安神、健腰、滋阴益肾、壮阳强腰的作用。

筑宾的功效 筑宾穴功效作用

类属:筑宾穴位阴维脉郄穴

功效:宁神降逆,调补肝肾,调理阴维。

作用机制:筑宾穴属肾经,位于小腿内侧,是阴维脉之郄穴,为阴维脉气所发之处;阴维脉主一身之阴络,起于筑宾,上行入于少腹,过足太阴脾经,沿胁肋第足厥阴经,故本穴通过阴维脉可调理肾,肝,脾经经气,治疗脾虚之呕吐痰涎,肝神经气失调之疝气,阴肿。肾经从肺出,联系心脏,与心包经相接,故可宁心安神,用于治疗癫狂痫证。并可循经治疗小腿内侧痛。

膝关的位置图 膝关穴功效作用

膝关穴位于膝关节附近,实处正值两腿骨相交之关节,穴位足厥阴肝经脉气所发,有散寒除湿,通利关节之效,作用于 治疗风寒湿邪或湿热之邪壅滞关节,局部经气阻滞,气血运行障碍所致的膝膑肿痛,屈伸不利,下肢痿痹。此外,肝脉循咽喉,据“经脉所过,主治所及”,故可用于治疗咽喉肿痛。

消化性溃疡拔罐位置示意图

1.肩井穴位置:

肩井穴在肩上,前直乳中,当大椎与肩峰端连线的中点上。

2.肩井穴取穴方法:

肩井穴位于肩上,当大椎穴与肩峰间连线之中点处。或以手并拢,食指靠颈,中指尖到达处是穴。

3.肩井穴功效:

疏导水液。肩井穴有通经活络、豁痰开窍、祛风清热、活络消肿的作用。

1.脾俞穴位置:

脾俞穴在背部,当第11胸椎棘突下,后正中线旁开1.5寸。

2.脾俞穴取穴方法:

取穴时应采用俯卧的姿势,脾俞穴位于人体背部,在第十一胸椎棘突下,旁开1.5寸(两指宽)处。

3.脾俞穴功效:

脾俞穴有健脾化湿,健脾和胃,利湿升清等作用。

1.胃俞穴位置:

胃俞穴在背部,当第12胸椎棘突下,旁开1.5寸。胃的背俞穴。

2.胃俞穴取穴方法:

患者采用俯卧的取穴姿势,以便于相应穴位疗法的顺利进行,胃俞穴位于身体背部,当第十二胸椎棘突下,旁开1.5寸(左右旁开二指宽)处。

3.胃俞穴功效:

胃俞穴有和胃调中、祛湿消积、和胃健脾、理中降逆的作用。

1.膻中穴位置:

位于两乳头之间,胸骨中线上,平第四肋间隙。

2.膻中穴取穴方法:

正坐或仰卧位,在人体的胸部人体正中线上,两乳头之间连线的中点,平第4肋间,按压有酸胀感。

3.膻中穴功效:

募集心包经气血。膻中穴有理气宽胸、清肺化痰、理气止痛、生津增液作用。

1.中脘穴位置:

中脘穴在上腹部,前正中线上,当脐中上4寸。人体任脉上的主要穴位之一。

2.中脘穴取穴方法:

患者可采用仰卧的姿势,中脘穴位于人体上腹部,前正中线上,当脐中上4寸,具体找法如下:胸骨下端和肚脐连接线中点即为此穴。

3.中脘穴功效:

聚集及传导地部水液。中脘穴有理气和胃、化湿降逆、和胃健脾、降逆利水等作用。

1.天枢穴位置:

天枢穴在腹中部,距脐中旁开2寸,属胃经。

2.天枢穴取穴方法:

患者采用仰卧的姿势,天枢穴位于人体中腹部,平脐中,距脐中2寸(肚脐向左右三指宽处)。

3.天枢穴功效:

天枢穴有调中和胃,理气健脾,疏调肠腑、理气化滞、和营调经的作用。

1.章门穴位置:

章门穴位于侧腹部,在第十一肋游离端的下际,侧卧,举臂取之。

2.章门穴取穴方法:

章门穴位简便定位:于侧腹部,在第十一肋游离端的下际。侧卧,举臂取之。

3.章门穴功效:

降浊固土,章门穴有健脾消痞、利腰强膝、疏肝健脾,理气散结,清利湿热的作用。

1.手三里位置:

手三里穴在人体的前臂,标准定位是在前臂背面桡侧,当阳溪与曲池连线上,肘横纹下2寸。

2.手三里取穴方法:

我们取穴手三里的时候先要让手臂屈起,找到曲池穴,然后沿着曲池穴和阳溪穴的连线往下移动两寸(即三横指)就是手三里的所在之地。此处按压的时候会有疼痛感。

3.手三里功效:

手三里穴是人体手阳明大肠经的重要腧穴,具有很好的通经活络、消肿止痛、清肠利腑的功效。

1.内关穴位置:

内关穴在前臂掌侧,当曲泽与大陵的连线上,腕横纹上2寸,掌长肌腱与桡侧腕屈肌腱之间。人体手厥阴心包经上的重要穴位之一。

2.内关穴取穴方法:

患者采用正坐或仰卧,仰掌的姿势,内关穴位于前臂掌侧,当曲泽与大陵的连线上,腕横纹上2寸,掌长肌腱与桡侧腕屈肌腱之间(或从近手腕之横皱纹的中央,往上约三指宽的中央)。

3.内关穴功效:

内关穴有疏导水湿,宁心安神,理气和胃,和胃和逆,理气镇痛作用。

1.合谷穴位置:

合谷穴在手背,第1、2掌骨间,当第二掌骨桡侧的中点处。

2.合谷穴取穴方法:

拇、食指并拢,于最高点取之。

3.合谷穴功效:

合谷有疏风解表、清泄肺气、通降肠胃作用。

1.足三里穴位置:

位于小腿前外侧,犊鼻穴下3寸,距胫骨前嵴一横指(中指)处。

2.足三里穴取穴方法:

坐位屈膝,取犊鼻穴,自犊鼻穴向下量4横指(即3寸),按压有酸胀感。

3.足三里穴功效:

燥化脾湿,生发胃气。

膝关穴的功效作用有哪些

屈膝,在膝骨内上髁后下方,当阴陵泉后1寸处为膝关穴。

膝关穴位于膝关节附近,实处正值两腿骨相交之关节,穴位足厥阴肝经脉气所发,有散寒除湿,通利关节之效,作用于 治疗风寒湿邪或湿热之邪壅滞关节,局部经气阻滞,气血运行障碍所致的膝膑肿痛,屈伸不利,下肢痿痹。此外,肝脉循咽喉,据“经脉所过,主治所及”,故可用于治疗咽喉肿痛。

相关推荐

灵道的准确位置图 灵道穴功效作用

灵道穴属心经,为心经井穴,五行属性属金,金应肺,肺主气,故本穴行气的作用甚强,可行气活血,宁心安神,治疗胸闷心痛,心悸怔忡;因心开窍于舌,暴喑,舌强不语,可用此穴行气通络以开窍。醒脑相通,如邪气阻于心络,则阴血清阳之气上达于脑,出现头昏目眩,也能用此穴治疗。另外,治疗肘臂挛痛是心经治疗作用

交信准确位置图和作用 交信穴功效作用

类属:交信穴为阴跷脉郄穴。 功效:补肾调经,清利下焦。 作用:交信属肾经,位于小腿内侧,为阴跷脉之郄穴。本穴对妇人月经具双向良性调理作用,既可补肾气,培固本,以固摄经穴,治疗崩漏;又因本穴为郄穴,可 通调气血,治疗冲任,胞脉经气运不畅的月经不调;肾为封藏之本,补肾气可益脾气,而升提下陷,用于治疗阴挺,疝气。由于肾经经气由此会入脾经,故补本穴可用于治疗肾阳虚衰,影响脾阳所致的便秘,泄泻,慢性痢疾。肾开窍于二阴,本穴清利下焦湿热的作用,用于治疗睾丸肿痛,阴痒,淋证等。并可循经治疗下肢内侧痛。

大陵准确位置图和作用 大陵穴功效作用

大陵穴是手厥阴心包经的腧穴和原穴,具镇惊安神,清心通络,宽胸和胃,通经活血之功,经常刺激该穴位能够清心降火,清除口臭。

京骨的准确位置图 京骨穴功效作用

类属:胫骨为膀胱经原穴。 功效:疏经活络,散风清热,宁神清脑。 作用:京骨位于足外侧,为本经原穴,是膀胱经元气会聚之处,膀胱经起于鼻根部,系目,循头入脑,膀胱经又主一身之表,故京骨穴散风清热,舒筋活络的作用,用以治疗头痛,寒热之表证以及目翳,鼻衄;还安神镇静作用,用于治疗癫痫;另外,循经治疗腰腿酸痛。

中注的准确位置图 中注穴功效作用

中注为足少阴肾经与冲脉交汇穴。属肾经,位于脐下,与冲脉相交,冲为血海,故可调理月经。该穴内应肠道,可通调腑气,用于气滞腹痛,便秘,疝气,及湿热内壅之泄泻,痢疾;肾脉和冲任脉均经过膀胱,故该穴还可治疗膀胱气化失职之小便不利等。

外陵准确位置图和作用 外陵穴功效作用

功效:调理肠胃,行气活血,调经止痛。 作用机制:1.外陵穴属胃经,位于下腹部,内应肠腑,故可调理肠胃气机,具行气止痛,利湿止泻之效,治疗各种肠胃疾患;2.阳明经多气多血,循经小腹,与胞脉之气血相通,内应胞宫,本穴又位于下腹部,故可行气活血,调经止痛,以治疗妇科疾患。

杏仁的功效作用哪些

镇咳平喘作用 苦杏仁中的苦杏仁甙对正常动物可促进肺表面活性物质的合成,在油酸型呼吸窘迫综合征实验动物中不仅可促进肺表面活性物质的合成,并且可使病理改变得到改善。 抗肿瘤作用 报告认为,杏仁热水提取物粗制剂对人子宫颈癌JTC-26株的抑制率为50%~70%.体外实验证明:氢氰酸、苯甲醛、苦杏仁甙均微弱的抗癌作用。如果氢氰酸加苯甲醛、苦杏仁甙加β-葡萄糖甙酶均能明显提高抗癌活力。苦杏仁甙对W256癌肉瘤的大鼠延长生存期的作用。给小鼠自由摄食苦杏仁,可抑制艾氏腹水癌的生长,并使生存期延长。临床试验亦表明:

鸠尾的准确位置图 鸠尾穴功效作用

功效:和中降逆,宽胸化痰,清心宁神。 作用机制:鸠尾穴属任脉,正当剑突下,位近膈肌,内应肝及胃上口,故可疏理肝胃及胸膈气机,宽胸理气,和中降逆,治疗胸中气滞的咳喘,胸闷,心痛,胃气上逆或肝气犯胃所致的胃脘疼痛,呕吐或膈气不利的呃逆;该穴位任脉络穴,膏之原穴,中医认为,膏为心尖之脂,故本穴络穴诸阴经而调和阴阳,清心化痰宁神,治疗邪热扰心,心神不宁的心烦,心悸,及痰浊蒙必心窍的癫狂,癫痫。 主治病症:1.咳喘胸闷,心胸痛,心烦,心悸,癫狂,痫证;2.犯胃,呕吐,呃逆,胃脘痛。

横骨的准确位置图 横骨穴功效作用

类属:横骨为足少阴肾经与经脉交会穴。 功效:补益肝肾,调理下焦。 作用:横骨属肾经,位于下腹部,内应胞宫,膀胱,与冲脉相通,故补肾气,调冲任的作用,用于治疗生殖系统及妇科疾患。肾脉络膀胱,该穴可补肾气助膀胱气化,以治疗小便不利,遗尿。肝肾止经同会任脉,肝经循阴器抵少腹,该穴又位于下腹部,故疏通局部肝肾气血,治疗疝气小腹胀痛,阴部肿痛的作用

辣椒的功效作用哪些

一、健胃、助消化 如前所述,辣椒对口腔及胃肠刺激作用,能增强肠胃蠕动,促进消化液分泌,改善食欲,并能抑制肠内异常发酵。我国一些医学、营养专家对湘、川等省进行调查,发现这些普遍喜食辣椒的省区,胃溃疡的发病率远低于其他省区。这是由于辣椒能刺激人体前列腺素E2的释放,利于促进胃黏膜的再生,维持胃肠细胞功能,防治胃溃疡。 二、预防胆结石 常吃青椒能预防胆结石。青椒含丰富的维生素,尤其是维生素C,可使体内多余的胆固醇转变为胆汁酸,从而预防胆结石,已患胆结石者多吃富含维生素C的青椒,对缓解病情一定作用。 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