养生健康

丙肝的诊断方法都有哪几种

丙肝的诊断方法都有哪几种

1.流行病学史

密切接触史(急性肝炎病人与污染物品)及输血或血制品注射史等对诊断有一定参考价值。

2.肝活体组织检查光镜和电镜检查,有一定的参考价值。

丙肝应与中毒性肝炎,胆囊炎,传染性单核细胞增多症,钩端螺旋体病,流行性出血热,脂肪肝,阿米巴肝病等引起的血清转氨酶或血清胆红素升高者相鉴别,淤胆型肝炎应与肝外梗阻性黄疸(如胰头癌,胆石症等)相鉴别。

3.实验室检测

(1)酶联免疫吸附试验(ELISA)检测血清抗-HCV:利用体外的各种HCV重组蛋白,已建立多种抗-HCV检测,第一代ELISA为 5-1-1和C-100作抗原,第二代ELISA增加了C22和C33蛋白,其灵敏度较第一代提高10%~30%,一般抗-C22出现最早,也最为常 见,C22免疫原性较好,对急性输血后丙型肝炎检测表明,潜伏期和急性期早期抗-HCV阴性,于ALT升高后2~52周抗-HCV阳转,目前已建立第三代 ELISA检测抗-HCV,该试剂增加了NS5蛋白,较第二代ELISA更为灵敏。

由于IgG抗体出现较晚,甚至HCV感染后1年才出现阳性,亦不能估计病毒复制状态,因此Quiroga等于1991年检测IgM抗-HCV,以后 相继亦有报告,目前认为,IgM抗-HCV在急性肝炎的检出率比IgG抗体略有提高(IgM抗-HCV为64%,IgG抗-HCV为57%),在自限性经 过病例中,IgM抗-HCV消失,而在慢性化病例仍阳性,提示IgM抗-HCV可作为演变为慢性的指标,对指导抗病毒治疗有一定的价值。

(2)重组免疫印迹法(RIBA)检测HCV抗体:第一代ELISA法建立不久,为排除ELISA检测抗-C100假阳性,Chiron公司提供了 确证试验用的免疫印迹试验,也称第一代RIBA,RIBA的特异性较ELISA法有所提高,但敏感性却明显下降,目前已建立了第二代,第三代RIBA,其 阳性率较第一代RIBA明显提高。

(3)HCV抗原的检测:Krawczynski等从感染HCV的黑猩猩或病人血清中提取IgG组分,用异硫氰酸荧光素标记后作为探针,用直接免疫 荧光法检测肝组织内HCV抗原,作者检测4只急性和3只慢性丙型肝炎黑猩猩肝组织,HCV抗原均为阳性,用阻断试验和吸附试验证明,肝细胞内HCV抗原与 HCV引起的病毒性肝炎有关,该抗原是HCV感染的一种特异性形态标志,可作为HCV感染的实验室诊断方法之一,此外还可用免疫组化ABC法检测肝组织内 HCV抗原。

(4)HCV RNA的检测:HCV感染时,血清中病毒含量极低,用常规的分子杂交技术难以检测出HCV RNA,PCR技术是目前分子生物学领域中灵敏度最高的一项检测技术,已用于HCV RNA的检测,该法是判断HCV感染有无传染性的最可靠指标,特异性好,敏感性高,有利于HCV感染的早期诊断及评估疗效,但亦应注意由于敏感性高,操作 过程复杂,易污染而致假阳性的可能。

丙肝不治疗会怎样

“我的肝部不疼,转氨酶正常,怎么会得丙肝呢?”11月12日,在沈阳市传染病院,56岁的宋先生问医生。专家说,由于丙肝症状隐匿,又不是常规体检项目,八成丙肝患者并不知道自己患上了丙肝,或者未在医院接受正规的抗病毒治疗,很有可能恶化成肝硬化和肝癌。

医生提醒:丙肝诊断并不难,只要接受血液丙型肝炎病毒抗体和丙肝病毒核糖核酸检测,就能明确诊断。有输血史或者使用过血制品的人,每年体检时发现肝功能有波动、但乙肝检查又是阴性的人,都应该考虑做一个丙肝抗体检查。曾经文身、文眉,以及和丙肝患者、家属共用过剃须刀、牙具的人,也需要检查是否有丙肝。

专家介绍,很多市民对乙肝过度恐惧,而对丙肝却未引起应有的重视。一般情况下,患者是通过输血或其他血制品(如血浆、球蛋白等)途径感染丙肝病毒,外伤、不卫生的生活习惯,也会造成丙肝病毒的播散。由于丙肝病毒隐匿性很强,症状不明显,而大众对丙肝的防范意识淡薄,所以八成的丙肝患者仍然流失在外,未能到正规医院接受抗病毒治疗,一部分人很有可能在未来恶化成肝硬化和肝癌患者。

丙肝检查指标都包括什么

确诊丙肝病毒感染需要进行丙肝病毒抗体检测以及丙肝病毒rna(hcv-rna)检测,但是并不能确定具体的丙肝病情,还需要进行必要的肝功能、b超、肝活检等方式检测。

丙肝检查指标都包括什么,怎样确诊丙肝病毒感染,又该怎样确定丙肝病情呢?丙肝是由于丙肝病毒感染引起的病毒性肝脏疾病,丙肝主要的传播途径是血液传播,凡是有可能发生血液接触的如输血或血制品、血透析、单采血浆还输血球、肾移植、静脉注射毒品、性传播、母婴传播等都会导致丙肝病毒的感染,那么该怎样确诊丙肝,又该怎样进行丙肝检查呢?

肝病专家范殿英教授指出,丙肝病毒感染之后症状不明显,潜伏期长,如果不是经过检查很难发现,确诊丙肝病毒感染需要进行丙肝病毒抗体检测以及丙肝病毒rna(hcv-rna)检测,但是并不能确定具体的丙肝病情,还需要进行必要的肝功能、b超、肝活检等方式检测。

确诊丙肝病毒检测丙肝抗体,对人体无保护作用,这是目前诊断丙型肝炎的主要指标。但因感染hcv后抗hcv出现较慢,一般在发病后2-6个月,甚至1年才转阳,故不能作为早期诊断丙型肝炎的方法,而且1次阴性,也不能直接否定诊断。当各型病毒性肝炎特异性标志检测阴性,临床症状及单项alt升高提示急性病毒性肝炎时,应考虑是否为丙型肝炎感染。

丙肝病毒rna即丙型肝炎病毒的核糖核酸,是表示体内感染hcv的直接指标可用于丙肝感染的早期诊断,因其较丙型肝炎抗体出现早,故是丙型肝炎病原学诊断和判断传染性的一项有用的指标,对有典型临床表现且其发病与输血及血制品密切相关,hcv-rna及抗hcv均阳性或hcv rna单独阳性即可确诊为丙型肝炎。

预防丙肝需提高公众意识

近年来,由于医院和媒体的宣传,公众对丙肝的正确认识有所提高,但是仍存在很多不足。据调查显示,在83%的有丙肝高危险因素的人群中,仅有5%检测过丙肝,有41%的公众不知道丙肝,知道丙肝的公众中只有10%的人具有丙肝防治的一般常识。同时,由于医院没有把丙肝抗体筛查作为住院常规检测,因此丙肝的漏诊率高达99.36%。尽管医院对患者手术之前做丙肝的检测,可绝大多数患者没有进一步治疗,其携带的病毒也成为了公共卫生隐患。

除此之外,丙肝治疗未完全纳入医保,而丙肝抗病毒药物和疫苗的研究也相对落后滞后,国产丙肝诊断试剂的质量也有待提高。

如早发现、早治疗,丙肝的治愈率能达到七成。但在大多数的患者都是已经发展到了肝硬化、

肝癌时方才引起重视。通常这种情况无法治疗,因为晚期肝硬化、肝癌的患者不能使用干扰素。

丙肝的病原学诊断方法

丙肝是一种由丙型肝炎病毒(HCV)感染引起的病毒性肝炎,呈全球性流行,可导致肝脏慢性炎症坏死和纤维化,部分患者可发展为肝硬化甚至肝细胞癌,因此早期发现,早期诊断对疾病的预后十分重要。

病原学诊断是病毒性丙肝的重要内容,在临床医师提供患者的临床诊断信息和适当的临床标本,并尽可能获得流行病学资料的情况下,进行微生物检验和药敏试验,及时、全面地分析检验结果,可为临床提供准确的病原学诊断,方便对患者作出恰当的处理。

对于丙肝来说,其病原学诊断主要包括检查丙肝病毒抗体(抗HCV)阳性或丙肝病毒核糖核酸(HCVRNA)阳性,即可诊断为丙肝。无任何症状和体征,肝功能和肝组织学正常者为HCV携带者。其中,抗-HCV是HCV感染与既往感染的间接指标,HCV感染后到抗体转阳般有一较长的窗口期,平均为70 天;HCVRNA是HCV复制活跃的可靠指标,在感染HCV1~2周内,血清中即可检测到HCVRNA。

丙肝如何鉴别诊断

一、流行病学史:有输血史、应用血液制品史或明确的HCV暴露史。输血后急性丙型肝炎的潜伏期为2~16周(平均7周),散发性急性丙型肝炎的潜伏期尚待研究。

二、丙肝的临床表现:全身乏力、食欲减退、恶心和右季肋部疼痛等,少数伴低热,轻度肝肿大,部分患者可出现脾肿大,少数患者可出现黄疸。部分患者无明显症状,表现为隐匿性。

三、实验室检查:ALT多呈轻度和中度升高,抗-HCV和HCVRNA阳性。HCVRNA常在ALT恢复正常前好转,但也有ALT恢复正常而HCVRNA持续阳性者。

最后,肝病专家提醒,当患了急性丙肝时,患者一定要引起足够的重视,尽早进行治疗,以免病情慢性化,增大治疗难度。

诊断丙肝的方法有哪些

一、流行病学史:有输血史、应用血液制品史或明确的HCV暴露史。输血后急性丙型肝炎的潜伏期为2~16周(平均7周),散发性急性丙型肝炎的潜伏期尚待研究。

二、丙肝的临床表现:全身乏力、食欲减退、恶心和右季肋部疼痛等,少数伴低热,轻度肝肿大,部分患者可出现脾肿大,少数患者可出现黄疸。部分患者无明显症状,表现为隐匿性。

三、实验室检查:ALT多呈轻度和中度升高,抗-HCV和HCVRNA阳性。HCVRNA常在ALT恢复正常前好转,但也有ALT恢复正常而HCVRNA持续阳性者。

急性丙肝临床诊断方法

1.临床表现特点为:全身乏力、食欲减退、恶心和右季肋部疼痛等,少数伴低热,轻度肝肿大,部分患者可出现脾肿大及黄疸。一部分患者可无明显症状,表现为隐匿性感染。生化检查ALT多呈轻度和中度升高,约百分之五十至百分之八十四的症状明显的急性丙型肝炎患者胆红素升高,抗HCV和HCV-RNA阳性。

2.HCV抗体检测:急性HCV感染者在发病初期抗HCV的阳性率只有百分之五十至百分之七十,3个月后阳性率才可上升至百分之九十以上,所以仅凭抗HCV检测诊断急性HCV感染存在一定的滞后。

3.HCV-RNA检测:对怀疑是急性丙型肝炎的患者,在抗HCV仍为阴性时唯一敏感可靠的指标是通过PCR检测血清中的HCV-RNA。HCV-RNA阳性一般早于抗HCV阳性,因此对于临床出现急性肝炎表现的患者如有HCV-感染的危险因素,即使抗HCV阴性也应检测HCV-RNA,一旦检出HCV-RNA阳性即可确诊。

丙型肝炎的临床诊断

丙型病毒性肝炎简称丙型肝炎或丙肝,是由丙型肝炎病毒(HCV)引起的,主要是经血液传播的传染病,呈世界性分布,其临床表现较乙型肝炎轻微,亚临床型感染较多,但慢性化趋势较乙型肝炎严重。丙型肝炎病毒慢性感染可导致肝慢性炎症坏死和纤维化,部分病人可发展为肝硬化甚至肝细胞癌。该病对患者的身体有很大的危害性,因此在日常发现丙肝的症状时,还需尽早到医院诊断,及时治疗。

1、急性丙型肝炎的诊断

(1)流行病学史

有输血史、应用血液制品史或明确的HCV暴露史。输血后急性丙型肝炎的潜伏期为2~16周(平均7周)。

(2)临床表现

全身乏力、食欲减退、恶心和右季肋部疼痛等,少数伴低热,轻度肝大,部分病人可出现脾大,少数病人可出现黄疸。部分病人无明显症状,丙型病毒性肝炎的诊断表现为隐匿性感染。

(3)实验室检查

ALT多呈轻度和中度升高,抗-HCV和HCV RNA阳性。HCV RNA常在ALT恢复正常前转阴,但也有ALT恢复正常而HCV RNA持续阳性者。

有上述(1)+(2)+(3)或(2)+(3)者可诊断。

2、慢性丙型肝炎的诊断

(1)诊断依据

HCV感染超过6个月,或发病日期不明、无肝炎史,但肝组织病理学检查符合慢性肝炎,或根据症状、体征、实验室及影像学检查结果综合分析,亦可诊断。

(2)病变程度判定

病变程度判断可参考中华医学会传染病与寄生虫病学分会、肝病学分会联合修订的《病毒性肝炎防治方案》(2000,西安)中关于肝炎症和纤维化分级、分期的诊断标准。HCV单独感染极少引起重型肝炎,HCV重叠HIV、HBV等病毒感染、过量饮酒或应用肝毒性药物时,可发展为重型肝炎。HCV感染所致重型肝炎的临床表现与其他嗜肝病毒所致重型肝炎基本相同,丙型病毒性肝炎的诊断可表现为急性、亚急性和慢性经过。

(3)慢性丙型肝炎肝外表现

肝外临床表现或综合征可能是机体异常免疫反应所致,包括类风湿关节炎、眼口干燥综合征、扁平苔藓、肾小球肾炎、混合型冷球蛋白血症、B细胞淋巴瘤和迟发性皮肤卟啉症等。

(4)肝硬化与HCC

慢性HCV感染的最严重结果是进行性肝纤维化所致的肝硬化和HCC。

(5)混合感染

HCV与其他病毒的重叠、合并感染统称为混合感染。我国HCV与HBV或HIV混合感染较为多见。

(6)肝移植后HCV感染的复发

丙型肝炎常在肝移植后复发,且其病程的进展速度明显快于免疫功能正常的丙型肝炎病人。

3.重型丙型肝炎

(1)以急性黄疸肝炎起病,高度乏力,明显食欲减退,恶心呕吐,皮肤巩膜明显黄染。重度腹胀或腹水。

(2)胆红素迅速上升,日升高值大于17.0μmol/L或170μmol/L。

(3)凝血时间延长,凝血酶原活动度小于40%。

(4)意识障碍。

(5)起病10天以上出现上述表现者为亚急性重型肝炎,有半年以上慢性感染者为慢性重症丙型肝炎。

丙肝的诊断方法有哪些

(1)谷丙转氨酶(ALT)和谷草转氨酶(AST)

①大约有70%的慢性丙肝患者可以出现谷草转氨酶(AST)和谷丙转氨酶(ALT)的高,其中ALT比AST更有意义。

②ALT和AST升高有两个特点:第一,出现波动,有时升高,有时接近或达到正常值。由于转氨酶有波动的特点,所以转氨酶正常并不能说明慢性丙肝已经好转或痊愈。第二,转氨酶升高的程度与肝脏损伤程度没有直接关系,而且转氨酶水平的高低,不能对疾病的预后做出判断。

③尽管转氨酶水平不能完全预测肝脏炎症和损伤的程度,但是一些研究发现,超过正常值10倍以上,提示有严重的肝损伤。

④大约有1/3 的慢性丙肝患者,虽然丙肝病毒核糖核酸(HCV - RNA) 阳性,但氨酶持续正常。

(2)血清胆红素

黄疸,但是有些慢性丙肝或肝硬化病人出现黄疸时,血清内胆红素升高。此时,尿胆红素和尿胆原均可出现阳性。

丙肝有哪些诊断方法

近年来,乙肝在人们的生活中经常出现,大家对乙肝也有所认识。但是丙肝大家知道吗?大家只要听说乙肝就感到胆战心惊,殊不知丙肝其实是和乙肝一样的,它们同属于肝炎,是传染性疾病。那么,丙肝有什么诊断方法呢?

丙肝诊断,专家为您介绍:病原学诊断丙型肝炎具备急、慢性肝炎临床表现,抗HCV阳性或HCVRNA阳性,可诊断为丙型肝炎。无任何症状和体征,肝功能和肝组织学正常者为无症状HCV携带者。

1、急性肝炎起病较急,常有畏寒、发热、乏力、头痛、纳差、恶心、呕吐等急性感染或黄疸前期症状。肝大质偏软,ALT显著升高。黄疸型肝炎血清胆红素>17.1umol/L,尿胆红素阳性。黄疸型肝炎的黄疸前期、黄疸期、恢复期三期经过明显,病程6个月以内。

2、慢性肝炎病程超过半年或发病日期不明确而有慢性肝炎症状、体征、实验室检查改变者。常有乏力、厌油、肝区不适等症状,可有肝病面容、肝掌、痴、胸前毛系血管扩张、肝大质偏硬、脾大等体征。

3、重型肝炎主要有:极度疲乏;严重消化道症状如频繁呕吐、呃逆;黄疸迅速加深出现胆酶分离现象;肝脏进行性缩小;出血倾向,PTA<40%,皮肤、粘膜出血;出现肝性脑病,肝肾综合征,腹水等严重并发症。急性黄疸肝炎病情迅速恶化,2周内出现Ⅱ度以上肝性脑病或其他重型肝炎表现者,为急性重型肝炎;15天至20周出现上述表现者为性肝炎病史。乏力,腹胀,尿少,肝掌,痴,脾大,腹水,脚肿,胃底食管下段静脉曲张,白蛋白下降,A/G倒置等肝功能受损和门脉高压表现。

温馨提示:通过以上对丙肝的诊断方法的介绍,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肝炎让大家避而远之,但是一旦被传染患者也应该积极的治疗,不要有消极心态。

治疗丙肝的方法

专家说,丙肝诊断并不难,只要接受血液丙型肝炎病毒抗体和丙肝病毒核糖核酸检测,就能明确诊断。有输血史或者使用过血制品的人,每年体检时发现肝功能有波动、但乙肝检查又是阴性的人,都应该考虑做一个丙肝抗体检查。曾经文身、文眉,以及和丙肝患者、家属共用过剃须刀、牙具的人,也需要检查是否有丙肝。

很多市民对乙肝过度恐惧,而对丙肝却未引起应有的重视。一般情况下,患者是通过输血或其他血制品(如血浆、球蛋白等)途径感染丙肝病毒,外伤、不卫生的生活习惯,也会造成丙肝病毒的播散。由于丙肝病毒隐匿性很强,症状不明显,而大众对丙肝的防范意识淡薄,所以八成的丙肝患者仍然流失在外,未能到正规医院接受抗病毒治疗,一部分人很有可能在未来恶化成肝硬化和肝癌患者。

1、急性丙肝的治疗

适当的休息、合理的营养和饮食及保肝药的合理使用,是所有急性病毒性肝炎的共同疗法。至于急性丙肝要不要及早使用抗病毒的干扰素治疗,目前专家们仍持不同意见。有的主张应早期应用干扰素消除丙肝病毒,防止其转为慢性肝炎;也有人认为丙肝也有自愈倾向,干扰素不仅价格昂贵,部分病人还会产生副作用,再说也未必能完全防止慢性化,故急性期不主张应用。

因此对于急性丙肝患者来说,中西医结合治疗是比较理想的方法,急性丙肝患者常伴有转氨酶持续升高等肝功能异常的情况,故可采用西药快速降酶、中药复方茵黄颗粒进行舒肝利胆退黄、改善症状,抗病毒可选用中成药丙肝康颗粒。

2、 慢性丙肝的治疗

(1)抗病毒治疗

目前西医在临床上广泛应用的是干扰素,干扰素见效较快,但容易造成病毒变异,而且副作用比较大,一旦出现贯寒、发热、类感冒反应及眩晕、脱发,甚至末梢血白细胞及血小板减少等副作用,应立即停药。针对西药干扰素副作用大的问题,可以考虑中医中药治疗,如中国中医科学院研制的丙肝康颗粒,是国内首个抗丙肝病毒的中药制剂,临床上可以替代干扰素进行抗病毒治疗,副作用小,效果稳定,能够有效抑制病毒复制,不易反复。

(2)改善肝功能治疗

慢性丙肝患者可能会伴有肝功能异常。

3、 重型肝炎治疗

丙肝病毒(HCV)若与其他类型的肝炎病毒、特别是乙肝病毒(HBV)混合感染,极容易引起重症肝炎。

如何正确诊断丙型肝炎

病毒性肝炎(包括乙型肝炎)的诊断,应根据流行病学史、临床症状和体征、实验室及影像学检查结果,并结合患者具体情况及动态变化进行综合性分析,做好鉴别。然后根据肝炎病毒学检测结果作出病原学诊断,最后确诊。切忌主观片面地只依靠某一次检查异常即作出诊断,而发生误诊。

【检查】

1、可用肝穿刺术直接取肝组织作组织学检查,以决定有无肝组织病变、病变的性质及类型、病变的严重程度和分级、分期,并可检测肝组织中肝炎标记物作病原学诊断,还可作为重要的疗效考核指标。

2、组织病理学检查对慢性乙型肝炎和早期肝硬化或纤维化的诊断,以及与某些罕见肝病的鉴别,具有很重要的意义。肝穿毕竟属于有创性检查,故多数病人难以接受。

3、临床只要掌握其适应证、禁忌证和正规的肝穿刺方法,并认真执行肝穿刺前后的常规检查、观察的有关规定,其操作应该是安全的。因为临床有不少疾病的表现与乙型肝炎相似,所以应进行鉴别,予以排除,以免误诊。

4、凡肝功能异常,并有流行病学史、症状、体征三项中有二项阳性,或肝功能及体征明显异常,在排除其他疾病的情况下,可以诊断为病毒性肝炎。

5、凡单项血清ALT升高,或仅有症状及体征,或仅有流行病学史及症状、体征和肝功能三项中一项异常者,均为疑似病例。对疑似病例应进行动态观察,或进一步作肝细胞组织学检查明确诊断。

【诊断】

一、急性黄疸型肝炎

1、黄疸前期:应与上呼吸道感染、传染性单核细胞增多症、风湿热及胃肠炎等相鉴别。

2、黄疸期:应与其它可引起黄疸的疾病相鉴别,如药物性肝炎,钩端螺旋体病、传染性单核细胞增多症、胆囊炎、胆石症等。

二、无黄疸型肝炎及慢性肝炎

应与可引起肝(脾)肿大及肝功损害的其它疾病相鉴别,如慢性血吸虫病、华支睾吸虫病,药物性或中毒性肝炎,脂肪肝等。

三、慢性肝炎黄疸持续较久者

须与肝癌,胆管癌,胰头癌等相鉴别。

四、重型肝炎

应与其它原因引起的严重肝损害,如药物中毒、暴发性脂肪肝等进行鉴别。此外,在急性重型肝炎临床黄疸尚不明显时,应注意与其它原因引起的消化道大出血,昏迷、神经精神症状相鉴别。

此外,疑似病例如有明确的病原学(如乙型肝炎标记物)阳性,在排除其他疾病的基础上,也可诊断为病毒性肝炎。

相关推荐

丙肝如何检查的相关介绍

1、丙肝抗体的检测: 抗hcv抗体是由于人体免疫细胞对病毒感染或疫苗所做出的反应而产生的,但为非保护性抗体,其检测适用于高危人群的筛查、丙肝感染者的初次筛查,因此在临床上丙肝抗体检查是诊断丙肝的最重要手段,但其检测可确定之前病毒的存在但无法说明感染是处于急性期还是慢性或已经治愈,因此诊断上应结合丙肝病毒rna检测。 2、丙肝病毒rna检测: 该检测项目是探测血液中丙肝病毒的实际存在情况,可在感染两星期内检测到丙肝病毒。hcv-rna阳性提示丙肝病毒正在复制、肝组织炎症反应,在临床上常作为抗病毒疗效评估的

肝癌早期的诊断及预防

如果临床发现患者甲胎蛋白升高,需要立即鉴别的是慢性肝病活动和肝癌。前者往往谷丙转氨酶的升高,但后者时也会引起谷丙转氨酶升高。如何区分? 这就要依靠甲胎蛋白和谷丙转氨酶的动态变化。一般谷丙转氨酶升高后2-4周,开始发现甲胎蛋白升高。在谷丙转氨酶开始下降后2-4周,甲胎蛋白也开始下降。如果出现这种情况,应该是慢性肝病活动引起的甲胎蛋白升高的可能性较大。如果谷丙转氨酶降低或正常,甲胎蛋白不断升高,就要高度怀疑肝癌。 b超也是肝癌诊断效方法。经验的b超医师可以发现小到1厘米的肝癌。将甲胎蛋白和b超结果综

丙肝抗体呈阳性到底是什么意思

丙肝抗体阳性也分为假阳性和弱阳性: 1、丙肝抗体假阳性 丙肝抗体假阳性,丙肝抗体不是保护性抗体,丙肝抗体阳性一般表示是慢性丙肝患者。但丙肝抗体一定假阳性率,出现丙肝抗体假阳性不代表是慢性或急性丙肝患者。丙肝抗体假阳性结果主要是多种纤维蛋白原对试剂的影响所造成的。如果丙肝抗体阳性同时丙肝病毒HCV—RNA阳性那就表示丙肝患者,但丙肝病毒HCV—RNA阴性却不能完全排除丙肝,需要根据临床症状和病情发展来确定病症。 2、丙肝抗体弱阳性 丙肝抗体弱阳性可表现为以下几种情况: (1)虽然检查出来丙肝抗体呈弱阳性,

脂肪肝b超检查可以确诊吗

对于B超能查出脂肪肝吗这个问题,专家指出,B超是一种影像学,临床上常用来做脂肪肝诊断,对脂肪肝的敏感度是相当高的,以下是对B超能否查出脂肪肝的具体介绍。 通过B超检查能反映出肝脏内分布状况,一般情况下,能根据肝脏回声来判断脂肪肝的严重程度,脂肪肝患者通过做弥漫性脂肪肝以及局部性脂肪肝诊断,检测是否患脂肪肝的准确率很高。 脂肪肝是由于各种原因引起的肝细胞内脂肪堆积过多引起的病变,脂肪肝患者出现食欲不振、恶心、呕吐、厌油等症状时,表面肝脏受到一定程度的损伤,应及早到正规的肝病医院接受检查,确定病情。 专家建

丙肝化验结果怎么看

丙肝的实验室检查包括肝功能,特别是胆红素及转氨酶的异常、丙肝病毒抗体阳性或丙肝病毒-RNA阳性,最常用的标记物检查是丙肝病毒抗体检查。通过这些丙肝检查方法,可以正确的诊断丙肝。抗-hcv检查结果阳性为感染丙肝病毒的标志,但不能反映出是处于急慢性抑或是恢复期感染。这时候就需要结合HCV-RNA的检查,HCV-RNA检查能够大致反映出感染丙肝病毒的数量及病毒复制的活跃程度,对于丙肝的诊疗和治疗上着十分重要的参考意义。丙肝化验结果怎么看? 丙肝抗体(抗-HCV):丙肝抗体即是丙肝表面抗体,它并不是一种保护性的

丙肝到底是什么

什么是丙型肝炎?丙肝是由丙型肝炎病毒(HCV)主要通过血液传播途径,少数通过密切接触传播途径所引起的急性肝脏炎症,临床表现与乙型肝炎相似。主要通过血液传播、性传播、母婴传播以及医源性手术注射传播等。 丙型肝炎在诊断上,需要注意的是:感染丙型肝炎病毒,不一定就患丙型肝炎,因为丙型肝炎也存在无症状病毒携带者,他们一般没明显的肝脏损害。诊断丙型肝炎主要包括两个方面:一是丙型肝炎病毒的标志物是否为阳性,二是无肝脏损害及损害的严重程度。假如只丙肝病毒指标阳性,而未发现任何肝脏功能损害的证据,尤其是肝活检组织病

丙肝更易转成慢性肝炎

丙肝发病很隐匿 很多人以为丙肝和乙肝差不多,其实不然。丙肝起病隐匿,通常只是让人疲劳乏力,容易被忽视,但疾病却在不知不觉中持续进展。多数慢性丙肝患者在患病的10年甚至20年中,无任何自觉症状,或偶不明显的消化道不适,他们中相当一部分是在体检或求治其他疾病时被意外发现的。自己是何时、又是如何感染上丙肝病毒的,患者往往一概不知。而另外一些患者常在疾病发展到晚期才被发现。一旦感染丙肝,仅20%的感染者能自发清除病毒,80%的感染者可转为慢性肝炎。丙肝比乙肝更容易转化为慢性肝炎,进而发展为肝硬化和肝癌。隐匿的丙

丙肝抗体检测怎么看结果

丙肝抗体是由于人体免疫细胞对丙肝病毒感染所做出的反应而产生的。抗体在血液中循环而且经常性检测到存在。丙肝抗体检验就是通过检验丙肝抗体的存在,来确定之前病毒的存在,而不是检验病毒本身。 丙肝抗体假阳性 丙肝抗体假阳性,丙肝抗体不是保护性抗体,丙肝抗体阳性一般表示是慢性丙肝患者。但丙肝抗体一定假阳性率,出现丙肝抗体假阳性不代表是慢性或急性丙肝患者。丙肝抗体假阳性结果主要是多种纤维蛋白原对试剂的影响所造成的。如果丙肝抗体阳性同时丙肝病毒HCV—RNA阳性那就表示丙肝患者,但丙肝病毒HCV—RNA阴性却不能完全

丙型肝炎防治指南

据统计,感染丙肝病毒后,约75%~85%的患者演变为慢性丙肝。而慢性丙肝如得不到及时、正确、合理治疗,10%~30%可发展为肝硬化。丙肝肝硬化患者中,又约3%~10%可演变为肝细胞癌。 丙肝防治关键是“早发现、早检测、早治疗”,如何做到“早发现”是本文重点探讨的问题。 揪出“沉默杀手”主要可以分为两个步骤:一、确认自己是否丙肝高危行为或从事丙肝高危行业;二、高危人群应该及早到医院接受丙肝的检查项目。 丙肝高危人群自我检测表 丙型肝炎的检查与诊断 1.需要做哪些检查? ●丙肝抗体(抗HCV):可初步

关注发病率陡升的丙肝

丙肝在我国已呈中等流行,抗体阳性率约为3.2%。由于丙肝缺乏效的预防性疫苗,今后可能成为威胁大家健康的主要肝脏疾病。 丙肝病毒(HCV)感染危害性不容忽视,全球发病率约为3% (1.7 亿人)。 60%~85%的丙肝患者病程会呈慢性化,罹患肝硬化的危险性在感染后20年内达10%,在感染后30年内达20%。肝硬化患者中一部分发展为肝癌。 丙肝漏诊率约52% 在美国,大概只5%的丙肝患者被确认;在英国,每8名丙肝患者只1名被诊断;在我国,丙肝漏诊率约52%。丙肝的传播方式:混用注射器、职业暴露、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