养生健康

小儿疳积能艾灸吗 气血亏耗型疳积艾灸

小儿疳积能艾灸吗 气血亏耗型疳积艾灸

取穴以任脉为主,兼取督脉及足厥阴肝经,足太阳膀胱经之穴。

治法:补气益血,回阳固脱。

艾灸处方:神阙,关元,长强,章门,脾俞。

取穴方义:中焦受气取汁,变化而赤乃为血,水谷精微必赖胃之腐熟和脾之转输,再加心肺阳气锻炼,方可化生气血。本方取神阙,补益脾胃,调气暖中;用关元温肾壮阳,壮火以煖土;长强回阳固脱;章门疏理肝脾,化湿滞,是寓疏于补之中的配穴方法。

艾灸方法:

1.艾炷灸:上方选取2-3穴,取艾炷如麦粒大,每穴灸5-10壮,间日1次。

2.隔盐灸:取神阙穴,凡脱症急用粗盐填平肚脐,用黄豆粒大艾炷隔盐灸之,每次20-30壮。

艾灸加重胃病真的吗 中脘穴

位置:中脘位于胸骨下端和肚脐连接线中点。

功效:艾灸中脘穴对于胃脘痛,腹胀,呕吐,呃逆,翻胃,吞酸,纳呆,食不化,疳积,膨胀,肠鸣,泄利,便秘等有较好的作用。

斑秃可以艾灸吗

斑秃可以艾灸。

中医认为,人之毛发主要与五脏中的肝,肾有着密切联系。肝藏血,肾藏精,发为血之余,肾其华在发。肝肾精血同源,血由精所化。精血充足则毛发光泽。由此可见斑秃发病的基本病机主要为肝肾不足,气血亏虚,痰阻毛窍。艾灸有活血通络,祛风邪,固本生发之功,根据辩证施治的原则,不同类型的斑秃应选择不同方法进行治疗。

肝肾不足型斑秃艾灸方法

肝藏血,精血不足,则毛发生长无源;症见患者病程时间较长,久而不愈,头发无光泽,枯黄,发病时头发大片脱落,严重时可全部脱落,同时伴随头晕目眩,耳鸣,失眠多梦,腰膝酸软,五心潮热,盗汗遗精等临床表现。

治则:滋养肝肾。

施灸取穴:肾俞,肝俞,太溪。失眠加灸神门,内关。

施灸方法:

1.温和灸:每穴可灸5-10分钟,每日1次,7次为1个疗程。

2.隔姜灸:艾炷如枣核大,每穴灸3-4壮,2天灸1次,5次为1个疗程。

气血亏虚型斑秃艾灸方法

发为血之余,气能生血,血能载气,气虚则血液难生,毛根失去濡养,故发落成片。症见患者多在大病,久病或产后,气血耗损过多,或者脾胃虚弱,气血生化无缘,脱发范围由小到大,在脱发范围内存有零星少量头发,但容易拭去,头发枯黄,同时伴随面色无华,神疲乏力,少气懒言,倦怠等表现。

治则:益气生血。

施灸穴位:主穴取百会,足三里,上廉;面色无华,神疲乏力,少气懒言,倦怠甚者加脾俞,膈俞。

施灸方法:

1.艾条灸:点燃艾条后,艾火距离皮肤2-3cm进行熏烤,每穴灸5分钟,每日1次,7次为1个疗程。

2.艾炷灸:选用标准艾炷,艾炷如枣核大,每穴灸3-4壮,各穴依次施灸。

痰阻毛窍型斑秃艾灸方法

头发骤然成片脱落,同时伴随有头痛或头皮刺痛,烦躁易怒,或胸闷,胸痛胁胀,失眠多梦。

治则:祛瘀通络。

施灸穴位:主穴取百会,天柱,风池,合谷。烦躁易怒,胸痛胁胀,失眠多梦甚者加太冲,三阴交。

施灸方法:

1.艾条灸,点燃艾条后,艾火距离皮肤2-3cm进行熏烤,每穴灸5分钟,每日1次,7次为1个疗程。

2.艾炷灸,选用标准艾炷,艾炷如枣核大,每穴灸3-4壮, 各穴依次施灸。

腱鞘炎艾灸有用吗

有用

中医解析腱鞘炎属中医"伤筋"范畴,系因局部劳作过度,积劳伤筋,或受寒凉,致使气血凝滞,不能濡养经筋而发病。治疗应遵循活血化瘀、消肿止痛的原则,因此艾灸治疗腱鞘炎是有用的。

不同部位腱鞘炎艾灸用穴位

寒湿外侵型腱鞘炎

寒湿外侵型腱鞘炎诊断要点为肘部漫痛,得温痛减,遇劳加重,不能旋臂,提物困难;苔薄白脉浮缓。

常通常选择的艾灸穴位有:肘髎、手三里、尺泽。

气血瘀阻型腱鞘炎

气血瘀阻型腱鞘炎诊断要点为有骤然挥臂或绞拧衣物史,痛如锥刺,向前臂及腕部放射,持物困难或握物无力;苔薄白,脉弦紧。

通常选择的艾灸穴位有:尺泽、合谷。

肝肾两亏型腱鞘炎

肝肾两亏型腱鞘炎诊断要为肘痛,昼轻夜重,持物无力,伴头晕目眩耳鸣,腰酸膝软;舌红少苔,脉细弱。

通常选择的艾灸穴位有:肝俞、肾俞、足三里、三阴交、手三里。

小儿疳积能艾灸吗

小儿疳积能艾灸。

小儿疳积时间长,消耗掉身体正气,就会造成气血两虚,而艾灸通过对特定穴位的刺激,有助于补充阳气,通畅经络,补益脾肾,从而对治疗疳积起到一定的作用。具体艾灸方法如下:

脾胃不和型疳积艾灸

以足太阳膀胱经,足阳明胃经与任脉穴为主。

治法:健脾和胃。

艾灸处方:脾俞,胃俞,中脘,足三里。

取穴方义:疳积者,脾气不升,胃气不降,上下不通之痞病也,故本方首选脾俞,以其有健脾化湿,理气和中之功,主治小儿疳积。

中脘居中焦,胃于任脉,为胃经之募穴和六腑会穴,具有健脾益胃,降逆和中,化湿消积之功,为治胃病之主穴。

足三里,为胃经合穴,《针灸甲乙经》曰:五脏六腑之胀,皆取三里,三里者,胀之要穴也。

脾气得升,胃气得降,上下通泰,何积聚只之有?以上四穴相配,为治脾胃不和疳积之要方。

艾灸方法:

1.温和灸:以细枝艾条回旋温和灸上四穴,每穴5-10分钟,每日1次。

2.艾柱灸:每穴可灸3-5壮,每日1次。

脾虚夹积型疳积艾灸

取穴以足厥阴肝经,足太阳膀胱经及经外奇穴为主。

治法:健脾化积消痞。

艾灸处方:章门,四缝,膏肓。

取穴方义:肝主疏泄,性喜条达而恶抑郁,章门穴在肝经上,又是脾经之募穴和脏之会穴,具有疏肝健脾,化滞利湿之功。

四横为治小儿疳积之要穴,因其病久积甚,故选用膏肓,意在滋肺健脾,益肾培元,扶正化积。

艾灸方法:

1.艾炷灸:取章门,膏肓,用小米粒大艾炷灸之,每穴3-5壮,每日1次,3周为一疗程。隔物灸即可。

注:将三棱针消毒后点刺四横穴,出黄稠粘液为佳。

气血亏耗型疳积艾灸

取穴以任脉为主,兼取督脉及足厥阴肝经,足太阳膀胱经之穴。

治法:补气益血,回阳固脱。

艾灸处方:神阙,关元,长强,章门,脾俞。

取穴方义:中焦受气取汁,变化而赤乃为血,水谷精微必赖胃之腐熟和脾之转输,再加心肺阳气锻炼,方可化生气血。本方取神阙,补益脾胃,调气暖中;用关元温肾壮阳,壮火以煖土;长强回阳固脱;章门疏理肝脾,化湿滞,是寓疏于补之中的配穴方法。

艾灸方法:

1.艾炷灸:上方选取2-3穴,取艾炷如麦粒大,每穴灸5-10壮,间日1次。

2.隔盐灸:取神阙穴,凡脱症急用粗盐填平肚脐,用黄豆粒大艾炷隔盐灸之,每次20-30壮。

艾灸疗法穴位有哪些

相信很多朋友都知道可以通过艾灸来治疗疾病,但是艾灸的穴位并不是每个人都能够很好的掌握。我们每个人身体不同的穴位分管着不同的经络,起到了不同的作用。比如说艾灸的时候可以选用关元穴来治疗女性宫寒,再比如说肚脐上面的神阙穴能够治疗因为气血阴阳失调而导致的不同疾病。下面就来介绍艾灸疗法的有关穴位。

应用范围:用于内科、外科、妇科、儿科、五官科疾病。尤其对乳腺炎、前列腺炎、肩周炎、盆腔炎、颈椎病、糖尿病等有特效。艾灸疗法的适应范围十分广泛,在中国古代是主要治疗疾病的手段。用中医的话说,它有温阳补气、温经通络、消瘀散结、补中益气的作用。

手上穴位;穴位:脾经(脾土),位置:拇指桡侧面。操作:补脾经:使患儿拇指微屈,操作者以拇指面沿 患儿拇指桡侧缘向掌根直推,清脾经:在小儿拇指面上直推。 约推100~300次。主治:消化不良,腹泻,呕吐,疳积,四肢无力等。

穴位:肺经(肺金),位置:无名指掌面。操作:补肺经:在无名指面上旋推,见中图,约补200~400次。清肺经:面向指根方向直推,清200~400次。 手掌穴位图 主治:发热、咳嗽、气喘、胸闷、咽喉肿痛等。

上面介绍了艾灸的适用范围以及艾灸的一些常见食用,并且粗略的介绍了艾灸的简单方法。其实艾灸的穴位还有很多,留在我们背部有一个穴位叫做命门穴,对女性进行这个穴位的艾灸能够治疗月经不调,还能够治疗习惯性流产。在我们的下腹部有一个气海穴,这个穴位的艾灸对于女性不孕有防治作用。

心悸是否可以艾灸

可以。

心悸多因素体虚弱,心血不足或优思过度,劳伤心脾,使阴血亏损,心失所养,神志不宁;或肾阴亏损,水火不济,虚火妄动,上扰心 神;如脾肾阳虚,不能蒸化水液,停聚为饮。上犯于心,心阳被遏,心脉痹阻,均可发为本病。临床上根据其证候特点,可分为心气不足,心阴亏虚,心脾两虚,肝 肾阴虚,脾肾阳虚,痰浊阻滞六种类型。灸法治疗本病以补益气血,调理阴阳为主,以求气血调畅,阴平阳秘。艾灸相关穴位有补益心气,滋养阴血,宁心安神,补 血定悸之功,对心悸可以起到一定的缓解作用。

心气不足型心悸艾灸

治则:补益心气。

艾灸处方:膻中,心俞,气海,关元,间使。

艾灸方义:气会膻中与心俞同用可调补心气,气海,关元培补元气而固本,间使宁心安神,主治心悸,心痛。五穴相配,标本同治,心慌,心悸可止,失眠加神门,善惊加大陵,多梦加太冲。

灸法:

1.温和灸:每次选用3-5个穴位,每穴灸15-20分钟,每日灸1-2次,7次为一疗程,每疗程间隔3天。

2.艾炷灸:每次选用2-4个穴位,每穴灸5-7壮,7次为1疗程,每疗程间隔3天。

心阴亏虚型心悸艾灸

治则:滋养阴血,宁心安神。

艾灸处方:阴郄,郄门,心俞,巨阙。

艾灸方义:阴郄,郄门分别为手少阴,厥阴经之郄穴,两穴同用能养阴定悸,心俞,巨阙为俞募配穴,能协调心经气机而收镇惊宁神之效;多梦加太冲,面赤加劳宫。

灸法:艾炷灸,用补法,每穴灸3壮,每日灸1次,10次为一疗程。

心脾两虚型心悸艾灸

治则:养心健脾,补血定悸。

艾灸处方:膈俞,脾俞,内关,足三里。

艾灸方义:膈俞为血会,内关宁心宽胸,二穴相配,养血定悸。脾胃为气血生化之源,故取脾俞,足三里以助生血之源,共奏健脾益血,养血定悸之效,烦热,虚火面赤加三阴交,太溪。

灸法:

1.艾条灸:每穴灸15-20分钟,每日灸1-2次,10日为一疗程,每疗程间隔2天。

2.艾炷灸:每穴3-5壮,每日灸1次,10次为一疗程。

肝肾阴虚型心悸艾灸

治则:滋养肝肾,养心安神。

艾灸处方:行间,太溪,太冲,三阴交,神门。

艾灸方义:行间,太冲平肝潜阳,太溪滋肾阴,三阴交滋益肝肾,神门养心安神定悸。

灸法:

1.温和灸:每次选用3-5个穴位,每穴灸10-15分钟,每日灸1次,7次为一疗程,每疗程间隔2天。

2.艾炷灸:补法,每次选用3-4个穴位,每穴灸3壮,每日灸1次,7-10次为一疗程。

艾灸灸足三里治什么病

足三里是胃经的合穴,常灸足三里,可健脾益胃,促进消化吸收,改并对肠胃,心血管系统有良好的调节作用。

艾灸足三里还可以补气壮阳,调和五脏六腑,使气血宣通畅达,能有效预防中风的发生。

艾灸足三里可以补益肾精,疏通筋骨,健步强腰,对于肾之精气不足所致的头晕,耳鸣,腰膝酸软,遗精,早泄以及坐骨神经痛有很好的防治作用。

艾灸足三里主要治疗以下病症:


消化系统病症:胃痛,呕吐,腹胀,肠鸣,消化不良,急慢性胃肠炎,十二指肠溃疡,胃下垂。

生殖泌尿系统病症:泄泻,便秘,痢疾,疳积,肾炎,肾绞痛,膀胱炎,阳萎,遗精,功能性子宫出血,盆腔炎。

神志病症:下肢痿痹,癫狂,中风。

其他病症:脚气,水肿,下肢不遂,心悸,气短,虚劳羸瘦,阑尾炎,肠梗阻,肝炎,高血压,高血脂症,冠心病,心绞痛,风湿热,支气管炎,支气管哮喘,休克,失眠等。


艾灸能治便秘吗

艾灸对便秘有一定的缓解作用。

艾灸天枢,足三里等胃经的重要穴位,能对机体起到双向良性调节作用,起到疏通经络,调理气血的好处,从而有效缓解便秘。

肠胃积热型便秘艾灸部位

主要症状:大便干结,腹胀腹痛,面红身热,口干或口臭,小便短赤,舌红苔黄燥。

艾灸取穴:天枢,支沟,水道,归来,丰隆,合谷,内庭穴。

功效:通腹泄热,导滞通便。

气机郁滞型便秘艾灸部位

主要症状:大便不畅,欲解不得,严重者少腹作胀,嗳气频作,苔白。

艾灸取穴:天枢,支沟,水道,归来,太冲,内庭,中皖穴。

功效:行气导滞通便。

阴寒积滞型便秘艾灸部位

主要症状:大便艰涩,腹中冷痛,面色青淡,小便清长,四肢不温,舌淡苔白。

艾灸取穴:灸中皖,天枢, 神厥,关元,足三里,气海,太溪,脾俞,胃俞,大肠俞,命门,肾俞,关元穴。

功效:温阳通便。

脾胃虚弱疾病会导致失眠吗

失眠的因素很多,中医考虑失眠病在心,涉及肝脾肾,或者是由于过于劳累耗伤心血导致的心脾气血两虚型失眠,或者是肝火过旺肝郁脾虚型的失眠,或者多见于中老年人的肝肾亏虚型的失眠。

需要根据你的症状来对症分析论证,加以治疗,才会从根本上调理根治,通过中医辩证治疗因为阴虚火旺、心虚胆怯、心脾两虚,脾胃湿热、饮食停滞等都可导致,中医中药调理,养心安神,平时要注意多到户外活动,保持乐观的心态对待生活,合理安排工作时间,保证充足的睡眠,避免太大的思想压力,注意劳逸结合,不要可以的去想一些事情,平时应该培养起较好的生活习惯,如晚饭后多散步,平常多运动等等。

脾胃虚弱的治疗:

1.针刺

取穴内关、中脘、足三里、脾俞、胃俞、关元、建里等,每日或隔日针刺1次,用补法或平补平泻法。轮流取穴。对小儿疳积,用三棱针点刺中指第一指节掌面,以稍出血或黄包黏液为宜。4天1次,5次为1疗程。

2.灸法

取穴中脘、足三里、神阙、胃俞、脾俞等。用艾条或隔姜灸,日1次。

3.耳针

取交感、神门、肺、胃配十二指肠等穴。每次选2~3穴,隔日1次。

小儿疳积能艾灸吗

小儿疳积能艾灸。

小儿疳积时间长,消耗掉身体正气,就会造成气血两虚,而艾灸通过对特定穴位的刺激,有助于补充阳气,通畅经络,补益脾肾,从而对治疗疳积起到一定的作用。

小孩疳积如何艾灸 小儿疳积分型辩证

1.脾胃不和

形体消瘦,面色萎黄少华,毛发稀疏,厌食或纳呆,精神委顿,便秘或溏,舌苔薄黄,脉象细缓,指纹红显,位在气关。

2.脾虚夹积

形消枯瘦,腹大脐突,青筋暴露,面色萎黄,发如麦穗,黄枯干束而立,精神疲惫,躁烦夜啼,肌肤瘦而反能食,嗳腐酸臭,舌红苔黄腐,脉象弦细,指纹紫滞。

3.气血亏耗

大骨枯槁,大肉陷下,形销骨立,骨瘦如柴,周身肌肤干瘪皱起,啼哭无声,气怯神疲,时有低热,口唇干燥,舌红无苔,脉象沉细涩,指纹青紫,位介于气关,命关之间,此类病重,时时可有暴脱身亡的可能。

宝宝拉肚子可以艾灸吗 宝宝拉肚子艾灸哪里

位置:在上腹部,前正中线上,当脐中上4寸。

功效:主治胃痛,呕吐,呃逆,反胃,腹痛,腹胀,泄泻,痢疾,疳疾,黄疸,水肿。

艾灸方法:可以使用单眼艾灸盒或者随身灸盒,也可以家长手持艾条给孩子熏灸。艾灸盒可以固定在宝宝身上灸,手持艾灸则需距离宝宝皮肤3厘米左右,避免烫伤,灸5-10分钟。

位置:在脐中部,脐中央。

功效:主治泄痢,绕脐腹痛,脱肛,五淋,妇人血冷不受胎,中风脱证等。

艾灸方法:同中脘穴艾灸方法一致。

位置:在肚脐两侧三指宽处(约2寸),与肚脐齐平。

功效:主治胃肠病证,月经不调、痛经等妇科疾患。

艾灸方法:同中脘穴艾灸方法一致,两侧天枢穴均需要灸。

位置:在下腹部,前正中线上,当脐中下3寸。

功效:主治中风脱症,肾虚气喘,遗精,阳萎,疝气,遗尿,淋浊,尿频,尿闭,尿血,月经不调,痛经,经闭,带下,崩漏,腹痛,泄泻,痢疾及尿路感染,功能性子宫出血,子宫脱垂,神经衰弱,晕厥,休克等。并有强壮作用。

艾灸方法:同中脘穴艾灸方法一致。

位置:在腰部,当第4腰椎棘突下,旁开1.5寸。

功效:主治腹痛,腹胀,肠鸣,泄痢,便秘,腰脊痛,及细菌性痢疾,肠梗阻,坐骨神经痛等。

艾灸方法:可以使用单眼艾灸盒或者随身灸盒,也可以家长手持艾条给孩子熏灸。艾灸盒可以固定在宝宝身上灸,手持艾灸则需距离宝宝皮肤3厘米左右,避免烫伤,灸10分钟左右。

位置:在腰部,当第5腰椎棘突下,旁开1.5寸。

功效:主治腰痛,腹胀,泄泻,痢疾,遗尿,消渴及膀胱炎等。

艾灸方法:同大肠俞艾灸方法一致。

位置:位于小腿外侧,犊鼻下3寸,犊鼻与解溪连线上。

功效:主治胃肠病证,下肢痿痹,神志病,外科疾患,虚劳诸证。

艾灸方法:同大肠俞艾灸方法一致。

相关推荐

艾灸艾灸有效果吗

有效果。 艾灸盒是一种盛放艾灸的器材,其又被称之为温灸盒,其也是有艾灸的效果的,其同样也是通过艾火的热力和艾灸的药性来艾灸。 其也可以渗透肌肤,达到温通经络、行气活血、祛湿逐寒的作用,所以艾灸艾灸不仅仅有效果,其效果反而会更加的好。 而且艾灸盒的作用更加的温和,加上其体积小,方便携带和存放,并且温和无痛,不怕灼伤人体,还实现1-8小时任意时长艾灸,是属于一种十分方便的艾灸器物。

针刺鱼际的作用有哪些

针刺鱼际的作用 鱼际穴为手太阴肺经的荥穴,具有清肺热,定喘咳,利咽喉,止疼痛,清胃降浊的作用。针刺鱼际有平喘之功,可使临床症状明显改善,哮鸣音减少,肺最大通气量增加,还可改善肺呼吸功,使呼吸平稳。 针刺鱼际方向 定位:大拇指指根到手掌侧腕横纹之间,大鱼际边上。 针刺方法:直刺,或针尖刺向掌心,针0.5同身寸左右,出现针感后,留针20-30分钟。局部疼痛可用三棱针点刺放血。 灸法:艾炷灸3-5壮,或温和灸5-10分钟。 注意:本穴多不用补法,忌手法过于猛烈,禁瘢痕灸。 功主治 功:清热凉血,疏肺利咽。

长期闻艾灸味有什么后果 为什么艾灸天天灸

艾灸天天进行,需要根据个人的身体情况而定,之所以有些人群不建议天天艾灸,主要是因为天天艾灸也会耗伤身体阳气,艾灸通过温热刺激打开皮肤上的汗毛孔,汗毛孔长期处于打开状态,会让身体正气从汗毛孔出去。 其次天天艾灸容易让热气随着打开的汗毛孔进入到皮肉肌肤中,慢慢耗伤身体阴液,引起口干舌燥,失眠多梦等阴虚的症状。 所以就是说生活中一般不建议健康体质的人天天艾灸,否则容易导致身体亏损,一般一周1-2次即可,但要是疾病需要天天进行,那么需要在医生的指导下进行。

小儿疳积常见的中医治疗法

疳积是小儿时期,尤其是1~5岁儿童的一种常见病证。是指由于喂养不当,或由多种疾病的影响,使脾胃受损而导致全身虚弱、消瘦面黄、发枯等慢性病证。 现在随着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且近来独生子女增多,家长们又缺乏喂养知识,很多家长生怕孩子吃不饱,就像填鸭一样喂哺饮食尚不自节的婴幼儿。俗话说:“乳贵有时,食贵有节”绝不是吃的越多就长的越好。孰不知,哺食过早,甘肥、生冷食物吃得太多,盲目地加强营养,反而加重了脾运的负荷,伤害了脾胃之气,耗伤气血津液,滞积中焦,使食欲下降,营养缺乏,故现在的疳积多由营养失衡造成。 推

椰子汁的功效与作用是什么 驱虫止痛

椰子汁还有明显的驱虫作用,平时人们出现寄生虫病引发腹痛时,多喝一些椰子汁,就让身体内的寄生虫尽快死亡并排出体外,它引起的腹痛也很快消失。另外椰子汁还预防小儿疳积让人们面色红润肌肤细嫩。

疳积的症状

常见证型有:①乳食壅滞型疳积。证见精神烦躁,夜寐不安 ,纳呆,腹胀形瘦,腹痛,磨牙,毛发稀疏,手足心热,大便泄秽,小便混浊,舌苔厚腻,脉滑数。治宜消积导滞,方用保和丸、消乳丸等。②脾虚失荣型疳积。证见面色萎黄,形体消瘦,发稀,厌食,腹大青筋、大便完谷不化,小便如米泔,舌淡苔腻,脉濡。治宜益气理脾,方用肥儿丸等。③气血两亏型疳积。证见精神萎靡,睡时露睛,食欲不振,便秘或泄泻完谷不化,面色?白,形瘦羸弱,四肢不温,啼哭无力,口唇干燥,舌淡红少苔,脉沉细。治宜益气养血,健脾和胃,方用人参养荣汤等。 疳积是疳症和

艾灸的禁忌与注意事项

一、艾灸的适宜人群 通常来说,少年、青年、老年,男性、女性、甚至刚出生的婴幼儿都可以艾灸,只要是寒性体质(手脚冰凉、精力不济、易受寒、怕冷、腹泻等)就可以,或者是要治疗因受到湿寒或寒邪而导致的病痛。 具体来讲,可有以下几种人群: 1.压力大、孤独、抑郁、心烦气躁、失眠、头疼、眩晕、脑力早衰、耳目失灵、易疲劳、长期在冷气室工作的亚健康人群,尤其是内分泌紊乱及更年期综合症者。 2.长期施灸可改善气血循环,疏通经络,驱寒祛湿,排除毒素,增强新陈代谢,全面调理肥胖、面色枯黄,皮肤松弛、月经不调、痛经等问题。 3.

适用于艾灸治疗的病证有哪些

1、艾灸可以治疗哪些内科病证 艾灸可以治疗的内科病症包括感冒、急性细菌性痢疾、细菌性食物中毒、流行性腹泻、慢性支气管炎、支气管扩张症、肝硬化、支气管哮喘、呃逆、慢性胃炎、胃下垂、风湿性关节炎、冠心病、高血压病、流行性出血热、白细胞减少症、血小板减少性紫癜、血栓闭塞性脉管炎、肥胖病、甲状腺功亢进症、慢性乙型病毒性肝炎、慢性溃疡性结肠炎、糖尿病、类风湿性关节炎、硬皮病、中风、遗传性共济失调、急性脊髓炎、周围性面神经麻痹、面肌痉挛、雷诺病、红斑性肢痛、股外侧皮神经炎、肌萎缩性侧索硬化症、不宁腿综合征、精神分裂

血虚阴亏艾灸如何调理的

气血两虚一般出现在贫血、白细胞减少症、血小板减少症、大出血后、妇女月经过多者等,其主要表现为;既有气虚的表现,又有血虚的表现。本型症状常见有小便淋漓不畅,或尿道口有秽浊之物流出,或带下异常,小腹胀痛,舌暗,苔白,脉弦细。这是由于久病入络,或由于湿热之邪阻滞经脉,气血瘀阻所致。治疗宜行气活血,化浊止痛。 中医认为调理气血两虚,第一步要调理的当属胃肠功,胃肠功恢复好了,就可以很好的消化和吸收。《证治准绳》说:“脾胃者,气血之父也”。脾胃功强健,可将摄入的水谷精微转化为气血,人体脏腑靠气血津液滋养,气血

中医特色治疗小儿疳积

推拿治疗法: 1、治疗原则乳食积滞者,治宜消积导滞,健脾和胃;气血两亏者,治宜温中健脾,补益气血。 2、常用穴位脾经、板门、四缝四横纹,内八卦、腹、脐、足三里、脊柱等穴。 3、常用手法推法、揉法、摩法、捏法、掐法、按揉法等。 4、操作方法 基本治法:患儿取仰卧位,先上肢手部操作,推脾经500次,推板门300次,推四横纹200次,运内八卦200次;继以上体位,摩腹与揉脐相合,约5分钟,使腹部有种温热感,再按揉双侧足三里穴各1分钟。 患儿取俯卧位,食、中两指分别双指揉脾俞、胃俞、三焦俞,每穴各1分钟;而后在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