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生儿需要襁褓吗
新生儿需要襁褓吗
传统的做法将新生儿用被子、毯子包裹,甚至“绑缚令卧”,而如今新派的年轻父母早已将婴儿四肢放开,这种更章改弦的做法是否科学? 专家告诉我们,将新生儿肢体完全放开的做法不可取。 新生儿不入襁褓睡眠质量差 由于新生儿长期蜷曲于母体,出生后仍保持这一姿势,而成长中的肢体是要放开的,所以这种入襁褓的做法是帮助其适应新的肢体顺直的状态。 不仅如此,专家还介绍说,国外新生儿由于不入襁褓,所以常见四肢微蜷像趴着的小青蛙一样睡眠的新生儿,小儿的睡眠质量差,因此出现睡眠障碍,也影响胸廓的发育。他认为:古人主张新生儿“必须入襁褓,襁褓之道,必须得宜”。 古人经验值得沿用 古人的经验沿用至今,并没有发现有何不好,所以今人应该汲取这一宝贵经验。古人从长期的生活实践中观察到,新生儿初离母腹,体态上常保持胚胎时的姿势,四肢屈曲紧张,故“宜绑缚令卧”,以达到使其四肢舒展的目的。 襁褓一定要得宜 另外,新生儿神气怯弱,突然听到巨声异响,会引起气血紊乱而受到惊吓,所以襁褓一定要得宜,使婴儿的肢体舒展固定,才能避免或减少外界刺激的不良影响。新生儿刚刚出生,肌肤过于稚嫩,“不可暖衣,暖衣则令筋骨缓弱”。 专家告诫说:新生儿的身体应该“见风月”,也就是衣着和包裹不宜过暖和包得过严,而且要少许着一点微风,否则,会令“肌肤脆弱”,而且容易损伤。 新生儿的衣着,最好用拆洗干净柔软且吸水性好的旧棉布做成。专家建议,可以给婴儿穿上小布衫,再用薄棉被或布单适当裹紧,让小胳膊小腿有一点活动余地就可以了。
未满月宝宝能否不用襁褓
问:宝宝还没有满月,可是我看他裹在襁褓里难以伸展。不知能否在未满月时就不用襁褓呢?
答:中国人习惯将宝宝包得严严实实的,认为这样的宝宝较有安全感。而且也不会因为身体反射动作而受到惊吓。可是西方的父母却喜欢让宝宝手脚自由活动,以便促进其身体感觉的发展,究竟宝宝的手脚该不该包起来呢?
新生儿还不会完全控制自己的手脚,往往会因为身体痉挛或一些突发的声音,而产生惊吓等反射动作,并且容易从睡梦中惊醒。包裹其手脚,可以让宝宝重温在母体内的安全感,慢慢适应外界环境,同时也能帮助婴儿保持体温。因此,专家建议,对未满月的宝宝在睡觉时还是将其手脚包起来。等到满2个月以后,宝宝开始想探索外界,也不太容易受惊时,再让他脱离襁褓。
襁褓的好处
由于新生儿长期蜷曲于母体,出生后仍保持这一姿势,而成长中的肢体是要放开的,所以这种入襁褓的做法是帮助其适应新的肢体顺直的状态。另外,新生儿神气怯弱,突然听到巨声异响,会引起气血紊乱而受到惊吓,所以襁褓一定要得宜,使婴儿的肢体舒展固定,才能避免或减少外界刺激的不良影响。新生儿刚刚出生,肌肤过于稚嫩,“不可暖衣,暖衣则令筋骨缓弱”。
新生儿的身体应该“见风月”,也就是衣着和包裹不宜过暖和包得过严,而且要少许着一点微风,否则,会令“肌肤脆弱”,而且容易损伤。除此之外,新生儿的衣着,最好用拆洗干净柔软且吸水性好的旧棉布做成。
新生儿缺血缺氧性脑病的护理
一、首先要保持安静的室内环境,更不要经常抱动或移动宝宝。
二、要注意保暖,过热容易使宝宝水分丢失,出现脱水热;过冷出现体温不升或新生儿硬肿症。冬天里宝宝居室理想温度应在18-22度。如无条件可用热水袋放在新生儿襁褓周围,水温40-60度,1-2小时换水一次,使宝宝体温维持在36-37度之间。还要保持一定的空气湿度。
三、要仔细喂养,也可用1:1、2:1至3:1的牛奶与水的比例,加5%糖水的牛奶喂养宝宝,并逐渐增加牛奶的比例,以少量多次为主,不宜一次喂得太饱,以防呕吐、误吸,发生吸入性肺炎、窒息的危险。喂牛奶的宝宝要及时补充钙剂及鱼肝油。
四、要防止感染。新生儿所在的房间人员流动要少,有传染病、皮肤感染或正患感冒的亲属应尽量避免与宝宝接触。同时要加强脐部、臀部及口腔的护理,从而保证宝宝的健康成长。
缺氧缺血性脑病怎么护理
1、保持安静的室内环境,更不要经常抱动或移动宝宝。
2、要注意保暖,过热容易使宝宝水分丢失,出现脱水热;过冷出现体温不升或新生儿硬肿症。冬天里宝宝居室理想温度应在18-22度。如无条件可用热水袋放在新生儿襁褓周围,水温40-60度,1-2小时换水一次,使宝宝体温维持在36-37度之间。还要保持一定的空气湿度。
3、要仔细喂养,也可用1:1、2:1至3:1的牛奶与水的比例,加5%糖水的牛奶喂养宝宝,并逐渐增加牛奶的比例,以少量多次为主,不宜一次喂得太饱,以防呕吐、误吸,发生吸入性肺炎、窒息的危险。喂牛奶的宝宝要及时补充钙剂及鱼肝油。
4、要防止感染。新生儿所在的房间人员流动要少,有传染病、皮肤感染或正患感冒的亲属应尽量避免与宝宝接触。同时要加强脐部、臀部及口腔的护理,从而保证宝宝的健康成长。
新生儿缺氧缺血性脑病不仅严重威胁着新生儿的生命,并且是新生儿期后病残儿中最常见的病因之一。因此,一旦发现宝宝有缺氧缺血的症状时必须及早地进行治疗。
对使用襁褓的种种疑问的解答
对使用襁褓的种种疑问的解答:
1.我该在什么时候开始裹孩子呢?
宝宝一出生就可以使用襁褓。那会使他们感觉拥挤和温暖,就像回到了家一样。
2.是不是有些宝宝不需要被裹起来?
很多个性安静的宝宝根本不需要襁褓。但是宝宝越闹就表示他越需要。有时宝宝甚至会因为襁褓裹得很紧而睡不醒,必须打开襁褓才能唤醒宝宝,以让他进食。
3.襁褓能让宝宝睡着吗?
是的!即使是安静的宝宝在裹上襁褓后睡眠时间也会延长。他们被裹紧后就不会被自己的动作惊醒了。但是襁褓一定要裹紧,太松的话宝宝躺在床上就会很不安全。
温迪和布伦特的宝宝布兰登两个月大,使用襁褓法之后,原来晚上只睡4个小时的他如今能睡5~7个小时!
4.如果宝宝以前没用过襁褓,现在开始会不会太迟?
在宝宝出生后三个月内,你随时都可以使用襁褓。但一定要有耐心。在宝宝习惯襁褓之前,你可能得练习几次。最好是在他很困、头脑最顺从的时候进行尝试。
6.宝宝一天要被裹几个小时?
宝宝总得需要一些时间舒展身体,洗澡并且接受按摩。但是你会发现刚开始时裹12~20个小时会使宝宝更安静些(记住,胎儿时他每天24小时都蜷曲着)。一两个月后你可以逐渐减少裹着他的时间,当然那要看他是否能在没有襁褓的情况下保持安静。
7.我怎么才能知道襁褓是否裹得太紧了?
按照传统,父母会把宝宝裹得很紧,因为松的话他会挣脱开。尽管有些人会担心襁褓过紧,我却从没听说过这种事。相反的,我倒是见过很多父母襁褓裹得太松丝毫不起作用。这是因为不管你刚开始时裹得多紧,宝宝一动就会使毯子变得松一些。
可是为了让你放心,有一个简单的方法可以确保襁褓不会裹太紧:把手插入毯子和宝宝的胸脯之间。那感觉应该像是把手放在你怀孕时的肚子和内裤松紧带之间时一样——我指的是你怀孕9个月时。
9.我怎么才知道宝宝是需要用襁褓裹起来呢还是需要吃东西?
宝宝饿了时会发出明显的信号:
你一碰他的嘴唇,他的小嘴就会张开,像等待母鸟喂食的小鸟一样。
给他橡皮奶嘴吮上一两分钟就很不耐烦了。
把乳房或是奶瓶塞给他,他会吞咽得很起劲儿。
请别担心裹在襁褓里会使宝宝忘记吃东西。它对于稍稍有些饿的宝宝还管用,却无法使饿坏了的宝宝心满意足。
10.我的宝宝总是神经质地一惊一乍,襁褓法能有什么帮助吗?
有些宝宝就算是刮龙卷风也会照睡不误,但另外一些听到电话铃声都会受惊。这些宝宝不是神经质,他们只是有些敏感罢了。襁褓可以束缚他们受惊后的激烈反应,这样他们就不会吓着自己了。
11.把宝宝裹在毯子里睡觉有没有什么危险?
正如先前所说的,医生们建议别让宝宝睡太松软的东西,例如枕头、软的玩具等,只用一张毯子将宝宝裹好就行了。
12.难道我们不应该教孩子自由自在不受束缚吗?
自由非常可贵,但我们都知道与自由相伴相随的是责任。如果宝宝能自我安慰,那他就赢得了不被裹起来的权利。可是很多新生儿不知道如何面对这个大干世界。他们还需要在温暖拥挤的襁褓中多待几个月,以战胜那种失控感。
13.宝宝的胳膊被裹起来时他感到痒痒怎么办?
幸运的是这一点从来不成问题。幼小的婴儿还不能清楚地接收身体的各种信息,所以他们不会觉得痒。并且宝宝的注意力很难集中。成年人如果不能抓痒的话就会难受得要疯掉了,婴儿不同,他们连一秒钟的思维都很难产生。(另外,即使他们觉得痒也没办法控制身体去挠一挠。)
睡袋适合多大的婴儿
宝宝刚出生,还不大适应外面的世界,使用襁褓式的睡袋可以将宝宝的手、脚和身体包裹在一起,能让宝宝感受到贴身的温暖。而且襁褓式睡袋给给新生儿宝宝更多安全感,能防止新生宝宝经常出现的“惊跳”反射,让宝宝睡得更加踏实。
宝宝在3—10个月的时候,睡觉会翻身,乱动,这时家长再用襁褓式睡袋宝宝已经不可取了,建议爸爸妈妈们给宝宝购买背心式睡袋,这种款式的睡袋可以将宝宝的手臂露在外面,适合于睡觉时小手喜欢乱挥动的宝宝,也特别适合在睡觉时有举起双手睡姿的宝宝。背心式睡袋还容易穿脱,方便小宝宝睡觉时更换尿片。
随着宝宝的逐渐长大,他们会表达出不太愿意将双腿束缚在像“口袋”一样的睡袋里。而且这么大的宝宝晚上睡觉翻身非常多,分腿式睡袋适合于翻身比较多、手脚活动范围较大的宝宝。
裹襁褓有哪些风险
1. 会增加婴儿猝死综合症的几率
使用襁褓的其中一个风险是发表在《儿科》期刊上的一项研究中,发现当襁褓包裹的婴儿侧卧或俯卧的时候,婴儿猝死综合症(SIDS)的风险会上升很多。特别是那些超过6个月大的婴儿俯卧的时候,SIDS风险增加了一倍。
2. 会增加患发育性髋关节发育不良(DDH)的几率
错误的襁褓方法会造成严重的髋关节问题,增加患发育性髋关节发育不良(DDH)的几率。DDH若未能及时发现治疗,会让婴儿在学会走路后出现走路腿疼、甚至跛行,留下终生残疾。
若想避免DDH,让髋关节自由活动,而不是将双腿拉直紧压在一起非常重要。当婴儿的两条腿处于外展屈曲体位时,股骨头会更稳固的嵌在髋臼窝中。在这种情况下,会促进髋臼窝的正常发育。
影响新生儿活动的主要因素
新生儿的这些活动(伸出和缩回上下肢)或许是向父母学习的一种自然本能,是新生儿邀请成人游戏的一种表达。
不同文化教养、传统习惯和种族等因素会影响新生儿的活动。
如我国传统的襁褓,在我国国情下是一种很好的保温措施,但却限制了新生儿的四肢活动。在襁褓内新生儿显得安静且活动少。
如果像西方国家一样,不用襁褓,新生儿就显得活跃。活动增多能促进呼吸和身体活动的锻炼,有利于发育。
我们的研究表明,在新生儿早期,以手到口(吃手)为例,美国新生儿较我国的吃手的能力要强些,有人推测这也许是西方新生儿不用襁褓的缘故。不仅不同的文化教育影响婴儿,而且种族的不同似乎在出生时也表现了出来。
有人对黑人、高加索人及东方人三个种族的新生儿观察表明,东方新生儿的肌肉强度和张力均小于其他两组,且出生时活动也较少。相反,黑人新生儿的肌肉强度和张力最好,高加索新生儿介于黑人和东方人之间,但三组新生儿在成长过程中发展的能力都是相同的。
如果改变传统的襁褓方法,我们推测,很可能我国新生儿的发育还会改善,甚至优于其他两组。
给夜哭郎的哄睡小妙方
对于0-6个月的新生儿,当宝宝哭闹或显得烦躁不安时,我们首先要确认宝宝是否有哪里不舒服,排除了可能造成宝宝不适的因素之后,用手轻轻拍打、抚摸宝宝,如轻轻抚摸宝宝的脑袋和手臂,让宝宝渐渐平静下来。
对于新生儿,好奇还有妙招。有些新生儿容易哭闹,是因为离开了妈妈狭窄的子宫感到不适应,缺乏安全感。此时如果用襁褓包裹住宝宝,会让宝宝感觉自己又回到了子宫,从而减少哭闹。襁褓的松紧度是要让宝宝感到舒适,一般把宝宝的胳膊裹起来,给腿留一定的活动空间为宜。因为宝宝的腿平时就是微微弯曲的,把腿部裹紧甚至拉直的话,会影响宝宝的成长。另外还要注意的是,襁褓不能太厚,以免让宝宝太热,也不可在襁褓中让宝宝趴着入睡。
对于6个月以上的宝宝,此时可以让宝宝在自己的小床上试着入睡。如果宝宝没有睡意,家长要调暗灯光,制造一个安静舒适的睡眠环境。家长还可以睡在旁边的大床上,假装自己已经睡着了,让宝宝意识到自己也该入睡了。如果宝宝哭闹的话,妈妈可以先用语言安慰宝宝,用柔和地语气对宝宝说“妈妈在的哦”、“宝宝怎么啦?”等等,让宝宝意识到妈妈还是在身旁的。如果语音的安慰没有效果,妈妈再到小床边安慰宝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