羊奶子的栽培技术
羊奶子的栽培技术
羊母奶子,也称胡颓子,作家张智华老师在其作品中称为“羊奶果儿”,而挂满“羊奶果儿”的常绿灌木型树木则称为“羊奶子树”。
羊奶子树很容易管护,对土壤适应性强,极少有病虫害。一年施肥大概两次即可,施肥时间为开花前及小果期,复合肥即可。在花期和幼果期需要较多水分,约为全年总量的30%-40%,当花期和幼果期如遇到干旱时,要立即灌水。一般树枝梢生长极为旺盛,如不加以修剪或将生长过旺的枝条加以整理,就会影响观赏性。可在一年内修剪两次,分别在5月和9月进行。
是川、湘、鄂大山里常能遇上的一种果实,像母
羊的奶子那么大,味道比大枣还甜。每年3、4月份,大多数水果尚未熟时,早熟的羊母奶子却已匆匆地扑入山民的眼帘:椭圆形,色红如血。如拈一粒送入口中,轻轻一咬,酸甜的果汁便喷涌而出,但酸味过重,令人牙酥,如以糖水浸之则味甚美。
木奶果的栽培技术
栽培现状
木奶果在国内多以野生状态分布于低、中海拔的山谷、山坡林地,尚未大面积人工栽培。广西、广东、海南、云南一般零星栽培在庭园供观赏、鲜食和药用。东兴地区栽培木奶果已有50多年的历史,且筛选出了优良无性系2个,尚无大面积推广和商业化栽培。海南省万宁市兴隆地区种植木奶果优良无性系亦有10余年的历史,但也只有个别家庭少量间种于槟榔同云南省西双版纳地区主要以傣族群众和农场职丁种植实生树为主,且多为田间地头和房前屋后零星栽培。
幼苗生长
1990年8月采同果实,将种子取出,洗净进行育苗.待第一片真叶长出后,移人营养袋。至翌年4月25日,幼苗生长8个月,白皮木奶果和紫皮木奶果株高分别为15.3和17.9厘米,直径分别为0.39和0.44厘米。从幼苗月平均生长量看,两种类型木奶果株高生长变幅较小,径粗增长率相近。
幼树生长
1991年6月定植,10年后(2001年12月)观测结果,种植10年白皮木奶果和紫皮木奶果两种类型树高分别为6.15和6.75厘米,直径分别为7.94和9.19厘米。两种类型木奶果树高生长、径粗增长幅度相差较小。种植后第3年树高和茎粗生长速度较快,10年后生长量基本达到稳定。
开花结果
木奶果种植6年后开始开花结果,2月上旬至2月下旬现蕾,3月上旬始花,3月上旬至4月上旬盛花,4月上旬至7月中旬幼果,7月中下旬果实成熟。
马奶子葡萄的简介
马奶子葡萄因有小核,宜鲜食。栽培历史悠久,据《册府元龟》记载, 唐太宗破高昌国(今吐鲁番)得马乳葡萄和葡萄酒酿造技术;将其传人内地、由此说明在吐鲁番栽培鸢萄历史在1300年以上;马奶子葡萄具有较高营养价值。
橙子的栽培技术
土壤管理
应搞好深翻扩穴、熟化土壤,禁止在园内种植玉米、小麦等高杆植物,搞好果园合理间作和中耕除草等工作。
肥水管理
(1)施肥原则:应充分满足橙子对各种营养元素的需要,提倡多施有机肥、合理施用无机肥和配方肥料。并根据叶片分析结果、果园土壤分析结果、血橙物候期等指导施肥。
(2)施肥方法:以土壤施肥为主,配合叶面施肥。采用环状沟施、条沟施、穴施和土面撒肥等方法。
(3)幼树施肥:勤施薄施,以氮肥为主,配合施用磷、钾肥,春、夏、秋梢抽发期施肥5-6次,(3、5、6、7、9、12月,每次每株施碳铵0.4斤或尿素0.2斤。1-3年幼树单株年施纯氮100-400g,氮、磷、钾比例以1.0:(0.4-0.5):1.0为宜。成年树施好 四次肥即萌芽肥、保果肥、壮果肥、采果肥。施肥量一般萌芽肥2-3斤化肥,一担粪水;保果肥1-2斤磷钾肥+1斤化肥;壮果肥1-2斤化肥+1-2斤磷钾肥;采果肥(基肥)以有机肥为主,株施50-100斤有机肥+1-2斤化肥。
(4)水分:土壤干旱时灌水,积水时排水。整形修剪1、原则。因地制宜,因树修剪,促抑得当,通风透光,立体结果。2、整形(自然开心形)。干高20-40cm,主枝(3-4个枝)在主干上分布错落有致,主杆分枝角30°-50°,各主枝上留副主枝2-3个。一般在第三主枝形成后,即将类中央干剪除扭向一边作结果枝组。
3、修剪。(1)幼树:轻剪为主。选定类中央的延长枝和各主枝、副主枝延长枝后,对其进行中度甚至重度短截,并以短截程度和剪口芽方向调节各主枝之间生长的平衡。除对过密枝群作适当疏删外,内膛枝和树冠中下部较弱的枝梢一般应保留。
(2)初结果期:继续选择短截处理各级骨干延长枝,抹除夏梢,促发健壮秋梢。秋季对旺长树采用环割、断根、控水等促花措施。
(3)盛果期:及时回缩结果枝组,落花结果枝组和衰退枝组、剪除挡光枝、枯枝、病虫枝。
栽培技术
条播栽种
种子繁殖3月上、中旬将芦蒿种子与3-4倍干细土拌匀直接播种,采用播、条播均可。条播行距30厘米左右,播后覆土并浇水,一般3月下旬即可出苗,出苗后及时间苗、匀苗,缺苗的地方移苗补栽。
整地施肥
选择前茬为非菊科作物、灌溉条件好、土壤肥沃的砂壤土为宜。栽种前进行耕翻晒(冻)垡,结合施足底肥,每亩施腐熟猪、牛、粪3000-4000公斤或腐熟饼肥150公斤左右,整地作畦,畦宽1.5-2米,深沟高畦。生长期间,9-10月份进行一次追肥,每亩用尿素10公斤,撒施并结合浇水,以促进芦蒿的营养生长,防止后期早衰。
清除杂草
芦蒿地下茎主要分布在5-10厘米土层内,栽种活棵后,要及时拔除田间杂草,促使根系发育良好,累积更多养分。
浇水保湿
芦蒿耐湿性很强,不耐干旱,高温干旱季节要经常浇水,保持田间湿润,促进生长。
病虫防治
芦蒿生长期间病虫害时有发生,主要有蚜虫、虫瘿、玉米螟、棉铃虫、刺蛾及芦蒿大肚象等害虫,可用抑太保、卡死克、菊脂类等高效低残留农药进行防治。
大棚覆盖
芦蒿地上部被严霜打枯后,应齐地面砍去芦蒿茎杆,清除田间枯枝残叶和杂草,浅松土,每亩撒施尿素10公斤或复合肥80公斤,浇足底水,5-7天后扣棚盖膜。一般在11月下-12上进行,同时用地膜直接浮面覆盖在植株上,棚四周压严压实。如土壤湿度过大,则地膜覆盖可推迟进行。晴天中午要在背风处通风换气以降低棚内空气湿度。
收获管理
芦蒿栽培有露地或设施栽培,设施栽培芦蒿可采用多种不同的覆盖方式,分期分批覆盖,可提早上市,排开上市,均衡供应。大棚覆盖栽培芦蒿,一般覆盖后40-45天,株高20-25厘米时即可采收。露地栽培芦蒿,随着自然界温度变化自行萌发,当日平均气温12-18℃时,嫩茎迅速生长,4月上中旬是露地芦蒿上市高峰。采收时,用利刀平地面在芦蒿基部割下,嫩茎上除保留极少数心叶外,其余叶片全部抹除,扎捆码放在阴凉处,用湿布盖好经8-10小时的简易软化,即崐可上市。大棚覆盖芦蒿,第1茬采收后,应立即清除杂草、残枝落叶,并追施肥水,每亩追施5-10公斤尿素,覆盖后管理同上。这样再经45-50天,即收获第2茬。一般大棚芦蒿冬春季可收获2-3茬,亩产量达800-1000公斤。
栽培技术
栽培技术
1.选用高产、抗病、抗逆优良品种
2.及时整地,施入足够的基肥BR>3.适时播种,保证苗全、苗壮、苗旺,为后期高产打下良好的基础
4.花期进行人工辅助授粉,保证坐瓜。
5.果实膨大期天气变化,合理、适时、适当浇水;密切注意病虫害发生发展,做出正确、及时、合理应对
6.适时采收、贮藏、出售。
南瓜性喜阴凉湿润气候,栽培极易,种在院边墙头,地边埂埝,均可生长良好,瓜果硕大。用种子直接播种。育苗移栽也行。
直接播种,可在头年冬天将地整好,施足底肥,第二年春二、三月将种子埋入即可,因苗蔓长,生长速度快,
需在四、五、六月间追施肥料,并注意浇水。南瓜的管理比较粗放,因根系发达,叶节间生根,所以要注意培土,以便吸收养分。
一苗南瓜可生许多枝叉,为不使养分过于分散,要打叉,一苗留主蔓2——3 根,并根据地力和瓜苗长势,在生有几个胎后可打去顶芽。南瓜只要土壤肥沃,勤浇水施肥,一般3——5 叶溜一瓜,留瓜多则长不大。瓜腋处极易生支芽,要注意摘除,不然与瓜争夺养分,使瓜养分不足而枯萎掉落
都适量食用,为身体补充多种营养元素。
栽培技术
繁殖方式
繁殖方法:用种子、扦插根茎或分株形繁殖。
田间管理
注意花谢后及时剪掉残花序,保持株形整洁,浇水适量,防止太阳曝晒。
病害防治
常有褐斑病和蚜虫危害。
褐斑病用65%代森锌可湿性粉,剂600倍液喷洒;
蚜虫用2.5%鱼藤精乳油1000倍液喷杀。
栀子的栽培技术
繁殖方法
种子繁殖
播种期分春播和秋播,以春播为好。在2月上旬至2月下旬(立春至雨水)。选取饱满、色深红的果实,挖出种子,于水中搓散,捞取下沉的种子,晾去水份;随即与细土或草木灰拌匀,条播于畦沟内,盖以细土,再覆盖稻草;发芽后除去稻草,经常除草,如苗过密,应陆续匀苗,保持株距10-13cm。幼苗培育1-2年,高30余厘米,即可定植。
扦插繁殖
扦插期秋季9月下旬至1O月下旬,春季2月中下旬。剪取生长2-3年的枝条,摈节剪成长17-20cm的插穗。插时稍微倾斜,上端留一节露出地面。约一年后即可移植。
定植
2-3月间定植,按株距1.2-2m,作好直径50cm,深30cm的穴,并用堆肥10kg与细土拌匀作基肥。每穴栽苗1株。
水插法
虽然繁殖栀子的方法有多种,但最简便快捷的是漂浮的水插法,首先找泡沫板一块,并往上打孔,将栀子当年半熟枝剪下,插入泡沫板的孔中,然后将泡沫板放入装满水的桶中,将桶放在既能让漂板穗条遮阴,又能让阳光照射水桶的环境,将水温控制在18℃-25℃之间,栀子一星期即能长出3厘米以上的根。此方法扦插栀子,成活率为100%。
田间管理
幼苗期须经常除草、浇水,保持苗床湿润,施肥以淡人粪尿为佳。定植后,在初春与夏季各除草、松土、施肥1次,并适当壅土。
土壤
栀子是酸性土壤的指示植物,故土壤的微酸性环境,是决定栀子生长好坏的关键。培养土应用微酸的沙壤红土7成,腐叶质3成混合而成。将土壤pH值控制在4.0-6.5之间为宜。
栀子花-原植物 温度
栀子的最佳生长温度为16℃-18℃。温度过低和太阳直射都对其生长极为不利,故夏季宜将栀子放在通风良好、空气湿度大又透光的疏林或阴棚下养护。冬季放在见阳光、温度又不低于0℃的环境,让其休眠,温度过高会影响来年开花。
水分
栀子喜空气湿润,生长期要适量增加浇水。通常盆土发白即可浇水,一次浇透。夏季燥热,每天须向叶面喷雾2次-3次,以增加空气湿度,帮助植株降温。但花现蕾后,浇水不宜过多,以免造成落蕾。冬季浇水以偏干为好,防止水大烂根。
肥料
栀子是喜肥的植物,为了满足其生长期对肥的需求,又能保持土壤的微酸性环境,可事先将硫酸亚铁拌入肥液中发酵。进入生长旺季4月后,可每半月追肥一次(施肥时最好多兑些水,以防烧花)。这样既能满足栀子对肥料的需求,又能保持土壤环境处于相对平衡的微酸环境,防止黄化病的发生,同时又避免了突击补硫酸亚铁,局部过酸对栀子的伤害。
整地
育苗地,先深耕33cm左右,除去石砾及草根,再行造畦,畦高17cm,宽1.3m。打碎土块,耙平,每亩施基肥2000kg。然后按行距27cm,挖宽7cm、深3cm的横沟,以待播种。
盆栽
盆栽用土以40%园土、15%粗砂、30%厩肥土、15%腐叶土配制为宜。栀子苗期要注意浇水,保持盆土湿润,勤施腐熟薄肥。浇水以用雨水或经过发酵的淘米水为好。生长期如每隔l0-15天浇1次0.2%硫酸亚铁水或矾肥水(两者可相间使用),可防止土壤转成碱性,同时又可为土壤补充铁元素,防止栀子叶片发黄。夏季,栀于花要每天早晚向叶面喷一次水,以增切空气湿度,促进叶面光泽。[4]
盆栽栀子,8月份开花后只浇清水,控制浇水量。十月寒露前移入室内,置向阳处。冬季严控浇水,但可用清水常喷叶面。每年5-7月在栀子生长旺盛期将停止时,对植株进行修剪去掉顶梢,促进分枝萌生,使日后株形美、开花多。栀子多采用扦插法和压条法进行繁殖,也可用分株和播种法繁殖,但很少采用。
扦插可分为春插和秋插。春插于2月中下旬进行;秋插于9月下旬至10月下旬进行。插穗选摄2-3年的枝条,截成 10-12厘米的段子,留顶上两片叶子,各剪去一半,然后斜插入插床中,土面上只留一节,注意遮荫和保持一定湿度,一般 1个月可生根,1年后移植。南方还有采用水插法繁殖的,即将插穗插在用苇秆编织的圆盘上,任其漂浮在水面上,使其下部在水中生根,再移植栽培。
压条可在4 月清明前后或梅雨季节进行。选三年生母株上一年生健壮枝条,将其拉到地面,刻伤枝条上的入土部位,如能在刻伤部位蘸上200ppm粉剂案乙酸,再盖上土压实,则更容易生根。一般个把月生根后即可与母株分离,到第二年春再带土移栽。[4]
李子的栽培技术
砧木与品种的选择
砧木选用矮化砧木,与所嫁接品种具有较强的亲和力,宜选用果色鲜艳、丰产、生长势稍弱的品种。李子的品种十分丰富,中国传统的优良品种有“夫人李、嘉庆李、携李、红香李、玉黄李、密李、五月李”等。目前在生产中推广应用的国产和引进的国外李子品种主要有:大石早生、日本李王、密思李、玫瑰皇后、黑宝石、美国大李、昌乐牛心李、先锋李等。 [4]
盆土配制
李子盆景因容器有限,必须在有限的盆土里含有充足的肥力,才能维持李子生长与结果的需要,一般应用腐烂树叶4份、腐熟的圈肥、碎骨2份和园土4份混合,适当混入少量过磷酸钙、磷酸二铵等,增加土壤肥力。将盆土充分混合均匀,碾细过筛。培养土在使用前应洒入1.5%福尔马林溶液消毒。定植时让根系舒展,培土压实,做到“三埋二踩一提苗”,灌透底水,放置于阴凉处缓苗。[4]
倒土换盆
盆土中的养分在频繁的浇水,中逐渐淋洗掉,2至3年后,盆土中肥力不足,物理结构变劣,需及时倒盆,增添新的培养土。倒盆前停止浇水,让土壤干缩与盆壁分离,以便倒出盆土。土团倒扣出来后,削去盆土四周2至3厘米厚的老根,将有机肥与土壤拌匀过筛填充底部。再带土团上盆,周围再加入肥土填充,浇1次透水。因为李子盆景根系生长较快,1至2年后根就沿盆壁卷曲生长,盘根错节,老根密布,影响新根的生长。所以在换盆时,剪截卷曲根系,对拥挤过密的老根进行疏剪,利于新根生长,提高吸收水分和养分的能力。 [4]
整形修剪
李子盆景的树形,既要利于结果,又应具有美学效果,提高其观赏价值,通常以自然圆头形、塔形为主,也可根据个人爱好塑造成喜爱的树形如悬崖式、曲干式等。上盆后,在1至2年应充分利用撑、拉、别等措施开张枝条角度,以提早结果。 [4]
修剪时着重对一年生枝进行适度短截,刺激枝条萌发,形成结果紧凑的小冠树形。幼年李树在选留、培养好主侧枝,完成整形任务的同时,平衡好树势,维持好各级骨干枝的主从关系,长势过强的骨干枝适当所剪。初结果树,以短果枝和花束状果校结果为主。进入结果后,可据其生长的强弱,留基部 2至3个饱满芽重截。对过长枝可缩减至二年生枝处,使整个树冠内的中、小枝组分布紧凑。 [4]
越冬防寒
在冬季不发生冻害的情况下,一般不宜在室内越冬,让其在室外自然越冬休眠,提高树体抵御各种自然灾害的能力。为防止发生冻害,可选择晴朗的天气在土壤封冻前浇1次透水,待水渗下后用草袋将整个容器包裹,用绳子捆紧,也可在背风向阳处挖沟埋藏。 [4]
田间管理
扩坑改土,深翻施重肥。追肥应以勤施薄施,梢期多施为原则。肥料要先稀后浓,用量随树体扩大而增加,注意整形控梢,培养丰产树型,夏剪主要将徒长枝进行摘心或短剪,并疏剪从主干、主枝萌发出来的徒长枝,冬剪主要是剪去枯枝、病虫枝、下垂拖地枝。[2]
肥水管理
栽植苗木成活后,在行间开20厘米宽、5厘米深的浅沟作成台田,台田沟作夏季排水、灌水、施肥用。生长前期每隔10天追一次肥,萌芽至开花期亩施碳酸氢铵、磷酸二氢钾等各25千克,幼果期至成熟期亩施尿素、磷酸二铵、硫酸钾各25千克。果实采收后营养生长期及时进行地下施肥,亩施碳酸氢铵100千克或尿素50千克,每年9月沟施或树盘撒施有机肥,以腐熟鸡粪、圈粪为主,亩施优质粗肥3000千克、磷酸二铵30千克、硫酸钾30千克、尿素30千克,每次施肥后灌水一次。在整个生产过程除施肥后浇水外,根据土壤墒情再灌1次~2次水,灌水后随时进行中耕松土。[2]
温湿度调控
1.温度调控 ,李子的休眠期为40天~50天,需0℃~7℃低温1000小时~1500小时,11月初李子落叶后进行强迫休眠,满足其需冷量后升温。升温后的温度调控通过开关通风口,调整通风带大小来实现。设施李子生长季各物候期的温度调控指标为:升温开始至初花期白天温度13℃~15℃,夜间3℃~5℃;花期白天温度调控到18℃~20℃,最高不能超过22℃,夜间6℃~8℃;果实生长期白天温度25℃~28℃,夜间温度10℃~12℃;果实着色期白天最高不超过30℃,夜间10℃~15℃,当外界气温夜间在10℃~12℃时可撤去棚膜。
2.湿度调控 ,从覆膜至发芽前空气相对湿度在70%左右,花期相对湿度在50%,果实膨大期湿度在60%~70%,果实着色期湿度在50%,湿度调控可以通过灌水来调节。
栽培技术
选地整地
种植石韦应选树下岩石有苔藓植物的地主才易栽活,亦可利用石坎壁栽种。
分株繁殖
主要采用分株繁殖方式:栽前选营养叶片较多的老株,连根挖起,每3-4节剪成1段,放水中加新高脂膜浸1昼夜,吸足水分后栽种,可驱避地下病虫,隔离病毒感染。栽时按行株距23-27cm,把苔藓植物刨开,放入1-2段根茎,用湿润的腐殖质土压紧。
田间管理
在它生长旺盛的季节可以适当的喷洒肥料,并结合喷施新高脂膜增强肥效。并适时喷施壮茎灵使植物杆茎粗壮、植株茂盛。同时可提升抗灾害能力,减少农药化肥用量,降低残毒。同时要加强对病虫害的综合防治,并喷施新高脂膜增强防治效果。
羊肚菌人工栽培新技术
跟踪3年,终于见到人工栽培
记者听说羊肚菌可以人工栽培,是2013年的事了,当时是看到昆明市科技局编撰的一本技术推介的册子。后来,记者联系云南省农业科学院高山经济植物研究所赵琪,想去采访羊肚菌的人工栽培。通电话后,他说在丽江有栽培,但不巧的是采摘时间已经过了,只有等明年。2014年5月,当记者再次联系赵琪时,又错过了采摘时间。
赵琪等研究人员开展的是羊肚菌的仿生栽培研究,模拟羊肚菌的自然生长环境,以实现人工栽培。2009年的《西南农业学报》就刊发了他和其他研究人员的科研进展《尖顶羊肚菌仿生栽培技术》,介绍了仿生栽培技术。
上月17日,记者手机上接收到赵琪发来的消息说:“羊肚菌出了,最近一两周可以在基地拍摄,过了就木有了。”于是4月1日一早,记者赶到师宗,找到与赵琪等研究人员合作进行羊肚菌仿生栽培的企业,终于见到了人工栽培的羊肚菌。
寻踪觅影
藏在杂草下,不细看很难发现
在师宗县城旁边不远的田地里,有一大片用遮阳网搭建的大棚。云南野菌谷生物开发有限公司董事长李志新拉开其中一个大棚的门,记者见到大棚里长着稀稀落落的小麦,还有许多叫不上名字的小草。进到大棚里感觉很凉快,里面的湿气也很重。
找了半天,记者并没有发现传说中的羊肚菌。李志新望着心急的记者笑着说:“你只要看着有黑点的地方,就能发现羊肚菌了。”顺着他手指的方向,记者终于看到了生长在草丛里的羊肚菌。这种菌子的上半部分颜色较深,呈褐色;下半部分颜色较浅。常见的菌子长大后菌伞是撑开的,而羊肚菌的菌伞就像一直收起来的雨伞。
种植羊肚菌的大棚里也像种庄稼一样,分垅,两垅之间留一条窄窄的沟,羊肚菌就零星地躲藏在其他植物下。李志新说:“早上采过一回了,就有点少。”
价值估算
这菌子不便宜,每公斤卖400元
据李志新介绍,2013年初,他去丽江看了羊肚菌的栽培,觉得这个项目有市场前景,就回来小面积试种了1年。去年又换了个地方,把面积扩大到了50亩,还搭建了大棚,并到四川去学习参观。菌种一部分是从四川买回来的,主要还是靠省农科院等单位的研究人员筛选了十多个品种。去年10月~12月才把菌种播下去,今年春节过完3天就发现有羊肚菌发出来了。
现在,工作人员每天早上七八点就要采摘一回,预计可以采收到4月下旬。到现在,新鲜的羊肚菌采收了300公斤,市场价在400元/公斤,好点的能卖到500元/公斤。除了可以卖新鲜羊肚菌,还可以晒干后卖。
讲到羊肚菌的种植,李志新说:温度不能超过25℃,最好是在8℃~20℃之间;它喜欢湿气重的地方,每天早晚要各浇一次水。
李志新说,这50亩的基地,投资大概在每亩4万元左右,包括基础设施和人工费用。他说:“如果推广到农户种植,投资就不会这么高了。”他估计每亩的投资在1.2万元左右,但是好一点的遮阳网可以用两三年,第一年投资了后两年就不用投资,农户自己出工又不用算人工费,亩产能有个两三百公斤也算不错了。
马钱子栽培技术
生物学特性长籽马钱喜温暖湿润气候,不耐寒、不耐旱。宜选朝南山坡,土壤微酸性至马钱子微碱性,质地疏松、富含腐殖质的砂质壤上或粘壤土栽种。种植技术用种子繁殖或芽接繁殖。种子繁殖:在果肉软化或果皮橙红色时采收,取出种子洗净阴干。去皮后15d内播种,或瓶装2个月内播种。先在沙床上催芽,待幼苗出土展子叶时,即可按行株距20cm×20cm移栽于苗床或营养袋中。当年6~7月,苗高30~50cm时即可定植。
芽接繁殖:直用印度马钱作砧木。当砧木离地高20~30cm处茎粗达2cm以上,即可在雨季树皮易剥离时进行大田芽接,或苗圃芽接后,用芽接苗定植。定植宜选阴天或小雨天进行,按行株距4m×4m挖穴,穴宽50cm,深40cm。植后浇定根水,盖草保湿。
田间管理注意保护接芽,经常清除砧木上的萌芽,保证芽接苗生长健壮。加强除草、松土,雨季开沟施入有机肥或压青,旱季施人粪。幼龄期保持适当荫蔽,树高达1m以上后,逐步除去荫蔽,只留少量攀绕树。要进行整形修剪,使多分化结果枝。
栽培技术
栽培季节
咖啡黄葵喜温暖,怕霜冻,整个生育期应安排在无霜期内,开花结果期应处于各地温暖湿润季节。露地栽培,中国南北各地多4-6月播种,7-10月收获。华北地区一般于4月中下旬至5月播种。北方寒冷地区常用日光温室、塑料大棚集中育苗,待早春晚霜过后,再定植于大田。
整地作畦
咖啡黄葵忌连作,也不能与果菜类接茬,以免发生根结线虫。最好选根菜类、叶菜类等作前茬。土壤以土层深厚、肥沃疏松、保水保肥壤土较宜。冬前前茬收获后,及时深耕,每公顷撤施腐熟厩肥75000千克,氮磷钾复合肥300千克,混匀耙平作畦。露地栽培多用两种方式:其一,大小行种植,大行70厘米,小行45厘米,畦宽200厘米,每畦4行,株距40厘米;其二,窄垄双行种植,垄宽100厘米,每垄种两行,行距70厘米,株距40厘米,畦沟宽50厘米。若在田边、道旁、河边单行栽植,株距60厘米,每穴3株,通风透光,便于管理。
生育周期
发芽期:播种到2片子叶展平为发芽期,约需10-15天。25-30℃适温下播种4-5天即可发芽出土。通常露地直播幼苗出土约需7天左右,地膜覆盖可提前2-4天出苗。
幼苗期:从2片子叶展平到第一朵花开放为止,约需40-45天。一般子叶充分展开后,经15-25天,第一片真叶展开。以后每2-4天发生一片真叶,其中第一二片真叶为圆形。幼苗期生长缓慢,地温过低时更甚。
开花结果期:从始花到采收结束,约需85-120天。出苗后需50-55天,第一朵花即开放。第一二朵花从开花到收获所需天数稍长。以后随温度升高,收获时间缩短。通常播种后70天左右即可第一次采收。在昼温28-32℃,夜温18-20℃适温下开花后4天即可收获。黄秋葵开花结果后生长速度加快,长势增强,尤以高温下生长更快,7月每3天即展开一片真叶,9月则需4-5天展开一片真叶。[2]
田间管理
间苗,破心时即第一次间苗,间去残弱小苗。2-3片真叶时第二次间苗,选留壮苗。3-4片真叶时定苗,每穴留1株。
中耕除草与培土,幼苗出土或定植后,气温较低,应连续中耕2次,提高地温,促进缓苗。第一朵花开放前加强中耕,以便适度蹲苗,以利根系发育。开花结果后,植株生长加快,每次浇水追肥后均应中耕,封垄前中耕培土,防止植株倒伏。夏季暴雨多风地区,最好选用1米左右竹竿、或树枝插于植株附近,防止倒伏。
浇水施肥
浇水,咖啡黄葵生育期间要求较高的空气和土壤湿度。播后20天内缺水时宜早晚人工喷灌。幼苗稍大后可机械喷灌或沟灌。炎夏季节正值咖啡黄葵收获盛期,需水量大,地表温度高,应在早上9点以前,下午日落后浇水,避免高温下浇水伤根。雨季注意排水,防止死苗。整个生长期以保持土壤湿润为度。
追肥,在施足基肥的基础上,应适当追肥,不可偏施氮肥。第一次为齐苗肥,在出苗后进行,每公顷施尿素90-120千克。第二次为提苗肥,定苗或定植后开沟撤施,每公顷施复合肥225-300千克。开花结果期重施一次肥,人粪稀30000-45000千克,或氮磷钾复合肥300-450千克。生长中后期,酌情多次少量追肥,防止植株早衰。
植株调整
咖啡黄葵在正常条件下植株生长旺盛,主侧枝粗壮,叶片肥大,往往开花结果延迟。可采取扭枝法,即将叶柄扭成弯曲状下垂,以控制营养生长。生育中后期,对已采收嫩果以下的各节老叶及时摘除,既能改善通风透光条件,减少养分消耗,又可防止病虫蔓延。采收嫩果者适时摘心,可促进侧枝结果,提高早期产量。采收种果者及时摘心,可促使种果老熟,以利籽粒饱满,提高种子质量。
采收
咖啡黄葵从播种到株高30厘米左右、真叶7-9片时即开花结荚,第一嫩果形成约需60天左右。以后整个采收期长达60-100天,全生育期可达120天左右,甚至更长。
采收标准
总的要求嫩果应硬韧、色绿、鲜亮,种粒开始膨大但无老化迹象。供鲜食的嫩荚,气温高时荚长7-10厘米,横径1.7厘米;温度较低时荚长7-9厘米,横径1.7厘米。供加工的嫩荚,长6-7厘米,横径1.5厘米为甲级品;长8-9厘米,横径约1.7厘米为乙级品;荚长10厘米以上为等外品。无论鲜食或用来加工,荚长都不要超过10厘米。如果采收不及时,肉质老化,纤维增多,商品食用价值大大降低。
采收时间
一般第一果采收后,初期每隔2-4天收一次,随温度升高,采收间隔缩短。8月盛果期,每天或隔天采收一次。9月以后,气温下降,3-4天采收一次。
采收方法:采收人员要穿长裤和长袖衫,并戴手套,防止手、腿刺痛;要用剪刀从果柄处剪下,切勿用手撕摘,以防损伤植株;注意剪净,不要漏剪,如漏采或迟采,不仅单果老、质量差、影响食用和加工,而且影响其他嫩荚的生长发育。
采后保鲜
嫩荚果呼吸作用强,采后极易发黄变老。如不能及时食用或加工,应注意保鲜。即将嫩荚装入塑料袋中,于4-5℃流动冷水中,经10分钟冷却到10℃左右时,再贮于7-10℃环境下,保持95%的相对湿度,可保鲜7-10天。远销外地的嫩果,必须在早晨剪齐果柄,装入保鲜袋或塑料盒中,再轻轻放入纸箱或木箱内,尽快送入0-5℃冷库预冷待运。如嫩荚发暗、萎软变黄时,应即处理,不可再贮藏。
留种
咖啡黄葵采种技术比较简单。当其进入生育期后,营养生长与生殖生长并进。为避免抑制生长和降低产量,早期结的下部果实不要留做种用;植株顶部果荚难以充分成熟,即使成熟充分,籽粒也不饱满,质量差,不宜留种。因此,宜选留符合本品种特征的健壮植株中部、籽粒饱满的老熟果荚(果实外壳变黄褐,出现有裂沟),晒干、脱粒、清选后,贮存于布袋中备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