看清4情况北鼻不可游泳
看清4情况北鼻不可游泳
1.身体虚弱不宜游泳
新生儿出生之后,只要身体健康可以游泳。有的宝宝身体健康状况不是很理想,若是体征评估少于八分不宜游泳。这些孩子通常比较虚弱,而游泳需要消耗孩子的很多体力,暂时不会和进行此项运动,需等到各项体能恢复到正常水平之后才可以下水。
2.体重过轻或早产儿不宜游泳
健康足月分娩的婴儿和早产儿之间存在很大差别。足月胎儿因在母亲子宫内待着了足够的时间,他们各方面器官都发育比较好,而早产儿他们无论是从体重还是身体各个器官的发育都不如健康足月生产的婴儿,针对这些情况早产新生儿不宜游泳。建议家长们不要盲目将孩子放进水中游泳,可能导致意外情况发生。并且早产儿要特别注意保暖避免着凉,而游泳一不小心就有可能导致孩子着凉,所以不建议早产儿游泳。
3.皮肤外表有损伤不宜游泳
如果孩子皮肤有意外擦伤或是因其他原因所导致的伤口,这种情况之下宝贝不宜游泳。原因是水中可能含有各种细菌,在游泳时,细菌就会附着到破损的皮肤处,对孩子的健康造成影响。建议家长在准备给孩子游泳之前,先检查孩子全身的皮肤,看看有无皮肤异常,或是皮肤破损等问题。
4.感冒发热等情况不宜游泳
孩子感冒发烧仍坚持游泳可致病情加重。若孩子患有先天性疾病,或是孩子有抽筋情况等,这些情况下孩子都不适宜下水游泳。孩子需要在完全健康的情况之下才能下水游泳。新生儿的免疫力和抵抗力都比较低,贸然让孩子下水则可能引起孩子病情加重,不利于孩子的健康。
中耳炎患者不可游泳
爱玩水的人到了夏天就有了消暑的好去处,各大游泳场馆里就开始热闹起来。
但是想要游得开心,游得安全,可不光是凭水平,健康问题也同样重要。掌握一些游泳需要注意的事项,和遇到紧急情况时的急救招数,会让你玩得更加开心从容。
鼻腔呛水细菌也会进入耳道游泳引起中耳炎的原因,还在于游泳很容易呛水。尤其小孩子,由于心急或者技术掌握不够,很容易就呛到水,而且一边学一边呛。
由于呛水而引起池水倒吸,污水可通过鼻—鼻咽—中耳通道进入中耳腔,水中的细菌就沿着耳咽管蔓延到中耳腔黏膜,导致中耳积液、阻塞,分泌物(我们俗称的“脓”)流不出来而造成发炎。
在鼻子呛到水时,很多人习惯马上捏住两边鼻孔往外擤,虽然这样舒服干脆些,但是这样做会使脏水更容易进入耳道。正确的做法应该是,鼻子呛水后按住一侧鼻孔,轻轻将水往外擤出(不要同时捏两个鼻孔用力擤),或者往后抽吸至嘴中再吐出。
孩子游泳时更要注意,小孩的咽鼓管短、平、粗,不像成年人的咽鼓管长而且有倾斜的角度,能对呛入的水起一定的阻碍作用,因此孩子一旦呛水,污水容易进入咽鼓管造成逆行感染。
外耳道挖得太干净和耳屎太多下水都会有麻烦除了中耳炎,还有的人游泳后感觉外耳有些涨痛。这有可能是两种情况。第一种是因为耳屎太多,游泳吸水后膨胀、发炎,当病患拉扯耳朵时,会明显抽痛,在游泳后一天内便可感觉,这时就必须就医。
所以平时就定期清耳屎,尤其在游泳前,便可减少发炎的机会。甚至有的人,耳屎已经在耳朵里变得坚硬堵塞,一旦被水膨胀会更加疼痛。
第二种造成外耳炎的原因是直接感染,有些人喜欢用棉花棒挖耳朵,长期下来,外耳道耳垢腺干燥,甚至被挖出了损伤。这样在游泳时特别容易受细菌感染,会有外耳道浮肿、疼痛的症状,在游完泳后立即会感到不适,在完全康复前,最好不要再游泳。
耳鼻进水后可以擤一侧鼻孔和单脚跳游泳时尽量不做大动作游泳(如跳水),避免呛水。
还要保持耳内干燥,上岸后可抬起左脚,用右脚单脚跳,同时头向右边歪,把右边耳朵向后上方扯,然后再换成另一侧。也可以用棉签非常小心地伸进耳朵里把水分吸出来,但千万别捅得太深。
一旦出现耳朵不舒服的症状,一定要及时去医院,不要自行用药,因为应用到耳朵里的药物如果稍有不慎,很可能造成耳朵和听力的损害。
另外,慢性中耳炎如果拖延下去,会发生鼓膜穿孔而影响听力。
更危险的是,鼓膜穿孔后如果孔被堵住,导致脓液无法引流出来就会逆行,流入颅内,引起颅内感染,危及生命。
游泳谨防6种疾病
游泳半个月后,竟然感染了霉菌性阴道炎。医生提醒,身体抵抗力不强时,最好别去公共游泳池游泳。方小姐25岁,是公司白领。半个月前,她尝试游泳减肥,每天下班后游2个小时,累了就坐在泳池台阶上休息。前不久,方小姐感觉下身瘙痒、白带增多,在闺蜜的提醒下,赶到医院检查,被诊断是霉菌性阴道炎。
医院妇科主任分析,女性尿道短,阴道和外界相通,容易感染阴道炎,夏季游泳,如水质或公共设施消毒不过关,或坐在泳池台阶上休息,就可能被感染。
妇科主任建议,女性在不同生理期,抵抗力也有差异,月经期间和月经前后3天都不可游泳。游泳后要尽快用清水将身体冲洗干净,保证皮肤外阴清洁,消除感染隐患。
游泳谨防6种疾病
1、谨防急性外耳道炎
在夏季,耳朵护理很重要,人们除了更多进行游泳运动外,高温和潮湿也可以加速细菌和真菌的滋生,从而造成“游泳者的耳朵”—外耳道炎。造成外耳道炎的常见原因就是泳池水入耳,而如何防止感染这一恶疾呢?
有人会用棉花或者其他物体塞住耳朵,美国亚特兰大的健康专家珍妮弗·苏教授表示,正确的方法是留住耳垢,让他们保护你的耳朵:“留住耳垢,它可以保护耳朵,避免感染外耳道炎。如果游泳之后耳朵进水,就必须即时进行干燥处理。首先,头倾向一侧,以便水从耳道流出,轻轻向各个方向拉扯耳垂,帮助积水流走。如果还有残留的水,可以使用吹风筒吹干。注意,确保风筒的温度保持在低温冷风状态,且应该距离头部十余厘米之外。
2、谨防阴道炎
因为女性的尿道短,阴道和外界又是相通的,这就为病菌感染提供了方便之门。在游泳馆中,经常能看到有些女孩子,游累了就随意坐在游泳池边的地上或台阶上,同时地上和台阶上也有很多人光着脚走来走去,如果有脚气就会粘在地上,这时有人坐上去,就很容易引起霉菌性阴道炎。因此为预防游泳时引发阴道炎,不要穿湿游泳衣到处乱坐,游泳后立即排排尿,起到清洁作用。游完泳后应仔细清洗外阴。
3、谨防染“红眼病”
夏季气温高、湿度高,最适合细菌病毒的生长、繁殖,尤其是葡萄球菌、链球菌等,当这些细菌、病毒入侵人眼后,可能会导致急性结膜炎。
由于急性结膜炎的症状是眼结膜充血,直观看到眼睛发红,因此常被俗称为“红眼病”。
夏季户外活动多,许多都是接触到水的户外活动。如果不注意分流红眼病人,通过水这个传染媒介,很容易将红眼病人眼睛分泌物中的病毒和细菌传染给健康人,使健康人染病。因此,一定要尽量选择正规消毒的游泳场所,游泳时一定要配戴泳镜,泳后及时用氯霉素滴眼液或氧氟沙星滴眼液清洗眼睛,这样可以减少感染“红眼病”的机会。
4、小心鼻窦炎
因为高温,身体各个器官毛孔都处于张开状态,相对也更脆弱。一般游泳池内都会投放消毒剂和漂白粉杀菌,漂白粉的主要成分是次氯酸钙,这种化学物质对鼻黏膜有刺激作用,含有漂白粉的水进入鼻腔,将鼻子内的分泌物、细菌带入鼻窦,可能会引发鼻窦炎、中耳炎等一系列症状。
游泳前,应首先要看场所是否有《卫生许可证》,其次是尽量保证颈部以上不浸泡于池中,避免将口鼻长时间潜水,可采取不同泳姿来进行娱乐。如果条件允许,游完泳后最好能用盐水清洗口鼻。
5、避免咽喉炎
多在呛水或吞水后发生,除可出现咽喉不适或疼痛外,常伴有咳嗽。轻者可用多贝尔液含漱或含化消炎含片,重者应及时去医院检查。
6、慎防结膜炎
有很多人游泳后,会出现眼睛发红、发涩的症状,有时还会出现较多的分泌物,这是结膜发炎的表现。游泳以后,发生的结膜炎,大多数是由细菌、病毒感染引起的。游泳池里的水常用漂白粉消毒,也有轻度刺激性,这种化学刺激也会引起非感染性的结膜炎。
如果在江河天然水里游泳,水被污染的机会多,在这种水里游泳以后,容易引起细菌、病毒性结膜炎。在游泳池里游泳,受到漂白粉消毒剂的轻度刺激引起的结膜炎,常常是在出水以后眼睛有轻微发红,会自行消失了,一般不必治疗。但如果有加重趋势或在未经消毒的水里游泳,容易引起病菌、病毒性结膜炎,常常在刚出水时症状很轻或不明显,过1~2天以后眼睛发红,分泌物逐渐增多,应该及时治疗,点抗菌素或抗病毒的眼药。
中耳炎患者不可游泳
玩水的人到了夏天就有了消暑的好去处,各大游泳场馆里就开始热闹起来。
但是想要游得开心,游得安全,可不光是凭水平,健康问题也同样重要。掌握一些游泳需要注意的事项,和遇到紧急情况时的急救招数,会让你玩得更加开心从容。
案例 游泳游出了中耳炎前些天,天气开始热时,廖丁所在的大学在体育课时就组织大家学习游泳了。与有些同学不敢碰水不一样,她不少时间是泡在泳池里度过的,玩得可开心了。游泳、跳水,还都像模像样。
但上周开始,她发觉左耳听力下降,听同学说话就像耳朵被捂起来了,还非常痛,耳朵里像灌了水一样地“咕噜咕噜”响。到医院一检查,发现是中耳炎。
省立医院耳鼻喉科主任叶青称,每年到了游泳季节,门诊上就会出现一部分因为游泳而前来看中耳炎的病人。尤其需要注意的是,在门诊上,原本就有中耳炎,或者曾经患中耳炎没治疗彻底的人,在游泳后病情复发或加重的,几乎是百分之百。中耳炎的表现,就是耳朵疼,听力也有下降,有耳鸣,耳朵里还有咕噜咕噜的声音,甚至流脓。
本专题指导医生叶青主任 省立医院耳鼻喉科程波主任医师 附一医院皮肤科五官患中耳炎尤其是鼓膜穿孔耳朵里绝对不能进水我们的耳朵由外耳、中耳、内耳组成,正常的外耳道有鼓膜将中耳隔开,在耳朵浸入脏水后不会进人中耳。之所以慢性中耳炎患者不要游泳,是因为慢性中耳炎患者大都是鼓膜有穿孔,缺少了保护屏障,游泳时脏水很容易进入中耳,造成感染就引起发炎,或者加重病情。
鼻腔呛水细菌也会进入耳道游泳引起中耳炎的原因,还在于游泳很容易呛水。尤其小孩子,由于心急或者技术掌握不够,很容易就呛到水,而且一边学一边呛。
由于呛水而引起池水倒吸,污水可通过鼻—鼻咽—中耳通道进入中耳腔,水中的细菌就沿着耳咽管蔓延到中耳腔黏膜,导致中耳积液、阻塞,分泌物(我们俗称的“脓”)流不出来而造成发炎。
在鼻子呛到水时,很多人习惯马上捏住两边鼻孔往外擤,虽然这样舒服干脆些,但是这样做会使脏水更容易进入耳道。正确的做法应该是,鼻子呛水后按住一侧鼻孔,轻轻将水往外擤出(不要同时捏两个鼻孔用力擤),或者往后抽吸至嘴中再吐出。
孩子游泳时更要注意,小孩的咽鼓管短、平、粗,不像成年人的咽鼓管长而且有倾斜的角度,能对呛入的水起一定的阻碍作用,因此孩子一旦呛水,污水容易进入咽鼓管造成逆行感染。
外耳道挖得太干净和耳屎太多下水都会有麻烦除了中耳炎,还有的人游泳后感觉外耳有些涨痛。这有可能是两种情况。第一种是因为耳屎太多,游泳吸水后膨胀、发炎,当病患拉扯耳朵时,会明显抽痛,在游泳后一天内便可感觉,这时就必须就医。
所以平时就定期清耳屎,尤其在游泳前,便可减少发炎的机会。甚至有的人,耳屎已经在耳朵里变得坚硬堵塞,一旦被水膨胀会更加疼痛。
第二种造成外耳炎的原因是直接感染,有些人喜欢用棉花棒挖耳朵,长期下来,外耳道耳垢腺干燥,甚至被挖出了损伤。这样在游泳时特别容易受细菌感染,会有外耳道浮肿、疼痛的症状,在游完泳后立即会感到不适,在完全康复前,最好不要再游泳。
耳鼻进水后可以擤一侧鼻孔和单脚跳游泳时尽量不做大动作游泳(如跳水),避免呛水。
还要保持耳内干燥,上岸后可抬起左脚,用右脚单脚跳,同时头向右边歪,把右边耳朵向后上方扯,然后再换成另一侧。也可以用棉签非常小心地伸进耳朵里把水分吸出来,但千万别捅得太深。
一旦出现耳朵不舒服的症状,一定要及时去医院,不要自行用药,因为应用到耳朵里的药物如果稍有不慎,很可能造成耳朵和听力的损害。
另外,慢性中耳炎如果拖延下去,会发生鼓膜穿孔而影响听力。
更危险的是,鼓膜穿孔后如果孔被堵住,导致脓液无法引流出来就会逆行,流入颅内,引起颅内感染,危及生命。
女性游泳重点防护五个部位
走出空调房就像进了蒸笼,动一动汗流浃背,更别提运动了。这种天气里能让人持之以恒的运动不多,游泳是其中一个,不仅锻炼全身,更能让人感受到一丝清凉。
室内游泳池是人们去的最多的地方,但由于人多,有些人没淋浴就直接下了水。有些因检查不严,有皮肤病的人也可能混入水中,更有甚者在游泳池里小便,为感染疾病埋下隐患。一些游泳池通风不好,空气质量较差,霉菌比室外相对更多。游泳池通常会使用氯气消毒,水中的高浓度余氯会瞬间将一些游泳者身上可能携带的细菌、真菌杀死。但如果池水中的氯超标,很可能导致眼睛发红、头发干枯、皮肤潮红发痒。欧洲一项研究证明,在含氯超标的泳池中游泳40分钟,就可能增加患呼吸系统疾病和癌症的风险。
所以去室内场馆游泳时,一定要戴上泳帽,不要长时间待在泳池里,每隔半小时就上岸休息一会,喝点水;每次游泳总时长不宜超过1小时。上岸后,有毒物质还没那么快吸附在皮肤上,只要及时清洗全身,就能减轻含氯消毒剂对身体的不良刺激。若感觉皮肤干燥,可在身上涂抹凡士林、润肤露。需要特别提醒的是,洗澡后要重点擦干脚趾缝、腋窝、腹股沟等处,以免藏匿氯或细菌、真菌。
有些泳池消毒不彻底,可能造成皮肤、眼睛等部位感染,尤其是某些脚癣患者身上的真菌可能残留在水中,对他人造成感染。判断室内泳池是否干净卫生,一要看水是否清澈,有无漂浮的杂物;二要闻水中有无消毒液的气味,如果没有,说明很久没有消过毒了。
露天泳池:重点防护五个部位
如今,许多城市纷纷开设露天水上乐园,让人们可以看着蓝天白云,享受戏水的乐趣。比起室内泳池,室外泳池遭受的污染更多,比如沙尘、腐烂的树叶、虫尸等,给游泳者带来更多的健康隐患。在室外戏水,一定要注意防护5个部位。
眼睛。如果戏水后眼睛发红、发涩,可能是感染了细菌,最好及时就医,或滴几滴消炎眼药水。游泳时最好戴上泳镜;如果水进入眼睛,不要用手揉,马上用干净的水冲洗。
耳朵。游泳时一旦呛水,水中的细菌会沿着耳咽鼓管进入中耳腔黏膜,产生炎症,诱发中耳炎。如果出现耳闷、耳鸣、听力下降等症状,应及时就医。建议去戏水前先到医院清洁耳朵;玩水时使用专用耳塞;呛水后可按住一侧鼻孔将水擤出来;耳朵不慎进水,可将头侧向一边,耳孔朝下,轻拉耳廓,同时单腿跳,有助于让水流出,然后再用棉签吸掉外耳道的水。
鼻子。若不慎呛水,鼻子里可能会沾有细菌以及过敏原,进而诱发过敏性鼻炎、哮喘等疾病。所以游泳时可戴上鼻夹,但不宜过紧,以免损伤鼻黏膜;游泳后用淡盐水洗鼻,并轻轻擤几次鼻子。
口腔。呛水后,细菌直接进入口腔,如果恰好有溃疡或口腔黏膜伤口,容易出现牙龈红肿、溃疡加重等表现。游泳后应马上用清水漱口,有条件者最好携带一瓶漱口水。
女性私处。女性的阴道和外界是相通的,户外玩水时很容易受到细菌侵袭。建议月经期间和经期前后三天不要游泳;游泳后用清水和妇科洗液清洗;避免坐在泳池边。
中耳有积液患者不可游泳
爱玩水的人到了夏天就有了消暑的好去处,各大游泳场馆里就开始热闹起来。
但是想要游得开心,游得安全,可不光是凭水平,健康问题也同样重要。掌握一些游泳需要注意的事项,和遇到紧急情况时的急救招数,会让你玩得更加开心从容。
中耳炎尤其是鼓膜穿孔耳朵里绝对不能进水我们的耳朵由外耳、中耳、内耳组成,正常的外耳道有鼓膜将中耳隔开,在耳朵浸入脏水后不会进人中耳。之所以慢性中耳炎患者不要游泳,是因为慢性中耳炎患者大都是鼓膜有穿孔,缺少了保护屏障,游泳时脏水很容易进入中耳,造成感染就引起发炎,或者加重病情。
鼻腔呛水细菌也会进入耳道游泳引起中耳炎的原因,还在于游泳很容易呛水。尤其小孩子,由于心急或者技术掌握不够,很容易就呛到水,而且一边学一边呛。
由于呛水而引起池水倒吸,污水可通过鼻—鼻咽—中耳通道进入中耳腔,水中的细菌就沿着耳咽管蔓延到中耳腔黏膜,导致中耳积液、阻塞,分泌物(我们俗称的“脓”)流不出来而造成发炎。
在鼻子呛到水时,很多人习惯马上捏住两边鼻孔往外擤,虽然这样舒服干脆些,但是这样做会使脏水更容易进入耳道。正确的做法应该是,鼻子呛水后按住一侧鼻孔,轻轻将水往外擤出(不要同时捏两个鼻孔用力擤),或者往后抽吸至嘴中再吐出。
孩子游泳时更要注意,小孩的咽鼓管短、平、粗,不像成年人的咽鼓管长而且有倾斜的角度,能对呛入的水起一定的阻碍作用,因此孩子一旦呛水,污水容易进入咽鼓管造成逆行感染。
外耳道挖得太干净和耳屎太多下水都会有麻烦除了中耳炎,还有的人游泳后感觉外耳有些涨痛。这有可能是两种情况。第一种是因为耳屎太多,游泳吸水后膨胀、发炎,当病患拉扯耳朵时,会明显抽痛,在游泳后一天内便可感觉,这时就必须就医。
所以平时就定期清耳屎,尤其在游泳前,便可减少发炎的机会。甚至有的人,耳屎已经在耳朵里变得坚硬堵塞,一旦被水膨胀会更加疼痛。
第二种造成外耳炎的原因是直接感染,有些人喜欢用棉花棒挖耳朵,长期下来,外耳道耳垢腺干燥,甚至被挖出了损伤。这样在游泳时特别容易受细菌感染,会有外耳道浮肿、疼痛的症状,在游完泳后立即会感到不适,在完全康复前,最好不要再游泳。
耳鼻进水后可以擤一侧鼻孔和单脚跳游泳时尽量不做大动作游泳(如跳水),避免呛水。
还要保持耳内干燥,上岸后可抬起左脚,用右脚单脚跳,同时头向右边歪,把右边耳朵向后上方扯,然后再换成另一侧。也可以用棉签非常小心地伸进耳朵里把水分吸出来,但千万别捅得太深。
一旦出现耳朵不舒服的症状,一定要及时去医院,不要自行用药,因为应用到耳朵里的药物如果稍有不慎,很可能造成耳朵和听力的损害。
另外,慢性中耳炎如果拖延下去,会发生鼓膜穿孔而影响听力。
更危险的是,鼓膜穿孔后如果孔被堵住,导致脓液无法引流出来就会逆行,流入颅内,引起颅内感染,危及生命。
游泳后皮肤要保湿
游泳后你的皮肤并不干净,这是泳池的水质问题。由于游泳场馆一般都连续使用,卫生标准很难保证,PH值水中游离性余氯大幅度下降,氨、氢、尿素含量增加,大肠菌群等病菌大量繁殖,使水的浊度增高。游泳场馆多又采用加氯或循环净化来保持水池卫生,这样又会使氯气的浓度不断增加,当增加到2-3PPM时,人们会感到明显的氯臭味,当然也会沾在身上。另外游泳时也难免将皮肤排泄物、脱落的毛发、鼻涕、汗液、体液,甚至尿液及泳衣染料、纤维等带入水中。污染的水常导致眼、鼻、耳、喉、皮肤、胃肠道、生殖系统等的疾病。
看到这些不免让人毛骨悚然,不去游泳是消极的方法,而积极的有效方法是泳后认真清洁身体。可以使用“游泳专用洗液”这一类的浴液进行清洗。这种产品可以帮助你去除真菌、细菌,并有护肤作用,而且能把泳后沾在身上的氯气味和漂白粉去除干净,使皮肤洁净、光滑、滋润。
另外,还可以在泳前涂上防氯乳,这种乳液涂在身上,会对皮肤起到一层隔离作用,使皮肤与氯气隔离,起到对皮肤的保护,避免水中过多的氯气会使皮肤感到干涩。
游泳后皮肤要保湿
“泳后如果不马上擦干身上的水分,皮肤会变得很干”,你有这个感觉吗?因为如果空气中没有足够的水分,皮肤从湿到干的过程中,就会同时吸收皮肤表层的水分而使皮肤变得更干,这在北方地区更为明显。所以最好的护理办法,就是从水中出来沐浴之后,马上擦干身上的水珠,如果不是在盛夏,还要涂上具有保湿作用的护肤品,涂的时候要把全身的每个部位都涂到,然后做轻轻的按摩,帮助养分尽快吸收。
怀孕17周肚子有多大
怀孕17周肚子有多大?怀孕的肚子就像一个充满水的气球,提起来的时候比平放看着要鼓啊。正常啦。具体有多大,得看孕前个人的体重。有的人孕前就比较胖,肚子上肉比较多,17周的时候也不会太明显,但是如果孕前很瘦,肚子很平,17周就挺显的了。因人而异,都是正常的。
怀孕17周肚子有多大
小北鼻在妈妈的肚子里渐渐长大,艾古,肚子越来越大了,怀宝宝好心累啊。有些妈咪可能在肚子还没凸显出来的时候,已经将小北鼻拉出来了,恩,好神奇有木有。 看到别人家的妈咪肚子越来越大,眼看着自己就要怀胎4月,都第17周了为什么肚子还这么小呀,心想说可能是那位妈咪太胖了,北鼻不好意思妈咪又邪恶了。到底怀孕17周肚子有多大?一起来见识一下。
容许小编在这语重心长的说一番话:其实不同体质的妈咪,在相同的孕周,肚子的隆起程度不会是一样的。有哪几方面导致这些差异呢?
1、妈咪本来就丰满,自然在怀孕17周的时候肚子比身材娇小的妈咪大一些。
2、如果妈咪的盆骨宽,那么肚子会没那么凸显,相反如果妈咪盆骨窄,肚子就会明显突出来,看上去会较大。
3、妈咪平时吃太多了,都不运动,肚子就会大了(胖了)。
4、羊水较多的话,肚子就会大一点了;怀龙凤胎啊,双胞胎的妈咪肚子也会大一点。
所以,即使在相同的孕周,怀胎17周,有些妈咪肚子较大,有些则不太明显,其实是跟妈咪的身材、羊水有关,一般情况下都是正常的,不会影响宝宝的发育。不好的一面是,如果是妈咪营养太多,又懒得动,那么小北鼻可能会很大只;相反,如果妈咪营养不够,没胃口什么的,小北鼻也会营养不良呢。
游泳会引发鼻窦炎吗
在夏季,很多朋友都喜欢选择通过游泳来避暑减肥,甚至有人恨不得自己一直泡在水里享受清凉,殊不知高温闷热会让身体各个器官毛孔都处于张开状态,相对也更脆弱,更易患上鼻窦炎。一般游泳池内都会投放消毒剂和漂白粉杀菌,漂白粉的主要成分是次氯酸钠,这种化学物质对鼻黏膜有刺激作用,含有漂白粉的水进入鼻腔,将鼻子内的分泌物、细菌带入鼻窦,可能会引发鼻窦炎。大家一定要小心。
在游泳时预防鼻窦炎需注意以下几点:
1、增强体质:加强营养,增强体育锻炼,提高免疫力,预防感冒。
2、注意生活细节:预防鼻窦炎要做到饮食起居有定时,戒除烟酒嗜好,注意口腔清洁。
3、游泳时小心:如果跳水,应当注意姿势要正确,尽量做到头部露出水面。避免呛水或者吸水入鼻,污水进去鼻窦极易引发鼻窦炎。有鼻炎等疾病时最好不要游泳,以免加重病情。
4、游泳后洗鼻:游泳前市民应首先要看场所是否有《卫生许可证》,其次是尽量保证颈部以上不浸泡于池中,避免将口鼻长时间潜水,可采取不同泳姿来进行娱乐。若游泳后不慎让污水进鼻后,不可用手捏紧两鼻孔使劲擤,而应指压单侧鼻孔逐一轻轻擤。别忘了再用清水清洗鼻孔,防止细菌或者病毒进入鼻窦。
5、积极治疗疾病:及时治疗鼻部疾病,如慢性鼻炎;清除邻近感染病变,例如慢性扁桃体炎、增殖体炎、慢性咽喉炎、蛀牙、牙槽流脓、口腔溃疡等。
患过敏性鼻炎少去泳池
今年夏天雨水多湿度大,加上连续的高温天气就令人如同生活在“蒸笼”里一般,难以忍受。越来越多的人选择一头扎进泳池的清凉世界,尽情享受沁凉池水与肌肤的亲密接触。谁曾想,这游泳池里也蕴藏了过敏的“危险”!
周末与隔壁的美女Cindy相约去楼下会所新开的游泳池 “避避暑”,可刚入水她就一连打了好几个喷嚏。一开始她以为着凉了,就早早地上了岸,匆忙收拾东西回家。没想到回家喝了点姜汤后,仍是喷嚏不止,还不停地流清水一样的鼻涕,鼻子也特别痒,总想用手去揉鼻子。这样看来好像不是感冒,就赶快陪到医院就诊,经过医生的仔细检查后说Cindy患的不是感冒,而是过敏性鼻炎。我们这才反应过来,可能就是游泳惹的祸!
可我百思不得其解,怎么游泳还会“游出”过敏性鼻炎呢?问过专家,才明白:在游泳池诱发过敏性鼻炎,问题并不是出在游泳本身,而是游泳池的水质问题。为了防止通过游泳池水传染疾病,泳池馆的工作人员会经常向泳池投放消毒剂(俗称“漂白粉”)。“漂白粉”的主要成分为次氯酸钠,是常见的过敏原。此外,游泳池里的清洁成分也可能对鼻黏膜有一定刺激作用,不少过敏体质的患者对这些化学物质容易产生过敏现象,从而引发鼻炎、哮喘以及丘疹性荨麻疹等过敏性疾病等。
专家提醒:这种因漂白粉引发的过敏性鼻炎在夏季很常见,应该引起大家的高度重视。为了预防过敏性鼻炎的发生,专家给出了几点建议:
¨ 有过敏性鼻炎病史的人尽量少去游泳池游泳;
¨ 过敏性体质的人最好到天然泳场等远离漂白粉的环境畅游;
¨ 可有针对性地在游泳前后服用相应的抗过敏药;
¨ 游泳时姿势要正确,或使用防护器具防止鼻腔进水;
¨ 游完泳后可以用盐水洗鼻子,帮助减少化学成分对鼻黏膜的损伤,从而减少致敏原在鼻腔的驻留。
最后,还是要提醒大家,千万不要像有些患者那样,在泳池里游泳好几年了,喷嚏也打了好几年了,直到忍不住了,甚至出现耳闷和嗅觉下降的症状,才想到来医院治疗。很多人就是由于不明白、不重视而耽误了最初的治疗,已发展为慢性鼻炎、鼻窦炎等,治愈的难度也大大增加。
最好在出现过敏症状后,马上到医院就诊,尽快在医生的指导下,选用适当的药物治疗。目前,常用的抗过敏药物是第二代抗组胺药氯雷他定(如开瑞坦)。不仅能够快速缓解症状,而且1天1次,服药也很方便。
希望大家都能在炎炎夏日中享受清凉,也能在享受清凉中舒畅的呼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