养生健康

小儿心衰怎么办

小儿心衰怎么办

1.病因治疗 小儿心衰的主要病因之一为先天性心脏畸形,尤其是左向右分流型先心病,应于适当时机手术根治。其他病因如严重贫血、感染、心律失常等可分别通过输红细胞、抗生素治疗、药物或电学治疗等方法纠正和控制。急性风湿性心脏病患者应给予肾上腺皮质激素。此外,应注意养成良好的生活习惯,适当锻炼身体,避免不良嗜好引起的心脏损害。

2.一般治疗 小儿心衰的一般治疗项目主要包括:采取适宜的体位、镇静、吸氧、维持水电解质平衡及营养的支持。年长儿心衰患儿适宜取半卧位,小婴儿可抱起,使下肢下垂,减少静脉回流;有烦躁不安症状的患儿可给镇静剂,如安定、苯巴比妥等;严重心衰有肺水肿的患儿应吸氧,但是对于一些依赖开放的动脉导管供血的复杂先心病患儿,如主动脉弓离断,大动脉转位等,血氧升高可导致动脉导管的关闭,危及生命;心衰患儿宜食用高维生素、易消化的低盐饮食,严重心衰应限制液体入量,保证大便通畅;维持电解质平衡,及时纠正低钾血症,低钠血症。

3.药物治疗 传统观念认为,心衰的药物治疗原则为强心、利尿、扩血管。但现在观点认为,上述的治疗原则仅适用于急性心力衰竭患者,对于慢性心衰患者还应特别强调神经内分泌治疗的重要性。

孩子好动小心心肌炎

孩子多动,有可能是患上了心肌炎。因为孩子的保护意识会比较差,所以的话在生病的时候还是会奔跑和打闹,这样的话,就会增加了心脏的负担,所以作为父母的一定要多加留意了。以下是小编整理的一些相关治疗。

病毒性心肌炎发病年龄以3~10岁小儿多见,临床表现轻重不一,约半数小儿在心肌炎出现前数日至1~3周有感冒或胃肠道症状,如发热、咳嗽、恶心、呕吐、全身不适等,常伴肌肉痛、关节痛。发病后,轻者没有明显的自觉症状,只出现心电图改变,一般为精神萎靡、面色苍白、乏力,多汗、食欲不振或恶心、呕吐、上腹疼痛等。年龄较大的患儿可自述头晕、心悸、胸闷、气短(长出气)、心前区不适或疼痛。

小儿的心脏由于对缺氧、缺血的耐受力低,所以极易出现心律失常,甚至心衰。小儿心衰一般起病急,进展迅速,有的甚至几分钟内出现呼吸困难,同时出现呕吐、烦躁、多汗、面色苍白、紫绀、四肢发凉、脉快无力,听诊肺部有罗音。此时,若不及时就诊,患儿很可能有生命危险。

专家提醒,孩子自我保护意识差,生病期间也会奔跑、打闹、嬉戏,这样会增加心脏的负担,使感冒进一步加重而诱发心肌损伤,甚至发展成心肌炎。

所以,小儿感冒时应注意休息、保暖,以防反复感冒,多饮水,清淡饮食,吃维生素C含量高的蔬菜和水果或适当补充维生素C。值得注意的是,有些家长因害怕孩子耽误学习,感冒期间仍让其坚持上学,会因过度劳累而加重心脏负担,非常不可取。

小儿心衰的饮食与注意

饮食要少盐清淡有营养

慢性心衰患者在家养病的过程中,家属要为患者准备低盐、低脂、清淡、易消化、富含营养的饮食。盐的摄入量每天不超过2克,尽量不吃酱菜、腌肉等隐性高盐食品;还要限制患者对水分的摄入,要根据汗液和尿液的排泄量来确定,需“量出而入”,尽量以少量多次的方法饮水;不要饮用浓茶、咖啡、汽水等刺激性饮料,更要戒烟戒酒;食物要选择富含必需氨基酸的优质蛋白,比如牛奶、瘦肉、淡水鱼等,多吃新鲜蔬菜、水果以及豆制品;每日主食控制在150~300克为宜;食物要尽量粗细搭配以防患者出现便秘的情况;每天尽量少吃多餐,不要暴饮暴食,尤其是晚餐千万不能吃太饱,以防增加心脏负担,引起病情反复。

情绪稳定平和大有裨益

慢性心衰患者由于病情痛苦,病程较长,预后较差,很容易产生烦躁、焦虑、恐惧、悲观、失望等不良情绪,这不仅不利于疾病的治疗,而且会导致病情加重,甚至急性发作。而稳定的情绪、平和的心态、愉快的心情则对慢性患者的病情大有裨益,所以家属要注意对患者进行积极的心理疏导,多开导患者积极面对。家属对患者的病情要重视,但是不能过分关注,以免引起患者过度紧张。另外,家庭中不愉快的事情尽量不告诉患者,以防患者因生气、难过、激动导致心衰急性发作。

作息充足的睡眠很重要

合理安排每天的作息时间,保证足够的睡眠,有利于保护慢性心衰患者的心脏功能。家属除了让患者保证每天晚上的睡眠时间和睡眠质量以外,还应提醒患者每天中午也要休息一个小时。

肺炎对婴幼儿的危害

肺炎是小儿时期的常见病、多发病。一年四季都可以发生,但以冬春两季及气候突变时好发,可能与寒冷、空气干燥、小儿抵抗力降低有关。引发炎症的病原体可以是细菌、病毒,也可是其他致病微生物。婴幼儿最常见的肺炎是支气管肺炎,多为上呼吸道感染和支气管炎蔓延的结果,或者是继发于麻疹、百日咳等呼吸道传染病之后出现肺感染。

小儿肺炎的主要表现是发热高烧、咳嗽频繁、喘憋以及呼吸困难,呼吸急促可达每分钟40-80次,并有鼻子随喘气而扇动,甚至口周及手指、脚趾端青紫发绀。另外,全身症状可有精神差、烦躁不安、食欲减退、轻度的腹泻和呕吐等不适。重症肺炎的患儿,由于缺氧和毒血症常发生心脏、大脑、胃肠的功能障碍,应当引起注意。

肺炎对婴幼儿造成的危害主要有以下几种:

一、 心脏损害。常见有中毒性心肌炎及心力衰竭。婴幼儿心力衰竭症状不如成人典型,而且肺炎本身缺氧可使心率呼吸加快,容易误诊,心衰极容易造成婴幼儿死亡。因此,若病儿表现呼吸困难突然加重,烦躁不安,面色苍白或紫绀严重,小儿心跳在160-180次/分以上,而不能以体温增高和呼吸困难来解释时,应考虑到是否有心衰的可能。

小儿心力衰竭的临床表现是什么

交感神经兴奋和心脏功能减退的表现如心动过速,小婴儿心率大于160次/分,学龄儿童大于100次/分,是机体较早出现的代偿现象。心衰小儿还会表现烦躁不安,经常哭闹、食欲下降或畏食。多汗也较为多见,是交感神经兴奋性代偿性增强引起。还有活动减少、尿量减少,均是心功能不全的表现。X线检查可见心脏扩大与肥厚。若心脏听诊有奔马律,特别是舒张期奔马律的出现提示严重心功能不良。患儿会有末梢循环障碍,表现为脉搏无力,血压偏低,脉压变窄,可有奇脉或交替脉,四肢末梢发凉及皮肤发花等,是急性体循环血流量减少的征象。此外,由于长期组织灌注不良,热量摄入不足,患儿出现体重不增,乏力,虚弱,生长发育迟缓等发育营养不良的表现。肺循环游血的表现婴幼儿心力衰竭常有呼吸功能障碍,可见于左心衰竭或肺静脉阻塞病变。肺循环淤血多发生在体循环嫩血即右心衰竭之前,可表现为呼吸急促,婴儿呼吸频率可高达60-100次/分。心力衰竭严重,产生肺泡及细支气管水肿者,呼吸困难加重,伴有三凹征。小气道阻力增大产生喘鸣音,是婴儿左心衰竭的体征。当患儿肺泡聚积一定量液体...

小儿心衰的致病因素有哪些

一、病因综述

1、心力衰竭。心力衰竭是指原发性心肌肌原纤维收缩功能障碍所致的心力衰竭,此时泵功能障碍是原发的。心肌因种种原因收缩无力,不能喷射足够的血液到外周的血管中去以满足全身组织代谢的需要时,就发生心力衰竭。

2、其他原因引起的心力衰竭:如心脏瓣膜病时,由于心肌负荷过重而发生心肌肥大和心脏扩大,继则心肌收缩性相对不足而导致心力衰竭,此时泵功能障碍是继发的,在除去瓣膜障碍时较易逆转。

3、由心肌以外的原因引起的心力衰竭,在晚期往往也伴有心肌损害。

4、除了心脏本身的疾病,如先天性心脏病、心肌炎、心肌病、严重的心律失常、心内膜炎等,心脏以外的疾病,如急性肾炎、中毒性肺炎、重度贫血、溶血、大量静脉补液以及外科手术后的并发症等等,也可以引起心力衰竭。

二、基本病因

1、原发性心肌损害

(1)缺血性心肌损害:冠心病心肌缺血和(或)心肌梗死是引起心力衰竭的最常见的原因之一。

(2)心肌炎和心肌病:各种类型的心肌炎及心肌病均可导致心力衰竭,以病毒性心肌炎及原发性扩张型心肌病最为常见。

(3)心肌代谢障碍性疾病:以糖尿病心肌病最为常见,其他如继发于甲状腺功能亢进或减低的心肌病,心肌淀粉样变性等。

心肌缺血的危害是什

很多人对成人心肌缺血有所了解,但是对小儿心肌缺血却不太了解,那么,小儿心肌缺血的危害是什么呢?

小儿心肌缺血对心脏和全身都可能带来许多不利影响。心肌缺血可能会导致缺氧,甚至还会损害舒张功能,收缩不良和舒张不良结合起来,容易导致小儿心室充盈压升高,引起肺充血,还可引起复杂的物质代谢紊乱和心肌电活动失常。

小儿心肌缺血致使血压降低、主动脉供血减少或冠状动脉阻塞,都可直接引发心脏供血减少;血黏度变化、心瓣膜病、心肌本身病变也会使心脏供血减少。

小儿心肌缺血还有一种情况,即心脏供血没有减少,但心脏氧需求量增加了,这对小患者也是一种伤害。

由此可见,小儿心肌缺血也存在非常大的危害性,所以小儿一旦有心肌缺血发生,应尽快就医以明确病因对症治疗,以免引发潜在的更加严重的后果。

胎儿心脏有问题的表现

【一】胚胎发育

在人胚胎发育时期(怀孕初期2—3个月内),由于心脏及大血管的形成障碍而引起的局部解剖结构异常,或出生后应自动关闭的通道未能闭合(在胎儿属正常)的心脏,称为先天性心脏病。胎儿心脏病的早期症状主要有这几种:如心衰、青紫、杵状指(趾)、红细胞增多症、蹲踞、肺动脉高压、发育迟缓以及一些其他的症状。在胎儿时期,我们在18-20周可以在直接或者是间接的超声下、磁共振下能够看到患者是否有先天性心脏。如果看到胎儿是室间隔缺损等常见的胎儿心脏病那么可以继续妊娠把胎儿生下来;那么如果是很复杂的胎儿心脏病,出生以后手术也是很困难的,这种患者可以在怀孕的早期终止妊娠,这对家庭、社会都是有帮助的。

胎儿心脏有问题的表现

【二】胎儿心脏病一般有以下早期症状:

1、心衰:新生儿心衰被视为一种急症,通常大多数是由于患儿有较严重的心脏缺损。其临床表现是由于肺循环、体循环充血,心输出量减少所致。患儿面色苍白,憋气,呼吸困难和心动过速,心率每分钟可达160次-190次,血压常偏低。可听到奔马律。肝大,但外周水肿较少见。

小儿心肌炎切勿与心肌损伤混淆

小儿心肌炎在我们日常生活中是一种发病率很高的疾病,该疾病的症状表现有很多,如多汗、苍白、心悸、气短、胸闷、头晕、精神不振等,不仅给患儿的身体造成严重侵害,同时给患儿的家庭也带来沉重的负担。因此,家长在发现孩子出现该疾病的症状时,还需及时带孩子就医诊治。此外,小儿心肌炎切勿与心肌损伤混淆,以免误诊误治,对病情不利。以下是相关内容介绍。

小儿心肌炎患者,往往先出现感冒症状,如发烧、咳嗽、咽痛、流涕、全身不适、恶心呕吐、腹痛、腹泻,有些还有关节痛、肌肉痛。慢慢地这些症状逐渐好转或消失,而心脏异常的征象开始出现:心跳加快或明显减慢,或者出现停搏,不规则。小儿心肌炎宝宝的精神萎靡、脸色苍白、无力、多汗,食欲不振或反复出现恶心呕吐,上腹部疼痛;或诉说头痛、头晕、心悸、胸闷、心前区不适或疼痛。严重者还可见到脸面浮肿、不能平卧、气促等心脏功能不全的表现。

所谓心肌损伤是指心肌酶有不同程度的升高而心电图正常,临床上够不到诊断小儿心肌炎的标准而做出的临时性诊断,并非一种单独的疾病,往往伴随有其他疾病,随着原有疾病的痊愈,多数会在10天左右痊愈,不像小儿心肌炎需要两三个月甚至半年以上的治疗,所以家长也不必为此过分担心。

心肌损伤并不等同于小儿心肌炎。其实把两者分开并不难,心肌损伤往往没有临床症状,仅是因为其他疾病查心肌酶被发现,可经短期的营养心肌治疗而治愈;小儿心肌炎则除心肌酶增高外往往有心电图的异常如早搏等,还会有心脏扩大甚至心功能不全,往往有乏力、胸闷、胸痛等不适,心肌酶很难在短期内恢复正常,常常反反复复,需要较长时间的营养心肌等治疗才能治愈。

以上就是关于“警惕 小儿心肌炎切勿与心肌损伤混淆”的相关内容介绍,希望对大家的了解有帮助。小儿心肌炎给患儿造成的危害性比较大,该疾病的早发现早治疗对于其预后是很关键,因此,家长在发现孩子出现该疾病的症状时,还需及时带孩子就医诊治。

小孩心肌酶高是怎么回事

其中CK-MB,LDH1特异性最高,目前心肌酶谱正常值多为成人标准,而小儿的正常值要高于成人,所以不要认为孩子心肌酶谱值增高就认为是患了心肌炎,由于影响心肌酶谱的因素较多,很多医院采用测定心肌肌钙蛋白来辅助诊断心肌炎,绝大多数儿童的心肌酶谱是正常参考值的2~3倍。 婴幼儿的心肌酶谱参考值 为了解小儿心肌酶谱参考值,为临床提供诊断依据.[方法]对1999年2~5月在北京大学第三医院进行入园或入学体检的105名1~6岁健康小儿心肌酶谱进行检测,并对结果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105名1~6岁小儿心肌酶谱参考值分别为肌酸激酶(115±82)U/L、肌酸激酶同功酶(19士13)U /L、天门冬氨酸氨基转移酶(32±15)U/L、乳酸脱氢酶(263士113)U/L、a-羟丁酸脱氢酶(246士114)U/L.[结论]1~6岁小儿心肌酶谱参考值较成人增高。 一般需休息2周。家长应密切注意患儿的变化,如有心慌、憋气、烦躁不安等应立即送孩子到医院就诊。每天为孩子数4次脉搏,注意频率、强弱的变化,如果频率超过正常50以上,有心率不齐时,也应及早看医生。 治疗病毒性心肌炎没有特效的药物,中药黄芪、丹参静脉滴注可以改善症状,大剂量的维生素C和充足的维生素B口服,对病儿也有益处。重症心肌炎需住院治疗。 幼儿心肌炎药物治疗方案如下: 1、对原发病毒性感染或继发的各种感染应积极治疗。抗病毒可用病毒唑,中药板蓝根、 大青叶等有清热解毒作用,对病毒感染可能有效,可用广谱抗生素防治继发感染。 2、 促进心肌代谢药物应用:维生素C4~5g加入10%葡萄糖250~500ml中静脉滴注1日1次 ,15天为一疗程。维生素B、E可降低心肌内自由基,促进心肌恢复,均可服用。三磷酸腺苷 、辅酶A、极化液均可促进心肌代谢。可给10%葡萄糖250~500ml,加入三磷酸腺苷 20~40m g,辅酶A50~100u、10%氯化钾7.5~15ml、25%硫酸镁5~10ml,普通胰岛素4~8u,静脉 滴注1日1次,14天为一疗程。 3 、提高免疫功能,积极预防伤风感冒等病毒性感染及任何发烧。可用维尔本、胸腺肽 等。 4 、对症及支持治疗:心力衰竭者应使用强心、利尿扩血管药物治疗。洋地黄应谨慎应用 ,宜小剂量,并密切观察。对心率过快者,如无病窦综合症、房室传导阻滞、明显心衰、低 血压、休克等,可应用小剂量β受体阻滞剂,以减轻心肌收缩力、减慢心率、减少心肌耗氧 量。治疗期间应观察心率及血压变化。有心律失常者,按一般原则选用抗心律失常药物或电 除颤、人工心脏起博治疗。

小儿心衰补液注意事项

每到冬春季节,常见的小儿支气管肺炎在发病时,除了呼吸道的症状与体征相对明显外,一般性肺炎引起的脱水不太明显,不主张补液以借助液体用药为主,而在肮炎感染严重,引起并发症发展的同时,患儿的脱水程度及其性质就要随时有所改变,必须加以区分进行,据临床观察造成患儿脱水的原因很多,如在病程中,患儿发烧,支气管的喘息有时或伴有呕吐腹泻及精神不安,食欲不振或不能进食,再加上心率增快,循环缺氧,以及病程的延长,又如患儿生长发育欠佳等等,都能直接引起引患儿体内需要热量增加,导致水及电解质的平衡失调,是完全需要考虑补液和适当进行补液的。

然而,对于小儿肺炎的液体疗法,按着儿科理论要求,一般炎患儿可经口保持液体入量,不需补液,对不断进食的患儿,可按生理需要进行静脉输液,但总量不宜过多,速度应较慢,婴幼儿总补液量以60—80ml/kg/d为宜,一般选1/4张溶液,速度应控制在5ml/kg/小时以下,如果主要目的在于通过静脉途径滴注药物,则一次量以不超过20mL/kg/d,主要是用10%葡萄糖液,肺炎如伴有重症腹演出现脱水和代谢性酸中毒时,可按消化不良的补液原则处理,但液体总量及电解质液量均应较同等脱水者减少约1/4,输液速度应较慢。

但在临床实践中,在抢救治疗肺炎心衰的同时,在加强用药和补液等措施上,就是矛盾对立的过程,这就需要慎重,严格限制补液量,因液体的选择应以高渗溶液为主,更要限制钠盐的补充,这样可防止诱发心衰,所以用量都不宜过多,但在典型病例中,在心衰情况下,越是心衰严重,感染严重,越是矛盾对立,越能造成脱水,不仅需要控制补液,而且更需要加强补液和依靠补液来完成。以通过减慢滴速控制心衰,随时调正药物的用法及用量,不但要求剂量准确,合理对症,更要参照原则,灵活适当,具体掌握用药量。

由此,根据小儿肺炎引起的综合病症,有时不但要考虑补液是关键,还要加强肺部的抗炎和纠正心衰更重要,必须合理兼治,又要主次分明,区别对待,如有时为了抗炎,在加大剂量时,可以适当增加液体,以延续抗炎为主,这样可提高疗效,及早控制病情,其次是通过分次分别给药,可降低药物配伍的浓度,合乎用药常规而已,实际患儿根本不需要液体,但这时需特别注意,由于液体量的增加,有可能会加重心脏的负担,有时则又影响不大,因为在输液的过程中,滴速是相当缓慢的,同时又是在强心药的控制之下,补液量虽说是增加了一部分,其次是适当而言,这的患儿的心脏功能是否需要再次纠正,还要慎重考虑强心药的作用时间及其对心脏的效果如何,必要时可在6—8小时之后,再重复给药一次,可用维持量来维持。

胎儿心脏不好的征兆有哪些呢

在人胚胎发育时期(怀孕初期2-3个月内),由于心脏及大血管的形成障碍而引起的局部解剖结构异常,或出生后应自动关闭的通道未能闭合(在胎儿属正常)的心脏,称为先天性心脏病。胎儿心脏病的早期症状主要有这几种:如心衰、青紫、杵状指(趾)、红细胞增多症、蹲踞、肺动脉高压、发育迟缓以及一些其他的症状。在胎儿时期,我们在18-20周可以在直接或者是间接的超声下、磁共振下能够看到患者是否有先天性心脏。

胎儿心脏不好的征兆有哪些呢?

胎儿心脏病发作前常常有一些征兆,但常常被忽视,以致贻误诊治时机。而如果能了解一些这方面的知识,那将会对及时发现并诊治心脏病有一定的帮助。胎儿心脏病一般有以下早期症状:

1、心衰:新生儿心衰被视为一种急症,通常大多数是由于患儿有较严重的心脏缺损。其临床表现是由于肺循环、体循环充血,心输出量减少所致。患儿面色苍白,憋气,呼吸困难和心动过速,心率每分钟可达160次-190次,血压常偏低。可听到奔马律。肝大,但外周水肿较少见。

胎儿心脏不好的征兆有哪些呢?

2、紫绀:其产生是由于右向左分流而使动静脉血混合。 在鼻尖、口唇、指(趾)甲床最明显。

3、蹲踞:患有紫绀型先天性心脏病的患儿,特别是法乐氏四联症的患儿,常在活动后出现蹲踞体征,这样可增加体循环血管阻力从而减少心隔缺损产生的右向左分流,同时也增加静脉血回流到右心,从而改善肺血流。

相关推荐

小儿心经位置图

小儿心经位于中指末节指腹,推拿方法有补心经与清心经之分。

肠炎一直疼怎么缓解

"肠炎痛的厉害要怎么“”呢,腹痛也是肠炎的主要的一个临床症状,一般多表现为轻到中度的腹痛,左下腹或者下腹的阵痛,病情严重的时候可以累及全腹。常常有里急后重,通常腹泻之后肚子疼的这种情况还能够大大的缓解。我们可以配合热水袋热敷,部分患者在热敷以后可以减轻腹腔内痉挛性的疼痛。如果是热水袋不方便的话,我们还可以洗个热水澡,让热水流遍全身,让疼痛也可以得到一定程度的缓解。 如果是持续的剧烈的腹痛,那我们就可能是并发了中毒性的巨结肠或者是炎症波及了整个的腹膜,这个时候我们要及时的就医检查治疗。"

常见小儿心率失常的症状

临床上按心率失常发作时心率的快慢分为快速性和缓慢性心率失常两大类,前者见于过早搏动、心动过速、心房颤动和心室颤动等;后者以窦性缓慢性心率失常和各种传导阻滞为常见。心率失常是指心脏冲动的起源部位、心搏频率和节律以及冲动传导的任一异常而言。可由各种气质性心血管病、药物中毒、电解质和酸碱平衡失调等因素引起,部分心率失常也可因植物神经功能紊乱所致。那么常见小儿心率失常的症状有哪些呢? 常见小儿心率失常的症状一、 窦性心律不齐。 心率随呼吸而改变,吸气时心率增快,深吸气时更为明显,吸气末期心率减慢。在发热、运动、情

引起小儿先心病的原因有哪些

引起小儿先心病的原因很多,可能和母亲怀孕期间的健康和营养状况有关,母亲在怀孕的最初3个月内患病毒感染,如风疹、流行性腮腺炎、流感等,可能影响胎儿的心脏和大血管的发育,形成先天性心脏病或同时合并有其他方面的畸形。母亲怀孕期间患有内分泌疾病;接受放射线的照射或其他药物、毒物的作用,也可能引起胎儿心血管的畸形。另外,高原地区缺氧的环境、家族、遗传因素等,也可能是发生的原因。 引起小儿心脏发育畸形的根本原因,目前仍不十分清楚,但归纳起来肯定和以下几个因素有关: 一、胎儿心脏某部分发育到较低的阶段即停止,或由于发育

小孩心肌酶高是怎么回事

其中CK-MB,LDH1特异性最高,目前心肌酶谱正常值多为成人标准,而小儿的正常值要高于成人,所以不要认为孩子心肌酶谱值增高就认为是患了心肌炎,由于影响心肌酶谱的因素较多,很多医院采用测定心肌肌钙蛋白来辅助诊断心肌炎,绝大多数儿童的心肌酶谱是正常参考值的2~3倍。 婴幼儿的心肌酶谱参考值为了解小儿心肌酶谱参考值,为临床提供诊断依据.[方法]对1999年2~5月在北京大学第三医院进行入园或入学体检的105名1~6岁健康小儿心肌酶谱进行检测,并对结果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105名1~6岁小儿心肌酶谱参考值分

缓解小儿心肌病的措施都有哪些

需卧床休息 卧床休息可预防治疗小儿心肌病病毒复制的增加。因此,急性期至少完全卧床8周,待心影恢复正常、心电图改变明显好转后,开始轻微活动;恢复期至少半天卧床6个月;心脏增大者卧床6个月以上,至心脏明显缩小;有心力衰竭者严格卧床,至心力衰竭控制稳定、心脏检查明显好转,再开始轻微活动。 针对性治疗 高浓度大剂量维生素C对纠正休克、促进心肌病变恢复,是临床上常用的治疗药物之一。肌苷也是目前临床上常用的辅助药物之一。危重患儿抢救时。也可加用能量合剂或极化液,静脉滴注治疗小儿心肌病。 免疫抑制药 肾上腺皮质激素主要

小孩心跳快怎么回事 小孩心跳比成人稍快是正常的

小儿心率较快与小儿新陈代谢旺盛及心交感神经占优势有关,由于小儿心脏的兴奋性比较高,年龄越小,心跳就越快,所以,小孩的心率往往比成年人稍快,随者年龄增长会逐渐减慢。一般来说,儿童的心跳正常范围:1岁以内80~140次/分;1~6岁80~120次/分;6岁以上60~100次/分。如果孩子的心率超过正常范围,应重视。

婴幼儿检查心肌酶高

为了解小儿心肌酶谱参考值,为临床提供诊断依据.[方法]对1999年2~5月在北京大学第三医院进行入园或入学体检的105名1~6岁健康小儿心肌酶谱进行检测,并对结果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105名1~6岁小儿心肌酶谱参考值分别为肌酸激酶(115±82)U/L、肌酸激酶同功酶(19士13)U/L、天门冬氨酸氨基转移酶(32±15)U/L、乳酸脱氢酶(263士113)U/L、a-羟丁酸脱氢酶(246士114)U/L.[结论]1~6岁小儿心肌酶谱参考值较成人增高。 1、心肌酶谱是指与心肌损伤相关的一组酶,目前国内

治疗小儿心肌病父母请这样做

1、小儿心肌病的治疗方法之卧床休息 卧床休息可预防急性期心肌内病毒复制的增加。因此,急性期至少完全卧床8周,待心影恢复正常、心电图改变明显好转后,开始轻微活动;恢复期至少半天卧床6个月;心脏增大者卧床半年以上,至心脏明显缩小;有心力衰竭者严格卧床,至心力衰竭控制稳定、心脏检查明显好转,再开始轻微活动。 2、小儿心肌病的治疗方法之肾上腺皮质激素和免疫抑制药 肾上腺皮质激素主要作于抢救心源性休克和三度房室传导阻滞,对其他治疗无效者也可试用。一般认为,为避免病毒感染扩散。发病10天内尽可能不用激素。免疫抑制药在

新生儿心脏不好的症状有哪些

新生儿心脏的症状主要有如下:1、心衰:新生儿心衰被视为一种急症,通常大多数是由于患儿有较严重的心脏缺损。其临床表现是由于肺循环、体循环充血,心输出量减少所致。患儿面色苍白,憋气,呼吸困难和心动过速,心率每分钟可达160次-190次,血压常偏低。可听到奔马律。肝大,但外周水肿较少见。 2、紫绀:其产生是由于右向左分流而使动静脉血混合。在鼻尖、口唇、指(趾)甲床最明显。 3、蹲踞:患有紫绀型先天性心脏病的患儿,特别是法乐氏四联症的患儿,常在活动后出现蹲踞体征,这样可增加体循环血管阻力从而减少心隔缺损产生的右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