去湿热的中药处方 湿热致胁痛:木香槟榔茶
去湿热的中药处方 湿热致胁痛:木香槟榔茶
木香性温,味辛,苦,归脾,大肠,肝,三焦经,可行肝经气,有行气,止痛,健脾,消食等功效,临床常用于胸胁胀满,脘腹胀痛,呕吐泄泻,不思饮食等症;槟榔性温,味辛,苦,具有下气行水的功效,主治食滞,脘腹胀痛等症;青皮性温,味苦,辛,归肝,胆,胃经,具有疏肝破气,散结消滞等作用;大黄可以解决一切湿热滞腑的症状,茉莉花茶清热解毒,理气安神,振脾健胃。
做法:木香5克,槟榔2克,青皮2克,大黄1克,茉莉花茶5克。将木香,槟榔,青皮,大黄加适量水煎煮成药液,用来泡茉莉花茶饮,冲饮至味淡为止。
婴儿便秘的治疗药物都有哪些
(1)食积便秘:
主证:大便秘结,脘腹胀满,不思乳食,或恶心呕吐,手足心热,小便短黄,苔黄腻,脉滑数有力。
治则:消积导滞、清热化湿。方剂:导滞丸加减。
常用药:枳实、神曲、山楂、黄连、黄芩、茯苓、大黄(后下)、泽泻、白术等。伤于面食:加用莱菔子;伤于谷食:重用神曲;伤乳食:加麦芽。恶心呕吐:加半夏、生姜;食积化热:加连翘、胡黄连;腹胀满:加木香、鸡内金。
(2)燥热便秘:
主证:大便干结,排出困难,甚至秘结不通,面红身热,口干口臭,腹胀或痛,小便短赤,或口舌生疮,舌质红,苔黄燥,脉滑数。
治则:清热、润肠、通便。方剂:麻子仁丸加减。
常用药:大黄(后下)、麻仁、枳实、厚朴、杏仁、白芍、蜂蜜(冲)。口干舌燥、津液耗伤者:加生地、沙参或麦冬;大便干结坚硬者:加芒硝;肺热肺燥下移大肠者:加黄芩、知母、瓜蒌仁;腹胀痛者,加木香、槟榔、白芍。
(3)气滞便秘:
主证:大便秘结,欲便不得,嗳气频作,胁腹闷胀痛,舌质红,苔薄白,脉弦。
治则:疏肝理气、导滞通便。方剂:六磨汤加减。
常用药:木香、乌药、沉香(后下)、大黄(后下)、槟榔、枳实。胸胁胀闷痛甚者:加香附、川楝子;腹胀攻痛者:加白芍、元胡;嗳气不除者:加旋复花、代赭石;恶心呕吐:去槟榔,加半夏、生姜、陈皮;气郁日久化火:口苦咽干者:加栀子、龙胆草等:虫积阻滞气机者:重用槟榔,并加雷丸、使君子等。
(4)气虚便秘:见于重病后。
主证:虽有便意,大便不干硬,但挣扎乏力。难于排出,挣则汗出气短,便后疲乏,面色苍白,神疲懒言,舌淡,苔薄,脉弱。
治则:健脾益气,润肠通便。方剂:黄芪汤加减。
常用药:黄芪、白术、党参、火麻仁、陈皮、蜂蜜(冲)。久咳肺虚气短者:加生脉散及紫菀、白前;气虚下陷脱肛者:重用黄芪,加升麻、柴胡。大便干硬:加枣仁、冬瓜仁。
(5)血虚便秘:
主证:大便干结,挣扎难下,面白无华,唇甲色淡,头晕心悸,舌淡,苔薄白,脉细弱。
治则:养血、润肠、通便。方剂:润肠丸加减。
常用药:当归、生地、火麻仁、桃仁、枳壳、何首乌。血虚有热,伤阴者:加玉竹、元参、知母;气虚见神疲气短、自汗者:加党参、黄芪;心悸:加酸枣仁、白芍;唇甲淡白:加阿胶(烊化)。
拉肚子腹泻的中医治疗
1、湿热痢型拉肚子:
【主症】腹痛阵阵,痛而拒按,便后腹痛暂缓,痢下赤白脓血,黏稠如胶冻,腥臭,肛门灼热,小便短赤。舌苔黄腻,脉滑数。
【治法】清热化湿,调气行血。
【方药】芍药汤加减。
白芍15g,黄连9g,黄芩12g,大黄6g,当归12g,木香9g,槟榔10g,金银花,川芎9g,麦芽12g,山楂15g,甘草6g。
【方解】方中以黄连、黄芩、大黄清热化湿解毒,兼以推荡积滞;白芍、当归、甘草行血和营,缓急止痛;金银花清热解毒;木香、槟榔理气导滞;川芎行气活血;麦芽、山楂消食化滞;甘草兼能调和诸药。上药合用,具有清热化湿解毒,调气行血止痛之功效。推荐阅读:腹泻还能喝牛奶吗?宝宝拉肚子能喝牛奶吗?
2、疫毒痢型拉肚子:
【主症】起病急骤,高热,呕吐,继而大便频频,以致失禁,痢下鲜紫脓血,腹痛剧烈,里急后重感显著,更甚者津液耗伤,四肢厥冷,神志昏蒙,呕吐频繁,惊厥频频,舌质红绛,舌苔黄燥,脉滑数或微细欲绝。
【治法】清热解毒,凉血止痢。
【方药】白头翁汤加味。
白头翁20g,黄连10g,黄柏10g,黄芩12g,当归12g,地榆12g,木香6g,大黄9g,秦皮10g,金银花30g,茯苓15g,赤芍10g,牡丹皮10g,山楂15g,甘草。
【方解】方中以白头翁清热解毒,凉血止痢;黄连、黄芩、黄柏、大黄、秦皮清热解毒化湿;牡丹皮、地榆、赤芍、金银花以加强清热凉血解毒之功;当归补血活血,木香理气导滞;茯苓健脾化湿;山楂消食化滞;甘草调和诸药。诸药配合,具有清热解毒,调气行血,凉血止痢之功效。
3、寒湿痢型拉肚子:
【主症】腹痛拘急,痢下赤白黏冻,白多赤少或纯为白冻,里急后重,脘腹胀满,头身困重。舌苔白腻,脉濡缓。
【治法】温化寒湿,行气和血。
【方药】胃苓汤加减。
白术12g,苍术12g,桂枝9g,厚朴10g,炮姜6g,茯苓15g,陈皮12g,白芍,当归10g,木香9g,槟榔10g,麦芽12g,甘草6g。
【方解】方中苍术、白术、厚朴燥湿运脾;桂枝、茯苓、炮姜温化寒湿;陈皮、木香、槟榔理气导滞;当归、白芍活血养血,缓急止痛;麦芽消食化滞;甘草调和诸药。上药合用,温化寒湿,调气行血,健脾和中,切中寒湿痢之发病机制。
4、虚寒痢型拉肚子:
【主症】腹部隐痛,缠绵不已,喜按喜温,痢下赤白清稀,无腥臭,或为白冻,甚则滑脱不禁,肛门坠胀,便后更甚,形寒畏冷,四肢不温,食少神疲,腰膝酸软。舌淡苔薄白,脉沉细而弱。
【治法】温补脾胃,收涩固脱。
【方药】桃花汤合真人养脏汤加减。
人参10g,白术12g,诃子6g,罂粟壳6g,肉豆蔻9g,赤石脂15g,肉桂6g,炮姜6g,当归12g,补骨脂10g,白芍10g,木香6g,建曲12g,甘草6g。
【方解】方中赤石脂、诃子、罂粟壳、肉豆蔻收涩固脱;人参、白术益气健脾;当归、白芍活血养血,缓急止痛;炮姜、肉桂、补骨脂温,补脾肾阳气,暖中散寒;木香行气导滞;建曲消食化滞;甘草调和诸药。上药合用,取桃花汤合真人养脏汤之意,温补、收涩、固脱之力较强,颇合虚寒痢之病情。
5、休息痢型拉肚子:
【主症】初痢、暴痢之后,长期迁延不愈,时发时止,腹胀食少,倦怠怯冷,常遇饮食不当、受凉、劳累而发,发时大便次数增多,大便经常或间有赤白黏冻。舌质淡,苔腻,脉濡软或虚数。
【治法】温中清肠,调气化滞。
【方药】连理汤加味。
人参10g,白术10g,干姜9g,黄连9g,木香9g,槟榔10g,当归12g,山楂炭,甘草6g。
【方解】方中人参、白术、干姜、甘草温中健脾;黄连清除肠中湿热余邪:木香、槟榔调气行滞;当归养血活血,山楂炭化瘀消食治痢;甘草兼能调和诸药。上药合用,共成温中清肠,调气化滞之剂,用于久痢不愈、寒热夹杂、时发时止的休息痢,可谓药证相符。
6、阴虚痢型拉肚子:
【主症】痢下日久不愈,下痢赤白脓血黏稠,或下鲜血,腹脐灼痛,虚坐努责,食少口干。舌质红绛少苔,或舌光红泛津,脉细数。
【治法】养阴清肠。
【方药】驻车丸加减。
黄199g,阿胶10g(烊化),当归12g,炮姜Sg,白芍12g,黄芩12g,瓜蒌,陈皮10g,沙参15g,石斛12g,山楂炭12g,甘草6g。
【方解】方中黄连、黄芩苦寒以清肠止痢;阿胶、当归养血活血;炮姜温中健脾,制黄连、黄芩苦寒之太过;沙参、石斛养血生津;白芍、甘草酸甘化阴,缓急止痛;瓜蒌、陈皮调畅气机;山楂炭化瘀消食治痢;甘草兼能调和诸药。诸药配合,养阴生津,养血活血,清化肠道之湿热而止痢,切中阴虚痢之病机。
7、苦辣土性热,味辛辣,辛开苦降,渗透性好,对消化不良引起的腹泻,胃肠易激综合症腹泻,功能性腹泻,寒性腹泻,小儿腹泻都有很好的疗效,并且安全可靠。
使用方法:苦辣土5克,用米醋或白开水和糊,揉成饼状,加热后贴神厥穴(肚脐),胶布固定,每日一次。一般一次就见效。病症不同,需要10-40次不等。
小孩子拉痢疾怎么办呢
1.清热化湿法:郑耀坪认为急性菌痢大多为湿热痢。用芍药汤加减治疗急性菌痢60例,结果在体温恢复、主要症状消失、大便常规恢复、大便培养转阴、末梢血象好转和毒副作用等指标上效果均优于对照组(复方新诺明,口服)。本方由白芍、黄芩、黄连、黄柏、槟榔、马齿苋、广木香为基本方,随证加减。有清肠化湿、调和气血、通腑导滞的作用。药理研究表明,黄芩、黄连、黄柏、马齿苋等均有抗痢疾杆菌的作用;白芍有抑制痢疾杆菌、解痉止痛的作用;木香、槟榔增强肠蠕动,缓解胃肠胀气;槟榔还能抑制肠内异常发酵,促进炎性渗出物排出等作用。陈中洲用苦参薤白汤(苦参、薤白、山楂、当归、木香、甘草、白芍等)治疗痢疾78例,总有效率达95%。本方重用苦参,苦参清除肠中湿热。现代研究表明,苦参中含的苦参碱有抗痢疾杆菌的作用。薤白头辛通滑利,有温中通阳之功,能化秽浊之气;木香、当归行血调气,白芍、甘草缓急止痛,诸药合之,共奏清热化湿解毒、调气行血导滞之功。
2.寒温并用法:刘百祥等用加味椒艾丸治疗小儿菌痢101例,疗效满意。方为乌梅、艾叶、川椒、赤石脂、干姜、槟榔、黄芩、黄连等组成,全方寒温并调,具燥湿运脾,导滞清痢之功。现代医学研究,川椒、艾叶、干姜为胃动力药,能促进胃肠功能恢复;乌梅改变胃肠道酸碱度,不利细菌繁殖生长;黄连、黄芩对痢疾杆菌有强大的杀灭作用;赤石脂有吸附作用,能大量吸收病理产物,使之排于体外,减轻全身中毒症状。[3]马洪源采用辛开苦降、寒温并用、补泻兼施、具有调和肠胃之功的半夏泻心汤治疗本病,取得良效。
3.中西医结合法:梁贯洲用止痢汤加甲氧苄氨嘧啶治疗菌痢472例。止痢汤(由干石榴皮、白头翁、黄柏各30g加水300ml,煎至100ml),每次30ml,1天3次口服;TMP每次0.2g,1天2次口服,2天为1疗程,未愈可再服1疗程。儿童酌减。止痢汤中石榴皮内含鞣酸,有固涩作用,体外试验时对痢疾杆菌有抑菌、杀菌作用,敏感率83.7%;白头翁含有白头翁素,有镇惊、镇痛、抗痉挛作用,对肠黏膜有收敛作用;黄柏清热解毒燥湿,二药体外实验对痢疾杆菌均有明显的抑制作用。
中医治疗拉稀
【主症】腹痛阵阵,痛而拒按,便后腹痛暂缓,痢下赤白脓血,黏稠如胶冻,腥臭,肛门灼热,小便短赤。舌苔黄腻,脉滑数。
【治法】清热化湿,调气行血。
【方药】芍药汤加减。
白芍15g,黄连9g,黄芩12g,大黄6g,当归12g,木香9g,槟榔10g,金银花,川芎9g,麦芽12g,山楂15g,甘草6g。
【方解】方中以黄连、黄芩、大黄清热化湿解毒,兼以推荡积滞;白芍、当归、甘草行血和营,缓急止痛;金银花清热解毒;木香、槟榔理气导滞;川芎行气活血;麦芽、山楂消食化滞;甘草兼能调和诸药。上药合用,具有清热化湿解毒,调气行血止痛之功效。
槟榔的好处
槟榔为棕榈科植物槟榔的成熟种子。根据炮制方法的不同分为槟榔、炒槟榔、焦槟榔、槟榔炭,炮制后贮干燥容器内,密闭,置通风干燥处。
槟榔有“下水肿、通关节、健脾调中、治心痛积聚”等诸多病症。不仅如此,槟榔还有治青光眼、 血压增高、驱虫等症的效果。
槟榔是我国四大南药之一。槟榔生丹津,吃后面红耳赤目眩,如醉酒一样。
槟榔可以促消化、治病、美容。 吃槟榔主要影响中枢和自律神经,在中枢方面,记录吃槟榔时,脑波的变化和反应动作的速度,实验结果发现,吃槟榔可以提高警度,反应动作会更灵敏,同时也会较平静;吃槟榔会增加心跳,但血压上升则相当轻微。
民众常以吃槟榔来御寒,和消除紧张劳动后的疲劳
槟榔种子可入药,有杀虫、破积、下气、行水的功效,是我国名贵的“四大南药”之一。主治虫积,食积、气滞、痢疾、驱蛔、外治青光眼,嚼吃起兴奋作用。
槟榔果实中含有多种人体所需的营养元素和有益物质,如脂肪、槟榔油、生物碱、儿茶素、胆碱等成分。槟榔具有独特的御瘴功能,是历代医家治病的药果,又有“洗瘴丹”的别名。因为瘴疠之症,一般都同饮食不规律、气滞积结有关,而槟榔却能下气、消食、祛痰,所以在药用性能上被人们广泛关注。吃槟榔可以提高警度,反应动作会更灵敏,同时也会较平静。
小儿虫积腹痛者,可与鹤虱、苦楝根等同用。虫积腹痛,消化不良者,可与神曲、麦芽、使君子等配伍。情志失调,气逆喘急,胸膈满闷,不思饮食者,可与沉香、乌药、人参磨汁服。水湿壅盛,症见遍身水肿,呼吸喘急,二便不利者,可与羌活、泽泻、商陆等配伍。寒湿痰饮而致疟疾常发者,每与常山、草果等同用。
木香附方
1、《本经》记载:木香主邪气,辟毒疫,强志,主淋露。
2、《本草会编》记载:木香,与补药为佐则补,与泄药为君则泄也。
3、《本草通玄》记载:木香理疝气。
4、王好古 记载:木香治冲脉为病,逆气里急。主脬渗小便秘。
5、《圣惠方》木香丸 记载:木香治一切气,攻刺腹胁胀满,大便不利:木香三(二)两,枳壳二两(麸炒微黄,去瓤),川大黄四两(锉碎,微炒),牵牛子四两(微炒),诃黎勒皮三两。上药,捣罗为末,炼蜜和捣,丸如梧桐子大。每服,食前以生姜汤下三十丸。
6、《本草经百种录》记载:木香以气胜,故其功皆在乎气。《内经》云心主臭,凡气烈之药,皆入心,木香香而不散,则气能下达,故又能通其气于小肠也。
7、《袖珍方》记载:木香治恶蛇虺伤:青木香不拘多少,煎水服。
8、《简便单方》记载:木香治一切走注,气痛不和:广木香,温水磨浓汁,入热酒调服。
9、《日华子本草》记载:木香治心腹一切气,止泻,霍乱,痢疾,安胎,健脾消食。疗赢劣,膀胱冷痛,呕逆反胃。
10、《别录》记载:木香疗气劣、肌中偏寒。主气不足,消毒,(治)温疟,行药之精。
11、《本草经集注》记载:木香疗毒肿,消恶气。
12、《药性论》记载:木香治女人血气刺心心痛不可忍,末,酒服之。治九种心痛,积年冷气,痃癖癥块,胀痛,逐诸壅气上冲烦闷。治霍乱吐泻,心腹XIU刺。
13、《药品化义》记载:木香,香能通气,和合五脏,为调诸气要药。以此治痞闷嗳气,水肿腹胀,痢疾脚气,皆调滞散气之功。但辛香属阳,阳则升浮,如中焦、下焦结滞,须佐槟榔堕之下行;因性香燥,同黄连、黄芩治痢疾,同黄柏、防己治脚气,皆藉寒药而制其燥,则用斯神矣。若怒气拂逆攻冲,遍身作痛,以此使肺气调,则肺气自伏,若肝气郁,致胁肋小腹间痛,同青皮疏之,令肝气行,则血顺痛止。
14、《圣济总录》记载:木香治霍乱转筋:木瓜汁一盏,木香一钱匕。上二味,以热酒调下,不拘时。
15、《医方简义》导气汤 记载:木香治寒疝,以及偏坠小肠疝痛:川楝子三钱,小茴香五分,木香一钱,淡吴茱萸一钱。长流水煎服。
16、《局方》大香连丸 记载:木香治肠胃虚弱,冷热不调,泄泻烦渴,米谷不化,腹胀肠鸣,胸膈痞闷,胁肋胀满;或下痢脓血,里急后重,夜起频并,不思饮食;或小便不利,肢体怠惰,渐即瘦弱:黄连(去芦、须)二十两(用茱萸十两同炒令赤,去茱萸不用),木香(不见火)四两八钱八分。上为细末,醋糊为丸,如梧桐子大,每服二十丸,浓煎米饮下,空心日三服。
17、《曾氏小儿方》记载:木香治小儿阳明经风热湿气相搏,阴茎无故肿或痛缩:广木香、枳壳(麸炒)二钱半,实甘草二钱。水煎服。
18、《本草》记载:木香治气之总药,和胃气、通心气、降肺气、疏肝气、快脾气、暖肾气、消积气、温寒气、顺逆气、达表气、通里气,管统一身上下内外诸气,独推其功。然性味香燥而猛,如肺虚有热者,血枯脉躁者,阴虚火冲者,心胃痛属火者,元气虚脱者,诸病有伏热者,慎勿轻犯。
19、《儒门事亲》木香槟榔丸 记载:木香治一切沉积水气,两胁刺痛,中满不能食,头目眩者,可用茶调散,次服本方:木香、槟榔、青皮、陈皮、广茂(烧)、黄连(麸炒)各一两,黄柏、大黄各三两,香附子(炒)、牵牛各四两。上为细末,水丸如小豆大。每服三十丸,食后,生姜汤送下。
20、《本草求真》记载:木香,下气宽中,为三焦气分要药。然三焦则又以中为要。故凡脾胃虚寒凝滞,而见吐泻停食;肝虚寒入,而见气郁气逆,服此辛香味苦,则能下气而宽中矣。中宽则上下皆通,是以号为三焦宣滞要剂。至书所云能升能降,能散能补,非云升类升柴,降同沉香,不过因其气郁不升,得此气克上达耳。况此苦多辛少,言降有余,言升不足,言散则可,言补不及,一不审顾,任书混投,非其事矣。
21、《必效方》记载:木香治腋臭:好醋浸青木香,置腋下夹之。
22、朱震亨 记载:调气用木香。其味辛,气能上升,如气郁不达者宜之。若阴火冲上者,则反助火邪,当用黄柏、知母,而少以木香佐之。
23、《阮氏小儿方》记载:木香治内钓腹痛:木香、乳香、没药各五分。水煎服之。
24、《本草新编》记载:广木香,止可少用之为佐使,使气行即止,而不可谓其能补气而重用之也。大约用广木香,由一分、二分至一钱而止,断勿浮于一钱之外,过多反无功效,佐之补而不补,佐之泻而亦不泻也。
25、《药类法象》记载:木香,除肺中滞气,若治中丁焦结滞,须用槟榔为使。
26、《本经》记载,木香主气劣气不足,补也;通壅气导一切气,破也;安胎健脾胃,补也;除痃癖块,破也。与本条补破不同何也?易老以为破气之剂,不言补也。
27、《纲目》记载:木香,乃三焦气分之药,能升降诸气。诸气膹郁,皆属于肺,故上焦气滞用之者,乃金郁则泄之也;中气不运,皆属于脾,故中焦气滞宜之者,脾胃喜芳香也;大肠气滞则后重,膀胱气不化则癃淋,肝气郁则为痛,故下焦气滞者宜之,乃塞者通之也。
28、《紊问病机保命集》导气汤 记载:木香治下痢脓血,里急后重,日夜无度:芍药一两,当归五钱,大黄、黄芩、黄连、木香各一钱半,槟榔一钱。为末。每服三、五钱,水一盏,煎至七分,去滓,温服;如未止,再服,不后重则止。
小儿便秘中医治疗
中医治疗便秘,以润肠、通便为基本原则,但宜针对病因同用消积、增液润燥、理肺、健脾、疏肝、益肾等治本之法。药治、食治并举,通下法只可暂用,不可攻伐过度,以免损伤正气。
辨证论治:
(1)食积便秘:
主证:大便秘结,脘腹胀满,不思乳食,或恶心呕吐,手足心热,小便短黄,苔黄腻,脉滑数有力。
治则:消积导滞、清热化湿。方剂:导滞丸加减。
常用药:枳实、神曲、山楂、黄连、黄芩、茯苓、大黄(后下)、泽泻、白术等。伤于面食:加用莱菔子;伤于谷食:重用神曲;伤乳食:加麦芽。恶心呕吐:加半夏、生姜;食积化热:加连翘、胡黄连;腹胀满:加木香、鸡内金。
(2)燥热便秘:
主证:大便干结,排出困难,甚至秘结不通,面红身热,口干口臭,腹胀或痛,小便短赤,或口舌生疮,舌质红,苔黄燥,脉滑数。
治则:清热、润肠、通便。方剂:麻子仁丸加减。
常用药:大黄(后下)、麻仁、枳实、厚朴、杏仁、白芍、蜂蜜(冲)。口干舌燥、津液耗伤者:加生地、沙参或麦冬;大便干结坚硬者:加芒硝;肺热肺燥下移大肠者:加黄芩、知母、瓜蒌仁;腹胀痛者,加木香、槟榔、白芍。
(3)气滞便秘:
主证:大便秘结,欲便不得,嗳气频作,胁腹闷胀痛,舌质红,苔薄白,脉弦。
治则:疏肝理气、导滞通便。方剂:六磨汤加减。
常用药:木香、乌药、沉香(后下)、大黄(后下)、槟榔、枳实。胸胁胀闷痛甚者:加香附、川楝子;腹胀攻痛者:加白芍、元胡;嗳气不除者:加旋复花、代赭石;恶心呕吐:去槟榔,加半夏、生姜、陈皮;气郁日久化火:口苦咽干者:加栀子、龙胆草等:虫积阻滞气机者:重用槟榔,并加雷丸、使君子等。
(4)气虚便秘:见于重病后。
主证:虽有便意,大便不干硬,但挣扎乏力。难于排出,挣则汗出气短,便后疲乏,面色苍白,神疲懒言,舌淡,苔薄,脉弱。
治则:健脾益气,润肠通便。方剂:黄芪汤加减。
常用药:黄芪、白术、党参、火麻仁、陈皮、蜂蜜(冲)。久咳肺虚气短者:加生脉散及紫菀、白前;气虚下陷脱肛者:重用黄芪,加升麻、柴胡。大便干硬:加枣仁、冬瓜仁。
(5)血虚便秘:
主证:大便干结,挣扎难下,面白无华,唇甲色淡,头晕心悸,舌淡,苔薄白,脉细弱。
治则:养血、润肠、通便。方剂:润肠丸加减。
常用药:当归、生地、火麻仁、桃仁、枳壳、何首乌。血虚有热,伤阴者:加玉竹、元参、知母;气虚见神疲气短、自汗者:加党参、黄芪;心悸:加酸枣仁、白芍;唇甲淡白:加阿胶(烊化)。
中医治疗疝气偏方大全
当归茯苓汤治疝气
【功能主治】温经散寒,清热利湿,活血益气,补肾益肝。主治疝气。
【偏方组成】当归、茯苓、枸杞各15克,肉桂、乌药、小茴香各10克,海沉香5克。
【用法用量】每日1剂,水煎服。7日为1疗程。
【病例验证】杨某,男,29 岁。辜丸肿痛,伴梦遗1周,前来就诊。证见颧红唇赤,潮热盗汗,腰脊酸痛,每遇劳累阴囊坠痛,舌质红,脉细数。辨证为阴虚火动,水不涵木。治宜滋水涵木,润燥消炎。用本方去肉桂加生地、山萸肉各15克,白芍10克,黄柏、知母、牛膝各8克,桅子、川楝子、丹皮、地骨皮各10克,温水煎。服5剂,小腹仍有胀痛,照上方加木香、元胡各10克,服7剂痊愈。
槟榔佛手汤治疝气
【功能主治】疏肝理气,散寒止痛。主治疝气。
【偏方组成】槟榔、佛手各18克,吴茱萸、香附、荔枝核、黄芪各15克,小茴香、橘核各12克,干姜10克,肉桂、甘草各6克。
【用法用量】每日1剂,水煎服。
【病例验证】刘某,男,18 岁。素患疝气,过劳则发,胀痛甚则肢厥而冷汗出,且睾丸胀痛,某医院诊为“腹股沟斜疝”,久治无效。经诊:少腹结滞不舒,阴囊肿胀坠痛,脘胁不适,食欲不振,舌淡苔薄,脉弦。此因素体虚弱,过劳耗损中气,气虚下陷,寒湿内生,凝滞肝经,致少腹、睾丸坠胀痛而成疝气。法宜疏肝理气,散寒止痛。按此方服药6 剂,诸症消失而愈,追访10年,未见复发。
木香顺气丸的功效 木香顺气丸的成分
木香顺气丸的主要组成成分:为木香、砂仁、醋香附、槟榔、甘草、陈皮、厚朴、枳壳(炒)、苍术(炒)、青皮(炒)、生姜等。
分别对应的作用有:
木香、香附:疏肝理气,和中止痛为君药。
厚朴、青皮:行气燥湿,散结消积。
枳壳、槟榔:行气导滞宽中。
陈皮、砂仁:理气化湿和中。
苍术:燥湿健脾,共为臣药。
甘草:甘草为使,调和诸药。
全方配伍,行气化湿,健脾和胃之功。
中医治疗消化不良中医药方
1.陈茶胡椒方
陈茶叶一撮,胡椒10粒(捣烂),盐适量。沸水冲服,每日1~2次。可温中散寒,主治虚寒性消化不良。
2.干姜茱萸方
干姜、吴茱萸各30克。共研细末,每次6克,温开水送下。主治消化不良,伤食吐酸水。
3.绿茶干橘方
蜜橘1个,绿茶10克。橘挖孔,塞入茶叶,晒干后食用。成人每次1个,小儿酌减。可理气解郁,主治肝气不舒所致的消化不良。
4.砂仁酒
砂仁30克、黄酒500毫升。砂仁研为细末,袋装泡酒中4日。每次饮30~40毫升,每日3次。可化湿行气,主治消化不良。
5.气丸
处方:槟榔300g ,牵牛子(炒)400g ,陈皮100g ,木香75g,厚朴(姜制)100g ,三棱(醋制)100g ,莪术(醋制)100g, 猪牙皂50g。
方解:本方由8味药组成。方中以槟榔、厚朴消积化滞,行气利水为君药。牵牛子泻下消积,逐水导滞;三棱、莪术行气消积止痛,共为臣药。
木香、陈皮理气和中;猪牙皂祛痰顺气,共为佐药。诸药配伍,具有消积导滞,行气止痛之功效。
上火喉咙痛咳嗽怎么办
一、药物方法。1.服用口含片。
2.服用锌口含片。
3.使用喷液
4.服用蒜油胶囊。
5.服用维他命C。
6.服用止痛药。
7.洗盐水或其他溶液
二、物理方法。
1.增加室内的湿度 。
2.打通鼻塞 。
3.增加水分的摄取 。
4.敷喉咙
家庭治疗小方法:
一、热盐水漱口。将0.5克食盐溶解在0.23升热水中,每小时漱口一次,勿咽下。
二、滋润喉咙。罗汉果泡茶,最好的中药治喉咙痛,药店都有很便宜。
三、增湿。使用加湿器提高室内空气的湿度,室内的温度不要过低。如果没有加湿器,可以加热一盆水,让其慢慢蒸发。四、远离烟雾。不吸烟,更要注意远离二手烟。
简单有效的来说:泡凉茶喝。大路边药店随便买个三五块钱凉茶,保证立马清火。复杂来说,我复制一段治上火的文章怕你没耐心看。
一、去火的要点:首先选用中药,而不是盲目使用西药。因为前者是调理全身以治本,后者却只能针对症状治其标。 其次要遵照中医理论进行辨证施治。
1、 去火用药之御香斋秋梨膏。 此药由杏仁、茯苓、薄荷、甘草、胖大海等所组成。具有生津、去火、养阴、润肺、止咳、降燥的功效。
2、 去火用药之清肺抑火片。 由黄芩、栀子、桔梗、知母等所组成。具有清肺止嗽、降火生津的功效。主要用于肺热咳嗽,痰延壅盛,咽喉肿痛,口鼻生疮,牙齿疼痛,牙根出血,大便干燥,小便赤黄。
3、 去火用药之三黄片。具有清热解毒,泻火通便的功效。主要用于三焦热盛所致的目赤肿痛、口鼻生疮、咽喉肿痛、牙龈肿痛、心烦口渴、尿黄便赤。
4、 肠胃系统有火者,可以吃槟榔片,以助消化。症状明显者,可区分情况服用下列药物:
5、 中焦不适,可以服焦三仙(山楂、神曲、麦芽各炒焦)、焦四仙(焦三仙再加焦槟榔),也可以服鸡内金、五香槟榔糖(槟榔为主要成分加上砂仁、豆蔻等消食行气的药制成)。
6、 下焦有火,可以服中成药龙胆泻肝丸等。 二、上火的解决方法常见去火中药。
以上就是上火喉咙痛咳嗽的治疗方法,泻火的药物是多种多样的,但是不建议大家采用药物治疗的方法,日常生活当中,只要是多喝水,多吃些水果和蔬菜,当自己在出汗的时候,及时补充身体内所需要的各种水分,就可以有效地避免上呼吸道受到细菌感染,出现上火喉咙痛这样的状况。
吴茱萸的功效作用
1.散寒止痛:①用于头额冷痛经常发作,日久不愈,兼吐涎沫者,与党参、生姜同用。②用于冷气腹痛,与小茴香、川楝子,木香同服,也可用本品与香油和酒煎服。③用于寒湿脚气上逆、腹痛、闷乱不识人,与木瓜、槟榔、生姜配用,如吴萸木瓜汤。④用于寒湿阻胃,胃脘胀痛、吞酸烦心,与黄连、高良姜配用。
2.理气止呕:①用于胃中虚寒,症见食后欲吐,腹痛,或干呕吐涎沫,可与炮姜同用;若为肝火犯胃,症见胁痛,吞酸,呕吐者,可与黄连同用,如左金丸。②用于口舌生疮,属上焦实热,中焦虚寒、下焦阴火者,可用本品研末醋调贴足心。
3.温脾利湿:用于寒湿脚气、下肢足胫肿胀,可与木瓜、槟榔、苏叶等同用,如鸡鸣散。
老人关节肿痛吃什么药
1、老人关节肿痛吃什么药
考虑是关节炎风湿病,肌肉韧带疼痛受风寒着凉等原因引起的,可以服用双氯灭痛片,布洛芬片治疗观察看看,注意休息。《丹溪心法·肢节痛》:“如肢节肿痛,脉滑者,当用燥湿,宜苍术、南星、兼行气药木香、枳壳、槟榔,在下者加汉防己。若肢节肿痛脉涩数者,此是瘀血,宜桃仁、红花、当归、川芎及大黄微利之。”
2、关节痛如何治好呢
肢节痛。肢节痛,即四肢关节疼痛。因风湿、痰饮、瘀血流滞经络,或血虚不能养筋所致。《丹溪心法·附肢节痛》:“肢节痛,须用羌活,去风湿亦宜用之。如肥人肢节痛,多是风湿与痰饮流注经络而痛,宜南星、半夏;如瘦人肢节痛,是血虚,宜四物加防风、羌活;如瘦人性急躁而肢节痛发热,是血热,宜四物汤加黄芩、酒炒黄柏。”“如倦怠无力而肢节痛,此是气虚,兼有痰饮流注,宜参、术、星、半。”肢节肿痛。肢节肿痛,即四肢关节肿胀疼痛。因风、寒、湿、热侵袭或瘀阻经络所致。《张氏医通·身体痛》:“肢节肿痛,痛属火,肿属湿,盖为风寒所郁,而发动于经络之中,湿热流注于肢节之间而无已也。”《丹溪心法·肢节痛》:“如肢节肿痛,脉滑者,当用燥湿,宜苍术、南星、兼行气药木香、枳壳、槟榔,在下者加汉防己。若肢节肿痛脉涩数者,此是瘀血,宜桃仁、红花、当归、川芎及大黄微利之。”
腹泻吃什么中成药好 调脾止泻丸利湿止泻
该药由苍术,白术,干姜,官桂,赤茯苓,车前子,泽泻,滑石,砂仁,木香,藿香,枳实,槟榔,黄连,甘草所组成。
方中苍术,白术能健脾燥湿;干姜温中散寒鼓舞脾阳,官桂通阳化气,二药还可协助水湿运化;赤茯苓,车前子,泽泻,化湿通利小便,引水湿下行;配砂仁,木香,藿香和中醒脾降逆止呕;枳实,槟榔宽中散漫,消除下坠窘迫之气;黄连清肠中湿热;甘草扶脾益气,兼可协调诸药,所以调脾止泻丸具有健脾和胃,利湿止泻的功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