养生健康

产褥中暑中医辨证

产褥中暑中医辨证

产褥中暑(puerperal heat stroke)是指在产褥期因高温高湿、通风不良及体质虚弱的条件下,引起中枢性体温调节功能障碍性急性疾病。

本病在中医临床中多属“产后郁冒”范畴。产妇亡血多汗,血虚津伤,阳气独盛于上,复因感受寒邪,气机壅塞,上焦不通,胃气失和,津液不足,因而见有脉弱,呕吐不能食,大便反坚,但头汗出以及舌有苔、身无汗等症者,治以发汗散邪、调和阴阳,以使汗出则邪去,阳弱而后与阴相和。所谓损阳而就阴也。对严重胞胎既下,气血俱去,忽而眼黑头眩、神昏口噤、昏不知人者,当急投益气固脱,辛香逐血等剂。

产褥中暑吃什么好

【药膳食疗】

1,猪肾粥:

[原料]猪肾1对,粳米150g,薤白3g,人参、葱白各6g。

[制法]先将猪肾洗净切片,待用;粳米洗净水煮。至粳米半热时将猪肾、人参、薤白、葱白放火锅内煮。

[功效]补肾益精,补气通阳。适用于肾精亏损之产后感染发热。

[服法]食用时可加入少量精盐,2次/d。

2,五神汤:

[原料]荆芥、紫苏叶、茶叶各6g,生姜2g,冰糖25g。

[制法]生姜洗净切成薄片,同荆芥、一紫苏叶、茶叶一起放入干净的锅内,加入清水约500mL,置火上烧沸约5分钟,滗出汁,再加清水煎1次;两次取汁约500mL,用双层纱布过滤取得清亮药液装在皿内;锅内放清水约50mL,烧洗后下入冰糖溶化,趁热过滤,再把糖汁对入药液内即成。

[功效]辛温解表,祛风散寒。适用于风寒侵表之产后感染发热。

[服法]温热3次服完。

3,地丁败酱糖茶:

[原料]紫花地丁、蒲公英、败酱各30g,红糖适量。

[制法]加水700mL煎取400mL。去渣,加红糖适量。

[功效]清热解毒,凉血化瘀。适用于产后感染发热。

[服法]温服,200mL/次,2次/d。

4,鱼腥草二花饮:

[原料]鱼腥草30g,金银花15g,野菊花12g,白糖适量。

[制法]将鱼腥草、金银花和菊花共放沙锅内,加水适量,大火煮沸后再煎7分钟,去渣加入白糖,即可饮用。

[功效]清热解毒,凉血。适用于产后感染发热。

[服法]1剂/d,连服5~7剂。

5,化瘀解毒粥:

[原料]牡丹皮10g。赤芍12g,蒲公英、野菊花、紫花地丁各20g,粳米50g。

[制法]前5味共放沙锅内,加水适量,煎取药汁共3次,最后去渣合并药汁,与粳米共煮稀粥食用。

[功效]清热解毒。化瘀。适用于产后感染发热。

[服法]1剂/d,连服5日。

6,生化蜜膏:

[原料]当归、益母草各30g,川芎、桃仁、甘草、牡丹皮各10g,炮姜5g,白蜜50mL。

[制法]将当归、益母草、川芎、桃仁、甘草、牡丹皮、炮姜同放火锅中,加水500mL,煮取300mL,去渣,加白蜜50mL收膏。

[功效]行气活血。祛瘀。适用于产后血瘀发热。

[服法]50mL/次,3次/d。

7,桃仁莲藕汤:

[原料]桃仁10g(去皮尖打碎),莲藕250g,红糖或食盐少许。

[制法]将莲藕洗净切片,加水500mL与桃仁共煮汤;酌加红糖或食盐少许调味。

[功效]活血行血,散瘀。适用于产后血瘀发热。

[服法]吃藕喝汤,1次/d。

8,益母山花饮:

[原料]益母草30g,山楂、金银花各9g,冰糖适量。

[制法]将益母草、山楂、金银花洗净放锅内,加水500mL,煎取250mL,去渣入冰糖溶化后,即可饮用。

[功效]活血化瘀。适用于产后血瘀之发热。

[服法]1剂/d,连服5—7日。

9,龙眼地黄粥:

[原料]龙眼肉12g,熟地黄15g,粳米40g,冰糖适量。

[制法],将龙眼肉、熟地黄洗净用纱布包好,同粳米共放沙锅内,加水适量,用小火煮至米熟后,去药包加冰糖,稍煮片刻即可。

[功效]养血益气。适用于产后血虚发热。

[服法]早、晚食用,1剂/d,连服3~5剂。

10,参芪当归羊肉汤:

[原料]人参、当归各10g,黄芪30g,羊肉500g。

[制法]将羊肉切块加水适量煮汤,后加入黄芪、当归、人参,以文火煎煮1小时,去当归、黄芪。

[功效]气血双补。适用于产后血虚之发热。

[服法]喝汤吃肉,1次/d。

11,山药桂圆炖水鱼:

[原料]山药30g,龙眼(桂圆)肉20g,鳖(水鱼)1只(约重500g)。

[制法]先将甲鱼宰杀,去内脏切碎。加适量水,与山药、龙眼肉清炖,至熟烂,即可食用。

[功效]滋阴清热,潜阳。适用于产后血虚之发热。

[服法]佐餐食用。

12,姜糖饮:

[原料]生姜15g,红糖30g。

[制法]将生姜洗净切片,置入锅中,加水2碗,煮沸后再煮5分钟,入红糖再煮2分钟即可。

[功效]散寒解表。适用于产后外感风寒发热。

[服法]趁热饮用,1剂/d,5一10日为1个疗程。

13,葱豉小米粥:

[原料]葱白2根,淡豆豉、荆芥各6s,小米50g。

[制法]先将小米用水淘净后放火锅内,加水适量,煮沸后加入葱白、豆豉、荆芥,再煮至米烂后即可食用。

[功效]疏风解表。适用于产后外感发热。

[服法]1剂/d,连服7日。

如何正确理解中医中的“中暑”

在了解中暑能否喝藿香正气水之前,首先要清楚中医中的“中暑”和西医中的“中暑”是两个不同的概念,中医通过辨证把中暑按辨证分为三大类,西医所说的“中暑”,只是中医辨证的一个方面。

阴暑

阴暑是因为暑天受寒引起的,类似于经常进出空调间而出现中暑症状的情况。

阳暑

阳暑基本与西医所指的中暑是一致的,是指夏季在烈日下工作或长途奔走,感受炎热曝哂而发病的伤暑证。是由于动而得之,故名“阳暑”。主要病状有高热、心烦、口渴、大汗、舌苔黄干,脉洪数等。

湿暑

湿暑是湿热天气中出现的类似中暑症状,症见头痛昏重、胸膈痞闷、脘腹胀痛、呕吐泄泻。


孕妇要防中暑

人在高温环境下,如果不能很好散热的话就会中暑,其中一种比较特殊的中暑是产褥中暑。所谓的产褥期是指,产妇产出胎儿及胎盘后,除乳房以外的器官全部恢复或接近至未孕时的那段时期,大概6周左右。产褥中暑,顾名思义就是发生在产褥期的中暑,由于产褥期高温高湿、通风不良,再加上产妇体质虚弱,结果体温调节功能出现急性障碍,导致中暑。

产褥中暑的主要原因是产后护理不当。某些产妇受旧风俗影响,为了“避风”,即使是炎热的暑天,也要深居室内,紧闭门窗,身穿厚衣,扎袖口和裤口,唯恐“受风”,结果散热受到严重障碍而引起产褥中暑。

中暑后首先出现头痛、头晕、口渴、多汗、胸闷、心慌、乏力、恶心、呕吐等症状。之后出现体温上升,脉搏、呼吸增快,体温进一步升高,可高达40~45℃,这时面色潮红、出汗停止、皮肤干热。严重时可出现血压下降、面色苍白、呼吸急促、神志不清、狂躁、昏迷、抽搐等。

出现中暑的兆头时,立即将产妇移至凉爽通风处,解开衣服,多喝凉开水或盐开水,使其安静休息。体温升高时可用凉水或酒精擦身,将冰袋放在腋下、头颈部、腹股沟等处,可同时用风扇吹风。如果出现昏迷,应立即送医院治疗。

产褥中暑是一种完全可以预防的疾病,关键是要让产妇及家属明白,产后住房一定要凉爽舒适,通风良好,冷热适宜,尤其夏季不能太热。

产褥中暑怎么治疗

产褥中暑治疗

产褥中暑的治疗原则是迅速降温,纠正水、电解质与酸硷紊乱,积极防治休克。降温宜同时采用物理降温。首先将病人移置凉爽通风的地方,全身用冰水或酒精擦浴,在头、颈、腋下、腹股沟、腘窝部浅表大血管分布区放置冰袋,同时用电扇向病人吹风,并用力按摩四肢,以防止周围血循环的淤滞。

产褥中暑治疗在采用物理降温的同时,应用药物降温,以氯丙嗪为最常用,其主要作用是抑制体温调节中枢,扩张血管,加速散热,松弛肌肉,减少震颤,降低器官的代谢和氧消耗量,防止身体产热过多。用法是将氯丙嗪25~50mg溶于生理盐水500ml中静脉滴注,在1~2小时内注完。如情况紧急,可用氯丙嗪25mg或异丙嗪 25mg溶于5%葡萄糖溶液或生理盐水100~200ml中静脉滴注,在10~20分钟内注完。若在2小时内体温并无下降趋势,可重复给药。降温过程中应加强护理,注意体温、血压、心脏情况,一待肛温降至38℃左右时,应即停止降温。

在降温的同时,应积极纠正水、电解质紊乱,24小时补液量控制在2000~3000ml,并注意补充钾、钠盐。抽搐病人可用安定10mg肌注,同时用抗生素预防感染。

产褥中暑的治疗措施

首先应将患者置于阴凉.通风处,脱去产妇过多衣着,室内温度宜降至25℃;。鼓励多饮冷开水,用冷水.乙醇等擦洗。在头、颈、腋下.腹股沟,胭窝浅表大血管分布区放置冰袋,快速物理降温.按摩四肢,促进肢体血液循环,已发生循环衰竭者慎用物理降温,以避免血管收缩加重循环衰竭.重视纠正脑水肿,可用20%甘露醇或25%山梨醇250ml快速静滴。抽搐可用地西泮、硫酸镁等抗惊厥。

同时采用药物降温,用4℃葡萄糖氯化钠注射液1000—1500ml静脉滴注.盐酸氯丙嗪25—50mg加于葡萄糖注射液50ml静脉滴注,1—2小时滴完,4—6小时可重复一次.当血压下降时.停用盐酸氯丙嗪改用地塞米松、紧急时也可使用盐酸氯丙嗪加盐酸异丙嗪静脉滴注,体温降至38%时,停止降温。在降温的同时应积极纠正水、电解质牵乩和酸中毒,24小时补液量控制在2000—3000ml之间。注意补充钾、钠盐。高热昏迷抽搐的危重患者或物理降温后体温复升者可用冬眠疗法,常用冬眠1号(哌替啶loomg.氯丙嗪50mg、异丙嗪50rog)半量静脉淌注。使川药物降温时需监测血压、心率、呼

吸等生命体征.加强护理,注意体温、血压.心脏及肾脏悄况。给予抗生素预防感染。出现心、脑、肾合并症时,

应积极对症处理.心力衰竭用毛花甘丙等:呼吸衰竭用尼可利米.洛贝林对症治疗,必要时行气管插管。

肾炎的中医中医辨证

肾炎的中医中药治疗副作用小,注重肾脏的修复和保护,还具有标本兼治的效果。肾炎的中医辨证如下:

风热型:发热不恶寒、咽喉肿痛,面部轻度浮肿,舌苔薄黄,尿短赤涩,可见肉眼血尿。治则疏风清热,凉血解毒。

湿热型;可有发热、唇干口苦、舌苔黄、脉滑数、尿少色红、头面或全身浮肿。治则清热利湿或清热解毒。

风寒型:发病急,恶寒、发热、咳嗽、头面浮肿、尿少、血压高、舌苔薄白、脉浮紧。治则宣肺利水。

中暑能喝藿香正气水吗 正确理解中医中的“中暑”

在了解中暑能否喝藿香正气水之前,首先要清楚中医中的“中暑”和西医中的“中暑”是两个不同的概念,中医通过辨证把中暑按辨证分为三大类,西医所说的“中暑”,只是中医辨证的一个方面。

阴暑是因为暑天受寒引起的,类似于经常进出空调间而出现中暑症状的情况。

阳暑基本与西医所指的中暑是一致的,是指夏季在烈日下工作或长途奔走,感受炎热曝哂而发病的伤暑证。是由于动而得之,故名“阳暑”。主要病状有高热、心烦、口渴、大汗、舌苔黄干,脉洪数等。

湿暑是湿热天气中出现的类似中暑症状,症见头痛昏重、胸膈痞闷、脘腹胀痛、呕吐泄泻。

炎夏产妇谨防中暑

产褥中暑是指产妇在高温闷热环境中,体内余热不能及时散发所引起的中枢性体温调节功能障碍,也称产褥期热射病。

临床表现:

1.中暑先兆:早期出现心悸、恶心,有时伴呕吐,偶有发热、四肢无力、头晕眼花、大量出汗。

2.轻度中暑:中暑先兆未能得到及时处理,产妇可能出现体温突然上升、皮肤干燥无汗、关节肌肉痛性痉挛、体表布满痱疹、心率快、呼吸急促、面色潮红、胸闷、烦躁、口渴等症状。

3.重度中暑:产妇体温持续上升达41℃~42℃,同时出现谵妄、抽搐、昏迷,可有呕吐、腹痛、腹泻、皮下及胃肠出血、瞳孔缩小,反应减弱、呼吸急促、脉搏细数、皮肤干燥无汗、血压下降等等。

治疗:原则是迅速降温,及时纠正酸中毒、休克,补充水及氯化钠。不论产妇神志是否清楚,均应置于低温、通风环境中,用冷水、酒精等擦浴,快速物理降温。按摩四肢,促进肢体血液循环,已发生循环衰竭者慎用物理降温,重视纠正脑水肿,可用甘露醇快速静滴。同时采用药物降温,用葡萄糖盐水1000~1500ml静脉滴注,盐酸氯丙嗪25~50mg溶于葡萄糖盐水500ml中静脉滴注,1~2小时滴完,4~6小时重复一次。紧急时也可选盐酸氯丙嗪加盐酸异丙嗪静脉点滴,体温降至38℃时,停止降温处理。24小时补液控制在2000~3000ml,加强护理,纠正水及电解质紊乱,用安定、硫酸镁等抗惊厥、解痉,并给予抗生素预防感染。出现脑、心、肾等合并症时,应积极对症处理。

产妇睡的房间要安静,室内空气新鲜。大热天更要注意空气流通,预防中暑。

产妇能吃圣女果吗

产妇是可以吃圣女果的。特别在炎热的夏天,产妇出汗多,吃适量的水果能帮助产妇补充散失的水分,避免产褥中暑。

产褥中暑能喂奶吗

如果病情并不严重,建议停止喂奶一两天,在高热期间暂停哺乳,指导挤奶,保持乳汁的分泌,防止乳腺炎的发生。

虽然中暑不是病菌感染导致的生病,也不会把病菌通过乳汁传给宝宝,但产妇身体欠佳还要忙于照顾宝宝、给宝宝喂奶,可能会导致病情加重。所以,还是等产妇病情平稳后在医生指导进行哺乳。

产褥中暑能喂奶吗 产褥中暑如何预防

1.产后2天内最好吃一些清淡流质的食物,以后再逐渐增加含有丰富蛋白质、碳水化合物及适量脂肪的食物。此外还要注意补充维生素及矿物质,可多吃些新鲜水果和蔬菜等,如夏季盛产的西瓜,合有大量水分,清热解暑,产妇可以适当吃一些。还要多喝水,保持体内水分充足。

2.夏季天气炎热,门窗紧闭容易使房间高温湿热,房间空气不流通,再加上产妇身体虚弱,中枢体温调节功能障碍,体内的余热不能很好地散发出去,便会引发产褥中暑,多发于产褥前期。因此要及时给房间通风散热,注意产妇不要坐在通风处。可以适当使用空调,但要注意冷风不能对着产妇吹,同时,温度不要调得过低。

3.产妇的居室应通风换气,衣着要恰当,以舒适为度,以免影响散热。如有中暑先兆的情况,应立即将产妇移到凉爽通风处,解开衣服。

4.多喝水,尤其要补充盐水。体温较高者应立即给予冷水、酒精擦浴,快速物理降温,大多轻症患者能得到控制。

相关推荐

中医辨证肺气虚

肺气虚证是指肺气虚弱、肺、功能活动减弱所表现证候。 多由久咳耗伤肺气或久病引起肺虚或气生成不足所致。 主要临床表现:咳喘无力 气短 动则尤甚, 痰多清稀;声低懒言、面色淡白、神倦疲乏;或有恶风自汗、易感冒;舌淡苔白、脉虚。 病机分析:本证以咳喘无力气短和全身功能减退为诊断要点;肺气亏损故咳喘无力,气短动则气促肺气不足,输布水液功能减弱水液停聚肺系,聚而成痰随肺气上逆所以痰多清稀; 肺气虚则声低懒言;面色淡白神倦疲乏;舌淡苔白脉虚为气虚之征,肺气虚不能卫外腠理不固故自汗恶风。防御功能减退因此易感冒。 相似证

胸痹中医辨证

卒然心痛如绞,形寒,甚则手足不温、冷汗自出,心悸气短,或心痛彻背、背痛彻心。多因气候骤冷或骤遇风寒而发病或加重症状,苔薄白,脉沉紧或促。 心胸满闷,隐痛阵发,痛无定处。遇情志不遂时容易诱发或加重,或兼有脘胀闷,得嗳气或矢气则舒,苔薄或薄腻,脉细弦。 胸闷重而心痛轻微,肥胖体沉,痰多气短。遇阴雨天而易发作或加重,伴有倦怠乏力、纳呆便溏、口黏、恶心、咯吐痰涎,苔白腻或白滑,脉滑。 心胸疼痛剧烈,如刺如绞,痛有定处,甚则心痛彻背,背痛彻心,或痛引肩背,伴有胸闷,日久不愈。可因暴怒而加重,舌质暗红,或紫暗,有瘀斑

癃闭中医辨证

小便点滴不通,或量极少而短赤灼热,淋沥不畅,甚至闭而不痛,少腹急满,口苦而黏,或口渴不欲饮,大便不通,舌质红,苔黄腻,脉实数。 小腹坠胀,时欲小便而不得出,或大便溏泻,小便短少,神疲体倦,气短懒言,不思饮食,渴而欲饮,脱肛,舌淡边有齿痕,苔薄,脉细弱。 情志抑郁或恼怒,小便不通或通而不畅,或点滴而出,胸胁胀满或痛,舌红苔薄或薄黄,脉弦。 小便点滴而下,或尿细如线,甚至阻塞不通,小腹胀满疼痛牵及外阴,舌紫暗,或有瘀点、瘀斑,脉涩。

尿频的中医辨证

中医认为小便频数主要由于小儿体质虚弱,肾气不固,膀胱约束无能,其化不宣所致。此外过于疲劳,脾肺二脏俱虚,上虚不能制下,土虚不能制水,膀胱气花无力,而发生小便频数。因此尿频多为虚症,需要调养,多吃富含植物有机活性碱的食品,少吃肉类,多吃蔬菜。 尿频的中医辨证 一、膀胱湿热:小便频数,尿急尿痛,尿道灼热感,小便短黄浑浊,口干而粘,小腹胀满,大便秘结,或见发热恶寒,舌红苔黄腻,脉滑数。 二、肾阴亏虚:尿频而短黄,伴眩晕耳鸣,咽乾口燥,颧红唇赤,虚烦不寐,腰膝酸软,骨蒸劳热,五心烦热,盗汗,大便硬结,舌红苔少,脉

跟骨痛的中医辨证

一、气滞血瘀型:各种原因导致局部血行缓慢、瘀血阻滞,脉络被阻,则气血运行不畅而痛,且痛有定处,疼痛拒按,行走受限。 二、肝肾亏虚型:肝肾及其分支别络绕跟部行走,肝主筋、主藏血,而肾主骨、主藏精、精生髓。年老之体,肝肾不足、精血亏虚、经脉失充,则筋失所养、骨失所主、骨萎筋弛;故站立或行走时跟部酸痛、隐痛、乏力、疼痛喜按、触之痛减。 三、寒凝血瘀型:气血运行缓慢,复感寒邪,寒主凝滞、主收引,致使经络被阻、气血凝滞不通而痛,疼痛拒按,喜热怕凉。

产后乳腺炎的中医辨证治疗

一、早期乳腺炎的治疗 初起阶段主要表现为乳汁淤积,热毒内盛,其治疗原则为解毒清热、通乳消肿。 内服药:汤药:可用瓜蒌牛蒡汤加减:瓜蒌、牛蒡子、天花粉、黄芩、陈皮、栀子、金银花、柴胡、连翘、穿山甲、王不留行、漏芦、气郁加橘叶、川子;发热明显加生石膏,重用黄芩,肿胀痛者加乳香、没药、赤勺。 外用药:金黄膏、玉露膏外敷或芒硝溶液散敷,或者选用乳腺治愈膏外贴,简单方便、有效,初起阶段注意保持乳汁排出通畅。因为如果有多余的乳汁淤积很容易使得乳腺炎恶化。给患者造成更大的伤害。 二、化脓期 成脓期的治疗有两个原则:一是

中医辨证梅毒

肝经湿热证 治法:清热利湿,解毒驱梅。 方药:龙胆泻肝汤加减方中龙胆草、黄芩、栀子、甘草泻火解毒祛湿;木通、车前子、泽泻、土茯苓清热利湿驱梅;柴胡疏达肝气,肝气畅达则无湿热留滞之患。诸药合用,共奏清热利湿,解毒驱梅之功。 肺脾湿热证 治法:清泄肺脾,解毒驱梅。 方药:杨梅一剂散加减方中麻黄、白芷、蝉蜕、防风宣散在表之湿热以驱梅;金银花、连翘、鱼腥草、土茯苓清泄在里之湿热以解毒;皂角刺、炮山甲活血软坚以散结。诸药合用,共奏清泄肺脾,解毒驱梅之功。 痰湿流聚证 治法:化痰散结,祛湿驱梅。 方药:海藻玉壶汤加减

中暑怕冷怎么回事

中医辨证中暑分为阴暑和阳暑之分,而中暑怕冷考虑是患有阴暑。 阴暑也叫暑湿感冒,是由于夏天天气炎热,由于贪凉而猛吹空调、无节制吃冷饮,导致暑热和风寒之邪同时入侵体内而造成的。 通常阴暑患者会出现身热头痛、无汗、恶寒怕冷、关节酸痛、神疲倦怠、腹痛腹泻等症状。

产后恶露的中医辨证治疗

中医治疗 传统中医对于产后恶露不净之症早有研究,对于产后恶露不净的治疗即应以补虚和祛瘀为主要原则,补虚以补益气血为主,祛瘀当配合理气药,取气行则血行之意。中药名方“产后恶露膏”即是中医治疗此症之专用药。由益母草、红花、桃仁、急性子四位中药组成,产后恶露膏以收敛止血与活血化瘀配合应用,通中有守,相辅相成,其益气养阴之用药特点亦符合女性体虚之病机,使治疗效果更加全面,因而此方千百年来倍受中医医家所推崇,沿用至今,经久不衰。

糖尿病的中医辨证

中医学对本病的病因病机论述较为详细。认为主要是由于素体阴虚,五脏柔弱,复因饮食不节,过食肥甘,情志失调,劳欲过度,而导致肾阴亏虚,肺胃燥热;病机重点为阴虚燥热,而以阴虚为本,燥热为标;病延日久,阴损及阳,阴阳俱虚;阴虚燥热,耗津灼液使血液粘滞,血行涩滞而成瘀;阴损及阳,阳虚寒凝,亦可导致瘀血内阳。 1.素体阴虚 导致素体阴虚的原因有:①先天不足:《灵枢·五变篇》说:“五脏皆柔弱者,善病消瘅”。是指在母体胎养不足所致。②后天损耗过度:如毒邪侵害,损耗阴津。③化源不足:如化生阴津的脏腑受损,阴精无从化生,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