产褥中暑中医辨证
产褥中暑中医辨证
产褥中暑(puerperal heat stroke)是指在产褥期因高温高湿、通风不良及体质虚弱的条件下,引起中枢性体温调节功能障碍性急性疾病。
本病在中医临床中多属“产后郁冒”范畴。产妇亡血多汗,血虚津伤,阳气独盛于上,复因感受寒邪,气机壅塞,上焦不通,胃气失和,津液不足,因而见有脉弱,呕吐不能食,大便反坚,但头汗出以及舌有苔、身无汗等症者,治以发汗散邪、调和阴阳,以使汗出则邪去,阳弱而后与阴相和。所谓损阳而就阴也。对严重胞胎既下,气血俱去,忽而眼黑头眩、神昏口噤、昏不知人者,当急投益气固脱,辛香逐血等剂。
产褥中暑吃什么好
【药膳食疗】
1,猪肾粥:
[原料]猪肾1对,粳米150g,薤白3g,人参、葱白各6g。
[制法]先将猪肾洗净切片,待用;粳米洗净水煮。至粳米半热时将猪肾、人参、薤白、葱白放火锅内煮。
[功效]补肾益精,补气通阳。适用于肾精亏损之产后感染发热。
[服法]食用时可加入少量精盐,2次/d。
2,五神汤:
[原料]荆芥、紫苏叶、茶叶各6g,生姜2g,冰糖25g。
[制法]生姜洗净切成薄片,同荆芥、一紫苏叶、茶叶一起放入干净的锅内,加入清水约500mL,置火上烧沸约5分钟,滗出汁,再加清水煎1次;两次取汁约500mL,用双层纱布过滤取得清亮药液装在皿内;锅内放清水约50mL,烧洗后下入冰糖溶化,趁热过滤,再把糖汁对入药液内即成。
[功效]辛温解表,祛风散寒。适用于风寒侵表之产后感染发热。
[服法]温热3次服完。
3,地丁败酱糖茶:
[原料]紫花地丁、蒲公英、败酱各30g,红糖适量。
[制法]加水700mL煎取400mL。去渣,加红糖适量。
[功效]清热解毒,凉血化瘀。适用于产后感染发热。
[服法]温服,200mL/次,2次/d。
4,鱼腥草二花饮:
[原料]鱼腥草30g,金银花15g,野菊花12g,白糖适量。
[制法]将鱼腥草、金银花和菊花共放沙锅内,加水适量,大火煮沸后再煎7分钟,去渣加入白糖,即可饮用。
[功效]清热解毒,凉血。适用于产后感染发热。
[服法]1剂/d,连服5~7剂。
5,化瘀解毒粥:
[原料]牡丹皮10g。赤芍12g,蒲公英、野菊花、紫花地丁各20g,粳米50g。
[制法]前5味共放沙锅内,加水适量,煎取药汁共3次,最后去渣合并药汁,与粳米共煮稀粥食用。
[功效]清热解毒。化瘀。适用于产后感染发热。
[服法]1剂/d,连服5日。
6,生化蜜膏:
[原料]当归、益母草各30g,川芎、桃仁、甘草、牡丹皮各10g,炮姜5g,白蜜50mL。
[制法]将当归、益母草、川芎、桃仁、甘草、牡丹皮、炮姜同放火锅中,加水500mL,煮取300mL,去渣,加白蜜50mL收膏。
[功效]行气活血。祛瘀。适用于产后血瘀发热。
[服法]50mL/次,3次/d。
7,桃仁莲藕汤:
[原料]桃仁10g(去皮尖打碎),莲藕250g,红糖或食盐少许。
[制法]将莲藕洗净切片,加水500mL与桃仁共煮汤;酌加红糖或食盐少许调味。
[功效]活血行血,散瘀。适用于产后血瘀发热。
[服法]吃藕喝汤,1次/d。
8,益母山花饮:
[原料]益母草30g,山楂、金银花各9g,冰糖适量。
[制法]将益母草、山楂、金银花洗净放锅内,加水500mL,煎取250mL,去渣入冰糖溶化后,即可饮用。
[功效]活血化瘀。适用于产后血瘀之发热。
[服法]1剂/d,连服5—7日。
9,龙眼地黄粥:
[原料]龙眼肉12g,熟地黄15g,粳米40g,冰糖适量。
[制法],将龙眼肉、熟地黄洗净用纱布包好,同粳米共放沙锅内,加水适量,用小火煮至米熟后,去药包加冰糖,稍煮片刻即可。
[功效]养血益气。适用于产后血虚发热。
[服法]早、晚食用,1剂/d,连服3~5剂。
10,参芪当归羊肉汤:
[原料]人参、当归各10g,黄芪30g,羊肉500g。
[制法]将羊肉切块加水适量煮汤,后加入黄芪、当归、人参,以文火煎煮1小时,去当归、黄芪。
[功效]气血双补。适用于产后血虚之发热。
[服法]喝汤吃肉,1次/d。
11,山药桂圆炖水鱼:
[原料]山药30g,龙眼(桂圆)肉20g,鳖(水鱼)1只(约重500g)。
[制法]先将甲鱼宰杀,去内脏切碎。加适量水,与山药、龙眼肉清炖,至熟烂,即可食用。
[功效]滋阴清热,潜阳。适用于产后血虚之发热。
[服法]佐餐食用。
12,姜糖饮:
[原料]生姜15g,红糖30g。
[制法]将生姜洗净切片,置入锅中,加水2碗,煮沸后再煮5分钟,入红糖再煮2分钟即可。
[功效]散寒解表。适用于产后外感风寒发热。
[服法]趁热饮用,1剂/d,5一10日为1个疗程。
13,葱豉小米粥:
[原料]葱白2根,淡豆豉、荆芥各6s,小米50g。
[制法]先将小米用水淘净后放火锅内,加水适量,煮沸后加入葱白、豆豉、荆芥,再煮至米烂后即可食用。
[功效]疏风解表。适用于产后外感发热。
[服法]1剂/d,连服7日。
如何正确理解中医中的“中暑”
在了解中暑能否喝藿香正气水之前,首先要清楚中医中的“中暑”和西医中的“中暑”是两个不同的概念,中医通过辨证把中暑按辨证分为三大类,西医所说的“中暑”,只是中医辨证的一个方面。
阴暑
阴暑是因为暑天受寒引起的,类似于经常进出空调间而出现中暑症状的情况。
阳暑
阳暑基本与西医所指的中暑是一致的,是指夏季在烈日下工作或长途奔走,感受炎热曝哂而发病的伤暑证。是由于动而得之,故名“阳暑”。主要病状有高热、心烦、口渴、大汗、舌苔黄干,脉洪数等。
湿暑
湿暑是湿热天气中出现的类似中暑症状,症见头痛昏重、胸膈痞闷、脘腹胀痛、呕吐泄泻。
孕妇要防中暑
人在高温环境下,如果不能很好散热的话就会中暑,其中一种比较特殊的中暑是产褥中暑。所谓的产褥期是指,产妇产出胎儿及胎盘后,除乳房以外的器官全部恢复或接近至未孕时的那段时期,大概6周左右。产褥中暑,顾名思义就是发生在产褥期的中暑,由于产褥期高温高湿、通风不良,再加上产妇体质虚弱,结果体温调节功能出现急性障碍,导致中暑。
产褥中暑的主要原因是产后护理不当。某些产妇受旧风俗影响,为了“避风”,即使是炎热的暑天,也要深居室内,紧闭门窗,身穿厚衣,扎袖口和裤口,唯恐“受风”,结果散热受到严重障碍而引起产褥中暑。
中暑后首先出现头痛、头晕、口渴、多汗、胸闷、心慌、乏力、恶心、呕吐等症状。之后出现体温上升,脉搏、呼吸增快,体温进一步升高,可高达40~45℃,这时面色潮红、出汗停止、皮肤干热。严重时可出现血压下降、面色苍白、呼吸急促、神志不清、狂躁、昏迷、抽搐等。
出现中暑的兆头时,立即将产妇移至凉爽通风处,解开衣服,多喝凉开水或盐开水,使其安静休息。体温升高时可用凉水或酒精擦身,将冰袋放在腋下、头颈部、腹股沟等处,可同时用风扇吹风。如果出现昏迷,应立即送医院治疗。
产褥中暑是一种完全可以预防的疾病,关键是要让产妇及家属明白,产后住房一定要凉爽舒适,通风良好,冷热适宜,尤其夏季不能太热。
产褥中暑怎么治疗
产褥中暑治疗
产褥中暑的治疗原则是迅速降温,纠正水、电解质与酸硷紊乱,积极防治休克。降温宜同时采用物理降温。首先将病人移置凉爽通风的地方,全身用冰水或酒精擦浴,在头、颈、腋下、腹股沟、腘窝部浅表大血管分布区放置冰袋,同时用电扇向病人吹风,并用力按摩四肢,以防止周围血循环的淤滞。
产褥中暑治疗在采用物理降温的同时,应用药物降温,以氯丙嗪为最常用,其主要作用是抑制体温调节中枢,扩张血管,加速散热,松弛肌肉,减少震颤,降低器官的代谢和氧消耗量,防止身体产热过多。用法是将氯丙嗪25~50mg溶于生理盐水500ml中静脉滴注,在1~2小时内注完。如情况紧急,可用氯丙嗪25mg或异丙嗪 25mg溶于5%葡萄糖溶液或生理盐水100~200ml中静脉滴注,在10~20分钟内注完。若在2小时内体温并无下降趋势,可重复给药。降温过程中应加强护理,注意体温、血压、心脏情况,一待肛温降至38℃左右时,应即停止降温。
在降温的同时,应积极纠正水、电解质紊乱,24小时补液量控制在2000~3000ml,并注意补充钾、钠盐。抽搐病人可用安定10mg肌注,同时用抗生素预防感染。
产褥中暑的治疗措施
首先应将患者置于阴凉.通风处,脱去产妇过多衣着,室内温度宜降至25℃;。鼓励多饮冷开水,用冷水.乙醇等擦洗。在头、颈、腋下.腹股沟,胭窝浅表大血管分布区放置冰袋,快速物理降温.按摩四肢,促进肢体血液循环,已发生循环衰竭者慎用物理降温,以避免血管收缩加重循环衰竭.重视纠正脑水肿,可用20%甘露醇或25%山梨醇250ml快速静滴。抽搐可用地西泮、硫酸镁等抗惊厥。
同时采用药物降温,用4℃葡萄糖氯化钠注射液1000—1500ml静脉滴注.盐酸氯丙嗪25—50mg加于葡萄糖注射液50ml静脉滴注,1—2小时滴完,4—6小时可重复一次.当血压下降时.停用盐酸氯丙嗪改用地塞米松、紧急时也可使用盐酸氯丙嗪加盐酸异丙嗪静脉滴注,体温降至38%时,停止降温。在降温的同时应积极纠正水、电解质牵乩和酸中毒,24小时补液量控制在2000—3000ml之间。注意补充钾、钠盐。高热昏迷抽搐的危重患者或物理降温后体温复升者可用冬眠疗法,常用冬眠1号(哌替啶loomg.氯丙嗪50mg、异丙嗪50rog)半量静脉淌注。使川药物降温时需监测血压、心率、呼
吸等生命体征.加强护理,注意体温、血压.心脏及肾脏悄况。给予抗生素预防感染。出现心、脑、肾合并症时,
应积极对症处理.心力衰竭用毛花甘丙等:呼吸衰竭用尼可利米.洛贝林对症治疗,必要时行气管插管。
肾炎的中医中医辨证
肾炎的中医中药治疗副作用小,注重肾脏的修复和保护,还具有标本兼治的效果。肾炎的中医辨证如下:
风热型:发热不恶寒、咽喉肿痛,面部轻度浮肿,舌苔薄黄,尿短赤涩,可见肉眼血尿。治则疏风清热,凉血解毒。
湿热型;可有发热、唇干口苦、舌苔黄、脉滑数、尿少色红、头面或全身浮肿。治则清热利湿或清热解毒。
风寒型:发病急,恶寒、发热、咳嗽、头面浮肿、尿少、血压高、舌苔薄白、脉浮紧。治则宣肺利水。
中暑能喝藿香正气水吗 正确理解中医中的“中暑”
在了解中暑能否喝藿香正气水之前,首先要清楚中医中的“中暑”和西医中的“中暑”是两个不同的概念,中医通过辨证把中暑按辨证分为三大类,西医所说的“中暑”,只是中医辨证的一个方面。
阴暑是因为暑天受寒引起的,类似于经常进出空调间而出现中暑症状的情况。
阳暑基本与西医所指的中暑是一致的,是指夏季在烈日下工作或长途奔走,感受炎热曝哂而发病的伤暑证。是由于动而得之,故名“阳暑”。主要病状有高热、心烦、口渴、大汗、舌苔黄干,脉洪数等。
湿暑是湿热天气中出现的类似中暑症状,症见头痛昏重、胸膈痞闷、脘腹胀痛、呕吐泄泻。
炎夏产妇谨防中暑
产褥中暑是指产妇在高温闷热环境中,体内余热不能及时散发所引起的中枢性体温调节功能障碍,也称产褥期热射病。
临床表现:
1.中暑先兆:早期出现心悸、恶心,有时伴呕吐,偶有发热、四肢无力、头晕眼花、大量出汗。
2.轻度中暑:中暑先兆未能得到及时处理,产妇可能出现体温突然上升、皮肤干燥无汗、关节肌肉痛性痉挛、体表布满痱疹、心率快、呼吸急促、面色潮红、胸闷、烦躁、口渴等症状。
3.重度中暑:产妇体温持续上升达41℃~42℃,同时出现谵妄、抽搐、昏迷,可有呕吐、腹痛、腹泻、皮下及胃肠出血、瞳孔缩小,反应减弱、呼吸急促、脉搏细数、皮肤干燥无汗、血压下降等等。
治疗:原则是迅速降温,及时纠正酸中毒、休克,补充水及氯化钠。不论产妇神志是否清楚,均应置于低温、通风环境中,用冷水、酒精等擦浴,快速物理降温。按摩四肢,促进肢体血液循环,已发生循环衰竭者慎用物理降温,重视纠正脑水肿,可用甘露醇快速静滴。同时采用药物降温,用葡萄糖盐水1000~1500ml静脉滴注,盐酸氯丙嗪25~50mg溶于葡萄糖盐水500ml中静脉滴注,1~2小时滴完,4~6小时重复一次。紧急时也可选盐酸氯丙嗪加盐酸异丙嗪静脉点滴,体温降至38℃时,停止降温处理。24小时补液控制在2000~3000ml,加强护理,纠正水及电解质紊乱,用安定、硫酸镁等抗惊厥、解痉,并给予抗生素预防感染。出现脑、心、肾等合并症时,应积极对症处理。
产妇睡的房间要安静,室内空气新鲜。大热天更要注意空气流通,预防中暑。
产妇能吃圣女果吗
产妇是可以吃圣女果的。特别在炎热的夏天,产妇出汗多,吃适量的水果能帮助产妇补充散失的水分,避免产褥中暑。
产褥中暑能喂奶吗
如果病情并不严重,建议停止喂奶一两天,在高热期间暂停哺乳,指导挤奶,保持乳汁的分泌,防止乳腺炎的发生。
虽然中暑不是病菌感染导致的生病,也不会把病菌通过乳汁传给宝宝,但产妇身体欠佳还要忙于照顾宝宝、给宝宝喂奶,可能会导致病情加重。所以,还是等产妇病情平稳后在医生指导进行哺乳。
产褥中暑能喂奶吗 产褥中暑如何预防
1.产后2天内最好吃一些清淡流质的食物,以后再逐渐增加含有丰富蛋白质、碳水化合物及适量脂肪的食物。此外还要注意补充维生素及矿物质,可多吃些新鲜水果和蔬菜等,如夏季盛产的西瓜,合有大量水分,清热解暑,产妇可以适当吃一些。还要多喝水,保持体内水分充足。
2.夏季天气炎热,门窗紧闭容易使房间高温湿热,房间空气不流通,再加上产妇身体虚弱,中枢体温调节功能障碍,体内的余热不能很好地散发出去,便会引发产褥中暑,多发于产褥前期。因此要及时给房间通风散热,注意产妇不要坐在通风处。可以适当使用空调,但要注意冷风不能对着产妇吹,同时,温度不要调得过低。
3.产妇的居室应通风换气,衣着要恰当,以舒适为度,以免影响散热。如有中暑先兆的情况,应立即将产妇移到凉爽通风处,解开衣服。
4.多喝水,尤其要补充盐水。体温较高者应立即给予冷水、酒精擦浴,快速物理降温,大多轻症患者能得到控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