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式逗小孩的弊端
中国式逗小孩的弊端
灌酒、故意吓唬、怂恿孩子做“坏事”……中国的熊大人们似乎总爱以逗孩子为乐,有时候逗弄小孩的方式甚至近乎恶作剧。其实,这些往往都会在无意间给孩子带来伤害。下面就来给大家细数中国式逗小孩的弊端。
一、让孩子不能区别善恶和混淆是非
大人像耍猴一样逗弄孩子,怂恿孩子说脏话以取乐,后果是污染孩子的心灵,让孩子不能区别善恶和混淆是非。
二、使小孩丧失安全感
一些言语的戏弄,比如说“你妈妈生了弟弟不爱你了”等,会让孩子把大人的玩笑话当真,并且感到恐惧。而孩子的安全感是非常重要的,有的孩子出现行为偏差,具有攻击性,伤害自己,其实就是因为缺乏安全感。
三、让孩子感知自己不被尊重
此外,被戏称“小胖墩”、“小胖妞”之类的,会让孩子感知到自己不被尊重。在不被尊重的环境当中长大的孩子,也不懂得如何去尊重别人。
中国式家长的十大教育弊端
第一、过分溺爱,忽视非智力因素的培养
孩子是父母的爱情结晶,爱孩子是天性使然,但溺爱孩子却是人类独创的一种另类之爱。在世界各国的家庭教育中,中国父母对孩子的溺爱程度当仁不让地名列前茅。这种溺爱,是人性之中爱的光辉的一种畸形心理,在这种非常态的爱被放大以后,温柔变成一副枷锁,疼爱化做一个圈套。
人性被扭曲后的结果,甚至不如非洲一种到了年龄便把小狮子扔进茫茫草原之母狮释放出来的兽性。对此,教育家马卡连柯说过一段经典的话:“一切都给孩子,牺牲一切,甚至牺牲自己的幸福,这是父母给孩子的最可怕的礼物。”
除了溺爱,严格的中国父母们对孩子非智力因素的忽视也相当可怕。在这方面,很多父母按照他们的思维方式,严重扼杀幼小孩子的心理、情感、意志和兴趣等非智力因素,从三四岁甚至更早,父母们便开始命令孩子们学汉字、念唐诗、背宋词、练算术,而不去顾及孩子爱玩的天性,一味地学死知识,一味地命令式教育,将孩子的自尊心、自信心、坚持性和创新能力等非智力因素抛之脑后。
可孩子毕竟是孩子,纵然他们幼小的心灵里有无数个理由,又岂找出一个借口,去挑战和反对瞪着大眼、攥着拳头、携带着中国传统文化因子的家长的种种威严?
第二、心灵施暴,扼杀独立人格的树立
有一个关于教育的小故事很有意思,说的就是中国家庭教育和国外的区别:一个中国儿童拿着自己画的图画让父母鉴赏,他会说,你看,我画得象不象?同样,国外的孩子会向父母说,你看,我画得好不好?这一“象”一“好”,仅一字之差,却有天壤之别。相同的环境下,异样的提问方式,得到截然不同的回答是肯定的。道理自不必多解释什么,两种不同的教育方式和理念跃然纸上。
自古至今,中国人从来不缺乏智慧,但我们对于创新能力、应变能力和竞争能力的缺乏,却是毫无疑问的。父母是孩子的第一任老师,但如果我们的老师从小就遭受着一种心灵施暴的教育方式,而陈旧的理念并没有随着社会的发展而更新,等到教育的重大责任再次落到他们身上时,我们所享受的待遇将是多么可怕呀!
可以负责任地说,我们的孩子,在第一任老师的培养下,完全没有树立起独立的人格。这不是父母的错误,而是中国家庭教育的悲哀。
第三、物质刺激,变相拜金主义的诱导
在中国家庭教育下长大的孩子,对于物质刺激这个词语一定并不陌生。据了解,这好象是中国父母们独有的杀手锏:考试成绩全部85分以上,给孩子买飞机玩具和酸奶;要是能在全班排名中进入前三,奖励100块钱。反此种种,方式不同,但刺激效果却惊人的相似。当人生观的追求转化成物质上的贪婪,我们又从何谈起独立的竞争意识和健全的人格呢?
道理有时都是相通的,果然又相继出台了所谓“见义勇为奖”等种种令人哭笑不得的制度,这不是一个人的悲哀,而是一群人的悲哀,甚至反映了在一个法制尚未健全的国度里,一个民族和一种文化的悲哀。在孩子的心灵里,这是一种变相的拜金主义诱导,也许正是从这一刻起,一道腐败的大幕已经悄悄拉开。
第四、动辄体罚,应试教育的最好帮凶
体罚对于中国的孩子来说,是最熟悉不过的,特别是在农村孩子和教育欠发达地区的一些学校里。
中国家长们理由万千,什么“不打不成才”、什么“棍棒之下出孝子”等等,于是一个崭新的轮回继续着:被棍棒打出来的父母们依然棍棒着自己的孩子,被棍棒打出来的老师们依然棍棒着自己的学生。
谁都知道,应试教育的填鸭式教学是不对的。但对于等好成绩都等红了眼的父母们来说,他们管不了这些,他们最舒服的感觉和称心的方式就是全力支持学校教育,做好应试教育的帮凶。放学回家刚放下书包,父母第一句话就是,你们老师布置的作业完成了吗,就想去玩儿!你们老师不是让你写五十遍新字词吗,你写了几遍了?这是每个人都经历过的,也是每个人都服从过的。现在想来,是不是很搞笑?
第五、朝令夕改,缺乏教育目标的远景性和阶段性。
这大概不能全怪中国家长,因为很多家长还在为生存奔波。但有一点可以肯定,就是今天他们觉得当官好,就对孩子说好好学习,争取以后做大官;明天他们如果觉得写书赚钱,就会买来一堆文学作品,让孩子发奋读书。
当然,家长自身的素质也大不相同,相应出的做法也会不同程度地出现差别。即使如此,中国家庭教育对孩子未来教育模式和教育方向缺乏远景性和阶段性,或者有了针对性没了方向性等等顾此失彼、朝令夕改的行为方式,是不用怀疑的。
甚至,这个现象有两个极端。一是家长完全奴役孩子,即家长的话一言九鼎,让你上东你不敢去西。二是家长对孩子不管不问,完全“野生生长”,他们从来不对你说向东或向西,所以你可以随便打狗或撵鸡。但无论如何,对家庭教育的完全漠视或过分重视,带来的后果都是不尽如人意的。
第六、精神方面,孩子是家长最熟悉的陌生人
如果说以上五个方面更多是从孩子的幼年教育出发,那么以下五个方面则更多关注家长们对长大孩子的教育。早期的家庭教育父母在某种程度上是主人,但到成年期间的教育,父母主人翁的身份便被学校分担了很大一部分。经常可以听到家长们说这样的话:终于轻松了,我儿子住校了;学校老师会教育好孩子的,咱该歇着啦;孩子一个月甚至半年才回家一次,我上哪儿去教育他呀?家庭教育和学校教育在这里没有达成完整的默契,分歧便诞生了。
随着分歧诞生的是,一方面孩子迅速成长,新环境和新朋友等人际关系不断确立和稳定,而另一方面是家长对孩子的陌生。经常不见面,见面后又只是不冷不淡地说几句客套话而已。最终,孩子成为家长们最熟悉的陌生人,熟悉的,是孩子的过去,陌生的,是孩子的精神和未来。
第七、事业方面,孩子沦为家长实现未泯理想的工具
“我们那时候条件差,都没机会念大学,所以你要好好学习,争取上大学深造!”大部分中国家长都是这么想的,至少在孩子小的时候是这样:好好学习,以高分考个好大学。这似乎是中国家长们对孩子们唯一的期待。
但考上大学以后呢?“你看我念了大学,有了学历,结果还是没当个象样的官,所以你念完大学,一定要当大官!”这是另外一部分高学历家长的说法。于是,从帮孩子选小学开始,甚至不惜跑路子拖关系,再进重点中学,然后孩子考上大学了,回家问父母,我应该填报什么志愿啊?
这就是中国的孩子,再过几天就要踏进大学校门了,还得回家问问父母要选择什么专业!此种后果,完全是中国式家庭教育的恶果:由孩子被动地听家长吩咐,逐渐深化,趋向同化,最后到向家长询问,终于沦为家长实现他们未泯理想的工具。
第八、道德方面,家长和学校教育一起超级空白
这个话题应该和我们提倡的“以德治国”结合起来,那样会更加精彩,也会更加显示出中国对于道德问题的无奈。试想,如果道德都被挂在嘴边上说事,我们所拥有和理解的道德是否已经沦陷?
这也是非智力因素的一个表现。中国家庭教育里,最被重视的是智力因素,至于其他的德、体、美、劳等方面的发展,甚至连学校教育都是一纸超级空文,那又怎么去要求家长呢?小时候发的红奖状里写得清楚:该生在本学期之内,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成绩优秀,特此奖励,以兹鼓励。但实际是什么?不过只是因为我的试卷被打了95分,仅此而已。
第九、生活方面,近乎泛滥的物质支持
这与溺爱有关,但又不完全相同。如果说孩子从小的饭来张口衣来伸手会因家庭的不同而产生差异的话,那么当孩子长大成人,独自在外地念书时,近乎泛滥的物质支持就开始了。
孩子从小所接受的金钱等物质来源大概有以下几种:一是成绩达标后的“奖金”;二是帮父母买东西找回的零钱;三是家长每天给的饭钱和坐车费用;四是亲戚朋友给的奖励,特别是过年时的压岁钱;五是节假期间打的小零工。大体上的这些来源,却根本无法跟父母提供的物质支持相提并论。物质支持无可厚非,可一旦泛滥,被金钱左右头脑的人,行为往往是可怕的。
第十、性教育方面,孩子顺利成长的绊脚石
中国教育直到现在,也没有找到一条合适的性教育方案。要是归根溯源,挑出家庭教育的毛病来,似乎有失偏颇。好问是孩子的天性,从很小的时候,很多孩子就问妈妈,我是从哪儿来的?但很多母亲会不假思索地回答:你是我在大街上捡的!或者还会有很多种答案,但总结起来只有一个目的,就是变着法地回避性教育问题。
而学校教育就弥补这一点了吗?答案是否定的。在这样的前提和基础下,面对一些性知识几乎为零的孩子,以至于发生什么未婚妈妈、青少年性暴力犯罪等等现象时,除了深刻思考我们教育的失败之外,我们已经没有必要去讨论它们带来的危害了。
中国式逗小孩有哪些形式
一起来数一数中国式逗小孩还有哪些比较负能量的形式!
教小孩抽烟说脏话。2009年,网上一段“两岁男童吸烟说脏话”的视频引起极大反响,内容是重庆市万州周家坝一名两三岁男孩在一大群成人的围观和起哄下,吸烟、骂脏话。两岁的孩子还很懵懂,长辈们就放过孩子们吧。
教孩子抽烟喝酒。攀枝花2岁男童虽然是被父亲的三名朋友灌酒致死,据媒体报道,他平日就逗着儿子喝酒,在他的影响下,2岁多的儿子已经有近1年的喝酒史,并且还会抽烟。
逗孩子敬酒。大人拿着筷子在盅里蘸酒,让孩子舔一舔,对于年龄稍大一点的男孩子,有的则直接让孩子抿几口甚至鼓励其干杯“敬酒”。
此外还有,“爱爸爸还是爱妈妈”“你爸妈不要你了”“你妈妈有了小弟弟,不管你了怎么办?”“这孩子胆子真小”等不太良性的逗乐行为。
中国式养娃:这些法子真心不靠谱
1.中国式喂饭
好多中国的父母总是担心孩子没有吃饱,在孩子饭碗里塞满了饭菜。当孩子吃不下离开餐桌时,总是拿碗追在他的身后,对他说:“孩子,再吃一点,把这点吃完”。这就是典型的中国式喂饭。
这种喂饭方法会让孩子对吃饭失去兴趣,也不利于良好的吃饭习惯的养成。还会造成更严重的后果,那就是让孩子认为浪费是理所当然的,不懂得珍惜粮食。
因此,中国式喂饭可以休矣,请让孩子自己动手吃饭,培养他们养成良好的饮食习惯!
2.中国式说“不”
在日常生活中,我们经常听到父母这样对孩子说:“这个你不能动,那个你不能碰,你不能那样做!”比如,孩子想玩沙子,父母会说:“沙子很脏会弄脏衣服,不能玩!”;孩子想玩水,父母会说“水很凉别冻着,你不能玩”等等。
孩子在玩耍的过程中认知这个世界,发展自己的能力。父母经常说“不”会让孩子的天性得不到发挥,好奇心、冒险精神和创新能力受到抑制。长此以往,孩子性格容易变得含羞、胆小。
中国式说“不”看上去是对孩子的保护,但实际上对孩子很不利。在父母过度的保护下,孩子不能知道危险在哪里,失败是什么,以后如何能够独立?
所以,父母请放手吧,让孩子在自由愉悦的环境中茁壮成长。
3.中国式打招呼
家里来了客人或者带着孩子参加饭局,大家的通常做法是让孩子表现自己。一见面,父母一般让孩子叫人,如果孩子不愿意,很可能被指责孩子不懂礼貌。
还有一些父母有“炫娃”的心理,会强力要求孩子当着很多人的面表演节目:“宝宝,给大家跳个舞吧”“乖女儿,给大伙唱首歌吧”假如孩子表现的不如自己预想,父母会感觉很没面子。
逼孩子叫人或表演才艺,是很多父母常做的事。这里告诉大家,这些行为往往伤孩子很深。父母的逼迫是对孩子的一种不尊重,而且会让孩子失去自尊和自信,变得自卑,不利于身心健康成长。大家不妨换种方式,鼓励孩子向别人介绍自己。
小编提醒各位父母,跟人问好、表演才艺都要让孩子自愿去做。逼迫孩子,是得不到理想结果的。
中国式逗小孩阻止方法
其实本来教唆未成年人喝酒就是犯法的,关键孩子只有2岁,长辈们的安全意识真的很薄弱。为了避免这样的悲剧再次发生,家长们一定要警惕起来,及时阻止恶意挑逗孩子的行为。
家长直接出面礼貌婉拒
一般来说,虽然大人们逗小孩没什么主观恶意,但如果是恶趣味的逗乐,建议家长应该及时带孩子离开。当然很多时候亲戚要逗孩子玩,家长们要是直接拒绝总感觉不太妥当,但可以找个婉转一点的理由带孩子离开。
教会孩子如何机智应对这些“挑逗”
孩子还小的时候什么都不懂,这个时候逗他们是挺好玩的,但是开玩笑不能过火,否则有可能伤害到孩子们。当孩子慢慢长大后,家长们可以教育孩子怎么应对长辈们的逗乐,你其实也可以教孩子直接溜掉,跑为上计!
中国式家长的教育弊病
我们再次审视自己,为人父母后,身上藏着许多把刀,然而反省自己的同时,也想提醒提醒大家,一起来看看,这些刀,你也有吗?
第一刀:砍去民主,种下强权的种子
在传统的中国式家庭里家长也就是家里的皇帝。他们说一不二,强行决定孩子应该怎么样,不能怎么着。但在家庭生活中我们有没有做到最基本的民主呢?比方说涉及孩子利益的事情家长有没有征求过孩子的意见?当家庭内部出现争执的时候,无论有没有道理,家长总是习惯于用简单粗暴的办法,以“都是为了你好”的名义来代替孩子做出决定。
第二刀:砍去爱心,种下自私的种子
当你为如何抚养年迈的父母而与你的兄弟撕破脸皮,为分父母的那点遗产又与你的姐妹大打出手的时候,有没有注意到有一双惶恐的眼睛正疑惑地看着你的表演?
精彩推荐:中国父母的十大错误彻底毁掉孩子的几个方法教宝贝学规矩的六种妙招
当你看到小偷在撬邻居家的门,拉着儿子匆忙离去的时候,有没有发现儿子的另一只手握成了拳头?当女儿告诉你小区花园的水龙头坏了,你是提上工具就去修理或者立即给物业打电话,还是告诉她不要多管闲事?你假装没有看见公共汽车上站不稳的老人,当孩子想起身让座的时候,你却用眼神去制止他。你的这些表现是对孩子潜移默化的家庭教育的一部分,你的每一个行为都在一刀刀砍去孩子的爱心,而在他幼小的心灵里埋下了自私的种子。
第三刀:砍去诚实,种下说谎的种子
孩子一旦明白说谎就可以不挨揍、不挨骂,或者可以让皮肉之痛尽可能迟一些来临的时候,他就可能慢慢变成说谎专家。小孩子说谎都是被逼出来的。如果我们说实话可以得到实惠,那谁还愿意冒险去说谎呢?很多的孩子都有一个困惑----为什么大人可以说谎,而小孩就不能呢?小孩在思考这个问题的时候说明他已经发觉了大人是经常说谎的。我们给孩子的解释往往是辩解说我们的谎言是“善意”的。但对孩子来讲,善意的也好,恶意的也罢,那都是谎言!
第四刀:砍去冒险,种下平庸的种子
孩子要下河游泳不是教会他怎样保证自己在水里的安全,而是简单地拒绝——理由当然是危险。孩子要登高也是安全的原因不被允许。孩子都十多岁了,还不敢一个人到门口小卖部去买瓶酱油,因为大街上是危险的。不会自己削苹果,因为刀子是危险的。二十岁的孩子还不会开火做饭,因为煤气是危险的。
是啊!现在的社会有些乱,出门有危险,在家也不安全。但俺们就这样一直抱着,他们又如何能长大呢?一点点危险都不能经历的孩子肯定是平庸的。危险处处存在,躲是不能解决问题的,关键是要教会孩子识别危险,处理危机!
第五刀:砍去守纪,种下违法的种子
孩子自己过马路很少会去闯红灯。孩子骑车也会规规矩矩地在自行车道里行驶。孩子在幼儿园的时候就背“红灯停,绿灯行”的口诀。可是当他们跟父母一起上街的时候总是被大人拉扯着不走人行横道线,不走地下通道,也不走人行天桥,而是翻栏杆、横穿马路。大人的借口是我忙,赶时间。殊不知这一刀让孩子体会到的是规则是可以不遵守的,自己的利益大于规则的严肃性。
中国式坐月子科学吗
不可以刷牙?好多人说产妇孕妇不能刷牙根源在一刷牙就牙龈出血,其实是因为妊娠时性激素水平升高,使牙龈毛细血管扩张、瘀血,炎症细胞和液体渗出增多,加重了炎症反应,如果本身在孕前就有慢性牙龈炎的基础刷牙的时候牙龈出血可能就更厉害了,在这个时候其实产妇孕妇更需要的是一个清洁卫生的口腔环境,现在很多牌子都出了孕妇牙刷,毛细而且软,对牙龈的刺激比较小,可以考虑一下。
中国式逗小孩主要现象
早教专家表示,让孩子喝酒致残致死等伤害人身安全的案例比较极端,但中国人逗弄孩子是一种普遍现象。大人像耍猴一样逗弄孩子做一些不合适的行为,怂恿孩子说脏话以取乐,这在农村文化程度不高的人群中比较多见,后果是污染孩子的心灵,让孩子不能区别善恶和混淆是非,而在城市中则可能常见一些言语的戏弄。比如说,有人会逗孩子说:“你妈妈生了弟弟不爱你了。”或者说:“你妈妈回不来了。”
孩子没有独立的生存能力,会把大人的玩笑话当真,听到这样的话会觉得很恐惧,没有安全感,有的小孩会因此惊慌哭泣,大人却以此取乐。而孩子的安全感是非常重要的,有的孩子出现行为偏差,具有攻击性,伤害自己,其实就是因为缺乏安全感。
对于有的孩子长得比较胖,有时大人会戏称其“小胖墩”、“小胖妞”。对此,儿童教育专家胡萍表示,孩子听到这样的称呼,会感知到自己不被尊重。在不被尊重的环境当中长大的孩子,也不懂得如何去尊重别人,他的人格建构当中就形成“别人不尊重我,我也不尊重别人”的倾向,正因如此,也导致我们成人世界里很多人不懂得如何尊重别人。
中国式逗小孩好不好
看过《爸爸去哪儿》第一集的小伙伴应该记得这样一幕,爸爸们扮演坏人砸掉孩子们被告知要保护的鸡蛋,一些小朋友看到鸡蛋被砸掉都哭出来了,这种行为别人看来是比较有趣的,但我们却忽略了孩子们的感受。
可能你小时候也被自己的爸爸妈妈逗过,被开过“妈妈再生个宝宝,就不要你了”之类的玩笑话,小孩子啥也不懂听到这种消息只能自个忧伤哭泣了,这种逗乐虽然没什么,但始终并不是很好,这些玩笑话起码要在孩子能辨别的情况下才能进行。
如果是一般的玩笑话,不会对宝宝造成伤害的,这种逗小孩的方式也能接受,例如开篇提到的录制宝宝听到屁声后的小表情,不会令宝宝感到害怕,不会从心理、身体上会令宝宝受到伤害的逗乐就OK。
剖腹产的利和弊
现在剖宫产在我过急剧上升,很多孕妈妈都认为剖宫产能减轻产妇的痛苦,可是剖腹产的问题很多,大家知道吗?这是妈妈们都应该了解清楚的,下面我们来详细的介绍剖腹产的利和弊。
世界卫生组织规定剖腹产率应控制在15%以下,而我国却大大超过了这一数字,专家对此深表不安。
许多准妈妈认为,孩子降生最好选择剖腹产,听说这样生下的孩子聪明,还能减轻自然生产带来的痛苦,于是越来越多的产妇选择了剖腹产这一分娩方式,这使我国剖腹产率逐年上升。不久前全国产时保健学术经验交流会上发布的数据表明,我国的剖腹产率已达到50%,有些地区甚至高达70%,而世界卫生组织规定剖腹产率应控制在15%以下。我国专家对于目前居高不下的剖腹产率深表不安,他们提醒准妈妈们,剖腹产并不是分娩的最好途径,应慎重选择。
专家认为,尽管剖腹手术已经过关,但是与自然分娩相比还有弊端,自然生产仍是最好的分娩方式。黄主任讲,在剖腹产手术中,产妇的出血量大,为 400-450毫升,自然分娩出血量在300毫升以内。剖腹产术后如果子宫切口愈合不好,还会有更多的麻烦。北京妇产医院曾经对一定数量的产妇做过5年随访,发现经过剖腹产的产妇盆腔炎、月经不调等疾病的发病率明显高于自然分娩的产妇。另外,剖腹产可使子宫外孕的发生率增高,还有一些人剖腹产后经常出现不明原因的盆腔疼痛。
从另一角度来看,剖腹产对于新生儿也是弊多于利,经剖腹产出生的新生儿,由于没经过产道的挤压过程,使肺部存留的羊水不能彻底排出体外,容易导致呼吸系统疾患,如新生儿肺炎等。不仅如此,更为严重的是,这种分娩方式使孩子失去了来到人世间第一次心智锻炼的机会。大量临床资料表明,在剖腹产的孩子中, “问题”儿童比较多,这些孩子往往对环境的适应力差,表现为脾气大、胆子小、不善于与他人交流,有的还会出现感觉器官失调现象,如平衡不好、动作协调能力差等。专家解释说,在自然分娩过程中,产道的压迫对孩子的感觉器官是一种良性刺激,这种刺激传导大脑,对孩子的听觉、本位感觉等是一次非常好的训练,被认为是早期心智开发的课堂,剖腹产的孩子则失去了这一锻炼机会,岂不遗憾。
剖腹产是解决难产的手术方式,并非是生产的最佳手段。为了产妇不受因剖腹产造成的意外痛苦,为了孩子能够健康成长,准妈妈们请尽量选择自然分娩。
因此,产妇们在选择分娩方式时应该慎重,不能盲目的选择,这样才能减轻分娩时的痛苦,让妈妈们轻松分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