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致大肠癌的原因 大肠的某些良性病变
导致大肠癌的原因 大肠的某些良性病变
大肠发生某些良性病变,如慢性溃疡性结肠炎、大肠腺瘤、家族性结肠腺瘤病、血吸虫病、大肠息肉等。患慢性溃疡性结肠炎超过10年者发生结肠癌的危险性较一般人群高数倍,这是因为肠道内的反复炎症,对肠道粘膜细胞是一种慢性刺激,这种刺激久而久之就会导致粘膜细胞的生长失去控制,发生恶变。有大肠息肉的患者也一样,其发生大肠癌的相对危险度是无息肉者的22倍,因为息肉本身虽然是良性的,但是息肉可能会恶变。
排便可能看出是癌症
大肠息肉都会癌变吗?
息肉其实分为肿瘤性和非肿瘤性,肿瘤性息肉多指腺瘤,特别是家族性腺瘤性息肉病,如果家族中一个人确诊,其他成员应进行相关检查并尽早治疗,以防癌变。但即便是腺瘤发展到癌一般需要5~20年,而且癌变几率与腺瘤大小、数目、病理类型、部位,以及患者年龄性别相关。非肿瘤性息肉则指炎性息肉、增生性息肉等,基本不会发生癌变,但也要尽早切除。
结直肠癌的病因:结直肠癌的发病与很多因素,如饮食习惯、遗传,结肠炎症等有关。
1、饮食因素:如高脂肪低纤维饮食;动物蛋白、食物中亚硝胺及其衍生物含量高;摄入酒精;油炸食品;维生素A、C、E及微量元素硒缺乏等。在大肠癌发病中饮食因素被认为是极为重要的因素。在美国,上世纪50年代起倡导改变饮食习惯导致大肠癌发病趋势下降同样证实了这一点。而与之相对的,在我国随着人民生活水平的日益改善,国人的饮食习惯也发生了巨大变化,高脂、高蛋白、高热量的食物在菜谱中日益增加。这也是我国结直肠癌发病率不断上升的原因这一。
2、大肠的某些良性病变:如慢性溃疡性结肠炎、大肠腺瘤、家族性结肠腺瘤病、血吸虫病、大肠息肉等。患慢性溃疡性结肠炎超过10年者发生结肠癌的危险性较一般人群高数倍,这是因为,肠道内的反复炎症,对肠道粘膜细胞是一种慢性刺激,这种刺激久而久之就会导致粘膜细胞的生长失去控制,发生恶变。存在大肠息肉的患者也一样,其发生大肠癌的相对危险度是无息肉者的22倍,因为息肉本身虽然是良性的,但是息肉可能会恶变。
3、遗传因素:据估计约20%的大肠癌病人中遗传因素可能起重要作用,如家族性腺瘤性息肉病、遗传性非息肉病性结直肠癌是最常见的遗传性大肠癌。研究发现,大肠癌患者的子女患大肠癌的危险性比一般人高2-4倍,约10%-15%的大肠癌发生在一级亲属中有大肠癌病史的人群中。
4、职业因素与卫生习惯:缺少体力活动可增加患结肠癌的危险性。但一般不认为大肠癌是一种职业病。
结直肠癌的症状:
1、便血:是结肠癌最早和最常见的表现。轻者仅表现为偶尔有少量出血,须经过实验室测试才知道有少量出血,重者可表现有粘液血便、粘液脓血便或鲜血便,常被误诊为痢疾或痔疮出血而贻误了确诊时机。由于癌所在的部位的不同,出血量和性状各不相同,长期出血可产生继发性贫血。
2、腹痛:部分病人以定位不确切的持续隐痛为首发或突出症状,部分病人仅腹部不适或腹胀感。当大肠癌合并糜烂、梗阻或继发感染,由于相应的肠段蠕动增加和痉挛,可出现明显腹部绞痛。有些病人表现为典型的不完全性肠梗阻性腹痛,即疼痛为阵发性绞痛,持续数分钟,自觉有气体窜过疼,接着有排气,然后疼痛突然消失,当这种症状出现在老年人时,应首先考虑大肠癌。
3、排便习惯改变:多为排便次数或粪便性状改变,比如原来大便每天1次,最近不知道什么原因每天大便3~4次,或是说腹泻和便秘交替出现,以及大便形状发生改变,本来大便是软的成形的,最近突然像水一样,而且里边似乎有有血或是脓,多提醒肠道里面可能出现了问题,应该到医院进行建检查。(应当指出,这些症状在其他疾病中也很常见,因此如果你有上述症状应进行全面体格检查)。有些人还伴有里急后重感,尤其是发生于青年人时。如果没有其他原因(包括旅行、生活环境变化及服用土霉素等)而常常发生便秘腹泻等肠功能紊乱,且正规治疗两周以上仍无效时,应当引起注意,可能是大肠癌的早期征兆。
是什么原因引起的大肠癌
1、饮食因素:如高脂肪低纤维饮食;动物蛋白、食物中亚硝胺及其衍生物含量高;摄入酒精;油炸食品;维生素A、C、E及微量元素硒缺乏等。在大肠癌发病中饮食因素被认为是极为重要的养生因素。在美国,上世纪50年代起倡导改变饮食习惯导致大肠癌发病趋势下降同样证实了这一点。而与之相对的,在我国随着人民生活水平的日益改善,国人的饮食习惯也发生了巨大变化,高脂、高蛋白、高热量的食物在菜谱中日益增加。这也是我国结直肠癌发病率不断上升的原因这一。
2、大肠的某些良性病变:如慢性溃疡性结肠炎、大肠腺瘤、家族性结肠腺瘤病、血吸虫病、大肠息肉等。患慢性溃疡性结肠炎超过10年者发生结肠癌的危险性较一般人群高数倍,这是因为,肠道内的反复炎症,对肠道粘膜细胞是一种慢性刺激,这种刺激久而久之就会导致粘膜细胞的生长失去控制,发生恶变。存在大肠息肉的患者也一样,其发生大肠癌的相对危险度是无息肉者的22倍,因为息肉本身虽然是良性的,但是息肉可能会恶变。
3、遗传因素:据估计约20%的大肠癌病人中遗传因素可能起重要作用,如家族性腺瘤性息肉病、遗传性非息肉病性结直肠癌是最常见的遗传性大肠癌。研究发现,大肠癌患者的子女患大肠癌的危险性比一般人高2-4倍,约10%-15%的大肠癌发生在一级亲属中有大肠癌病史的人群中。
4、职业因素与卫生习惯:虽然一般认为,大肠癌并不是一种职业病,但职业因素和大肠癌发病的关系仍需要引起我们的重视。如Donham等1980报道,大肠癌患者中生产石棉绝缘材料的工人较常见,并且动物实验也证实,吞食的石棉纤维能够穿透肠黏膜。此外,在金属工业、棉纱或纺织工业和皮革制造业等行业中,大肠癌的标化死亡率和死亡率也较高,这也是大肠癌的病因。
什么原因有可能导致大肠癌呢
分析其原因,第一,是脂肪饮食增加、纤维素饮食减少所致。我国近年来城市中大肠癌发病率增加,也和饮食结构的改变有关。第二,环境和大肠癌的关系很密切。环境因素主要有:土壤中缺硒;血吸虫病的影响,在我国,血吸虫病高发区同样也是大肠癌的高发区;吸烟容易引起大肠癌。第三,就是遗传因素。约10%的大肠癌与遗传因素有关,所以,对于确诊为家族性结肠息肉病、遗传性非息肉病性大肠癌及散发性遗传性大肠癌的患者的后代,要密切追踪随访。同时,也不能忽视大肠的一些称为息肉的良性肿瘤。长期患有溃疡性结肠炎的人也有较大的机会患上大肠癌。
综上所述,有以下各种情况之一者均应看作是大肠癌的高发人群:大肠癌高发区的成人,如我国的大城市及东南沿海一带;大肠腺瘤患者,有多发性家族性腺瘤病的家族成员;以前患过大肠癌的患者;血吸虫病患者;大肠癌患者的家庭成员;癌症家庭综合征的成员;盆腔接受过放射治疗者(有人报告盆腔放疗后1020年易患直肠癌);慢性溃疡性结肠炎患者。有人认为,患此病者发生大肠癌的机会比正常人高10倍。
1、日常饮食不宜太过精细
精米白面,含糖量高,可能影响血糖和甘油三脂的水平,这些因素可直接或通过胰岛素等多种激素间接作用于大肠上皮细胞,促进癌变,诱发大肠癌,因此预防大肠癌,日常饮食不宜太过精细。
2、重口味习惯不可取
大肠癌不喜欢重口味者,如果日常喜食腌腊、煎炸、辛辣制品,都应改正,因为这些都是诱发大肠癌的重要因素。因此预防大肠癌,要注意膳食平衡,多食新鲜瓜果蔬菜等富含维生素和纤维素的食物,以促进胃肠蠕动,预防大肠癌发生。
3、油腻饮食习惯要抛弃
过量食用动物脂肪会增加肠道负担,使脂肪代谢产物积聚产生致癌物质,诱发大肠癌,而且如果饮食中缺乏如胡萝卜素、维生素C、E、D、叶酸和蛋氨酸等或缺乏矿物质也能诱发大肠癌。因此,要抛弃油腻饮食习惯,预防大肠癌发生。
长期便秘会导致大肠癌吗
这话不准确。 许多大肠癌患者都会便秘,但到目前为止,医学界并未发现便秘导致大肠癌或增加大肠癌发生几率的证据。 大肠癌发生后,肿块可能在外面压迫肠道,限制影响肠道活动,或是在里面直接阻塞肠道,这两种情况的患者都可能便秘。 所以只能说,得了大肠癌会出现便秘的症状,而不是便秘导致了大肠癌。
哪些原因会导致大肠癌的出现呢
哪些原因会导致大肠癌的出现呢?导致大肠癌这种疾病出现的原因是很复杂的,如果不能了解这些病因的话,对于大家预防大肠癌的出现是有一定的影响的,对因预防是效果最好的预防方法,可是,哪些原因会导致大肠癌的出现呢?
什么病因引发了大肠癌
1、遗传因素
研究表明:大肠癌具有一定的遗传性,详细报道显示:大肠癌患者血亲中死于本病者比一般人明显增高。有些大肠腺瘤,如多发性家庭性腺瘤病,是一种常染色体显性遗传性疾病,家族中患病率可达50%,如不治疗,10岁以后均有患大肠癌的可能。
2、寄生虫病引发
一些寄生虫病也会引发大肠癌,专家指出:多数吸血虫晚期病人容易并发大肠癌,因为大肠粘膜上血吸虫卵经常长期的沉积,会引起粘膜反复溃疡、修复和慢性炎症等病变,从而导致腺瘤状增生,最终发生癌变。
3、职业因素
一些职业因素和大肠癌的发病有直接的关系,研究表明,大肠癌患者中生产石棉绝缘材料的工人较常见,并且动物实验也证实,吞食的石棉纤维能够穿透肠黏膜。
上面介绍的就是大肠癌这种疾病的病因。在我们的生活中,虽然大肠癌的病因比较多,但是最主要的还是上面介绍的几种原因,大家一定要注意,大肠癌这种疾病是有一定的遗传特性的,所以,如果家族中有人患病的话,大家要加强预防的力度。
哪些人是大肠癌易发人群
1、饮食因素:如高脂肪低纤维饮食;动物蛋白、食物中亚硝胺及其衍生物含量高;摄入酒精;油炸食品;维生素A、C、E及微量元素硒缺乏等。在大肠癌发病中饮食因素被认为是极为重要的因素。
2、大肠的某些良性病变:如慢性溃疡性结肠炎、大肠腺瘤、家族性结肠腺瘤病、血吸虫病、大肠息肉等。患慢性溃疡性结肠炎超过10年者发生结肠癌的危险性较一般人群高数倍;大肠息肉患者发生大肠癌的相对危险度是无息肉者的22倍。
3、遗传因素:据估计约20%的大肠癌病人中遗传因素可能起重要作用,如家族性腺瘤性息肉病、遗传性非息肉病性结直肠癌是最常见的遗传性大肠癌。
4、职业因素与卫生习惯:缺少体力活动可增加患结肠癌的危险性。但一般不认为大肠癌是一种职业病。
导致大肠癌的5个病因
1、情绪方面
不良情绪、过大的压力是诱发大肠癌的第一“杀手”。不良情绪包括:持续性恐惧,沮丧,愤怒,焦虑,悲伤,忧郁,嫉妒情绪等等,对环境变化缺乏反应,情绪低落,情绪不稳,情绪倒错思想矛盾,紧张,多疑,对事物过份敏感等等,不良情绪对人体的损害是多方面的,主要对免疫系统、循环系统、消化系统、内分泌系统、神经系统带来极大的损害和失调。
2、饮食方面
人体温凉平衡是生命的基本保障,是健康的基本保证,是预防疾病的根本保障,人体一旦失去温凉平衡,各种疾病就跟随而来,遇到诱因就会发生。大肠癌患者多是湿热、阳虚、痰湿体质,这与病人的日常饮食息息相关,通过临床中对患者的日常生活信息的了解,发现许多人多食用一些大补的食品或者保健品,从来不注意食物的温凉平衡,因此肿瘤患者体质多是大热性体质,所以大肠癌患者不是免疫力低下,而是免疫力亢进所引起的。所以预防大肠癌应食用一些凉性食品或者服用一些温补性食品,切忌大补特补。
3、环境方面
调查显示,我国大肠癌多发生于长江三角洲地区、珠江三角洲地区以及港澳台地区,对于这样一个地理特点,是值得我们关注的。这说明与周围的环境有很大关系,沿海地区气候多温润潮湿,所以体内湿热散发比较困难。被污染了的海水,即使经过过滤后,还会有一些致癌物质的存在,长期的积累,也会导致大肠癌的发生。
4、遗传方面
这里的遗传是指遗传上一代的体质,大肠癌患者多是湿热、血瘀体质,体质改变,导致了肿瘤发生,先天性的体质通过调理是可以慢慢恢复的,临床肿瘤专家也做过这样的一个实验,就是把癌细胞种植到一个健康人的身上,结果发现癌细胞根本无法生存,一到体内一下子死亡了。这说明,身体这个内环境影响到癌细胞的生存。所以,你有肿瘤,而别人没有肿瘤,为什么?那就是体质!因此,改变肿瘤病人的体质是治愈肿瘤的基础。如果家中有大肠癌病人,那么遗传了他的体质的人,发生大肠癌的几率就会增加。
大肠癌:七类人罹患几率大
早期大肠癌的治愈率可达90%,且直肠癌的保肛可能性相对较大,而晚期大肠癌(伴有转移者)治愈率低于10%。遗憾的是,到医院就诊的大肠癌患者中有2/3为中晚期患者,他们的五年存活率不足50%。可见,早发现、早治疗是治愈大肠癌的关键,筛查可以帮助患者在早期(无症状期)发现大肠癌,从而早期治疗,达到治愈效果。
因此,七类高危人群需做大肠癌筛查——
一是一级直系亲属(如父母、兄弟姐妹、子女)中,有两人或两人以上患过大肠癌;或有一个50岁以前患大肠癌,则本人罹患几率大,因为大肠癌是一种多基因遗传性疾病。
二是患过大肠癌、大肠腺瘤或息肉已经治疗(如手术、肠镜下电切)者。据统计,约有30%~50%的大肠癌由良性肿瘤恶变而来,以腺瘤性息肉恶变较常见。
三是曾患妇科恶性肿瘤并接受过盆腔放疗者。曾患卵巢癌、宫颈癌、子宫内膜癌等这些妇科恶性肿瘤,特别是接受过放疗者,大肠癌的发病机会较常人高2~3倍。
四是胆囊切除术后10年以上者:当人体胆囊被切除了,肝脏分泌出的胆汁没有了储存的地方,便持续不断地排进肠道,被肠道中的细菌分解,产生有致癌作用的“二级胆酸”,这种致癌物常年作用肠粘膜,就有可能使受刺激的肠粘膜癌变。据西方许多研究资料报告,这个变癌的过程大概需要10~15年以上。
五是本人患过重症溃疡性结肠炎十年以上未愈者。溃疡性结肠炎是一种癌前病变,患病后第一个10年,大肠癌发生率约3%;以后每年增加20%。
六是FAP及HNPCC家族成员。FAP,即家族性腺瘤性息肉病,因基因缺失引起,存在遗传性。病患40岁以后可癌变,55岁几乎100%癌变。HNPCC,即遗传性非息肉病性结直肠癌,为基因突变所致,占大肠癌的5%~10%。
七是出现不明原因大便习惯改变或粪便异常。大便习惯改变:如大便次数增多,便秘腹泻交替、排便后仍有便意,里急后重等。粪便异常:如血便、粘液便(大便带鼻涕状物)、脓血便等。
一天排便几次是恶癌先兆
息肉其实分为肿瘤性和非肿瘤性,肿瘤性息肉多指腺瘤,特别是家族性腺瘤性息肉病,如果家族中一个人确诊,其他成员应进行相关检查并尽早治疗,以防癌变。但即便是腺瘤发展到癌一般需要5~20年,而且癌变几率与腺瘤大小、数目、病理类型、部位,以及患者年龄性别相关。非肿瘤性息肉则指炎性息肉、增生性息肉等,基本不会发生癌变,但也要尽早切除。结直肠癌的病因:结直肠癌的发病与很多因素,如饮食习惯、遗传,结肠炎症等有关。
1、饮食因素:如高脂肪低纤维饮食;动物蛋白、食物中亚硝胺及其衍生物含量高;摄入酒精;油炸食品;维生素A、C、E及微量元素硒缺乏等。在大肠癌发病中饮食因素被认为是极为重要的因素。在美国,上世纪50年代起倡导改变饮食习惯导致大肠癌发病趋势下降同样证实了这一点。而与之相对的,在我国随着人民生活水平的日益改善,国人的饮食习惯也发生了巨大变化,高脂、高蛋白、高热量的食物在菜谱中日益增加。这也是我国结直肠癌发病率不断上升的原因这一。
2、大肠的某些良性病变:如慢性溃疡性结肠炎、大肠腺瘤、家族性结肠腺瘤病、血吸虫病、大肠息肉等。患慢性溃疡性结肠炎超过10年者发生结肠癌的危险性较一般人群高数倍,这是因为,肠道内的反复炎症,对肠道粘膜细胞是一种慢性刺激,这种刺激久而久之就会导致粘膜细胞的生长失去控制,发生恶变。存在大肠息肉的患者也一样,其发生大肠癌的相对危险度是无息肉者的22倍,因为息肉本身虽然是良性的,但是息肉可能会恶变。
3、遗传因素:据估计约20%的大肠癌病人中遗传因素可能起重要作用,如家族性腺瘤性息肉病、遗传性非息肉病性结直肠癌是最常见的遗传性大肠癌。研究发现,大肠癌患者的子女患大肠癌的危险性比一般人高2-4倍,约10%-15%的大肠癌发生在一级亲属中有大肠癌病史的人群中。
4、排便习惯改变:多为排便次数或粪便性状改变,比如原来大便每天1次,最近不知道什么原因每天大便3~4次,或是说腹泻和便秘交替出现,以及大便形状发生改变,本来大便是软的成形的,最近突然像水一样,而且里边似乎有有血或是脓,多提醒肠道里面可能出现了问题,应该到医院进行建检查。(应当指出,这些症状在其他疾病中也很常见,因此如果你有上述症状应进行全面体格检查)。有些人还伴有里急后重感,尤其是发生于青年人时。如果没有其他原因(包括旅行、生活环境变化及服用土霉素等)而常常发生便秘腹泻等肠功能紊乱,且正规治疗两周以上仍无效时,应当引起注意,可能是大肠癌的早期征兆。
每天多次大便预示什么病
大肠息肉都会癌变吗?
息肉其实分为肿瘤性和非肿瘤性,肿瘤性息肉多指腺瘤,特别是家族性腺瘤性息肉病,如果家族中一个人确诊,其他成员应进行相关检查并尽早治疗,以防癌变。但即便是腺瘤发展到癌一般需要5~20年,而且癌变几率与腺瘤大小、数目、病理类型、部位,以及患者年龄性别相关。非肿瘤性息肉则指炎性息肉、增生性息肉等,基本不会发生癌变,但也要尽早切除。
结直肠癌的病因:
结直肠癌的发病与很多因素,如饮食习惯、遗传,结肠炎症等有关。
1、饮食因素:如高脂肪低纤维饮食;动物蛋白、食物中亚硝胺及其衍生物含量高;摄入酒精;油炸食品;维生素A、C、E及微量元素硒缺乏等。在大肠癌发病中饮食因素被认为是极为重要的因素。在美国,上世纪50年代起倡导改变饮食习惯导致大肠癌发病趋势下降同样证实了这一点。而与之相对的,在我国随着人民生活水平的日益改善,国人的饮食习惯也发生了巨大变化,高脂、高蛋白、高热量的食物在菜谱中日益增加。这也是我国结直肠癌发病率不断上升的原因这一。
2、大肠的某些良性病变:如慢性溃疡性结肠炎、大肠腺瘤、家族性结肠腺瘤病、血吸虫病、大肠息肉等。患慢性溃疡性结肠炎超过10年者发生结肠癌的危险性较一般人群高数倍,这是因为,肠道内的反复炎症,对肠道粘膜细胞是一种慢性刺激,这种刺激久而久之就会导致粘膜细胞的生长失去控制,发生恶变。存在大肠息肉的患者也一样,其发生大肠癌的相对危险度是无息肉者的22倍,因为息肉本身虽然是良性的,但是息肉可能会恶变。
3、遗传因素:据估计约20%的大肠癌病人中遗传因素可能起重要作用,如家族性腺瘤性息肉病、遗传性非息肉病性结直肠癌是最常见的遗传性大肠癌。研究发现,大肠癌患者的子女患大肠癌的危险性比一般人高2-4倍,约10%-15%的大肠癌发生在一级亲属中有大肠癌病史的人群中。
4、职业因素与卫生习惯:缺少体力活动可增加患结肠癌的危险性。但一般不认为大肠癌是一种职业病。
结直肠癌的症状:
1、排便习惯改变:多为排便次数或粪便性状改变,比如原来大便每天1次,最近不知道什么原因每天大便3~4次,或是说腹泻和便秘交替出现,以及大便形状发生改变,本来大便是软的成形的,最近突然像水一样,而且里边似乎有有血或是脓,多提醒肠道里面可能出现了问题,应该到医院进行建检查。(应当指出,这些症状在其他疾病中也很常见,因此如果你有上述症状应进行全面体格检查)。有些人还伴有里急后重感,尤其是发生于青年人时。如果没有其他原因(包括旅行、生活环境变化及服用土霉素等)而常常发生便秘腹泻等肠功能紊乱,且正规治疗两周以上仍无效时,应当引起注意,可能是大肠癌的早期征兆。
2、便血:是结肠癌最早和最常见的表现。轻者仅表现为偶尔有少量出血,须经过实验室测试才知道有少量出血,重者可表现有粘液血便、粘液脓血便或鲜血便,常被误诊为痢疾或痔疮出血而贻误了确诊时机。由于癌所在的部位的不同,出血量和性状各不相同,长期出血可产生继发性贫血。
3、腹痛:部分病人以定位不确切的持续隐痛为首发或突出症状,部分病人仅腹部不适或腹胀感。当大肠癌合并糜烂、梗阻或继发感染,由于相应的肠段蠕动增加和痉挛,可出现明显腹部绞痛。有些病人表现为典型的不完全性肠梗阻性腹痛,即疼痛为阵发性绞痛,持续数分钟,自觉有气体窜过疼,接着有排气,然后疼痛突然消失,当这种症状出现在老年人时,应首先考虑大肠癌。
4、贫血:男性病人,尤其是无其他原因的失血,亦无肠寄生虫病的人,如发现进行性缺铁性贫血,应想到有胃或大肠癌的可能性。
为什么得直肠癌
饮食与致癌物质(20%):
流行病学研究显示结直肠癌的发生与经济状况、饮食结构有明显的联系。一般认为高动物蛋白、高脂肪和低纤维饮食是大肠癌高发的因素。进食脂肪多,胆汁分泌也多,胆酸分解物也多,肠内厌氧菌酶活性也增高,致使肠内致癌原、促癌原形成增加,易致大肠癌发生。也有研究认为啤酒中某些成分本身是个弱的直肠癌始动或促进因子,因此啤酒与直肠癌的发生有关。另外,维生素摄入不足、油煎炸食品进食过多等因素也可能与直肠癌的发生有关。
直肠非癌性疾病(15%):
几乎所有的直肠癌都是从息肉开始发展而来的。息肉始发于直肠的内层或肠壁,这类疾病经过多年的迁延而演变成癌。某些类型的息肉(炎性息肉)并非癌前病变,但腺瘤性息肉却能增高癌变的危险性,尤其是多发的或大的息肉。一般认为具有高危险性的腺瘤是大的(>1cm)管状腺瘤、多发性腺瘤、带有绒毛的腺瘤和有一定分化不良的腺瘤。慢性溃疡性结肠炎与结肠癌关系较密切,而与直肠癌的发生关系不密切。
遗传因素(8%):
流行病学研究证实,有直肠癌家族史的人比一般人群患直肠癌的危险性高,一级亲属患直肠癌的人患该病的危险性比一般人群高2倍,而且患病年龄明显提前。由于家族遗传因素引发的大肠癌约占10%-20%左右,这些遗传家系主要为家族性腺瘤性息肉病、Gardner综合征家系和遗传性非息肉性结肠癌(Hereditary Nonpolyposis Colorectal Cancer, HNPCC),又称Lynch综合征。
其它疾病(20%):
部分慢性血吸虫病患者伴发大肠癌,但两者未发现有显著相关性。
一天排便几次是恶癌先兆
1、饮食因素:如高脂肪低纤维饮食;动物蛋白、食物中亚硝胺及其衍生物含量高;摄入酒精;油炸食品;维生素A、C、E及微量元素硒缺乏等。在大肠癌发病中饮食因素被认为是极为重要的因素。在美国,上世纪50年代起倡导改变饮食习惯导致大肠癌发病趋势下降同样证实了这一点。而与之相对的,在我国随着人民生活水平的日益改善,国人的饮食习惯也发生了巨大变化,高脂、高蛋白、高热量的食物在菜谱中日益增加。这也是我国结直肠癌发病率不断上升的原因这一。
2、大肠的某些良性病变:如慢性溃疡性结肠炎、大肠腺瘤、家族性结肠腺瘤病、血吸虫病、大肠息肉等。患慢性溃疡性结肠炎超过10年者发生结肠癌的危险性较一般人群高数倍,这是因为,肠道内的反复炎症,对肠道粘膜细胞是一种慢性刺激,这种刺激久而久之就会导致粘膜细胞的生长失去控制,发生恶变。存在大肠息肉的患者也一样,其发生大肠癌的相对危险度是无息肉者的22倍,因为息肉本身虽然是良性的,但是息肉可能会恶变。
3、遗传因素:据估计约20%的大肠癌病人中遗传因素可能起重要作用,如家族性腺瘤性息肉病、遗传性非息肉病性结直肠癌是最常见的遗传性大肠癌。研究发现,大肠癌患者的子女患大肠癌的危险性比一般人高2-4倍,约10%-15%的大肠癌发生在一级亲属中有大肠癌病史的人群中。
4、排便习惯改变:多为排便次数或粪便性状改变,比如原来大便每天1次,最近不知道什么原因每天大便3~4次,或是说腹泻和便秘交替出现,以及大便形状发生改变,本来大便是软的成形的,最近突然像水一样,而且里边似乎有有血或是脓,多提醒肠道里面可能出现了问题,应该到医院进行建检查。(应当指出,这些症状在其他疾病中也很常见,因此如果你有上述症状应进行全面体格检查)。有些人还伴有里急后重感,尤其是发生于青年人时。如果没有其他原因(包括旅行、生活环境变化及服用土霉素等)而常常发生便秘腹泻等肠功能紊乱,且正规治疗两周以上仍无效时,应当引起注意,可能是大肠癌的早期征兆。
结直肠癌的病因
结直肠癌的病因:结直肠癌的发病与很多因素,如饮食习惯、遗传,结肠炎症等有关。
1、饮食因素:如高脂肪低纤维饮食;动物蛋白、食物中亚硝胺及其衍生物含量高;摄入酒精;油炸食品;维生素A、C、E及微量元素硒缺乏等。在大肠癌发病中饮食因素被认为是极为重要的因素。在美国,上世纪50年代起倡导改变饮食习惯导致大肠癌发病趋势下降同样证实了这一点。而与之相对的,在我国随着人民生活水平的日益改善,国人的饮食习惯也发生了巨大变化,高脂、高蛋白、高热量的食物在菜谱中日益增加。这也是我国结直肠癌发病率不断上升的原因这一。
2、大肠的某些良性病变:如慢性溃疡性结肠炎、大肠腺瘤、家族性结肠腺瘤病、血吸虫病、大肠息肉等。患慢性溃疡性结肠炎超过10年者发生结肠癌的危险性较一般人群高数倍,这是因为,肠道内的反复炎症,对肠道粘膜细胞是一种慢性刺激,这种刺激久而久之就会导致粘膜细胞的生长失去控制,发生恶变。存在大肠息肉的患者也一样,其发生大肠癌的相对危险度是无息肉者的22倍,因为息肉本身虽然是良性的,但是息肉可能会恶变。
3、遗传因素:据估计约20%的大肠癌病人中遗传因素可能起重要作用,如家族性腺瘤性息肉病、遗传性非息肉病性结直肠癌是最常见的遗传性大肠癌。研究发现,大肠癌患者的子女患大肠癌的危险性比一般人高2-4倍,约10%-15%的大肠癌发生在一级亲属中有大肠癌病史的人群中。
4、职业因素与卫生习惯:缺少体力活动可增加患结肠癌的危险性。但一般不认为大肠癌是一种职业病。
结肠癌是怎么回事
【常见病因】
1.发病年龄,引起结肠癌的病因大多数病人在50岁以后发病。
2.家族史:如果某人的一级亲属,引起结肠癌的病因比如说父母,得过结直肠癌的,他在一生中患此病危险性比普通人群要高8倍。大约四分之一的新发病人有结直肠癌的家族史。
3.结肠疾病史:某些结肠疾病如克隆氏病或溃疡性结肠炎可能增加结直肠癌的发病机会。他们结肠癌的危险性是常人的30倍。
4.息肉:大部分结直肠癌是从小的癌前病变发展而来,它们被称为息肉。其中绒毛样腺瘤样息肉更容易发展成癌,恶变得机会约为25%;管状腺瘤样息肉恶变率为1-5%。
5.基因特征:一些家族性肿瘤综合症,引起结肠癌的病因如遗传性非息肉病结肠癌,可明显增加结直肠癌的发病机会。而且发病时间更为年轻。
【诱发因素】
1.一般认为高脂肪食谱和纤维素不足是主要发病原因。研究显示,饱和脂肪酸的饮食可增加结 肠中胆汁酸与中性固醇的浓度,并改变大肠菌群的组成。胆汁酸经细菌作用可生成3-甲基胆蒽等致癌物质,固醇环 也可经细菌作用被芳香化而形成致癌物质。食物纤维包括纤维素、果胶、半纤维素、木质素等,吸收水分,增加粪便量,稀 释肠内残留物浓度,能够缩短粪便通过大肠的时间而减少致癌物质与肠粘膜接触的时间,若膳食纤维不足时,已是结肠癌 的发病因素之一。
2.慢性大肠炎症,如溃疡性结肠炎的肠癌发生率高于一般人群,炎症的增生性病变的发展过程 中,常可形成息肉,进一步发展为肠癌;克隆氏(Crohn)病时,有结肠、直肠受累者可引起癌变。血吸虫流行区和非流行区的结肠癌发病率与死亡率有明显区别,过去认为慢性血吸虫病患者 ,因肠壁血吸虫卵沉积与毒素刺激,导致大肠粘膜慢性溃疡,炎性息肉等,进而引起癌变。 这个观点一直在争论, 据浙江省嘉善县血吸虫病日渐控制,新发病例明显减少,晚期病人趋于消失,而结肠癌的发病率仍很高。
研究人员认为,喝葡萄酒有助于降低患结肠癌的危险,但喝其他酒如啤酒和伏特加就没有这种防护功能。饮葡萄酒人仅有4.5%的人产生息肉(癌的前奏),喝啤酒的人三倍高于这个数字,不饮酒的人两倍高于这个数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