养生健康
投诉建议我要投稿

脑脓肿是怎么回事

脑脓肿是怎么回事

1.邻近感染灶的扩散所致的

脑脓肿 中耳炎、乳突炎、鼻窦炎、颅骨骨髓炎及颅内静脉窦炎等化脓性感染病灶可直接向脑内蔓延,形成脑脓肿。其中以慢性中耳炎、乳突炎导致的脑脓肿最为多见,称为耳源性脑脓肿,约占全部脑脓肿的50%~66%。但由于近年来不少中耳炎、乳突炎得到及时的根治,耳源性脑脓肿的比例已明显减少。耳源性脑脓肿多为慢性中耳炎、乳突炎并胆脂瘤急性发作导致脑脓肿,其感染途径多经鼓室盖或鼓窦波及颅内颞叶的中后部,约占耳源性脑脓肿的2/5。另一部分经乳突内侧硬脑膜板波及小脑外侧上部,尤其儿童乳突骨质较薄,感染易经Trautman三角区(即岩上窦下方、面神经管上方、乙状窦前方,三者形成的三角)累及小脑。但小儿鼓室及乳突尚未发育良好,故小儿耳源性脑脓肿少见。小脑脓肿约占耳源性脑脓肿的1/3。耳源性脑脓肿亦可经静脉逆行转移到远隔部位,如额、顶、枕叶,甚至偶有转移至对侧脑部。耳源性脑脓肿多为单发。常见致病菌以变形杆菌及厌氧菌为主,厌氧菌以链球菌居多,其次为杆菌,亦可为混合性感染。

由鼻窦炎引起的脑脓肿称为鼻源性脑脓肿,较少见。多发生于额叶底部,亦多为单发。偶有多发或多房性。多为混合菌感染。头皮痈疖、颅内静脉窦炎及颅骨骨髓炎所致的脑脓肿均发生在原发病灶的邻近,可发生脑脓肿及硬脑膜外、硬脑膜下或混合性脓肿,亦多为混合菌感染,也可能为真菌感染。

2.血源性脑脓肿

主要是由于来自远隔身体其他部位的感染灶流经动脉的炎性栓子传入而形成的,亦可逆行经胸腔、腹腔及盆腔的器官如肝、胆、膈下及泌尿生殖系统等的感染,由脊柱周围的无瓣静脉丛与椎管内相吻合的静脉进入椎管内静脉转移到颅内。面部三角区的感染灶由静脉回流至颅内也可能形成颅内感染。感染来源为胸部各种化脓性感染,如肺炎、肺脓肿、脓胸、支气管扩张等的脑脓肿,称为胸源性脑脓肿;因细菌性心内膜炎、先天性心脏病,特别是发绀型心脏病等引起的脑脓肿,称为心源性脑脓肿。婴幼儿先天性心脏病发绀型,往往有红细胞增多症和血凝功能亢进,由于病儿有动静脉血沟通,周围静脉血一旦有化脓性细菌感染即可直接传入脑内形成脓肿。经动脉播散的脓肿常位于大脑中动脉分布的脑白质或白质与皮质交界处,故好发于额、顶、颞叶;而位于面部的感染灶好发于额叶。致病菌以溶血性金黄色葡萄球菌为主,其他多为混合菌。

3.外伤性脑脓肿

为化脓性细菌直接由外界侵入脑内所致。清创不彻底,不及时,有异物或碎骨片存留于脑内,可在数周内形成脓肿,少数可在伤后数月或数年甚至数十年才形成脓肿。一般3个月内引起的脓肿称为早期脓肿,3个月以上称为晚期脓肿。脓肿多位于外伤部位或其邻近部位,病原菌多为金黄色葡萄球菌或混合菌。

4.隐源性脑脓肿

指病因不明,临床上无法确定其感染源。可能原发感染灶和脑内继发病灶均较轻微或机体抵抗力强,炎症得到控制,未被发现,但细菌仍潜伏于脑内,一旦机体抵抗力下降,即可发病。因此,这类脑脓肿实质上为血源性脑脓肿,此类脑脓肿在全部脑脓肿中所占的比率有逐渐增高的趋势。在无CT检查之前诊断困难,常易误诊。

脑脓肿除细菌感染外还有真菌、原虫、寄生虫等引起的脑脓肿。近年来因免疫功能损害引起的脑脓肿的报道日渐增多。

脑脓肿术后要注意什么

在脓肿尚未完全局限以前,处理起来还是很简单的,进行积极的抗炎症和控制脑水肿治疗就好了。但脓肿形成后,手术则是唯一有效的治疗方法。其中最有效的就是脓肿切除术了。手术完成后,术后的护理和调养尤为重要,要时刻注意潜在并发症脑疝和感染所带来的危险,防止患者体温过高,注意观察病人生命体征的变化,要是有瞳孔异常等方面的变化应及时的通知医生前来观察治疗。

脑脓肿是颅内化脓性感染疾病,术后应住在单独的房间,避免造成交叉感染。听从医生的嘱咐每天定时记录体温还有给予适量的抗生素。由于手术后病人体质衰弱,这时候饮食护理显得尤为重要,给予患者含有丰富的蛋白质及维生素的流质食品或者半流质食品,如果患者术后几天都没胃口,必要时可以考虑静脉输入高营养液来改善患者的全身营养状况,以增强机体的抵抗力。患者应多休息,保证环境的安静。

良好的术后护理可以让手术效果显著提高,同时也能让患者恢复的更快。所以非常清楚脑脓肿术后的注意事项,有针对性的进行护理。同时,要与医生积极沟通,每天像医生汇报患者的情况看是否有好转。

脑脓肿形成要多少时间

脑脓肿形成的时间根据脑脓肿患者致病原因的不同,形成的时间也是有很大的差异的。一般来说脑脓肿刚刚开始出现的时候,患者会有发热,头痛呕吐等等症状。这个症状一般会维持数天,根据脑脓肿患者的严重程度来决定。在这个时期过后,大概会有一个10天到数周的一个脑脓肿潜伏期。在这个潜伏期内脑脓肿患者不会有什么太大的不适,只会出现嗜睡和轻微的头痛的情况。最后就是脑脓肿的形成时期,根据患者的致病原因会出现各种不同的症状。

脑脓肿要通过手术的方式来治疗的,简单点说脑脓肿就像是我们外部皮肤的脓肿一样,如果没有及时的采取措施的话,细菌侵入的范围会越来越大。脑部是我们人体最关键也是最重要的一个器官,脑部如果让病毒和细菌大范围的占领的话,那么脑脓肿患者就有可能会有生命危险了。

最后建议脑脓肿患者根据自己脑脓肿的程度积极配合医生来做治疗,另外还要注意在饮食上要清淡,一定不能吃辛辣的食物,因为这些食物有可能会让脑脓肿加重。注意日常的生活调节,早睡早起不要用脑过度。最好在脑脓肿治疗过程中让自己的大脑好好的做一个放松,不要想太多,积极配合治疗是最关键的。

脑脓肿严重吗

耳源性脑脓肿为化脓性中耳乳突炎所并发的脑组织的局限性化脓性炎症,有90.7%并发于慢性化脓性中耳乳突炎,尤其多并发于胆脂瘤型中耳炎,约占脑脓肿发病的80%。其发病机制,一般认为慢性化脓性中耳乳突炎引起脑脓肿的途径,主要是邻近脑部直接感染,通过骨质破坏区或经正常解剖通道及未闭合的骨缝侵入颅内,形成脑脓肿,以大脑颞叶及小脑多见。少数可经过血液循环途径引起脑部感染,形成远处部位的多发性脑脓肿。

耳源性脑脓肿的临床表现较复杂,除中耳乳突炎症状外, 还有不同部位脑脓肿的症状与体征。尤其是抗菌素的应用及其它颅内并发症的存在,使脑脓肿的症状与体征不典型,是造成误诊或漏诊的主要原因。如果患者有长期耳流脓史,又突发流脓增多或减少、高热、头痛、呕吐、意识障碍等症状,应高度警惕本病可能;如果化脓性中耳乳突炎患者行乳突根治术后症状缓解,但1~2周后又出现症状加重,特别是精神意识障碍或颅内压增高症状,应高度怀疑术后耳源性脑脓肿。文献报道,约5%中耳炎术后并发脑脓肿。

脑脓肿的病因

感染(60%):

中耳炎,乳突炎,鼻窦炎,颅骨骨髓炎及颅内静脉窦炎等化脓性感染病灶可直接向脑内蔓延,形成脑脓肿,其中以慢性中耳炎,乳突炎导致的脑脓肿最为多见,称为耳源性脑脓肿,约占全部脑脓肿的50%~66%,但由于近年来不少中耳炎,乳突炎得到及时的根治,耳源性脑脓肿的比例已明显减少,耳源性脑脓肿多为慢性中耳炎,乳突炎并胆脂瘤急性发作导致脑脓肿,其感染途径多经鼓室盖或鼓窦波及颅内颞叶的中后部,约占耳源性脑脓肿的2/5,另一部分经乳突内侧硬脑膜板波及小脑外侧上部,尤其儿童乳突骨质较薄,感染易经Trautman三角区(即岩上窦下方,面神经管上方,乙状窦前方,三者形成的三角)累及小脑,但小儿鼓室及乳突尚未发育良好,故小儿耳源性脑脓肿少见,小脑脓肿约占耳源性脑脓肿的1/3,耳源性脑脓肿亦可经静脉逆行转移到远隔部位,如额,顶,枕叶,甚至偶有转移至对侧脑部,耳源性脑脓肿多为单发,常见致病菌以变形杆菌及厌氧菌为主,厌氧菌以链球菌居多,其次为杆菌,亦可为混合性感染。由鼻窦炎引起的脑脓肿称为鼻源性脑脓肿,较少见,多发生于额叶底部,亦多为单发,偶有多发或多房性,多为混合菌感染,头皮痈疖,颅内静脉窦炎及颅骨骨髓炎所致的脑脓肿均发生在原发病灶的邻近,可发生脑脓肿及硬脑膜外,硬脑膜下或混合性脓肿,亦多为混合菌感染,也可能为真菌感染。

心血管系统病变(10%):

因细菌性心内膜炎,先天性心脏病,特别是发绀型心脏病等引起的脑脓肿,称为心源性脑脓肿,婴幼儿先天性心脏病发绀型,往往有红细胞增多症和血凝功能亢进,由于病儿有动静脉血沟通,周围静脉血一旦有化脓性细菌感染即可直接传入脑内形成脓肿,经动脉播散的脓肿常位于大脑中动脉分布的脑白质或白质与皮质交界处,故好发于额,顶,颞叶;而位于面部的感染灶好发于额叶,致病菌以溶血性金黄色葡萄球菌为主。

创伤(8%):

外伤或手术清创不彻底,不及时,有异物或碎骨片存留于脑内,可在数周内形成脓肿,少数可在伤后数月或数年甚至数十年才形成脓肿,一般3个月内引起的脓肿称为早期脓肿,3个月以上称为晚期脓肿,脓肿多位于外伤部位或其邻近部位,病原菌多为金黄色葡萄球菌或混合菌。

其他因素(5%):

近年来因免疫功能损害引起的脑脓肿的报道日渐增多,还有一些不明原因的脑脓肿。

发病机制

细菌进入脑实质后,其病理变化过程大致分为三个阶段,但三者之间是一个连续变化的过程,各阶段并无明显界限之分,发展过程因病源,菌种不同以及个体情况的差异而不同。

1、急性脑炎期(感染后1~3天)

指早期病原菌侵入脑实质24h后,在局部出现炎性细胞浸润,病灶中心有坏死,病灶周围血管外膜鞘有炎性细胞渗出,局灶脑组织破坏,继而液化,可形成多个液化灶,病灶周围白质出现水肿,附近脑膜也可出现炎症反应,但部位不一定与病灶部位相对应,此期临床上除局灶症状,全身炎症反应外,也可有脑膜刺激症状,并可出现脑脊液的炎症改变等。

2、化脓期

脑实质内炎性病灶进一步坏死,液化,融合形成脓液,逐渐扩大形成脓腔,根据病灶范围可形成单发或多房或多发脓腔,此阶段脓腔周围有胶质细胞增生或炎性肉芽组织形成,周围的脑组织可有水肿反应,但脓肿壁尚未完全形成,由于炎症开始局限,全身感染症状也趋于好转,但局灶占位效应也趋向明显。

3、脓肿包膜形成期

此期炎症进一步局限化,即脓肿周围包膜形成,包膜内层主要为脓细胞和变性的白细胞,中层为纤维组织增生的肉芽组织,外层为胶质细胞和胶质纤维,早期形成的为薄层包膜,进一步逐渐形成明显的脓肿包膜,脓肿多为单发,但也可以是多房,散在不同部位的多发脓肿少见,包膜形成的快慢取决于多种因素,如致病菌种类,毒性,对抗生素的反应及个人机体抵抗力的强弱,脓肿所在部位等,如耳源性脑脓肿,致病菌多为变形杆菌,金黄色葡萄球菌,易形成包膜,形成时间也短,若致病菌为厌氧菌,包膜形成即较困难,另外,若病灶处于脑室或脑干附近,则病情发展迅速,表现也较重,即包膜尚未形成良好,病情已危重。

脓肿一旦形成即为占位病灶,脓肿周围有脑水肿,占位效应引起颅内压增高和脑组织移位,随着病情的发展,若不及时处理可导致小脑幕切迹疝或枕骨大孔疝,压迫脑干和进一步颅内压增高,导致病情急剧恶化,甚至死亡,另外由于脓液逐渐增多,脓腔压力加大,可导致脓腔破溃,使脓液扩散,引起化脓性脑膜炎或化脓性脑室炎,造成病情加剧,增加治疗难度,脑脓肿还可合并局限性脑膜反应,表现浆液性脑膜炎,蛛网膜炎,个别脑脓肿可同时合并硬脑膜下脓肿和(或)硬脑膜外脓肿等。

脑脓肿的药物治疗

1脑脓肿是因为感染病菌导致,所以病人常常有感染史,出现中毒症状等,比如发热、畏寒、头痛恶心以及呕吐乏力等症状。感染的治疗需要抗生素治疗,可以控制感染灶,缓解中毒症状。

2通过相关的检查可以确诊脑脓肿,比如血常规,血沉增快,C反应蛋白增加。检查脓液和细菌培养实验可以帮助选择敏感的抗生素治疗。腰椎穿刺检查测定颅内压的变化。还有X线检查,以及颅脑CT和颅脑MRI检查。

3关于脑脓肿的治疗有选择抗生素抗感染治疗,降低颅内压的脱水药物和利尿药物,比如甘露醇,呋塞米,依他尼酸,使用激素如肾上腺皮质激素减轻脑水肿,常用的,静脉注射或者肌肉内注射地塞米松。

注意事项:要注意的是,当身体出现感染灶的时候,比如皮肤表面有疖肿,慢性的鼻窦炎,中耳炎等疾病的时候,出现脑脓肿症状要提高警惕,避免感染加重,坚持抗生素治疗。

中耳炎颅内并发症有哪些

乙状窦血栓静脉炎

胆脂瘤破坏静脉窦壁骨质并引起静脉壁炎症,进而形成附壁血栓并闭塞窦腔。症状为弛张性高热,恶寒,多为脓毒血症所致;颈部强直,可出现平衡障碍;乳突部皮肤红肿波动。

硬脑膜外脓肿

胆脂瘤破坏中、后颅窝骨壁后,感染波及硬脑膜外并形成积脓。如不及时治疗可发展为脑膜炎和脑脓肿。症状表现为患者可有搏动性头痛、耳流脓和发热。

化脓性脑膜炎

化脓性脑膜炎多是耳源性的,是中耳炎性疾病并发的软脑膜和蛛网膜的急性化脓性炎症。症状同其他脑膜炎一样有发热、头痛、颈强直、意识障碍、抽搐等;耳源性则同时具备耳部症状,如耳流脓、听力下降等。

脑脓肿

脑脓肿是中耳炎最严重的颅内并发症,可以危及患者生命。症状包括颞叶脓肿,表现为中枢性聋,错听,感觉性失语,嗅觉障碍,视觉障碍,第Ⅲ~Ⅶ脑神经麻痹,交叉性锥体路症状,如对侧偏瘫、对称中枢性面瘫;小脑脓肿,症状相对更重,剧烈的头痛、呕吐、眩晕,周身状态差,如颅内高压压迫脑干可出现呼吸循环衰竭致死。

脑脓肿的疾病简介

通常所说的脑脓肿是指化脓性细菌感染引起的化脓性脑炎、脑化脓及脑脓肿包膜形成,少部分也可是真菌及原虫侵入脑组织而致脑脓肿。脑脓肿在任何年龄均可发病,以青壮年最常见,其发病率占神经外科住院病人的1-2%,或稍高。脑脓肿形成是一个连续的过程,分为三个阶段:(1)急性脑炎阶段;(2)化脓阶段;(3)包膜形成阶段。脑脓肿常见是单发的,也可是多房性或多发性脓肿。其临床表现可为脑膜炎,或颅内高压而产生脑脑干受压而死亡。新型抗菌药物的广泛应用、诊断技术的不断改进和神经外科技术的发展已使脑脓肿的治愈率有了显著进步,病死率已自60年代的23.6%锐减至4%左右。儿童病例的预后较成人差,脑脓肿溃破或脑疝者预后不良,包膜完好单发性脓肿的预后良好。

脑脓肿的成因有什么

1.邻近感染灶的扩散所致的脑脓肿

中耳炎、乳突炎、鼻窦炎、颅骨骨髓炎及颅内静脉窦炎等化脓性感染病灶可直接向脑内蔓延,形成脑脓肿。其中以慢性中耳炎、乳突炎导致的脑脓肿最为多见,称为耳源性脑脓肿,约占全部脑脓肿的50%~66%。但由于近年来不少中耳炎、乳突炎得到及时的根治,耳源性脑脓肿的比例已明显减少。耳源性脑脓肿多为慢性中耳炎、乳突炎并胆脂瘤急性发作导致脑脓肿,其感染途径多经鼓室盖或鼓窦波及颅内颞叶的中后部,约占耳源性脑脓肿的 2/5。另一部分经乳突内侧硬脑膜板波及小脑外侧上部,尤其儿童乳突骨质较薄,感染易经Trautman三角区(即岩上窦下方、面神经管上方、乙状窦前方,三者形成的三角)累及小脑。但小儿鼓室及乳突尚未发育良好,故小儿耳源性脑脓肿少见。

由鼻窦炎引起的脑脓肿称为鼻源性脑脓肿,较少见。多发生于额叶底部,多为单发,偶有多发。多为混合菌感染。头皮痈疖、颅内静脉窦炎及颅骨骨髓炎所致的脑脓肿均发生在原发病灶的邻近,可发生脑脓肿及硬脑膜外、硬脑膜下或混合性脓肿,亦多为混合菌感染,也可能为真菌感染。

2.血源性脑脓肿

主要是由于来自远隔身体其他部位的感染灶流经动脉的炎性栓子传入而形成的,亦可逆行经胸腔、腹腔及盆腔的器官如肝、胆、膈下及泌尿生殖系统等的感染,由脊柱周围的无瓣静脉丛与椎管内相吻合的静脉进入椎管内静脉转移到颅内。面部三角区的感染灶由静脉回流至颅内也可能形成颅内感染。感染来源为胸部各种化脓性感染,如肺炎、肺脓肿、脓胸、支气管扩张等的脑脓肿,称为胸源性脑脓肿;因细菌性心内膜炎、先天性心脏病,特别是发绀型心脏病等引起的脑脓肿,称为心源性脑脓肿。婴幼儿先天性心脏病发绀型,往往有红细胞增多症和血凝功能亢进,由于病儿有动静脉血沟通,周围静脉血一旦有化脓性细菌感染即可直接传入脑内形成脓肿。经动脉播散的脓肿常位于大脑中动脉分布的脑白质或白质与皮质交界处,故好发于额、顶、颞叶;而位于面部的感染灶好发于额叶。致病菌以溶血性金黄色葡萄球菌为主,其他多为混合菌。

3.外伤性脑脓肿

为化脓性细菌直接由外界侵入脑内所致。清创不彻底、不及时,有异物或碎骨片存留于脑内,可在数周内形成脓肿,少数可在伤后数月或数年甚至数十年才形成脓肿。一般3个月内引起的脓肿称为早期脓肿,3个月以上称为晚期脓肿。脓肿多位于外伤部位或其邻近部位,病原菌多为金黄色葡萄球菌或混合菌。

脑脓肿的手术治疗探讨

脑脓肿经历炎症期、化脓期后即进入脓肿壁形成期。脓肿形成前,以药物抗菌治疗为主,当脓肿局限、脓肿壁形成后则采用手术治疗。如果患者颅内压增高已出现脑疝迹象时,则不论脓肿是否已局限, 均需采取适当手术措施,以解除脑疝危象。脑脓肿较常见的致病菌有金黄色葡萄球菌、大肠杆菌、变形杆菌等,药物治疗中应使用敏感抗生素,对常规细菌培养阴性者,厌氧菌感染占相当比例。脑脓肿亦常见多种细菌混合感染,故对细菌培养阴性者,选用对厌氧菌敏感并易透过血脑屏障的药物。对于抗生素的选择,经验治疗多数首选以甲硝唑、第3代头孢菌素、磺胺嘧啶和氯霉素等联合用药。抗生素应用应联合、足量,并且疗程要够长,至少应用1个月以上方能达到根治效果。

根据病程及CT表现,对不同时期、不同部位脑脓肿选用不同手术方法。在本组中使用的手术方式有:

①脓肿穿刺切除术。该术式优点为切除病灶彻底,适用于脓肿包膜形成好、位置不深且在非功能区者及外伤性脓肿含有异物或碎骨片者,对脑疝患者或多次抽脓未能治愈的脑脓肿也应作脓肿切除术。该术式的缺点是脑组织创伤较大,损伤功能区则易产生后遗症。

②CT定位下锥颅穿刺双腔套式引流管持续冲洗引流术:本组34 例,全部治愈。该术式简单快捷、安全、创伤小,适合儿童、老人及难以承受较大手术者。深部脑脓肿大多数体积小、多囊,邻近或位于重要功能区域,立体定向技术穿刺治疗此类疾病表现出巨大的优越性。在CT定位下行脓肿穿刺引流,不但适用于包膜形成期脑脓肿,更适用于包膜未完全形成的脑脓肿,均可取得很好的疗效,并可减少手术并发症。持续引流可避免反复穿刺引起损伤、出血及感染扩散,同时可利用引流管注入抗生素,冲洗脓腔,使治疗时间明显缩短。对于多房性脓肿,也有较好疗效,单侧半球2个脓肿如相临近,可采用穿珠法穿刺引流,具体方法为穿刺点的选择要尽量使2个脓肿腔在一条直线上,按预定方法向前先穿刺引流近端脓肿,反复冲洗至引流液清亮,再向前穿刺远端脓肿腔,同法冲洗引流并保留固定双腔管于远端脓肿腔内。双腔套式引流管较单管引流更有如下优点:手术创伤更小且治愈率高;抗生素稀释液与脓肿液分开,使抗生素在脓肿腔局部有效浓度更高;双腔套式引流管头端形成负压,使引流液更通畅,不易堵管;可一次引流多个脓肿腔。近年来我科均首选此方法治疗脑脓肿,手术切除仅用于脓肿与脑表粘连或脓肿位于非重要功能区经穿刺引流后脓肿体积缩小不明显病例。

术后拔管指征有:①患者全身中毒症状减轻,头痛呕吐等颅高压症状消失,体温、血象接近正常,引流液清亮;②眼底水肿消退,偏瘫肢体肌力明显恢复;③头颅CT复查脓肿壁缩小或消失,脓腔内少量积液或积气,中线结构复位。同时术后要注意以下事项:①确保引流管通畅,每天冲洗时须注意注入量应小于引流量,而且要观察引流物的颜色;②抗生素稀释液必须确保24小时持续均匀滴入;③全身支持治疗和辅以抗癫痫药物治疗。

总之,脑脓肿的治疗应根据脑脓肿具体情况,并按照个体化的原则,及时地选择合适的治疗方式,可以降低死亡率和提高治愈率。

相关推荐

脑脓肿的检查

实验室检查 1、外周血象 脓腔形成后,外周血象多正常或轻度增高,70%~90%脑脓肿患者红细胞沉降率加快,C反应蛋白增加,可凭此与脑肿瘤相鉴别。 2、脓液检查和细菌培养 通过脓液的检查和培养可进一步了解感染的类型,药敏试验对选择抗生素有指导作用,故穿刺脓液或手术摘除脓腔后,应及时送检,若行厌氧菌培养,送检的器皿应密闭与空气隔绝送检,亦可立即做细菌涂片染色镜检,尤其对脓液已破入脑内和脑室,而脑脊液呈脓性者,镜检可立即初步了解致病菌的种类,以指导用药。 根据脓液的性质也可大致判断细菌的类型,如金黄色葡萄球菌的

耳朵流脓多年原患上脑脓肿

这名17岁的男孩来自苏北农村,最近半年男孩一直嚷着头痛、头昏,经常抱着头很难受,但没有人顾上他。一个月前,母亲偶然发现男孩因为头昏突然摔倒在地,于才下定决心带孩子看病。男孩告诉医生,自己很小的时候,左边耳朵就会流黄水,且经常感到头痛,头昏,常有呕吐和恶心,后来听力也越来越不好。该院耳鼻咽喉科医生经过仔细检查,发现患者左侧脑部有一较大的脓肿。 该院耳鼻咽喉科与脑外科专家联合会诊,诊断为耳源性的脑脓肿。手术时发现,听小骨已经烂掉,中耳腔被腐蚀,专家在5个小时内为患者清扫了耳内脓液和肉芽组织,并由脑外科专家彻

鼻窦炎有什么并发症 颅内并发症

当鼻窦炎感染至颅内时,就会出现颅内病变,例如:硬脑膜外脓肿、鼻源性脑膜炎、硬脑膜下脓肿、海绵窦血栓栓塞、比圆形脑脓肿等。

脑脓肿的治疗药物

抗生素的应用使脑脓肿的病死率由61%降到30%一40%。早期应用可防止脑炎转化为脓肿,出现症状小于一周比大于一周的病人具有更好的治疗效果。抗生素的效果依赖于很多因素,主要包括抗生素的抗菌谱、疗程、宿主对感染的反应及药物在脓肿中的浓度等。 脓肿穿刺液培养出结果前,应选择性应用抗生素。鼻源性脓肿主要为羧酶性链球菌,它对青霉素敏感但对甲硝唑耐药。耳源性脑脓肿通常为需氧菌和厌氧菌的混合感染,早期青霉素、甲硝唑和第三代头孢菌素联合应用必需的。万古霉素加第三代头抱菌素对先心病的患儿有效。 由于耐青霉素的厌氧菌在脑脓

脑脓肿的内外科治疗方法

内科治疗 (1)抗感染治疗:理想的药物应根据细菌培养及药敏试验选择,但脑脓肿成熟期细菌培养阳性率不高,只能针对常见感染菌种选择药物;此外药物的血脑屏障(BBB)通透性也需要考虑的因素。神经外科常用的药物有头孢菌素、氯霉素或阿米卡星、庆大霉素、氨苄西林等,针对厌氧菌有时应用灭滴灵。 (2)抗脑水肿治疗:脑脓肿形成的各个时期,均伴有不同程度的脑水肿或颅内压增高,后者危及生命的直接原因,需采取对症治疗措施。抗脑水肿治疗的内容包括,应用脱水药物如20%甘露醇静脉滴注,肌肉或静脉注射速尿;与此同时需限制液体入量

脑脓肿该怎样治疗

(一)内科冶疗 对于多发性小脓肿、位于脑深部或重要功能区的脓肿,或病人年老体弱不能耐受手术,或手术后均可用内科冶疗,包括应用抗生素及降颅内压药物。应选用能透过血脑屏障的抗生毒联合用药,对严重感染看可同时行鞘内给药。内科治疗期间必须作CT随访。 (二)手术治疗 1.穿刺抽脓术:适用于单房单发大的脐脓肿。年幼或年老体弱者额顶颞叶的脑脓肿,如患儿囟门尚未闭合,可经前囟侧角对准脓腔穿刺抽脓。年龄较大的儿童,在局麻或全麻下,颅骨钻孔,插入脑针穿刺抽脓。插入脑针后,要用无菌纱布或棉片盖住切口,以防脓液外溢污染伤口。脑

早期脑脓肿有哪些症状

1脑脓肿的症状之一就头痛,有时也会因为发烧头痛的问题而家人会误以为单纯的生病,可它带给的疼痛和平时不一样的,脑脓肿的头疼有多数持续性的,并且还会有病人产生呕吐恶心的症状。 2脑脓肿的症状还就有血压升高的现象,会出现不同程度的精神意识障碍,影响病人的行动,严重时还会导致脑部偏瘫和肢体偏瘫的发生,最明显的就在受到刺激后症状加重。 3脑脓肿的症状最严重的就会突然导致病人昏倒,大多数病人的视力方面也会受到不用程度的影响,视力下降视线模糊,从而使病人的情绪不稳,时而兴奋时而低落在很到程度上导致癫痫症的

鼻窦炎有哪些并发症

1.急性鼻窦炎该病影响病患的生活质量,可能会导致下呼吸道感染,严重者有可能引起眼眶、颅内并发症。眼部并发症:眶骨壁骨炎、骨膜炎,眶壁骨膜下脓肿,眶内蜂窝织炎,眶内脓肿,球后视神经炎。颅内并发症:硬脑膜外脓肿,硬脑膜下脓肿,化脓性脑膜炎,脑脓肿,海绵窦血栓性静脉炎。 2.慢性鼻窦炎影响病患的生活质量,加重患者的呼吸道感染症状,严重者有引起颅眼肺并发症的可能,导致视力改变,甚至感染加重而死亡。眼部并发症:眶骨壁骨炎、骨膜炎,眶壁骨膜下脓肿,眶内蜂窝织炎,眶内脓肿,球后视神经炎。颅内并发症:硬脑膜外脓肿,硬脑膜

脑囊肿的手术治疗

①切开引流术:外伤性脑脓肿,伤道感染,脓肿切除困难或颅内有异物存留,常于引流脓肿同时摘除异物。 ②导管持续引流术:为避免重复穿刺或炎症扩散,于首次穿刺脓肿时,脓腔内留置一内径为3~4mm软橡胶管,定时抽脓、冲洗、注入抗菌素或造影剂,以了解脓腔缩小情况,一般留管7~10天。目前CT立体定向下穿刺抽脓或置导管引流技术更有其优越性。 ③穿刺抽脓术:此法简单易行,对脑组织损伤小。适用于脓肿较大,脓肿壁较薄,脓肿深在或位于脑重要功能区,婴儿、年老或体衰难以忍受手术者,以及病情危急,穿刺抽脓作为紧急救治措施者。 ④脓

慢性中耳炎的危害有哪些呢

1、反复中耳炎会使鼓膜穿孔增大、中耳粘连硬化,使听力进一步下降。如不适当用药,另可引起内耳神经功能下降,导致更难医治。 2、中耳反复发炎可导致骨疡型或胆脂瘤型中耳炎,骨头受侵蚀时有可能导致面神经瘫痪、脑膜炎、脑脓肿等颅内外并发症,严重时甚至有生命危险。 中耳炎不要任其自生自灭,否则可致多种并发症 中耳及乳突的化脓性炎症导致的多种并发症,统称耳源性并发症。会导致耳源性并发症的疾病包括急性化脓性中耳炎、急性乳突炎、慢性化脓性中耳炎急性发作,特别胆脂瘤型中耳炎更易发生。中耳炎导致的疾病一般分为耳源性颅内、硕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