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医给无名烧退烧效果更好
中医给无名烧退烧效果更好
80岁的王大娘是李大夫接诊过的一位无名发烧的患者,王大娘连续4个月持续发热,发热无规律,有时一天烧两次,有时两天烧一次,短则几十分钟,长则数小时,体温波动在37~39.5摄氏度之间,伴有口渴、乏力、心慌、胃脘部撑胀、下肢无力、双脚踝部肿胀、头颅下垂等症状。检查化验均未发现问题,服用抗菌素和抗病毒药无效。
李大夫在为王大娘切脉、详细询问了病史后,认为她是脾胃虚损、元气虚馁所引起的,因此采用补中益气汤加味治疗,主要药物有黄芪、党参、白术、炙甘草、当归等10多味,并酌情加减。王大娘服用中药后,症状逐渐好转,30多服药后痊愈。
中医认为,发烧是正邪相争的表现,种类很多。像王大娘这种经常发“无名烧”的患者一般有以下四个特征:一是病程较长,有的达数月;二是持续低热或高热不退,在饮食失节或过劳时加重;三是兼有脾气虚和气血两虚的症状;四是抗生素、激素等应用无效。符合这些情况者,采用中药辨证施治,常能收到满意的效果。
快速退烧的小妙招 大椎穴点刺退烧
大椎在第7颈椎棘突下凹陷处,是督脉与身体十二正经中所有阳经的交会点,总督一身之阳,是解表退热的常用穴。在大椎穴,以三棱针点刺放血,加拔火罐退烧效果更好。
婴儿嘴上起泡的原因
1、酒精擦浴,如一时找不到酒精也可用白酒代替。
2、头部冷敷:可用头枕冰袋、或额部冷毛巾湿敷,或两者同时使用。此法简单易行,有凉水即可,或用冰水更好。注意要及时更换冷毛巾或冰袋以加强退烧效果。
3、药物退烧:退烧药要按医嘱使用。剂量过大,可引起出汗过多,发生虚脱;也不能使用过频,也就是说同一种退烧药两次间隔时间不能太短,以免药物在体内蓄积而产生副作用。一般两次间隔以4~6小时为宜。小孩常用退烧药以扑热息痛较好,也较安全,副作用不大。可家庭常备。上海黄山制药厂研制的“一滴清滴剂”是扑热息痛的一种新剂型,适合小孩使用。其他退烧药如阿斯匹林、阿苯片、安乃近等须在医生指导下酌情使用,因其都有不同副作用。
4、多饮温热开水,这也是帮助退烧的方法之一。通过喝温开水,可以促进皮肤出汗而散热,达到退烧的目的。
宝宝发烧的中医退烧方
1、生姜一小块(约10克),捣成糊状,敷在手腕处的高骨上,或直接切片贴在高骨处,用医用纱布裹住后,贴上胶布固定,一般40分钟左右就可以退烧。
2、薄荷15克,水500毫升,烧煮5—8分钟即可,待水温凉后,用纱布蘸取反复擦洗腋窝、前额,大腿根,直到孩子烧退为止。
紧急退烧 人体5个“退烧穴”有奇效
发热多是机体正气与外来邪气相搏斗,机体免疫力较强的表现,一般情况下不需要特殊处理。但高热(体温在39℃以上者)时,人体内环境失衡,脏腑功能紊乱,特别是小孩,神经系统发育尚不完善,易出现惊厥,需要紧急处理。那么这五个“退烧穴”就是你的假选。
1、曲池、合谷、外关穴
曲肘,横纹尽处,即肱骨外上髁内缘凹陷处为曲池。合谷俗称“虎口”,在第一掌骨与第二掌骨间凹陷中。曲池与合谷均属于手阳明大肠经,既能疏风解表,又能清泻阳明。外关在腕背横纹中点往上取两横指。外关穴是八脉交会穴之一,是解表退热的要穴。用毫针刺这3个穴,能降体温。也可按摩这3个穴,同时配合用食、中二指腹自腕横纹向上推向肘部约300次。
2、大椎穴
大椎在第7颈椎棘突下凹陷处,是督脉与身体十二正经中所有阳经的交会点,总督一身之阳,是解表退热的常用穴。在大椎穴,以三棱针点刺放血,加拔火罐效果更好。也可以做大椎穴按摩,配合推脊柱,即用食、中二指腹或掌根自上向下由大椎穴直推到尾骨,约推100—300次。
3、十宣穴
即十指尖,共10个。十宣穴急救用途较多,民间广泛应用于热病、癫痫、小儿惊风等。高热时,用三棱针点刺放血,出血3—5滴为宜。
刮痧疗法是人们常用的民间疗法之一,对高热也有奇效。可以选用上述穴位进行刮痧,也可以选背部沿督脉和膀胱经、腋窝、肘窝较大面积处,自上而下,先轻后重,刮至局部皮肤出现紫红色痧点即可。
如何使用儿童退烧药
一般使用退烧冲剂是最安全的退烧方法。退烧药有很多种,其中水剂是最安全的,而且退烧效果是最快的,孩子也愿意喝。所以平时家中常备退烧冲剂,以免孩子发烧了,干着急。
栓剂也是可以退烧的,但是用量不能过大。一些孩子,不愿意喝退烧冲剂,这时候我们可以使用退烧栓剂,退烧栓剂是直接塞到肛门里退烧的,所以用量不能过大,以免对直肠刺激。
退烧药必须单独使用,不能混用。虽然退烧药有很多种,但是千万不要以为各种退烧药放在一起使用效果会更好。混在一起使用时,药物的计量很难控制,或多或少对孩子的健康都是不利的。
退烧药吃出的皮肤过敏
医生提醒家长:宝宝发烧,退烧药不好随便吃的,前两天有个小病人,发了一身疹子,差点当麻疹病人治了。
孩子得麻疹,一般要“烧三天,出疹三天,退热三天”。但医院前两天接诊的小病人,发烧当天出疹,第二天就痊愈了。 医生说,实际上,这孩子是吃退烧药吃出的皮肤过敏,并非麻疹。
这个9个月大的女宝宝送进医院时,身上密密麻麻的红疹,手心脚底板都有。医生问了家长,宝宝没咳嗽,没拉过肚子,麻疹最基本症状排除了。
“不会是麻疹。”医生说。
“孩子吃过什么?”医生怀疑是食物或药物过敏。
奶奶说,前两天宝宝发烧,只有她一人在家,一头想叫孩子爸妈回家带去看病,一头又不放心宝宝发烧太久。她急匆匆跑到药店买了些退烧药喂孩子。
“我识字的,退烧药盒子上写着:儿童装。”奶奶说。医生一看药盒,退烧药含“复方氨基比林”。复方氨基比林是非处方药,退烧效果不错,但易引起过敏。
医生立即给小女孩开了抗过敏药。第二天,孩子疹子没复发,烧也退了。
最近,医院接诊了好几例类似小病人。
医生说,“孩子发烧,吃点退烧药。大人的这个做法应改一改。如果孩子发烧,可用温毛巾给孩子擦身,物理降温。一般体温不超39℃,医生不会给孩子开退烧药。盲目吃退热药,除了可能引起过敏外,还可能掩盖病情,延误诊疗。”
宝宝发烧中医教你健康退烧
物理降温法
传统的无力降温法是用湿毛巾敷热额头,还可以使用退热贴、冰袋等。注意敷毛巾的时候不要用过凉的水,温水比较适宜。
打退烧针
打个退烧的小针,即屁股针,降温效果比较好。而且快速,简单。当发烧超过40度以上时可以先打一针,先把体温降下来。
多喝水
发烧时,人体容易缺水,多喝水有助于降温,吃药打针后多喝水有利于药效的发挥。水最好是白开水,一次不要喝太多,要多次喝较好。
吃退烧药
当体温在39度左右,没有其他不适症状,可以选择吃退烧药。吃完退烧药闷在被窝里一小时左右会出汗,就达到降温的目的了。
打吊瓶
当高烧持续不退,并伴有咳嗽等症状,需要打吊瓶了。这是退烧最快的方式,但打时间长了会降低身体免疫力。如果只是普通发烧,建议还是用上面的方法比较好,副作用小。
中医退烧有四法
一、热者寒之法
也是中医最常用的退热法之一,即用药性寒凉(甘寒或苦寒)的药物来达到退热的目的。
主要适用于发热而不恶寒的病人。如见高热不退,汗出较多,口渴喜喝冷饮,脉象洪大而数时,为热盛津伤证,此时不能用发汗退热法,宜用甘寒退热法,如石膏、生地、麦冬等;如见高热烦躁,口燥咽干,便秘尿热,舌红苔黄,脉数有力,为热毒炽盛证,当用苦寒清热法,如黄连、黄芩、黄柏、栀子等。由于本类药物性多寒凉,易伤脾胃,故应注意适可而止。
二、釜底抽薪法
相当于中医“通腑泄热法”,即用苦寒通便的药物来达到退热的目的。
主要适用于高热而有便秘的病人。如病人出现高热汗出,大便不通,腹胀、腹痛拒按,甚至胡言乱语,舌苔黄糙起刺,脉滑有力时。此犹如锅下柴多火旺,抽去柴薪则火熄热退。故常用大黄、芒硝等药,或将其配入清热方剂中,以通利大便,泻下热结,使邪热从下而去,可达到去火退热之功;再者,通便去火,又能保护阴液,犹如防止火太旺而将水烧干,限制体温上升,这也有利于退热。
三、扬汤止沸法
相当于中医“疏散退热法”,即用药性辛散的药物来达到退热的目的。它主要包括两个内容:。
1、发汗退热法
适用于表证发热的病人,常见发热与恶寒怕冷同时并见,无汗或有汗不畅,这是由于体表受外邪困遏引起的发热,因受邪性质的不同和病人体质的差异,又可分为风寒表证和风热表证两大类。前者恶寒明显,一般无汗,且兼有头痛,肢体酸痛,鼻塞流清涕,口不渴,咽喉不痛,脉浮紧等;后者发热明显,一般有汗,且兼有头痛,口渴,咽喉肿痛,脉浮数等。发汗退热法宜根据寒热之异来选取不同的药物,如风寒表证常用辛温发汗药,如麻黄、桂枝、羌活等;风热表证常用辛凉发汗药,如柴胡、升麻、薄荷等。通过发汗散邪,使邪热外达,发热随之减轻,从而达到退热之效,符合中医经典著作《黄帝内经》所说的“体若燔炭,汗也而散”的治则,发汗法对无汗高热者尤其有效。
2、升散退热法
适用于内有郁热的病人,因邪热内郁于里,常表现为发热,胸膈烦热,口干唇裂,面色红赤,口舌生疮,舌红苔黄,脉数等,可于清热方剂中酌加薄荷、升麻等以加强疏散清热之功,此符合《黄帝内经》所说的“火郁发之”的治则。但应注意的是,发汗退热法虽十分常用,且有很好的退热作用,但过汗能损伤津液,故对体虚病人应当慎用。
四、滋阴清热法
即用滋阴的药物来治疗阴虚发热的病症。主要适用于由于阴虚而导致的胸口发热,手脚心发热,伴有烦躁不适,夜间出汗等症状,多见于体型瘦弱的人,也常见于患有一些慢性消耗性疾病如结核、肿瘤等疾病。此时不能应用前面所讲的方法,而应该滋阴清热,可以用知柏地黄丸或大补阴丸来治疗。
宝宝发烧中医教你退烧方
可以在家自行治疗。传统的中医有很多快速有效的退烧方式,不打针不吃药就能帮助孩子降温康复。
半夜突发高烧退烧小偏方
1、生姜一小块(约10克),捣成糊状,敷在手腕处的高骨上,或直接切片贴在高骨处,用医用纱布裹住后,贴上胶布固定,一般40分钟左右就可以退烧。
2、薄荷15克,水500毫升,烧煮5—8分钟即可,待水温凉后,用纱布蘸取反复擦洗腋窝、前额,大腿根,直到孩子烧退为止。
紧急退烧 人体5个“退烧穴”有奇效
发热多是机体正气与外来邪气相搏斗,机体免疫力较强的表现,一般情况下不需要特殊处理。但高热(体温在39℃以上者)时,人体内环境失衡,脏腑功能紊乱,特别是小孩,神经系统发育尚不完善,易出现惊厥,需要紧急处理。那么这五个“退烧穴”就是你的假选。
1、曲池、合谷、外关穴
曲肘,横纹尽处,即肱骨外上髁内缘凹陷处为曲池。合谷俗称“虎口”,在第一掌骨与第二掌骨间凹陷中。曲池与合谷均属于手阳明大肠经,既能疏风解表,又能清泻阳明。外关在腕背横纹中点往上取两横指。外关穴是八脉交会穴之一,是解表退热的要穴。用毫针刺这3个穴,能降体温。也可按摩这3个穴,同时配合用食、中二指腹自腕横纹向上推向肘部约300次。
2、大椎穴
大椎在第7颈椎棘突下凹陷处,是督脉与身体十二正经中所有阳经的交会点,总督一身之阳,是解表退热的常用穴。在大椎穴,以三棱针点刺放血,加拔火罐效果更好。也可以做大椎穴按摩,配合推脊柱,即用食、中二指腹或掌根自上向下由大椎穴直推到尾骨,约推100—300次。
3、十宣穴
即十指尖,共10个。十宣穴急救用途较多,民间广泛应用于热病、癫痫、小儿惊风等。高热时,用三棱针点刺放血,出血3—5滴为宜。
老中医退烧方子
退烧药方一
白萝卜,香菜根,生姜
是在小孩生病的时候,一个老中医给的。“香菜去叶子留茎和根3-4根 白萝卜2-3片 生姜1-2片加冰糖加水煮15分钟。待温度适中给小孩喝,小孩喝下去会出汗退热的”各位妈妈们可以试试看,效果非常好。
退烧药方二
杏仁: 10克 桃仁:10克 栀仁:10克 枣仁:10克
将上面四味药研碎,切记一定要磨碎成粉末状!(一般药店都能提供研磨)。
取适量,用鸭蛋清(没有鸭蛋也可用鸡蛋)调成稀泥状(不能太干),放在干净的纱布或其他干净布上,将药对准宝宝脚掌心,布最好长一点,可以在孩子脚上緾绕几圈用带子绑住(就象医院的一般敷药方法),我一般还会在敷好的药外面再给他套上一双袜子,以免因为不舒服被孩子踢掉。
男孩敷左脚,女孩敷右脚。隔1-2个小时打开看看,如药干了,再换上新药,一般敷一到两次就基本能控制住高热,而且不反弹,无任何毒副作用。热退,敷药的脚底会出现黑色的药痕,这是正常现象。
成人快速退烧的方法有哪些
1、多饮温热开水,这也是帮助退烧的方法之一。通过喝温开水,可以促进皮肤出汗而散热,达到退烧的目的。
2、酒精擦浴,如一时找不到酒精也可用白酒代替。
3、头部冷敷:可用头枕冰袋、或额部冷毛巾湿敷,或两者同时使用。此法简单易行,有凉水即可,或用冰水更好。注意要及时更换冷毛巾或冰袋以加强退烧效果。
4、药物退烧:退烧药要按医嘱使用。剂量过大,可引起出汗过多,发生虚脱;也不能使用过频,也就是说同一种退烧药两次间隔时间不能太短,以免药物在体内蓄积而产生副作用。一般两次间隔以4~6小时为宜。
5、热水泡脚:泡脚可以促进血液循环,缓解不适。发烧时泡脚的另一妙处在于能帮助降温。泡脚可以用足盆或小桶,倒入2/3盆水,水温要略高于平时,温度在40摄氏度左右,以自己能适应为标准。既能使血管扩张,又能减轻发烧带来的不适感。
发烧对人体有什么危害
发烧是罹患某些疾病时的重要表现之一,通常是先病后烧,针对性治疗后,病愈烧退。而原因不明的发烧,实为有因,只因病初或隐匿,一时查不出来而已。这种无名烧没有规律性,一般在38.5℃左右,也有39℃以上的;烧持续几十分钟或数小时不等;随着病情的加重,体温渐呈上升趋势;烧前多不伴畏冷或寒战;抗生素退烧无效,而激素退烧敏感,待药效消失后仍烧。更重要的是这种无名烧,十有八九是疑难病症惹的祸。
一、恶性肿瘤。早期肾癌、肝癌、胰腺癌、恶性淋巴瘤等,常以发烧为主要表现,因而对原因不明的发烧,特别是老年人,应想到恶性肿瘤的可能性。
二、血液病,又称血癌。几乎是100%的以不明原因发烧为主诉住院的恶性网状细胞病,具有与白血病、恶性肿瘤相似的特征。病情进展快,一般不超过3个月。 三、播散性红斑狼疮、结节性动脉周围炎、皮肌炎、风湿热等胶原性疾病,以中度发烧最常见,早期易误诊,治疗棘手。 另外,在免疫功能低下、抗病能力降低的情况下,有些慢性感染甚至是轻度感染都会引起扑朔迷离的发烧。这种情况下,发烧仅是症状,病因才是根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