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神障碍的病因
精神障碍的病因
生物学因素
(内因)
1.遗传 遗传因素是最重要的致病因素之一,但并不是唯一的因素,也不是肯定的单基因遗传,一般认为是多基因相互作用提高了精神障碍的"危险性"或者可能性。以精神分裂症为例,即使是单卵双生,同病率也不到50%。正常人的终生患病率约1%,而精神分裂症患者家属的终生患病率也只有10%左右。
2.中枢神经感染与外伤
心理、社会因素
(外因)
1.人格 人格障碍本身就是一种精神障碍。人格不健全者更容易患精神障碍。而且某些人格障碍与特定的精神障碍有密切联系。
2.应激 应激一般只是精神障碍的诱因,只有在很少的情况下(如急性应激障碍)才可能是直接病因。
心理学角度:
意识论:精神分析
认知论:认知分析
行为论:行为分析
老年期常见精神障碍:老年性痴呆
老年性痴呆,又称阿尔茨侮默氏症,是一种综合征。65岁以后发病。起病虽缓慢,但病变却在悄悄地不停地进行,表现为智力机能低下,病人不如以前那样灵活,记忆力明显减退,进入医学上所谓的"遗忘期"(老年性痴呆的第一阶段),遇事多遗忘,常常借助于笔记,刚刚办完的事就忘得一干二净。继则出现注意力不能集中,定向力大受影响,词汇变得非常贫乏,难以想起恰当的用语(原先不是这样),进入医学上所谓的"混乱期"(老年性痴呆的第二阶段),出现严重的定向障碍,分不清夫妻和父母,出现明显的焦虑,不知道自己下一步该做什么。妄想、幻觉日趋明显。气脑造影可见脑室扩大。
目前认为,引起老年性痴呆的原因很多,其中很主要的一条是由于动脉硬化引起大脑皮层的萎缩。
偏执性精神障碍病程漫长
有的时候我们的情绪看起来很激动,对于这样的情绪我们感觉到很不舒服,所以很多的时候人们都在询问偏执性精神障碍这个疾病的治疗,很多的人认为这个疾病是很好治的,可是他们却不知道偏执性精神障碍病程漫长。
偏执性精神障碍是一组病因未明,以海统妄想为主要特征的精神障碍。以固定、特续、较系统的妄想为主要症状,伴有相应的情绪与行为。楞伴有与妄想内容相联系的幻觉,但在临床相中不占突出地位。在不涉及妄想的情况下往往没有明显的精神异常,病期虽久并不引起精神衰退。智力保持良好。本病较少见。
多缓慢起病。初期由于患教师民现实接触能力尚保持良好,往往不易被人发现,而误为性格固执,随着病情发展,症状逐渐暴露,且有相应情绪与行为表现,才引起人们和重视和怀疑。主要表现为固定、持续、较系统的妄想,内容以被害为多见,次为夸大、嫉妒、钟情、疑病等妄想。病人往往曲解生活细节中的一些经历,作为某种信念的依据,对偶然巧合的事作出固定性质的坚信不疑的错误解释,并时时观察、寻长证据,以征实他们妄想观念是客观存在的。
一、以持续、固定、较系统妄想为主要症状。在不涉及妄想的情况下,精神活动常无明显异常,病程虽长,无精神衰退。
二、自知力丧失,其社会功能明显受损。
三、妄想持续3个月以上。
四、排除精神分裂症,脑器质性和躯体疾病所致的精神障碍。
[症状标准]以系统妄想为主要症状,内容较固定,并有一定的现实性,不经了解,难辨真伪。主要表现为被害、嫉妒、夸大、疑病,或钟情等内容。
[严重标准]社会功能严重受损和自知力障碍。
[病程标准]符合症状标准和严重标准至少已持续3个月。
[排除标准]排除器质性精神障碍、精神活性物质和非成瘾物质所致精神障碍、分裂症,或情感性精神障碍。
偏执性精神障碍患者对思维内容常采取隐蔽态度,对他认为可信赖的人,才警惕地暴露鞭思想内容,这种信念似乎有一定真实性,若不深入调查事实真相,甚至可达到令人信以为真的地步,如他细分析,仍可发现其逻辑推理与现实不符。病人对自己的信念是坚信不疑,吵能被说服。在妄想支配下,患者常有反复控告、跟踪、狎吸、杀人、逃走、自伤或自杀等违法行为。若不涉及妄想,待人接物、工作、学习、家庭生活等一般的社会适应能力保持良好。疗程虽久,并不引起智力衰退及人格缺损。一般无幻觉,但在妄想基础上偶可出现片断、不持续的幻听。
无论我们从什么样的角度对大家介绍偏执性精神障碍这个疾病我们都应该做好预防工作,如果预防做的好的话,我们就不会遇到这个疾病了,所以在我们的生活中我们大家一定要对疾病有很好的预防措施。
急性短暂性精神障碍 病程短暂
精神病状态持续不超过三个月,即在三个月内所用精神病长在完全消失,但残留的精神症样症状可持续较长时间。
精神障碍应该怎护理
急性应激性精神病是一种急性应激障碍的亚型,它是一种由强烈并持续一定时间的心理创伤性事件直接引起的精神病性障碍。以妄想、严重情感障碍为主,症状内容与应激源密切相关,较易被人理解。急性或亚急性起病,经适当治疗,预后良好,恢复后精神正常,一般无人格缺陷。可发生在各年龄期,多见于青壮年,男女发病率无明显差异。
急性精神障碍患者在发作时,离开或调整当时的环境也可以减弱或消除病情的引发。环境治疗对于急性精神障碍的治疗有很好的效果。
在对患者进行心理护理及疏导时,护士可以先尝尝饭菜,证明饭菜并无异常的气味,然后再让患者进食。当劝说无效时,可以遵医嘱进行鼻饲喂食,同时将药物碾碎在流质饮食中。在鼻饲喂食时,护士相互配合好,防止患者躁动,将患者护理好,以免抓伤、碰伤。鼻饲完后,再次反复向患者解释自己进食的必要性与鼻饲的不良反应,使其认识到还是自己主动进食好。这样可以减少不必要的痛苦。在住院初期既要保证患者每天的食量,又要充分考虑各种营养的搭配。这样才能有效的保证各种治疗的进行。此外对食欲亢进、暴饮暴食的患者要适当限制入量,必要时可单独进食。
急性精神障碍病程标准病程短暂,仅个别病例超过1个月。消除病因或改换环境后症状迅速缓解。所以如果家里有患病的没有必要太紧张,会好起来的。
心理疾病学术上大致可分为几类
可根据不同的标准或其严重程度分类,可分为感觉障碍、知觉障碍、注意障碍、记忆障碍、思维障碍、情感障碍、意志障碍、行为障碍、意识障碍、智力障碍、人格障碍等。
详细分类针对患者的年龄结构和不同年龄段患者的咨询、治疗重点,心理疾病按照以下方式分类:
儿童常见心理疾病
拔毛癖、多动症、习惯性尿裤、屎裤(儿童遗便症)、夜尿症、自闭症、精神发育迟滞、口吃、言语技能发育障碍、学习技能发育障碍、儿童抽动症、儿童退缩行为、Asperger综合征、Heller综合征(婴儿痴呆)、Rett综合征、品行障碍、儿童选择性缄默、偏食、咬指甲、异食癖,以及一些具有儿童特点的儿童性别偏差(包括儿童异装癖)、儿童精神分裂症、儿童恐怖症、儿童情绪障碍(如焦虑症、抑郁症)等。
青少年常见心理疾病
考试综合症、严格管束引发的反抗性焦虑症、恐怖症、学习逃避症、癔病、强迫性神经症、师生恋(单相思)、恋爱挫折综合征、大学生常见的心理障碍、网络综合症等。
成年人常见心理问题
工作适应疾病:过度成就压力、物质金钱关系不当(如致富后的空虚症、吝啬癖等)。
职业性心理疾病:教师的精神障碍、单调作业产生的心理障碍、噪音和心理疾病、夜班和心理问题、高温作业的神经心理影响。
性心理疾病:花痴(色情狂)、露阴癖、窥阴癖、窥淫癖、异装癖、自恋癖、性厌恶、恋物癖、阳痿、早泄、过度手淫等。针对中老年的:更年期精神病、更年期综合征、痴呆、阿尔采莫氏病、老年期谵妄、退离休综合症。
除此之外,可按照疾病的性质和发生原因划分:
不良习惯及嗜好:偷窃癖、纵火狂、神经性呕吐、物质依赖、洁癖。
神经症:神经衰弱、焦虑症、疑病性神经症(疑病症)、癔病(癔症)、强迫性神经症、恐怖性神经症、抑郁性神经症 。
生理心理疾病
躯体形式障碍:躯体化障碍、疑病性神经症(疑病症)、心脏神经症、胃肠神经症、肥胖症、神经性厌食症、经前综合症 。
脑器质性精神障碍:阿尔采莫氏病、急性脑血管病所致精神障碍、多发梗死性痴呆、皮质下血管病所致精神障碍、皮质和皮质下混合性血管病所致精神障碍、Huntington病所致精神障碍、肝豆状核变病(Wilson氏病)所致精神障碍、麻痹性痴呆(大脑神经梅毒所致精神障碍)病毒性脑炎所致精神障碍、脑囊虫病所致精神障碍、颅脑损伤所致精神障碍、颅内肿瘤所致精神障碍、癫痫性精神障碍。
症状性(器质性)精神病:生理疾病和心理的关系、传染病和心理疾病、药物引起的精神障碍、酒精中毒、中毒性精神障碍、肝脑综合征、肺脑综合征、尿毒症所致精神障碍、甲状旁腺功能减退所致精神障碍、甲状腺功能亢进所致精神障碍、营养代谢疾病所致精神障碍、风湿性感染所致精神障碍、伤寒所致精神障碍、系统性红斑狼疮所致精神障碍。
心理生理障碍
心因性心理(精神)障碍:适应性障碍、反应性精神病、感应性精神病、气功所致精神障碍(气功偏差)、恐缩症(缩阴症)、迷信引起的精神障碍、忧郁症、病态怀旧心理。
人格障碍
精神病和精神障碍:精神分裂症、常用抗精神病药物 心境障碍:躁狂症、抑郁症
偏执性精神病
医源性精神病、旅途精神病
周期性精神病
家庭因素引发的精神障碍:丧偶综合症。
神经症与精神病的区别是什么
神经症也称为神经官能症。病因:一般认为与心理压力及性格特征有关。主要表现:烦恼、紧张、焦虑、恐惧、强迫症状及疑病症状等。辅助检查:常无异常发现。常见病种:焦虑症、恐惧症、强迫症、疑病症、神经衰弱等。治疗:多有求治愿望,首选心理治疗,也可酌情给予抗焦虑药或抗抑郁药等治疗。
精神病指人的高级神经活动失调,认知、情感、意志、行为活动诸方面发生各种各样的障碍。病因:通常与遗传、社会环境影响、性格特征及脑部某些神经生化改变等有关。主要表现:言语零乱、幻觉、妄想、兴奋不安、伤人毁物、动作古怪等。辅助检查:一般无异常发现。常见病种:精神分裂症、偏执性精神障碍、心境障碍、反应性精神病等。治疗:患者多因不承认有病而拒绝治疗,常需强制住院。主要以精神药物治疗为主,可辅以心理治疗。
精神病与神经病的分析
(1) 精神刺激:人的心理与社会因素密切相关,个人与社会环境不相适应,就产生了精神刺激,精神刺激导致大脑功能紊乱,出现精神障碍这就是引起精神病的病因。不管是令人愉快的良性刺激,还是使人痛苦的恶性刺激,超过一定的限度都会对人的心理造成影响。但一般认为,引起人们的损失感、威胁感和不安全感的非良性刺激,容易致病。
(2) 个性素质:在同样的环境中,承受同样的精神刺激,那些心理素质差、对精神刺激耐受力低的人易发病。通常情况下引起精神病的病因,是那些性格内向、心胸狭窄、过分自尊的人,不与人交往、孤僻懒散的人。
(3) 遗传因素:精神病中如精神分裂症、情感性精神障碍,家族中精神病的患病率明显高于一般普通人群,而且血缘关系愈近,发病机会愈高。此外,精神发育迟滞、癫痫性精神障碍的遗传性在精神病的病因发病因素中也占相当的比重。
(4) 躯体因素:感染、中毒、颅脑外伤、肿瘤、内分泌、代谢及营养障碍等均可导致精神障碍,但这类疾病随着躯体疾病的好转而缓解。脑萎缩属于不可逆性疾病,由此引起的精神障碍也不易缓解。但应注意,精神障碍伴有的躯体因素,并不完全与精神症状直接相关,有些是由躯体因素直接引起的,有些则是以躯体因素只作为一种诱因而存在。
精神障碍的病因
精神障碍常见的精神病有:精神分裂症、躁狂抑郁性精神障碍、更年期精神障碍、偏执性精神障碍及各种器质性病变伴发的精神障碍等。应激一般只是精神障碍的诱因,人格不健全者更容易患精神障碍。
精神障碍的病因介绍如下:
1.人格:人格障碍本身就是一种精神障碍。人格不健全者更容易患精神障碍。而且某些人格障碍与特定的精神障碍有密切联系。
2.应激:应激一般只是精神障碍的诱因,只有在很少的情况下(如急性应激障碍)才可能是直接病因。
3、心理学角度:
意识论:精神分析
认知论:认知分析
行为论:行为分析
4、老年期常见精神障碍:老年性痴呆
温馨提示:我们决不能忽视社会环境对病人心理上的影响,所以要是保持一个良好稳定的心态,即使有精神障碍遗传基因的人也未必就会发病。
精神障碍的介绍
精神障碍指的是大脑机能活动发生紊乱,导致认知、情感、行为和意志等精神活动不同程度障碍的总称。常见的有情感性精神障碍、脑器质性精神障碍等。致病因素有多方面:先天遗传、个性特征及体质因素、器质因素、社会性环境因素等。许多精神障碍患者有妄想、幻觉、错觉、情感障碍、哭笑无常、自言自语、行为怪异、意志减退,绝大多数病人缺乏自知力,不承认自己有病,不主动寻求医生的帮助。常见的精神病有:精神分裂症、躁狂抑郁性精神障碍、更年期精神障碍、偏执性精神障碍及各种器质性病变伴发的精神障碍等。
偏执性精神障碍病症的特点是什么
1此类患者喜欢在背后说风凉话,或公开抱怨和指责别人,自己觉得自己特别的有才,做什么是都是对的,对自己的能力估计过高,总是过多过高地要求别人,但从来不信任别人认为别人存心不良,对自己有坏心眼。
2此病与心理因素有关,过大的压力或者是遭受过大的打击造成的,也可能是后天欢迎因素所造就的,有的是遗传所患上的疾病,发现后一定要及时的治疗,可以吃一些抗精神病的药物,不要过度劳累。
3患者可以采取心理方面的治疗方法,随着社会的发展,通过心理疗法可以彻底治疗部分精神病,在全国的很多地方有深入研究的心理咨询机构已经可以通过心理治疗帮助病人彻底治愈精神病。
精神障碍的病因有哪些
1、素质因素
素质里包含有心理素质和躯体素质两个方面。所谓心理素质就是指人的神经系统的兴奋性和稳定性。临床上表现为不同人对不同事物的反应强度、速度、觉醒度和情绪指数。躯体素质是指个体反应潜力和决定个体精神活动方式的生物学基础。
2、遗传因素
在临床上,已经查明遗传因素同精神障碍的发病有直接关系。如:精神分裂症、心境障碍、人格障碍、精神发育迟滞等。虽然在调查中可以认定上诉疾患在遗传方面有明显的趋向性,但在细胞遗传学和分子遗传学方面的研究至今没有一个结论性的结果。
因为遗传性是“先天既得性”与“后天获得性”两者相互作用而形成的,所以说遗传性的显现,是同病人病前和发病时的社会环境对病人的影响有直接的关系。
因此,应该说病人的遗传因素对病人发病会起很大的作用,但我们决不能忽视社会环境对病人心理上的影响,所以要是保持一个良好稳定的心态,即使有精神障碍遗传基因的人也未必就会发病。
3、性别因素
女性由于性腺的内分泌和某些生理过程等特点会引起情绪不稳、冲动、焦虑等临床表现。这与中枢神经抑制催乳素的分泌有关。因为女性如出现月经过少或泌 乳等现象时,就会反馈到中枢神经而促使体内催乳素升高,这样就会常常伴有焦虑、抑郁、精力减退和对应激的耐受力下降等症状发生。男性多受酒精和烟草的影 响,体内血睾丸酮水平的降低会诱发男性的抑郁症的发生。
儿童幼年时期,由于儿童身体和精神的发育并未成熟,所以缺乏自我控制情感和行为的能力,同时因为其保持着幼稚的情感、行为和原始反射,所以对外界环境的适应能力较差,再加上现在社会各方面对孩子的压力增大,所以孩子们会因各种心理因素的影响而出现情感和行为方面的障碍。因此,患者的家属应提高警惕, 随时关心患者的健康生活。
精神障碍的症状
精神障碍的症状
相信大家都可以想到,当出现精神出现障碍的时候,肯定是会出现言语以及行动上面的障碍。那除了这些症状之外,还有哪些症状呢?
1.人际交往困难
主要表现为两个极端,躁狂或是抑郁,前者是没有原因就特别高兴,处于一种亢奋状态,话多,爱动,精力特别充沛,人际交往特别活跃,但往往行事草率、鲁莽,有时脾气不好,很容易被激惹。后者表现正好相反,就是抑郁。
2.情绪变化明显
这类心理问题的患者主要表现有焦虑、抑郁,有的患者甚至还会出现强迫症症状。患有精神障碍的患者有的会出现紧张、心烦意乱、对未来很担心,对生活也会有不满情绪。
也有一些抑郁症的患者会出现心慌、憋气、缺乏活力、失眠等躯体上的表现症状。而出现强迫症的患者则会出现明知不能做的事情等还是控制不住自己等情况。
3.适应技能缺乏
某些病程比较长的严重精神障碍患者,由于孤独、退缩或与外界环境隔绝,因而丧失了基本生活技能。这些主要是由于环境中缺乏躯体和行为刺激所致,失去了自己所应具备的技能,其结果是不能在仅有很少照顾的环境中生活,失去了独立及半独立生活的能力。
4.语言交流障碍
严重精神障碍患者具有语言交流及交往问题,主要表现为对语言理解困难,患者不能理解他人所讲的意思,言语表达困难,不能完整地向他人表达自己的想法及传达自己的知识,无法进行有效的交流。
5.适应不良行为
长期患有精神障碍,患者可以出现许多适应不良性行为。这些行为问题包括:对自己或他人产生严重的躯体威胁,如自伤或冲动攻击行为。
患者会出现自我独立,不愿意跟外界接触,而且还会无缘无故的尖叫或者是辱骂等症状,并且生活不能自理。这种患者一般难以管制。
6.人际交往随意
这类患者在人际交往中表现比较敏感。他们容易感到自卑,总以为别人看不起他们,特别在意别人的评价。
还有的患者表现是特别以自我为中心,个性非常强,不在乎别人的感受,有的时候甚至以为别人都针对自己,容易猜疑别人,并且固执己见,表现很偏执,不愿听别人的意见。
还有的患者表现得更为激烈,他们对周围的人和事有严重的敌对情绪,好与别人争论,容易冲动,甚至与别人打架,自己也喜欢摔东西、损坏物品。
7.危害自己与他人
严重精神障碍如果不能得到及时有效的治疗和病情控制,患者可能会出现自残、自杀,甚至会做出危害他人或社会安全的犯罪行为。
重度精神障碍危害
1.明显的幻觉妄想等阳性症状:病人能够听到有人命令他去自杀,或觉得周围的人要陷害他而没有出路,只能自杀等。
2.同时出现严重的抑郁情绪。
3.没有得到恰当的治疗,精神症状得不到有效控制。
4.病人缺乏照护或照护不够,容易出现自杀等意外。
精神障碍的病因
引起精神障碍的原因 一、病前人格
人格障碍本身就是一种精神障碍。人格不健全者更容易患精神障碍。而且某些人格障碍与特定的精神障碍有密切联系。环性性格特征是发病的基础。分三类素质:
1、忧郁素质表现为沉静、严肃、遇事认真、多悉善感,遇挫折易陷入肖极。
2、轻躁狂素质表现为开朗乐观、热情好动、进取心强、精神充沛,常带有情感高涨色彩。
3、环性素质为上述两种素质特征的交替出现,每种可历时数月之久。
引起精神障碍的原因 二、遗传因素
遗传因素是最重要的致病因素之一,但并不是唯一的因素,也不是肯定的单基因遗传,一般认为是多基因相互作用提高了精神障碍的"危险性"或者可能性。流行病学凋查结果表明,先症者家族中同病率为一般人口的30倍,一级亲属的预期发病率为7.2-16%,血缘关系越近,发病率越高,单卵双生子同病率(69-95)显著高于双卵双生子的同病率(12-38%)。患者的子女既使在出生后不久即寄养于正常人家中,日后患病率仍很高。
引起精神障碍的原因 三、中枢神经感染或外伤等因素。
引起精神障碍的原因 四、心理社会因素。
心理社会因素:常作为一种促发因素而起作用,比如急性应激反应。
双相情感障碍病因
1、遗传因素:临床证实:由于遗传导致患上双向情感精神障碍的几率是很大的。父母双方若有一方患有次疾病,那么子女患病的可能性就极高。
2、药物因素:药物的用法与用量不当,就有可能刺激到大脑神经系统发生紊乱,从而导致引发精神障碍。
3、社会心理原因:产生情绪时高时低的原因可能是自身的想法与社会现实达不到统一,进而产生了极大的心理落差;抑或是在生活、工作上遭遇了失败与挫折,自己无法进行适当的调节,从而出现情绪不稳定的现象。
4、季节变化:双向情感障碍的发作还受到季节变化的影响,通常情况下,躁狂症好发于春季,抑郁症好发于初冬时节,需要做好相应的防治措施。
5、双向情感障碍病因的遗传因素:由于遗传导致患上双向情感精神障碍的几率是很大的,父母中有人患双向情感障碍时,子女患此病的概率要高于其他人。
6、生化因素:无论是躁狂还是抑郁,都是与大脑生物化学方面发生紊乱有关,比如药物的用法与用量不当也可能导致双向情感障碍。
7、应激事件:应激事件容易诱发双向情感障碍的发作,如在生活、工作上遭遇了失败与挫折,自己无法进行适当的调节,而出现情绪不稳定的现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