干姜怎么吃效果好 赤石脂干姜粥
干姜怎么吃效果好 赤石脂干姜粥
材料:赤石脂30克,干姜10克,粳米60克
制法:将赤石脂打碎,与干姜入锅,加水300毫升,煎至100毫升,去渣取汁备用。粳米煮为稀粥,加入药汁,煮开1-2沸,待食。
用法:每日早晚,空腹温热服食。
功效:温中健脾,涩肠止痢。主治慢性虚寒痢疾。此粥对久治不愈的寒痢,疗效显著。
煅赤石脂的食用方式和注意事项 抗炎、抗病毒
煅赤石脂是一种中药,服用煅赤石脂能增强人体的抗炎和抗病毒能力。煅赤石脂还含有多种天然药物成分,能抑制人体内各种病毒的活性,并能直接进入大肠经络;服用煅赤石脂后,可消除肠道痢疾杆菌和大肠杆菌,防止肠道各种致病菌滋生,有效降低肠炎和痢疾的发病率。
粳米的食谱
粳米粥:粳米30~60克。加水适量,煮成稀粥,早晨食。
《本草纲目》引张耒《粥记》云:“每日起,食粥一大碗,空腹胃虚,谷气便作,所补不细,又极柔腻,与肠胃相得,最为饮食之妙诀。”消化力薄弱的人最相宜。
粳米竹沥饮:粳米100克,炒香,加水适量研磨成浆,每次用一半,兑入竹沥2匙服用。
源于《圣济总录》。本方取粳米益脾胃,竹沥清热、除烦渴。用于胃热口渴、烦闷。
此外,粳米在《伤寒论》等书的古方中亦多加入,用意各不相同:治“少阴病,下利,便脓血”的桃花汤(赤石脂、干姜、粳米),用本品益脾胃而补虚;治“伤寒解后,虚赢少气,气逆欲吐”的竹叶石膏汤(竹叶、石膏、半夏、麦门冬、人参、甘草、粳米),用本品滋养胃液;治阳明经热盛的白虎汤(石膏、知母、甘草、粳米),用本品益胃、保护胃气。
小孩子拉痢疾怎么办呢
1.清热化湿法:郑耀坪认为急性菌痢大多为湿热痢。用芍药汤加减治疗急性菌痢60例,结果在体温恢复、主要症状消失、大便常规恢复、大便培养转阴、末梢血象好转和毒副作用等指标上效果均优于对照组(复方新诺明,口服)。本方由白芍、黄芩、黄连、黄柏、槟榔、马齿苋、广木香为基本方,随证加减。有清肠化湿、调和气血、通腑导滞的作用。药理研究表明,黄芩、黄连、黄柏、马齿苋等均有抗痢疾杆菌的作用;白芍有抑制痢疾杆菌、解痉止痛的作用;木香、槟榔增强肠蠕动,缓解胃肠胀气;槟榔还能抑制肠内异常发酵,促进炎性渗出物排出等作用。陈中洲用苦参薤白汤(苦参、薤白、山楂、当归、木香、甘草、白芍等)治疗痢疾78例,总有效率达95%。本方重用苦参,苦参清除肠中湿热。现代研究表明,苦参中含的苦参碱有抗痢疾杆菌的作用。薤白头辛通滑利,有温中通阳之功,能化秽浊之气;木香、当归行血调气,白芍、甘草缓急止痛,诸药合之,共奏清热化湿解毒、调气行血导滞之功。
2.寒温并用法:刘百祥等用加味椒艾丸治疗小儿菌痢101例,疗效满意。方为乌梅、艾叶、川椒、赤石脂、干姜、槟榔、黄芩、黄连等组成,全方寒温并调,具燥湿运脾,导滞清痢之功。现代医学研究,川椒、艾叶、干姜为胃动力药,能促进胃肠功能恢复;乌梅改变胃肠道酸碱度,不利细菌繁殖生长;黄连、黄芩对痢疾杆菌有强大的杀灭作用;赤石脂有吸附作用,能大量吸收病理产物,使之排于体外,减轻全身中毒症状。[3]马洪源采用辛开苦降、寒温并用、补泻兼施、具有调和肠胃之功的半夏泻心汤治疗本病,取得良效。
3.中西医结合法:梁贯洲用止痢汤加甲氧苄氨嘧啶治疗菌痢472例。止痢汤(由干石榴皮、白头翁、黄柏各30g加水300ml,煎至100ml),每次30ml,1天3次口服;TMP每次0.2g,1天2次口服,2天为1疗程,未愈可再服1疗程。儿童酌减。止痢汤中石榴皮内含鞣酸,有固涩作用,体外试验时对痢疾杆菌有抑菌、杀菌作用,敏感率83.7%;白头翁含有白头翁素,有镇惊、镇痛、抗痉挛作用,对肠黏膜有收敛作用;黄柏清热解毒燥湿,二药体外实验对痢疾杆菌均有明显的抑制作用。
宝宝痢疾的症状及治疗
小儿痢疾多发于夏秋季,为腹痛、里急后重,排粘液或脓血便为主症的肠道传染病。多因外受湿热疫毒之气,内伤饮食生冷,积滞于肠中所致。证分虚实,辨分湿热孰重。实证,治用清热化湿、凉血解毒、消积导滞等法;虚证,用补中益气、收涩固脱等法。热重于湿,宜清肠解毒,用白头翁汤,湿重于热,宜清肠化湿,用芍药汤。
临床表现
1.潜伏期:数小时~7天,,一般1-2天.
2.普通型:起病急、高烧、大便每天10次以上,内有粘液脓血,便后有沉胀、下坠感。患儿全身乏力、食欲减退、恶心、呕吐、阵发性腹痛。
3.轻型:不发热或低热,大便(每天3~4次)便内脓血量不多或公为粘液,无明显全身症状。2~3天内病情好转。
4.重型:每天大便数十次,内有脓血,有里急后重,全腹剧痛,伴呕吐、脱水、醇中毒,全身症状不重。
5.中毒型:多见于2~7岁小儿。发病急骤、高热、惊厥、昏迷、休克、呼衰等,全身中毒症状明显,肠道症状常见于24~36小时才出现。此型病情较重。
6.慢性痢疾:病程超过2个月以上者,常见天营养不良、佝偻病、贫血的婴幼儿,或急性痢疾,不典型,未经正规治疗,迁延不愈而致体温正常或低热,大便性质不定,有粘液,或粘液、脓血交替出现。
治疗
1.清热化湿法:郑耀坪认为急性菌痢大多为湿热痢。用芍药汤加减治疗急性菌痢60例,结果在体温恢复、主要症状消失、大便常规恢复、大便培养转阴、末梢血象好转和毒副作用等指标上效果均优于对照组(复方新诺明,口服)。本方由白芍、黄芩、黄连、黄柏、槟榔、马齿苋、广木香为基本方,随证加减。有清肠化湿、调和气血、通腑导滞的作用。药理研究表明,黄芩、黄连、黄柏、马齿苋等均有抗痢疾杆菌的作用;白芍有抑制痢疾杆菌、解痉止痛的作用;木香、槟榔增强肠蠕动,缓解胃肠胀气;槟榔还能抑制肠内异常发酵,促进炎性渗出物排出等作用。[1]陈中洲用苦参薤白汤(苦参、薤白、山楂、当归、木香、甘草、白芍等)治疗痢疾78例,总有效率达95%。本方重用苦参,苦参清除肠中湿热。现代研究表明,苦参中含的苦参碱有抗痢疾杆菌的作用。薤白头辛通滑利,有温中通阳之功,能化秽浊之气;木香、当归行血调气,白芍、甘草缓急止痛,诸药合之,共奏清热化湿解毒、调气行血导滞之功。
2.寒温并用法:刘百祥等用加味椒艾丸治疗小儿菌痢101例,疗效满意。方为乌梅、艾叶、川椒、赤石脂、干姜、槟榔、黄芩、黄连等组成,全方寒温并调,具燥湿运脾,导滞清痢之功。现代医学研究,川椒、艾叶、干姜为胃动力药,能促进胃肠功能恢复;乌梅改变胃肠道酸碱度,不利细菌繁殖生长;黄连、黄芩对痢疾杆菌有强大的杀灭作用;赤石脂有吸附作用,能大量吸收病理产物,使之排于体外,减轻全身中毒症状。[3]马洪源采用辛开苦降、寒温并用、补泻兼施、具有调和肠胃之功的半夏泻心汤治疗本病,取得良效。
老人喝热姜粥能暖胃
入冬后,气温变得越来越低,老人们容易发生胃肠不适的情况。根据调查发现,冬季胃病的发病率几乎占到全年的50%。中医认为,老人本身脾胃虚弱,再加上冬季外界寒邪入侵,很容易出现胃冷痛的症状。在中医看来,用些简单方法就可有效缓解胃部冷痛。冬季暖胃 老人多喝点热姜粥。
喝热姜粥
高良姜10克、干姜5克、大米50克。大米洗净后加水熬粥,快熟时,加入高良姜、干姜,至米熟粥成即可,温热服食。高良姜暖胃止痛,干姜温中散寒,二者都含挥发油,可排除消化道积气,缓解胃脘疼痛。
消化吸收不好中药怎么调理呢
脾虚血亏型:症见久不欲食、脘腹胀满、大便溏薄、形体消瘦、神疲乏力、气短懒言、舌质淡、苔薄白、脉细弱。治宜补脾养血。方用归脾汤加减。药用西洋参、炙黄芪、炒白术、朱茯神、炒枣仁、桂圆肉、广木香、当归、远志、炙甘草、生姜、大枣、首乌、黄精等。
脾虚湿困型:症见脘腹胀痛、肠鸣腹泻、恶心呕吐、形体消瘦、神疲乏力、气短懒言、舌淡胖、边有齿痕、苔白腻、脉濡缓。治宜补脾益气、除湿止泻。方用苍白二陈汤化裁。药用苍术、白术、法半夏、陈皮、茯苓、党参、炙甘草、砂仁、炒苡仁、炒扁豆等。
脾胃虚寒型:症见长期腹泻、反复发作、大便稀溏如油状、脘腹胀痛、喜温喜按、恶心呕吐、食纳呆滞、畏寒肢冷、形体消瘦、神疲乏力、或见水肿、舌淡胖、边有齿痕、苔薄白、脉沉缓。治宜温中散寒、化湿止泻。方用良附丸合理中汤加味。药用高良姜、香附、炒白术、炙黄芪、干姜、党参、炙甘草、炒苡仁、炒扁豆等。
脾肾阳虚型:药用炒石榴皮、补骨脂、肉豆蔻、五味子、煨柯子、炙米壳、吴茱萸、大枣、附子、干姜、茯苓、苡仁、赤石脂、禹余粮、杜仲、锁阳、台乌、沉香、肉桂、小茴香等。
中医治疗脱肛偏方大全
干姜粳米治脱肛
【功能主治】温补固脱。主治脱肛。
【偏方组成】干姜9克,附子9克,赤石脂12克,粳米12克。
【用法用量】每日一剂,水煎服。
【病例验证】张某,男,75岁。患者脱肛已达9年之久,证见有腹泻,时有腹痛下坠,下利清水,多时日便20余次,并常有呕吐,食欲差。重用姜、附以加强温阳之功。连进5剂,诸症见转。
人参升麻治脱肛
【功能主治】补气生阳,涩肠举阳。主治脱肛。
【偏方组成】人参(另炖)、升麻各10克,炙黄芪80克,乌梅3个。
【用法用量】后三味加水600毫升,煎至250毫升,取汁,再加水300毫升,煎至100毫升,2次药液混匀,早晚2次分服,并结合外洗方:乌梅、五倍子各20克,金银花、黄柏各30克。加水3000毫升,煎至2500毫升,置于盆内,待温,坐浴洗肛部,早晚各1次。
【病例验证】治疗脱肛12例,痊愈(脱肛完全回纳,随访1年未复发),服药一般5~10剂,最多16剂。
干姜怎么吃效果好 内金干姜羊肉汤
材料:羊肉250克,干姜15克,鸡内金12克,红枣5粒
做法:羊肉洗净切块,放入热锅内炒干血水;干姜、鸡内金、红枣(去核)洗净,与羊肉一齐放入砂煲内,加清水适量,武火煮沸后,改用文火煲2小时,调味供用。
功效:温中散寒、健脾止泻,用于慢性肠炎、慢性胃炎属脾胃虚寒者。症见脘腹冷痛,肠鸣泄泻,泻下清稀样大便,一日数次,体倦乏力,食欲减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