宝宝要从什么时候开始培养社交
宝宝要从什么时候开始培养社交
不要觉得宝宝是在小时候开始学会社交的,其实在妈妈孕中期就开始了。不过这时候的宝宝都是无意识的,所以从出生后我们就可以对宝宝的社交能力开始培养了。
当宝宝刚刚出生,就开始观察身边的事物了。我们不能把他当成什么也不懂的宝宝,而是要多和宝宝说话,帮助宝宝认识周围的人和物。主要是多和宝宝沟通,坚持母乳喂养,这些都是培养宝宝社交能力的手段。
随着宝宝渐渐地长大,他(她)的表达方式也会越来越多,表情和动作就会是宝宝最常使用的交际方式,当他(她)啊呜~啊呜~地对着妈妈说话时妈妈一定要回应,因为这正是和宝宝交往的好机会,也会成就宝宝社交的第一步。当他(她)挥舞着小手表示高兴时妈妈一定要和宝宝一同开心,当宝宝的表达得到回应时,他(她)收到的会是一个正向刺激,以后也会乐于表达。
表达是宝宝学习社交的第一步,如果妈妈细心地观察会发现宝宝会有各种各样的表达方式,微笑、叫喊、哭泣、挥手、专注等,在宝宝的这些信号发出并得到回应时,其实宝宝已经完成了一次交际任务。慢慢的,宝宝也会学会很多说话的方式,慢慢的学会怎样和别人交流。这时候要常常带宝宝出去散步,见到别的宝宝,就主动介绍,让宝宝们互相打招呼,做手势。虽然小宝宝间还不会用言语表达,但是他们之间是可以理解彼此的动作的,这是不是很神奇。
也许这个时候的宝宝还太小,不懂的什么是交际,但是他会从与大人的互动,观察周围人的举动来判断如何与人交往,所以,别因为孩子太小就忽视孩子的社交培养!
宝宝需要培养的能力有哪些
1、训练感觉器官
视觉:新生儿所在的房间要宽敞明亮,视力所及处要有鲜艳的物品。
听觉:不要避开人的声音,而且要有音乐存在。
嗅觉:让宝宝闻各种各样的气味。
味觉:让宝宝品尝酸甜苦辣的滋味。
触觉:经常抱宝宝,并有意识地用软、硬等不同材质的东西触碰宝宝,让他能够有所感受。
2、发展交往能力
这是宝宝心理健康的重要标志,也是宝宝进入社会的开始。
爸妈要有意识、有目的、有计划地让宝宝接触同龄宝宝和成人,鼓励他在大庭广众之下落落大方、行事礼貌;并创造机会比如鼓励宝宝正确称呼客人、给客人倒茶、带宝宝串门等。这样不仅培养了宝宝的语言能力、提高了自信心,而且为其高明的人际交往打下了基础。
3、培养观察提问的能力
教宝宝学会看世界。从衣食住行、花草树木、砖瓦泥石等日常所见来培养宝宝的观察能力,并能够即时地对宝宝的提问作出回应,比如宝宝指天上的星星,爸妈就要立刻告诉他“星星”这一概念,将物与概念对应起来。等宝宝再大些,观察的事物多了,就要引导他进行思考提问,刺激他认识世界的强烈欲求。
4、进行体能训练
平时多带宝宝进行运动,有条件的家庭从宝宝一出生开始就开始注意这方面的训练,比如新生儿期开始学游泳、1岁半左右学滑冰等。根据对中美两国儿童的调查,在身体运动、发展体力方面,中国儿童明显不足。
爸妈要提高宝宝的体能训练,让宝宝在拥有健壮体格的同时,还可培养大胆勇敢等品格。
5、训练劳动制作
从猿到人的标志就是:开始用手使用和制作工具。人的个体成长也是需要劳动和制作的。但是现在的独生子女的动手能力却很差,其原因在于爸妈的溺爱剥夺了宝宝的动手权力。所以爸妈要鼓励宝宝培养自我服务的能力,将宝宝力所能及的动手权力还给宝宝,让他在做纸工、玩玩具中体会创造的快乐。
6、培养口语能力
语言是思维的工具,巴甫洛夫将语言称之为“人类独有的第二信号系统”。在早期教育中,要增加语言的信息量,将足够的语言信息输入宝宝的大脑;要用规范化语言,比如每天花20分钟给宝宝朗诵美文。此外,若要学习外语,就让宝宝及早接触。
宝宝上幼儿园需具备什么基本能力
把宝宝送入幼儿园的年龄最好不要早过两岁,而且想要将宝宝送入幼儿园的时候,家长需要考察宝宝的自理能力和表达能力,具体如下:
考察宝宝表达身体感到不适的能力,例如能否表达疼痛,尿湿,能表达口渴,上厕所等。宝宝表达身体不适能力很重要,因为幼儿园的老师不可能时刻关注到每一个孩子,对孩子身体和性格的了解也没有家长那么仔细,所以宝宝需要具备这种表达能力才可以安全地上幼儿园。
考察宝宝的自理能力。上幼儿园也是锻炼宝宝独立能力的阶段,宝宝在幼儿园离开家长,开始相对独立的生活,宝宝需要有一定的自理能力才可以应付日常的基本问题,例如吃饭,上厕所等,而且大部分的幼儿园也会在宝宝自理能力上有相对的要求,所以家长在送宝宝上幼儿园之前需要好好培养宝宝的自理能力。
考察宝宝的社交能力,懂得“轮流”排队等集体生活的基本规则,有请别人帮忙解决问题的能力。上幼儿园其实也是宝宝开始进入社会的阶段,宝宝开始要跟其他和自已一样的小宝宝接触,不再像是家里的掌上明珠,需要遵循集体生活的规则,这也是宝宝开始成为社会的人的开端。人在上幼儿园的时候就开始社会化,需要遵循社会的秩序,宝宝上幼儿园之前,家长需要培养宝宝的这种社交能力,才可以在幼儿园里面和其他小宝宝和平共处
上幼儿园前需要培养宝宝哪些能力
宝宝要上幼儿园了,不再是家里时刻被照顾的小王子了,在幼儿园里面老师一个人要看护几十个小朋友,不可能每一个小朋友的需求都能立刻满足,宝宝需要具备一定的自理能力,才可以正常在幼儿园生活。
1、学会自己吃饭、喝水:一般的幼儿园老师是不会喂小朋友吃饭的,所以上幼儿园前要锻炼宝宝自己吃饭。而且还要让宝宝自己学会喝水。
2、学会自己大小便:要上幼儿园了,不能再给宝宝把屎把尿了,因为在幼儿园他得自己解决大小便的问题,所以现在就要开始训练宝宝自己大小便的能力。
3、学会自己穿衣服:幼儿园的小朋友很多,老师顾及不到那么多孩子的需求,所以宝宝要不着凉,就要自己学会穿衣服了。
4、培养良好的作息习惯:为了让宝宝能够适应幼儿园上学放学时间,最好现在就开始配合幼儿园的作息时间,给宝宝制定一个新的作息规律。
5、培养宝宝的社交能力:宝宝即将要进入集体生活了,小伙伴都和自己年龄差不多,要怎么样和小伙伴相处融洽,这就是宝宝的社交能力问题了,如果宝宝太内向、胆小,或者太霸道,都会让他在幼儿园的集体生活不愉快。所以培养宝宝的社交能力很重要。
6、培养宝宝对纪律规则的概念:幼儿园的集体生活会有许多规矩纪律,例如上厕所要排队,外出要列队行走等,这些都是规则纪律。宝宝在家里一般都是集万千宠爱与一身,没有约束,也不懂什么是纪律和规则,所以现在开始要在家里给宝宝定一些小规则,例如吃饭前一定要洗手,起床后要自己叠好自己的被子等。
怎样培养宝宝的社交能力
妙计一:多向幼儿园老师要“情报”
通过和老师的交谈,了解宝宝在幼儿园的情况,如果宝宝的老师认为他确实在学校不合群,那么,试着向老师建议:是不是能让宝宝在学习或是课外游戏时间,和其他小朋友结成对子,有意识得多安排他们一起活动。游戏是培养宝宝合作交往能力最有效的手段,父母要多鼓励自己的宝宝参加游戏活动,让宝宝走进别的小朋友中间去玩。通过游戏,帮助宝宝逐步摆脱“自我中心”,融入到群体之中。
妙计二:邀请宝宝的朋友来家做客
一旦宝宝有了朋友,哪怕只是一个,马上邀请他到家里来玩。趁着这个机会可以教宝宝学习待客,学习帮助别人,学习分享玩具。如果宝宝将好吃的食品与小朋友一起分享,父母要及时给予表扬和鼓励,这样会大大激发宝宝与同伴长期友好相处的愿望。
同时,父母还可以在家里开辟出一个“游乐场”,让宝宝和他的小朋友一起在里面玩。要注意的是:游戏的过程中,一定要密切注意宝宝的反应和心情,一旦他们发生摩擦、发脾气开始吵闹时,父母要给予制止和正确的引导,告诉宝宝在交友中什么是应该的,什么是不应该的。
妙计三:给宝宝做好个好榜样
父母的态度和行为对宝宝社交能力的培养也非常重要。在日常生活里,家长应该言传身教,潜移默化中,宝宝也可以学习一些待人接物、交流合作的交际技能。有了父母良好的榜样,宝宝也会依样画葫芦,也会学着用同样的态度对待他的同伴。比如3至7岁的孩子完全可以在父母的引导下购物。在全家人去超市时,让他买自己喜欢的小玩具、小卡片、文具、零食等。
孩子在与售货员交流的时候,也学习了与人沟通的技巧。如果孩子一开始有困难的话,妈妈可以在一边鼓励,教孩子说“请售货员阿姨拿一下那个玩具狗”、“请问要付多少钱”、“谢谢”等话,渐渐地让孩子自己能开口说。
有的父母认为宝宝还小,没有自己的思想,事事都为宝宝拿主意,做决定,其实不然。父母一定要尊重宝宝的意见和看法,让他从小就感觉到被尊重,这样,他自然而然会学着尊重他人,而这恰恰是交朋友的前提条件。
盘点早教的利
好处一:宝宝不太怕生,顺利度过认生期。
正常宝宝在发育过程中都有一个认生的阶段。一般从出生后5-6个月开始认生,8-9个月逐渐明显,12个月达高峰,并持续一段时间,所以1岁以后的宝宝显得更认生了。随着长大,幼儿增加了与成人和同伴的交往,认生的情况渐渐好转。如果在0-1岁参加早教课,多与陌生人接触,创造丰富的社交环境,可以帮助宝宝顺利度过认生期。
好处二:有助家长发现孩子的天性,锻炼宝宝适应能力。
每个孩子天生都有一套与世界互动的特别方式,这就是他的性情。随着年龄的增长,这些与生俱来的倾向将开始表现出来。这个孩子可能比较灵活,容易适应变化;那个孩子更喜欢事先安排好的时间表。观察出宝宝可能作出的反应,想想您该怎样调整他的环境帮助他成功适应。成年人能够找出让自己感觉最舒服的环境,但宝宝要完全靠您的帮助。尊重宝宝的天性有助于帮助他充分发挥自己的潜能。如果在0-1岁参加早教课,家长能够在一群同龄孩子中发现自己宝宝的特点与天性,从而帮助宝宝发展适应环境的潜能。
好处三:有助培养亲子亲密关系,促进宝宝社交和语言发展。
0-1岁宝宝社交能力基本上局限于和亲人在一起,因为他主要的精力都集中在学习自己应该掌握的技能,比如抓握、爬行、学步等。宝宝怎样学习了解自己与别人的关系?什么时候开始交朋友?这些都是从父母那里开始学习的。父母是宝宝的第一个玩伴和朋友,也是他最喜欢的人。在父母的帮助下,宝宝会逐渐熟悉其他人,并且开始喜欢与他们在一起。这就是宝宝社交技能发展的开始。0-1岁的亲子早教课,贵在“亲子”二字,没有什么比与宝宝一起学习成长更快乐更值得了。
早教课程提供丰富的社交环境,帮助孩子学会分享。与学习其他技能一样,宝宝在发展社交能力时也需要不断尝试,也可能犯错误。一开始,宝宝可能不愿意与别人分享他的玩具,但随着他学习关心别人,他会成为更好的玩伴。
随着宝宝在智力、情感和行为方面的跃进,他将逐渐学会用词汇来描述他所看到、听到、感觉到和想到的东西。研究人员现在知道,在宝宝说出第一个词之前很久,他就一直在学习语言的规则以及成年人如何运用语言交流。0-1岁上早教课展示了全新的语言环境,帮助孩子在家庭以外的情境学习运用语言。
孩子怯生怎么办
1.未雨绸缪
提前预防:在宝宝还不懂得认生的时候,有意识地带宝宝多接触其他人。比如,让家里其他人员帮着给宝宝喂奶、换尿布、做游戏等,让他适应可能接触到的各种社交环境。
2.步步为营
逐步扩大交往范围:从宝宝比较熟悉的人开始——妈妈或者抚育人以外的人——“熟悉的人比较多,而陌生人比较少”的环境,逐步扩大接触范围,让宝宝慢慢适应与陌生人交往。
3.你情我愿
别强迫宝宝和陌生人交往:需要注意的是,在解决宝宝怕生问题时绝不能一厢情愿勉强宝宝和谁亲近,这样只会进一步加深宝宝的排外心理。
4.投其所好
从宝宝喜欢的人开始:一般宝宝比较喜欢年轻女性和小宝宝。因此,让宝宝接触陌生人可从这些人群入手。户外活动、走亲访友时,父母可抱着宝宝先与那些漂亮阿姨或小朋友打招呼。
5.得心应手
找机会发挥宝宝强势:平时多观察宝宝,看他对哪些事物感兴趣,然后根据兴趣培养特长,让他有更多的机会表现自己,增强宝宝的自信心。自信心增强了,怯生的心里也就会逐渐减弱。
6.心平气和
培养宝宝安全感:父母对宝宝的态度、情感要稳定,切忌忽冷忽热。照料、接触宝宝的时间最好固定,尽量避免宝宝长时间见不到妈妈,尤其不能用“再这样,我就不要你了”、“把你给谁谁”之类的语言威吓宝宝。
儿童年龄是怎样界定的
1、儿童年龄是怎样界定的
婴儿期:从出生到12个月末的这一年龄阶段。也就是人们所说的1周岁以内的“吃奶的孩子”。
幼儿期:儿童从1~3周岁末的这个时期称为幼儿期。这是学龄前期之前的时期,因此,也有人称为“先学前期”。
学龄前期:儿童从3周岁到6~7周岁这一年龄阶段。这是儿童正式进入学校之前的一段时间,即接受正规学习之前的准备阶段。
学龄期:儿童从6~7周岁到15周岁这一年龄阶段,教育心理学中又把此期开始的6~7周岁至12~13周岁称为学龄初期,相当于小学时期。
儿童年龄是怎样界定的
2、不同年龄段的儿童有什么特点
2-3岁,要关注能不能处理好分离焦虑。如果,爸爸妈妈不在身边,他能不能自己独立。
3-4岁,需要注意到自信心及共情(同理心)。爸爸妈妈要不断培养他理解别人想法和情绪的能力。
4岁是个重要的年龄分水岭,因为4岁开始孩子的认知能力大幅成长,也更有情绪控制能力,所以可以开始培养许多重要的情商能力。
5岁之后,因为宝宝认知能力的进一步发展,爸爸妈妈就要开始培养宝宝乐观、诚实、责任心等情商能力。
6岁小朋友是一个转折器,妈妈们会发现宝贝似乎没有以前那么的温柔,乖巧了,他们慢慢的开始向以自我为中心转化。
宝宝社交能力分析
宝宝的社交能力,很小的时候就已经崭露头角了,作为家长,就应该抓住这一时机,培养宝宝的社交能力。毕竟,宝宝总是要进入社会的,总是要和别人相处的!
当宝宝刚刚出生,就开始观察身边的事物了。我们不能把他当成什么也不懂的宝宝,而是要多和宝宝说话,帮助宝宝认识周围的人和物。
随着宝宝渐渐地长大,他(她)的表达方式也会越来越多,表情和动作就会是宝宝最常使用的交际方式,当他(她)啊呜~啊呜~地对着妈妈说话时妈妈一定要回应,因为这正是和宝宝交往的好机会,也会成就宝宝社交的第一步。当他(她)挥舞着小手表示高兴时妈妈一定要和宝宝一同开心,当宝宝的表达得到回应时,他(她)收到的会是一个正向刺激,以后也会乐于表达。
表达是宝宝学习社交的第一步,如果妈妈细心地观察会发现宝宝会有各种各样的表达方式,微笑、叫喊、哭泣、挥手、专注等,在宝宝的这些信号发出并得到回应时,其实宝宝已经完成了一次交际任务。慢慢的,宝宝也会学会很多说话的方式,慢慢的学会怎样和别人交流。这时候要常常带宝宝出去散步,见到别的宝宝,就主动介绍,让宝宝们互相打招呼,做手势。虽然小宝宝间还不会用言语表达,但是他们之间是可以理解彼此的动作的,这是不是很神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