养生健康

怎么会的胆囊结石 与发病年龄有关

怎么会的胆囊结石 与发病年龄有关

大多的流行病学研究表明,胆囊结石的发病率随着年龄的增长而增加。本病在儿童期少见,其发生可能与溶血或先天性胆道疾病有关。一项调查表明,年龄在40-69岁的5年发病率是低年龄组的4倍,高发与低发的分界线为40岁,各国的报道虽有一定差异,但发病的高峰年龄都在40-50岁这个阶段。

肝管结石的病理病因

肝内胆管结石是指发生于左右肝管汇合部以上的结石国外的肝内胆管结石发病率较低,一组2,700例胆系手术中仅占1.3%且大多数为继发于胆囊的胆总管结石经上行移居在肝仙胆管而形成。但在国内,肝内胆管结石的发病率较高特别是在我国福建、江西和山东等省肝内胆管结石的发病率可占胆系结石的30~40%。胆管结石剧烈的绞痛发作及胆囊炎的右上腹痛,常与饮食无规律有关。

不可逆因素

发病年龄:胆囊结石的发病率是随着年龄的增长而增加的。

如果在儿童期发病,多与溶血或先天性胆道疾病有关。发病的高峰年龄都在40~50岁。

发病性别差异:超声诊断研究结果男女发病之比约为1∶2,女性胆囊结石以胆固醇结石多发,女性胆固醇结石高发可能与雌激素可以增加胆汁中胆固醇分泌、降低总胆汁酸量和活性,以及黄体酮影响胆囊收缩、致使胆汁淤滞有关。

发病与基因、家族史 胆囊结石发病在种族之间的差异明显,提示遗传因素是胆石病的发病机制之一。

可逆因素

发病与妊娠的关系 妊娠可促进胆囊结石的形成,并且妊娠次数与胆囊结石的发病率呈正相关。由于孕期的雌激素增加使胆汁成分发生变化,可增加胆汁中胆固醇的饱和度;而妊娠期的胆囊排空缓慢;孕期和产后的体重变化及饮食结构也影响胆汁成分,改变了胆汁酸的肠肝循环,促进了胆固醇结晶的形成。

发病与肥胖的关系 临床和流行病学研究显示,肥胖是胆囊胆固醇结石发病的一个重要危险因素,肥胖人发病率为正常体重人群的3倍。

发病与饮食因素 饮食习惯是影响胆石形成的主要因素,进食低纤维、高热卡食物者胆囊结石的发病率明显增高。因为这类食物增加胆汁胆固醇饱和度。我国随着生活水平提高,胆囊结石发病已占胆石病的主要地位,且以胆固醇结石为主。

胆结石是什么导致的

胆结石的成因非常复杂,有些是不可更改的因素,例如:逐渐增长的年龄、女性、种族、基因和家族史;有些是后天因素,部分是可以逆转的,例如:妊娠、肥胖、低纤维、高热卡饮食结构、长时间禁食、某些药物如头孢曲松,降脂药、口服避孕药、快速体重丧失(>1.5kg/wk)、代谢综合征、特殊疾病等等。

1.不可逆因素

发病年龄:胆囊结石的发病率是随着年龄的增长而增加的。如果在儿童期发病,多与溶血或先天性胆道疾病有关。发病的高峰年龄都在40~50岁。发病性别差异:超声诊断研究结果男女发病之比约为1:2,女性胆囊结石以胆固醇结石多发,女性胆固醇结石高发可能与雌激素可以增加胆汁中胆固醇分泌、降低总胆汁酸量和活性,以及黄体酮影响胆囊收缩、致使胆汁淤滞有关。发病与基因、家族史胆囊结石发病在种族之间的差异明显,提示遗传因素是胆石病的发病机制之一。

2.可逆因素

发病与妊娠的关系妊娠可促进胆囊结石的形成,并且妊娠次数与胆囊结石的发病率呈正相关。由于孕期的雌激素增加使胆汁成分发生变化,可增加胆汁中胆固醇的饱和度;而妊娠期的胆囊排空缓慢;孕期和产后的体重变化及饮食结构也影响胆汁成分,改变了胆汁酸的肠肝循环,促进了胆固醇结晶的形成。

(1)发病与肥胖的关系临床和流行病学研究显示,肥胖是胆囊胆固醇结石发病的一个重要危险因素,肥胖人发病率为正常体重人群的3倍。

(2)发病与饮食因素饮食习惯是影响胆石形成的主要因素,进食低纤维、高热卡食物者胆囊结石的发病率明显增高。因为这类食物增加胆汁胆固醇饱和度。我国随着生活水平提高,胆囊结石发病已占胆石病的主要地位,且以胆固醇结石为主。

3.其他因素

某些药物可以导致胆囊结石的形成,但如果用药时间短,结石可以消失;快速体重丧失(>1.5kg/wk),例如不合理的减肥方法,可以导致胆囊结石的形成;代谢综合征如糖尿病、高脂血症患者,胆囊结石的发病率是升高的;还有一些特殊疾病,例如甲状旁腺疾病导致的钙磷代谢异常等等也可以引起胆囊结石的发病。

怎么会的胆囊结石 发病与遗传因素

胆囊结石发病在种族之间的差异亦提示遗传因素是胆石病的发病机制之一。以单卵双胎为对象的研究证明,胆石症患者的亲属中发生胆石的危险性亦高,而胆石病家族内的发病率,其发病年龄亦提前,故支持胆石病可能具有遗传倾向。

胆结石的原因有哪些

1.发病年龄 大多的流行病学研究表明,胆囊结石的发病率随着年龄的增长而增加,本病在儿童期少见,其发生可能与溶血或先天性胆道疾病有关,一项调查表明,年龄在40~69岁的5年发病率是低年龄组的4倍,高发与低发的分界线为40岁,各国的报道虽有一定差异,但发病的高峰年龄都在40~50岁这一年龄段。

2.发病性别差异 近年来超声诊断研究结果男女发病之比约为1∶2,性别比例的差异主要体现在胆固醇结石发病方面,胆囊的胆色素结石发病率无明显性别差异,女性胆固醇结石高发可能与雌激素降低胆流,增加胆汁中胆固醇分泌,降低总胆汁酸量和活性,以及黄体酮影响胆囊动力,使胆汁淤滞有关。

3.发病与肥胖的关系 临床和流行病学研究显示,肥胖是胆囊胆固醇结石发病的一个重要危险因素,肥胖人发病率为正常体重人群的3倍,肥胖人更易患胆囊结石的原因在于其体内的胆固醇合成量绝对增加,或者比较胆汁酸和磷脂相对增加,使胆固醇过饱和。

4.发病与生育的关系 妊娠可促进胆囊结石的形成,并且妊娠次数与胆囊结石的发病率呈正相关,这种观点已经临床和流行病学研究所证明,妊娠易发生结石的原因有:①孕期的雌激素增加使胆汁成分发生变化,可增加胆汁中胆固醇的饱和度,②妊娠期的胆囊排空滞缓,B超显示,孕妇空腹时,胆囊体积增大,收缩后残留体积增大,胆囊收缩速率减小,③孕期和产后的体重变化也影响胆汁成分,改变了胆汁酸的肠肝循环,促进了胆固醇结晶的形成。

5.发病的地区差异 不同国家和地区发病率存在一定差别,西欧,北美和澳大利亚人胆石病患病率高,而非洲的许多地方胆石病罕见;我国以北京,上海,西北和华北地区胆囊结石发病率较高,国家和地区间的胆石类型亦不同,在瑞典,德国等国家以胆固醇结石为主,而英国则碳酸钙结石比其他国家发病率高。

出现胆囊结石的病因是什么

一、发病性别差异

近年来超声诊断研究结果男女发病之比约为1∶2,性别比例的差异主要体现在胆固醇结石发病方面,胆囊的胆色素结石发病率无明显性别差异,女性胆固醇结石高发可能与雌激素降低胆流,增加胆汁中胆固醇分泌,降低总胆汁酸量和活性,以及黄体酮影响胆囊动力,使胆汁淤滞有关。

二、发病与肥胖的关系

临床和流行病学研究显示,肥胖是胆囊胆固醇结石发病的一个重要危险因素,肥胖人发病率为正常体重人群的3倍,肥胖人更易患胆囊结石的原因在于其体内的胆固醇合成量绝对增加,或者比较胆汁酸和磷脂相对增加,使胆固醇过饱和。

三、发病与生育的关系

妊娠可促进胆囊结石的形成,并且妊娠次数与胆囊结石的发病率呈正相关,这种观点已经临床和流行病学研究所证明,妊娠易发生结石的原因有:①孕期的雌激素增加使胆汁成分发生变化,可增加胆汁中胆固醇的饱和度,②妊娠期的胆囊排空滞缓,B超显示,孕妇空腹时,胆囊体积增大,收缩后残留体积增大,胆囊收缩速率减小,③孕期和产后的体重变化也影响胆汁成分,改变了胆汁酸的肠肝循环,促进了胆固醇结晶的形成。

四、发病的地区差异

不同国家和地区发病率存在一定差别,西欧,北美和澳大利亚人胆石病患病率高,而非洲的许多地方胆石病罕见;我国以北京,上海,西北和华北地区胆囊结石发病率较高,国家和地区间的胆石类型亦不同,在瑞典,德国等国家以胆固醇结石为主,而英国则碳酸钙结石比其他国家发病率高。

五、发病与饮食因素

饮食习惯是影响胆石形成的主要因素,进食精制食物,高胆固醇食物者胆囊结石的发病率明显增高,因为精制碳水化合物增加胆汁胆固醇饱和度,我国随着生活水平提高,胆囊结石发病已占胆石病的主要地位,且以胆固醇结石为主。

六、发病与遗传因素

胆囊结石发病在种族之间的差异亦提示遗传因素是胆石病的发病机制之一,凡有印第安族基因的人群,其胆石发病率就高,以单卵双胎为对象的研究证明,胆石症患者的亲属中发生胆石的危险性亦高,而胆石病家族内的发病率,其发病年龄亦提前,故支持胆石病可能具有遗传倾向。

七、其他因素

胆囊结石的发病亦与肝硬化,糖尿病,高脂血症,胃肠外营养,手术创伤和应用某些药物有关,如肝硬化患者胆石病的发病率为无肝硬化的3倍,而糖尿病患者胆石病的发病率是无糖尿病患者的2倍。

胆囊结石的病因

胆囊结石的发病与年龄、性别、肥胖、生育、种族和饮食等因素有关,也受用药史、手术史和其他疾病的影响。

1、发病年龄大多的流行病学研究表明,胆囊结石的发病率随着年龄的增长而增加。本病在儿童期少见,其发生可能与溶血或先天性胆道疾病有关。一项调查表明,年龄在40~69岁的5年发病率是低年龄组的4倍,高发与低发的分界线为40岁,各国的报道虽有一定差异,但发病的高峰年龄都在40~50岁这一年龄段。

2、发病性别差异

近年来超声诊断研究结果男女发病之比约为1∶2,性别比例的差异主要体现在胆固醇结石发病方面,胆囊的胆色素结石发病率无明显性别差异。女性胆固醇结石高发可能与雌激素降低胆流、增加胆汁中胆固醇分泌、降低总胆汁酸量和活性,以及黄体酮影响胆囊动力、使胆汁淤滞有关。

胆管结石的病理病因

不可逆因素

发病年龄:胆囊结石的发病率是随着年龄的增长而增加的。如果在儿童期发病

多与溶血或先天性胆道疾病有关。发病的高峰年龄都在40~50岁。

发病性别差异:超声诊断研究结果男女发病之比约为1∶2,女性胆囊结石以胆固醇结石多发,女性胆固醇结石高发可能与雌激素可以增加胆汁中胆固醇分泌、降低总胆汁酸量和活性,以及黄体酮影响胆囊收缩、致使胆汁淤滞有关。

发病与基因、家族史 胆囊结石发病在种族之间的差异明显,提示遗传因素是胆石病的发病机制之一。

可逆因素

发病与妊娠的关系 妊娠可促进胆囊结石的形成,并且妊娠次数与胆囊结石的发病率呈正相关。由于孕期的雌激素增加使胆汁成分发生变化,可增加胆汁中胆固醇的饱和度;而妊娠期的胆囊排空缓慢;孕期和产后的体重变化及饮食结构也影响胆汁成分,改变了胆汁酸的肠肝循环,促进了胆固醇结晶的形成。

发病与肥胖的关系 临床和流行病学研究显示,肥胖是胆囊胆固醇结石发病的一个重要危险因素,肥胖人发病率为正常体重人群的3倍。

发病与饮食因素 饮食习惯是影响胆石形成的主要因素,进食低纤维、高热卡食物者胆囊结石的发病率明显增高。因为这类食物增加胆汁胆固醇饱和度。我国随着生活水平提高,胆囊结石发病已占胆石病的主要地位,且以胆固醇结石为主。

胆结石的病因有哪些

胆结石是一种在胆囊里面生长结石所产生的一种疾病,随着时代的发展,胆结石的主要疾病形式变成了胆固醇结石。在美国地区,胆结石的比例大约是人群中的百分之十到百分之十五。那么胆结石的病因又会有哪些呢?一起来看一下吧。

胆结石的成因非常复杂,有些是不可更改的因素,例如:逐渐增长的年龄、女性、种族、基因和家族史;有些是后天因素,部分是可以逆转的,例如:妊娠、肥胖、低纤维、高热卡饮食结构、长时间禁食、某些药物如头孢曲松,降脂药、口服避孕药、快速体重丧失(>1.5kg/wk)、代谢综合征、特殊疾病等等。

1.不可逆因素

发病年龄:胆囊结石的发病率是随着年龄的增长而增加的。如果在儿童期发病,多与溶血或先天性胆道疾病有关。发病的高峰年龄都在40~50岁。发病性别差异:超声诊断研究结果男女发病之比约为1:2,女性胆囊结石以胆固醇结石多发,女性胆固醇结石高发可能与雌激素可以增加胆汁中胆固醇分泌、降低总胆汁酸量和活性,以及黄体酮影响胆囊收缩、致使胆汁淤滞有关。发病与基因、家族史胆囊结石发病在种族之间的差异明显,提示遗传因素是胆石病的发病机制之一。

2.可逆因素

发病与妊娠的关系妊娠可促进胆囊结石的形成,并且妊娠次数与胆囊结石的发病率呈正相关。由于孕期的雌激素增加使胆汁成分发生变化,可增加胆汁中胆固醇的饱和度;而妊娠期的胆囊排空缓慢;孕期和产后的体重变化及饮食结构也影响胆汁成分,改变了胆汁酸的肠肝循环,促进了胆固醇结晶的形成。

(1)发病与肥胖的关系临床和流行病学研究显示,肥胖是胆囊胆固醇结石发病的一个重要危险因素,肥胖人发病率为正常体重人群的3倍。

(2)发病与饮食因素饮食习惯是影响胆石形成的主要因素,进食低纤维、高热卡食物者胆囊结石的发病率明显增高。因为这类食物增加胆汁胆固醇饱和度。我国随着生活水平提高,胆囊结石发病已占胆石病的主要地位,且以胆固醇结石为主。

3.其他因素

某些药物可以导致胆囊结石的形成,但如果用药时间短,结石可以消失;快速体重丧失(>1.5kg/wk),例如不合理的减肥方法,可以导致胆囊结石的形成;代谢综合征如糖尿病、高脂血症患者,胆囊结石的发病率是升高的;还有一些特殊疾病,例如甲状旁腺疾病导致的钙磷代谢异常等等也可以引起胆囊结石的发病。

按照结石的化学成分可以把胆囊结石分为胆固醇结石、胆色素结石和混合结石三类。大多数胆囊结石患者都是以胆固醇结石为主的混合型结石。而胆囊结石的具体形成原因至今尚未完全清楚,目前考虑与脂类代谢、胆固醇过饱和、成核过程异常、胆囊功能异常、细菌和基因片段等多种因素密切相关。

关于胆结石,上文已经提到了三种不同方面的因素。女性胆结石的比例还是超过于男性的,这些和人们的饮食习惯和饮食结构也是有着一定的联系的。当然,在不注意地使用药物的时候,也会促使胆部功能的衰退,从而造成胆结石疾病的产生。

胆结石的原因有哪些

胆结石的成因非常复杂,有些是不可更改的因素,例如:逐渐增长的年龄、女性、种族、基因和家族史;有些是后天因素,部分是可以逆转的,例如:妊娠、肥胖、低纤维、高热卡饮食结构、长时间禁食、某些药物如头孢曲松,降脂药、口服避孕药、快速体重丧失(>1.5kg/wk)、代谢综合征、特殊疾病等等。

一、不可逆因素:

1、发病年龄:胆囊结石的发病率是随着年龄的增长而增加的。如果在儿童期发病,多与溶血或先天性胆道疾病有关。发病的高峰年龄都在40~50岁。

2、发病性别差异:超声诊断研究结果男女发病之比约为1∶2,女性胆囊结石以胆固醇结石多发,女性胆固醇结石高发可能与雌激素可以增加胆汁中胆固醇分泌、降低总胆汁酸量和活性,以及黄体酮影响胆囊收缩、致使胆汁淤滞有关。

3、发病与基因、家族史 胆囊结石发病在种族之间的差异明显,提示遗传因素是胆石病的发病机制之一。

二、可逆因素:

1、发病与妊娠的关系:妊娠可促进胆囊结石的形成,并且妊娠次数与胆囊结石的发病率呈正相关。由于孕期的雌激素增加使胆汁成分发生变化,可增加胆汁中胆固醇的饱和度;而妊娠期的胆囊排空缓慢;孕期和产后的体重变化及饮食结构也影响胆汁成分,改变了胆汁酸的肠肝循环,促进了胆固醇结晶的形成。

2、发病与肥胖的关系:临床和流行病学研究显示,肥胖是胆囊胆固醇结石发病的一个重要危险因素,肥胖人发病率为正常体重人群的3倍。

3、发病与饮食因素:饮食习惯是影响胆石形成的主要因素,进食低纤维、高热卡食物者胆囊结石的发病率明显增高。因为这类食物增加胆汁胆固醇饱和度。我国随着生活水平提高,胆囊结石发病已占胆石病的主要地位,且以胆固醇结石为主。

相关推荐

哪两类人易患胆结石

研究结果显示,患胆结石的人年龄通常比较大,活动量也较少,且以女性患者居多。身体质量指数上升,患胆结石症的几率似乎也越高。研究还发现,身体质量指数每上升一个指数,患胆结石风险就增加7%。“母胖子壮”是许多妇女在妊娠期的追求愿望,于是便大量进食高脂肪、高糖类、高胆固醇食物,造成营养过剩,这是罹患胆石症的基础。有关研究表明,体重超过正常标准15%以上的人,其胆石症发病率比正常人高5倍。 还有,老年患有胆囊结石的比例也比较高。老年胆囊结石发病率比年轻人高,且并发胆囊炎时,病情进展快,易出现坏疽穿孔等严重并发症

怎么胆囊结石 发病与肥胖的关系

临床和流行病学研究显示,肥胖是胆囊胆固醇结石发病的一个重要危险因素,肥胖人发病率为正常体重人群的3倍。肥胖人更易患胆囊结石的原因在于其体内的胆固醇合成量绝对增加,或者比较胆汁酸和磷脂相对增加,使胆固醇过饱和。

胆囊切除有哪些危害

首先,我们来认识认识体内这个“占地”并不大的小器官——胆囊。 人体的胆囊形状就像一个梨,长约8—12厘米,宽约3—5厘米。胆囊住在肝右叶下面胆囊窝内。 之所以说它是人体的一个重要器官,当然是因为胆囊有其独特的作用。 首先,它可以储存、浓缩和排泄胆汁。胆汁由肝脏分泌,每日分泌量在800—1000毫升左右,主要作用是帮助消化脂肪物质。胆汁在进入胆囊后浓缩成消化能力颇高的高浓度胆汁,储存在胆囊内。在我们进食3—5分钟后,胆囊就收缩,进而将浓缩的胆汁经胆道排到十二指肠,以帮助脂肪的消化和吸收。 其次,胆囊还可以

怎么胆囊结石发病的地区差异有关

不同国家和地区发病率存在一定差别,在我国以北京、西北和华北地区胆囊结石发病率较高。国家和地区间的胆石类型亦不同,而英国则以碳酸钙结石比其他国家发病率高。

胆结石的发病原因包括哪些

一、不可逆因素 1、发病年龄:胆结石的发病率是随着年龄的增长而增加的。如果在儿童期发病,多与溶血或先天性胆道疾病有关发病的高峰年龄都在40~50岁。 2、发病性别差异:超声诊断研究结果男女发病之比约为1∶2,女性胆结石以胆固醇结石多发,女性胆固醇结石高发可能与雌激素可以增加胆汁中胆固醇分泌、降低总胆汁酸量和活性,以及黄体酮影响胆囊收缩、致使胆汁淤滞有关。 3、发病与基因、家族史:胆结石发病在种族之间的差异明显,提示遗传因素是胆石病的发病机制之一。 二、可逆因素 1、发病与妊娠的关系:妊娠可促进胆结石的形

患胆结石的主要因素

胆囊结石是指发生在胆囊内的结石所引起的疾病,是一种常见病。随年龄增长,发病率也逐渐升高,女性明显多于男性。随着生活水平的提高,饮食习惯的改变,卫生条件的改善,我国的胆石症已由以胆管的胆色素结石为主逐渐转变为以胆囊胆固醇结石为主。 在美国,胆囊结石发病率为10-15%,每年新诊断胆结石患者约1,000,000人,每年接受胆囊切除手术的患者约700,000例,直接医疗费用为$5.8 billion/年。我国尚无流行病学数据。 胆囊结石与多种因素有关。任何影响胆固醇与胆汁酸浓度比例改变和造成胆汁淤滞的因素都能

不吃早餐得什么病 胆结石

长期不吃早餐是胆结石发病的主要诱因之一,由于没有按时吃早餐,导致胆汁长期在胆囊中得不到食物的刺激来进行排泄,长期堆积胆汁容易发生浓缩、沉积最终可形成胆囊结石

平衡的膳食是预防胆结石的关键

那为何许多人有吃早餐的习惯仍得了胆囊结石?得胆囊结石与很多因素有关。比如说与雌激素分泌有关系,女性、40岁以上、肥胖、有多次生育经历都是胆囊结石的高发因素,就是这个原因。还与胆囊功能也有关系,有的人先天胆囊收缩能力差,那么他得胆囊结石的概率就很可能比别人高。 此外,还与早餐吃什么也有关系。我们都知道,当我们摄入脂肪时,胆囊更容易受到刺激而收缩。如果每天早餐过于清淡,如只是喝碗白粥加白灼青菜,对胆囊的刺激可能不够。专家建议,早餐时要保证有适当的脂肪,可以加个蒸水蛋,或在粥里滴几滴麻油。 长期吃素增加胆囊结

不吃早餐警惕胆结石

胆结石在日常生活中时有发生,尤其是随着人们工作压力的加大,不良因素习惯等均可增加患胆结石的几率。 胆结石的病因非常复杂,任何影响胆固醇与胆汁酸浓度比例改变和造成胆汁淤滞的因素都能导致结石形成。如某些地区和种族的居民、女性激素、肥胖、妊娠、高脂肪饮食、长期肠外营养、糖尿病、高脂血症、胃切除或胃肠吻合手术后、回肠末段疾病和回肠切除术后、肝硬化、溶血性贫血等。在我国,西南地区的胆囊结石发病率相对较高,可能与饮食习惯有关。在医学界,目前比较公认的高危险因素主要有三:其一为不吃早饭、不定时吃饭,以致胆囊长时间不收缩

预防胆囊结石新方法都有哪些

定期进餐和增加运动:最近在动物模型中每天用脂类和蛋白质混合物或外源性缩胆囊肽(CCK)刺激胆囊排空,预防胆汁淤滞,明显减少了胆囊结石发生,推荐按时进餐,避免两餐间歇过长,减少胆汁酸肠肝循环的阻断时间,当肝脏分泌胆汁酸时,胆汁泡中胆固醇/磷脂的比值降低,建议三餐之后在临睡前增加一次小餐,缩短一夜的空腹时间,经常排空胆囊,不但促使胆汁酸的循环,还减少胆汁在胆囊中的停留时间,这种饮食方式可能增加了热卡的摄入,有导致肥胖的危险,因此要增加体力活动,促使能量消耗。 高危人群的预防:除了对一般人群进行初级预防以外,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