养生健康

胆囊息肉手术后要注意什么

胆囊息肉手术后要注意什么

1胆囊息肉术后的患者,应该注意少吃高脂肪、高胆固醇食物,因为这些食物不容易被吸收,可以加重患者的负担,从而不利于身体上的恢复,常见的食物就是蛋黄、鱼子、动物肝、脑肠等。

2植物油对于胆固醇患者来说是比较好的,植物油既可降低胆固醇,同时,也可以有效的帮助胆固醇转变成胆汁酸,这样就可以防止胆石形成,所以,胆囊息肉的患者应该以植物油为主。

3建议胆囊息肉的患者在平时的生活中,能多吃富含维生素A的食品,常见的食物就是胡萝卜、番茄等黄红色的水果蔬菜。除此之外,炸、油煎食品应该注意做到禁忌,最好是能以清淡为主。

注意事项:

胆囊息肉这种疾病在现在的生活中,其实是比较常见的,因为手术是现在的主要治疗方式,并且也一般不会对患者的身体造成损伤,但一定要重视术后的护理。

胆囊息肉多大需要进行手术治疗

胆囊息肉有良性息肉和恶性息肉之分,一般多数为一种胆囊的良性病变,但是就算是良性的,如果息肉大的话还是要及时手术治疗的,一般对于胆囊息肉小于十毫米,又没有什么不适症状的,那么是可以先观察并进行口服药物治疗的,而对于大于十毫米的息肉,就需要及时采取手术治疗。

一般来说,胆囊息肉的手术指征主要有以下几方面:

(1)息肉直径>12mm的。

(2)单发胆囊息肉样病变。

(3)胆囊息肉并发胆囊结石的。

(4)患者年龄大于 50岁 。

(5)多发性息肉且短期内息肉有明显增大,同时胆囊壁增厚的。

另外也有一些专家认为胆囊息肉手术适应证为:

(1)单发年龄大于50岁且直径大于10mm或合并有胆结石的,就要及时手术切除。

(2)有明症症状,经治疗后没有疗效并会影响到工作生活的,可以考虑手术。

(3)内科治疗后症状缓解或是没有症状的,可定期观察三个六个月,如发现有增大及时手术。

胆囊息肉怎样治比较好呢

1.胆囊息肉恶变的危险因素及手术指征

(1)胆囊息肉的大小大部分学者已认为胆囊息肉的大小与其良恶性有关。小的胆囊息肉(直径<10mm),已被发现其绝大多数为良性病变,且可以保持许多年不发生变化。对于大的胆囊息肉则提示恶性病变。

(2)年龄在胆囊息肉患者中胆囊腺瘤及胆囊癌的平均年龄以及胆囊息肉直径明显要比非肿瘤息肉性患者要大。

(3)息肉的数目、形态单发、广基的息肉易癌变。胆囊息肉的恶性病变倾向发生在年龄大,单发,大的胆囊息肉。

(4)合并胆囊结石胆囊癌与胆囊结石之间的关系已比较明确,部分胆囊癌患者可同时合并胆囊结石,结石的长期刺激可促使胆囊上皮细胞增生而引发癌变。因此结石存在增加胆囊癌变危险性。

(5)伴随临床症状恶性的胆囊息肉更倾向于伴随的临床症状。

综合以上胆囊息肉恶变的危险因素,对于年轻的胆囊息肉患者,若息肉直径小(以10mm为界)又完全没有症状,则没有必要手术;对于年轻的胆囊息肉患者,若息肉直径小且仅有消化不良症状(腹胀、嗳气等),可以保守治疗。而具有明显胆绞痛患者,尤其是伴有胆结石,行胆囊切除;对于息肉直径>10mm,又具有胆囊息肉恶变的危险因素患者,应及早行胆囊切除。

2.手术治疗

对于息肉直径小于10mm、多个、有蒂的胆囊息肉患者,提示病变为假瘤性息肉可能性大,以腹腔镜胆囊切除术为首选。而对于息肉直径>10mm,又具有胆囊息肉恶变的危险因素患者,提示为肿瘤性息肉,应行常规开腹胆囊切除术。术中常规行冰冻切片,以明确病理类别。

胆息肉手术后应该注意什么

胆囊息肉术后应多食新鲜水果、蔬菜,进低脂肪、低胆固醇食品如:香菇、木耳、芹 菜、豆芽、海带、藕、鱼肉、兔肉、鸡肉、鲜豆类等。 宜多食干豆类及其制品。 选用植物油,不用动物油。 山楂 10 克,杭菊花 10 克,决明子 15 克,煎汤代茶饮或饮用绿茶。 平时喝水时,捏少许山楂、沙棘、银杏、绞股蓝草放入水杯中当茶饮用。

禁酒及含酒精类饮料 。 这个不需要多解释,刺激性的东西应尽量避免,因为胆囊手术后无论是保胆还是切除胆 囊,其消化功能都没过多过少的降低甚至消失。而酒精在体内主要通过肝脏分解、解毒,所 以,酒精可直接损伤肝功能,引起肝胆功能失调,使胆汁的分泌、排出过程紊乱,从而刺激 胆囊形成新的息肉及/或使原来的息肉增长、变大,增加胆囊息肉的癌变系数。

不要食过多高脂食品 。 少时高脂食品可以防止肥胖,以免对身体的康复带来不利的影响。

胆囊息肉患者应降低胆固醇摄入量,如果胆固醇摄入过多,可加重肝胆的代谢、清理负 担,并引起多余的胆固醇在胆囊壁结晶、积聚和沉淀,从而形成息肉,所以,胆囊息肉患者 应降低胆固醇摄入量,尤其是晚上,应避免进食高胆固醇类食品如:鸡蛋(尤其是蛋黄)、肥 肉、海鲜、无鳞鱼类、动物内脏等食品。

饮食要规律不能暴饮暴食或饥一顿饱一顿、早餐要吃好。 吃好早餐对胆囊息肉患者极其重要。如果不吃早餐,则晚上分泌的胆汁利用不上,存留 于胆囊内,胆汁在胆囊内滞留时间过长,即可刺激胆囊形成胆囊息肉或使原来的息肉增大、 增多,所以早餐最好吃些含植物油的食品。 最后、胆囊息肉手术后应少吃辣椒、生蒜等刺激性食物或辛辣食品。

在上面的文章里面我们介绍了一种常见的症状,那就是胆囊息肉了,我们知道胆囊息肉的出现容易给患者带来了多方面的麻烦,所以我们要重视这种症状,上文为我们详细介绍了胆囊息肉手术后要注意什么。

胆囊息肉治疗的相关知识

据不同胆囊息肉患者的不同症状,辩证施治,利用纯粹的中草药,消坚化腐,养肝柔肝、滋阴益肾、软坚散结,矫正形成胆囊息肉的胆汁,阻止息肉的生长与再生成,防止胆囊息肉突发致癌。

腹腔镜胆囊切除术:腹腔镜胆囊切除术是胆道外科常用的手术,具有创伤更小,恢复更快的优点。国内外经验总结手术适应症为胆囊与周围无严重粘连且无其他禁忌症。自从腹腔镜胆囊切除术发展以来,此术式迅速为外科医师及病患所接受。

保胆息肉摘除术:如果病人有保留胆囊的愿望,且年龄在60岁以下,又达到预防性切除胆囊标准时,对于这部分病人可以试行腹腔镜胆道镜联合保胆息肉摘除活检术,如果最后视术中息肉的病理性质不理想,会对患者造成很大的负面效果,这样医师需根据实际情况最大可能地保留一部分病人的胆囊。

微创保胆取息肉术:微创保胆取息肉手术,是现代高科技与传统外科技术结合的产物。它避免了因手术切口带来的种种损伤和不适。拥有手术创伤小,安全系数高,副反应低,住院时间短,恢复时间快,术后美观,术后并发症少等优势,保留健康胆囊,取出息肉,保护人体贮存胆汁场所。

胆囊息肉如何治疗才好

1.胆囊息肉恶变的危险因素及手术指征

(1)胆囊息肉的大小大部分学者已认为胆囊息肉的大小与其良恶性有关。小的胆囊息肉(直径<10mm),已被发现其绝大多数为良性病变,且可以保持许多年不发生变化。对于大的胆囊息肉则提示恶性病变。

(2)年龄在胆囊息肉患者中胆囊腺瘤及胆囊癌的平均年龄以及胆囊息肉直径明显要比非肿瘤息肉性患者要大。

(3)息肉的数目、形态单发、广基的息肉易癌变。胆囊息肉的恶性病变倾向发生在年龄大,单发,大的胆囊息肉。

(4)合并胆囊结石胆囊癌与胆囊结石之间的关系已比较明确,部分胆囊癌患者可同时合并胆囊结石,结石的长期刺激可促使胆囊上皮细胞增生而引发癌变。因此结石存在增加胆囊癌变危险性。

(5)伴随临床症状恶性的胆囊息肉更倾向于伴随的临床症状。

综合以上胆囊息肉恶变的危险因素,对于年轻的胆囊息肉患者,若息肉直径小(以10mm为界)又完全没有症状,则没有必要手术;对于年轻的胆囊息肉患者,若息肉直径小且仅有消化不良症状(腹胀、嗳气等),可以保守治疗。而具有明显胆绞痛患者,尤其是伴有胆结石,行胆囊切除;对于息肉直径>10mm,又具有胆囊息肉恶变的危险因素患者,应及早行胆囊切除。而对于息肉直径<10mm,并且不具有胆囊息肉恶变的危险因素患者,可以观察,定期行超声探查。

2.手术治疗

对于息肉直径小于10mm、多个、有蒂的胆囊息肉患者,提示病变为假瘤性息肉可能性大,以腹腔镜胆囊切除术为首选。而对于息肉直径>10mm,又具有胆囊息肉恶变的危险因素患者,提示为肿瘤性息肉,应行常规开腹胆囊切除术。术中常规行冰冻切片,以明确病理类别。如为癌性息肉,肿瘤局限于黏膜时可行单纯胆囊切除术;一旦肿瘤侵及肌层,就需要行扩大切除术,包括胆囊床肝脏楔形切除,淋巴结清扫。

胆囊息肉样病变外科处理上虽然存在不少争议,但总的来说,胆囊息肉直径>10mm,年龄>50岁,单发,广基以及合并胆囊结石,已被认为是胆囊息肉恶变的危险因素。可以根据这些危险因素来选取适宜手术的患者。对于直径<10mm且无临床症状的胆囊息肉可以定期行超声探查,如发现异常,则行预防性手术切除。

胆囊息肉有哪些治疗方法呢

1.胆囊息肉的手术时机

(1)息肉呈单发,直径大于1cm,尤其是息肉位于胆囊颈部,患者年龄大于50岁的应该尽早手术治疗。

(2)胆囊内有多个息肉,并伴有胆囊结石,且患者年龄大于50岁的,可不考虑息肉直径大小,应当及时采取手术治疗。

(3)息肉单发病变小于1cm,患者年龄小于50岁的,可以每隔3-6个月随访检查,如果息肉增大或形态有变化应及时手术治疗。

(4)药物治疗胆囊息肉的过程中,如果发现病变有明显变化且反复发作的患者,也要积极进行手术。

2.胆囊息肉的三种手术方法

(1)在胆囊周围结缔组织中剥离的单纯胆囊切除术。

(2)切除全部胆囊结缔组织的全厚胆囊切除术。

(3)扩大胆囊息肉切除术。

胆囊息肉的症状表现:

1、超声诊断胆管息肉的经验表明,胆管内息肉样团块,不伴声影且不随体位改变而移动是胆囊息肉的病变较具有特征性的声像表现。但胆管息肉的症状应与胆道蛔虫残尸、胆管癌、胆管结石等病变的胆管内声像相鉴别。

2、胆囊息肉的症状与慢性胆囊炎的症状比较相似,主要表现为右上腹轻度不适,假如胆囊息肉患者伴有结石时,会有可能出现胆绞痛。但是有大部分的胆囊息肉患者没有症状,只要在健康体检或诊断其他疾病时才被发现。胆囊息肉的症状是一种多发性疾病,分为单发性胆囊息肉和多发性胆囊息肉两种。

3、大多数胆囊息肉的症状与慢性胆囊炎相似,主要表现为右上腹轻度不适,伴有结石时可出现胆绞痛,但也有相当数目的患者并无症状,只是在做健康体检时才被发现。一般以为,胆囊息肉是胆囊癌的诱发因素,近些年来国内外也有很多关于胆囊息肉癌变的报道,尤其在伴有结石时,癌变机率会明显进步。

胆囊息肉手术

胆囊内的小息肉可以继续观察,无须吃药也无须手术。患者定期做B超检查,了解息肉的变化就行了。一旦发现有变化,再处理也不迟。胆囊息肉的治疗主要是胆囊切除和保胆手术。保胆手术无法解决胆囊息肉和结石本身所合并的胆囊壁黏膜的炎症,容易复发且有恶变的风险。对于息肉直径>10mm,又具有胆囊息肉恶变的危险因素患者,应行常规开腹胆囊切除术。

胆囊息肉是否要做手术不仅仅只是看息肉的大小,还须看息肉的类型。胆囊息肉有三种:胆固醇息肉,炎性息肉,腺瘤性息肉。前两种息肉一般无恶变趋势,腺瘤性息肉尤其是单发息肉直径大于1厘米者,有恶变倾向。一般认为,息肉单发,且直径大于1厘米,应及早手术;息肉多发,直径小于0.5厘米且无症状者,可暂不手术,但要定期复查;息肉直径在0.5~1厘米者,要追踪观察,短期内有增大趋势者,也应考虑手术治疗。

手术治疗:

手术指征方面颇多争论。多数人主张以直径≥10mm的PLGs作为手术指征,对<10mm者须保持警惕性。部分人认为息肉>10mm、单个、年龄>60岁者应高度怀疑为胆囊癌,均应及时手术。认为年龄高于60岁、有胆石共存、对10mm的单个病变,即使无症状也应作胆囊切除。还有专家认为,只是将年龄改为高于50岁,>10mm的PLG作预防性胆囊切除是合理的。

无蒂癌最大直径平均为(14±4)mm,显著小于有蒂癌(22±8)mm。8例无蒂癌已浸润至肌层外,其中2例直径仍≤10mm,2例有蒂癌浸润至肌层外,最大直径均≥30mm。认为最重要的指标是无蒂而不是大小。凡发现为无蒂PLG,即使<10mm也应立即切除。而有蒂PLG,则可掌握为>10mm时施行手术。

6个肿瘤高危因素为:单发、>10mm、广基或蒂粗大、病变增长、年龄>50岁、合并结石。但也强调对<10mm不能放松警惕,必须定期随访。采用3种不同的胆囊切除术,即在胆囊结缔组织层中剥离的单纯胆囊切除术、切除全部胆囊结缔组织的全厚胆囊切除术与加作胆囊床部分肝组织的扩大胆囊切除术。根据术前判断的PLG性质加以选择。就癌肿而言,<18mm者仍有早期癌的可能,仍可经LC作全厚胆囊切除术。若术后病理证实已浸润至浆膜下,则可作二次探查术。但若直径>18mm,即有晚期癌的可能性,应直接开腹

得了胆囊息肉应该怎么办呢

主要涉及到对胆囊息肉良恶性的判定,从而做到早期发现恶性病变及癌前病变,早期手术切除。

1.胆囊息肉恶变的危险因素及手术指征

(1)胆囊息肉的大小大部分学者已认为胆囊息肉的大小与其良恶性有关。小的胆囊息肉(直径<10mm),已被发现其绝大多数为良性病变,且可以保持许多年不发生变化。对于大的胆囊息肉则提示恶性病变。

(2)年龄在胆囊息肉患者中胆囊腺瘤及胆囊癌的平均年龄以及胆囊息肉直径明显要比非肿瘤息肉性患者要大。

(3)息肉的数目、形态单发、广基的息肉易癌变。胆囊息肉的恶性病变倾向发生在年龄大,单发,大的胆囊息肉。

(4)合并胆囊结石胆囊癌与胆囊结石之间的关系已比较明确,部分胆囊癌患者可同时合并胆囊结石,结石的长期刺激可促使胆囊上皮细胞增生而引发癌变。因此结石存在增加胆囊癌变危险性。

(5)伴随临床症状恶性的胆囊息肉更倾向于伴随的临床症状。

综合以上胆囊息肉恶变的危险因素,对于年轻的胆囊息肉患者,若息肉直径小(以10mm为界)又完全没有症状,则没有必要手术;对于年轻的胆囊息肉患者,若息肉直径小且仅有消化不良症状(腹胀、嗳气等),可以保守治疗。而具有明显胆绞痛患者,尤其是伴有胆结石,行胆囊切除;对于息肉直径>10mm,又具有胆囊息肉恶变的危险因素患者,应及早行胆囊切除。而对于息肉直径<10mm,并且不具有胆囊息肉恶变的危险因素患者,可以观察,定期行超声探查。

2.手术治疗

对于息肉直径小于10mm、多个、有蒂的胆囊息肉患者,提示病变为假瘤性息肉可能性大,以腹腔镜胆囊切除术为首选。而对于息肉直径>10mm,又具有胆囊息肉恶变的危险因素患者,提示为肿瘤性息肉,应行常规开腹胆囊切除术。术中常规行冰冻切片,以明确病理类别。如为癌性息肉,肿瘤局限于黏膜时可行单纯胆囊切除术;一旦肿瘤侵及肌层,就需要行扩大切除术,包括胆囊床肝脏楔形切除,淋巴结清扫。

胆囊息肉样病变外科处理上虽然存在不少争议,但总的来说,胆囊息肉直径>10mm,年龄>50岁,单发,广基以及合并胆囊结石,已被认为是胆囊息肉恶变的危险因素。可以根据这些危险因素来选取适宜手术的患者。对于直径<10mm且无临床症状的胆囊息肉可以定期行超声探查,如发现异常,则行预防性手术切除。

胆囊息肉手术指征

胆囊息肉病变临床并不少见,手术是根治的方法,但并非所有胆囊息都需手术治疗。因其病变类型不同,大小不一,疾病转归亦不尽相同,因此其手术适应症各家掌握也不一致。

手术时机选择:胆囊息肉样病变术前有时难以定性。根据胆囊息肉样病变恶变可能性的高危因素我们提出下列手术指征:

(1)单发病变,大于10mm,蒂粗大者,尤其是位于胆囊颈部,年龄大于50岁。

(2)多发病变,伴有胆囊结石,有症状,年龄大于50岁。

(3)单发病变,小于10mm,无症状,年龄小于50岁,允许观察、随访;病变增大或形态有变化则应手术治疗。

(4)多普勒彩超检查病变有丰富血供提示为恶性新生物。

(5)CEA(肿瘤标记物),测值明显升高且除外其它胃肠道肿瘤者。

(6)胆囊息肉样病变,有明显症状且反复发作者。

(7)对直径小于5mm无症状病人应间隔3到5个月随访检查。一旦病变增大或症状明显亦须行手术治疗。

相关推荐

胆囊息肉患者切除后如何进行操作

1、麻醉方法以及体位:在做小切口胆囊切除手术的时候,医生一般会为患者选择仰卧位全身麻醉,穿刺针放入身体内以后可以将患者的床头抬高10°~20°,稍微向左倾斜一点,这样是有利于胆囊暴露在外面的,另外我们在手术的过程中还建立两条静脉通道。 2、手术切口的选择:手术的切口一般选择在右肋边缘下1cm处,做一个平行肋弓的斜切口,长约4~6cm,将腹直肌前鞘切开,长度略长于皮肤,使用电刀切断或钝性分离各肌层。 3、止血:现在胆囊息肉切除手术的切口都是很小的,是微创手术,患者不会流很多血的,手术的时候医生的视野一定

胆囊息肉的治疗

胆囊息肉病变临床并不少见,手术是根治的方法,但并非所有胆囊息都需手术治疗。因其病变类型不同,大小不一,疾病转归亦不尽相同,因此其手术适应症各家掌握也不一致。 手术时机选择: 胆囊息肉样病变术前有时难以定性。 根据胆囊息肉样病变恶变可能性的高危因素我们提出下列手术指征: 1单发病变,大于10mm,蒂粗大者,尤其是位于胆囊颈部,年龄大于50岁。 2多发病变,伴有胆囊结石,有症状,年龄大于50岁。 3单发病变,小于10mm,无症状,年龄小于50岁,允许观察、随访;病变增大或形态有变化则应手术治疗。 4多普勒彩超

胆囊息肉0.6cm无症状怎么办

伴随着人们饮食结构和习惯的多样化,胆囊息肉的发病率也正在逐渐增高。“胆囊息肉多数无明显症状,80%以上都是在定期体检做B超检查时发现。”商昌珍指出,一小部分胆囊息肉患者会有上腹部饱胀不适、反酸嗳气、食欲减退等类似消化不良的表现,所以常常误以为自己得了“慢性胃炎”,吃点胃药对付过去,但往往效果不好。 胆囊息肉可通过超声检查准确诊断,必时才需进行CT或磁共振检查协助鉴别息肉的良恶性。绝大多数胆囊息肉为良性息肉,只有少数单发的肿瘤性息肉才有恶变的可能。 无症状息肉宜定期做B超 “胆囊息肉是否需手术治疗,是

胆囊息肉是严重的病吗

胆囊息肉的严重程度与它的性质有关,单纯的胆囊息肉从形态角度上来说,无法谈到严重与不严重,只有相当一部分胆囊息肉是没有症状的。临床当胆囊息肉大于一公分,且胆囊息肉合并胆囊结石,患者又有胆囊癌的家族史时,我们考虑手术治疗,其余患者胆囊息肉可以定期观察。

胆囊息肉病变怎么办

当超声发现有胆囊息肉样病变时,一般无明显症状,多发的胆囊息肉且小于1cm的,不需手术,可继续观察。因此一般手术适应证为: 1.合并有胆囊炎,胆囊结石并有明显临床症状者。 2.胆囊息肉在1cm以上,无临床症状,单发的息肉。特别是在检查中发现息肉有丰富的血流或胆囊颈部的息肉。 3.疑有恶性变时,应手术治疗。 绝大多数专家对于胆囊息肉样病变的手术处理就是做胆囊切除,其目地是预防。现在多用腹腔镜胆囊切除术,创伤较小,恢复快,多数病人能接受。手术中对于疑有早期胆囊癌者,经病理检查证实是有癌变并已侵犯到胆囊肌层或浆

胆囊息肉合理治疗是关键

近年来,随着B超技术的进步和推广,胆囊息肉的检出率有了明显的提高。目前,胆囊息肉已成为肝胆外科门诊的常见病。但由于种种原因,临床上对胆囊息肉的治疗方法存在分歧,甚至有些混乱。有的认为,胆囊息肉只需进行药物治疗,有的认为该病必须进行手术治疗。事实上,这两种观点都不全面。 胆囊息肉是胆囊黏膜凸起性病变的总称,它包含着不同的病变类型。目前临床上将胆囊息肉分为两大类型:①真性肿瘤:例如,胆囊部位的腺瘤、腺癌、平滑肌瘤及脂肪瘤等。其中,胆囊腺瘤通常呈多发性,发生部位不固定,多数还长有蒂,容易癌变。对该类胆囊息肉应高

胆囊息肉看什么科室比较好

胆囊息肉有三种:胆固醇息肉,炎性息肉,腺瘤性息肉。前两种息肉一般无恶变趋势,腺瘤性息肉尤其是单发息肉直径大于1厘米者,有恶变倾向。临床上以胆固醇息肉较多见,常为多发性,直径大于1厘米。但在手术前不易区分是哪一种息肉。一般认为,息肉单发,且直径大于1厘米,应及早手术;息肉多发,直径小于0.5厘米且无症状者,可暂不手术,但定期复查;息肉直径在0.5~1厘米者,追踪观察,短期内有增大趋势者,也应考虑手术治疗。 胆囊息肉是属于肝胆外科,去医院挂号的时候需挂肝胆外科并且需做外科检查,需肝胆彩超检查或者手术

乳头状息肉是什么疾病

胆囊息肉是一种多发病 ,分为单发性胆囊息肉和多发性胆囊息肉两种 ,得了此病 ,一般需手术治疗.对于单发性胆囊息肉来说 ,如果息肉较小 ,手术切除后可能仅为胆固醇结晶.但假如确诊为多发性胆囊息肉 ,或体积较大的息肉 ,一般应考虑手术切除胆囊.否则 ,假如息肉恶变 ,成为胆囊癌 ,其预后极差 ,多数病人在发病数月内死亡.对于息肉较小 ,又不愿意手术者 ,应当严密随访 。 定期复查B超 ,如发生变化应尽早手术 ,现在胆囊切除可以做腹腔镜手术 ,创伤小恢复快 ,术后第二天即可下床活动. 胆囊息肉是胆囊黏膜向胆囊

胆囊息肉治愈需多长时间

1、息肉大小小于5mm的多发息肉、无明显临床症状的,不需手术治疗胆囊息肉,可继续观察,每三个月复查B超观察情况; 2、息肉小于10mm、无临床症状的单发性息肉,应定期观察治疗胆囊息肉,每3个月复查B超,若病变有增大趋势,应进行手术; 3、临床有明显症状的时候,比如常有腹泻、恶心、呕吐、厌油、口苦等消化不良症状以及腹部右上部疼痛的,是治疗胆囊息肉的好时期。这些情况手术后可以消除痛苦; 4、有其他并发症状如胆囊结石、胆囊炎或疑有癌变者等时,是需尽快手术治疗胆囊息肉;

胆囊息肉严重吗

什么是胆囊息肉? 胆囊息肉又称胆囊隆起样病变或胆囊肿瘤。胆囊息肉样病变是泛指胆囊壁向腔内呈息肉状生长的所有亲切非结石性病变总称。大多数胆囊息肉的症状其他与慢性儿子胆囊炎相似主同意表现为右上腹轻度周四不适伴有结石时可出现胆绞痛但也有相当数量的患者不动并无症状置疑只是德技在做多说健康体检时才被发现。一般认为胆囊息肉是胆囊癌的诱发因素。该病应以手术治疗为主,非手术治疗为辅。 胆囊息肉严重吗? 胆囊息肉的隐蔽性非常的强 胆囊息肉多无症状,85%以上的患者都是在例行体检中发现。在检查上,3-4mm以下的息肉在C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