养生健康

骨质疏松性椎体压缩骨折是什么

骨质疏松性椎体压缩骨折是什么

骨质疏松性椎体压缩骨折

由于骨质疏松症造成椎体骨组织内钙 的逐渐丢失,引起骨密度和骨强度的降低,造成椎体单发或多发压缩。

哪些人容易得骨质疏松性椎体压缩骨折?

更年期女性;老年男性;滥用药物者(如糖皮质激素、甲状腺素、环孢素A、含铝抗酸药、利福平等);血液系统疾病(多发性骨髓瘤、溶血性血)、慢性肝病、慢性肾病;有不良生活习惯(包括长期吸烟、过度饮酒,高蛋白、高盐饮食,饮大量咖啡,活动量少等。

骨质疏松性椎体压缩骨折有哪些危害?

1、慢性胸腰背痛,久治不愈,严重地影响生活、日常活动和健康;

2、脊柱变形,“驼背”进行性加重,严重时引起心肺功能障碍;

3、严重时不能站立,只能长期卧床,增加死亡率。

老年人如何发现患有骨质疏松性椎体压缩性骨折?

当老年人出现急性或慢性胸腰背痛,不论是否有受伤病史,都应该想到有椎体骨折的存在,应该及时到医院进行拍片或CT检查,以排除椎体骨折;当普通拍片不能完全确定的时候,最好做磁共振(MRI)检查。

怎样防止或避免老年人发生椎体骨质疏松压缩性骨折?

防止或者避免老年人发生椎体骨质疏松压缩性骨折是相当困难的。但是下面的建议或许有所帮助。

1)治疗和预防骨质疏松,并且要长期坚持治疗;

2)为老年人的日常活动提供无障碍设计的建筑、道路;

3)洗澡时,由于地面湿滑,容易发生趔趄或者摔倒,应特别小心;

4)坐车时避免剧烈颠簸,突然起步或突然刹车;

5)老年人进行身体锻炼时,应该量力而行;

6)减轻体重。

总之一句话,要时刻牢记骨质疏松症容易发生骨折,要时刻小心,才有可能减少骨折的发生率。

骨质疏松是什么原因引起的 骨质疏松会引起那些病

骨质疏松会引起哪些病,老年人骨质疏松症时,椎体压缩变形,脊柱前屈,肌肉疲劳甚至痉挛,产生疼痛。假若压迫相应的脊髓神经可产生四肢的放射痛、双下肢感觉运动障碍、肋间神经痛、胸骨后疼痛类似心绞痛。若压迫脊髓、马尾神经还可以影响膀胱、直肠的功能。

脊椎椎体前部负重量大,尤其是第11、第12胸椎以及第1腰椎第2腰椎,负荷量更大,容易压缩变形,使脊椎前倾,形成驼背,随着年龄增长,骨质疏松加重,驼背曲度加大,老年人骨质疏松时椎体压缩,每椎体短缩2毫米左右,身长平均能够缩短3~6个厘米。

骨折是退行性骨质疏松症最常见的和最严重的并发症。胸、腰椎压缩性骨折,脊椎后弯,胸廓畸形,可使肺活量和最大换气量显著减少,患者往往会出现胸闷、气短、呼吸困难等症状。

老年骨质疏松性骨折要怎么办

发病隐匿,易漏诊,后期治疗困难 :许多老年人都有这样的经历,做家务弯腰搬东西、做公交颠簸一下、甚至70~80岁的高龄老人咳嗽一下——都可能表现腰部疼痛,这些情况都要予以重视,有腰椎骨质疏松性椎体压缩骨折可能!一定要拍X线片看一下,如果怀疑骨折,建议核磁共振明确!门诊上有很多病人,由于没有及时就诊和治疗,晚期压缩较重,引起严重的后果,不仅治疗困难,且病人要花费昂贵。由于老年人多伴有心、脑血管疾病,大手术风险更高,后期治疗困难致残率、致死率较高 。晚期治疗效果很不理想。

保守治疗效果差:早期发现骨折,可采取保守治疗。保守治疗:抗骨质疏松药物、卧床休息、止痛药、支具应用 。其中最主要的是卧床。但严格卧床要在床上大小便,很少有病人能够坚持足够的卧床时间,过早下床活动,会加重骨折压缩和畸形;而且,卧床制动期加速骨丢失,容易引起再骨折 。

微创手术治疗:经皮椎体内骨水泥注射(PVP或PKP)是目前治疗骨质疏松性椎体压缩骨折的最有效手段。局麻或全麻下,在背部的皮肤穿刺口只有火柴头大小,穿刺入骨折椎体,注入骨水泥加强伤椎,术后1~2天就可以下地活动,是当前治疗该类型骨折的最佳手段。

骨质疏松性骨折怎么治疗

"骨质疏松引起的骨折怎么办,骨质疏松骨折是骨质疏松症的严重后果,而骨质疏松椎体压缩性骨折是最常见的骨折。并且骨折后骨愈合过程缓慢,外科治疗难度加大,临床疗效低,而且再次发生骨折的风险明显增大,患者的生活质量明显受到影响,并有较高的致残率和致死率。 目前,骨质疏松椎体压缩性骨折的治疗方法包括保守疗法和手术疗法。手术疗法包括微创手术,微创手术主要是包括经皮椎体成形术(PVP)和经皮后凸成形术(PKP),已成为外科治疗的金标准开放手术目前多用于伴有神经、脊髓受压和结构性失衡的病例。保守疗法的目的是:缓解疼痛,早期活动,维持脊柱的矢状面和冠状面的稳定,预防晚期的神经压迫。方法包括卧床休息、药物的镇痛、支具外固定等。 但是保守的治疗时间长,无法纠正脊柱的畸形,且患者常留有较长时间的腰背疼痛。目前没有研究表明,保守治疗中各个方法的治疗时间与疗效的关系,如卧床时间与骨折愈合关系等。无论哪一种治疗方法,都需要与抗骨质疏松治疗相结合,才能从根本上提高骨量和骨密度,减少再次骨折的发生率。"

老年人胸腰椎骨折了怎么办

胸腰椎压缩性骨折是骨质疏松导致脆性骨折中最常见的一种类型骨折,在老年人群中发病率非常高。根据患者的临床表现,又可分为隐匿性和症状性,隐匿性是指患者虽然椎体发生压缩骨折,但是没有临床上的疼痛表现,这种骨折一般是在进行其它检查时发现的,往往都是在日常生活中逐渐发展,没有引起重视。症状性是指因为骨折导致患者出现明显的疼痛表现,又根据发生骨折的时间分为新鲜骨折和陈旧骨折。还有一种骨折是患者有疼痛,但拍片看胸腰椎椎体形态都正常,要做磁共振才能发现椎体有轻微骨折线,这种骨折被称为微骨折。

治疗一般要根据患者骨折的分类进行。如果是隐匿性的,主要是做好抗骨质疏松治疗和加强防护,防止骨折进一步加重。如果是症状性或微骨折,根据患者的具体情况,如疼痛程度,骨折压缩程度,身体状况等,可以选择做微创手术,也可以选择保守治疗。微创手术就是指椎体成形术,这种手术一般局麻下进行,向骨折部位注入医用骨水泥,消除骨折微动,从而达到良好的止痛效果,一般在做完手术以后患者就可以下地行走。保守治疗主要是卧床,待疼痛症状缓解后,再佩戴腰围下地活动。

在北京市科委自然基金支持下,军区总医院制定了“骨质疏松性椎体压缩骨折诊疗规程”,专门针对老年骨质疏松性椎体压缩骨折的诊断、治疗进行规范化的研究,该研究在北京市多家三甲医院和二甲医院内进行,主要目的是对发生骨质疏松性椎体压缩骨折的老年患者,按照制定的诊疗规程进行诊治,有望能够提高诊断率,提高治愈率,降低漏诊率,降低致残率,降低住院费用。

骨质疏松的治疗方法

1、骨质疏松患者应尽早着手治疗,理由是完全和部分消失的骨单位(皮质骨的直径0、2mm的柱形骨单位和骨小梁)不能再生,但是变细的骨单位,经过治疗可以恢复原状。因此,逆转已经消失的骨单位(形成骨质疏松症)是不可能的,而早期干预能够预防大多数人的骨质疏松症。女性的围绝经期(45岁)就应该开始治疗。男性往往可以迟10年。

2、不应该忽略存在特定病因的治疗,尤其不应该忽略原发性骨质疏松症和继发性骨质疏松症的重迭存在。

3、缓解疼痛的治疗措施应合理选择椎体压缩骨折的急性期,缓解疼痛的方法有:止痛药、肌肉松弛剂、热疗、按摩和休息。骨质疏松性骨折或畸形所致痛苦,可以经特殊设计的体育治疗而得到缓解,某些病人可以穿戴保护性胸衣或背部支架。锻炼腹肌和背肌的运动对于多数病人有益。

老人身高突然"缩水"别大意

身高的变化不仅标志着成长与衰老,它同时也能真实地反映出人们的健康状况。如果老年人身高比前一年矮2厘米,或是比年轻最高时矮了3~5厘米,就要警惕是否患有骨质疏松症,发生了椎体压缩性骨折,要知道老年患者中很多椎体压缩性骨折,尤其是胸椎压缩性骨折是没有疼痛感的,可能唯一的表现就是身高的降低。

椎体压缩性骨折的病因是骨质疏松,虽说骨质疏松是中老年常见病,但其危害不可小觑。对于老年患者,因骨量低,骨头慢慢被“蛀”空,内部结构变得松散。这时,轻微磕碰,甚至打个喷嚏,都可能造成骨折。椎体、髋部、前臂远端是骨折的常见部位。研究显示:髋部骨折后第一年内,四分之一的患者会因为感染、血栓等各种并发症而死亡,一半以上的患者会导致残疾。因此,对于中老年人,一旦发现身高变矮、腰背疼痛、驼背等信号,一定要引起重视,及时前往骨质疏松专科、骨科、老年科、妇科就诊,进行X光和骨密度检测,早发现早治疗。

说到骨质疏松的治疗,人们通常会想到喝骨头汤、晒太阳、服钙片等补钙方法,但事实上,老年骨质疏松患者体内骨质流失速度超过形成速度,单纯补钙,作用非常有限。2011年版《原发性骨质疏松症诊疗指南》推荐:骨质疏松患者应同时补充抗骨质疏松药物与维生素D。其中,一线抗骨质疏松药物是二膦酸盐,可有效增加骨密度,减缓骨质流失,降低骨折风险,而维生素D像“搬运工”,把摄入的钙质“搬运”到骨骼中,促进骨质形成,强健骨骼“基石”。

​老人腰背痛要警惕骨质疏松

骨质疏松症是由各种原因引起的骨代谢性障碍,老年人群里患病较多见,尤其是60岁以上的女性,70%以上都会出现骨质疏松。

腰背痛要警惕骨质疏松

专家介绍,腰背痛是老年骨质疏松症常见的症状,占疼痛患者中的70%-80%,而在疼痛之后出现的身长缩短、驼背,则是老年骨质疏松症的重要临床表现之一。正常人24节椎体,每一个椎体高度约2cm左右,老年人骨质疏松时椎体压缩,每个椎体缩短2mm左右,身长平均缩短3-6cm。

此外,骨折是老年骨质疏松症常见和严重的并发症,我国统计老年人骨折发生率为6.3%-24.4%,尤以高龄(80岁以上)女性老人为显着。骨质疏松症所致骨折在老年前期以桡骨远端骨折多见,老年期以后以腰椎和股骨上端骨折多见。而且老年人补钙是一个长时间的、经年累月的过程。

骨质疏松症常见的临床症状是什么

骨质疏松的主要症状包括局限性疼痛、畸形和骨折。疼痛多发生在胸段和下腰段,通常和疏松的程度相关,在上下台阶、姿势改变以及震动时可使疼痛加重。随着骨质疏松的发展,可产生压缩性骨折,椎体从缩性骨折产生后,立即出现该部位的急性锐痛,一般没有明显的外伤史,如果不采取特殊治疗措施在3-4周后可逐渐缓解。

部分骨质疏松较轻患者常无症状,一般在拍X线片时才发现椎体压缩性骨折。还有一种是背部慢性深部广泛性锐痛,同时还可有全身乏力等,疼痛常因脊住侧弯、椎体压缩性骨折和椎体后突引起。骨折部位以椎体、股骨颈和尺桡骨远端多见。椎体压缩骨折可导致身高短缩,使胸椎后突症状更加明显,使肋弓和髂嵴之间的距离短缩。

优于胸廓畸形和疼痛,患者的呼吸幅度会有所下降,阻碍肺部的气体交换,而使肺部易感染。同时由于胸郭畸形还可影响心脏功能。四肢通常没有明显症状,有时可出现酸痛,长骨骨折时会导致局部疼痛。

骨质疏松早期症状

骨质疏松症状

腰背疼痛是骨质疏松患者最为常见的临床症状,疼痛多较轻但持续,有时程度剧烈并可持续数周。而急性腰背痛缓解之后,往往可残留不同程度的慢性疼痛。驼背的是骨质疏松的另外一个表现,在严重骨质疏松时,整个脊柱可缩短10~15cm。严重患者在扭转身体、持物、开窗、室内日常活动、跌倒等轻微外力作用下,即可发生骨折。

骨质疏松前期症状

早期,骨质疏松症并无临床症状和体征,患者也无任何不适感。而一旦出现腰背疼痛或是全身疼痛,已经是骨质疏松的中晚期。高危人群每年进行一次骨密度检查是尽早发现骨质疏松的最好办法。

骨质疏松会不会痛?

疼痛为骨质疏松最常见、最主要的症状。以腰背痛多见,占疼痛患者中的70%-80%。但是大多数骨质疏松症患者在初期至中期都不会出现异常感觉或感觉不明显。中晚期,则可表现为急性疼痛后,残留不同程度的慢性疼痛。从疼痛部位看,最常见的部位是腰背部、双肋部、髂骨区域、胸背部、严重时,全身各处均有疼痛。

(一)主要表现

1.疼痛

腰背疼痛是骨质疏松患者最为常见的临床症状,当脊柱发生椎体压缩性骨折时表现得尤为明显,但在一部分已发生骨折的患者中也可不出现明显症状。即使是很轻微的动作往往也可导致骨折并引起疼痛,故患者就诊时常无明确的创伤史。疼痛多较轻但持续,有时程度剧烈并可持续数周。而急性腰背痛缓解之后,往往可残留不同程度的慢性疼痛。

引起疼痛的主要原因:①骨转换过快,骨吸收增加导致骨小粱的吸收、断裂,骨皮质变薄、穿孔,从而引起全身疼痛;②在引力作用下,由于骨强度明显下降导致椎体楔形变、鱼尾样变形而引起疼痛;③由于骨骼变形,导致附着于骨骼上的肌肉张力出现变化,肌肉易于疲劳,易于出现痉挛,从而产生肌膜性疼痛。

从疼痛部位看,最常见的部位是腰背部、双肋部、髂骨区域、胸背部、严重时,全身各处均有疼痛。

2.身高缩短、驼背

由于骨松质和皮质组成的骨骼中,骨松质更易发生骨质疏松性改变。由于椎体主要由骨松质组成,而且支持整个身体,因此容易产生身高变短等症状。

骨质疏松时锥体骨小梁破坏,数量减少,强度变弱,易于导致椎体变形,在严重骨质疏松时,整个脊柱可缩短10~15cm。研究发现,妇女在60岁以后,男性在65岁以后之间出现身高缩短。由于脊柱解剖上的缘故,椎体压缩,而椎体后结构如棘突、椎板、椎弓根并未压缩,从而造成脊柱前屈和后突畸形,即驼背出现。驼背越重,腰背疼痛的症状越重。由于受力的原因,有些患者有侧凸畸形。

(二)次要表现

1.骨折

由于原发性骨质疏松症首先发生在骨松质区域,导敛骨小梁吸收、断裂、数量下降,同时在皮质骨区域出现穿孔、皮质变薄,从而造成骨强度下降,在轻微外力下就容易出现骨折。因此骨质疏松性骨折首先出现在富含骨松质区域。脊柱椎体压缩性骨折、髋部骨折和桡骨远端骨折是骨质疏松患者中最常发生的三种骨折。根据美国1984年的统计资料,每年美国全国骨质疏松患者发生人数120万,其中脊柱压缩骨折53.8万,髋部骨折22.7万,桡骨远端骨折28.3万。骨折的类型丰要由骨皮质和骨松质丢失的速率和时间决定。女性绝经后椎体骨折与桡骨远端骨折的发生率迅速上升,至65岁后桡骨远端骨折的发生率相对变化较小,而椎体骨折的发生率持续上升。髋部骨折的发生率上升相对缓慢,直至老年才明显增加。年龄在65岁以上的妇女大约有1/3将发生椎体压缩性骨折,发生骨折的老年人将有12%~20%因此而死亡。

骨质疏松性骨折发生的特点:在扭转身体、持物、开窗、室内日常活动、跌倒等轻微外力作用下,即可发生骨折。

2.呼吸功能下降

骨质疏松所造成的呼吸系统障碍,主要是由于脊柱畸形和胸廓畸形所造成的。虽然患者出现胸闷、气短、呼吸困难及发绀等症状较少见,但肺功能测定发现肺活量和最大换气最减少。

(三)骨质疏松症可分为三大类:

①原发性又可分为两种类型:I型(绝经后骨质疏松)由破骨细胞介导,最常见于绝经不久的女性(多在51~65岁),为高转换型,快速的骨丢失主要为小梁骨,特别是脊柱和桡骨远端;Ⅱ型(老年性骨质疏松)多在65岁以后发生。主要侵犯椎体和髋骨,与高龄、慢性钙缺乏、骨形成不足有关。

②继发性者常继发于其他疾病,如内分泌代谢病(甲状旁腺功能亢进症、库欣综合征、甲状腺功能亢进症、性腺功能减退症、糖尿病)、血液病(骨髓瘤、白血病)、胃肠道疾病、长期卧床、制动等。

③第三类为特发性,多见于8~14岁的青少年,多数有遗传家族史,女性多于男性。

骨质疏松的症状有哪些

1.骨质疏松引发疼痛:患者常有周身骨痛、乏力、疼肿以脊椎与骨盆区及骨折处为主、常为持续性疼痛。一般与疏松程度平行,于登楼或体位改变时尤甚。直立时后伸或久立,久坐时疼痛加剧,日间疼痛轻,夜间和清晨醒来时加重,弯腰,肌肉运动,咳嗽时加重。

2.骨质疏松转变为骨折:机体活动受到明显障碍,长久后下肢肌肉往往有不同程度萎缩。如有脊椎压缩骨折。

3.骨质疏松患者身长可缩短:脊椎椎体前部负重量大,容易压缩变形,使脊椎前倾,形成驼背,随着年龄增长,骨质疏松加重,驼背曲度加大,老年人骨质疏松时椎体压缩,每椎体缩短2毫米左右,身长平均缩短3~6厘米。

4.骨质疏松影响到内脏:因胸廓畸形使肺活量减少,从而影响心脏功能,患者出现呼吸困难、胸口闷的症状。

椎体压缩性骨折早治疗早轻松

1.目前椎体压缩性骨折的治疗方法主要有保守治疗和手术治疗两方面。保守治疗主要包括应用止痛药物、抗骨质疏松药物,卧床休息,支具固定和康复治疗等。

2.手术治疗主要应用经皮椎体强化术(PVA),包括经皮椎体成形术(PVP)和经皮后凸成形术(PKP),PVP和PKP治疗骨质疏松性椎体压缩性骨折能够实现快速止痛、恢复椎体高度、强化骨折椎体强度与刚度、并纠正后凸畸形。

3.尽管比较PVP与PKP疗效的研究并不少见,然而直接比较两种手术方式的大样本研究却鲜有报道。为了进一步比较PVP、PKP、非手术治疗三种方式首次治疗新发椎体压缩性骨折的疗效,美国学者等进行了一项基于国家医保患者数据库的大样本回顾性研究,评价指标包括患者的存活率、并发症、住院时间、住院费用、再次入院、翻修手术等。该研究结果已在近期的JBJS(美国卷)杂志上发表。

4.在该研究中,研究者在医保患者数据库中共选取了72693例椎体压缩性骨折患者,排除过去曾发生过椎体压缩性骨折的患者、曾行PVA治疗的患者、恶性肿瘤患者以及死亡病例,最后共有68752例患者纳入为研究对象。

5.在这68752例患者中,55.6%的患者采用的是非手术治疗方式,11.2%的患者采用的是PVP,33.2%的患者采用的是PKP。采用Kaplan-Meier分析和COX回归模型分析患者的生存率,并基于可能的混杂变量校正结果。

6.该研究结果显示,所有研究对象的一年总生存率为77.8%,三年总生存率为49.6%。非手术组、PVP组、PKP组患者的估计三年生存率分别为42.3%、49.7%、59.9%。PKP组患者的一年生存率与三年生存率均是三组患者中最高的,分别为85.2%与59.9%。单就患者的年龄进行分析,行PKP治疗患者的生存率仍较高,与整体分析结果一致。

骨质疏松骨折能恢复吗

骨质疏松的骨折是可以愈合好的,在治疗过程中一定要遵循复位,加上固定,还有适当的功能锻炼,以及治疗过程中要兼顾治疗骨质疏松这几个原则进行治疗,比如说老年人骨质疏松造成的椎体压缩骨折,除了用骨水泥填充治疗以外,还应该鼓励患者早期的下地活动,并且在治疗过程中给予抑制骨的吸收,促进成骨这些药物对症治疗。

老年人骨质疏松的临床症状

1疼痛

疼痛是骨质疏松症最常见、最主要的症状,包括肌肉疼痛和骨痛。老年性骨质疏松症是渐进性的,疼痛的出现与骨吸收增加的程度及骨丢失的速率密切相关。一旦发生骨折常常导致疼痛或疼痛加重,而疼痛是新鲜骨折的主要症状。

①引起疼痛的原因:骨吸收增加是引起骨质疏松症疼痛的始动因素。在老年性骨质疏松症病程中,由于骨吸收的不断增加,骨量的严重丢失,结果使骨的形态和结构受到破坏。在骨小梁表现为骨小梁变薄、变细、穿孔甚至断裂,在骨皮质表现为皮质变薄、髓腔扩大。这些病理改变不仅影响了骨骼的内环境、也波及到骨骼周围的组织。如椎体微细骨折引起椎体的压缩变形,首先伴随出现的是脊柱失去原有的稳定性,为了维持稳定,肌肉需代偿性地增加张力,再加上变形的椎体对肌肉的直接刺激而引起痉挛性疼痛。又如骨小梁和骨皮质的病理改变会引起骨内压增高,影响微循环产生淤血,骨膜应力增加等引起张力性疼痛。此外,由于组织损伤后产生前列腺素等致痛因子造起炎性疼痛。除此以外,老年性骨质疏松症促发或诱发的一些病症也可引起疼痛。

②疼痛的部位:以腰背部疼痛最多见,疼痛范围是以脊柱为中心向两侧扩散,体位改变可减轻或加重疼痛。如仰卧或短时的坐位可以减轻,久坐、久立、久卧、扭转身体、前屈和后伸时会加重。其它部位也可出现疼痛,如骨盆、髋部、臀部、骶尾部、膝踝部、足跖等部位的疼痛或顽固性的足跟痛,较重的患者可出现全身疼痛。

③疼痛发生的时间和频率:初起时疼痛为随人体的动静状态变化而出现的间歇性疼痛,以后随着骨质疏松症的发展加重为持续性疼痛,有昼轻夜重的特点。

④疼痛性质:以酸痛、胀痛、钝痛、深部痛为主,当出现骨折时可引起急性剧痛,而椎体压缩骨折时约半数患者感到疼痛或疼痛加重。

⑤疼痛伴发的其他症状:如肌肉痉挛,多发生在小腿、足底、腹部、肋部或手部,其次是肢体麻木、乏力、失眠、精神焦虑或恐惧感等。也有少数伴随肋间神经痛或腹痛。另外,骨质疏松症是脊椎退行性病变的促发因素。当椎体压缩变形后可加重椎间盘病变和骨赘而伴发胸痛、下腰部疼痛、下肢放射痛或间歇性跛行,如果马尾神经受压还会出现大、小便异常等症状。

2身材缩短、脊柱变形

身材缩短、脊柱变形(以驼背为主)是老年性骨质疏松症最常见的体征。椎体发生楔形变或多个椎体的压缩骨折,致身高变矮或驼背畸形。椎体楔形变与压缩骨折往往在自身躯干的重力作用下即可发生,不一定有明确的外伤暴力。脊柱的前面由椎体和椎间关节构成。椎体主要由骨松质组成。发生骨质疏松症时,椎体骨小梁首先遭到破坏(最先波及的是横行骨小梁、而后是前柱骨小梁和后柱骨小梁),骨小梁数量、形态、结构的病理改变使骨强度明显下降,在反复负荷的作用下而出现微细骨折致椎体压缩。椎间盘的退变和椎体的压缩都可使患者出现身材缩短,而骨质疏松症引起的椎体压缩使身材缩短更为明显,在严重的骨质疏松症时,脊柱长度可缩短约10~15cm,远远超过了因年龄增加引起的身材缩短。当椎体被压缩时,脊柱的后功能单位(包括椎板、椎弓根、脊突,由皮质骨组成)高度不变而使脊柱前屈、后突形成驼背。而在老年性骨质疏松症患者的椎体压缩多呈楔形,以胸11、12和腰1、2为主,因而使后突的角度明显增加。骨质疏松症时,椎体的骨吸收并非是均质的,加上外力的影响,也可以出现脊椎的侧突畸形。

3骨折

骨质疏松症与骨折存在着明显的因果关系。老年性骨质疏松症患者中骨折的患病率约为20%,常常是部分骨质疏松患者的首发症状或首诊原因。一旦发生骨折,骨折部位的疼痛、畸形及功能障碍等症状和体征都会出现。部分老年人对疼痛敏感性差,嵌插型股骨颈骨折患者甚至还能步行,容易造成漏诊和误诊,应引起重视。

过量的骨吸收是骨质疏松症的本质,它使骨量、骨结构及骨的生物学特性发生衰变,在这一慢性变化的过程中,骨的微型损伤日积月累,骨的重建和修复失去代偿和平衡,最终使骨强度下降,脆性增加,这是骨折的病理基础,也是骨质疏松症患者容易发生骨折的内在因素。

骨质疏松性骨折是骨质疏松症最严重的后果。椎体外骨折一般均有暴力诱因但轻微损伤即可诱发骨折。轻微暴力是指患者日常生活活动中,在自身高度水平跌倒所产生的暴力程度。椎体骨折可由躯体自身重力导致,不一定有外加暴力。而骨质疏松症患者大部分都存在着视力、平衡力、肌力不足和注意力不集中等情况,容易摔倒,摔倒则是骨质疏松症骨折的主要外部因素。骨质疏松症骨折好发于骨的干骺端和胸、腰椎部位。最常见于股骨上端及胸、腰椎(楔形骨折)。

专家提示:由于患者出现脊柱畸形,可引起胸闷、通气障碍等症状,有些患者还可出现便秘、腹胀、上腹部不适等消化系统症状。头发脱落、牙齿松动易折也不少见。以上如有此病症发生,请及时就医。

骨质疏松性骨折的治疗

因骨质疏松性骨折多见于老年人,故其整复和固定应以方法简便、安全有效为原则,以尽早恢复伤前生活质量为目的,应尽量选择创伤小、对关节功能影响少的方法,不应强求骨折的解剖复位,而应着重于功能恢复和组织修复。对于确需手术者,要充分考虑骨质疏松性骨折骨质量差、愈合缓慢等不同于一般创伤性骨折的特点,可酌情采取以下措施:①使用特殊内固定器材,如锁定加压钢板、粗螺纹的螺钉、膨胀型髓内钉、具有特殊涂层材料的器械等;②使用应力遮挡较少的器材,减少骨量的进一步丢失;③采用特殊的内固定技术,如螺钉固定时穿过双侧骨皮质,增加把持力;④采用内固定强化技术,如螺钉周围使用骨水泥、膨胀器及生物材料强化;⑤骨缺损严重者,可考虑采用自体或异体骨移植以及生物材(骨水泥、硫酸钙等)充填;⑥视骨折的牢固程度,酌情选用外固定。外固定应可靠,有足够的时间,尽可能减少对骨折临近关节的固定。

骨质疏松性骨折患者的康复治疗既要遵循一般骨折术后的康复规律,又要考虑到该类患者骨质量差、内固定不牢固及骨折愈合缓慢的特点。强调早期进行肌肉的主动和被动锻炼,尽早活动未固定的关节,尽量减少卧床时间。

骨质疏松性骨折常见于脊柱、髋部。

脊柱是骨质疏松性骨折最常见的部位,其中约85%有疼痛症状,其余15%可无症状。脊柱胸腰段的骨质疏松性骨折约占整个脊柱骨折的90%。脊柱骨质疏松性骨折主要包括椎体压缩骨折和椎体爆裂骨折,往往外伤较轻,或无明显外伤史,易漏诊或误诊为腰背肌劳损。

诊断主要依靠患者的年龄、病史和影像学检查,其中外伤后胸背部疼痛、身高降低、脊柱侧弯或脊柱后凸、X线平片显示骨小梁稀疏、骨皮质变薄、椎体楔形变、双凹变形等是诊断的主要依据。骨密度测定通常采用DXA法,可以确定骨质疏松的程度。CT扫描可以确定骨折类型、椎体破坏程度以及椎管内压迫情况,MRI检查可以确定骨折是否为新鲜骨折以及显示神经压迫的状况。

椎体爆裂骨折若无神经压迫症状者,可采取非手术治疗,主要措施为卧床休息2-3周,然后支具外固定3个月。椎体爆裂骨折若伴有神经压迫症状者,可手术行神经减压、骨折复位、内固定及融合治疗。椎体压缩骨折应根据具体情况合理选择非手术或手术治疗。若椎体压缩程度较小(高度丢失小于1/3)、疼痛不剧烈者,可采取非手术治疗。对于椎体压缩程度明显(高度丢失大于1/3)、椎体后壁没有破坏,或为多节段骨折、疼痛明显、经保守治疗效果不明显者,可以考虑微创手术治疗。经皮椎体成形术和后凸成形术是目前建议采取的微创手术治疗措施,可达到减轻疼痛、稳定脊椎、恢复脊柱生理弧度和早期活动等目的。经皮椎体成形术和后凸成形术,应在X线密切监视下进行,手术医生必须经过正规培训,手术技术规范化,避免发生骨水泥渗漏等主要并发症。对于多椎体压缩骨折,需根据临床具体情况选择治疗节段。

相关推荐

骨质疏松患者有哪些表现

常见症状:腰骶疼痛、驼背、广泛骨质疏松 1.疼痛 原发骨质疏松症最常见的症状,以腰背痛多见,占疼痛患者中的70%~80%。疼痛沿脊柱向两侧扩散,仰卧或坐位时疼痛减轻,直立时后伸或久立、久坐时疼痛加剧,弯腰、咳嗽、大便用力时加重。一般骨量丢失12%以上时即可出现骨痛。老年骨质疏松症时,椎体压缩变形,脊柱前屈,肌肉疲劳甚至痉挛,产生疼痛。新近胸腰椎压缩骨折,亦可产生急疼痛,相应部位的脊柱棘突可有强烈压痛及叩击痛。若压迫相应的脊神经可产生四肢放射痛、双下肢感觉运动障碍、肋间神经痛、胸骨后疼痛类似心绞痛。

骨质疏松的症状原来这么可怕

骨质疏松的症状一、疼痛 原发骨质疏松症最常见的症症,以腰背痛多见,占疼痛患者中的70%-80%。疼痛沿脊柱向两侧扩散,仰卧或坐位时疼痛减轻,直立时后伸或久立、久坐时疼痛加剧,日间疼痛轻,夜间和清晨醒来时加重,弯腰、肌肉运动、咳嗽、大便用力时加重。 一般骨量丢失12%以上时即可出现骨痛。老年骨质疏松症时,椎体骨小梁萎缩,数量减少,椎体压缩变形,脊柱前屈,腰疹肌为了纠正脊柱前屈,加倍收缩,肌肉疲劳甚至痉挛,产生疼痛。新近胸腰椎压缩骨折,亦可产生急疼痛,相应部位的脊柱棘突可有强烈压痛及叩击痛,一般2-3周

手术可以治好骨质疏松骨折

复位、固定、功能锻炼和抗骨质疏松治疗治疗骨质疏松骨折的基本原则,理想的治疗上述四者的有机结合。在尽可能不加重局部血运障碍的前提下将骨折复位,在骨折牢固固定的前提下尽可能不妨碍肢体活动,早期进行功能锻炼,使骨折愈合和功能恢复均达到比较理想的结果。同时合理使用抗骨质疏松药物,以避免骨质疏松加重或发生再骨折。 因骨质疏松骨折多见于老年人,故其整复和固定应以方法简便、安全有效为原则,以尽早恢复伤前生活质量为目的,应尽量选择创伤小、对关节功能影响少的方法,不应强求骨折的解剖复位,而应着重于功能恢复和组织修复

骨质疏松症和骨折有什么关系

1.原因, 骨质疏松症患者骨量减少,骨的显微结构受损,骨小梁破坏,皮质骨变薄,骨骼脆增加,应力低于骨折阈值,从而导致骨骼发生骨折的危险升高。骨折的发生与骨密度降低密切相关,骨质疏松患者骨密度明显降低。 2.发生的诱因, 骨质疏松脊柱骨折多半在没有较大外力作用下发生,如在扭转身体、持物、开窗、咳嗽或乘车震动等日常动作中发生。发作时疼痛突然加重,部分患者(20%)无疼痛,部分病人在没有任何外力情况下发生自发骨折。髋部骨折和桡骨远端骨折大多由于跌倒而引起的。 3.发病情况,男骨折的发生率从65岁开始

老年人骨折常见于哪些部位

(1)椎体骨折:多发生在脊柱的胸腰段部位以及腰椎的椎体。人体骨质疏松发生时往往首先累及脊柱的椎体,使椎体内起支撑作用的骨小梁数量上变得减少和质量结构上变得脆弱。一旦受到轻微外力的刺激,疏松空虚的椎体很容易发生形态上的改变,即椎体压缩骨折。 (2)腕部骨折:这老年人骨质疏松骨折中最常见的一种。当摔倒时,人多会反射地伸出手掌触地来支撑保护身体。这时,身体的重力会集中在前臂远端的桡骨上而发生骨折。此时,因腕部多在伸直位受力而导致骨折远端向手背侧移位,从侧方看腕部,会呈特殊的“锅铲样”畸形。 (3)髋部

骨折骨质疏松该怎么办

骨由矿物质(主要钙和磷)、沉积着矿物质的蛋白质(胶原等)以及调节它们代谢的细胞(骨细胞、破骨细胞等)组成。骨质疏松骨的新陈代谢失去平衡、骨吸收超过骨形成,呈现骨量减少的状态,而且骨的质也发生变化,骨质变脆。特别闭经期以后的女多发,这样多发的疾病没有引起重视,实际接受治疗的不足10%。 骨质疏松的患者受到轻微的外伤,或者即使没有明显的外伤,也容易发生脊椎和股骨的骨折。发生于脊椎的骨折,四边形的椎体破溃,被称为压缩骨折。一旦骨折,脊椎就回复不到原来的形状,骨愈合后椎体变成楔形。所以,疼痛消失后会遗留脊

必须知道的骨质疏松早期症状

1.身长缩短、驼背 这老年骨质疏松症重要临床表现,多在疼痛后出现。脊椎椎体前部几乎多为松质骨组成,而且此部位身体的支柱,负重量大,尤其第11、12胸椎及第3腰椎,负荷量更大,容易压缩变形,使脊椎前倾,背曲加剧,形成驼背。随着年龄增长,骨质疏松加重,驼背曲度加大,致使膝关节挛拘显著。正常人每人有 24节椎体,每一椎体高度约2cm,老年人骨质疏松椎体压缩椎体每缩短2mm左右,身长平均缩短3~6cm。 2.明显的感觉疼痛 老年骨质疏松症最常见的症状以腰背痛多见。疼痛沿脊柱向两侧扩散,仰卧或坐位时疼痛减轻

骨质疏松早期症状

一、骨质疏松前期症状 早期,骨质疏松症并无临床症状和体征,患者也无任何不适感。而一旦出现腰背疼痛或全身疼痛,已经骨质疏松的中晚期。高危人群每年进行一次骨密度检查尽早发现骨质疏松的最好办法。 骨质疏松骨质疏松症,多种原因引起的一组骨病,骨组织有正常的钙化,钙盐与基质呈正常比例,以单位体积内骨组织量减少为特点的代谢骨病变。在多数骨质疏松中,骨组织的减少主要由于骨质吸收增多所致。以骨骼疼痛、易于骨折为特征。 二、骨质疏松早期症状 早期,骨质疏松症并无临床症状和体征,患者也无任何不适感。而一旦出现腰背

骨质疏松症状

1.疼痛 原发骨质疏松症最常见的症状,以腰背痛多见,占疼痛患者中的70%~80%。疼痛沿脊柱向两侧扩散,仰卧或坐位时疼痛减轻,直立时后伸或久立、久坐时疼痛加剧,弯腰、咳嗽、大便用力时加重。一般骨量丢失12%以上时即可出现骨痛。老年骨质疏松症时,椎体压缩变形,脊柱前屈,肌肉疲劳甚至痉挛,产生疼痛。新近胸腰椎压缩骨折,亦可产生急疼痛,相应部位的脊柱棘突可有强烈压痛及叩击痛。若压迫相应的脊神经可产生四肢放射痛、双下肢感觉运动障碍、肋间神经痛、胸骨后疼痛类似心绞痛。若压迫脊髓、马尾神经还影响膀胱、直肠功能

骨质疏松的主要症状

1、呼吸功能下降:胸、腰椎压缩骨折,脊椎后弯,胸廓畸形,可使肺活量和较好大换气量显著减少,患者往往可出现胸闷、气短、呼吸困难等症状。 2、身长缩短、驼背:多在疼痛后出现。脊椎椎体前部几乎多为松质骨组成,而且此部位身体的支柱,负重量大,尤其第11、12胸椎及第3腰椎,负荷量更大,容易压缩变形,使脊椎前倾,背曲加剧,形成驼背,随着年龄增长,骨质疏松加重,驼背曲度加大,致使膝关节挛拘显著。每人有24节椎体,正常人每一椎体高度约2cm左右,老年人骨质疏松椎体压缩,每椎体缩短2mm左右,身长平均缩短3-6c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