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脏瓣膜病治疗有新法
心脏瓣膜病治疗有新法
风湿性瓣膜病早期多无症状,有些病人在体检时才发现患病。如果患者有症状,应立即到专科医院就诊,病情较轻者可口服强心、利尿补钾、扩血管等对症治疗的药物。
药物治疗无效者需行手术治疗,有瓣膜成型术与瓣膜置换术二种,瓣膜病理改变较轻者可行成型术,病理改变重者需行换瓣术,行换瓣术者需终生抗凝治疗,抗凝期间应定期到医院检查凝血酶原活动度,以调整抗凝药的用量;早期尚有闭式二尖瓣狭窄扩张术,现已很少采用。
少数二尖瓣狭窄病人可行球囊瓣膜扩张术。如患者处于风湿热急性期,需结合抗风湿治疗。
心隐隐作痛原因
随着人类寿命的延长,超声心动图的普遍应用,老年退行性心脏瓣膜病的发病率不断增加,而且随年龄的增长而升高,已经成为老年人心力衰竭、心律失常、晕厥及猝死的主要原因之一。根据21世纪对心脏病学走向的预测,老年性心脏瓣膜病还会不断增加,将成为老年临床心脏病学中的一个重要问题,应引起大家的广泛关注。老年退行性心脏瓣膜病的发病学说很多,确切机理目前尚不清楚,可能与以下因素有关。
1 年龄因素 随年龄增长可导致的退行性变,但不能得到满意的解释。
2 机械压力 以下事实支持机械压力参与了老年退行性心脏瓣膜病的形成:高血压状态下瓣膜钙化的发生率高;左心瓣膜病变发生率高于右心系统,当右心系统容量及压力负荷增高时,出现右心系统瓣膜钙化;先天性主动脉瓣二瓣畸形时,瓣膜分别承受的压力高于正常三瓣所承受的压力。然而,有很大一部分老年人虽然处于高动力状态下,却未出现心瓣膜的退行性变,说明还有其他因素参与这一疾病的形成。
老年退行性心脏瓣膜病病因不清楚,因此无法进行病因治疗,也无有效的方法遏制其发展。早期无症状,无需治疗,可以动态观察病情。当出现症状及体征时,则给予相应处理。老年退行性心脏瓣膜病可并存高血压病、冠状动脉粥样硬化性心脏病、糖尿病及高脂血症,应予以相应治疗。心绞痛:轻、中度单纯主动脉瓣狭窄者可用硝酸酯类药物,但剂量不宜过大,如疑有冠脉痉挛参与时可考虑用硫氮艹卓酮。如无心动过缓尚可使用β受体阻滞剂。晕厥:主要针对诱因治疗,如为心律失常所致则给予相应处理。心力衰竭:根据血流动力学情况及伴存疾病进行综合治疗。
以上就是专家对老年退行性心脏瓣膜病的一些介绍和治疗方法。老年人身体机能会随着年龄的增长而下降,所以心脏也变得脆弱。老年退行性心脏瓣膜病不能忽视,它时刻威胁着人的生命,所以平时我们要多给老人保养,注意平时的生活习惯。
风湿性心脏病和风湿性心脏瓣膜病有什么差别
风湿性心脏瓣膜病是风湿性心脏病的一种,风湿热还可引起心肌炎或心包炎,这三者并存称全心炎。
心脏瓣膜病变最为常见为,所以,平时所说的风心病,经常指的是风湿性心脏瓣膜病。
心脏瓣膜病的西医治疗方法
心脏瓣膜病的治疗原则
就治疗而言,心脏瓣膜病多先以内科方式初步治疗,当内科保守治疗无法满意纠正血流动力学时,应进一步采取介入或外科干预治疗。
轻症心脏瓣膜病患者
心脏瓣膜病症状较轻的患者应在日常生活尽量避免重体力劳动或剧烈运动,一旦出现心功能不全表现应积极就诊,遵从医嘱对症处理。如同时合并上呼吸道感染、风湿热或感染性心内膜炎者,需注意同时对症治疗。而由瓣膜疾病所导致的房颤、外周血管栓塞等常见并发症,也应在医师指导下予以对症治疗。
重症心脏瓣膜病患者
部分患者病变严重,最终需要通过介入方式或外科瓣膜修复/置换手术途经来解决瓣膜问题。
无症状心脏瓣膜病患者
对于某些患者虽然存在瓣膜病变,但无任何临床表现或不适,但这并不意味着我们应放松警惕,无需任何干预甚至忽略诊治。仍建议积极完善相关检查,明确病因及瓣膜病变情况,给予必要对症处理,甚至需要尽早外科手术。即使目前暂时无需干预,也应在日常生活中保持良好的生活方式,如保证规律的作息时间,避免熬夜和过度劳累,合理膳食,避免刺激性饮食,积极乐观的人生态度,避免情绪频繁过度波动。另外,按时随访、定期复查,了解疾病进展并遵从合理化治疗。
心脏瓣膜病的发生原因
造成瓣膜病变的原因
风湿性病变、退行性病变、缺血性病变以及细菌感染和先天性病变,甚至外伤引起。当人们在登楼梯或其他一般体力活动时感到气促,甚至胸闷、心悸,体检时心脏有杂音,提示可能患有心脏瓣膜病变,此时应该去医院心脏专科检查, 医生通过听诊和心脏彩色超声检查来确定是否存在心脏瓣膜病变。
心脏瓣膜病的治疗方法
包括药物治疗和手术治疗。药物治疗目的,一是对病因治疗,如有风湿活动需抗风湿治疗;二是对伴发的一些症状进行辅助治疗,如有心功能不全时服用强心、利尿药改善心功能,合并房颤时给一些减慢心率的药物和抗凝治疗防止脑栓塞等。由于心脏瓣膜病变是不可逆转的,一旦出现只会渐进性加重。因此,手术治疗是唯一最有效的手段。当确诊为心脏瓣膜病变,伴有心脏扩大,活动后心慌、气短(心衰表现)时或新出现心律失常时,应该尽快进行手术。手术的目的是恢复瓣膜的生理功能:足够通畅的血流和血流的单向流动。
心脏瓣膜病常见治疗方法
心脏瓣膜病是生活中比较常见的一种心血管疾病,但是多数的人对于这一疾病的认识不是很深。那么这一疾病的常见治疗方法是什么呢?下面给大家介绍心脏瓣膜病常见治疗方法,供大家参考。
胸腔镜下心脏换瓣手术
胸腔镜下治疗瓣膜病是一种全新的微创心脏外科手术,也是有效治疗心脏瓣膜病的方法之一,越来越多的应用在临床上,该方法治疗瓣膜病成功率较高,受到了治愈的一致好评。最大的优越性是微创,即在保证手术效果的前提下,最大可能减少手术创伤,采用该方法治疗瓣膜病,只需在患者胸部开三个小孔,不用开胸,术后疼痛轻,出血少,恢复时间短,术后不影响患者的正常生活。
经皮二尖瓣球囊成形术
程云阁主任指出,经皮主动脉瓣膜置换术治疗瓣膜病,在一定程度上给主动脉瓣狭窄病人带来了新的希望。但是,经皮二尖瓣球囊成形术后会在数年后再次出现二尖瓣狭窄,必须对患者再次进行二次手术治疗。
小切口手术
小切口手术治疗心脏瓣膜病,需要对患者进行开胸手术,这种方法对患者创伤大,术后恢复慢,而且还很容易复发。
胸腔镜下心脏手术与传统心脏手术的区别
与传统开胸手术相比,胸腔镜下手术治疗瓣膜病有着较大的明显优势,传统开胸手术对患者的创伤较大,而且术后会遗留手术伤疤,术后护理不好还较容易复发,进一步的加重病情;胸腔镜手术将会解决患者的这些问题,不会给患者留下外在的疤痕,避免了外在伤痕对心理造成的影响,符合患者的美观要求。
心脏瓣膜病的发生原因
生活中有许多不同的心血管疾病,而心脏瓣膜病就是其中比较严重的一种。那么那些原因导致了这一疾病的发生呢?下面给大家介绍心脏瓣膜病的发生原因,供大家参考。
心脏就像人体的发动机,它的每次跳动(收缩与舒张)即向主动脉射血,将新鲜血液源源不断提供给全身各脏器;也将静脉血回收入心,经肺氧合为新鲜血液。心脏能如此完美地完成这一功能,是心脏内的四个神奇的瓣膜起了关键作用。
这四个瓣膜分别叫做主动脉瓣、肺动脉瓣、二尖瓣和三尖瓣。每个瓣膜由2~3个瓣叶组成,瓣叶正常时是菲薄、光滑的、富有弹性的。它们的开放与关闭起着单向阀门作用,使血液只能从一个方向流向另一个方面而不倒流,同时它们的口径又能保持一定的血流量。
由于先天性或后天性的原因造成的心脏瓣膜畸形或变形而引起机械性血流障碍为主的病变称作心脏瓣膜病。当瓣膜出现病变时发生两种情况:一是瓣膜口出现狭窄,相当于门开不全,血流在心内受阻,流通不畅;二是瓣膜关闭不全,就相当于门关不拢,使得心脏收缩时血流会向前、后两个方向流动。这两种情况的出现,均会造成心脏负担过重,机体供血不足,肺部淤血,久而久之导致心脏衰竭和一系列的机体损害,危及生命。
造成瓣膜病变的原因
风湿性病变、退行性病变、缺血性病变以及细菌感染和先天性病变,甚至外伤引起。当人们在登楼梯或其他一般体力活动时感到气促,甚至胸闷、心悸,体检时心脏有杂音,提示可能患有心脏瓣膜病变,此时应该去医院心脏专科检查, 医生通过听诊和心脏彩色超声检查来确定是否存在心脏瓣膜病变。
心脏瓣膜病的治疗方法
包括药物治疗和手术治疗。药物治疗目的,一是对病因治疗,如有风湿活动需抗风湿治疗;二是对伴发的一些症状进行辅助治疗,如有心功能不全时服用强心、利尿药改善心功能,合并房颤时给一些减慢心率的药物和抗凝治疗防止脑栓塞等。由于心脏瓣膜病变是不可逆转的,一旦出现只会渐进性加重。因此,手术治疗是唯一最有效的手段。当确诊为心脏瓣膜病变,伴有心脏扩大,活动后心慌、气短(心衰表现)时或新出现心律失常时,应该尽快进行手术。手术的目的是恢复瓣膜的生理功能:足够通畅的血流和血流的单向流动。
新生儿也可做心脏瓣膜修复
1.对已患有心脏瓣膜病的患儿应尽早诊断清楚,并及时治疗。这类患儿平时常有气急、喂养困难、发育迟滞、易患呼吸道感染,发展至心力衰竭时可出现双腿浮肿、阵发性呼吸困难、不能平卧等,超声心动图可以明确诊断。
2.小儿心脏瓣膜病的治疗较为复杂,需全面分析疾病的情况,权衡利弊,在药物治疗难以奏效或瓣膜病变较严重,预计将对心脏功能造成严重损害时,应及时进行手术治疗。
3.近年来瓣膜成形修复技术的发展非常迅速,年龄已经不是手术治疗瓣膜病的绝对禁忌。相反,越早手术干预,瓣膜修复的可能性越大,且心脏功能受到的损害也越轻。目前我们已能对出生后几个月甚至几天的小儿进行瓣膜修复手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