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年人为什么会患上糖尿病
老年人为什么会患上糖尿病
第一,就是老年人身体素质比较的差,抵抗力也是大不如前了。
第二,药物:由于老年人同时可能患有多种慢性疾病,因此可能服用多种药物,可能影响机体的糖代谢而诱发糖尿病。
第三,胰岛素抵抗:胰岛素抵抗本身具有遗传倾向。循环中游离脂肪酸(FFA)可在肝脏和肌肉组织抑制由胰岛素介导的葡萄糖摄取和利用,促进肝糖原异生,还可引起胰岛B细胞中脂质堆积而影响胰岛素的分泌。瘦素可促进脂肪分解,产生大量FFA,并能强而特异地削弱胰岛素的代谢作用。胰淀粉样蛋白能抑制胰岛素分泌,与糖负荷后血糖下降的延迟有关。
第四,就是现在的环境问题,特别是人们的饮食环境,现在人们普遍都比较的爱吃。高糖、高热量饮食 摄入和体力活动减少以致超重和肥胖,这是老年人易患糖尿病的重要原因之一。此外,老年人因身体衰弱、经济来源减少和生活质量下降而产生心理压力,在糖尿病的发生与发展中也可能起一定作用。
吃米饭会得糖尿病吗
没必要拒绝白米饭
白米饭的升糖指数(食物进入人体后血糖升高的相对速度)相对较高,多吃白米饭与2型糖尿病之间的确存在一定的相关性,但鉴于该文章所涉及的研究存在局限性,并不能就此得出每天吃白米饭就容易得糖尿病的结论。以米饭为主食的人只要吃得适量,大可不必过分担心因此就会患上糖尿病。
人为什么会得糖尿病,并不是由某一种习惯或因素单方面决定的,而是由许多因素共同参与的结果,饮食、遗传、生活方式等都与糖尿病的发生息息相关。
如果因为担心患上糖尿病或者因为“励志”减肥,就只吃菜而不吃饭,反而会引发其他健康问题。
谷物位于“膳食营养金字塔”的底层,营养的基石若不稳固,就容易导致多种营养素摄入不足,造成营养不良,从而导致免疫力低下,易感染细菌、病毒等后果。更重要的是,如果米饭吃得少了,而油脂或脂肪却吃得多了,反而容易引起血脂异常和肥胖等问题。
四类人最易缺乏蛋白质
老年人由于消化功能衰退,吸收能力降低、对食用高蛋白食物兴趣降低;以蔬菜、米面等低蛋白食物为主的饮食习惯;慢性疾病增加机体营养消耗,低蛋白血症发病率升高、药物副作用等问题都是造成老年人蛋白质缺乏的原因。值得注意的是随着年龄的增长,老年人会患上“少肌症”,蛋白质缺乏将促使该疾病的恶化,减少老年人的寿命,少肌症也被列为死亡的第六大因素。
女性在怀孕的早中晚期和哺乳期对蛋白质的需求量较大,但根据中国人的传统习惯会在怀孕和月子期间大量摄入高脂、高胆固醇食物,优质蛋白摄入不足,易导致营养摄入不均衡,更会增加妊娠性疾病(妊娠糖尿病、高血压等)和巨大儿的风险。
围手术期患者在手术全过程中蛋白质的分解会加速,术后伤口愈合需要更多的高质量蛋白质,患者的蛋白质需求量会在短时间内急剧增加。手术后身体处于应激状态,每日需保证1.5g/kg的蛋白摄入才能有效限制氮的丢失(B级),相当于60公斤重患者每天需补充90克蛋白质。
肝病患者和糖尿病患者也是蛋白质缺乏的高危人群。肝脏是合成血浆中蛋白的器官,血液蛋白水平降低会患低蛋白血症,增加心衰、死亡的风险。而长期严格控制饮食的糖尿病患者不得不拒绝肉、蛋等优质蛋白的摄入。
糖尿病与老年痴呆的关系
随着人口老龄化进程的加快,2型糖尿病和老年痴呆的发病率越来越高,已经成为了老年人的健康杀手。然而这两种疾病不仅是两个独立的病种,国内外最新研究结果还表明,糖尿病和老年痴呆之间的关系还极为密切,患有糖尿病的老年人,最终罹患老年痴呆的风险大大增加。
糖尿病患者更易患上老年痴呆?
多个国家的调查显示,糖尿病患者比普通人患上老年痴呆症的风险要高出两倍。
一项研究发现,中年患上糖尿病与皮层下梗死、海马体积减少、全脑体积减少、以及轻度认知受损患病率增加相关。该研究提示,中年患上糖尿病可能会通过脑体积缩小影响晚年认知功能,而中年患上高血压可能会通过脑组织缺血性病理变化影响执行功能。
有研究发现,糖尿病合并轻度认知功能障碍(痴呆前期)的发生率为10.8%至17.5%,且每年有10%至15%的轻度认知功能障碍患者会发展成痴呆。糖尿病本身的血糖失调、胰岛素分泌异常、糖尿病病程、早发糖尿病,以及合并的高血压、血脂异常、肾脏病变、高同型半胱氨酸血症等作为认知功能障碍的危险因素,可使其脑组织内血糖、血脂及氨基酸的代谢发生紊乱,从而影响脑内神经元神经递质的传递及局部微环境的改变,加上脑组织长期处于缺血缺氧状态,最终引起神经元坏死和凋亡而发生认知功能下降引发痴呆。
如何判断糖尿病合并认知功能障碍?
中国中医药管理局重点专科协作组于2013年拟定了《糖尿病认知功能障碍的诊疗方案》,其中明确地给出了诊断标准,其中中医诊断标准是:首先有明确的糖尿病史。其次,在下列前6项中具备第一项和其余5项中的1项者,在6个月内有明显认知减退或缺损者即可诊断:善忘及智能下降:包括记忆近事及远事的能力减弱;判定认知人物、物品、时间、地点能力减退;计算数字、倒述数字能力减退。识别空间位置和结构能力减退。
语言能力下降:口语能力,包括理解别人语言和有条理的回答问题的能力障碍。文化程度较高者阅读、书写能力障碍。
个性改变:性情孤僻,表情淡漠,语言重复,自私狭隘,顽固固执,或无理由的伤心,易于激动或暴怒等。
思维障碍:抽象思维能力下降,例如不能解释谚语、区别词语的相同点和不同点,不能给事物下定义等。
人格改变:性格特征改变,道德伦理缺乏,不知羞耻。
老年人血糖正常值
血糖检查是常规检查中比较常规的一项,特别血糖是了解糖尿病状况的一项重要指标。在我国,随着人们生活水平的逐渐升高,越来越多的人患上了糖尿病,甚至糖尿病已经不再成为老年人的专属,那么怎么样才能了解自己是否患上糖尿病呢,那就得了解自己的血糖,老人血糖正常值是多少呢?
老人空腹血糖的正常值是3.89-6.11mmol/L.餐后2h血糖在10mmol/L以下。
由于身体状况的改变,老年糖尿病患者比中年人更容易发生低血糖。而且,有一部分神经已经受损的老年糖尿病患者可能发生“未觉察的低血糖”,即当血糖降低到一般人会出现头晕、出冷汗、心悸、饥饿感等症状时,老年人却毫无感觉。直到血糖降低到影响大脑功能时,才会发生神志不清或直接进入昏迷状态。这种情况就更危险,抢救不及时易危及生命。而且,老年糖尿病患者易并发动脉硬化及心血管病变。一旦发生低血糖可诱发脑血管意外和心肌梗死,这都是很危险的。
内分泌专家认为,对老年糖尿病患者血糖控制的标准应适当放宽,这从总体上来说是有利于老年糖尿病患者的。至于放宽到什么程度,可以因年龄及病情有所调整。一般来说,老年人可较中青年人放宽2毫摩尔/升左右,为了便于记忆,可分别要求老年人空腹血糖在8毫摩尔/升以下,餐后2小时血糖在10毫摩尔/升以下。但对糖化血红蛋白的指标,中年人是“严格控制”在6.5%以下,“一般控制”在7%以下,老年人最好控制在7.5%以下。
从上面的介绍之中我们可以了解到老人血糖正常值,希望我们介绍的这些能够给大家带来帮助。血糖是检查糖尿病的重要标准,所以在日常的生活中,不要多吃多糖的食品,胆固醇高的食物也不能多吃,也不宜多喝酒,每天应该合理安排饮食,饮食应该多营养,补充足够的蛋白质。
老年人预防糖尿病应注意哪些问题
一、老年人预防糖尿病要定期检测血糖状况。在一般情况下,老年人应该每隔一年进行一次全面体检,对于血糖的监测,应该一到两个月就监测一次,不仅要监测空腹的血糖值,还要检查用餐后两小时内血糖值,这样能更加全面的监控目前的血糖状况。
二、老年人预防糖尿病要注意保持健康的生活习惯。老年人在日常生活中应该注意恰当地控制饮食,适度地进行运动,这样可以有效的缓解或者预防糖尿病的发生。因为糖尿病的发病与饮食方面和身体的体重,体型也有非常紧密的关系。
三、老年人预防糖尿病要密切关注身体的其他地方的疾病治疗情况。有很多老年人虽然没有患上糖尿病,但本身已经有高血压,冠心病等疾病,这样就有可能使患者的血压和血脂,超出正常水平,所以在治疗的过程中,应该密切关注治疗的状况,看是否有一些药物对血糖的稳定性有影响,在用此类药物的时候应该慎重使用,以免再患上糖尿病。
Ⅱ型糖尿病会传染吗
由于Ⅱ型糖尿病的发病概率高,发病因素复杂,因此有很多人会担心,自 己会不会因为和糖尿病患者接近而被传染患上糖尿病,所以在生活中一些糖尿病孩子会被同学、亲人疏远。Ⅱ型糖尿病它不属于传染性疾病,所以糖尿病 是绝对不会传染的。因此生活中大家可以放心和糖尿病患者接触。
糖尿病人为什么容易健忘
新研究显示在过去十年里,患有2型糖尿病的老年人,在认知测验中的得分下降幅度超过其他年龄相仿的老年人。表明患者对病情的控制越差,大脑功能退化就越严重。而此前有研究表明2型糖尿病和若干年后患上阿尔茨海默症或痴呆的较高风险之间存在相关性。但两者之间的因果关系尚不明确。
糖化血红蛋白检查
传统的血糖检查只反映人体内一瞬间的葡萄糖水平,与之不同的是,糖化血红蛋白检查则能对医生展示更全面的图景,反映数周时间里的血糖管理状况。糖化血红蛋白检查被认为是医生衡量糖尿病治疗进展的最好方法之一。
研究显示,较高的糖化血红蛋白水平能最好地预测认知能力的下降。糖化血红蛋白水平较高表明血糖的控制不佳。
积极防控很重要
研究结果显示,采取更积极的措施控制糖尿病,尤其避免在中年或之前患上糖尿病,能帮助大部分人避免脑力下降。
这样人们就会产生这样一种想法,认为葡萄糖控制得越好,就越容易防止糖尿病并发症。但需要指出的是老年糖尿病患者的血糖不能降得太低,因为老年人对低血糖更敏感,加上服用其他药品可能会产生相互作用,治疗效果可能会适得其反。
为什么老年人更容易患上糖尿病
因为当一个人步入老年期,由于社会地位和家庭地位发生了变化,有一部分老年朋友容易产生失落感、孤独感和自卑感,对周围事物易产生看不惯的心理,情绪往往不稳定,心态往往不平衡,容易急躁甚至火暴,所有这些都可能加重内分泌功能失调,这不仅容易引起衰老加速,而且也易成为糖尿病的高发原因。
也应当看到,随着年龄的增长,糖耐量会相应下降。实验证明,老年人的胰岛素分泌量在早餐后都偏低,当血糖在每升11.1毫摩尔左右时胰岛素原成分都上升,说明活性胰岛素相对下降。也发现年龄越大,胰岛B细胞数量越少,所以患糖尿病机会就越多。
再者,由于老年人基础代谢率降低,对环境顺应性下降,体内清除自由基功能大为减弱,加上平时缺少运动,饮食营养及其消化吸收不均衡,形体超重肥胖,这都给糖尿病的发病平添了几分危险。
诊断患有糖尿病的方法是什么
很多人如今都在定期监测血糖,这其中不仅包括糖尿病患者,还包括很多不是糖尿病的人,因为他们很害怕会得糖尿病,所以他们也要定期监测血糖,他们认为监测血糖就能确诊是不是糖尿病。
据过去相关资料显示,空腹血糖值偏高者有9%的人会在5年内患上糖尿病,如果血糖值偏高且糖化血红蛋白值偏高者则患上糖尿病几率为38%,所以这是为何将糖化血红蛋白测试列入糖尿病预测方法中的原因。
糖尿病预测新方法包括血糖测试和糖化血红蛋白测试,其中血糖测试值:空腹血糖值在3.9~6.1mmol/L范围内,餐后血糖小于7.8mmol/L;糖化血红蛋白值应该为5.6%,一旦超过6.3%即可诊断糖尿病。
吃糖会引起糖尿病吗
糖又称为碳水化合物,包括多糖、单糖和双糖,如白糖、红糖、冰糖就是单糖。如果所说的“糖”是多糖类碳水化合物,多吃是不会引起糖尿病的。过去,我们吃的几乎是以高碳水化合物为主的食物,糖尿病的患病率不仅不高,反而很低。
但如果我们常吃包括糖果、白糖、红糖、冰糖等单糖与双糖,就会引发糖尿病,在西方发达国家,其糖尿病患病率明显高于我国,和他们食用糖的消耗量明显高于我国完全一致。研究表明:大量摄取单糖、双糖,一则可促使肥胖率增高,从而使糖尿病增多,二则将会使许多隐性糖尿病患者,迅速转为显性,这在老年人群中尤为明显。
40岁以后要重视糖尿病检查糖尿病这几年来发病率越来越高,而且越越来越年轻化,不仅中年人有很多发现糖尿病,甚至一些青年人的血糖指标也很高。由于糖尿病是一个终身性疾病,一旦患病,对健康和生活带来的影响很大。所以,经常检查,预防糖尿病是非常必要的,尤其对那些高危人群,更是如此。那么,我们要如何才能及早发现糖尿病呢首先,中年发福的人糖尿病风险较大。专家提醒,如果你同时具备40岁以上的年龄和肥胖这两大条件,就要小心糖尿病了。肥胖者和中老年人是糖尿病的高发人群,同时具备40岁以上年龄和肥胖两大危险因素,患上糖尿病可能性更大。这类人群最好可以每年做一次糖尿病专项检查来了解血糖、血压、血脂情况,同时还要调整饮食习惯、增加运动量来减轻体重。其次,有家族史的人也容易患上糖尿病。家族糖尿病史是一个不容忽视的因素,据统计,如果一个家族三代都有糖尿病,那么祖父祖母可能是60-70岁时得的病,父母可能是40-50岁得病,到了子女这一代,不排除20-30岁就患上糖尿病。
即便是一般人群,也应该定期检查,因为糖尿病有早期无症状的特点。这很容易让人放松警惕,这种情况下如果拖到出现明显症状时才去就医,也许已经发生不可逆转的危害。所以,定期接受空腹血糖、餐后血糖检查是及早发现糖尿病的一种有效方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