养生健康

吃盐的误区

吃盐的误区

盐分是人体不可欠缺的重要物质。它由促进新陈代谢、提高体温、增强免疫力的功能,能预防便秘、感冒和宿醉等。除此之外,它还具有保持一定的体液渗透压、参与神经兴奋的传达和肌肉的收缩等重要作用。它是肠液和胃液、胆汁等消化液的原料,对体内的有害物质也具有解毒作用。另外,在加入了天然盐的热水中泡澡,能促进血液循环,对改善身体寒症有很好的效果,还能使肌肤变美。

在炎热的天气里做运动,如果出汗太多,水分和盐分就会大量流失,使肌肉的收缩功能和神经的传递功能下降,引起痉挛。体内盐分严重不足,对心肌会产生影响,造成血压偏低,引起休克症状,甚至导致死亡。

在法国和英国,利用含有盐分的海水和海草、海泥等来治病和美容的海洋疗法非常盛行。海洋疗法在法语中指用海水治疗身体的自然疗法。使用海洋疗法可以促进血液循环,增强细胞的活性,有改善循环系统和神经系统失调、缓解压力和美容等效果。

海水中含有钠(盐分)、镁、钙、钾等大约100种矿物质。人的血液和孕妇的羊水中也含有钠、碘等矿物质,与海水相似。

综上所述,盐分对人体非常重要。体内缺乏盐分的人,新陈代谢会变差,对有害物质的解毒能力也会下降,废弃物就会积存在血液中,产生淤血。血液循环不良的人如果摄取盐分不足,体温就会降得更低,变成寒性体质,这样的人极容易生病。

需要提醒的是,运动少和出汗少的人不能摄取过多的盐分。血压高的人,也要注意控制盐分的摄取。日本厚生劳动省建议,每人每天的盐分摄取量标准为10g。大家可以检查一下自己每天从饮食中摄取的盐分量是否合适。

9个最不能要吃盐习惯

研究发现,吃盐过多会增加2型糖尿病、中风、心衰、肾病、肥胖等风险。然而,人们在吃盐方面还存在多个误区。美国《医药日报》近日载文,刊出美国心脏协会总结出的“对食盐的7个常见不正确”。

大量的钠只存在于食物中

除了多盐食物之外,很多非处方药也含有大量的钠。高血压人群应注意这些药物标签上的警示语。有些药物的钠含量甚至达到一天的钠摄入量(1500毫克)。

盐放少了没有味道

我们说吃盐要一些,限制吃盐的量,并不是说我们就不能吃法哦美食了。像新鲜大蒜粉、洋葱粉、黑胡椒粉、醋、柠檬汁及低盐调味料这些食材同样会让食物吃起来更加的美味的。

吃盐过多的危害

只要血压正常,吃盐不必担心

高血压仅仅是多盐食物的一种并发症。吃盐过多会导致钠摄入过量,还会导致老年肥胖症、糖尿病和心脏病危险更大。因此,即使血压正常人群,每天钠摄入量也应控制在1500毫克。

盐敞口放置。碘盐如长时间与阳光、空气接触,碘容易挥发。最好是放在有色的玻璃瓶内,用完后盖盖严,密封保存。

炒菜时第一个放盐

在炒菜做汤时忌高温时放碘盐。炒菜爆锅时放碘盐,碘的食用率仅为10%,中间放碘盐食用率为60%;出锅时放碘盐食用率为90%;凉拌菜时放碘盐食用率就可以达到100%。

我们不要吃太多咸的食物,就不会吃太多了纳了。不过夏季常吃的熟食、三明治、奶酪、罐头汤等看起来不是很咸的食物,里面说不定也含有大量的纳的。

吃盐越少越健康

吃盐太多(钠摄入过量)不利健康,但是完全避开钠盐也会对健康产生不良影响。通过食盐摄入足量的钠有助于维持身体体液平衡,有益神经及肌肉健康。摄入过少易导致低钠血症,出现软弱乏力、恶心呕吐、头痛嗜睡、肌肉痛性痉挛等症状。

海盐比食盐含钠少

美国心脏病协会一项调查显示,61%的人认为,海盐比食盐含钠更少。事实上,海盐与食盐的含钠量相同,都为40%。蕾切尔·约翰逊博士表示,虽然海盐富含镁、钾和钙等微量元素,但是这些营养素也可通过其他食物获得。

炒菜不加盐,钠就不过量

美国调查发现,日常饮食中,超过75%的钠来自加工食品。超市中现成的汤料包、沙拉酱、罐装或瓶装食品等都含有很多钠。食物标签上“低钠”定义为“不超过140毫克”,而“无盐”或“不加盐”也并不等于“无钠”。

盐吃多少恰到好处

民俗有“开门七件事,柴米油盐酱醋茶”之说。无论是谁,只要生活在这个世界上,柴米油盐是少不了的,小民百姓日夜操劳的目标也主要就是为着柴米油盐吧。柴倒是起了变化,现在烧煤、烧煤气、烧天然气了。米或许也不一定必须了,西方人都吃面包,而且饮食的欧化在东方国家似乎成了一种时尚。油,因为心脑血管病越来越多,高脂肪饮食是罪魁祸首,所以人们对它开始敬畏起来。只是这盐是在我们这个很讲究饮食文化的民族中千年一贯地保留了下来,而且由于关乎民生大计,“民以食为天”,盐就是被包含在这个“食”中的。

坐月子禁忌七大饮食误区

饮食误区一:月子期尽量少喝水,否则人要发胖水肿。

直接后果就是导致便秘,去水肿只要低盐就能达到目的。

饮食误区二:生完孩子马上大补,唯恐奶水不充足。

这在过去食品种类不丰富、缺油少粮的年代,确实有一定的道理,但现在看来,大可不必。按照现在的医学观点,生完孩子后前两周内最好不要进食人参鸡,因为人参可能造成伤口出血,不利于愈合。

饮食误区三:为了恢复体形和美容,拼命吃水果。

可以适量吃水蜜桃、香蕉和樱桃等含丰富铁质的水果,但是瓜果类的水果性偏凉,食用后可能导致恶露排出困难。

饮食误区四:过分忌口,一切腥膻之物都不敢吃。

产后需要充足的蛋白质来促进乳汁分泌,主副食都应多样化,仅吃一两样食物是不能满足身体需要的。

饮食误区五:产妇不能吃盐。

产后出汗较多,乳腺分泌旺盛,产妇体内容易缺水和盐,因此应适量补充盐分。

饮食误区六:一天吃十个鸡蛋。

鸡蛋的营养丰富,也容易消化,适合产妇食用。但并不是吃得越多就越好,太多不仅吸收不了,还会影响对其他食物的摄取。一般产后每天吃二三个鸡蛋就足够了。

饮食误区七:汤比肉有营养,拿汤当主食。

肉比汤的营养远远丰富得多,坐月子拿汤当主食的做法很不科学。

如何走出肾虚疾病的误区

【误区一:肾脏病是不治之症】

有 些人一旦听说自己得了肾脏病,就担心得不得了,以为得的是不治之症,把肾脏病和“癌症”画上了等号。肾脏病并不是癌症,绝大多数肾脏病,只要发现及时,是 可以得到缓解,甚至可以完全控制的。当然,疗效的好坏主要取决于诊疗是否及时、合理,更重要的是与患者自身的保健措施有关,如饮食、休息等。

【误区二:禁用食盐】

民 间传说“得了肾脏病,必须忌盐百日”,特别是在闽南地区这种说法流行得更广其实,“吃盐越少越好”或“禁用食盐”的观点都是错误的。对于没有水肿、高血压 和尿量减少的患者,最好限盐,每日食盐摄入量以5克为宜,饮食以清淡为主,不要吃咸菜、腌制品等。对于有水肿、高血压或尿量减少的患者,则应该严格限制食 盐的摄入,每日食盐摄入量以3克为宜。

当然,我们只说严格限制盐的摄入量,并没有说要完全禁止盐的摄入,大家一定要区分开来。

【误区三:吃啥补啥】

有人认为吃动物肾脏可以滋补自己的肾脏,其实这是一个误解。虽然动物肾脏蛋白质含量较高,但不宜食用,因为这类食物会加重肾脏的负担,引起不良后果;而且动物肾脏,如猪腰,往往有大量重金属沉积,进食后对人体肾脏会产生毒性作用。

【误区四:限制饮水】

肾脏病患者不愿多饮水,害怕加重肾脏负担。实际上恰恰相反,人体内每天的代谢产物都依靠尿液排出体外。如果尿量不足,反而会造成体内废物的堆积,加重肾脏的损害。

【误区五:肾炎患者要禁食蛋白质】

蛋白质是人体的必需营养素,是人体新陈代谢不可缺少的重要物质。慢性肾炎、肾病综合征患者只要肾功能正常,就不能以素食为主,应摄入一些人体利用率较高的食物,如牛奶、鸡蛋、鱼等。

【误区六:滥用抗生素】

部分患者觉得肾炎和肠炎、肺炎、膀胱炎一样,于是采用抗生素进行治疗。其实它们有着本质的区别。另外,很多抗生素都伴有肾毒性,如果滥用,反而会加重肾脏的病变。

【误区七:中药无毒】

目前已得到证实,一些中草药有肾毒性。以中草药为成分的中成药,如龙胆泻肝丸、排石冲剂、妇科分清丸、安宫牛黄丸等都有可能加重肾脏病变,所以对于肾脏病患者来讲,应该等确诊后再考虑治疗方案。

【误区八:误信偏方】

有病乱投医是久治不愈患者的一种表现,偏方治大病也被一些患者所信服。但肾脏病根据临床及病理改变,分很多种。不同种类肾脏病的病因、病变性质及轻重程度完全不同,治疗方法也截然不同,用一种偏方来治疗所有类型的肾脏病显然不合适。

【健康小提示】

人们在选择补肾产品上也存在误区。其实“肾虚”可分为:肾阴虚、肾阳虚、肾经亏虚、肾气虚。因此,选择补肾产品也要“对症下药”。如果肾阳虚的人还一味地服用六味地黄丸,病症就会“雪上加霜”。

【如何走出肾虚疾病的误区】

由于人们对肾脏疾病缺少深刻的认识,因此在对肾脏疾病的认识上,很容易出现误区。那么,怎样才能走出这些误区呢?下面高血压的哪些事就进行详细的介绍:

认真学习,了解自己的肾脏,了解自己的病情、治疗及自我保健常识。相信科学、相信医院、相信医生,避免求医心切而病急乱投医。

任何一种肾脏疾病的治疗都不是一朝一夕的。因此患者在治疗时一定要有耐心,切不可短时间内看不到疗效,就盲目更换治疗方法和药物,这不但会加重家庭的经济负担,还容易延误病情。

边炒菜边放盐是炒菜的误区

边炒菜边放盐是健康误区:

1.烹制将毕时放盐:烹制爆肉片、回锅肉、炒白菜、炒蒜薹、炒芹菜时,在旺火、热锅油温高时将菜下锅,并以菜下锅就有“啪”的响声为好,全部煸炒透时适量放盐,炒出来的菜肴嫩而不老,养分损失较少。

2.烹调前先放盐的菜肴:蒸制块肉时,因物体厚大,且蒸的过程中不能再放调味品,故蒸前要将盐、调味品一次放足。

烧整条鱼、炸鱼块时,在烹制前先用适量的盐稍为腌渍再烹制,有助于咸味渗入肉体。

烹制鱼圆、肉圆等,先在肉茸中放入适量的盐和淀粉,搅拌均匀后再吃水,使能吃足水分,烹制出的鱼圆、肉圆、亦鲜亦嫩。

有些爆、炒、炸的菜肴,挂糊上浆之前先在原料中加盐拌匀上劲,可使糊浆与原料粘密而紧不致产生脱袍现像。

3.食前才放盐的菜:凉拌菜如凉拌莴苣、黄瓜,放盐过量,会使其汁液外溢,失去脆感,如能食前片刻放盐,略加腌制沥干水分,放入调味品,食之更脆爽可口。

4.在刚烹制时就放盐:做红烧肉、红烧鱼块时,肉经煸、鱼经煎后,即应放入盐及调味品,然后旺火烧开,小火煨炖。

5.烹烂后放盐的菜:肉汤、骨头汤、腿爪汤、鸡汤、鸭汤等荤汤在熟烂后放盐调味,可使肉中蛋白质、脂肪较充分地溶在汤中,使汤更鲜美。炖豆腐时也当熟后放盐,与荤汤同理。

碘缺乏病的误区有哪些是需要注意的

我们的生活中会有很多的疾病,我们对于这些这些疾病存在着很多的误区。对于碘缺乏这种疾病是不是很多的人都知道呢?那么我们就不多介绍碘缺乏了,今天主要是为大家介绍一下碘缺乏的误区。通过这些误区让大家更加的健康。

碘缺乏病主要会造成儿童智力发育和生长发育损害,孕妇缺碘可出现胎儿缺碘、早产和先天畸形等,所以,世界上已经100多个国家在食盐中加碘防治碘缺乏病,至今已经有八十年的历史,我国从1995年开始普及碘盐,已有12年的经验。但人们对食用碘盐仍存在许多误区。

误区一:食用海盐不缺碘

海盐是用海水晒制而成,但其含碘量甚微。经测定,每公斤海盐只含一百至几百微克碘。如果按成人每天基本需要150微克碘计算,以成人每天吃6克盐计,每天可从海盐中摄入的碘只有0.6-3微克,远远不能满足人体对碘的需要。

误区二:常吃海鲜不补碘

海鲜是指鱼、虾、蟹、贝等海产品,海产食品比陆产食品含碘丰富,但同样不能说明多吃海鲜就不用补碘。我国《食物成分表》显示,每1000克海鱼约含碘 200微克,每天至少要吃750克的海鱼才能保证人体正常需碘量(150微克)。但这样的食量对绝大多数人来说是完全做不到的,所以认为有时吃海鲜不缺碘也是不对的。

误区三:长期食用碘盐会得甲亢

自从全民食盐加碘后,有一些临床医生发现医院里甲亢的病人多了。针对这一问题,广东省卫生部门在2002-2005年在湛江的吴川市黄坡镇和徐闻县迈陈镇进行了调查。结果发现,在轻度碘缺乏地区实行全民加碘后,的确出现了碘致甲亢的副作用。补碘后,出现了甲亢发病率快速增加,尤其在食用碘盐的第4年出现了高峰期,但第8年后甲亢的发病率降到食盐加碘前的水平。这一现象产生的原因是:

(1)碘致甲亢,由于人体长期缺碘,碘摄入量突然增加,甲状腺组织一时不能适应,出现了“一过性甲亢”,其他国家也出现类似情况。

(2)补碘量提升过快、过多,通常会使自身免疫性甲状腺疾病加重或诱发。

但碘致甲亢不会发生在碘持续充足的地区,在原本碘营养正常和甲状腺正常的人群中,食用碘盐一般不会造成碘性甲亢。

坐月子的误区 坐月子不吃盐

传统坐月子,认为饭菜内放盐会影响下奶,所以很多产妇的饮食都是寡淡无味的。事实上,产妇分娩后代谢旺盛、乏力多汗,没有钠的补充,会出现低钠综合症,反而不利健康,所以坐月子没必要刻意不吃盐。

孩子饮食四个误区让宝宝不喜欢吃辅食

误区一:每天让宝宝喝果汁,而不是吃水果。

有的父母喜欢给宝宝喝鲜榨果汁,觉得这样既方便又利于吸收。可是,这种做法无形中却阻碍了宝宝咀嚼功能的锻炼,尤其是当宝宝已经长牙的情况下,更应该让宝宝多吃水果,这样既可以锻炼宝宝咀嚼能力,又可以锻炼发展语言能力的肌肉。

误区二:孩子不爱吃绿叶菜,过多添加淀粉类主食。

有的孩子从小就不爱吃绿叶菜,觉得咽不下去。所以父母就给宝宝偏重于土豆、山药、莲藕等食物,这些食物含有大量淀粉,影响营养物质的消化吸收。面对这样的宝宝,父母可以准备一个料理机,把绿叶菜打成菜泥再做给宝宝吃。

误区三:加辅食就得加盐,觉得“不吃盐没力气”。

尤其是农村的老人,这种思想可能会多些,觉得孩子不吃盐怎么能行?盐虽然重要,但是宝宝辅食中含盐量不能过多,尤其是一岁内的宝宝辅食内最好不要放盐,因为盐要靠肾脏来代谢,而小宝宝的器官发育还不完善,所以体内不能负担过多的盐分。

误区四:让宝宝吃太多市面上的各种“磨牙饼干”等小零食。

现在市场上各种宝宝零食琳琅满目应有尽有,殊不知,这些零食往往含油和糖分都比较高,一方面容易造成宝宝肥胖,另一方面,宝宝出牙时吃太多含糖量高的食物,容易造成龋齿。最好是自制辅食,例如蔬菜泥、肉松、饼干等,更加营养丰富、干净放心。

总之,大部分宝宝到了两岁后,基本能够和成人一起吃饭了,但是一岁前这个阶段,是宝宝发展消化功能、咀嚼功能的阶段,餐具的使用还可以锻炼精细能力的发展,所以,这个阶段一定要科学添加辅食,避免误区。

减肥四大误区告别错误减肥

营养师拨乱反正瘦身误区

误区1:只要有氧,没有力量

健身活动多以有氧训练为主,这样是不够的。因为肌肉力量训练可以维持我们新陈代谢,让我们不易衰老,有更强的免疫力,保持减肥成果不易反弹等等很多优点。所以,我们的训练应该是有氧和力量相结合。

误区2:规律饮食就一定瘦

不能只停留在规律饮食这一点上,要在规律的基础上少吃多餐。我们的身材是“吃”出来,所以要在均衡营养的前提下进行膳食搭配,尤其要注意补充蛋白质。它是我们正常代谢的必须营养素,也是健康必须物质。

误区3:饭后立刻散步

饭后应该休息30分钟以上再去散步或者做运动,这样才能使我们的肠胃更好地消化食物。

误区4:只做一种运动

最好多“玩儿”几种运动,避免同一种运动,长时间后感觉枯燥,并且身体因为习惯而倦怠。

吃盐的误区

误解1.吃盐越少越健康。吃盐太多(钠摄入过量)不利健康,但是完全避开钠盐也会对健康产生不良影响。通过食盐摄入足量的钠有助于维持身体体液平衡,有益神经及肌肉健康。摄入过少易导致低钠血症,出现软弱乏力、恶心呕吐、头痛嗜睡、肌肉痛性痉挛等症状。

误解2.海盐比食盐含钠少。美国一项调查显示,61%的人认为,海盐比食盐含钠更少。事实上,海盐与食盐的含钠量相同,都为40%。蕾切尔·约翰逊博士表示,虽然海盐富含镁、钾和钙等微量元素,但是这些营养素也可通过其他食物获得。

误解3.炒菜不加盐,钠就不过量。美国调查发现,日常饮食中,超过75%的钠来自加工食品。超市中现成的汤料包、沙拉酱、罐装或瓶装食品等都含有很多钠。食物标签上“低钠”定义为“不超过140毫克”,而“无盐”或“不加盐”也并不等于“无钠”。

误解4.大量的钠只存在于食物中。除了多盐食物之外,很多非处方药也含有大量的钠。高血压人群应注意这些药物标签上的警示语。有些药物的钠含量甚至达到一天的钠摄入量(1500毫克)。

误解5.盐放少了没有味道。限制钠盐摄入量,并不等于无法享受美食。新鲜大蒜粉、洋葱粉、黑胡椒粉、醋、柠檬汁及低盐调味料同样可以让食物更加可口。

误解6.只要血压正常,吃盐不必担心。高血压仅仅是多盐食物的一种并发症。吃盐过多会导致钠摄入过量,还会导致老年肥胖症、糖尿病和心脏病危险更大。因此,即使血压正常人群,每天钠摄入量也应控制在1500毫克。

误解7.不吃太咸的食物,就不会摄入太多钠。熟食、面包、三明治、奶酪、罐头汤等不太咸的常见食物,也可能会含有大量的钠。

吃盐的7大误区

1、炒菜时第一个放盐

在炒菜做汤时忌高温时放碘盐。炒菜爆锅时放碘盐,碘的食用率仅为10%,中间放碘盐食用率为60%;出锅时放碘盐食用率为90%;凉拌菜时放碘盐食用率就可以达到100%。

2、盐敞口放置

碘盐如长时间与阳光、空气接触,碘容易挥发。最好是放在有色的玻璃瓶内,用完后盖盖严,密封保存。1、盐放少了没有味道

限制钠盐摄入量,并不等于无法享受美食。新鲜大蒜粉、洋葱粉、黑胡椒粉、醋、柠檬汁及低盐调味料同样可以让食物更加可口。

3、只要血压正常,吃盐不必担心

高血压仅仅是多盐食物的一种并发症。吃盐过多会导致钠摄入过量,还会导致老年肥胖症、糖尿病和心脏病危险更大。因此,即使血压正常人群,每天钠摄入量也应控制在1500毫克。

4、不吃太咸的食物,就不会摄入太多钠

熟食、面包、三明治、奶酪、罐头汤等不太咸的常见食物,也可能会含有大量的钠。

5、吃盐越少越健康

吃盐太多(钠摄入过量)不利健康,但是完全避开钠盐也会对健康产生不良影响。通过食盐摄入足量的钠有助于维持身体体液平衡,有益神经及肌肉健康。摄入过少易导致低钠血症,出现软弱乏力、恶心呕吐、头痛嗜睡、肌肉痛性痉挛等症状。

6、炒菜不加盐,钠就不过量

日常饮食中,超过75%的钠来自加工食品。超市中现成的汤料包、沙拉酱、罐装或瓶装食品等都含有很多钠。食物标签上“低钠”定义为“不超过140毫克”,而“无盐”或“不加盐”也并不等于“无钠”。

7、海盐比食盐含钠少

61%的人认为,海盐比食盐含钠更少。事实上,海盐与食盐的含钠量相同,都为40%。蕾切尔·约翰逊博士表示,虽然海盐富含镁、钾和钙等微量元素,但是这些营养素也可通过其他食物获得。

关于食盐的8大误区

1、食盐有没有保质期

大多数人认为家庭用的食盐不会过期,无论放多久,永远是咸的。这是因为,食盐的主要化学成分是氯化钠,它是咸味的主要来源。氯化钠的化学性质非常稳定,所以,不论存放多久,咸味是不可能改变的。但咸并不能说明它没有变质。因为食盐除了含氯化钠之外,还加有碘化钾,尽管碘化钾的性质比较稳定,但长期在光照、风吹和受热的情况下,碘化钾中的碘元素也会因挥发而使食盐中的碘含量降低,影响补碘效果。因此,食盐是有保质期的,它的存放时间不宜过长,以三年为宜。

2、炒菜用食盐爆锅

碘盐中的碘元素是以化合物碘酸钾的形式加入的,碘酸钾的性质比较稳定。但是,在烹调过程中,碘化钾遇高温会分解成碘挥发掉。如果炒菜时油一热就把食盐放入锅中,由于温度很高,会导致碘元素挥发。所以,炒菜时应尽量在菜将要出锅时再加盐,这样可保证碘元素少挥发。

3、食盐装在开口容器中

多数家庭习惯把食盐放在灶台上,并且盛盐的容器是开口的。这样做很容易引起加碘盐氧化分解,失效变质。碘盐应存放在加盖的、不透明的密封容器内,而且应远离灶台,避免高温。最好放在阴凉、干燥处,避免阳光直射或吸潮。

4、加碘与不加碘盐的区别不大

部分人特别是农村的老年人,不理解食盐加碘的意义,认为吃盐就是吃它的咸味,与有碘无碘无关,食用加碘与不加碘盐的区别不大,这是非常有害的,因为如果是碘缺乏病患者,不吃加碘盐会加重病情,如果是甲亢患者,吃加碘盐同样也会加重病情,而普通人如果长期不吃碘盐,身体缺碘,也会致病。

5、食盐的食用量越少越好

食盐的食用量过多或过少都有害。一般人都知道,高盐饮食有如下的危害:一是可引起高血压,使脑中风的发生率明显增加。二是损伤胃黏膜,导致胃溃疡、胃炎等胃病。三是使呼吸道疾病加重引发哮喘等。可是大多数人却不知道低盐饮食的危害:食盐过少会现头痛、倦怠、恶心、呕吐、食欲不振、全身无力等症状。医学专家告诉我们,健康成年人每天摄入食盐6克,就可以满足机体对钠的需求。

6、海盐比食盐含钠少

专家经过调查显示,有61%的人认为,海盐比食盐含钠更少。其实,海盐与食盐的含钠量是相同的,都为40%。而专家表示,虽然海盐富含镁、钾和钙等微量元素,但是这些营养素也可通过其他食物获得结果。

7、炒菜不加盐,钠就不过量

经过专家调查发现,在日常饮食中,有超过75%的钠来自加工食品。那么超市中现成的汤料包、沙拉酱、罐装或瓶装食品等都含有很多钠。而且食物标签上“低钠”定义为“不超过140毫克”。

8、血压正常,吃盐不必担心

其实高血压仅仅是多盐食物的一种并发症。如果吃盐过多会导致钠摄入过量,而且还会导致老年肥胖症、糖尿病和心脏病危险更大。即使血压正常的人群,每天钠摄入量也应控制在1500毫克。

相关推荐

产后护理十大误区

图片来源:视觉中国 误区1:“恶风。” 不少人都以为产妇怕风,认为风是“产后风”(指产褥热)的祸首。因而将房舍门窗紧闭,床头挂帘,产妇则裹头扎腿,严防风袭,自然界的风何罪之有?其实,产褥热的原因乃是藏在产妇生殖器官里的致病菌,多源于消毒不严格的产前检查,或产妇不注意产褥卫生等。实际上,如果室内卫生环境差、空气混浊,易使产妇、婴儿患呼吸道感染;夏日里门窗紧闭、裹头扎腿,还会引起产妇中暑,实不可取。 误区2:“越晚下床越好。” 不少人以为产妇体质虚弱更需补养,就让其长期静卧,饭菜都端到床上,这种做法弊多利少

女性养颜补血注意4个误区

误区1:蔬菜水果不能补铁 许多人不知道多蔬菜、水果对补铁也是有好处的。这是因为蔬菜水果中富含维生素C、柠檬酸及苹果酸,这类有机酸可与铁形成络合物,从而增加铁在肠道内的溶解度,有利于铁的吸收。 误区2:不敢肉 很多女孩子因为怕胖,总是谈肉色变。她们往往只注重蔬菜水果等植物性食品的保健效用,导致富含铁元素的动物性食品摄入过少。实际上,动物性食物不仅含铁丰富,其吸收率也高达25%。而植物性食物中的铁元素受食物中所含的植酸、草酸等的干扰,吸收率很低,约为3%。因此,不肉容易引起缺铁性贫血。 误区3:

肾衰竭的饮食误区

肾衰竭饮食误区一:素食可减轻肾脏负担 慢性肾衰竭病人宜适量进食含必需氨基酸高的动物性蛋白质,如牛奶、鸡蛋、鱼肉,要适当控制植物性蛋白质的摄入,不宜选用植物蛋白如豆浆和豆腐等豆类及豆制品。但是蛋白质的摄入量应有所控制,每日摄入蛋白质的摄入量应有所控制,每日摄入蛋白质的量可根据自己的血肌酐水平粗略估计。总之,慢性肾衰竭患者必须清楚,优质低蛋白饮食不等于素食,素食并不能减轻肾脏负担。 肾衰竭饮食误区二:不少饮水 据专家分析:水肿是肾病的常见症状,也是病人最易感觉到的变化。由于大家都知道水、与水肿直接相关,

碘缺乏病的误区有哪些是需要注意的

碘缺乏病主要会造成儿童智力发育和生长发育损害,孕妇缺碘可出现胎儿缺碘、早产和先天畸形等,所以,世界上已经100多个国家在食中加碘防治碘缺乏病,至今已经有八十年的历史,我国从1995年开始普及碘,已有12年的经验。但人们对食用碘仍存在许多误区误区一:食用海不缺碘 海是用海水晒制而成,但其含碘量甚微。经测定,每公斤海只含一百至几百微克碘。如果按成人每天基本需要150微克碘计算,以成人每天6克计,每天可从海中摄入的碘只有0.6-3微克,远远不能满足人体对碘的需要。 误区二:常海鲜不补碘

产妇营养误区有哪些

误区一:多老母鸡补身子 不少老人会炖老母鸡汤给刚生产的产妇喝,但是要知道产后尤其是剖腹产后,新妈妈的肠胃功能还很差,而老母鸡过于油腻,所以不适合产后立即食用。此时最好一些半流质的食物,比如小米粥就是很不错的选择。 误区二:为了早产奶,分娩完立马喝汤 产妇刚分娩完,乳腺管还没有通畅,如果刚分娩立马喝汤催奶,产出来的奶就会堵在其中,这会导致新妈妈身体不适,严重的还会出现发烧的情况。此时应让宝宝吮吸乳头,通过这种方法可以刺激乳腺管尽早畅通。 误区三:产后多桂圆红枣补血 其实桂圆、红枣还有红豆,它们都是活血

新妈妈们的饮食误区

对于孕妇产后的护理也是都很关注的,很多人也是都很关注孕妇的饮食的,对于产后的饮食也是都关注的,下面就介绍一下产妇的饮食误区误区母鸡不公鸡:产妇分娩后血中雌、孕激素浓度降低,这有利于催乳素发挥作用促进乳汁的形成。母鸡的卵巢、蛋衣中含有一定量的雌激素,可使产妇催乳素的效能减弱,影响泌乳。而雄鸡睾丸中含有雄性激素,具有对抗雌激素的作用。因此,产后若上一只清炖的大公鸡(连同睾丸一起),无疑将会使产妇的乳汁增多。雄鸡中脂肪较少,食之对母婴均有益,还有助于产妇在哺乳期保持较好的身材。 误区二 鸡蛋

儿童营养的十个补充误区

误区1: 牛奶+鸡蛋的早餐方式实际上早餐如果没有谷类食品,如馒头、面条、稀饭等,很容易影响孩子的身高发育。另外,孩子喝完牛奶后,最好喝少量水清洁口腔。 误区2: 多给孩子钙片补钙专家认为,婴幼儿体内并不缺钙,而是缺乏促使钙被人体吸收的维生素D。与其花高价买钙片,倒不如进行食补,或是买少量鱼肝油滴剂直接滴入孩子口中。 误区3: 宝宝营养全靠"汤"无论什么汤,汤中的营养都比不上肉类本身。汤虽味鲜,但只含少量蛋白质分解出的氨基酸、脂肪和很少的维生素、矿物质。 误区4: 豆制品是蔬菜实际上,豆制品可看作荤菜

产后10大护理误区

误区1:“恶风。” 不少人都以为产妇怕风,认为风是“产后风”(指产褥热)的祸首。因而将房舍门窗紧闭,床头挂帘,产妇则裹头扎腿,严防风袭,自然界的风何罪之有?其实,产褥热的原因乃是藏在产妇生殖器官里的致病菌,多源于消毒不严格的产前检查,或产妇不注意产褥卫生等。实际上,如果室内卫生环境差、空气混浊,易使产妇、婴儿患呼吸道感染;夏日里门窗紧闭、裹头扎腿,还会引起产妇中暑,实不可取。 误区2:“越晚下床越好。” 不少人以为产妇体质虚弱更需补养,就让其长期静卧,饭菜都端到床上,这种做法弊多利少。因产后较长时间不起

宝宝中暑的处理误区

宝宝中暑的处理误区误区1:过量饮用热水 虽然中暑后需要补充水分和分,但过量饮用热水,反而会使宝宝因为大量出汗造成体内水分和分进一步的流失,严重时还有可能引起抽风。 正确的做法是:给宝宝少量、多次饮水,以淡水和凉白开水为主。 误区2:过量进食 中暑后宝宝体质较弱,如果此时给宝宝得过多、过于油腻,反而会增加消化系统的负担,不仅营养物质不能被充分吸收,还会加重病情。 正确的做法是:尽量让宝宝一些清淡爽口的食物,以适应夏季的消化能力。 误区3:冷饮降温 也许你认为些冷饮可以给宝宝降降温,于是买来大

宝宝中暑的处理误区

夏日炎炎,酷热难当,体温调节中枢还没有发育完善的宝宝,容易发生体温快速升高而引起中暑。怎样才能让宝宝安然度夏,摆脱中暑的困扰呢?首先要知道宝宝中暑的处理误区有哪些?>>>>>预防流行性感冒的六个偏方 宝宝中暑的处理误区 宝宝中暑的处理误区误区1:过量饮用热水 虽然中暑后需要补充水分和分,但过量饮用热水,反而会使宝宝因为大量出汗造成体内水分和分进一步的流失,严重时还有可能引起抽风。 正确的做法是:给宝宝少量、多次饮水,以淡水和凉白开水为主。 误区2:过量进食 中暑后宝宝体质较弱,如果此时给宝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