开学恐惧症怎么治
开学恐惧症怎么治
1.家长要对孩子有正确的期望,避免一味追求学习成绩的高标准。更不能随意打骂和讥讽,使孩子感到压力巨大,不被理解关爱,而产生抵触和恐惧的情绪。
2.避免焦虑情绪的相互传递,亲子之间多多沟通有助缓解彼此压力。比如小学生的父母可以主动向孩子描述学校生活的状态以及可能遇到的情况;面临升学的孩子及家长可以在轻松的氛围下聊聊彼此感兴趣的话题,以此增进亲子关系;为孩子营造良好和谐的家庭环境,家长特别是父母能够相敬如宾,体贴支持,为孩子树立情绪调节,压力应对的榜样。
3.规律的作息时间和充足的睡眠对孩子从假期模式转换到上学模式有很大帮助,同时应当控制屏幕暴露,特别是电子游戏时间。
4.发现问题后应及时、主动向老师或医师寻求帮助,不要逃避或拖延。
空间幽闭症是什么
通过长期的研究发现,诱发幽闭恐惧症的病因有很大一部分可能是肇因于孩提时期的创伤。
患者害怕密闭或者拥挤的场所,因为担心这些场所会发生未知的恐惧,严重的甚至会出现焦虑和强迫症状,一旦离开这种环境,患者的生理和行为都会迅速恢复正常,这事幽闭恐惧症的病因的一个特征。
幽闭恐惧症与惊恐症不同,它是可以预见的,患者只要回避这些环境,就完全可以避免恐惧症发作。
另外,幼年时期的教育方式不当也可能会成为幽闭恐惧症的病因。过分严厉和教条化的教育,会使人的心理成长过程单一,使其社会理解和适应能力相对较低,难于对客观事物做出正确判断;过分粗暴或压抑的环境,也会使人的正常心理发育受到扭曲,对外界事物出现错判或误判。
当然,除了上述幽闭恐惧症的病因之外,幽闭恐惧症的病因还与遗传及性格因素有着莫大的关系。由此可见,一个人幼年的成长经历不仅会影响到整个人日后的生活方式,更左右着他患上幽闭恐惧症等心理疾病的可能性。
了解病因后就要做到及时地进行预防,如果患病的话也不需紧张,对症治疗,会有好的疗效。
开学恐惧症有哪些症状
患儿最常见的症状是躯体症状,比如头晕、胸闷、肚子疼,自主神经功能紊乱如手抖、尿急等。
一般来说,发生“开学恐惧症”的孩子主要有两种情况:一类是刚刚升入小学的孩子,他们的作息时间、同伴群体、甚至饮食习惯都发生了变化,同时还要开始承受一些学习压力,游戏玩乐的时间变少了;另一类是初高中、特别是毕业班的学生,沉重的学习任务以及自身和家长的过高期望、渴望成功但又担心失败的心理都让学生压力巨大。
“开学恐惧症”还与个人、家庭和学校因素有关。如孩子本身性格内向、胆小、敏感,缺乏社交技能、学业不良或存在注意力缺陷多动障碍等行为问题等;家长在照顾孩子时过分保护、溺爱,或对孩子有过高的期望、喜欢与别的孩子比较,以及家庭关系不和谐、家庭暴力、家长存在人格或心理问题、夫妻或亲子冲突等;学校里老师比较严厉,同学之间的嘲讽、矛盾等,都是引起学生恐惧开学的原因。
学校要怎么应对开学综合征
l.假期始学校的防御
“开学恐惧症”预防从放假时就要开始:学校和老师要采取措施积极预防。如假期作业的布置做到合理、适量和多样化,把书本作业、劳动技能作业及一些兴趣娱乐性作业结合起来,使学生在温习所学知识的前提下能达到提高动手能力、拓展视野的效果。另外,学习和娱乐结合,可以给学生更多的空间来享受假期带来的各种乐趣。
2.开学初学校的关注
预防“开学综合症”,首先,学校在开学之初的课时安排上要做到科学合理,两周之内不宜给学生安排过多的课业负担,适当放慢学习进度并降低学习的强度,组织开展丰富多彩的文体活动,使学习、娱乐相结合,以增加学生对学校的兴趣来逐步适应学校的生活节奏。第二,利用现代教育技术手段改革课堂教学方式,增强课堂吸引力。根据学生开学伊始容易课上犯困等症状,教师要充分发挥多媒体动画、声音、图像及文本并存的优势来吸引学生的注意力,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提升课堂对学生的吸引力。第三,教师在开学初期要注意观察哪些学生不容易进入状态,调查具体原因,研究防治方法,来帮助学生改善不良状态。通过以上措施,使学生以最短的时间由入学时的松散状态很好地过渡到紧张活泼的学习生活中去,完成心态的转换。
教师也患开学恐惧症
“开学以来,我晚上常常睡不着觉,随之而来的是胸闷、烦躁不安。”近日,锡城某小学的黄老师向心理医生求助。医生在听取其病情后认为,她得的是“开学恐惧症”。保健专家表示,别以为开学恐惧症是学生的“专利”,教师也会出现开学恐惧症。
黄老师说,开学以来,她越来越感觉到心情变得沉重、烦躁。原来,开学后,她教两个班,还要当班主任,面临一批新生,如何跟他们融合,如何保持全班成绩至少处于年级中等……这些问题都困扰着她。
再想到每天上课、批作业,还要管住学生,下班还要给一些成绩不佳的学生谈心补课,一天起码在校工作10小时,备课的事还要留在晚饭后,她就失眠了。钱先生说,他的妻子是老师,近来也动辄就发脾气,令他百思不得其解。经过心理医生的诊断,原来妻子也得了开学恐惧症。
保健专家表示,假期无忧无虑的生活与开学后紧张的工作形成了鲜明反差,从而导致一些教师出现开学恐惧症。但是,教师出现开学恐惧症的深层根源还在于这个行业的压力,因此,注定这种恐惧不像学生那样只有短暂的一段时间。
某重点中学的程老师表示,引起她患开学恐惧症的原因,不仅仅在于刚开学有些不适应,更多的是来自于学校和家长对教师的要求越来越高,学生成绩、教学或管理任务重工作时间长,家长的期望,学生人身安全事故预防,职称等压力。
教师开学后出现恐惧症,会影响上课的质量,因此,王主任表示,要让教师消除开学恐惧症,从教师自身而言,首先在作息时间上要制定一张与学校生活同步的“安排表”;接受自己是教师的角色定位;遇到太大的压力,要及时向校领导反映,或向家人、同事与朋友、专业机构倾诉,把负面情绪、压力释放出来。
同时,还要对自我评价有个正确的定位,保持一颗平常心;不管工作多忙,每天都要抽一小段时间放松减压,让自己身心放松。此外,教育主管部门和学校要对教师的工作量作科学的定位和考评,以便使教师的压力趋于合理的范围。
恐惧症治疗
恐惧症是一种典型的心因性精神障碍,常由于错误的认知而造成对特殊的环境、人或事有异常的恐惧反应。而作为最安全有效的恐惧症治疗方法,当然要数心理治疗中常用的认知疗法。认知疗法的主旨是通过解释、疏导,使患者能对为之恐惧的事物重新建立认识,了解自身恐惧产生的根源。
例如关于有人害怕“鬼”的问题,通过认知重建,使患者能认识到“鬼”只可能在精神层面上对其自身造成刺激,因而这种刺激完全是来自于患者的自我想象。同时使患者正确对待什么叫害怕,也就是恐惧本身,明白其自我意识中的恐惧并不能对其自身造成实质性伤害,真正起影响作用的是恐惧性心理造成的应激性的恐惧反应,表现为紧张、无法自我控制、失眠等表征,从而影响自身的身心健康。只要能正视这种恐惧感,学会自我控制、调节自己的害怕情绪,恐惧反应也就会随着适应而最终消失。
用认知疗法来治疗恐惧症时需要了解的是,认知不是一朝一夕就能改变的。俗话说,江山易改,本性难移。每个人的性格和思维模式的形成都是在经历长期的成长过程而逐渐积累形成的,如果认为历经多年形成的恐惧习惯能靠一席话就瞬间化解是很不现实的,就算是吃药有可能暂时消除恐惧,但药效消退后则可能带来更多的思维混乱。
谁为开学恐惧症推波助澜
再有一周左右就该开学了,本该精神饱满迎接新学期,可不少家长却发现,孩子出现了各种各样的问题:精神不振、头晕腹疼……可到了医院却查不出什么病。专家说,这是开学前的“恐惧症”,是因为暑假玩得太high引发的。
是时候给孩子们做个调整了。我们为您汇集了有关“开学恐惧症”的相关知识,您不妨“对症下药”,帮孩子及早调理。
解读“开学恐惧症”
这几天,张女士发现11岁的儿子浩浩总是闷闷不乐,经常一个人坐着发呆,而且饭也吃不下,经常扒不了几口就扔下筷子回自己房间。张女士一问才知道,原来浩浩一想到再过一周就要开学了,又要每天早起、做作业,就有点害怕。
无独有偶。13岁的小文这几天总说肚子疼,赖在床上不愿起来,到了医院却又查不出毛病。后来经心理医生疏导,小文才说了实话:进入初中后她数学成绩一直不好,所以特别害怕数学老师。马上开学了,一想到又要面对严厉的数学老师她心里就发憷,所以想装病在家多待几天。
“这个周末,我们的心理门诊量比平时高了很多。”郑州市儿童医院保健科主任朱晓华介绍,她估计,一直到开学后的一两周仍会是“开学恐惧症”的就诊高峰。
【所谓“开学恐惧症”,是出现在假期结束之际开学之始,中小学生表现出的一种明显不适应新学期学习生活的非器质性病态表现,生理上多表现为失眠、嗜睡及一些查无原因的头晕、恶心、腹痛、食欲不振等;心理上表现为记忆力减退、焦躁、情绪不稳、注意力不集中等。】
谁为“开学恐惧症”推波助澜
朱晓华分析,“开学恐惧症”是“暑假病”的后遗症,假期过于安逸的生活使得学生不想上学、逃避上学;其次,许多孩子由于暑假作业未完成、中高考压力等对新学期产生恐惧;还有些学生会对开学后的课程负担甚至是学校人际关系产生担忧。正是这些,为“开学恐惧症”推波助澜。
-相关链接
一些家长说了自家孩子“暑假病”的症状,针对这些症状专家开出了不同的处方,希望家长们“照方下药”,抓紧时间“调治”。
◆病症一:补课疲惫症
部分家长觉得自己的孩子总是无精打采,这和孩子在暑期中没得到充分休息有关,学绘画、练书法、赛数学、考英语……连轴转。
处方:预留出一周左右的时间,让孩子有节制地玩耍。注意要适度,目的是让孩子们的身心真正得到休息。
◆病症二:“三电”综合征
一放暑假,“三电”(电脑、电视、电子游戏机)就和孩子们朝夕相处。没多久他们就开始觉得眼睛干涩、酸痛,甚至头痛。轻者精神恍惚、少言寡语、不愿与外界交流,严重的甚至会产生心理障碍,情绪焦躁、易怒。
处方:限制“三电”。每天看电视或上网时间不能超过2小时;走亲访友或者短期外出旅游都是调节孩子过于自闭的好办法。
◆病症三:生物钟紊乱症
一到放假,孩子们就早晨不起床,晚上玩通宵,一日三餐不定时。等一开学,到了课堂上明显精力不足,上课本该聚精会神的时间却哈欠不停,根本提不起精神。
处方:按照放假前的作息时间表,强化训练,把紊乱的生物钟调试过来。
五类学生易发开学恐惧症
初三的学习生活本应该很紧张,但开学还不到一周,小陆就只能无奈地向学校请了病假回家修养。虽然并没有发烧感冒,也没有咳嗽喉痛,但是小陆每天都无法集中精神上课,且伴有强烈的头痛晕眩和呕吐感,晚上更辗转反侧难以成眠。父母看到儿子日益憔悴于是把他带到了中山市人民医院向医生求助。经过诊断,小陆竟然是患上了“开学恐惧症”。
好像小陆一样,在开学初期患上“开学恐惧症”的学生其实并不鲜见。据中山市人民医院粗略统计,每年因患此病求医的患者就有上百例。每到开学初期,青少年心理科每天接诊的20来个患者中,就会有4到5例是因为“开学恐惧症”求医的,多的时候甚至会有七八例。要治疗“开学恐惧症”其关键在于家长注意孩子的心理和生理变化及早发现。
文/记者幸琦昕
图/记者罗知锋
1 开学恐惧症何来?
据中山市人民医院心理科主任冯冬梅医生解释,从暑假的轻松愉悦的家庭生活,过渡到新学期紧张严肃的校园生活,不少同学难免都会有不适感。“开学”这个特殊的事件,导致部分学生对重新适应学校生活产生焦虑和恐惧。部分患者甚至会产生与父母、旧同学的分离性焦虑,从而导致学习适应不良、人际交往困难等不良情绪和行为。
针对上述情况,冯冬梅表示,前者是由于自己的人格缺陷或对学校和学习过于紧张所致,而后者往往在学校学习或在其他活动上有挫折和遭受委屈、羞辱的经历。
从患者人群分类看,处于转折阶段的幼儿园、小学以及初中新生,相对更加容易患上“开学恐惧症”。
从学生的个体分析, 心理素质和适应能力较差的学生、在学校经常受到老师批评的学生、学习成绩不好的学生、对新环境不能很快适应的学生、部分过于追求完美的优秀生等五类学生是“开学恐惧症”的易发人群。
2 如何治疗开学恐惧症?
2年级的小园暑假期间每天都睡到10时后才起床,晚上睡觉时间也推迟到了12时。开学以后,由于生物钟没能及时调整过来,每天晚上上床后总是难以入睡,早上起床精神也未见饱满。开学一周,整个人都处在浑浑噩噩当中度过,甚至一早起床就会无端感觉头痛肚子痛,而且一痛就是满头大汗。父母带着小园到医院却又查不出任何问题。最后,医生建议小园去看心理医生,被确诊为“开学恐惧症”。
冯冬梅建议,开学前父母的适当辅导和帮助,能预防孩子患上“开学恐惧症”。首先,在开学前一周开始调整孩子的生物钟,以及与孩子在轻松的环境中灌输一些轻松面对学习,愉快与同学交往的信息,显得尤为重要。
作为家长,要针对开学后的需要,对孩子的作息、生活内容等都作出相应的调整,保证孩子合理饮食、充足睡眠,以适应新学期的学习生活。
如果孩子一时无法适应,则需要家长的循循善诱,例如可多给孩子介绍一些学校里的有趣事情,适当减轻孩子的思想负担。开学之初,老师与家长应注重减轻孩子压力,老师应多和孩子进行暑假心得交流,而不是一味地安排紧张的功课。
3 孩子的“开学恐惧症”会否影响家长?
冉冉去年读一年级的时候得了“开学恐惧症”,让爸爸妈妈担心了好长时间。幸亏冉冉的班主任早早发现了情况,并建议冉冉的爸爸妈妈带她到医院去治疗,冉冉花了大约3个月的时间就没再犯病了。又是一年9月,冉冉的妈妈不知道为什么,从8月中旬开始竟然出现了和冉冉去年一样的病症。难道“开学恐惧症”也能“传染”?
冯冬梅就冉冉妈妈的个案解释说,“开学恐惧症”的确可以影响家长。由于现在的孩子多是独生子女,家长对孩子的期望都很高,特别是在学习上,部分孩子患了“开学恐惧症”以后,家长先是担心孩子的心理健康,再又是担心孩子因为这个病影响学习,多种的担忧集中在一起,就会导致“开学恐惧症”通过孩子“传染”给家长,通常患病的家长都会有失眠、焦虑,甚至全身不适的感觉。
就像冉冉的妈妈,由于冉冉曾经患上“开学恐惧症”,随着开学的日子一天天近了,担心女儿又会患病,冉冉的妈妈就开始失眠,心情烦躁。
要治疗家长的“开学恐惧症”,冯冬梅建议,家长应该把开学的准备“分散”出去,该让孩子承担的就让孩子去做,家长包办一切的做法不仅家长受累,孩子也不快乐。
名词解释
“开学恐惧症”是一种情绪障碍,主要特点是对学校产生恐惧。它不是一个专用的医学术语,只是由于近几年此类学生较多,才形成这个俗语。开学恐惧症的主要症状是情绪低落、心慌意乱、无缘无故发脾气、浑身疲劳、注意力不集中、记忆力减退、失眠等,有的还有头痛、胃痛等躯体不适症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