母儿血型不合溶血病发病机理
母儿血型不合溶血病发病机理
一、 新生儿溶血病是因胎儿红细胞具有从父亲遗传而来,而又为母亲红细胞所缺乏的抗原,此种红细胞血型抗原在胎儿时期进入母体,刺激母体产生相应的血型抗体,此种血型抗体中的IgG抗体透过胎盘进入胎儿体内与胎儿红细胞抗原产生抗原抗体反应,破坏胎儿红细胞而引起新生儿溶血病。
二、 Rh血型不符新生儿溶血病:因孕妇和胎儿的Rh血型不符而引起的疾病。若孕妇为Rh-,胎儿为Rh+(有D抗原),当孕妇第一胎分娩胎盘剥离时,胎儿的红细胞进入母体会刺激母体产生抗D抗体(IgG)。抗D抗体在母体怀第二胎时可通过胎盘进入胎儿,与胎儿的红细胞结合,引起胎儿发生溶血病。
三、ABO血型不符新生儿溶血病:因孕妇与胎儿ABO血型不符而引起的疾病。多见于O型孕妇,尤其多见于O型孕妇和A型胎儿。由于天然的抗A 或抗B抗体(IgM)的分子大,不能通过胎盘进入胎儿血循环,而母亲为O型者比A型或B型人更容易产生抗A或抗B的IgG抗体,IgG抗体则能通过胎盘进入胎儿血循环,引起胎儿发生溶血病。
四、A或B抗原也与部分抗A或抗B抗体发生作用,而且抗A的量高于抗B。但这类病例不多,病情也比较轻,加以胎儿血管内皮和组织细胞上有血型抗原,可部分吸收对应抗体,以减少抗体对红细胞的破坏。ABO血型的“天然”抗体主要是IgM类,但也有IgG类,后者有引起新生儿溶血病的可能。
母儿血型不合溶血病 治疗
(一)孕期处理
1.综合疗法
2.中药
茵陈蒿汤(茵陈9g制大黄4.5g、黄芩9g、甘草6g)每日一剂煎服至娩。
3.引产
(二)产时处理
争取自然分娩避免使用镇静、麻醉剂,以免增加胎、婴儿窒息机会做好新生儿抢救准备。娩出后立即断脐,以减少进入儿体内的抗体并留脐带约10cm长,以备注药或必要时换血用。胎儿出生后立即从脐静脉注入25%葡萄糖10ml、维生素C100mg、尼可刹米125mg及/或氢化考的松25mg,另留胎盘侧脐血送检血型、胆红素、特殊抗体测定及红细胞血红蛋白和有核红细胞检查等。
(三)新生儿处理
1.药物疗法
⑴激素血浆、葡萄糖综合疗法。
⑵苯巴比妥
⑶中药三黄汤
2.光照疗法
3.换疗法对产前诊断明确,胎儿出生后症状、体征明显者经治疗胆红素继续上升接近18mg%者,考虑换血。
溶血症如何治疗?
(1)一般治疗:诊断为血型不合溶血病者,在妊娠早、中、晚期各进行10天的综合治疗,以提高胎儿抵抗力,还可补充铁剂、叶酸、其他维生素。(2)中医、中药治疗:血型检测中检查出可能怀有母儿血型不合溶血病的妈妈,如在孕前已检查出为血型抗体效价高者,可通过中药治疗来降低抗体;孕期检查出血型抗体效价高,可予孕妇口服中药茵陈蒿汤,每日一剂至分娩,有抑制抗体的作用。
母儿血型不合易致死胎或胎儿畸形
当母亲血型为Rh阴性、胎儿为Rh阳性时,便有可能因母儿血型不合使胎儿发生溶血。而且Rh溶血一般不发生在首次妊娠,而是多见于再次妊娠。这是因为首次妊娠时,胎儿的异型红细胞抗原只是使母体处于“致敏”状态,并没有产生大量抗体,再次妊娠时,母体才迅速产生大量抗体,并经过胎盘进入胎儿血液引起溶血。可见,引起胎儿Rh型溶血,其母亲血型一定为Rh阴性,父亲为Rh阳性,胎儿亦为Rh阳性才能发病。在我国,汉族人中99.7%的女性为Rh阳性,Rh阴性者很少,故Rh血型不合在我国少见。Rh阴性的母亲即使怀有Rh阳性胎儿,也只有约5%的胎儿发生Rh溶血病,这与母亲的个体敏感性不同有关。虽然Rh血型不合发生率不高,但病情严重,柳欣的故事就是一个例证。
另一种更为常见的为ABO血型不合。此种类型多见于母亲为O型,胎儿为A型或B型的病例。也就是说,ABO溶血时,孕妇必为O型,丈夫为A型、 B型或AB型,胎儿才有可能为A型或B型,从而产生溶血症。与Rh溶血不同的是,50%的ABO溶血可以在第一胎发病,这是因为自然界的食物、植物、细菌中都存在像A型或B型红细胞一样的抗原物质,O型血母亲可以在孕前接触这些抗原而致敏,妊娠后再接触到不同型的胎儿血细胞抗原,便立即产生大量抗体,进入胎儿体内而致病。虽然ABO血型不合的发生率很高,但真正发生溶血的病例不多,即使发生了,症状也较轻,表现为轻、中度的贫血和黄疸,极少发生核黄疸和水肿。这主要是因为胎儿体内能够灭活部分抗体,另外,胎儿红细胞抗原性较弱,刺激抗体产生能力差。
发现血型不合怎么办
既然溶血是由于母体内产生了大量抗体导致的,那么临床上对母儿血型不合的预防和处理等,都围绕着降低母体内的抗体来进行。
孕前预防治疗 对于ABO母儿血型不合,如果妊娠前抗体明显升高,可服中药治疗直至免疫抗A或免疫抗B抗体下降到安全范围内,再开始妊娠。Rh母儿血型不合者,因首次妊娠一般不会发生溶血,所以应尽量保住第一次妊娠。若在不得已的情况下流产,可在羊水穿刺、流产、早产后和分娩后72小时内注射抗D免疫球蛋白,可阻止抗体产生,保护下一次妊娠。像柳欣这种情况,如果在第一次流产后及时查明原因,针对血型不合采取一系列防范措施,完全有可能避免后来的不幸。
孕期治疗 Rh母儿血型不合者,可分别于妊娠28周、34周对母亲注射抗D免疫球蛋白。对病情严重的胎儿可进行胎儿输血、换血,母亲换血浆等治疗。另外,中药治疗可减轻胎儿的溶血程度和延长孕周。在宝宝出生后,医生也可根据宝宝贫血和黄疸的进展情况,进行相应处理。
一切疾病都应预防在先。在准备要怀孕之前,夫妻双方最好能检测一下血型。如丈夫为A型、B型或AB型而妻子为O型者,应防范ABO血型不合的可能。如丈夫为Rh阳性,妻子为Rh阴性,则应预防Rh血型不合。如果已经存在母儿血型不合,则需要进一步了解孕妇血清抗体水平,并结合胎儿B超、羊水胆红素测定等,判断胎儿的溶血情况和健康状况,指导治疗。
溶血病是什么
什么是溶血病?会造成什么危害?妇产科主任表示,新生儿溶血病又称母子血型不合溶血病,是母亲对胎儿红细胞发生同种免疫反应引起的溶血性疾病。当母亲为O型血,丈夫血型为A型、B型或AB型,当胎儿是A或B型血则形成ABO血型不合,临床上又称ABO溶血。
其中Rh血型和ABO血型不符都能引起这种疾病,但前者引起得比较严重。在我国以ABO血型不合溶血病发生率最高,Rh血型不合溶血病发生较少,但Rh溶血临床表现比ABO血型不合溶血病重。该病易造成流产、早产、死胎、新生儿贫血、黄疸、核黄疸、小儿智力障碍甚至生出残疾儿。新生儿ABO溶血病可防可治“虽然新生儿溶血病是夫妻血型不合造成的,但并非所有O型血妈妈所生的宝宝都会发生溶血病,即使发生溶血病,现在的治疗手段也完全可以治愈。
”孙建萍主任介绍说,溶血病新生儿出生后的治疗主要是降低血清胆红素含量和改善贫血等症状。换血疗法可用母亲血或Rh阴性的O型血或Rh阴性的与婴儿ABO相合的血,此法疗效高,操作安全,被临床普遍采用。该院检验科主任张国英介绍说,新生儿ABO溶血病完全是可防可治的,该病可以通过母子血型鉴定、脐血及胎儿羊水胆红素测定、抗人球蛋白试验及特异性抗体检查即可诊断。其中产前诊断很重要,比如血型及血型抗体测定,一般先查孕妇,再查丈夫血型,如夫妻Rh血型不合或有可能引起ABO溶血的ABO血型不合时,则应检测孕妇血型抗体,必要时再做特殊性抗体检测。因此,年轻的夫妻大可不必为此担心。
新生儿溶血病的预防
因为溶血这病很少见,所以人们都会不知道它,但是这不代表没有的。现在很多溶血病的发生时,很多患者都不知情或者害怕它,其实如果你们一早去做好预防就不用害怕了吧。那么你们知道如何预防吗?下面请有关权威专家详细为我们解答一下。
新生儿溶血的预防:
⒈有可能怀母儿血型不合溶血病的妈妈,如在孕前被查出血型抗体效价高者可在孕前先进行中药治疗来降低抗体,预防怀孕后宝宝患ABO溶血病。
⒉孕后定期查抗体效价,第一次孕16周开始查抗体,第二次孕28~30周,以后2~4周查一次,自抗体效价增高时开始予孕妇口服中药,每日一剂至分娩。
⒊孕期诊断为血型不合溶血病者,在24、30、33周各进行10天的综合治疗,以提高胎儿抵抗力。
⒋自预产期前2周开始口服肝酶诱导剂,可加强胎肝细胞葡萄糖醛酸与胆红素的结合能力,从而减少新生儿胆红素脑病的发生。
血型不合导致流产之因
母儿血型不合主要有RH型和ABO型两种。当母亲血型为RH阴性、胎儿为RH阳性时,母亲可因RH致敏产生抗体,此抗体经胎盘进入胎儿血液引起溶血。同样,当孕妇为O型血,胎儿为A或B型时,孕妇体内可产生抗A或抗B抗体,随血流进入胎儿体内就可产生溶血。由此可见,引起胎儿RH型溶血,其母亲血型一定为RH阴性,其父为RH阳性,胎儿亦RH阳性时才能发病。若父为RH阳性,胎儿为RH阴性时就不会得病。同理,ABO溶血时,孕妇必为O型,丈夫为A型、B型或AB型时,胎儿才有可能为A型或B型,从而产生溶血症。当然,如果父亲的血型为O型或A2型时,胎儿的血型就可能是O型或A2型,即使母亲为O型血,也不会引起血型不合。
RH型和ABO型血型不合产生的后果相同,都会引起胎儿溶血,但两者还有所区别。首先,RH型不相溶在我国人口中发病率很低,汉族尤为少见。ABO溶血发病率明显高,有些地区在新生儿中高达1%。其次,RH血型不合一般不发生在第一胎,这是由于第一胎怀孕时,孕妇体内产生的抗体量较少,还不足以引起胎儿发病。随着妊娠次数的增加,若不予治疗,则胎儿溶血症越趋加重,常导致流产或早产。ABO溶血症,病情较轻,较少引起胎儿死在子宫内,但它可在第一胎就得病。
血型不合带给胎儿或新生儿的危害性,已愈来愈被人们所重视,随着医学检验技术的不断提高,诊断血型不合的正确率大为增加。可用多种方法测定孕妇血清中有关抗体来估计胎儿的预后。
对于母儿血型不合而致发生溶血者需要从孕期开始就在医务人员监护下,采用中西药综合治疗,以降低孕妇体内的抗体,提高胎儿的生存能力,尽量延长其在子宫内的寿命,防止其过早离开母体,即流产或早产。定期测定孕妇血清中抗体的浓度,作为终止妊娠的客观指标。一般情况下,当孕妇体内RH型抗体高达1/32以上或ABO型抗体达1/512以上时,则应该考虑引产以终止妊娠,挽救小生命。当然还要综合其他病史及检查,,最后作出引产决定。血型不合的孕妇要在医疗条件较好的医院分娩,尽量避免新生儿窒息。新生儿也要在儿科医生监护下,仔细观察黄疸或贫血症状,以便尽早采取治疗措施。对最严重的溶血患儿,还可采用换血疗法,使濒于死亡的溶血儿获得新生。
至于预防母儿血型不合带来的习惯性流产,至今还没有行之有效的好方法。为防止多次妊娠使孕妇血中抗体愈来愈高而引起血型不合的危险性,就不应该多次作人工流产,尤其是有些年轻夫妇,结婚之后不避孕,又不想要孩子,结果多次作人工流产。一旦想要孩子时,却再也保不住了。因此,避免第一胎人工流产,可以间接地减少血型不合的机率。其次,第一胎有过一死胎、死产、新生儿黄疸或原因不明性先天性脑损害者;或孕妇年龄超过35岁,或孕妇为O型,丈夫为A型、B型或AB型者,或丈夫为RH阳性,妻子为RH阴性者,妇女再次怀孕时,就要警惕母儿血型不合溶血症的发生。
溶血的预防方法有哪些
⒈有可能怀母儿血型不合溶血病的妈妈,如在孕前被查出血型抗体效价高者可在孕前先进行中药治疗来降低抗体,预防怀孕后宝宝患ABO溶血病。
⒉孕后定期查抗体效价,第一次孕16周开始查抗体,第二次孕28~30周,以后2~4周查一次,自抗体效价增高时开始予孕妇口服中药,每日一剂至分娩。
⒊孕期诊断为血型不合溶血病者,在24、30、33周各进行10天的综合治疗,以提高胎儿抵抗力。
⒋自预产期前2周开始口服肝酶诱导剂,可加强胎肝细胞葡萄糖醛酸与胆红素的结合能力,从而减少新生儿胆红素脑病的发生。
什么ABO溶血
ABO血型不合多数发病于男方A或B或AB、女方O 型,前者显性成为抗原,后者隐性无抗原;少数发病于女方A或B型的杂合子,由男方血型中的显性抗原进入缺少该显性抗原的杂合子女孩与O基因的卵子结合,同样可以发病。至于以后几胎的发病与否、取决于男方的该基因属于纯合子还是杂合子。由于女方血液中可以存在天然的抗体(α或β凝集素),所以第一胎亦可发病。因为A(B)抗原性较弱,抗A(B)抗体进入胎儿体内,部分被血型物质中和以及组织细胞吸附处理掉,故发病仅占母婴ABO血型不合的少数。
新生儿溶血病又称母子血型不合溶血病,是母亲对胎儿红细胞发生同种免疫反应引起的溶血性疾病,是新生儿病理性黄疸最常见的原因,也是引起新生儿胆红素的最重疾病,目前已发现26个血型系统,160种血型抗原,在中国以ABO血型不合溶血病发生率最高,Rh血型不合溶血病发生较少,但Rh溶血临床表现比 ABO血型不合溶血病重。MN溶血最为罕见。
ABO血型不合引起的溶血,多发生于O型血产妇所生的A型或B型血的婴儿。因为O型血孕妇中的抗A、抗B抗体IgG,可通过胎盘屏障进入胎儿血循坏。理论上母A型血,胎儿B型或AB型血,或母B,型血,胎儿A型或AB型血也可发病。但临床少见。主要是由于A型或B型血的产妇,其抗B、抗A的”天然”抗体主要为IgM,不易通过胎盘屏障进入胎儿血循环。
由于天然的抗A 或抗B抗体(IgM)的分子大,不能通过胎盘进入胎儿血循环。而母亲为O型者比A型或B型人更容易产生抗A或抗B的IgG抗体,IgG抗体则能通过胎盘进入胎儿血循环。另一原因是新生儿红细胞上的A或B抗原尚未充分表现出来,且与Rh抗原不同,不单独存在于红细胞上,而是也存在于其他细胞上及体液中。因此,A或B抗原也与部分抗A或抗B抗体发生作用,从而减弱了A 或B抗体对红细胞上A或B抗原的作用。患ABO溶血病的新生儿红细胞对Coombs直接试验的反应较弱或阴性,也可以表明这种细胞上的抗A或抗B抗体数量很少。因此,ABO溶血病在临床上较为少见。
ABO溶血病的临床表现与Rh溶血病也有些相同:①Rh溶血病在第一胎很少见,而ABO溶血病的患儿半数是第一胎。可能由于食物或外来物质中有类似ABO 抗原的物质,O型人早已被A及B抗原致敏,因此在第一次妊娠时即可发生ABO溶血病的机会与多次妊娠发生的机会差不多。多次妊娠并不增加ABO溶血病的发病率。②溶血和贫血的症状都较轻。多数患儿出生时,很少有因贫血而出现明显的循环系统症状。少数患儿血清胆红素可以明显增高,但严重到发生核黄疸则少见。 ③血液中球形细胞增多较明显,红细胞渗透脆性增高可持续数周,而Rh溶血病则很少见。④Coombs试验阴性或阳性。
本病由于症状很轻,一般不需要提前引产。婴儿出生后,大多不需要特殊治疗。如果黄疸和贫血较严重,可作换血输血治疗和光疗。
什么原因引起新生儿溶血病
新生儿溶血病主要是指母婴血型不合引起的同族免疫性溶血病,人类血型系统有40多种,但以ABO和Rh血型系统母婴不合引起溶血者为多见
(一)发病原因
由于母亲的血型与胎儿(或婴儿)的血型不合,如Rh血型不合或ABO血型不合引起同族免疫性溶血病,Rh血型不合所致溶血常较ABO血型不合为严重。
1.Rh血型不合 Rh血型不合引起的新生儿溶血症在我国的发病率较低,通常是母亲为Rh阴性,胎儿为Rh阳性而血型不合,并引起溶血,一般第一胎不发病,而从第二胎起发病,但如果Rh阴性的母亲在第一胎前曾接受过Rh阳性的输血,则第一胎也可发病。
2.ABO血型不合 本病以ABO血型不合最常见,其中最多见的是母亲为O型,胎儿(或婴儿)为A型或B型,第一胎即可发病,分娩次数越多,发病率越高,且一次比一次严重,尚可见于母亲为A型,胎儿(或婴儿)为B型或AB型,母亲为B型,胎儿(或婴儿)>为B型或AB型,但少见,胎儿(或婴儿)为O型者,可排除本病。
(二)发病机制
胎儿由父亲方面遗传来的显性抗原恰为母亲所缺少,胎儿血因某种原因进入母体,母体产生相应的IgM抗体,当胎儿血再次进入母体,母体发生次发免疫反应,产生大量IgG抗体,通过胎盘进入胎儿,使胎儿,新生儿发生溶血,只要0.1~0.2ml的胎儿红细胞进入母体循环就足以使母亲致敏。
1.Rh血型不合溶血病 多数是母亲为Rh阴性,但Rh阳性母亲的婴儿同样也可以发病,第一胎发病率很低,因为初次免疫反应产生IgM抗体需要2~6个月,且较弱,不能通过胎盘进入胎儿体内,而胎儿红细胞进入母体多数发生在妊娠末期或临产时,故第一胎常处于初次免疫反应的潜伏阶段,当再次妊娠第2次发生免疫反应时,仅需数天就可出现,主要为IgG能通过胎盘的抗体,并能迅速增多,故往往第二胎才发病,Rh系统的抗体只能由人类红细胞引起,若母亲有过输血史,且Rh血型又不合,则第一胎也可发病,母亲的母亲(外祖母)为Rh阳性,母亲出生前已被致敏,则第一胎也可发病,此即外祖母学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