养生健康

拔罐疗法的治病机理

拔罐疗法的治病机理

中医理论体系的基本特点之一为整体观念,即认为事物是一个整体,事物的内部的各个部分是相互联系不可分割的。事物与事物之间也有密切的联系,整个宇宙也是一个大的整体。中医从这一点出发,认为人体是一个有机的整体,以五脏六腑为中心,四肢百骸通过经络系统的沟通联络,使内外相通,表里相应,彼此协调,相互为用,并通过精、气、血、津液的作用,实现整体的生命活动。当刺激机体的某个部位或某个部位发生变化时,都会引起相应的全身性反应。中医学的发病认为:疾病正是在治病因素的作用下,引起机体阴阳偏盛偏衰、脏腑气血功能紊乱所致,即脏腑功能失调。病从外入,比必先见于外,反之病从内生,必形见于外,局部反映内部病变。拔罐疗法正是遵循中医理论,在中医的阴阳五行学说、脏腑经络学说及针灸腧穴学说的指导下,随罐具、多种操作方法、穴位选择、配合疗法等,而具有调节阴阳、疏通经络、活血行气、温经散寒、消肿止痛等多种疗效,从而可使充斥于体表、经络乃至脏腑重的各种治病因素祛除,使失调的脏腑功能得以恢复,最终使疾病痊愈。

综合历代医家关于拔罐疗法的临床应用于理论认识,可以归纳拔罐疗法治疗作用的主要原理有以下10个方面:

(一) 调整阴阳

阴阳贯穿于中医理论体系多个方面,说明人体组织结构、生理功能、疾病发生规律,指导临床诊断、治疗。《素问·生气通天论》载:“阴平阳秘,精神乃治;阴阳离决,精神乃绝。”《素问·至真要大论》载:“谨察阴阳所在而调之,以平为期。”《素问·阴阳应象大论》载:“善诊者,察色按脉,先别阴阳。”人体生命活动,正是由于阴阳双方保持着对立统一的协调关系的结果。正是这种“阴平阳秘、阴阳调和”,才保持了人体各组织器官、脏腑的生理功能;即阴阳处于相对平衡状态。如果因某种原因使阴阳的平衡遭到破坏,则致阴阳失调,会使机体发生疾病。《内经》中提到:“阴胜则阳病,阳胜则阴病;阳胜则热,阴胜则寒。”《素问·调经论》载:“阳虚则外寒,阴虚则内热。”可见阴阳失衡是疾病产生的根本原因。所以调理阴阳,恢复阴阳的相对平衡,就成为治疗的关键。拔罐调整阴阳的作用,一方面通过经络腧穴的配伍,另一方面与其他方法配合应用来实现的。例:拔关元可以温阳散寒,拔大椎可以清泄阳热。再如脾胃虚寒引起的泄泻,可取足阳明胃经、足太阴脾经的穴位和背俞穴如:天枢、足三里、脾俞、胃俞等,并正在拔罐后配合灸法,以温阳散寒。肝阳上亢或肝火上炎引起的项背痛、头痛、高血压等,则可取大椎穴用三棱针刺血后拔罐,以清泄肝之阳热。诸如此类,通过拔罐治疗,使机体阴阳之偏胜、偏衰得以纠正,促使阴阳转化、消长,达到阴阳平衡,调整某些脏器之功能。

(二) 疏通经络

人体的经络系统似网络,纵横交错,遍布全身,内属于脏腑,外络于肢体,将人体内外、脏腑、肢节连成为一个有机的整体,承担者人体的五脏、六腑、四肢、百骸、五官、九窍的气血运行、输布、濡养、联络、调节的作用。若经络气血功能失调是疾病产生的又一重要原因。拔罐疗法根据经络与脏腑在生理、病理上的相互影响的机制,通过对经络、腧穴负压吸拔作用,在经络气血凝滞或经脉空虚时,引导营卫之气复来输布,鼓动经脉气血,濡养脏腑,温煦皮毛;同时衰弱的脏腑功能得以振奋,鼓舞正气,加强驱除病邪之力,从而使经络气血恢复正常,疾病得以祛除。《灵枢·经别》载:“夫十二经脉者,人之所以生,病之所以成,人之所以治,病之所以起,工之所止,粗之所易,上之所难也。”也就是说人体只有保持着阴阳平衡,气血流畅,经脉相通,才能百病不生。经脉“不可不通”“脉道以通,气血乃行。”临床常用循经拔罐法、走罐法、刺络(刺血)拔罐法等,均有明显疏通经络功能。

(三) 行气活血

气血是人体生命活动的物质基础,对于人体具有十分重要的生理功能。《难经·八难》说:“气者,人之根本也”。《难经·十二难》说:“血主濡之”。《素问·五脏生成篇》说:“肝受血而能视,足受血而能步,掌受血而能握,指受血而能摄。”又如《素问·八正神明论》说:“血气者,人之神,不可不谨养”。由此可以看出,通过经络,气血对人体起推动、温煦、濡养等重要的作用。人体的物质形体与精神活动都赖于气血的作用。气属阳,血属阴。气血偏胜偏衰导致体内阴阳失衡。阴阳失调,脏腑之气与经络之气随之发生泥乱。脏腑之气与经络之气是构成脏腑经络的最基本物质,又是推动和维持脏腑、经络进行生理活动的物质基础。影响气血的运行,经络之气逆乱,营卫气血的运行被阻,则发生痿痹等病。拔罐疗法则从其穴前导之,或在对应之穴启上,使所闭之穴感受到刺激,循经传导,则所滞之气血亦缓慢通过其穴,而复其流行,起到疏通经络,行气活血,调和营卫,增强体质的作用。寒者气凝,瘀则气滞,气行则血行,气滞则血瘀。由于寒、气、血互为因果,从而形成气滞血瘀之病变。拔罐通过“吸拔”、“温通”作用,促进血液流动,人体气血畅通,达到活血行气的作用。

(四) 化瘀散结

血瘀是疾病过程中形成病理产物,又是某些疾病的治病因素。淤血形成后,不仅失去正常血液的濡养作用,而且反过来又会影响全身或局部血液的运行,产生疼痛。出血或经脉瘀塞不通,以及产生“瘀血不去,新血不生”等不良后果。人体有了经络的联系,使人体的五脏六腑、四肢百骸、五官九窍和筋骨皮肉有机联成一体。而整体功能的维持则以五脏为中心,通过脏腑气血、经络并行调节,经络畅通,气血运行如常,脏腑功能正常,则生命活动正常。拔罐作用于肌表,通过对经络、穴位或病变部位产生负压吸引作用,使体表组织充血、瘀血、出血等变化,使经络血活气通,则瘀血化散,雍滞凝滞得以消除。经络气血畅通,五脏六腑得以濡养,鼓舞振奋人体气血功能,使人体生命活动正常。

(五) 温经散寒

寒为阴邪,易伤阳气。“阴胜则阳病”,阳气受损,失其温煦气化的作用,出现阳气衰退寒证,寒性凝滞,收引主痛,凝滞则凝结,阻滞不通之意,指人体气血津液运行痹阻;收引即收缩牵引之意,可使气机收敛,腠理、经络、筋脉收缩而挛急,出现气血凝滞、血脉挛缩而头身疼痛,筋脉拘急而肢体迟伸不利或冷厥不仁。拔罐吸着皮肤的温热刺激,通过局部皮肤感受器和经络,传导给相应的组织器官,使体内寒邪得以拔出体外,从而达到“温经散寒”的双重功效。

(六) 通利关节

风、寒、温、邪侵袭人体,痹阻于筋脉,致使关节发生红、肿、热、痈等病理变化,进而导致机体活动障碍,主要病机是因气血痹阻不通,筋脉关节失于濡养而疼痛、拘急、屈伸不利。拔罐疗法有祛风散寒、祛邪除湿、温通经脉、疏通气血的作用。通过其温热,机械刺激,及负压吸拔作用,吸出筋肉血脉中的风寒,逐其湿气,从而使经络之邪得以祛除,气血畅通,经脉关节得以濡养、通利,按着腧穴在患处施行此法,通利关节之效更显。

(七)消肿止痛

所谓“不通则痛”,风、寒、湿、瘀等致病因素作用人体,经脉气血运行不畅,致使局部发生红、肿、热、痛等系列病理变化,同时疼痛又进一步加重气血的痹阻。拔罐具有活血化瘀、温经散寒、通利关节等作用。经脉通畅,气血运行无阻,“通则不痛”。清代赵学敏《本草纲目·拾遗》载有火气罐用以治疗风寒头痛、眩晕、风痹及腰痛等症而不必服药。

(八)发汗解表

肌表是体藩篱,外感六淫伤人,一般都先出表证,此时邪气比较浅,可通过宣发肺气,调畅营卫,开泄腠理等作用,通过人体的汗出,使在肌表的外感六淫之邪随汗而解。《素问·阴阳应象大论》说:“其在皮者,汗而发之”。拔罐通过吸着作用,温热及良性刺激的神经反射作用,达到发汗、驱除风、寒、湿邪的作用。此作用不仅主要治疗外感六淫的表证,对凡是腠理闭塞,营卫不通而寒热无汗,或腠理疏松,虽汗出而寒热不解病症,如:麻疹、疮疡、水肿、疟疾等初起之时需先除表证时皆可用之。

(九)托毒排脓

湿热火毒之邪蕴结局部,阻滞气血运行,而出现红、肿、热、通、脓、化脓等系列表现。日久火热毒邪伤及阴液而出现阴虚内热或热毒炙盛德实热之证,危及生命。毒气郁结、恶血淤滞之症,在未成脓之时,施以拔罐疗法,尤其是针刺之后拔罐,可使毒血吸出,气血疏通,瘀阻消散。已经化脓时,可托毒排脓,使症状迅速减轻。

(十)扶正补虚

中医学认为,疾病的发生关系到人体正气与邪气(致病因素)两个方面。正气指人体的功能活动和其抗病、康复能力。邪气是指各种治病因素。如外感六淫、痰饮、瘀血以及跌扑损伤等。疾病的发生和变化即是在一定条件下邪正斗争的反映。正能胜邪则不发病,邪能胜正则发病。《素问·评热病论》说:“邪之所凑,其气比虚”。《素问·遗篇·刺法论》说:“正气存内,邪不可干”。《灵枢·百病始生》也说:“风雨寒热不得虚,邪不能独伤人。卒然逢急风暴雨而不病者,盖无虚,故邪不能独伤人。此必因虚邪之风,与其身形,两虚相得,乃客其形”。由此看出,正气不足是疾病发生的内在根据,邪气是发病的重要条件。随着正邪双方的变化,疾病表现出两种不同的病机和证候,即《素问·通评虚实论》所言:“邪气盛则实,精气夺则虚。”对于治疗《素问·三部九候论》指出:“……实则泄之,虚者补之,必先去其血脉而后调之…….”这就是说,在临床治疗疾病时,应按着“实则泄之,虚者补之”的法则进行,但当先泄去脉中邪气而后再调其虚实。拔罐疗法祛除具有拔除体内各种邪气,同时还具有扶助正气的作用。前者主要通过各种拔罐方法来实现,后者主要依靠经络腧穴和配合其他疗法来实现。拔罐通过对机体局部良性刺激,再依靠人体自控调节系统传达与调节,从而起到调整某些脏器功能的作用,达到扶正祛邪、阴阳平衡的功效。如脾胃虚寒性胃痛治疗则应以扶正为主,可选用上腹部和背部腧穴,进行拔罐治疗。再如荨麻疹的患者由于营血虚弱,卫外失固,腠理穴虚,风邪乘虚侵袭肌肤而引起。治疗时可在病变局部进行刺血拔罐,以祛除风邪,配合曲池、血海以调营扶正。邪气祛除、营卫调和,则病自愈。许多临床实践证明,刺血拔罐疗法祛邪作用最佳,而拔罐及熨罐法的温阳扶正作用最佳。对于常人,背腧穴拔罐、走罐,可起到补虚泄实、畅行气血、扶正固本、调整阴阳、祛病强身、防病保健的作用。

先秦时期的拔罐疗法在古书上是如何记载的

拔罐疗法,古代典籍中称之为角法。 那是因为在中国远古时代,还没有现代这 些吸拔器具,古时候的医家是用动物的角作为吸拔工具的。1973年在湖南省的长沙 马王堆汉墓出土了一本帛书《五十二病方》,据医史文献方面的专家考证,这本 《五十二病方》是我国现存最古的医书, 大约成书于春秋战国时期。书中记载了有关于角法治病的叙述:牡痔居窍旁,大 者如枣,小者如核者,方以小角角之,如孰(熟)二斗米顷,而张角。其中以 小角角之,便是指用小兽角拔罐,这说明我国医家至少在公元前六世纪,就 已经开始采用拔罐这一治疗方法。

臀部拔罐疗法治百病

治百病是一种夸张的说法。

这里说臀部拔罐疗法治百病只是夸张了臀部拔罐的效果,臀部拔罐虽然很好,治百病还是夸张了,但是臀部保健一直是人们所忽视的,定期做个臀部拔罐对于身体体质的改善还是很有效果的。

拔罐的好处

中医课堂:拔火罐的好处>>“拔火罐”是民间对拔罐疗法的俗称,又称“拔管子”或“吸筒”。它是借助热力排除罐中空气,利用负压使其吸着于皮肤,造成瘀血现象的一种治病方法。

中医课堂:拔火罐的好处 平衡阴阳 阳盛则热,阴盛则寒。发热是阳气盛实的表现,而寒战恶寒是阴气盛实的症状,在大椎进行拔罐能够治疗发热的疾病,而在关元进行则能治疗寒性的疾病。

中医课堂:拔火罐的好处 调和脏腑 拔罐疗法通过结经络、穴位局部产生负压吸引作用使体表穴位产生充血、瘀血等变化,穴位通过以通过经络与内在的脏腑相连,从而治疗各种脏腑疾病。

中医课堂:拔火罐的好处 疏通经络 拔罐疗法通过其温热机械刺激及负压吸引作用,刺激体表的穴位及经筋皮部,而穴位及经筋皮部是与经络密切相连的。所以,拔罐能够疏通经络,使营卫调和,祛除经络中的各种致病的邪气,气血畅通,筋脉关节得以濡养、通得,从而治疗各种疾病。

中医课堂:拔火罐的好处 协助诊断 通过观察所有拔罐后体表的变化可以推断疾病的性质、部位及与内脏的关系。

中医课堂:拔火罐的好处 祛除病邪 拔罐疗法因为以负压吸拔体表的穴位,不公能够开腠理、散风寒,而且还能调整脏腑经络的作用,鼓舞人体的正气,也有助于体内致邪气的排出。

中医课堂:拔火罐的好处 双向调节 在临床取穴和拔罐方法都不变的情况下,拔罐疗法具有双向的良性调节作用。

中医拔罐操作简单、方便易行,也曾经一度被老百姓当作是重要的家庭日常救治手法,具有调整人体的阴阳平衡、解除疲劳、增强体质的功能,从而达到扶正祛邪、治愈疾病的功效。

拔罐疗法治疗疮疡痈毒的独特效果

拔罐疗法对疮疡痈毒的治疗有其独到之处。

(1)拔罐形成的负压作用于脓腔,可使脓液充分引流,减少全身中毒性反应,促进创口愈合。

(2)避免在治疗深部脓肿和复杂多脓腔脓肿时大创口引流,减少病人痛苦,缩短引流创口愈合时间。

(3)促进脓栓脱落,缩短炎症周期,少用抗生素,从而大大缩短了病程。

(4)拔罐的温热效应及持久均匀的负压效应,改善了局部创面的血液循环,促进了复杂创面和经久不愈的慢性溃疡的迅速愈合。

拔罐疗法的应用范围十分广泛,在临床上早已从早期的疮疡发展到用来治疗包括内科、外科、妇科、儿科、皮肤科、五官科等100多种疾病。特别是近年来,一些从未用本法治疗过的疾病如白塞病、术后腹胀,以及一些疑难急症如老年性慢性支气管炎、肺水肿,甚至如心脏病、骨折等,使用本法也取得了意想不到的效果。根据临床观察,本法对高血压、心绞痛亦有明显疗效。由于拔罐疗法所具有的独特医疗机理,其治疗疼痛性疾病更为见长。

拔罐疗法具有明显的缓解疼痛效果,无论是内科的头痛、腹痛、胆绞痛、风湿痛,还是外科的急性腰扭伤、慢性软组织损伤,都可以用拔罐疗法取得立竿见影的疗效,有的甚至只需一次治疗即可痊愈。

刺络拔罐的镇痛效果尤为显著。中医认为“通则不痛,痛则不通”,疼痛多因经络阻滞,气血瘀阻。刺络拔罐能有效地去瘀行血,通经活络,临床常用于治疗各种疼痛。现代医学也认为,刺络拔罐刺激了某一局部的神经,调节了相应部位血管和肌肉的功能,反射性解除血管和平滑肌的痉挛,产生了明显的止痛效果。

另外,用本法治疗效果较理想的病证有:感冒、流行性腮腺炎、哮喘、支气管炎、百日咳、冠心病、心律不齐、中暑、肺水肿、急性胃肠炎、胃痛、小儿消化不良、高血压、中风后遗症、糖尿病、头痛、胁痛、神经痛、肌肉痛、关节痛、腰背痛、痛经、月经不调、乳腺炎、术后肠粘连、荨麻疹、带状疱疹、产后缺乳、牙痛、扁桃体炎、面瘫、毒蛇咬伤、疮疡初起、近视等。

拔罐是如何兴起的

古时候人们常以兽角做罐治病,故而 得名角法,现代人则称拔罐。在我国 民间拔罐疗法流传广泛,从南到北,从东到西,深受普通百姓的欢迎,并且可治疗 多种疾病。拔罐疗法以有数千年的历史。

拔罐的由来

拔罐疗法是以罐为工具,利用燃烧、挤压等方法排除罐内空气,造成负压,使罐吸附于体表特定部位(患处、穴位),产生广泛刺激,形成局部充血或淤血现象,而达到防病治病,强壮身体为目的的一种治疗方法。拔火罐与针灸一样,也是一种物理疗法,而且拔火罐是物理疗法中最优秀的疗法之一。儿童同样适用。还称“拔罐子”。有火罐、气罐等。

拔罐法又名“火罐气”“吸筒疗法”,古称“角法”。这是一种以杯罐作工具,借热力排去其中的空气产生负压,使吸着于皮肤,造成郁血现象的一种疗法。古代医家在治疗疮疡脓肿时用它来吸血排脓,后来又扩大应用于肺痨、风湿等内科疾病。建国以后,由于不断改进方法,使拔罐疗法有了新的发展,进一步扩大了治疗范围,成为针灸治疗中的一种重要疗法。

拔罐能治宫寒吗

拔罐疗法是可以治疗宫寒症状的。一般来说,拔罐疗法治疗宫寒,可以于每日下午拔罐,一般间隔3到4天拔一次。具体拔罐穴位,可以选取足三里、三阴交、关元、肾俞、命门等穴位,每次拔罐10分钟。

对于持续性的宫寒,也可以用拔罐进行调理,效果很不错。拔罐可以把体内毒气逼出来,既能解除宫寒之痛又没有副作用。主要是在腰腹部正对着的背部进行拔罐,往下延伸到尾椎骨附近。每次拔罐要持续20—25分钟,每天拔两次,连续3天就能使宫寒症状明显减轻。

相关推荐

肩周炎拔罐治疗有效吗

药罐法:取肩周疼痛处的穴位。用直径4—10厘米的竹管。经药汁(透骨草、防风、川乌、草乌、荆芥、独活、羌活、寄生、艾叶、红花、牛膝、桂枝、川椒各100克,煮沸10—15分钟后取汁)。煮沸3分钟后,在所选择的治疗部位拔罐。病情较重者,可用密排法。留罐15—20分钟,每日或隔日1次。 拔罐疗法是适宜家庭应用的治疗肩周炎的中医疗法,是利用各种罐子,使其内部形成负压后吸附于体表后达到治疗疾病目的的中医外治疗法。中医认为,它具有驱风散寒、除湿祛毒、温经通络、活血化淤、舒筋止痛的功效。拔罐疗法对肩周炎有较好的治疗作用。

怎么祛湿效果最好 拔罐

传统中医常用拔罐疗法来治疗疾病,通过拔罐可以有效祛湿逐寒、疏通经络、行气活血、消肿止痛、拔毒泻热,具有调节阴阳、解除疲劳、增强体质的功能。拔罐疗法操作相对简单,比较适合家庭养生,祛湿寒。

夏季最适合拔罐

拔罐疗法有气罐和火罐两种,目前比较流行拔火罐。拔罐疗法可以分筋散寒,疏通经络、行气活血、消肿止痛、拔毒泻热,因此可以起到调整身体状态、解除疲劳、增强体质的功效。夏季留罐时间最好控制在10分钟左右。 夏日里感冒促发率高,拔罐疗法能对感冒初期和风寒以及湿气引起的风湿病起到很好的疗效作用。夏天拔火罐治疗一些冬季易发的疾病效果也比较好,这就是常说的冬病夏治,包括慢性支气管炎、过敏性鼻炎、反复感冒等。

拔罐有什么好处 拔罐6大好处

阳盛则热,阴盛则寒。发热是阳气盛实的表现,而寒战恶寒是阴气盛实的症状,在大椎进行拔罐能够治疗发热的疾病,而在关元进行则能治疗寒性的疾病。 拔罐疗法通过结经络、穴位局部产生负压吸引作用使体表穴位产生充血、瘀血等变化,穴位通过以通过经络与内在的脏腑相连,从而治疗各种脏腑疾病。 拔罐疗法通过其温热机械刺激及负压吸引作用,刺激体表的穴位及经筋皮部,而穴位及经筋皮部是与经络密切相连的。所以,拔罐能够疏通经络,使营卫调和,祛除经络中的各种致病的邪气,气血畅通,筋脉关节得以濡养、通得,从而治疗各种疾病。 拔罐疗法因为以

肩周炎患者能拔罐吗呢

拔罐疗法是中医学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有着悠久的历史。拔罐疗法在我国古代称为“角法”,当时是用牛,羊角制成罐具来拔罐的。 拔罐疗法取材方便,简单易学,无须很多特殊的贵重设备,家庭中随处可得的罐、瓶都可以作为罐具使用,进行治疗,而且疗效可靠,使用安全,是深受人们喜欢,在我国民间应用最广、最具特殊的外治疗法。 拔罐疗法具有疏通经络,温经散寒,祛风除湿,活血化瘀,消肿止痛等作用。随着研究的不断深入,其治疗范围日渐扩大,现在使用于治疗颈椎病、肩周炎、落枕、软组织损伤、坐骨神经疼痛、肌肉痉挛等外科疾病,也用于支气管炎

拔罐怎么拔

拔罐疗法常被中医用来治疗止痛消肿、行气活血或排毒等功用,目前多以火罐法及抽气法为主,可单罐或多罐并行,通常留置5至15分钟,就可帮助患者有效纾缓症状;重要的是必须依照患者的体质看是否适合进行拔罐疗法,且进行拔罐前,一定要进行皮肤消毒,并选择较丰厚宽广的肌肉部位,才能避免造成治疗后的伤害。 拔罐疗法须依照患者体质、症状等,选择适合的火罐,且医师必须动作稳、准、快,拔出浓或血时,就应再消毒,避免二次感染。

拔火罐对我国人类身体有哪些好处

民间有“要想身体安,火罐常常沾”的说法。拔罐具有驱寒祛湿、疏通经络、活血化瘀、扶正祛邪等功效,是一种被民间老百姓广泛应用的自然疗法。随着医学和科学技术的发展,拔罐疗法更是焕发了新的生命力,已经被越来越多的人所接受。拔罐疗法不但能治疗风寒痹痛、虚劳、喘息等数百种内外疾病,还能强身健体,尤其一些慢性病,拔罐疗法效果更显著。对于常见病来说,拔罐也能很快见效。

拔罐多长时间可以洗澡 拔罐后的常见反应及处理方法

1.拔罐时,无论采用什么罐具、罐法进行拔罐,由于罐内的负压作用,局部皮肤组织都会向上凸起,高于罐内的平面,患者都会有牵拉、发胀、发热、凉气外溢、舒适轻松等感觉。有些症状渐渐减轻,甚至有些病这些都是正常的反应。痛完全消失, 2.采用针罐法、刺络拔罐法时,罐内皮肤会缓慢出血;用拔罐疗法治疗痈疖时,罐内拔出大量脓血和坏死组织等。这些都是正常现象,不必惊慌。 3.起罐后,拔罐部位的皮肤出现潮红、紫红或紫色斑疹,属于拔罐疗法的治疗效应,1~2日后会自然消失,不需要做其他处理。 4.中医认为,通过观察拔罐过程的反应,

拔罐后皮肤颜色如何鉴别

自古以来,拔火罐都是以防病治病、强壮身体为目的的一种治疗方法,也是针灸治疗中的一种重要疗法。拔罐疗法是以罐为工具,利用燃火、抽气等方法产生负压,使之吸附于体表特定拔罐部位,产生刺激经络穴位,达到养生保健的目的。拔火罐常用于感冒、颈肩腰腿疼痛、肥胖、头痛、中暑、青春痘、胃脘痛及慢性疲劳综合征等疾病的防治。 拔罐疗法具有发汗解表、行气活血、消肿止痛、温经散寒等功效。夏季拔罐除了解暑湿外,也有利于解决空调环境导致的汗孔闭塞,暑热内蕴不能发散,从而引起各种暑夹寒湿之症。拔罐产生的真空负压在经络穴位上,可将毛孔吸开

拔罐的主要作用原理

拔罐的三大作用机理: 第一,机械刺激作用 拔罐疗法通过排气造成罐内负压,罐缘得以紧紧附着于皮肤表面,牵拉了神经、肌肉、血管以及皮下的腺体,可引起一系列神经内分泌反应,调节血管舒、缩功能和血管的通透性从而改善局部血液循环。 第二,负压效应 拔罐的负压作用使局部迅速充血、淤血,小毛细血管甚至破裂,红细胞破坏,发生溶血现象。红细胞中血红蛋白的释放对机体是一种良性刺激,它可通过神经系统对组织器官的功能进行双向调节,同时促进白细胞的吞噬作用,提高皮肤对外界变化的敏感性及耐受力,从而增强机体的免疫力。其次,负压的强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