养生健康

中医对气管癌的认识

中医对气管癌的认识

中医无肺癌之名。但在中医学文献中,类似肺癌症候的记载习少。有人认为,秦汉时代的《素问·玉机真藏论》所说:“大骨枯槁大肉陷下,胸中气满,喘息不便,肉痛引肩项,身热脱肉,破胭…¨肩髓内消,……”乃是描写晚期肺癌所出现的疲倦、乏力、消瘦、贫血、食欲不振等全身症状。而《难经》所说:“肺之积,名曰息贲,在右胁下,覆大如杯。久不已,令入洒淅寒热,喘咳,发肺壅,……”其叶肺中积症,应该指肺癌。在中医咳嗽、胸痛、咯血、肺痿、痞癖等症中,显然也包含了一部分肺癌的症状。因此这些病症的治疗经验可供肺癌的证治借鉴。

可能由于本病死亡率较高,现代中医治疗本病起步较晚。50年代曾有过治疗转移性肺癌的个案报道。而对原发性肺癌进行病例数较多的临床观察,则始于70年代末期。以后的发展就较为迅速。据不完全统计,近十年间共发表临床报告80余篇,记录病例4O00余例,其中半数论文为个案报告,中西医结合论文20余篇治疗病例1300余例,单纯用中医治疗的论文20余篇,病例2400余例,积累了较丰富的经验。临床观察表明,中医中药可以弥补西医在癌症晚期无法治疗的不足,或者能增强西医治疗的疗效,减少副作用,提高生存质量。

在作临床观察的同时,许多医者从传统的中医理论探讨了本病的病因病机、临床分型、处方原则、用药规律。有的探讨了中医传统的四诊方法如舌象、面诊等与本病诊断的关系;有的探讨了中医的分型与某些实验室检查之间的关系;有的运用中医中药来改进原有的诊断方法;有的对某些抗癌中药的治疗机理作了大量实验研究;有的探讨了本病中医药预防方法和护理方法,以及气功、食疗等治法。可以认为,各地学者在中医领域内从各个角度对本病进行了艰巨的探索。

当然,本病是一种难治程度很高的疾病。它的病因与治法在许多方面还是未知数,在现代中医面前,还有大量的工作需要做,尤其是中医药治疗本病的机理,值得作深入研究。如有的医者发现用中医药治疗后,在病灶改变不大的情况下,存活期与生存质量却均见提高。这提示了中医药治疗本病的机理与现代西医学有很大不同。如果能在这方面摸索出一些规律,无疑有重要的临床意义。

综合各地的观点,本病的病因病机,主要有以下四个方面。

阴虚内热 素体阴虚,或高年、久病损伤阴津,阴虚生内热;或外邪犯肺,化热伤阴,久之则脏腑失和,气血运行不畅,痰浊内生,积聚于肺脏,形成肺癌。

气阴两虚 素体气阴不足,或高年、久病损伤气阴;或外邪犯肺,耗气伤阴,导致气血津液运行不畅,停积于肺脏,形成肺癌。

肺脾两虚 外邪犯肺,肺气不和。饮食不节,损伤脾胃,脾虚生湿。肺脾两虚,湿浊内生,气血运行不畅,积聚于肺脏,形成肺癌。

痛风的中医认识

中医对痛风的认识由来已久,元代丹溪的《格致余论》曾提到,“痛风者,大率因受热已自沸腾”。中医认为痛风的发病原因包括外感风寒和先天禀赋,先天禀赋不足,会导致肾气亏虚和脾胃功能失常,也是导致痛风发作的根本原因,临床表现为局部关节红肿热痛,多发的关节部位在第一跖趾关节,也就是在脚的大拇指位置,还有踝关节,膝关节,肘关节,腕关节,这些关节都会发作。

中医将痛风大致分为五型,包括湿热蕴结型,寒湿痹阻型,肝肾不足型,痰瘀痹阻型以及寒热错杂型。临床上则分为发作期和间歇期。痛风的发作期是一个急性的表现,突发关节局部会出现红肿热痛,活动不灵,肿胀,如果到了间歇期,一般疼痛已经缓解,遗留下来的多是高尿酸血症,有的病人可能还会遗留一些关节疼痛。

中医治疗痛风的方法分为内治和外治,内治就是通过中医的辨证论治来辨证分型,根据不同的证型来进行治疗,除了服药以外,中药还有一个特色就是外治法,还可以进行杂合以治,也就是将内外的方法融合在一起,外治包括外敷,外洗以及痛风贴来进行治疗,除此之外,火针放血疗法也可以治疗痛风。

乳腺癌的中西医认识

中医辨证论治

本病属于中医“乳岩”“乳疳”范畴。早、中期多为肝郁气滞,冲任失调,毒热蕴结之实象,而晚期多为气血亏虚之虚象。

(一)肝郁气滞 主症:乳房结块,皮色如常,质地坚硬,精神抑郁,胸闷不适,舌苔薄白,脉弦缓或弦滑。

治法:疏肝解郁,化痰散结

方药:逍遥散加减:柴胡,青皮,陈皮,当归,赤芍,香附,金铃子,甘草,夏枯草,山慈菇,瓜蒌等。

(二)痰瘀互结主症:乳房结块,皮色青紫,形体多肥,面色晦暗,舌质紫黯或淡暗,有瘀斑,苔厚而白,脉弦而滑

治法:化痰散瘀,消肿散结

方药:二陈汤合抵挡丸加减:陈皮,半夏,茯苓,穿山甲,桃仁,乳香,没药,水蛭,丹参,白花蛇舌草,全蝎,山慈菇等。

(三)冲任不调主症:乳房结块坚硬,不红不热,伴有月经不调,婚后未生育或有多次流产史,舌质淡红,苔薄白,脉沉细。

治法:调摄冲任,软坚散结

方药:二至丸合二仙汤加减:女贞子,旱莲草,仙茅,仙灵脾,当归,菟丝子,黄柏,知母,生地,甘草,鹿角胶,夏枯草,山慈菇等。

(四)热毒蕴结主症:岩肿溃烂,血水淋漓,臭秽不堪,色紫剧痛,舌质红,苔黄,脉弦数。

治法:清热解毒,化瘀消肿

方药:五味消毒饮合化岩汤加减:金银花,蒲公英,地丁,当归,生黄芪,当归,红花,白术,猪苓,茯苓,陈皮,生甘草,夏枯草,蜂房等。

(五)气血两虚主症:晚期乳岩,破溃外翻如菜花,不断渗流血水,疼痛难忍,舌淡红,苔薄白,脉沉细无力。

治法:调补气血

方药:归脾汤加减:生炙黄芪,党参,白术,茯苓,当归,木香,远志,酸枣仁,白芍,夏枯草,仙鹤草,生甘草等。

西医治疗

(一)手术:根治术、改良根治术、扩大根治术、保乳术、单纯乳房切除术,而随着乳腺放疗、化疗、内分泌治疗和生物治疗等综合治疗手段的不断发展,未来手术将不断趋向保守。

(二)放疗:单纯根治性放疗:早期乳腺癌的根治放疗可达到与根治性手术相同的治疗效果,少数有手术禁忌证或拒绝手术的病人可采用此治疗。预防性放疗:主要用于乳腺癌保乳手术后乳房及瘤床、区域淋巴引流区的照射,改良根治术后胸壁和区域淋巴结的照射 缩瘤放疗:通过照射晚期不能手术的乳腺癌,肿块缩小达到手术切除的目的,为手术切除创造机会。姑息性放疗或减证放疗:主要用于晚期乳腺癌伴多发远处转移,减轻患者症状,或年龄≥70岁,一般状况差不能承受手术、化疗者,姑息治疗控制病情,达到镇痛、减压、缩瘤目的。

(三)内科治疗:1.化疗:类型包括新辅助化疗、辅助化疗、晚期转移性乳腺癌的化疗。常用方案:单药化疗-阿霉素、表阿霉素、紫杉醇类、卡培他滨、吉西他滨、长春瑞滨联合化疗:含蒽环类和杉醇类化疗方案、含铂类、含卡培他滨/吉西他滨/长春瑞滨等化疗方案。2.内分泌治疗:类型包括新辅助内分泌治疗、辅助内分泌治疗、复发转移乳腺癌内分泌治疗;常用药物:抗雌激素类-他莫昔芬(三苯氧胺),芳香化酶抑制剂-常用第三代:阿那曲唑、来曲唑、依西美坦。3.生物靶向治疗:针对表皮生长因子受体2( HER-2):曲妥珠单抗、 拉帕替尼;针对肿瘤血管内皮生长因子( VEGF)新生:贝伐单抗、舒尼替尼、索拉非尼;针对上皮生长因子受体( EGFR) :西妥昔单抗,吉非替尼,厄洛替尼。

痔疮的中医认识

目前对痔疮的定义有两种,一种是传统意义上,它是指直肠末端黏膜下,或肛管皮肤下或肛缘皮下静脉从的静脉血管发生扩张、屈曲所形成的静脉团。还有一种就是比较现代的说法,就认为是一种肛垫病理性肥大,或者是移位,或者是肛周皮下的血管血液淤滞所形成的一些团块,有这样两种理论。

痔其实是我们传统中医学很早就出现的一个概念,痔所指的范围比痔疮宽泛,它不光是指肛门部位的,在体表或体腔的其他部位发生一些凸出于腔道表面,或者体表表面的,我们都把它称之为痔。比如说肠道的息肉,古代的传统医学把它称之为息肉痔,肛裂我们把它称之为裂痔,甚至是鼻腔里面的一些鼻息肉,也把它称之为痔,所以古中医里的痔它不是单纯的一种肛门病的疾病,只是在后面演化过程当中,大家习惯把肛门病成为痔,一想到痔就想到肛门的痔疮。传统意义上的痔漏,现在基本上把这个名字都称之为肛肠科,不叫痔疮科了。但现代通俗讲法来讲,痔和痔疮没有太大区别,痔就是痔疮。

俗话说十人九痔,精确的讲,应该是十男九痔,十女十痔,这个痔疮的发病率是比较高的,据临床统计,女同志的发病率达到了60%以上,男同志的发病稍微低点,50%以上。

通常意义上来讲,我们把痔疮一般分为这么三大类,外痔、内痔、混合痔,外痔顾名思义就是我们肉眼能够看得到,长在肛门周围的痔。内痔就是平常在肛门内部,不借助一定的器械仪器我们看不到,混合痔就是既有外痔又有内痔融合起来,融成一体形成的痔。

从中医的辨证分型来讲,目前我们一般把它分为这几大类型:风伤肠络型、湿热下注型,气滞血瘀型,脾虚气陷型,阴虚肠燥型共五型。以这几种分型也是临床上最为常见的。

传统中医认为痔疮的发病有这些因素,有外感六淫,中医讲的风寒暑湿燥火六种外邪;有内伤七情,喜怒忧思悲恐惊;还有饮食不洁,经常吃辛辣刺激的食品;还有起居不规律,长期熬夜;还有久坐久立等不良习惯;还有妇女怀孕;还有长期便秘,大便干结这些病。以上这些因素都容易导致人体脏腑功能的失调,最后在体内产生瘀血浊气,下注肛门筋脉横解,肠辟为痔,这就是我们中医对于痔疮形成的机理的解释。

痔疮的治疗方法,主要分两大分类,一个是保守疗法,一个是手术疗法,保守疗法包括内服药,包括外敷药,或者是熏洗,或者是针灸,或者是注射,都包括在这个保守疗法里面。中医药治疗痔疮,特别是在保守治疗这一块,它的优势是很明显的,有活血去瘀的,有消肿止痛的,有去腐生肌的,在临床上对应的非常多,因为痔疮无论是在做保守治疗或者做手术以后,它的并发症很多,中医在防治这个痔疮术后的并发症方面,也有它自己独到的优势的,疗效也非常的显著。

中医是如何认识皮肤癌的

中医学认为本病虽然征候多样复杂,但究其病因无外乎内外,内为脏腑功能失调,外为六淫之邪入侵,内外之邪交结日久,内耗阴血,夺精灼液,以致肝血枯燥,难荣于外,肺气失养,皮毛不涧,终致皮生恶疮。其病理机制,一为正虚,年老体弱,阴阳失调,气血不足,肌肤失养;二为气滞血瘀,郁怒忧思,肝气郁结,气血瘀滞,阻于肌肤;三为湿浊,饮食厚味,醇酒炙博,壅塞睥胃,运化失司,湿浊内生;四为外邪入侵,风、毒、燥、热、寒、暑等外邪入侵。

一千余年来,中医学对皮肤癌的治疗积累了丰富的经验,特别是历代医家提出的内服与外治相结合的治疗方法,疗效稳定,不良反应少,减轻患者的痛苦,延长其生存期,展示了中医药治疗皮肤癌的科学性和优越性。

痛经的中医认识

从中医的角度理解痛经,可以总结为两句话,不通则痛,不荣则痛。首先,不通的原因:第一,中医强调气血运行,如果气血不通,女性就容易伤肝,容易情绪刺激,那么肝气郁结,就会气滞血瘀,气血就会运行不畅通,不畅通就会引起痛经。例如女性家里出了不愉快的事情或者吵架以后,就会引起气血运行不畅通,就造成了痛经;第二,寒凝侵袭,如果下雨天淋了雨,或者受寒感冒了就会痛经。这是因为血遇到热才会沸腾,它就运行畅通,如果遇到寒它就凝滞,它就运行的很慢。张教授举例为证,下雪天到外面跑一趟,血就会有一些凝滞,脸色为青紫的,如果在火炉旁边烤火,脸就是红的,血液循环会很快。不荣则痛的原因有两点:第一,月经出现后,由于气血不够,不能荣养这个冲脉、任脉、子宫,就是没有荣养气血,运行就会不畅通。就是大病久病以后,或者产后倒流血,它的血亏了,血不够了,所以它就营养不了子宫,冲脉,任脉,所以来月经的时候就疼痛,这种痛多半是在月经完了以后痛;第二,如果平时流产次数太多,多产,房劳,伤了肾精,精液不够,肾精不够,血也亏了,那胞宫里边就空虚,冲脉、任脉就没有营养,所以就会痛经。

中医治疗痛经分两步:第一步,行气活血止痛,不管是寒痛,气滞痛或者是别的痛,都是运行不畅通,所以都要行气活血止痛,目的就是减轻患者的疼痛,第二步,就是辨证论治,什么原因引起的,就叫辨证论治,找它的原因,来辨证论治,慢慢的治。

痛经的中医认识

痛经是妇科疾病当中常见的一个多发病,它的病因很多,病机很复杂,这个病多半发生在年轻女性,特别是原发性闭经。一般都是少女月经来了以后,就开始痛经,它表现为经期或者是月经前月经后出现周期性的下腹部疼痛,如果是痛的比较剧烈,甚至可以晕厥,有些女性还会伴随全身的症状,比如头痛,胃痛,还有呕吐,甚至腹泻,肛门坠痛,以上这些一般都叫痛经。

从中医的角度理解痛经,可以总结为两句话,不通则痛,不荣则痛。首先,不通的原因:第一,中医强调气血运行,如果气血不通,女性就容易伤肝,容易情绪刺激,那么肝气郁结,就会气滞血瘀,气血就会运行不畅通,不畅通就会引起痛经。例如女性家里出了不愉快的事情或者吵架以后,就会引起气血运行不畅通,就造成了痛经;第二,寒凝侵袭,如果下雨天淋了雨,或者受寒感冒了就会痛经。这是因为血遇到热才会沸腾,它就运行畅通,如果遇到寒它就凝滞,它就运行的很慢。张教授举例为证,下雪天到外面跑一趟,血就会有一些凝滞,脸色为青紫的,如果在火炉旁边烤火,脸就是红的,血液循环会很快。不荣则痛的原因有两点:第一,月经出现后,由于气血不够,不能荣养这个冲脉、任脉、子宫,就是没有荣养气血,运行就会不畅通。就是大病久病以后,或者产后倒流血,它的血亏了,血不够了,所以它就营养不了子宫,冲脉,任脉,所以来月经的时候就疼痛,这种痛多半是在月经完了以后痛;第二,如果平时流产次数太多,多产,房劳,伤了肾精,精液不够,肾精不够,血也亏了,那胞宫里边就空虚,冲脉、任脉就没有营养,所以就会痛经。

中医治疗痛经分两步:第一步,行气活血止痛,不管是寒痛,气滞痛或者是别的痛,都是运行不畅通,所以都要行气活血止痛,目的就是减轻患者的疼痛,第二步,就是辨证论治,什么原因引起的,就叫辨证论治,找它的原因,来辨证论治,慢慢的治。(编辑:何佳敏)

中医对支气管哮喘的认识

包括全面的中医对支气管哮喘的病因病机认识,中医辨证分型治疗支气管哮喘,中医治疗支气管哮喘的疗效标准、分型治疗、专方治疗、老中医经验等,中药治疗支气管哮喘的用药规律等。 支气管哮喘(下简称哮喘)是一种以发作性胸闷咳嗽,大多呈典型呼吸性困难伴哮鸣音为临床特征的常见慢性病。本病多在遗传的基础上受到体内多种因子激发下发病。但其确切病因,迄今还未完全弄清。目前,现代医学尚无根治的方法和药物。

在中医学中,本病归属于哮喘或哮病。早在《黄帝内经》即有记载,如《素问 ·通评虚实论》云:“乳子中风热,喘鸣肩息”描述了小儿哮鸣的病因与症候。汉代张仲景的《伤寒杂病论》,阐述了喉间哮鸣有声、不能平卧的发病特点,所制小青龙汤,越婢加半夏汤等,迄今仍为临床所常用。唐宋时期,无论对本病的临床症候及方药治疗都有进一步的认识。至金元时期,自《丹溪心法》一书开始,将哮喘独立成篇,并提出“未发以扶正气为主,既发以攻邪气为急”的观点,对后世有较大影响。明代戴原礼就本病病因,明确提出宿根之说。清代对哮病的认识有更大进展,在病因上,李用粹将其概括为:内有壅塞只气,外有非时之感,隔有胶固之痰。在辨证论上,《医宗金鉴》将其分为寒、热、虚、实四类。在治疗上,不少医家根据自己临床实践,对前人经验进行了总结和整理。

现代中医治疗哮喘的临床资料,首见于1954年。50年代中后期在发掘继承古方(主要是含砒方药)和民间验方上做了大量工作,并开展了有益的探讨。60年代,本病治疗进一部引起中医界的注意,报道病例的样本数显著增加,往往多达百例以上。对本病的辨证,特别是舌苔和脉象研究上,有较大进展。应用气功治疗哮喘,在这一时期达到鼎盛,从疗效到机理都作了较为客观的观察。另外,以体针为主的各种穴位刺激法也被应用于本病的治疗。本病治疗取得重大进展,是在70年代末期之后,一方面是,从病因病机、辨证分型直至疗效评价的认识渐趋一致;另一方面,针对本病症情复杂,容易复发的特点,治疗方法则日趋多样,专方治疗和针灸疗法,已成为当前防治哮喘的主要方法之一。同时,在治疗效果上,已越来越显示出中医药的优势,据对公开报道的临床资料统计,其有效率在85%~90%左右。

中医防治哮喘的机理研究,始于60年代。当时曾观察施行气功治疗患者的尿17一酮类固醇含量的变化,认为其疗效的产生可能与增加肾上腺皮质的血流有关。80年代以来,广泛开展了内分泌学、免疫学、血液流变学及分子生物学等方面的研究,取得了一系列成果。如发现应用补肾法,能调节患者下丘脑-垂体-肾上腺系统的功能,提高受外源性激素抑制的垂体——肾上腺轴的兴奋性,由此而获得哮喘的远期疗效。另外,通过血液流变学测定,发现支气管哮喘的发病过程和临床所见的瘀血证表现,与多项血液流变学指标异常有关。

寻求具有普遍意义的根除本病的治法和方药,仍是中医药工作者今后的努力方向。 关于哮喘的病因病机,历代有主肺、主肾、主瘀、主痰、宿根、七情、饮食等多种观点。通过现代大量调查观察,下般认为分内外二因。外因与气候、饮食、环境有关,其中主要是寒温失调,本病诱发与季节关系密切;饮食以偏食甜、酸、咸多见;而环境亦是重要诱发囚素,如烟尘、花粉、油漆等,以香烟味为最。内因与体质、遗传及情志有关。临床发现,虚胖、面色咣白、肉松、手足热、发育较差或有奶癣症的痰蕴状态的小儿,易罹患本病。其病机则可归纳如下:

疫 唾喘病机多责之为痰。痰的产生为内外多种因素作用所致。外感风寒失于表散,凝而成寒痰,或过食甘肥酒浆,内酿痰热,上干于肺,敛聚成热痰。长期吸烟,薰灼肺道,或愤怒忧思,气机郁滞,均能生痰。而先天禀赋不足,或久病体虚,脏腑功能失调,更可变生痰浊。痰伏于内,胶结不去,而成宿根,一经新邪诱发,引动伏痰,痰郁阻管,气道失利,痰随息动,从而导致哮鸣气喘等症。

虚 病程迁延,痰浊久留,正气逐渐虚弱;或因年老体弱,脏精为之衰减,均可导致脏腑功能低下。本病早期或在青少年中多病位在肺,实症为主;至后期或老年,则渐由实转虚,由肺及肾。

近年来,尚发现哮喘发病与瘀亦有关,痰饮内伏,多与气郁、血瘀互为因果,本病羁留日久,气郁痰滞,络道不畅,血行被阻,可出现瘀痰胶结不解。

通过大量临床实践,对支气管哮喘的分型已渐趋统一。具体分型如下:

1.发作期

寒哮 呼吸急促,喉中有哮鸣音,痰白不粘或清稀多泡沫,口不渴或渴喜热饮,形寒怕冷。舌苔白滑,脉滑紧。

热哮 气粗息涌,痰鸣如吼,胸胁胀闷,咳呛阵作,痰黄稠厚,咯吐不利,汗出,口渴喜饮,不恶寒。舌质红,苔黄腻,脉滑数。

2.缓解期

肺虚 畏寒自汗,气短声低,极易感冒,每因气候变化而诱发。舌淡,苔薄白,脉细弱。

肾虚 平时气短,动则喘促,腰酸肢软,畏寒肢冷,面色苍白。舌淡,苔白,脉沉细。

在分型上尚有脾虚、肺肾虚、脾肾虚等分法,但据所及文献,临床报道颇少,故从略。

认识癌症 中医教你正确认识癌症

一、中医对癌症的认识

1、病机基础

关于癌症的病因病机,历来说法较多,但多不外乎内虚外邪。痰、瘀、热、毒、虚等因素均与癌症有关,因此癌症的临床表现变化多端,甚至可能在同一时间、同一机体内出现截然相反的病理现象。而厥阴经为两阴交尽之经,具有寒热错杂、虚实夹杂的特点。中医认为,癌症的临床症状特点正与厥阴病的特征不谋而合,进而认为癌症的病位在厥阴,病机基础在于“阴阳气不相顺接”。

2、病机转化关键

专家认为,“癌”不是某种组织或某种结构,而是人体的一种状态,体现的是人体内部、人体与外界环境的平衡。在“阴阳气不相顺接”的基础上,人体正气会逐渐亏耗,而癌毒也会因之而生。但癌毒的产生与正气的亏耗并不是必然出现癌症。

当人体正气尚能遏制癌毒时,人体就不会出现癌变,若相反,癌变就会发生。因此正气耗散与癌毒扩散趋势的互相转化、互相影响是癌症进展、肿瘤转移的重要原因。

3、病机的外在表现

在“癌”这种状态下,人体就会呈现出一系列的病理表现,如气滞、血瘀、痰凝等,这些病理表现与癌毒一起耗伤正气,使正常的气血转化为“恶气”、“恶血”,最终导致“癌瘤”的出现。

二、中医治疗癌症的关键点

1、癌毒的根源

铲除毒根即消除肿瘤,这是治疗癌症最直接的手段。

2、人体内环境

气滞、血瘀、痰凝等为肿瘤发病提供了土壤环境。放疗、化疗之后,癌细胞的生长、扩散速度反而加快的现象并不少见,这正是由于放疗和化疗虽然在短时间内抑制了癌细胞的生长扩散,却也破坏了人体的内环境,反而更利于癌细胞的生长。

3、“种子”

当正气耗散,不能制癌毒时,癌毒会逐渐扩散,在病态的人体内环境的帮助下,把正常的细胞转变为癌细胞,肿瘤就会扩散。这个过程中,正常细胞就充当了癌变的“种子”。

中医是如何认识皮肤癌的

皮肤癌在中医学上有很多种称谓,如“反花疮”、“石疔”、“石疽”、“乳疳”等。中医学对皮肤癌的认识最早见于《诸病源候论》,该书是公元610年隋朝的巢元方编着的,书中详尽地记载了“反花疮”的临床表现,与现代医学中皮肤鳞状细胞癌极其类似;另外一本医学典籍《外科真诠》中记载的“乳疳”一病,其临床表现与现代医学中皮肤原位癌中的乳房Paget病类似。

中医学认为本病虽然征候多样复杂,但究其病因无外乎内外,内为脏腑功能失调,外为六淫之邪入侵,内外之邪交结日久,内耗阴血,夺精灼液,以致肝血枯燥,难荣于外,肺气失养,皮毛不涧,终致皮生恶疮。其病理机制,一为正虚,年老体弱,阴阳失调,气血不足,肌肤失养;二为气滞血瘀,郁怒忧思,肝气郁结,气血瘀滞,阻于肌肤;三为湿浊,饮食厚味,醇酒炙博,壅塞睥胃,运化失司,湿浊内生;四为外邪入侵,风、毒、燥、热、寒、暑等外邪入侵。

一千余年来,中医学对皮肤癌的治疗积累了丰富的经验,特别是历代医家提出的内服与外治相结合的治疗方法,疗效稳定,不良反应少,减轻患者的痛苦,延长其生存期,展示了中医药治疗皮肤癌的科学性和优越性。

中医对输卵管粘连的认识

中医对输卵管粘连的熟悉也有深刻的研究,中医认为输卵管粘连有轻有重,粘连共分三度,输卵管挟部粘连为一度:输卵管与宫角结合部粘连为二度;输卵管壶部与伞口粘连为三度。

不管是双则还是单则,那个部位粘连,多数人因流产后炎症过重,淋沥不断数日,或患有慢性盆腔炎:子宫内膜炎、附件炎,没有及时治疗,久而久之,炎症感染了输卵管内壁溃烂,后经治疗炎症消炎,输卵管也就粘在一起了,多数人来经前几天两乳胀疼,泌乳素鬲的患者,中医称“气血不调”就会出现乳汁,月经来后症状消失,长期输卵管粘连的患者,就跟接扎一样。并无任何症状反应,治疗经后以凉血、疏肝调气为主,经前以活血化瘀、温化为主。

中医气功美容法

中医气功美容法

中医气功美容是运用各种气功功法以防治损容性疾病或延衰驻颜、轻身健体、增添气韵、美化形体的一种美容方法。

中医气功美容是运用各种气功功法以防治损容性疾病或延衰驻颜、轻身健体、增添气韵、美化形体的一种美容方法。它的最大特点是整体观。中医认为:人的形体肢节、肌肤毛发、五官爪甲等无不与机体内脏腑经络气血紧密联系,只有脏腑经络气血功能健旺,元气充沛,才能润发美颜即所谓"有诸内者必行诸外"。中医气功美容就是通过调节体内脏腑经络气血阴阳平衡以达到却病保健美容的目的。

中医气功治病的基本原理是强调调身、调息、调心,强调"意气合一"。中医气功能以意念指导放松、以意念诱导入静、以意念调整大脑和皮层下各级神经中枢的功能。中医气功既可通过脑和神经系统,也可直接作用于各组织系统、器官乃至细胞;中医气功的独到之处就是意念的引导,由于意念具有正向信息作用,从而使整体功能趋向于高度协调、高度序化、高度激发的状态。中医气功的强身功效卓著,全身强健,容貌自然更加健美亮泽。中医气功可发挥良好的整体运行效果,使人体似日月、似自然、动静适合,运化自然,去病强身。

每天坚持半小时,让你的肤色亮起来,健康起来,不妨来试试中医气功美容吧。

中医对慢性支气管炎的认识

慢支归属中医“咳嗽”、“喘证”、“痰饮”等范畴,早在《黄帝内经》中就有记载。如《素问·五常政大论》云:“金不及……其发咳喘,其脏肺……其病喘。”指出了咳喘之疾,其病在肺,而肺之虚实皆可导致咳喘。汉代张仲景在《金匮要略》中专篇论述指出“病疾饮者,当以温药和之”的治疗原则,并创制了苓桂术甘汤、肾气丸、苓甘五味姜辛汤等方剂。历代医家在此基础上对本病的病因病机、防治等方面也有较详细的阐述,并有所发挥,在长期医疗实践中积累了一整套中医中药防治慢支的临床经验。

现代中医对慢支防治的临床研究,早在50年代就有人提出了比较系统的看法。60年代末至70年代初,全面开展了应用中草药、针灸疗法防治本病的工作,同时做了大量的实验研究和药理研究,并召开了全国性学术会议,促进了研究工作的发展。80年代对慢支的研究虽然没有像60年代后期和70年代前期那样有大量报道,但研究更为深入扎实,辨证分型渐趋规范,处方用药日臻成熟。临床观察中除内服中药外,还对针灸、敷贴等作了大量观察,并提出了各种冬病夏治方法。实验研究除了继续进行药理研究外,还涉及更多的方面。如肺气肿与肺血流图的关系,发现应用活血化瘀法,能改善肺的微循环,增加肺血流量的作用。又如对慢支虚证者的血浆环核苷酸含量的测定,观察到气虚和阳虚之间有一定的相关性,均有一定的临床价值。在临床疗效上,据对几千例慢支资料分析、比较、有效率从70%上升至90%以上,显效率从20%上升至50%以上,表明中医药治疗本并的疗效是肯定的。

总之,中医药在治疗本病方面确实取得了较好的疗效,但对慢支的预防还缺乏有效的方药,临床治愈率有待再进一步提高。 本病的发生与年老体弱、脏腑功能失调和外邪侵袭等因素有关。此外,起居失调、批叫、烟酒刺激等因素也与本病有密切关系,均可致肺、脾、肾的生理功能失常而出现脾失健运、肺失肃降及肾不纳气等病理变化。而其中脾肾阳虚是本病的主要病机,现分述如下:

外邪侵袭 冬春季节寒冷或气候突然变化,外邪从口鼻而入或侵袭皮毛,内舍于肺,肺气不宜,肃降失调,引起咳嗽。如迁延不愈,久咳伤肺,肺气上逆,卫外不固,反复发作,脾肾收损,逐渐形成慢性咳喘。

痰饮内聚 脾失健运,水湿留阻,痰引内聚,上渍于肺,留滞肺络,阻塞气道,肺有停痰宿饮,易受外邪诱发,致使咳喘反复不愈。

肾虚失纳 肺为气之主,肾为气之根,肺病经久,必累及肾,肾气不能摄纳,以致肺气不能归根于肾,故气短而喘,动则尤甚,随着年龄的增长与衰老,症情日趋严重。

综上所述,本病以肺、脾、肾三脏功能失调,气血阴阳虚衰为本,痰饮、寒邪为标。本虚而标实致成本病。而起居是、劳倦,烟酒为本病之诱发因素,均可导致咳喘的发作或加重。

相关推荐

走出对中医药治疗癌症认识上的误区

误区一:中医药治疗只用于肿瘤的晚期 “你的病已是晚期,我们没有什么好办法了,你去找中医看看吧。”这是晚期肿瘤病人在西医院就诊时常常听到的一句话。于是部分晚期患者抱着最后一线希望来到了中医院。这些患者常常经过了手术,放疗和多种方案多疗程的化疗,最后出现全身多处转移,体质差,免疫功能低下,甚至出现黄疸、大量胸腹水及多器官的衰竭。 对于这些病人,中医药能否给他们带来希望呢?不可否认,对于这些晚期病人,通过中药的调理确实可以在一定程度上减轻病人的痛苦、延长生存时间。但是,中医药治疗恶性肿瘤的优势并不仅仅在晚期,早

中医如何认识子宫肌瘤

中医认为,子宫肌瘤的形成与正气虚弱,血气失调有关。或由经期产后,内伤生冷,或外受风寒,或恚怒伤肝,气逆而血流,或忧思伤脾,气虚而血滞,或积劳积弱,气弱而不行所致。常以气滞血淤,痰湿内阻等因素结聚而成。且正气虚弱为形成本病的主要病机,一旦形成,邪气愈甚,正气愈伤,故后期则形成正气虚,邪气实,虚实错杂之痼疾。 根据本病血气失调的特点,治疗时应辨清在气、在血,新病还是旧病的不同。病在气则理气行滞为主,佐以理学;病在血则活血破淤散结为主,佐以理气。新病正气尚盛,可攻可破;久病正衰,宜攻补兼施,大凡攻伐,宜“衰其大

中医角度认识糖尿病

中医对糖尿病的定义1.肝肾阴虚,经脉阻滞消渴病日久,伤及肝肾,肝肾阴虚经脉失养;燥热伤阴耗血,阴虚血亏,成阴虚血瘀之家,血瘀阻络,络脉失养。 中医对糖尿病的定义2.肝肾亏虚,风寒湿伤消渴病日久,肝肾亏虚,风寒湿邪侵袭,脉络疾阻,经脉失养。 中医对糖尿病的定义3.脾肾阳虚,痰瘀阻络捎渴病初期以阴虚为主,日久阴损及阳,致脾肾阳虚。脾失健运, 肾失温煦,水湿聚而为痰。阴虚血运不畅,阳虚血运乏力,成瘀血之象。痰瘀既为病理产物,又 为致病因素,痰瘀互结、阻于脉络,经脉失养。 中医对糖尿病的定义4.营卫不和,经脉不活

关于卵巢癌7个认识误区

卵巢癌认识误区一:卵巢癌一般多见于更年期或绝经期的女性? 正确解答: 卵巢癌可发生任何年龄,更年期与绝经期的女性,发生卵巢癌是最为常见的人群,并不能笼统的这样理解。现在20岁以下发生卵巢癌的病人都有。不同类型的卵巢癌年龄分布也不同。卵巢上皮癌40岁以后迅速增加,高峰年龄为50-60岁,到70岁以后逐渐下降;性索间质肿瘤类似卵巢上皮癌,随年龄增长而上升;而生殖细胞肿瘤多见于20岁以前的年轻女性,独身或未生育的妇女卵巢癌发病率高。 卵巢癌认识误区二:独身者卵巢癌的发病率高 正确解答: 有人统计,独身者的卵巢癌

中医对甲亢病因的认识

中医认为甲亢是以内伤虚损为基础,复加外邪侵袭,形成气、痰、瘀、火共同为患的本虚标实之证。以怕热多汗、心悸易怒、多食消瘦、指舌颤抖、颈前肿大为典型证候,病位在颈部缨脉(甲状腺),病变波及肝、肾、心、脾、肺,而以肝肾为主。现重点介绍情志内伤和饮食不节引起的甲亢。 1、情志内伤 与现代所称之精神因素相似。情志不调,郁怒伤肝,肝失疏泄;气机不畅,气郁化火生热伤阴,血脉瘀阻;肝气横逆犯脾,致湿生痰。痰、热、瘀结于颈前则颈缨肿大;内扰心神则心悸易怒、怕热多汗;上犯肝窍则见突眼;热扰中焦则消谷善饥;火热伤阴,肌肤筋脉失

中医对结肠炎的认识

中医对结肠炎的认识:结肠炎属于慢性的肠道疾病,对结肠炎患者的身体有很大的困扰,因此及时的进行治疗才能早日摆脱此病的困扰。而关于慢性结肠炎的认识分为西医和中医,今天我们要说的就是慢性结肠炎的中医认识,希望可以提高患者对此病的认识程度。 (1)腹泻型: 泄泻、大便不成型、腹痛、便血、粘液便、脓血便、肠鸣及排便不畅、不尽、里急后重,伴有消瘦、全身乏力、恶寒、头昏等症。 (2)便秘型: 大便秘结,如羊屎样,排便不畅、不尽,甚则数日内不能通大便,有一部分患者原有长期腹泻史,伴有腹痛、消瘦、口干、腹胀贫血等症,易恶变

走出对中医药治疗癌症认识上的误区

中医药治疗癌症,是我国独特的治疗方法。比起国外来,我们多了一种治疗手段,不少外国癌症患者也千里迢迢来到中国寻求中医治疗。跟西医的手术、放疗、化疗相比较,实际上各有其所长。运用得当,可以取长补短,疗效成倍提高,有时还会出现奇迹;运用不好,可导致病情加重,甚至加速死亡。笔者多年来,接触了大量的癌症患者,许多惨痛的教训使我深感有责任向癌症患者们呼吁,带他们走出对中医药治疗癌症认识上的误区。襄阳市中医医院肿瘤、血液病科朱学明 误区一:中医药治疗只用于肿瘤的晚期 “你的病已是晚期,我们没有什么好办法了,你去找中医

中医对女性不孕的认识

(一)肝肾阴虚型 肝藏血、肾藏精、肝肾阴虚则精血不足,血海空虚而致不孕,症见不孕,月经先期,量多色深,头晕耳鸣,腰酸乏力。舌红而干,脉细数。治宜滋养肝肾,调补冲任。方用养精种玉汤(熟地、山茱萸、白芍、当归)加菟丝子、女贞子、金樱子、首乌、龟板、牛膝等。 (二)脾肾阳虚型 先天肾气亏损,后天脾气虚弱,精血两亏,冲任虚衰,不能摄精成孕。症见不孕,月经后期,量少色淡,性欲淡漠,腰酸乏力,纳少便溏,小便清长。舌淡胖,脉沉细。治宜健脾补气,温肾助阳。方用毓麟珠(人参、白术、茯苓、甘草、当归、川芎、熟地、白芍、菟丝子

中医学如何认识高血压病

高血压病的主要临床症侯、病程和转归 ,以及其并发症 ,均属祖国医学中的“头痛”、“眩晕”、“中风”等范畴。早在《内经》中就有“诸风掉眩 ,皆属于肝”、髓海不足 ,则脑转身鸣”的记载 ,认为本病的眩晕与肝肾有关。《丹溪心法·头眩六十七》提出“无痰不眩”、“无火不晕” ,认为“痰”与“火”是引起眩晕的另一种原因 ,以上这些论述 ,与高血压病均有一定关系。 中医学认为高血压病常与情志失调、饮食失节、内伤虚损等因素有关。 ( 1)情志失调长期精神紧张或恼怒忧思 ,可使肝气内郁 ,郁久化火 ,耗损肝阴 ,阴不敛阳

中医学对肛痿的认识

中医学认为,肛瘘的形成与以下几个方面有关: 1、外感六淫之邪所致 如《河间六书》云:“盖以风、热、燥、火、湿邪所致,故令肛门肿满,结如梅核,甚至乃变而为瘘也。”《本草纲目》云:“漏属虚与湿热。”均明确认识到肛瘘与风、热、燥、火、湿邪侵袭人体有关。 2、饮食肥甘厚味,恣酒,忧思,便秘,房劳过度 《千金方》云:“肛门主肺,肺热应肛门,热则闭塞,大行不通,肿缩生疮”。《丹溪心法》曰:“人唯坐卧湿地,醉饱房劳,生冷停寒,酒面积热,以致荣血失道,渗入大肠,此肠内脏毒之所由作也。”而《外科正宗》云:“夫脏毒者,醇酒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