摇头疗爷爷能治好脑瘫吗 剧烈摇头对婴儿的危害
摇头疗爷爷能治好脑瘫吗 剧烈摇头对婴儿的危害
在剧烈的摇晃之下,婴儿头部急剧加速减速,脑组织会因为惯性和颅骨发生冲击挤压,可造成脑组织损伤和出血,出现“婴儿摇晃综合症”
把宝宝抛向空中易致脑震荡
婴儿头颅很脆弱婴儿摇荡综合征 (SBS)多发生于1岁以内的婴儿,其中以6个月的宝宝更多见,且男孩多于女孩。宝宝为什么会发生SBS?原来,婴儿脑部占体重的1/4,而成人的这一比例为1/38~1/40。如1岁婴儿脑重为900克左右,而成人脑重为1500克左右。婴儿颈部肌肉不发达,柔软娇嫩,对头颅支撑力弱,当剧烈摇晃或震荡头部,或把孩子向上抛时,由于颅骨组织比重大,而颅内脑组织比重小,在向上抛和自由落下的过程中,从加速到减速,两者发生速度差,形成一种剪切力,使紧密坚硬的颅骨与柔嫩脆弱的脑组织相互碰撞,轻者会致脑震荡,重者可引发脑挫裂伤、脑水肿、高颅压昏迷、抽风甚至死亡。
胎儿在母腹中三个月时就开始感受到随母亲动作而至的轻柔摇晃,这能刺激中枢神经系统及呼吸中枢,使孩子出生后睡觉时能保持畅通而有力的呼吸。摇篮的轻微摇晃会使婴儿身体各种神经反射发育得又快又完善。人在青春期耳前庭系统完全成熟前,必须要经常受到一定程度的摇晃,才能促进神经反射和运动器官的发育。这就是为什么要让孩子骑木马、荡秋千、玩旋转游艺车的原因。然而摇晃不是摇荡,摇晃过于剧烈变成摇荡就会对婴儿造成伤害。
最好避免摇荡婴儿要避免婴儿摇荡综合征的发生,除了预防和反对对儿童的暴力外,还要注意不做那些无意或善意的习惯性摇荡婴儿的动作,特别是过度用力上下或前后摇荡宝宝、高举抛接、将宝宝摔在床垫或沙发上、让婴儿使用无法支撑其头部的坐椅、只扶住宝宝腋下而将其放在大腿上用力摇晃等危险动作。不要让宝宝长时间睡卧在电动摇摇床上。不要将头颅发育不成熟即不能抬头的婴儿放在震荡很明显的推车里。不要把小于6个月的婴儿强行放在不能平躺的婴儿推车里让其坐下。
长久累积或短期摇荡所造成的头部伤害,在孩子的头颅外表可能看不到任何受伤的痕迹,因此年轻的父母要仔细观察孩子有无异常情况。若宝宝出现以下情况父母应该高度警惕:呕吐、神志怪异、没有精神、呼吸心跳急促、抽筋、昏迷等。
摇宝宝睡觉会将孩子晃晕吗
“小婴儿不要再摇了!抱着孩子不断抖动,哭得越凶,抖得越厉害,直到孩子睡去,实际上孩子是被抖晕过去了。婴幼儿在一岁半前是脑发育高峰,而且出生后额叶未完全发育,脑组织的发育慢于颅骨的发育,因此颅内空腔较大,剧烈的活动头部会导致“摇拨浪鼓效应”,而最常见的是硬膜下积液。”
摇晃着哄宝宝,真的会带来这么严重的危害?来听听专家的解释。
会晃出问题吗?
专家解释:有可能,但概率极低
专家表示,过度摇晃婴儿可能导致其脑部血肿,这种病被称为“摇篮综合症”。
专家解释说,1岁半以下的小婴儿大脑发育还不完全,其大脑就好像盛放在颅骨里的嫩豆腐,脑组织和颅骨间并无连接。如孩子的脑组织发育比颅骨发育慢,两者之间会出现空腔。此时,当孩子受到一定频率的长时间摇晃,就会导致硬膜下积液。一旦空腔和积液出现,孩子继续受到晃动,大脑也会跟着震动,头盖骨和大脑之间的静脉被挤压,血流受阻,会引起“脑轻微震伤综合症”、 慢性硬膜下积液或慢性硬膜下血肿,更严重的,则可能出现失明甚至死亡。然而,事实上,“摇篮综合症”的发病率是极低的,到目前为止,该院尚未收治过一例真正的“摇篮综合症”患者。
专家认为,如今孩子金贵,“恐怕没有父母会用如此高强度、高频率的力度对付自己的宝宝”。微博中所说的“孩子被抖晕”、“拨浪鼓效应”都是极端事例,应是意在提醒年轻父母,摇晃孩子有风险,要多加注意。
孩子到底该怎么“晃”
专家建议:轻抱轻摇,轻晃摇篮
今年29岁的陆小姐,儿子刚刚满周岁。对于“孩子不能摇”的说法,她很惊讶:“家里一直都是抱着孩子摇晃哄他睡觉,如果这样不安全,那该怎么做?”
专家表示,只要不是晃动力气太大,或者恶意摇晃,平时家长抱着孩子轻轻摇晃是没有问题的。
专家称,婴幼儿哭闹时,母亲温柔的怀抱和抚触能起到很好的安慰作用。她同时提醒,如果孩子睡在摇篮中,家长不要用同一频率长期摇晃摇篮。因为孩子如长时间在同一频率下晃动,可能引起脑部震荡,导致危险。
专家同时提醒,对于有脑部基础病的孩子,稍加外力或许就会使其受伤。如果宝宝出现了呕吐、抽搐、嗜睡、烦躁,眼球上翻等症状,家长应及时带其就医,以免耽误治疗时机。
婴儿打嗝摇晃症
婴儿摇晃症候群指的是在短时间内剧烈地摇晃宝宝或经常用力摇晃宝宝对宝宝造成的一系列伤害。月龄小的宝宝,颈部尚不能很好地支撑头部,在不同方向剧烈地加速与减速晃动下,宝宝的头部虽没有直接撞到坚硬的物体,但也会造成脑部伤害。婴儿摇晃症候群是婴幼儿因为外力伤害而导致死亡或肢体障碍的主要原因。当宝宝被剧烈摇晃后,可能会出现一些症状,包括不安、嗜睡、不停地流口水、四肢无力、抽搐痉挛、呕吐,乃至呼吸加快、体温下降和心跳过慢,严重者呈现昏迷、心跳停止、 瞳孔放大甚至死亡。
摇晃会损害婴儿大脑
强力摇晃会出问题
“婴儿摇晃综合征”是为何造成的呢?开发区妇幼保健院儿科主治医生金剑光告诉记者:“因为婴儿脑部发育仍未稳固,不管有没有和别的物体发生碰撞,当受到强力摇晃时,脑部组织容易受到撞击而出现血管撕裂及脑神经纤维受损。”
金医生告诉记者,这种征状多发生于0-3岁的婴儿,但主要好发对象为0-12个月大的婴儿,原因是婴儿颈部较为柔软、脆弱。一旦被摇晃,疏忽给予宝宝颈部支撑,婴儿的大脑就会在他的相对空旷的头骨中来回碰撞,有可能导致婴幼儿永久性的脑部伤害,产生许多后遗症,包括头痛、头晕、失忆及影响智力,严重者因脑部有大量微丝血管爆裂,引致脑部大量出血,可导致瘫痪甚至死亡。
医生:
“摇晃综合征”的发病率极低
那么,我们平时抱小孩是否就不能摇晃吗?
金医生说:“这还要看父母摇晃的幅度和强度。只要不是晃动力气太大,或者恶意摇晃,家长抱着孩子轻轻摇晃是没有问题的。现在家里就一个宝贝疙瘩,很少有父母会用如此高强度、高频率的力度抖晃自己的宝宝。”
金医生强调说,事实上,“摇晃综合征”的发病率是极低的,到目前为止,该院尚未收治过一例真正的“摇篮综合征”患者。
记者了解到,“婴儿晃动综合征”在国外的发生,许多是因为父亲剧烈和猛烈摇晃婴儿。 正常情况下抱着孩子摇几下,这种幅度一般是不会有什么影响的。因此,家长要注意摇晃孩子不能过度,摇时动作放轻,这种危险完全可以避免。
摇晃婴儿
要轻缓温柔
今年29岁的陈小姐,女儿刚刚满周岁。对于“孩子不能摇”的说法,她表示很惊讶:“家里一直都是抱着孩子摇晃哄他睡觉,如果这样不安全,那该怎么做?”
金医生说:“动作可以轻缓一点,可以温柔地抱起他,轻轻抚摸后背、四肢等,让他感到安全、放松,同时检查一下宝宝是否过冷或过热、衣服是否舒适,给他一个玩具分散注意力。”
摇晃宝宝睡觉会影响智力吗 摇晃宝宝会影响智力吗
经常摇晃宝宝入睡,特别是0-8个月大的婴儿,若动作剧烈,或长时间无数次的快速摇晃婴幼儿,可能会造成其脑部伤害,影响智力;导致宝宝智力发育迟缓、学习障碍、语言障碍、动作发育迟缓等危害。因为1岁以内宝宝颅脑还在发育期,婴幼儿的头部约占全身重量的25%,且婴颈部肌肉柔弱,无力控制头部,在被摇晃时,会造成孩子脆弱的脑组织不停地和颅壁发生碰撞,从而损伤大脑。
为什么宝宝走路时摇摇晃晃
专家诊察:正常现象
其实大多数刚刚会走路的宝宝,走起路来都会摇摇摆摆、歪歪倒倒的,一般情况下都是属于很正常的现象,并不一定是大脑运动神经发育及平衡功能异常。
首先,宝宝刚学会走路时,一般头部较大,身子较长,四肢较短,身体处于一种重心不稳的状态,即头重脚轻;其次,出于这个时期的宝宝的神经系统还没发育完善,大脑皮层兴奋容易泛化,腿部肌肉又缺乏力量,因此运动神经支配肌肉的运动能力也较弱。所以,在最初学走路时,他们并不能做到像大人那样,在身体重心发生变化时能及时调整姿态来保持身体平衡,往往以重心前移来带动身体移动,并需身体其他部位的协助。
这样,宝宝在刚刚学走路时常做出两条胳臂和两条腿交错摆动的动作,还做出一些多余或胳臂和腿配合不协调的动作。为了加大脚的支撑面积,他们两脚之间的距离比较宽。由此,他们走路的节奏、步幅及速度都不均匀,表现出东倒西歪、摇摇晃晃、就好似小鸭子走路的样子。不过,宝宝会随神经肌肉功能的逐渐增强步态变稳起来。
专家建议:以防万一
1.如果宝宝在1岁半后仍不能站立;或行走不稳、经常摔跤,并走起路来左右摇摆好似鸭子;或一开始走路正常而逐渐出现行走困难,体内可能隐藏着某种疾病,如脑瘫、先天性髋关节脱位及进行性肌营养不良等。
2.如果发现宝宝出现以上异常现象,妈咪就要尽早带宝宝去医院就诊,切不可马虎大意,不当一回事,要为宝宝争取最佳治疗时间。
家长要切记不可摇晃宝宝,摇晃孩子容易出现婴儿摇晃症候群,对宝宝的大脑有危害。很多家长并不了解什么事婴儿摇晃症候群,也不知道摇晃婴儿的危害。下面小编就来一一介绍。
什么是婴儿摇晃症候群
所谓婴儿摇晃症候群(Shaken infant syndrome),是指瞬间以不当的方式剧烈摇晃婴幼儿,或长时间无数次的快速摇晃婴幼儿,造成其脑部伤害,甚至死亡。目前临床病例多发生于0-4岁的婴儿或幼小儿童,但主要好发对象为0-8个月大的婴儿,原因是婴儿颈部较为柔软、脆弱,及其身体比例和大人有差异,婴儿的头部比例约占身长得1/4,且婴幼儿期脑部发育较快,因此,宝宝头部的重量也约占全身重量的1/4,加上婴幼儿颅底较为平坦,脑部不易固定,颈部又欠缺支撑力,因此,当大人或外力施予部当激烈摇晃,或是将婴幼儿背在大人背上,却疏忽给予他们颈部支撑,都有可能导致婴幼儿永久性的脑部伤害,产生许多后遗症,造成无法抹灭的遗憾。
摇宝宝睡觉会将孩子晃晕吗
妈妈一边抱着孩子轻轻摇晃,一边唱起摇篮曲;原本哭闹的宝宝就在那令人宁静的节奏中渐渐睡去这原本是多少代人心里的经典画面,可近日微博上疯传的一条信息却提出了相反的警告,让众多家长们大惊失色:
“小婴儿不要再摇了!抱着孩子不断抖动,哭得越凶,抖得越厉害,直到孩子睡去,实际上孩子是被抖晕过去了。婴幼儿在一岁半前是脑发育高峰,而且出生后额叶未完全发育,脑组织的发育慢于颅骨的发育,因此颅内空腔较大,剧烈的活动头部会导致“摇拨浪鼓效应”,而最常见的是硬膜下积液。”
摇晃着哄宝宝,真的会带来这么严重的危害?来听听专家的解释。
会晃出问题吗?
专家解释:有可能,但概率极低
专家表示,过度摇晃婴儿可能导致其脑部血肿,这种病被称为“摇篮综合症”。
专家解释说,1岁半以下的小婴儿大脑发育还不完全,其大脑就好像盛放在颅骨里的嫩豆腐,脑组织和颅骨间并无连接。如孩子的脑组织发育比颅骨发育慢,两者之间会出现空腔。此时,当孩子受到一定频率的长时间摇晃,就会导致硬膜下积液。一旦空腔和积液出现,孩子继续受到晃动,大脑也会跟着震动,头盖骨和大脑之间的静脉被挤压,血流受阻,会引起“脑轻微震伤综合症”、 慢性硬膜下积液或慢性硬膜下血肿,更严重的,则可能出现失明甚至死亡。然而,事实上,“摇篮综合症”的发病率是极低的,到目前为止,该院尚未收治过一例真正的“摇篮综合症”患者。
专家认为,如今孩子金贵,“恐怕没有父母会用如此高强度、高频率的力度对付自己的宝宝”。微博中所说的“孩子被抖晕”、“拨浪鼓效应”都是极端事例,应是意在提醒年轻父母,摇晃孩子有风险,要多加注意。
孩子到底该怎么“晃”
专家建议:轻抱轻摇,轻晃摇篮
今年29岁的陆小姐,儿子刚刚满周岁。对于“孩子不能摇”的说法,她很惊讶:“家里一直都是抱着孩子摇晃哄他睡觉,如果这样不安全,那该怎么做?”
专家表示,只要不是晃动力气太大,或者恶意摇晃,平时家长抱着孩子轻轻摇晃是没有问题的。
专家称,婴幼儿哭闹时,母亲温柔的怀抱和抚触能起到很好的安慰作用。她同时提醒,如果孩子睡在摇篮中,家长不要用同一频率长期摇晃摇篮。因为孩子如长时间在同一频率下晃动,可能引起脑部震荡,导致危险。
专家同时提醒,对于有脑部基础病的孩子,稍加外力或许就会使其受伤。如果宝宝出现了呕吐、抽搐、嗜睡、烦躁,眼球上翻等症状,家长应及时带其就医,以免耽误治疗时机。
宝宝吃奶打嗝与摇晃症
婴儿摇晃症候群指的是在短时间内剧烈地摇晃宝宝或经常用力摇晃宝宝对宝宝造成的一系列伤害。月龄小的宝宝,颈部尚不能很好地支撑头部,在不同方向剧烈地加速与减速晃动下,宝宝的头部虽没有直接撞到坚硬的物体,但也会造成脑部伤害。婴儿摇晃症候群是婴幼儿因为外力伤害而导致死亡或肢体障碍的主要原因。
当宝宝被剧烈摇晃后,可能会出现一些症状,包括不安、嗜睡、不停地流口水、四肢无力、抽搐痉挛、呕吐,乃至呼吸加快、体温下降和心跳过慢,严重者呈现昏迷、心跳停止、 瞳孔放大甚至死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