呼吸窘迫症的治疗
呼吸窘迫症的治疗
应早期诊断和治疗,措施包括:积极治疗原发病(如控制感染、抗休克);实行机械通气并使用呼气末正压,以纠正低氧血症;控制液体入量,保持液体负平衡,以解除肺水肿;使用α受体阻断剂、低分子右旋糖酐、肾上腺皮质激素学药物改善微循环;及时发现并处理各种并发症,如消化道出血、急性肝肾功能衰竭、DIC、感染、心力衰竭、心律失常。
1、纠正低氧血症
(1)氧疗:立即给氧并积极清除呼吸道分泌物,保持呼吸道湿化。吸空气时PaO2入量500ml);②利尿剂应用:呋塞米40mg,每6h一次静注;③强心剂应用;肺楔压>3.3kPa(25mmHg)时应给予快速洋地黄制剂静注;④低盐白蛋白应用:疗效可疑,多主张肺毛细血管通透性改善后再给予。
(2)机械通气:先用间歇正压通气(ippv),如吸氧浓度需50%才能使PaO2达理想水平时,应改用呼气末期正压通气(PEEP)。IPPV吸气末压力一般用0.78~1.47kPa(8~15cmH2O),PEEP采用呼吸频率20~30/min,吸气压约为3.7kPa(40cmH2O),呼气末压0.49~1.47kPa(5~15cmH2O)。应选择最佳压力以维持足够的氧合及足够的心排血量。慎防压力过高引起气胸和纵隔气肿。
(3)高频正压通气(HFPPV)、模式人工肺(ECMO):两者疗效均未完全肯定,且前者易引起CO2潴留,后者可破坏血液的有形成分,故都只能在有心功能不全时短时间应用。
2、消除肺水肿
(1)早期应用大剂量糖皮质激素:地塞米松40mg,1次/6h,静注,或甲基氢化泼尼松200~400mg,每6h一次,静注。维持48~72h。
(2)改善微循环:①酚妥拉明5~10mg加入10%葡萄糖液500ml,静滴,每12h一次,可扩张肺血管,降低肺楔压,减轻肺淤血;②有DIC存在时可用肝素。
(3)保持液体平衡:①限止入量,保持水的负平衡(每日出量>入量500ml);②利尿剂应用:呋塞米40mg,每6h一次静注;③强心剂应用;肺楔压>3.3kPa(25mmHg)时应给予快速洋地黄制剂静注;④低盐白蛋白应用:疗效可疑,多主张肺毛细血管通透性改善后再给予。
3、防治肺泡群不张
除使用PEEP可减少肺泡不张外,也可应用肺表面活性物质气管内滴入或雾化吸入,以改善和减少肺泡群不张,进而增加通气量,改善低氧血症。
4、注意各脏器功能衰竭的防治疗
5、积极进行病因治疗
新生儿呼吸急促是危险信号
新生儿若呼吸急促,在排除先天性肺部没有发展成熟的因素之外,就要怀疑是否有上呼吸道或下呼吸道感染的可能性。
·上呼吸道感染:宝宝上呼吸道的疾病有可能是因为喉头、喉骨发育不完整,或是上呼吸道狭窄、阻塞及异物吸入等因素所造成。另外,还有可能是病毒性感染导致,例如:哮吼等。
再来也有可能是喉头水肿,专家表示:喉头水肿是一种急性过敏,即一种急性、过敏性的声带水肿,多半是因海鲜、药物或是蜜蜂叮咬引起的,与体质没什么关联,且多合并有呼吸道水肿。
·下呼吸道感染:专家表示:造成新生儿下呼吸道感染的原因很多,最常见的有:
·早产儿呼吸道窘迫症,如果宝宝于34周以内出生,那么肺部的发育可能尚未成熟,就有可能有早产儿呼吸道窘迫症。
·可能是新生儿肺炎引起败血症,使呼吸窘迫;
·胎便吸入症候群、先天性心脏病等,使氧气无法正常供给,宝宝只好靠喘气来增加含氧量。
呼吸窘迫综合征病因
由于肺表面活性物质缺乏新生儿呼吸窘迫综合征,由于肺泡表面张力和空气界面,表面活性剂的情况下,肺中的肺泡被压缩,不断的形成肺不张的情况,它的范围也会渐渐的增大。
血流通过肺不张区域,气体未经交换又回至心脏,形成肺内短路,因此血PaO2下降,氧合作用降低,体内代谢只能在缺氧情况下进行而产生酸中毒。
酸中毒时肺血管痉挛,肺血流阻力增大,使右心压力增高,有时甚至可使动脉导管再度开放,形成右向左分流,严重时80%心脏搏出量成为分流量,以致婴儿青紫明显,进入肺的血流量减少后,肺的灌注量不足,血管壁因缺氧渗透性增加,于是血浆内容物外渗,包括蛋白质,其中纤维蛋白的沉着,使渗液形成肺透明膜。
急性呼吸窘迫综合征
呼吸窘迫综合征(ARDS)包括急性呼吸窘迫综合征和新生儿呼吸窘迫综合征。
急性呼吸窘迫综合征
(acute respiratory distress syndrome,ARDS)是指严重感染、创伤、休克等肺内外袭击后出现的以肺泡毛细血管损伤为主要表现的临床综合征,属于急性肺损伤(acute lung injury,ALI)是严重阶段或类型。其临床特征呼吸频速和窘迫,进行性低氧血症,X线呈现弥漫性肺泡浸润。本症与婴儿呼吸窘迫综合征颇为相似,但其病因和发病机制不尽相同,为示区别,1972年Ashbauth提出成人呼吸窘迫综合征(adult respiratory distress syndrome)的命名。现在注意到本征亦发生于儿童,故欧美学者协同讨论达成共识,以急性(acute)代替成人(adult),称为急性呼吸窘迫综合征,缩写仍是ARDS。
新生儿呼吸窘迫综合症
也叫新生儿肺透明膜病.新生儿呼吸窘迫综合征(简称NRDS) 多见于早产儿,是由于肺成熟度差,肺泡表面活性物质(简称PS)缺乏所致,表现为生后进行性呼吸困难及呼吸衰弱,死亡率高.
新生儿呼吸急促是什么原因
1、先天性结构异常
如因血管结构异常,压迫到呼吸道,使食道阻塞;或是气管先天性异常。患有先天性心脏病的宝宝,氧气无法正常供给,只好靠喘气来增加含氧量。
2、横隔膜疾病
如肺部发育不良引起的横隔膜疝气。
3、呼吸道感染
宝宝上呼吸道的疾病有可能是因为喉头、喉骨发育不完整,或是上呼吸道狭窄、阻塞及异物吸入等因素所造成。另外,还有可能是病毒性感染导致,例如:哮吼等。
①过敏
喉头水肿是一种急性过敏,多半是因海鲜、药物或是蜜蜂叮咬引起的,与体质没什么关联,且多合并有呼吸道水肿。
②早产儿呼吸道窘迫症
如果宝宝于34周以内出生,那么肺部的发育可能尚未成熟,就有可能有早产儿呼吸道窘迫症。
③新生儿肺炎引起败血症,使呼吸窘迫。
新生儿呼吸系统疾病有哪些
有有关新生儿疾病,与很多种类,皮肤的,代谢的,器官的,本文为您介绍有关呼吸系统的疾病——呼吸窘迫,这个词对很多人来说都非常陌生,是一种疾病叫做“新生儿呼吸窘迫综合征”。
一:什么是新生儿呼吸窘迫综合征
1、新生儿呼吸窘迫综合征又称肺透明膜病。由于缺乏肺表面活性物质,肺泡萎陷,致使生后不久出现进行性加重的呼吸窘迫和呼吸衰竭。主要见于早产儿,胎龄越小,发病率越高。
2、此外,糖尿病母亲生产的婴儿,剖腹产儿,双胎的第二婴和男婴,多胎,宫内窘迫或窒息儿,有遗传史等,上述婴儿发病率也较高。
二:新生儿呼吸窘迫综合征有哪些症状
1、多见于临床早产儿。刚出生时可能哭声还正常,然后在生后6 ~ 12 小时内出现呼吸困难、呻吟、烦躁,症状逐渐加重,严重时则发生呼吸暂停,皮肤因缺氧而发青发灰,缺氧严重者在出生三天之内即死亡。
2、病情较轻的起病较晚,可在生后24 ~ 48 小时左右发病,呼吸困难不明显,皮肤青紫程度较轻,采取治疗措施后三四天即可好转。
3、新生儿呼吸窘迫综合征属于自限性疾病。所谓自限性疾病就是指自己就能恢复的疾病,比如感冒。新生儿呼吸窘迫综合征与肺发育程度相关,若患病宝宝能撑过三天, 在这三天内肺将持续发育,随着成熟度的增加,恢复的希望也在增大。
不完全肠梗阻的饮食有哪些
可以吃蜂蜜的,目前最常见的机械性肠梗阻有三种疾病,即粘连性肠梗阻,肠套叠和腹股沟斜恼嵌顿。功能性肠梗阻主要针对引起肠麻痹的疾病进行治疗,采取禁食,胃肠减压,洗肠等保守疗法,减轻肠梗阻的症状,真正需要手术者很少。
对于不完全性肠梗阻饮食的问题你一定要重视,你提到不完全性肠梗阻饮食为你解答如下。不完全性肠梗阻是指肠道还没有被完全阻塞,仍有部分食物、水、气体通过。最好去医院对症治疗,注意休息,不要有压力。
对于不完全性肠梗阻饮食的问题你一定要重视,首先要纠正脱水、电解质丢失和酸碱平衡失调,再就是胃肠减压,通过胃肠插管减压可引出吞入的气体和滞留的液体,解除肠膨胀,减轻呕吐,改善由于腹胀引起的循环和呼吸窘迫症状,通过以上治疗如果症状不缓解就要考虑手术治疗。
新生儿呼吸急促的原因
1、上呼吸道感染
宝宝上呼吸道的疾病有可能是因为喉头、喉骨发育不完整(即软喉);或是上呼吸道狭窄、阻塞及异物吸入等因素所造成;另外也有可能是病毒性感染,如哮吼等。再来也有可能是喉头水肿,专家进一步表示,喉头水肿是一种急性过敏,即一种急性、过敏性的声带水肿,多半是因海鲜、药物或是蜜蜂叮咬引起的,与体质没什么关联,且多合并有呼吸道水肿。
2、下呼吸道感染
造成新生儿下呼吸道感染的原因很多,专家依次说明常见的原因有:早产儿呼吸道窘迫症,如果宝宝于34周以内出生,那么肺部的发育可能尚未成熟,就有可能有早产儿呼吸道窘迫症。再来也有可能是新生儿肺炎引起败血症,使呼吸窘迫;或是胎便吸入症候群、先天性心脏病等,使氧气无法正常供给,宝宝只好靠喘气来增加含氧量。追查新生儿呼吸窘迫的原因
专家表示,1岁以下的新生儿若有呼吸急促,除了感染性的原因之外,过敏也是原因之一,此外,其它可能的因素还有。
新生儿呼吸急促是什么原因
新生儿若呼吸急促,除了有先天性肺部没有发展成熟的因素之外,还有可能是有呼吸道感染的可能性。
1、先天性结构异常
如因血管结构异常,压迫到呼吸道,使食道阻塞;或是气管先天性异常。患有先天性心脏病的宝宝,氧气无法正常供给,只好靠喘气来增加含氧量。
2、横隔膜疾病
如肺部发育不良引起的横隔膜疝气。
3、呼吸道感染
宝宝上呼吸道的疾病有可能是因为喉头、喉骨发育不完整,或是上呼吸道狭窄、阻塞及异物吸入等因素所造成。另外,还有可能是病毒性感染导致,例如:哮吼等。
①过敏
喉头水肿是一种急性过敏,多半是因海鲜、药物或是蜜蜂叮咬引起的,与体质没什么关联,且多合并有呼吸道水肿。
②早产儿呼吸道窘迫症
如果宝宝于34周以内出生,那么肺部的发育可能尚未成熟,就有可能有早产儿呼吸道窘迫症。
③新生儿肺炎引起败血症,使呼吸窘迫。
新生儿呼吸窘迫综合征护理该怎么做
新生儿呼吸窘迫症的治疗是一个复杂的过程,治疗后的护理工作也是必不可少的。
一、新生儿呼吸窘迫综合症的护理
1、保暖 。(1)将患儿放置在辐射式抢救台上或自控式暖箱内,保持体温在36 ℃~37 ℃。(2)患儿病情稳定后放置自控式暖箱,温度以保持在28 ℃~32 ℃为宜,相对湿度在60%左右,注意箱温不宜过高,以免患儿烦躁和发热。
2、吸氧。供氧浓度一般在40%左右为宜。以采用间歇给氧法为宜。以能消除青紫为准,一旦青紫消失,即可停用。因吸氧浓度过高,吸氧过多,持续时间太长,对未成熟儿可引起眼睛晶体后纤维增生而造成双目失明[2]。
3、保持呼吸道通畅的护理。将患儿取左侧卧位,用婴儿吸痰管吸净呼吸道分泌物,必要时可应用人工呼吸器或气管插管,但要注意及时清除呼吸道分泌物,保持呼吸道通畅。
4、病情观察。除严密观察生命体征变化外,还应特别注意观察患儿呼吸深浅度和节律,心率的次数改变,应及早发现异常,及时向医师报告,积极采取有效抢救措施。
5、喂养的护理。由于代谢紊乱,可能伴有肠麻痹,且吞咽反射发育不全,可发生胃内容物吸入肺内,故应推至36~48 h后再考虑哺喂,因本例患儿属重症且频繁呼吸暂停,于治疗至病情稳定后开始母乳喂养,每日哺乳8~9次,每2.5~3 h 1次,每次喂乳15~20 ml,以吃饱为宜。
6、早产儿护理。应按早产儿加强护理。置婴儿于适中温度(32~34℃,相对湿度在50%~60%的环境),保持腋下温度36~37℃,腹部皮肤温度36.0~36.5℃或肛温在37℃)的保暖箱内或辐射式红外线保暖床上,用监护仪监测体温、呼吸、心率、经皮测TcO2和TcCO2。还需监测平均气道压。经常清除咽部粘液,保持呼吸道通畅。注意液体进入量和营养,可采用静脉高营养液滴入,至能吸吮和吞咽时母乳喂养。严格加强消毒隔离制度;医务人员在接触患儿前要用消毒液擦手,戴口罩和帽子,以有效地预防医院感染。
二、新生儿呼吸窘迫综合征给药后的护理:
1.密切观察病情变化
给药结束后正确记录给药时间,严密监测患儿生命体征、SpO2等。观察呼吸困难、吸气性三凹征有无改善,胸廓较前有无隆起,呼吸的频率、节律、幅度以及患儿的反应等。发现异常及时报告医生处理。
2.气道护理
除紧急情况外,给药后6h内不作气管内吸引。置患儿正确体位:平卧,肩颈部抬高2.0cm,有利于气道畅通。复苏囊和面罩正压通气可使一些气体进入胃内,进入胃内的气体可阻碍呼吸。凡应用复苏囊和面罩加压通气时间超过2min者,均需插胃管,抽出胃内气体,以免胃肠胀气阻碍呼吸。
3.预防感染
固尔苏需要气管插管给药,增加了肺部感染的机会。给药后遵医嘱合理使用抗生素,每日口腔护理1次。吸痰时严格注意无菌操作并尽量轻柔,做好常规护理。
4.心理护理
对于烦躁、不合作的患儿给予适当的皮肤安慰、轻柔抚触等,及时向家属解释病情,取得合作。
早产、低体重儿或是怀孕及生产过程中发生意外的新生儿呼吸窘迫综合征很多见,通常一出生就会收入监护病房,作为家长应该积极配合医生治疗。一旦宝宝患上新生儿呼吸窘迫综合征,一般都会被送进监护病房,因此,父母应积极配合医生治疗,继而让宝宝安全的度过危险期。
通过以上这些知识,我们认识到了这方面的知识,也希望这些能帮助到大家。小贴士:新生儿呼吸窘迫症的护理工作要求爸爸妈妈积极配合医生,针对宝宝的自身情况进行护理,平时还要多观察宝宝是否有异常情况,要及时找出症结。
新生儿呼吸急促是怎么回事
新生儿如果有呼吸急促的情况,需要注意宝宝的一些部位是否有病变了。导致新生儿呼吸急促的原因有很多,因此不予以注意的话是会危急宝宝生命的。
1、新生儿出现呼吸急促时,在排除先天性肺部还未发育成熟外,首先要判断是否为呼吸道感染了。这可能是因为新生儿喉头喉骨发育不完善引起的,也有可能是呼吸道夏装、阻塞、异物干扰造成,还有可能是病毒性感染所致。
2、喉头水肿。这是一种急性、过敏性的声带水肿,多半是因海鲜、药物或是蜜蜂叮咬引起的,与体质没什么关联,且多合并有呼吸道水肿。
3、早产儿呼吸道窘迫症,如果宝宝于34周以内出生,那么肺部的发育可能尚未成熟,就有可能有早产儿呼吸道窘迫症。
4、新生儿肺炎引起败血症,使呼吸窘迫。
5、先天性结构异常:如因血管结构异常,压迫到呼吸道,使食道阻塞;或是气管先天性异常。
6、横隔膜疾病:如肺部发育不良引起的横隔膜疝气。
禽流感危险吗 禽流感重症
当禽流感病毒致病性较强,症状严重时可表现为:重症肺炎,提问持续39度以上,患者还可出现呼吸困难,伴有咳血痰,当病情进一步发展科进展为急性呼吸窘迫症,纵隔气肿,脓毒症、休克、意识障碍及急性肾损伤等症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