养生健康

3岁后应培养孩子性别意识

3岁后应培养孩子性别意识

目前国内有儿童教育专家指出,幼儿园分厕对孩子性别意识的认知有很重要的作用,有些幼儿园也在尝试这种做法。他们认为,性别角色是以性别为标准进行划分的一种社会角色,它决定着一个人的行为模式。如人们要求男性行为体现出阳刚之气,女性行为表现出阴柔之美。虽然男女性别是由遗传决定的,但性别角色却是从儿童时期受到成人影响、教育的结果。河北师范大学教育科学院心理学系袁立壮老师指出,现在的孩子出现以上的现象,是因为对孩子的性别教育存在着一些误区或缺失,这很容易造成孩子性别角色的错位,带给孩子的将是心灵的扭曲和伤害。

“现在越来越多的父母都非常关心和重视孩子青春期的性教育,让孩子学会保护自己、爱护自己,这是非常必要的。但父母往往忽视了孩子从出生就应开始的性别教育。性别教育是对孩子进行性教育的基础,是孩子对自身了解的启蒙,也是孩子形成健康人格的基础。所以从小就开始对孩子进行科学的性别教育也是非常必要的。”袁老师介绍,孩子的性别角色意识从3岁以后就开始建立了,而真正形成性别角色意识是在孩子进入青春期之后。至于6—12岁的小学阶段,孩子的注意力转移到学习社会知识和兴趣的培养上,这个阶段则属于孩子性别意识的潜伏期。“所以,从小就要对孩子进行性别教育有利于孩子形成健康的人格,为他们进入青春期后正确处理两性关系打下牢固的人格基础。”

“幼儿阶段所受的影响要比青春期孩子所受的影响大得多。我们在心理咨询的实践中发现,有同性恋倾向的人,都会追溯到幼儿阶段的经历。”袁老师认为,家长和幼儿园应该对3—6岁的孩子进行适当的性别教育,传授给他们一些基本的生理知识和自我保护意识,让孩子对自己有一个最基本的认知。

宝宝多大开始穿内裤好 给宝宝穿内裤好处多多

小内裤和纸尿裤一样可以起到宝宝私密处的二重保护,同时能防止宝宝用手去触摸自己的私密处,使细菌有可乘之机!

再加上如果直接穿外裤的话,因为摩擦力太大很容易引起宝宝不适,所以这个时候穿上小内裤也是一种既能保护宝宝又能让宝宝感到舒适的好办法哦!

小内裤虽然小,但它的保温作用可不容小觑,尤其是天气冷的时候,穿不穿小内裤的区别可是很大的!

妈妈只要带着宝宝去挑选TA喜欢的内裤(宝宝们一般都会像喜欢玩具一样喜欢那些各式各样的小内裤啦),然后告诉TA要保护好内裤不能弄脏它,慢慢的,宝宝就会主动学着自己去上厕所啦。

男女宝宝的内裤构造不一样,而且小便的姿势也不一样,有利于培养孩子的性别意识,增强孩子自我保护的意识。

哺乳时被男孩拍照 如何培养孩子的性别意识

通过运动和游戏突显孩子的性别分化性别的认知发展理论认为,当儿童开始把自己看作男孩和女孩时,性别分化就发生了。一旦儿童认识到自己的性别不会改变,他们就会偏爱与其性别标签符合的活动和游戏。

从小让女孩多穿裙子,男孩常穿裤子。摇曳着的裙子能让女孩从中获得温柔如水的特质,而直挺挺的裤子能让男孩养成刚毅、果断的个性。

从小就给女孩扎辫子,男孩留短发。辫子和长发可以让女孩感受到飘逸之美、柔顺之气,短发则可以让男孩突出阳刚之气、干练之躯。

从出生开始就经常穿着某几种颜色的衣服,比如女孩穿粉色或红色等,男孩穿蓝色或灰色等,这样就可以让宝宝感到这种颜色属于我。

从小就给男孩和女孩多玩与自己性别相符的玩具。比如,让女孩多玩芭比娃娃、米妮等;给男孩多玩小汽车、奥特曼等。

在英国,小男孩在很小的时候就被爸爸带出去爬山或游泳,小女孩则被妈妈带去练体操。挑战性的运动能让男孩坚强、不畏艰险,体操的柔美正好与女性的身段相合,能培养女孩温柔、平和的个性。

正确培养孩子独立意识

正确培养孩子独立意识

专家认为,怎样花压岁钱是一个教育培养小孩独立意识和理财观念的好机会

穿新衣,放鞭炮,收压岁钱……过年最开心的是孩子,年过完了,许多小朋友收了不少压岁钱,兜里都满满的。这几天,小朋友们讨论最多的话题就是“这么多压岁钱该怎么花呢?”记者昨日走上西安街头采访了一些小朋友,看看他们如何打理压岁钱。

交学费买文具从小爱学习

7岁的王保罗是小学二年级学生。过了个年,他的小腰包也“丰收”了。

“我的压岁钱有500多块!”王保罗说,过年,爷爷奶奶每人给了他100元,外公外婆每人给了100元,小舅给了100元,小姨给了50元,还有舅爷等也给他压岁钱,加起来一共有500多元。钱还没在王保罗兜里捂热,就转交给妈妈保管了。妈妈说了,过几天开学了,这些钱要给他交学费和买文具。“我每年的压岁钱都用来买文具!”8岁的刘霁维是小学二年级学生。他今年有些失落,压岁钱只收了300元。原来刘霁维的老家在湖南,亲戚也都在那边,由于湖南雪灾,他和父母没能回家过年。压岁钱也就只有妈妈和外公给他。“家里什么吃的都有,平时的零花钱也能买玩具,把压岁钱花在学习上最好!”

采访中,多数家长和小朋友都选择用压岁钱交学费和买文具,从小养成爱学习的好习惯。

教育储蓄为孩子未来做打算

12岁的赵菲是小学六年级学生。今年,她的压岁钱多达4300元。采访中,不少小朋友的压岁钱都有上千元之多。这么多钱,是该消费还是存下来做长远打算?

赵菲的妈妈已经早早帮她做好了计划。“我小学一二年级的时候,我妈就在银行给我开了个账户,把每年的压岁钱都存进去。”赵菲说,妈妈给她存的是教育储蓄,用于将来上中学、上大学的花费。今年她就要上初中了,这些钱马上就可以用。

一些精明的家长还让孩子用压岁钱“生钱”,从小学会理财。比如购买黄金纪念品和艺术品等。一家保险公司推出的理财业务,每年将压岁钱存入,既为孩子准备了教育基金,同时孩子还可以享有18种重大疾病的保险保障,也受到一些家长的喜爱。

捐款做善事培养孩子的爱心

除了投资教育、理财,一些家长还用心良苦地从压岁钱中规划出一笔资金,让孩子参与慈善事业。

9岁的李明玮是小学四年级学生。今年,他收到的压岁钱有1000多元。这几年,李明玮每年都会拿出一些压岁钱,给儿童村的小朋友捐款,给贫困大学生捐款,帮助需要帮助的人。“我们正想着,今年给灾区捐些钱!”李明玮的爸爸说,他希望孩子从小学会去爱别人,这样别人也会爱他,等他长大了,成为一个对社会有益的人。

孩子的压岁钱消费观念应引导

陕西省社科院社会学研究所青年学者尹小俊表示,压岁钱除了有较强的物质吸引力外,还起着传达长辈与小孩之间代际感情交流的作用。对于压岁钱,父母不能只关心花出去,还应该更关心怎么花,因为怎样花压岁钱是一个教育培养小孩独立意识和理财观念的好机会,作为家长,应该协助小孩打理压岁钱,把压岁钱花得更有意义。

尹小俊认为,在协助孩子花压岁钱时,应该重点考虑培养孩子的人生阅历、开拓孩子的视野、增加孩子对社会的接触面等几个方面,如:用压岁钱带孩子到科技馆参观;孩子用压岁钱参加夏令营;让孩子用压岁钱捐助农村贫困学生等,增加孩子对社会的了解。

妈妈怎样让孩子有爱心

十月怀胎,一朝分娩。妈妈所经历的“生、养、育”与爸爸不同。母爱往往是关怀更多,保护更多。

在孩子的成长过程中,母教主要体现在三个方面。第一,积极的人际关系。如果说父爱是带有规则性的,那么母爱则是温柔细腻的。妈妈要充分让宝宝感受到被爱、被关怀。与孩子建立积极的亲子关系,让他觉得妈妈就是“安全岛”。感受到充分母爱的孩子,将来独立的更加顺利,也会更爱他人,爱这个世界。对长大后建立积极的人际关系很有帮助。

第二,情感模式的形成。妈妈跟孩子在一起时,会滔滔不绝地说话,并不断地跟他进行眼神、肢体的接触与交流,这些都能帮助孩子形成健康的情感模式。孩子的要求,母亲能立刻感知并做出反应,长大后,他也会敏锐地感受到他人的情绪。这一点,体现在男孩身上,就是责任心强,体现在女孩身上,就是温柔细腻。

第三,性别意识的形成。父母双方在孩子性别意识形成上的作用,各有侧重。女儿的效仿对象是妈妈,她会通过观察妈妈,了解女性的性别特征。

那么,妈妈怎样做才能起到更好的效果呢?首先要提醒妈妈,母爱无边,但千万不要过度保护和溺爱。好妈妈会随着孩子成长,学会放手,让他独立。

孩子3岁以前,妈妈需要和他建立亲密的亲子关系。这一点与父亲不同,妈妈要花更多的时间来陪伴孩子。这是个稍纵即逝的过程,妈妈需要将重心转移到孩子身上,成为孩子的第一养育者。

孩子叛逆心理的由来

一、青春期孩子的叛逆是人性的本质使然

它是一个孩子从幼稚走向成熟、开始主动承担责任、逐渐建立自己的个性、成就一个完整的自我的过程。因为青春期孩子的大脑结构和机能已趋于成熟,思维方式或视角已经超越童年期单一化的正向思维,向逆向思维、多向思维或发散思维等方面发展;青春期孩子的性别意识、性意识的逐渐强化和建立,进而逐渐形成孩子强烈的个性意识、独立意识和成人意识。因此,叛逆中的孩子们需要理解和帮助,学校和家长都应以平常心去接纳它,应在理解、尊重、关怀、鼓励的前提下思考沟通劝导的途径。

二、青春期孩子的叛逆是孩子心理上不成熟的表现

青少年在心理上的成熟滞后于生理上的成熟,在心理的认知发展中,由于阅历和经验的不足,孩子的认识是不坚定的、容易动摇的。思维虽然有独立性、批判性,但认知事物和问题时由于不全面客观而会出现偏激、片面、固执甚至极端化,把家长、教师的劝说、指点、提醒和督促都看成是不理解、不尊重的管教与约束,会在好奇心的驱使下,作出违背施教者初衷的事情。家长和学校老师都要冷静去观察孩子的做法,真诚地面对孩子的问题,启发孩子的理悟,宽容释怀,情感交流。孩子都是在犯错误中长大的,千万不能一时的生气而放弃自己作为家长或教师的责任。

三、青春期孩子的叛逆与家庭的不良因素有渊源。家庭是孩子成长的基本环境,家庭中不同的教育方式会培养出孩子不同的心理品质与个性

家庭中的不良因素有:家长教育方式的简单粗暴,命令式的说教,专断式的压制、无休止的唠叨以及在生活、学习等方面期望值过高、要求过严等,都会给孩子造成心理上的压力,年长日久,孩子的心理上就有抵触,进而产生叛逆心理。因此,家长要对自己在孩子成长过程中扮演的角色重新认定,转变家教观念,关注孩子的心灵,关爱孩子,要努力和孩子之间建立平等尊重、悦纳信赖的亲情关系;同时还要转变孩子的成才观,帮助孩子端正学习态度,改进学习方法,营造学习型的家庭氛围,培养孩子在学习中追求快乐,给孩子以学习成功的喜悦;平时要注意培养孩子健康的心理品质,如:有正确的挫折观,要学会战胜“自我”,要宽容自信,要学会合理宣泄自己的不良情绪等。

宝宝洗头发哭怎么办,搞定身心俱疲的洗头战 2~3岁:抱大腿法

再大一点,孩子会走会跑,就不会躺在澡盆里乖乖就范了,可以试着抱大腿法,当然这得和孩子一起洗。如果是男孩家庭,就抱爸爸大腿吧,因为2~3岁应该开始性别教育了。

抱大腿法操作起来很简单,但一定得选好防滑垫,防止集体滑倒。

让宝宝正确认同自己的性别

世界对于成长的孩子而言,每天都是充满新鲜感的,孩子随时都通过观察周遭的事物,来建立自我的认知结构,而对于性别的认同,不仅是通过爸妈,其每天所处环境的人事、物也都成为了孩子形塑对自己看法的管道。

孩子对自己性别的认同,一般都会经过无知、好奇、害羞等不同的阶段。

杰杰今年8岁半,平时有些内向害羞,从来不会跟其它小朋友打闹。他对于男孩喜欢的机器人玩具也完全没兴趣,反倒是喜欢洋娃娃,衣服也偏爱粉色系的。

佩琳说自己在怀孕前很想生个乖巧美丽的女孩,虽然佩琳对杰杰的出生也很开心,但偶尔还是会一时兴起,把杰杰打扮成小公主的模样。可是现在杰杰到了小学,还是坚持要花衣服,和女孩子们扎堆一起玩,而且常常跟佩琳说,“我长大了会变成女孩。” 一向乖巧的杰杰在这件事情上突然变得非常坚持。

最开始的时候,佩琳以为杰杰只是对女孩子的东西好奇,觉得好玩而已,并未意识到这种现象与心理问题有关。现在,杰杰已经上小学了,他的行为却常常受到其它小朋友的欺负和嘲笑,佩琳这才觉察到问题的严重性,带杰杰前来咨询。

临床诊断:缺乏男性榜样造成的性别认知障碍

经过深入沟通得知,原来佩琳凡事喜欢亲力亲为,她总嫌丈夫笨手笨脚,从来都不让丈夫参与育儿。而丈夫平时工作也比较忙,常常加班,就连在假期也没有太多时间陪杰杰玩,因此杰杰与爸爸之间的关系很生疏。佩琳也对这种状况不满,对丈夫一直心怀埋怨。

父母的角色榜样是孩子性别意识的根基

由于工作、事业或其他原因,父亲常常忽视对孩子的教育。男孩是通过模仿来完成自己的性别认同的,如果从小时候开始,一直都是妈妈或者阿姨在他们的身边打转,由于缺少男性榜样,他们自然而然地就会模仿身边这些女性的行为。随着年龄的增长,男孩的性别认同会渐渐定型,这样,即使男孩在幼儿园或学校会接触到其他男孩,他们女性化的行为也不会轻易发生改变。

此外,如果父母关系不好,孩子很难形成正确的性别认同。譬如妈妈不喜欢爸爸,阻止孩子与爸爸亲密;或者爸爸在家庭中是受到排斥的,就会让孩子得出“爸爸是坏人,我不能跟他学”的结论。这样下去,孩子就会轻视爸爸在家庭中的价值,并认为自己和爸爸不应该是不一样的。这种情况也会影响到女儿。女儿看到父母之间的矛盾,潜意识中会担心“如果我和妈妈一样,爸爸会不喜欢我的”想法,因而影响到女儿的性别认同。

和谐的家庭关系是家长给予孩子最好的礼物。孩子在知道自己的性别后,会感受到父母的性别魅力,并以同性父母为自己的学习榜样,模仿他或她的一切。男孩会认为“我要是跟妈妈喜欢的爸爸一样,妈妈也会爱我的”。女孩子学妈妈化妆,男孩子学爸爸扮酷就是这个原因。因此一个家庭中不管遇到怎样的纷争,父母都有责任为了孩子而维护双方在孩子心目中的良好形象。

错误的性别群体归属感

生活中,妈妈怕杰杰被欺负,喜欢让杰杰和女孩一起玩,所以他的玩伴都是女孩。幼儿园的老师又都是女性,杰杰生活中的陪伴者几乎都是女性形象,这会让他产生一种“我属于这个群体”的错觉。而妈妈总把杰杰打扮成小公主的模样也强化了他对自己性别的错误认知。其实,孩子在两岁开始发展出性别意识,3-4岁就已经明确知道自己是男是女。在这个阶段,家长应充分培养孩子的性别意识,如长大后他们才能充分发挥自己的性别特点。

有“儿童性识别障碍”的孩子,随着年龄的长大,因为异常的言行,常常受到小朋友的讥笑、歧视和捉弄,家长和老师也经常会不理解。来自外界的种种的压力容易让孩子感到内心痛苦,心情低落,容易产生内向、孤独、胆小及忧郁的性格。

Tips: 如何鉴别儿童性别认同障碍?

需要注意的是,有时候男孩子喜欢玩洋娃娃,穿裙子,并不一定意味着存在性别认同障碍问题。造成这一现象很可能是因为他所处的环境中大多为女性形象,或者被女孩子漂亮的玩具,衣服所吸引。除了对异性服装的偏爱,儿童性别认同障碍还表现为:重复地表达出希望成为,或者坚持认为自己是与自身生理结构相反的性别;每次在游戏中都喜欢扮演与自身性别相反的角色;更倾向和与自身性别相反的小朋友一起玩耍。同时具备这些条件才可以认定孩子的性别认同障碍倾向。

育儿建议:了解不同阶段孩子对性别的态度,帮助孩子发展正确的性别认同

孩子对自己性别的认同,一般都会经过无知、好奇、害羞等不同的阶段。父母要针对不同阶段,对孩子进行性别意识教育,才会帮助孩子认同自己的性别。

帮助孩子正确认识自己的性别和身体

2岁半到3岁期间,孩子对“我是谁”开始有初步的概念,他们会用“我”或“我的”来表示自己或属于自己的,而对自己的性别的认同,则是孩子建立自我概念很重要的一环。这个阶段的孩子开始意识到男女有别。孩子会很好奇地想知道自己究竟是男生还是女生,究竟是和妈妈一样,还是和爸爸一样。不过,这时他们还不大能真正明白男女的不同。 这时,孩子会提出一些让妈妈感觉不好意思的问题,妈妈对待这些问题的态度和回答,则决定了她对待自己性别和身体的态度。像玲玲拿两个皮球放在胸前说是“奶奶”(乳房),要妈妈吃时,玲玲妈妈愉快地问:“玲玲,是不是要扮演妈妈呀。”之后玲玲妈妈抱起一个小布娃娃给玲玲当作宝宝吧,扮演哺乳。妈妈的做法让玲玲觉得这一切都是自然的,欢快的。

以自然的态度应对孩子的提出的性别问题

4岁孩子的“性别意识”开始丰富许多。他们对性别的差异也比3岁时更好奇。当他们发现男女上厕所的方式不同时,通常会好奇地问“为什么男生要站着尿尿,而女生要坐着尿尿?”同样,他们对自己的生殖器也产生了好奇,想看看自己的和别人的有什么不一样。建议父母尽量以最自然的态度处理,也借机教导孩子如何保护自己的隐私。

盈盈和妈妈一起洗澡,她看到妈妈的乳房,突然问妈妈为什么自己身上没有“奶奶”。妈妈很坦然地说:“每个女人到了一定的年纪都会长出‘奶奶’来,你长大了也会有的。”盈盈似懂非懂地点点头。其实,在孩子眼中,乳房就像手和脚一样,是我们身体的一部分,她对这些部位好奇,并不认为这是什么值得难为情的事情。如果家长对孩子的问题流露出尴尬、紧张、害羞或者恼怒的情绪,孩子会认为这些部位是坏东西,她会对自己的身体产生羞耻感,也不能坦然接纳自己的性别。

教育孩子父亲该怎么做?

《三字经》上说“养不教,父之过”;德国哲学家弗罗姆说:“父亲是孩子的导师之一,他指给孩子通向世界之路。父亲虽不能代表自然界,却代表着人类存在的另一极,那就是思想的世界、科学技术的世界、法律和秩序的世界、风纪的世界、阅历和冒险的世界。”

再好的母亲也无法替代父亲的角色,因为父教与母教是不同的。父亲对孩子的教育,主要体现在两个方面。

第一,规则教育。与孩子交往时,母亲更多的是与孩子进行身体接触和语言交流,父亲则多是通过运动和孩子进行游戏交流。在游戏规则方面,母亲倾向于迁就孩子,而父亲则更注重“立规矩”。也就是说,孩子会从父亲这里知道什么是规则,孩子会观察爸爸怎样面对出言不逊的人,怎样面对挫折、化解危机,然后进行模仿。

第二,形成性别意识。父爱对男孩和女孩的性别化发展进程具有重要影响。男孩会模仿父亲的角色和行为,形成自己的性别特征。女孩往往从父亲身上找到未来生活的参照,青春期的女孩甚至会把父亲作为未来丈夫的标准。

现在,很多家长都担心影视娱乐节目会对孩子的性别意识造成影响,“伪娘”和“假小子”会让孩子分不清男女。美国父亲角色研究专家罗斯·派克认为,如果父亲在家中是果断的、具有支配性,男孩往往表现出高度的男性化;如果父亲在家里表现比较软弱,而母亲具有支配性,男孩会表现出更多的女性化特征。

爸爸应该怎样做,才能正确影响孩子呢。在0~3岁婴幼儿时期,爸爸每天至少要抽出半小时到一小时,专心跟孩子玩。可以一起做游戏,看动画片等。要让孩子感受到父亲的关注。

宝宝总摸自己的生殖器怎么办

根据弗洛伊德的理论,孩子在3到6岁之间,处于性器期,这个时期的孩子性别意识开始萌发,对自己的身体特别的感兴趣,通过抚摸、观看等行为来满足自己的好奇心,同时,对于异性的好感开始出现,恋父、恋母情结也是在这个年龄阶段的心理特征。

如何引导孩子摸生殖器的行为?

1、避免呵斥、武力镇压

对于孩子来说,这是必经阶段,是对自己身体的一种好奇与探索,是增加自己认知能力的一部分,而不是不堪的、有伤风化的事情,就像夏娃与亚当并未吃过禁果的状态。如果,我们按照成人的想法,对孩子大加指责、严厉喝止,就会让孩子感到害怕,不知道自己做错了什么,要么孩子压抑自己的探索欲望;要么孩子会变本加厉的、反抗性的进行抚摸,进而发展成恶习,这些都是不利于孩子的发展的。

2、女孩多和妈妈玩,男孩多和爸爸玩

这个时期,是孩子性别意识的形成时期,他会看着爸爸妈妈的样子,寻找自己的性别榜样。如果,你有一个儿子,想让孩子更具有男子汉气质,那就引导孩子多和爸爸、同性玩耍,并且,妈妈对于孩子的肌肤接触要逐步减少,表达你的关爱可以转为用语言、用游戏等方式,减少过度的亲密行为。

3、对孩子的问题,请正面回答

很多人认为,面对性教育,自己很无力,当孩子问自己很多的问题时,我们经常会说:小屁孩问那么多干什么、等你长大了就知道了,同时,还在不停的要求孩子不可以做。有了一定认知能力的孩子,会特别纳闷为什么不可以,不知道自己是应该按照自己的意愿,还是履行父母的要求。所以,请正面的回答孩子的问题,尤其是对于女孩,可以养成良好的自我保护意识。

4、请不要嘲笑他

很多人看到孩子这个行为,会感觉很好玩,进而对孩子的行为进行嘲笑、逗弄,这些看似能逗笑大家的笑话,实际是对孩子的不尊重、不礼貌。安全感差的孩子,会退缩,会自卑,重则影响到成年后的性生活,而对于有讨好行为的孩子,会用这种“玩法”来确定自己的存在感,确定自己在大人眼里的位置,养成错误的行为方式与观念。所以,请坚决拒绝嘲笑行为。

宝宝光屁股危害

1、不利于培养性别意识

1岁半的宝宝尚未建立起性别角色意识,不穿衣服还不会出现害羞等心理反应,但1岁半后宝宝进入了性别意识关键期,如果还一直光屁股,可能影响宝宝性别意识的建立和发展。

2、不利于社会适应性的建立

0~3岁宝宝的心理活动和行为表现受到父母影响的同时,也会受到社会的道德规范和行为准则影响,光屁股会影响宝宝社会适应性的建立和发展。

3、损害宝宝正常发育

3岁以下的宝宝,体温中枢发育不健全,各方面如器官、血液、内分泌等状态还处于不能完全适应外界环境,特别是腹部对于温度的敏感度很高,稍不注意受凉了,就会引起腹痛或感冒,甚至伤害到宝宝的正常发育。

4、损害私密处的健康

光屁股会使宝宝的屁股、生殖器官长时间暴露在外,但是宝宝较小非坐即爬,身体暴露部位易受污物侵染,可能患上尿道炎、膀胱炎、泌尿系统感染,甚至引发蛲虫病等疾病,还容易被锐器扎伤、被磕碰受伤或被火、开水烫伤。

5、助长宝宝玩弄生殖器

宝宝从几个月就开始探索自己的身体,小手不停地摸来摸去,其中包括生殖器。“光屁股”会强化宝宝的这种行为,容易过份沉缅于这种兴趣中。

6、不利于宝宝接受如厕训练

学会如厕是宝宝生长发育的一个重要里程碑。一直光着屁股的宝宝可能没有如厕的意识,容易发生随地大小便的现象。

宝宝几岁穿内裤适宜 宝宝穿内裤的作用

1、能培养孩子的性别意识。尽早给孩子穿上小内裤,让宝宝知道男女有别,内裤可以很好的保护隐私部位。同时,也可以防止孩子性早熟、爱摸小鸡鸡的嗜好。

2、保护私密处,预防感染。孩子越大,活动越多,当穿得比较少的时候,脏东西很容易就通过裤筒进入尿道口而引起急性膀胱炎。穿上内裤,就能降低感染的机会,将一些环境中的杂质挡在外面,保护宝宝的私密处。

3、穿上小内裤,可以有利于宝宝接受如厕训练。妈妈可以告诉孩子,宝宝已经长大,应该像大人一样自己上厕所,不可以让尿尿、粑粑弄脏了内裤。小宝宝为了不弄脏自己的内裤,就会更加努力地学习自己上厕所啦。

如何塑造孩子良好的性格

人的性格并不是一成不变的,但是一旦形成就有相对的稳定性。一般来说,3岁的孩子在性格上已有了明显的个体差异,且随着年龄的增长,性格改变的可能性越小。因此,培养孩子性格的关键取决于养育方式。

孩子性格的形成与早期生活习惯有密切关系,这一点尚未引起人们足够的注意。常听到有的父母抱怨孩子天性胆小、娇气,殊不知,恰恰是自己无意中以错误的育儿方式养成了孩子的这种毛病。实际上,培养孩子性格品质要从小抓起,从建立良好的生活习惯着手,如饮食、睡眠、排泄安排、自理能力训练等,这些先入为主的习惯就是孩子日后的习性。

再则,如今独生子女多,父母的悉心照顾表现在各个方面,如替孩子包办的事情过多,对孩子的正常活动限制过多等。这些过分"担心"的心理,不可避免地通过言行举止显露出来,对孩子起到暗示作用。不少父母在孩子想参加某项活动之前,总是向孩子列举种种危险,结果使孩子产生了恐惧的心理,并因此畏缩不前。年龄愈小的孩子愈容易接受暗示,父母的性格特点极易潜移默化地传导给孩子。

相关推荐

哺乳时被男孩拍照 性别意识是什么意思

性别意识,就是指幼儿和儿童认识并承认自己及他人所属的性别,分辨清楚自己是男是女、别人是男是女,这将会影响并导致儿童按一定的性别角色做事。

宝宝内裤巧选择

宝宝为什么要穿内裤? 第一,卫生、防病。主要是防蛲虫病和外阴感染。 第二,提高午睡质量。如果穿长裤入睡,既不舒服,也容易醒后着凉感冒。 第三,培养独立性。内裤的横向及纵向尺寸相差无几,对宝宝的观察能力以及动手能力会有帮助。 第四,是能够培养孩子性别意识。 除了宝宝什么时候穿内裤合适这个问题,妈妈们对如何选择宝宝的内裤也存在着迷惑,小编在这里也为您提供四条准则,供你在为宝宝选内裤时参考。 1.质地:纯棉柔软、透气性好 2.格式:宽大舒适、不带拉锁 3个性:男孩购买前面有开口的,便于操作,也能促进精细动作发

男孩女孩的教养区别

人常说:“生男生女都一样”,可真一样吗?至少从养育上来说,由于男女生理结构及头脑发育等方面的差异,会体现出很多不同。北京海淀妇幼保健医院儿童早期发展中心副主任医师闫琦表示,对于这些不同,家长该做到心里有数。 1岁前,男孩管,女孩宠。这段时间里,孩子还没有什么意识,需要父母提前对他们的性别性格有所界定。比如可以经常对男孩说“不哭”,而对女孩子要像对待“小公主”般宠着。 1―2岁,男孩能说20个单字就行。男孩语言能力发育较晚,通常,女孩在1岁左右时,就能说出很多单字和双字;而男孩可能只会说些单字。闫琦认为,

宝宝光屁股有哪些危害 宝宝光屁屁有哪些危害

宝宝光屁股爬来爬去,生殖器长时间暴露在外,很容易被异物擦伤,而且很容易被脏物污染,引发尿道炎、膀胱炎等。 平时妈妈们就算再细心,也没有办法护宝宝周全。因为宝宝在成长过程中避免不了磕磕碰碰,所以,让宝宝穿小内裤等于给宝宝私处多一层保护。 进行如厕训练是宝宝成长过程中的一个重要阶段。若宝宝一直光着屁股,经常随地大小便,如厕意识弱,不利于成长。 而给宝宝穿小内裤,有助于宝宝学习自主排便,因为小内裤更容易让宝宝感觉到尿湿后的不适感。出现不适,宝宝通常会不愿尿在裤子中。 宝宝无聊时喜欢摸来摸去,尤其是自己的身体,如

如何培养孩子的好性格 培养孩子性格的误区

孩子想吃橘子,父母却认为苹果更有营养,强制让孩子吃苹果。父母喜欢钢琴,便为孩子去报钢琴班,却不问问孩子的兴趣是什么。很多父母再教育孩子的过程中缺乏对孩子的尊重,在这些父母的眼里,孩子是自己生命的延续,是属于自己的,替孩子做主是理所当然的事情。事实上,孩子并非是父母的附属品,他和父母一样,也是一个完整、独立的个体,有自己的世界、自己的空间,需要被尊重。 幼儿经常把“我”“我的”这两个字眼挂在嘴边。有时,孩子会突然从你手里抢走小勺子或某件玩具并大声宣布“这是我的”,会因为邻居家的孩子玩“我的”玩具就大哭大闹。

什么时候和孩子分床睡好 到底几岁开始分床睡

建议孩子3岁以后可以考虑分房睡,5岁左右分房最适合。如果上小学以后还没有跟父母分房睡,就有些晚了 。 因为孩子在5岁左右,开始意识到男女之间的差异。所以,这个时候家长与孩子分开睡,可以给他们自己的空间,培养孩子形成独立的人格。 不过,对于坚决不愿分房睡的孩子,也不要强逼,家长要多动脑筋想想有什么孩子可接受的办法。其实,孩子分床睡是个过程,而不是个时间点。 什么时候开始,要根据你家孩子的适能力来决定,而不是到了3岁或者5岁就必须分床不可。有的孩子就是性格比较独立一点,适性强,4岁分床就很顺利,1周就搞定

孩子圈养容易患厌食症

家长对孩子采取“圈养式”的养育方式是厌食宝宝越来越多的主因。专家表示,“圈养”下的孩子性格倔强、任性,心理承受力差,很容易出现偏食、挑食,甚至患上厌食症。 不久前,儿童医院接诊了5岁女童亦婷,她经常生病,吃饭很少。亦婷被确诊为厌食症,经过近一个月的中药和心理调理,才喜欢上吃饭,饭量开始增加。 据悉,某医院每天会接诊厌食患儿10名左右,大多是1到6岁的学龄前儿童。由于长期厌食,这些患儿缺乏各种营养物质,活动耐力差,抵抗力下降,经常生病,严重影响了身体发育。 厌食门诊的专家医生说,据不同时期统计,小儿厌食症的

宝宝多大穿内裤比较适合 宝宝不穿内裤有什么危害

宝宝光屁股爬来爬去,生殖器长时间暴露在外,很容易被异物擦伤,而且很容易被脏物污染,引发尿道炎、膀胱炎等。平时妈妈们就算再细心,也没有办法护宝宝周全。因为宝宝在成长过程中避免不了磕磕碰碰,所以,让宝宝穿小内裤等于给宝宝私处多一层保护。 进行如厕训练是宝宝成长过程中的一个重要阶段。若宝宝一直光着屁股,经常随地大小便,如厕意识弱,不利于成长。而给宝宝穿小内裤,有助于宝宝学习自主排便,因为小内裤更容易让宝宝感觉到尿湿后的不适感。出现不适,宝宝通常会不愿尿在裤子中。 宝宝无聊时喜欢摸来摸去,尤其是自己的身体,如果一

怎样帮助孩子戒网瘾

小朋友如果沉迷于网络,给学业、身体和心理等方面将带来各种不利影响。学生自控力和抵御能力差。小学生所处的年龄段决定了他们自制力差,容易沉迷某些玩的东西。感性的认识多,理性的认识不成熟,就是喜欢“玩”,一旦进入网络游戏中的角色,就什么也不顾,也不学习了,也不休息了,没有节制,乐此不疲。 现在多数家庭都是独生子女,一个孩子在家里缺少伙伴,略显孤单,而父母因为现在的生活压力,工作非常忙碌,即使孩子休息也很少有空陪孩子孩子们就自然而然学会了从网络中寻找生活的乐趣,而玩网络游戏又是他们最喜欢的方式。时间长了,孩子

宝宝多大分床睡好呢

孩子还未对妈妈的肌肤、气味形成依恋的时候分床最好。在1岁左右,2岁之前都可以,只要父母意识到要做这件事情,就可以开始。同时,妈妈要有心理准备,分床有一个过程,在这个过程中,妈妈要坚定让孩子独自睡觉的信念。很多时候孩子分床不顺利,不是孩子舍不得妈妈,而是妈妈舍不得孩子。在此,要提醒妈妈们注意,不要跟孩子说:“你长大了,就必须分床睡!”、“大孩子都得自己睡。”等令让孩子失去安全感的话。 宝宝分床睡,小床的摆放位置有讲究。开始时,可将一侧护栏放下,紧挨着大床。这样,孩子就不会明显感到跟妈妈分开了。妈妈一侧身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