婴儿脐疝症状 婴儿脐疝的诊断
婴儿脐疝症状 婴儿脐疝的诊断
判断宝宝得了脐疝气,爸爸妈妈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看。
1、宝宝脐疝气鼓出的这个宝宝摸上去非常柔软。看上去外表呈一球形或半球形,像核桃大小的肿物。
2、宝宝哭闹得越厉害,腹压就越高,脐疝气也就鼓得更大更明显,安静或卧床时可消失。
如果宝宝脐疝气鼓起的小包包在5cm以下,那么家长不用特别担心。脐疝气可随宝宝年龄的增长,腹壁肌肉的加强而自然痊愈,之后也没有什么不良影响。约有80%的宝宝在1岁以前痊愈,90%的宝宝会在2岁以前痊愈。
提示:
宝宝在2岁后仍有脐疝气的话,妈妈就应格外注意了,需请医生诊治。
成人脐疝与婴儿脐疝的区别
自脐部突出的疝称脐疝。临床上分婴儿脐疝和成人脐疝两种。
(1)婴幼儿脐疝多发生于1岁以下婴儿;而成人脐疝多见于中年妇女。
(2)婴幼儿脐疝多为先天发育异常所致,包括脐环未闭或脐环周围瘫痕组织薄弱导致脐疝形成;而成人脐疝多为后天因素促成,如妊娠、腹水、腹部肿瘤、过度肥胖等原因,导致脐部周围组织薄弱,抵抗腹腔内压力上升的能力下降所致。
(3)婴幼儿脐疝主要表现为脐部半圆形隆起,一般如拇指头大小。小儿啼哭时隆起体积略增大,一般无明显症状,很少发生嵌顿。而成人脐疝疝内容物多为大网膜或小肠,由于疝门较小,反复脱出易发生粘连而形成难复性疝。主要症状为局部胀坠不适,如有嵌顿或绞窄,可出现腹部剧烈疼痛、恶心、呕吐等肠梗阻症状。疵内容物如为肠管,多柔软,加压后体积略缩小。如果内容物为大网膜,则触之硬韧不平。在嵌顿及绞窄情况下,肿物变大、变硬,有明显压痛。绞窄晚期可出现全身中毒症状及脱水、酸中毒及休克等临床表现。
(4)婴幼儿脐疝在治疗上首选非手术疗法,可选择粘膏贴脐疗法。具体方法是回纳疝内容物,用一个大于脐环的硬币或小木片,外包纱布抵住脐环,同时用双手将腹部两侧腹壁向中线推压,以缩小腹围。再用宽4厘米一5厘米的长腹带固定脐部的压垫。贴腹带的部位先用安息香酸酊涂于皮肤,以增加其粘度。粘膏每隔1—2周更换1次。经上述非手术治疗1年后无效或患儿年龄在2岁以上,脐环仍大于1.5厘米一2厘米者,可考虑手术治疗。成人脐疝很难用非手术治疗方法取得成功,应积极采用手术治疗。
婴幼儿脐疝的症状
1、一般来说婴幼儿脐疝都是在脐带结扎时候的深度,还有小孩小的时候饮食吃的特别多,肚子张力比较高,或者小孩爱哭闹,这种情况引起的脐疝。如果脐疝比正常的大一点,叫脐膨出,这样随着腹部张力大了以后就慢慢好了。
2、婴幼儿脐疝患者在肚脐部位会有一球形或半球形可复性肿物,其表面薄而光亮,按之柔软。婴幼儿脐疝用指按压时肿物会消失,还可摸到未闭的脐环;移去手指,立刻恢复原状。小儿站立、哭闹、咳嗽等腹壁压力增大时肿物出现,安静或卧位时肿物消失;而新生儿及小婴儿则不消失。
3、当小儿安静时突出的肠子就会返回腹内,之后肿块消失,随着年龄的增长,疝孔逐渐缩小,最后闭合,脐疝消失,脐疝患者一般并无痛苦,不会引起胃肠功能,仅极少数发生嵌顿,个别小儿可能因局部膨胀而有不适感觉,家长要注意,为了不使其脐疝膨出,使小儿尽量少哭,对小儿百依百顺,必须注意这一点。
4、婴幼儿脐疝患者家长一定要做好预防和保健,最迟拖延至一岁以后宝宝脐疝还未自愈就应考虑治疗。目前治疗疝气可采用非手术治疗,宝宝脐疝也好,其他部位疝气也好,都要积极治疗,一旦久拖不治,发生嵌顿,不仅宝宝承受更多的痛苦,影响正常发育而且还会危及宝宝的生命,造成不可挽救的严重后果。
婴儿脐疝有哪些表现
婴儿脐带脱落后,脐部瘢痕是一先天性薄弱处,且在婴儿时期两侧腹直肌前后鞘在脐部未合拢,留有缺损,形成脐疝发生的条件。各种使腹腔内压力增高的原因,如咳嗽、腹泻、过多哭闹等,皆能促使脐疝的发生。那么,婴儿脐疝有哪些症状?
多发生在脐带脱落后的数天和数周的婴儿,此时脐带的切断处已有上皮形成,因此,疝的表面有皮肤覆盖。主要表现在脐部有肿物突出,哭闹时肿物增大,皮肤紧张很薄呈微青色,安静平卧或睡眠时肿物缩小消失,脐部留有松弛的皱褶。
用手指将疝内容还纳后,往往可以听到气过水音,并且可以触到组织坚硬的脐环,以手指深入脐孔内,可估计到脐环的直径,当小儿咳嗽、哭闹、用力时手指可有冲击感。脐部有可复性肿物,哭闹时胀满,安静时消失,即可诊断。
婴儿脐疝护理注意事项六条
1.要减少婴儿腹压增加的机会
婴儿脐疝是发生肚脐位置的疝气,婴儿有脐疝准父母们不要大意,婴儿脐疝您一定要避免其大声哭闹,而有慢性咳嗽的要及时治疗。
2.婴儿脐疝的饮食需要多加重视,饮食一定要均衡
饮食是婴儿健康很重要的一方面,家长们您一定要调理好其饮食,不要让婴儿出现便秘、腹胀等情况。
3.婴儿脐疝患者有自愈可能性,家长们您可以等到两岁以后
随着婴儿的长大,腹壁肌肉的发育坚固,脐环闭锁,脐疝多于两岁以内便完全自愈,无需到医院治疗,但如果脐疝愈来愈大,脐环直径超过2厘米,甚至发生肠管嵌顿,应及时到正规的医院治疗。
4.不宜用东西压
有些妈妈用硬币直接压住凸出的脐部,希望通过压力来改善状况。但是,专家特别提示,不论用硬币压,还是用胶带或衣物缠住,对脐疝气都没有实质疗效,反而容易出现接触性皮肤炎,特别是在夏天,更容易因为闷热而出现痒疹。
5.注意正确触感
如果是正常的脐疝气,在往下按压时,触感就像是戳一个充气没有充饱的气球,而且能很顺利地往下按压,中途不会遭遇任何阻力。
6.保持皮肤完整
在穿衣服、换尿布时,并不需要刻意避开患有脐疝气的部位,只要注意做好照护工作,保持好皮肤的完整性即可。
疝气是怎么引起的 什么是疝气
疝气,即人体组织或器官一部分离开了原来的部位,通过人体间隙、缺损或薄弱部位进入另一部位。俗称“小肠串气”。自脐部突出的疝称脐疝。临床上分婴儿脐疝和成人脐疝两种。
婴儿脐疝症状 婴儿脐疝的病因
俗称“气肚脐”,为先天性,是新生儿和婴儿时期常见的疾病之一。脐带脱落后,脐部瘢痕区由于胎儿阶段脐带从腹壁穿过,是腹壁一先天性薄弱处;在婴儿期,两侧腹肌未完全在中线合拢,留有缺损,在医学上称为脐环。当哭闹过多、咳嗽、腹泻等促使腹内压力增高时,便会导致腹腔内容物,特别是小肠,连同腹膜、腹壁皮肤一起由脐部逐渐向外顶出,形成脐疝。由于脐部发育缺陷脐环未闭合,或脐带脱落后脐带根部组织与脐环粘连愈合不良,在腹内压力增高的情况下,网膜或肠管即经脐部薄弱处突出形成脐疝。
肚脐鼓出来了要治疗吗
这样的情况一般考虑为脐疝。 建议到正规医院小儿外科或普外科就诊,已明确诊断。为下一步有的放矢的治疗提供科学的依据!如果孩子小,再没有疝嵌顿的情况下可以考虑保守治疗。因为婴儿脐疝,绝大多数可通过脐部筋膜环的逐步收缩而在一岁内自愈。
婴幼儿脐疝诊断
诊断
脐部有可复性肿物,哭闹时胀满,安静时消失,即可诊断。
鉴别诊断
一般疝气指的是鼠蹊部的疝气,主要是指鼠蹊部满管附近某处的肌肉较为虚弱,使得附近的小肠受到腹腔压力影响,被挤入鼠蹊管内。若发生在男宝宝身上,甚至会跑到阴囊内,使得患侧鼠蹊部和阴囊在外观上显得特别肿大。
1.相异处
鼠蹊部疝气比脐疝气更常有腹痛、呕吐等肠胃肠塞的现象。
2.相同处
需要紧急手术的时机,都是当小肠发生绞结或塞的时候,此时常有局部触痛、肿胀和颜色异常的情形发生。
新生儿脐疝的预防
新生儿脐疝看起来似乎挺吓人的,甚至有时候又甚至极少一部分宝宝脐疝的鼓出部位可以像李子那么大,这不免让父母担忧,宝宝的脐疝一般会在两三岁前自行消退,但也有些宝宝的脐疝要到5岁才能愈合。但出现新生儿脐疝的时候,鼓出部分不是触痛或肿胀得很厉害,而是软的,按压能够缩小,而且宝宝也没有觉得不舒服,脐疝通常不会有什么问题。其实新生儿脐疝是可以预防的,而且有较好的措施,诚如以下:
1、虽然患疝气的较多为男孩,但女孩也会发生疝气。对女孩的疝气更要提高警惕,因为常有卵巢、输卵管进入疝囊。
2、婴儿期不要将孩子的腹部裹得太紧,以免加重腹内压力。不要让孩子过早的站立,以免肠管下坠形成腹股沟疝。
3、吃些易消化和含纤维素多的食品,以保持大便通畅。孩子大便干燥时,应采取通便措施,不要让孩子用力解大便。
4、不要让孩子大声咳嗽,患咳嗽的小儿要在医生指导下适当吃些止咳药。避免孩子大声啼哭,防止腹压升高。
5、由于疝气可在婴儿期发生,故应在该时期经常注意观察孩子的腹股沟部或阴囊处,是否肿,或是否存在时隐时现的块物,遇有疑问及时请教医生。
新生儿脐疝的预防措施为以上描述。对于会出现脐疝的婴儿来说,主要的还是的不是让它哭泣,因为哭啼跟啜泣会影响到腹压,有时候会是脐疝情况加重,这是应该引起家长的重视。
婴儿肚脐包块,哭闹时会变大,是怎么回事
可能是脐疝,具体需当面咨询儿科医生。
脐疝是由于婴儿脐环闭锁不全或者肚皮的组织发育不够强壮所致,随着成长,脐部发育强健,大多数脐疝会在 1 岁半内自行消失。如果等到 2 岁脐疝还不消失,就需要手术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