切莫忽视青少年心理健康教育
切莫忽视青少年心理健康教育
一个成绩优秀的中学生因迷恋网络游戏不能自拔而最终自杀,一个花季女孩因沉溺网络而走向堕落……一篇篇报道令人触目惊心,一个个事件发人深思,关注青少年心理健康、拯救沉迷网络的孩子已成为一个热门话题。
当前,随着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和社会经济的发展,计算机网络带给大家极大的方便,已成为人们工作学习和生活娱乐的必备工具,尤其是近几年来网络游戏的产生给人以极大的视觉冲击,成了人们消遣的新宠。然而网络世界带给人们方便的同时也产生了许多负面影响,例如网上暴力游戏等。青少年人生观、价值观尚处在形成阶段,思想意志薄弱,自控能力较差,再加上学习压力大、不愿与人沟通等弱点,很容易被网络吸引,整天沉迷在虚拟世界里。这就要求广大师生和家长极力配合,对那些沉迷网络的青少年给予关心和帮助,使其转变思想,正确认识网络,真正戒除网隐。而打骂、嘲讽他们以及人为禁止上网等方法都有悖常理。作为老师和家长应该与他们进行沟通,使其从思想上真正转变过来。
纵观我们的教育体制,虽然国家一直提倡素质教育,然而我们现阶段还是以应试教育为主,那种添鸭式的教学依然存在。看看我们现在的学生,学习负担确实很重,他们已失去了童年应有的快乐,玩儿的时间越来越少,兴趣越来越单一,若是遇到庞大丰富的网络世界,很容易沉迷其中。提倡素质教育就是要求学生在各方面都得到均衡发展,切实提高青少年的综合素质和生活技能,广泛培养青少年的兴趣爱好,丰富青少年的业余文化生活,使学生的业余生活变得丰富多彩,也使其认识到除了上网还有其他更有意义的事情。老师不仅要向传道授业解惑,还要让他了解社会知识,关注公益事业,使其明辨事非,分清善恶,有强烈的主人翁责任感。作为家长也不能过分溺爱孩子。
古人说:“习劳而知感恩”。要培养学生从小爱劳动,帮助父母分担家务,让他真正体会到父母的艰辛,让他从劳动中体会到快乐,感受到收获的喜悦,他的自控能力也会很强,长大后也会更加孝顺父母,知道父母挣钱的不易,也就不会为上网而随便花钱。
青少年心理问题出现的家庭根源
家庭是孩子首先接受教育的地方,父母是孩子的第一位老师,家庭教育对于孩子的成长极为重要。
家庭教育是青少年心理发展的基础
家庭是社会生活的基本单位,是人类生活中最主要、最普遍的社会组织。家庭生活是人类生活最重要的组成部分。它对于个人心理的形成、性格的发展起着十分重要的作用,家庭教育是家庭在社会中履行的最重要的功能之一。
家庭教育的重要功能是发展人的心理,这是因为:首先,家庭是个人最早接受教育的场所,父母是孩子的第一任老师。家庭对一个人的智力、体力的成长,道德品质的发展,个性特征的形成产生全方位的影响。第二,孩子的生活大部分是在家里度过的,他们最初的道德观念、价值观正是在家庭中形成的。个人的各种心理态度、心理品质、心理特点、性格以及行为习惯的形成与家庭环境和家庭教育有着直接的联系。第三,家庭中教育的观点、方式和方法,家庭成员的作风、习惯、品德修养,家长的心理品质、心理发展水平和个性、性格特征都深深地影响孩子的心灵。人的心理发展是有其客观规律的,先天遗传和生理发展是人的心理发展的物质前提,而后天的环境和教育是人的心理发展的关键。
家庭关系对青少年心理的影响
中国目前的家庭关系主要表现为夫妻关系和亲子关系,这是当今中国最为普遍的家庭关系。这两种家庭关系的好坏,对于青少年心理的正常发展有着极为重要的影响。
夫妻间的人际关系,他们之间的合作水平在很大的程度上就预定了家庭的基础特征,特别对孩子的个性形成会产生多方面的影响。家庭心理学研究表明:如果父母的相互关系是建立在互爱、互敬、互相信任、互相关心、体贴的基础之上,那么就会培养出孩子待人接物中的人道主义、诚实、忠厚等品质。相反,如果孩子在父母关系中看到的是冷漠、疏远、互不信任,那么将对孩子的道德成长产生非常消极的影响,会让孩子变得冷酷、自私,会妨碍他们培养爱和友情这类重要的道德品质。夫妻冲突对孩子心理和性格的不良影响是巨大的,因为家庭的心理气候对孩子来说是最为接近的社会环境,这种环境造就着孩子的素质,培养他们的某些性格特点。孩子生长在充满矛盾、父母成天吵闹的环境里,家庭气氛里缺乏宁静、和平、幸福、安定,缺少孩子心理健康发展所必需的一切条件,结果会使孩子受到心理创伤和不良情绪的影响,甚至有可能造成神经系统的紊乱。
亲子关系是家庭关系中最为稳固的关系,因为它具有不可解除性,现代的夫妻关系的稳定性正受到越来越有力的冲击,而亲子关系因其血缘关系而不可替代。同时,亲子关系一经产生,就具有永久性,这是任何外力也无法改变的。如果父母与子女之间不能相互理解与正确相处,亲子关系处理不好,会带来严重的后果。对于孩子来说,家庭是学会具体人际交往形式和技巧的第一个社会群体,父母对他们采取热情、温和、尊重抑或冷漠、急躁与轻视的态度,直接影响到他们今后与人的交往。亲子间不同的交往方式对孩子的个性、道德与行为会产生不同的影响。无数的研究结果证明,孩子的道德品质与家庭中的亲子交往方式有直接的关系,人的许多重要的品质,如同情心、自尊心、独立性等,在许多方面都取决于父母与子女良好的相互关系。父母与子女之间缺乏爱的关系,缺乏精神上的亲近,则常常是孩子心理发育不全或教育缺陷的根源。
家庭教养方式对青少年心理的影响
在家庭教育中,采取何种教养方式,对孩子心理健康的成长影响很大。有学者指出,目前孩子心理健康问题形成的最重要的原因之一就是不良的教养方式。
从现实情况来看,家长的过分溺爱和严厉粗暴这两种不良的教养方式对孩子的心理健康危害最大。过分溺爱的教养方式主要体现在父母在同孩子相处时缺乏爱的分寸,视孩子为掌上明珠,无条件地满足孩子的一切要求,使孩子在家中处于特殊地位,事事都替孩子操办。这对于孩子的个性、心理健康带来了很大的负面影响。实践证明,在溺爱的家庭中成长的孩子,性格中会形成压抑、意志薄弱、胆怯、迟疑、情绪的稳定性差等特点,还可能养成自制力差、感情脆弱、不合群、动手能力差等特点。
严厉粗暴型的教养方式同样会导致孩子严重的心理问题。这种教养方式父母对孩子要求过分严厉,教育方法简单粗暴,对孩子动辄打骂,丝毫不顾忌孩子的自尊心。它容易使孩子产生一种父母是否爱自己的想法,令孩子怀疑父母对自己的爱,对于孩子确立积极的自我形象极为不利。同时,还会使孩子形成有缺陷的个性,如自我中心、冲动、冷酷、淡漠、好斗、压抑、胆怯、自卑、孤僻等问题。严重的会导致孩子神经错乱,心理失常。
家庭教育内容对青少年心理的影响
内容决定形式,家长对孩子进行家庭教育的内容如何,往往也决定了他们自己所采取的教养方式。青少年人格的确立、习惯的形成和兴趣的培养,无不受到家庭教育的内容的制约。总体而言,现代的家庭教育内容包括伦理道德教育、思想品质教育、立身处世的基本规范、生活习惯养成、消费观念、劳动态度等诸多方面的内容。但现实中,目前的中国家庭教育存在着很多误区,表现在一些家长对孩子的教育重身体素质培养,轻心理素质培育;重智力开发,轻非智力因素培养;重知识传授,轻能力培养。这使得青少年中体壮如牛却胆小如鼠、意志薄弱;身材高大却自私自利、心胸狭窄;知识丰富却能力低下。从特定角度看,我国青少年在社会转型时期出现的理想失落、道德失范、心理失衡等问题无不与此密切相关。科学的家庭教育应涵盖孩子身、心、智、德等诸多方面,应是对孩子全方位、立体性的培养和开发。
家庭教育内容的缺陷,不仅表现在家长有意识的对孩子进行教育的内容方面,而且某些时候表现在家长无意识对孩子进行了不良影响。比如,家长在遇到不顺心的时候,经常在家中发泄对他人、对社会的不满情绪。这样久而久之,就会使包括孩子在内的所有的家庭成员对现实的阴暗面看得太重,导致心理失调,信念迷失,孩子在这种环境下成长,往往有一种迷茫无助的感觉,不良的心理就此形成。
青少年心理健康
1、情绪问题
青少年时期,表现情绪不稳定 、情绪脆弱,受到挫折易出现情绪问题,表现如下:(1)抑郁情绪:主要表现情绪低、自卑、对任何事物不感兴趣、并有轻生之念 。(2)情绪不稳定:主要原因是从小养成不良性格,从小娇惯、任性、以我为中心、稍不如意而发脾气,此外单亲家庭的孩子,由于父母离异,造成性格苦闷、孤独、猜疑等。(3)强迫症:由于平素性格胆小、拘谨、呆板、对任何事思虑过重,易出现强迫行为,表现反复关门、煤气、电灯、反复洗手、强迫性怀疑,如怀疑患艾滋病、性病等。
情绪问题,青少年时期情绪会不稳定很容易误会一些事从而表现失落
2、行为问题
行为问题主要表现:说谎、逃学、不守纪律、打架动殴、痴迷电子游戏机、网吧,通宵不归。据我们调查初中生行为问题占16.1%,最近报道,武汉有12万中小学生几乎天天玩游戏机,南京报道,17岁的中专生猝死在游戏机室。
3、早恋问题
早恋绝不是性机能的发育,往往是一种个体与社会交往的尝试
由于青少年期处于性机能发育期,有的同学往往流露出爱的倾向,而产生早恋现象,但是这种早恋绝不是性机能的发育,往往是一种个体与社会交往的尝试,心理学的观点说,是因为青少年期社会意识增强,所以在寻找自己生活的价值,探索人生的意义,当发现异性之间的联系是人与人之间最富有的情感联系时,便不顾一切地企图亲自构建它,有的男女同学之间虽然表达了爱慕之情,但随时间的推移,一方对另一方逐渐疏远、冷淡,又与另一同学要好,这样就感到失恋、被抛弃感、沮丧、苦闷、怨恨,影响学习和生活,严重可产生自杀行为。
4、如何讲究心理卫生
掌握心理学知识,培养自己坚定、顽强、乐观、开朗的性格,调节自己的情绪树立科学的世界观;有理想和信念 ,热爱生活,有明确的奋斗目标;调整好自己的情绪。
浅谈青少年心理健康教育
青少年是指从儿童期向成人期过渡时期。在这一时期,他们生理急剧变化,心理动荡发展,学业紧张繁重,他们所面临的生理、心理和社会变化的压力巨大。加之近年来,由于家庭教育的偏差,应试教育的压力以及不良的社会风气、文化的负面影响,导致在物质生活上日趋丰富的今天,学生精神世界却走上另一种不健康的轨道。
针对青少年心理健康问题,保定市世纪阳光心理咨询中心李军旗老师提出关于青少年心理健康的几点标准:
1. 身体健康,智力正常。身体健康、智力正常是衡量心理健康最重要的标准之一,是正常生活工作的基本条件。
2. 人格完整,意识良好。心理健康的青少年胸怀坦白,言行一致,表里如一,热爱生活,兴趣广泛,具有良好的自我意识,并自尊自爱,尊重他人,善于调节自己的言行举止,使其性格、情感都能符合其年龄特点。
3. 乐于交流,善于结友。具有良好的人际关系,善于结交知心朋友,与朋友能沟通心灵,友好相处,对矛盾和分歧,能正确对待,妥善处理,并有乐于助人的愿望和行为。
4. 情绪稳定,乐观开朗。情绪是心理健康的温度计;乐观能使人心情开朗。保持相对的乐观、稳定的情绪,就能在顺境中积极向上、谦虚谨慎,在逆境中意志顽强并能战胜困难。
5. 有所追求,积极进取。能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有理想、有信念、有追求,敢于面对现实,勇于承担责任。
而青少年心理健康又与学习,人际关系,自我认知方面脱不了关系。
1、学习方面:主要表现为厌学,学习压力过大,注意力不集中,考试焦虑,学习困难。比如,①厌学问题;②学习压力问题;③学习困难问题;④注意力不集中问题;⑤考试焦虑症等等。
2、人际关系方面:中学生人际关系源于亲子关系、师生关系、同伴关系和异性关系等方面。①师生关系问题主要表现为,部分教师缺乏平等意识,教育方法有失妥当;②亲子关系主要问题是一些家长对孩子的期望值过高,要求过严,教育方法不当,父母与子女缺乏沟通,影响了父母与子女的关系;③同伴关系上主要是部分学生不善于与同学交往,人际关系紧张等等。
3、“自我”认知:心理健康的人能正确客观的认识自我,了解自己的能力、性格、需要。他们既不自卑,也不盲目自信;他们经常进行自我反思,看到自己的长处更能容纳自己的不足,并寻求方法改进。
①自我评价问题,近一半的学生不能正确评价自己,对自己的评价过高或过低。一般女生对自己的评价普遍偏低,男生对自己的评价过高,低年级的学生自我评价高于高年级的学生,成绩优秀学生的自我评价高于学习困难的学生。由于自我评价上出问题,于是不少学生自尊心、自信心上出现问题;
②自我体验问题,心理健康的学生对于新事物,新任务充满了兴趣。乐于接触他人和新鲜事物,具有饱满的热情,情绪稳定。而在学校中,不少学生情绪不稳定,情绪情感激荡,消极体验过多;
③自制力问题。心理健康的人意志坚定,自制力强,耐挫力强。中学生普遍缺乏自制力,意志较薄弱
孩子出新心理问题主要是哪些因素
青少年儿童的心理承受能力是脆弱的,他们的心理健康状况易受多种因素影响,包括家庭因素、社会因素及自身因素。这些因素的单独或综合作用,使青少年儿童出现各种心理方面的问题或障碍。
自身因素
孩子自身的个性特征,如:胆小、怯懦、敏感、青少年儿童的心理承受能力是脆弱的,他们的心理健康状况易受多种因素影响,包括家庭因素、社会因素及自身因素。这些因素的单独或综合作用,使青少年儿童出现各种心理方面的问题或障碍。
家庭因素
家庭结构、家庭关系、父母教养方式、父母对儿童的期望、父母的离异和再婚等等都会对儿童的心理发展带来很大影响。
学校因素
学校因素也会影响儿童青少年心理健康状况。学校风气、教师素质、师生关系、学校的课程设置、是否具有良好的心理卫生服务体系等均与儿童青少年的心理状态相关。
生物学因素
该因素与儿童青少年心理健康密切相关。如:父母患有精神疾病,其子女患有精神疾病的可能性要大于父母正常的儿童;母孕期接触某些化学物质、射线或患病等均有可能影响孩子神经系统发育,使孩子易于出现某些精神方面的疾病;癫痫、脑炎等疾病也会影响儿童的精神健康状况。
社会和文化因素
社会经济情况制约着人们的生活条件和教育、卫生设施,并影响着家庭育儿的手段。家庭文化和社会文化的渲染,也对儿童的成长具有潜移默化的影响。
学生为什么会患上胃痛
1、饮食不节/洁。 据调查,中专一年级学生懂得平衡膳食、均衡营养等健康知识的不到30%。中小学时期饮食卫生注意不够,零食代替主食,随便吃不卫生的食品,吃饭狼吞虎咽,饱一顿,饥一顿,暴饮暴食等,以及受现代减肥热的影响,部分女生盲目追求苗条,以饥饿限制进食和饮食不规律,无良好的自我保健意识是引起胃病的重要原因。
2、情绪不稳定。 青少年人生经历少,对挫折、失败缺乏心理准备,容易出现悲观、失望、愤恨、紧张、恐惧等不良情绪,这些情绪通过大脑皮层的作用,导致胃酸分泌紊乱,造成发病。
3、家庭溺爱。 现代家庭对子女的娇纵、溺爱,形成了年轻一代自私、任性、娇气、缺乏勇气、缺乏毅力、不合群等不良的心理素质。这些不良心理同样可刺激大脑皮层,影响胃酸的分泌,造成胃功能紊乱,诱发胃病。
4、教育的误区。长期以来,中学教育受升学率的影响,对卫生课及传播健康教育的课程重视不够。繁重的文化课,做不完的练习更是令人生畏,它不仅影响学生的生理健康,而且引起众多的心理问题。学生常见病已不仪仅局限在近视、沙眼等。青少年胃病、胃溃疡国外报道占7%~58%,国内也有28%。另外,青少年抑郁症、躁狂症及心理障碍也屡见不鲜,从理论上讲,青少年胃病与课业负担之间不无直接关系。
青少年异常变化或是心理求助
1、 青少年异常变化或是心理求助
核心提示:青少年出现心理问题后,情绪、行为及生理方面都会有异常变化。这些外在表现,可以看做青少年心理求助信号。
“青少年出现心理问题后,情绪、行为及生理方面都会有异常变化。这些外在表现,可以看做青少年心理求助信号。”李知表示,目前青少年心理健康问题日益突出,甚至逐年上升。
据介绍,家长和老师都要多了解儿童青少年心理特点及有关心理疾病知识,对自己孩子的智力水平、兴趣爱好有更全面了解,不盲目攀比、模仿,根据孩子气质类型及特长兴趣,因材施教。
其次,对心理问题、心理障碍有一个正确认识。正视孩子存在的心理问题,及时请教专业人员,尽快解决问题。
解开青少年心理枷锁使其茁壮成长
延边州“心理健康快车”通过独特、有趣、专业、实用的心理学,使青少年心理充满阳光,弥补种种原因出现的心理问题,让他们在健康和谐的环境中茁壮成长。
疑似精神分裂症的22岁典型宅男,化名为金星,出生于知识分子家庭,童年欢乐幸福。12岁时,父母离婚,他被寄养在奶奶家生活。由于家庭教育不足,金星升入初中后,结识了不良朋友,逃学、吸烟、喝酒、打架、吸毒,无恶不作。进入高中后,依然恶习不改,经常打架斗殴,多次被公安机关管教,成为远近出名的“恶棍”,最终被开除学籍,浪迹社会。
因为后来母亲出国,父亲又不管,金星没有了经济来源,就开始讨厌母亲、仇视父亲、厌恶自己,出现严重的厌世情绪,还多次策划与父母同归于尽。随后,金星开始抑郁、焦虑、恐惧、怕人、怕事,逐渐封闭自己,冷漠无情、喜激易怒,不出门、不出户长达三年之久,花去医药费上万元。所幸,今年4月份,金星从媒体上得知我州开展了“心理健康快车”活动,产生了一丝希望。
了解这一情况后,“心理健康快车”活动组便组织专家采用认知疗法和系统脱敏法,对金星进行心理调解,缓解压力,收到明显实效。金星现在已经能够独自出屋,自由活动,与社会上的人可以正常沟通交流。
据了解,其实像金星这样的情况并不是个案,延边心理咨询研究会会长李明善说:“大部分青少年都能适应我们这个社会,适应这个环境。也有一部分人群不能适应这个环境。出现不愿意学习,不愿意与同伴相处,走入网吧,引发一些刑事案件和很多问题。我们现在评判标准认为学习好就是好孩子,学习跟不上就得不到各方面的关爱和关注,他们的心里要求和欲望不能得到班主任老师、社会、家长的认可和指导。其实青少年中五分之一有的人群真的需要心理辅导和干预,特别像留守青少年问题就更加严重。”
及时地开展心理健康教育是十分必要的,自觉地有意识地运用心理学理论和技术,帮助青少年提高心理素质,有效地解决社会生活中的心理问题,从而帮助孩子们用良好的心态和精神状态对面对压力、面对挫折。
李明善会长说:“我们应该建立起学校、家庭、社会三位一体的教育系统,我们“心理健康快车”在这方面也在做一些努力,争取与教育系统、共青团、妇联等部门联合起来,通过社会,还有家庭通过社区的扩展能够形成系统化,形成一个体系,教育一个孩子,挽救一个家庭,平安一个社会,使我们延边能够创造和谐家庭、和谐社会,能够在创造经济稳定方面,为各民族干部群众做一些贡献。”
少年性欲强烈怎么办
青春期的困惑来自异性
性健康教育与心理健康教育的关系。孩子很多困惑都是来自异性之间的交往。在成长过程当中,他们很多都表现在情绪方面、表现在跟父母关系方面、表现在学习方面、厌学方面,追根到底都跟青春期成长有关系。尤其青春期成长最根本的一个变化就是异性之间的交往,所以我觉得异性性健康教育和心理健康教育也有一个共同的地方。
青春期会出现性欲
随着青春期的性发育,青少年逐渐出现对异性的爱慕和亲近的愿望,进而还会出零性冲动,这些都是性欲的表现。出现性欲,有的人较早,有的人较晚;有的人较强,有的人则较弱。对此青少年没必要特别地加以注意。
性欲是正常的变化
性欲反映了自然的生理变化,不是什么见不得人的事,所以不要因此产生罪感。但是人类的性文明对性的欲望和行为有许多必要的社会限制,把与性有关的心理活动和行为都看作隐私,是不公开的,这就使人类普遍地存在着一种与性有关的羞耻感。青少年虽有性的欲望,但会不分场合地随便谈论有关性的事,并且对自己性欲作必要的抑制,这种表现都是正常的,表明青少年对自己的欲望是采取理智的和负责任的态度的。
性欲是可以抑制的
有人将性欲与食欲相比,把性欲得不到满足的状态称之为性饥饿,就像食欲旺盛的人因为得不到食物而饥饿一样。这种比喻并不恰当,因为性欲再强烈也是可以抑制的,并且不会产生什么严重的不良后果,相反还表现出一个人的心理成熟和坚强的自制力。但是得不到食物就会饿死人,所以这两种况是不能相提并论的。
青春期性欲很旺盛
有些人认为青春期发育提前,性成熟早了,可是青少年为了得到现代独立谋生的本领,学习的年限却越来越长。古代“十年寒窗”就可以考科、中状元。而今念十年书才初中毕业,要念高中,上大学,攻学位,还要十来年,甚至更多时间。在具有独立谋生能力和结婚以前就得忍受性饥饿。性饥饿的时间长了,就使青年人的性问题变得复杂化。是允许婚前性行为,这个问题不就可以解决了吗?社会上有些持有“性自由”观点的人,就是这样向人们进行宣传的。一部分青少年还误认为这是对他们最大的理解,并且在这种“性自由”的思想支配下发生性行为。在这种情况下,当老师告诉同学不该有如此行为,男女青少年都应保持童贞时,受“性自由”思想影响的人就会认为这是性禁锢,是观念保守。青少年是比较容易受“性自由”思想影响的原因在哪里呢?就在于青少年正处于性欲旺盛而又不可能得到满足的性饥饿状态。
如何减少青少年心理障碍
青少年心理障碍主要有以学习障碍、情绪障碍、行为障碍为主的不良心理状态,青少年的心理咨询是专门为青少年解决心理问题的,及时的通过了解患者的具体心理情况,采取针对性的疏导治疗方法,以此来消除青少年的心理障碍,帮助青少年患者以健康的身心姿态步入社会,以健康积极的生活姿态去迎接每一个挑战。
青少年心理咨询是专门解决青少年心理问题。它往往结合生理、心理、社会三大因素来分析导致青少年心理障碍的原因,主要工作为激发学习兴趣、端正学习态度、消除厌学逃学和学习障碍、协调同学关系和亲子关系、中高考心理减压、学生职业规划、高考志愿填报辅导、青春期性心理教育、不良品行纠正与健全;性格塑造;青少年神经症治疗(自闭症、儿童多动症、儿童抽动症、儿童抑郁症性神经症、口吃、考试焦虑症、社交恐惧症、网络成瘾、学校适应不良综合症等青少年心理问题与心理障碍的心理治疗)。
对于青少年出现的各种心理问题,青少年心理咨询主要的工作内容就是对青少年进行心理方面的分析和研究,并进行咨询和疏导工作,协助教学部门或者家长对青少年进行一些心理方面的测评分析,对不同问题的青少年的心理状况做出分析与诊断,制定辅导计划与方案。
国人心理素质现状令人担忧
这几年,有关心理健康、抑郁症以及心理素质教育的话题一次次地被我们在不同的地方重复。有关专家在谈及这一问题时,都深有忧虑地指出,中国学生的心理素质令人堪忧。其实,不用专家说话,很多人的心理素质不好,几乎是一个不争的事实。
中科院院士、心理学专家王极盛在接受记者采访时说,现在有36.7%的学生感到学习的压力使他们难以承受。他在对北京市两万多名中学生跟踪调查后发现,32%的青少年心理健康水平较差。
不仅中学生如此,大学生也同样存在着同样的问题。北京市组织有关专家成立专门课题组,对北京高校大学生心理素质状况进行调查研究,结果也显示出大学生心理健康状况不容忽视。依据心理量表调查结果,北京市大学生中存在中度以上心理问题的比例为16.51%,11%的学生自我评价心理素质较差或很差。与国内正常人群调查结果相比,大学生各种心理症状的得分显著高于正常人群,说明大学生群体相对于正常人群而言,是心理卫生问题高发群体。与国内大学生群体比较,北京高校大学生心理卫生问题尚属较轻,可见全国大学生心理卫生问题更为严重。
相关调查显示:在普通人群中,患严重抑郁症的比例高达3‰,情节较轻的一般占10%至15%。
青春期的心理误区 误区二:精神文化生活的不满心理
此情况多发生在偏远地区以及农村少年身上,他们认为自己的现实生活与书本、影视中的生活方式差距甚大,或是学习压力大,无暇享受文化生活的乐趣等。枯燥而单调的生活满足不了他们对精神文化的需求,产生不满或厌倦心理。为了充实自己的精神生活,他们就会地盲目往社会上寻求精神刺激和所谓欢乐,这种心理往往会让青少年们染上不良习惯,甚至加重自卑心理。
克服方法:丰富学校的业余生活,加强自信心的建设,老师,家长多与孩子沟通,开展心理健康教育活动讲座。
青少年的生理健康教育
1、普及性生理和性心理知识,消除性神秘、性愚味和性无知。
2、树立对性的正确态度,既要改变谈性色变,又要防止性庸俗化。
3、确立科学的性观念,认识性道德的科学内涵,以及与人类生存发展和个人生活的重要关系。重视性道德的价值,继承和发扬中华民族优良的性文明传统,既要消除历史遗留下来的错误观念,又要抵制西方性自由的侵袭。认识色情淫秽出版物对个人和社会的危害。视性乱和卖淫、嫖娼为社会丑恶现象,明确性商品化和权肉交易是社会腐败的产物。
4、培育健康的生活方式,选择健康的性行为。防止儿童过早的性唤醒和性心理变态;避免青少年早恋;倡导男女对等的保持婚前童贞,理解婚前禁欲对个人身心健康和社会安定的重要价值(见婚前性行为);正确对待婚恋,重视婚姻稳定的价值,夫妻互相忠诚,促使婚后性生活和谐美满,防止纵欲和性功能障碍,不要有非婚性行为;洁身自爱,不受色情诱惑,不参与性乱和卖淫嫖娼。
5、遵守男女平等的社会公德。男性要尊重妇女,唾弃大男子主义;女性应自尊自重,自强自立。
6、防止性病、艾滋病的流行。
7、防止性罪错,消除性犯罪。中国进行性健康教育的最终目的是建设中华民族现代的性文明。
性教育应从国情出发,突出性道德教育在性教育中的主导地位,使性教育成为名副其实的性健康教育。性健康教育的重点虽在于青少年,但整个人口的其他组成部分也必须接受性健康教育,才能形成健康的社会性观念和文明的性行为规范。有了这样一个良好的外部环境,学校的性健康教育才能获得成功的社会保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