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肌梗死的几种常见症状
心肌梗死的几种常见症状
1、低血压和休克:不少老年患者的低血压可能是心肌急性缺血损伤后,加上大量出汗、呕吐引起血容量不足,或某些血管扩张、镇静等药物作用而致,可持续数周后再上升,但常不能恢复到以往的水平。病人表现为反应迟钝,面色灰暗,额头、颈部及四肢末端出汗,皮肤温度较低,甚至尿少,收缩压在80~90mmHg或较原基础血压下降60mmHg以上。
2、全身症状:主要是发热,由坏死物质吸收所引起。一般在疼痛发生后24~48h出现,程度与梗死范围常呈正相关,体温一般在38。c上下,很少超过39°C,持续1周左右。发热持续超过l周或消退后重新出现,或高热超过39℃,应怀疑并寻找有无并发感染,其次应注意有无心肌梗死新的发展、栓塞性并发症或心肌梗死后症候群。
3、胃肠道症状:胃肠道症状在心肌梗死中占重要地位。60岁以下者约有30%出现。当剧烈胸痛时常伴有反复发作的恶心、呕吐和上腹胀痛,但这一症状在老年人却不似想像中的那样多见。国内外几组较多病例的统计,占2.7%~9.9%。
4、疼痛:是最先出现的症状,多发生于清晨,疼痛部位和性质与心绞痛相同,但多无明显诱因,且常发生于安静时,程度较重,持续时间较长,可达数小时或数天,休息和含用硝酸甘油片多不能缓解。患者常烦躁不安、出汗、恐惧,或有濒死感。少数患者无疼痛,一开始即表现为休克或急性心力衰竭。部分患者疼痛位于上腹部,被误认为胃穿孔、急性胰腺炎等急腹症。部分患者疼痛放射至下颌、颈部、背部上方,被误认为骨关节痛。
心肌梗死的伤害到底有哪些
人们对心肌梗死都有一定的了解,知道对身体的伤害很大,但是对具体造成的伤害,却是知道的模棱两可。要想很好的预防这种疾病,做到这点是远远不够的。下面我们让专家为我们介绍一下,心肌梗死的伤害到底有哪些,这样才能更好的预防。
1、心功能不全:梗死区心肌收缩力丧失,引起左心、右心或全心衰竭,是患者死亡的最常见原因,约占心肌梗死的60%。
2、心律失常:此心肌梗死并发症,约占心肌梗死的75%~95%。心肌梗死累及传导系统,引起传导紊乱有些可导致心脏急停、猝死。
3、急性心包炎:心肌梗死的危害还包括急性心包炎。即透壁性梗死,常在心肌梗死后发生浆液性或浆液纤维素性心包炎。约占心肌梗死的15%常发生在MI后2~4天。
4、心源性休克:此心肌梗死并发症约占心肌梗死的10%~20%。心肌梗死面积>40%时,心肌收缩力极度减弱,心输出量显著减少,可引起心源性休克,导致患者死亡。
上面就是介绍的心肌梗死的危害,大家一定要足够重视起来,不要粗心大意了。这种病对身体的摧残是巨大的,我们尽量能在早期将其扼杀在摇篮中。预防疾病并不是只是从口头上喊就有用的,我们应该付出实际行动来证明。
什么类型的心肌梗死要去医院
想要知道什么类型的心肌梗死需要去医院治疗,首先应该知道心肌梗死这种疾病分为几种类型,心肌梗死通常分为两种类型:
区域性心肌梗死:亦称透壁性心肌梗死,累及心室壁全层,梗死部位与闭塞的冠状动脉支供血区一致,梗死面积大小不一,多在2.5~10cm2之间。该型梗死远比心内膜下梗死常见。如梗死未累及全层而深达室壁2/3以上则称厚壁梗死。
心内膜下心肌梗死:指梗死仅累及心室壁内层1/3的心肌,并波及肉柱及乳头肌。常为多发性、小灶状坏死,不规则地分布于左心室四周,严重者融合或累及整个左心室内膜下心肌引起环状梗死。
在这里我们要说的是,不论属于哪种类型的心肌梗死,都是必须去医院治疗的,因为心肌梗死这种疾病一旦发作起来如果不能善加处理,就很有可能出现生命危险,所以心肌梗死不论哪种类型都需要去医院进行治疗。
以上就是关于哪种类型的心肌梗死需要去医院的解答,希望所有的心肌梗死患者以及家属都能对这个疾病有一个正确的认知,在此我们也祝愿所有的心肌梗死患者都能尽早的投入治疗,早日将疾病治愈。
解析急性心肌梗死的病因
急性心肌梗死患者经常会在冠状动脉粥样硬化狭窄的基础发作,因为一些特殊原因使得冠状动脉粥样斑块出现破裂,破裂的斑块表面会聚集出现血小板,出现血块。患者还会因为阻塞冠状动脉管腔,引发心肌缺血坏死;心肌耗氧量也会增加,冠状动脉痉挛都会引发急性心肌梗死。常见病因如下:
过劳。体力劳动过重,特别是在负重登楼,体育锻炼过度,长时间紧张劳累的时候,心脏负担会增加,心肌需要更多的氧量。冠心病病人冠状动脉本身就存在硬化、狭窄,无法充分扩张,导致心肌缺血。剧烈的体力负荷也会导致斑块破裂,引发急性心肌梗死。
急性心肌梗死的病因还有激动、紧张、愤怒等激烈情绪变化。暴饮暴食也会引发急性心肌梗死。很多心肌梗死病患者都是在暴饮暴食后发作的。吃太多高脂肪、高热量食物,血脂浓度会急剧上升,血黏稠度会增加。冠状动脉狭窄会导致血栓,引发急性心肌梗死。
突然的寒冷刺激也会引发急性心肌梗死。所以,冠心病病人一定要格外留意防寒保暖,特别是冬春寒冷季节,也是急性心肌梗死发病高的季节。很多老年人都会出现便秘。便秘时会用力屏气,从而引发心肌梗死。所以,便秘一定要引起重视。
心肌梗塞的发病类型
根据梗死灶占心室壁的厚度将心肌梗死分为两型:
区域性心肌梗死
区域性心肌梗死(regionalmyocardialinfarction),亦称透壁性心肌梗死(transmuralmyocardialinfarction),累及心室壁全层,梗死部位与闭塞的冠状动脉支供血区一致,梗死面积大小不一,多在2.5~10cm2之间。该型梗死远比心内膜下梗死常见。如梗死未累及全层而深达室壁2/3以上则称厚壁梗死。
心内膜下心肌梗死
心内膜下心肌梗死(subendocardial myocardial infarction),指梗死仅累及心室壁内层1/3的心肌,并波及肉柱及乳头肌。常为多发性、小灶状坏死,不规则地分布于左心室四周,严重者融合或累及整个左心室内膜下心肌引起环状梗死。
心肌梗死疾病的并发症有哪些
1、心脏破裂
约占致死病例3%~13%,常发生在心肌梗死后1~2周内,好发于左心室前壁下13处。原因是梗死灶失去弹性,心肌坏死、中性粒细胞和单核细胞释放水解酶所致的酶性溶解作用,导致心壁破裂,心室内血液进入心包,造成心包填塞而引起急死。另外室间隔破裂,左心室血液流入右心室,可引起右心功能不全。左心室乳头肌断裂,可以引起急性二尖瓣关闭不全,导致急性左心衰竭。
2、心律失常
约占心肌梗死的75%~95%。心肌梗死累及传导系统,引起传导紊乱,有些可导致心脏急停、猝死。
梗死区心肌收缩力丧失,引起左心、右心或全心衰竭,是患者死亡的最常见原因,约占心肌梗死的60%。
3、室壁瘤
约占梗死病例10~38%。可发生在梗死早期或梗死灶已纤维化的愈合期。由梗死心肌或瘢痕组织在心室内压力作用下,局限性的向外膨隆而形成室壁瘤。室壁瘤可继发附壁血栓、心律不齐及心功能不全。
4、心源性休克
约占心肌梗死的10%~20%。心肌梗死面积40%时,心肌收缩力极度减弱,心输出量显著减少,可引起心源性休克,导致患者死亡。
5、急性心包炎
透壁性梗死,常在心肌梗死后发生浆液性或浆液纤维素性心包炎。约占心肌梗死的15%,常发生在MI后2~4天。
6、附壁血栓形成
多见于左心室。由于梗死区内膜粗糙,室壁瘤处及心室纤维性颤动时出现涡流等原因而诱发血栓形成。较小的血栓可发生机化,但多数血栓因心脏舒缩而脱落引起动脉系统栓塞。
年轻人心肌梗死是怎么回事
青年心肌梗死是指年龄在40岁以下的青年,不论病因如何而发生的急性心肌梗死。青年心肌梗死因多发生猝死,生前并未得以诊断,死后经尸检证实为心肌梗死,所以青年心肌梗死常易漏诊或误诊。
然而青年心肌梗死的急性期及远期致死率较低,出院后病情稳定,劳动力可以恢复,由此可见,青年心肌梗死患者的近期及远期预后均较好。
所以全面认识和了解青年心肌梗死的规律性及特点,对于预防和成功地救治青年心肌梗死都十分重要。改掉不良习惯,如戒烟、注意合理饮食、适当运动、保持心理平衡等,从而减少急性心肌梗死的发生。
控制高危因素,选用适当药物持续控制血压、纠正血脂代谢异常、戒烟限酒、适当体力活动、控制体重、控制糖尿病等。
心肌梗塞急性发作的原因
病因
患者多发生在冠状动脉粥样硬化狭窄基础上,由于某些诱因致使冠状动脉粥样斑块破裂,血中的血小板在破裂的斑块表面聚集,形成血块(血栓),突然阻塞冠状动脉管腔,导致心肌缺血坏死;另外,心肌耗氧量剧烈增加或冠状动脉痉挛也可诱发急性心肌梗死,常见的诱因如下:
1.过劳
过重的体力劳动,尤其是负重登楼,过度体育活动,连续紧张劳累等,都可使心脏负担加重,心肌需氧量突然增加,而冠心病患者的冠状动脉已发生硬化、狭窄,不能充分扩张而造成心肌缺血。剧烈体力负荷也可诱发斑块破裂,导致急性心肌梗死。
2.激动
由于激动、紧张、愤怒等激烈的情绪变化诱发。
3.暴饮暴食
不少心肌梗死病例发生于暴饮暴食之后。进食大量含高脂肪高热量的食物后,血脂浓度突然升高,导致血黏稠度增加,血小板聚集性增高。在冠状动脉狭窄的基础上形成血栓,引起急性心肌梗死。
4.寒冷刺激
突然的寒冷刺激可能诱发急性心肌梗死。因此,冠心病患者要十分注意防寒保暖,冬春寒冷季节是急性心肌梗死发病较高的原因之一。
5.便秘
便秘在老年人当中十分常见。临床上,因便秘时用力屏气而导致心肌梗死的老年人并不少见。必须引起老年人足够的重视,要保持大便通畅。
6.吸烟、大量饮酒
吸烟和大量饮酒可通过诱发冠状动脉痉挛及心肌耗氧量增加而诱发急性心肌梗死。
对于心肌梗塞原因大家应该知道了吧,如果出现了心肌梗塞的症状就一定要能够认真的去对待,最重要的就是先卧床,不要太多紧张,症状有所缓解了再及时的去医院治疗,在平时更要去多了解一些心肌梗塞的知识,避免身体受到严重的危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