气血两虚慢性下肢溃疡的中医方
气血两虚慢性下肢溃疡的中医方
处方:茯苓、 白芍、金银花各18克,白术15克,黄芪、党参、皂角刺各25克,甘草、川芎各6克,当归、桔梗、白芷各8克。
用法:水煎分3次服,每日l剂。
成效主治:补益气血,托毒生肌。用于医治缓慢下肢溃疡,中医辨证属气血两虚型。症见溃疡日久不敛,肿势平塌,疮面苍白,腐肉难脱,新肉不生,脓水清稀,伴神疲倦力,面色萎黄,唇色苍白,呼吸气短,动态卑微,心悸不寐,头晕目炫,饮食不振,四肢不温,自汗,舌淡、苔少,脉细无力。
笔者曾治多例溃结病人,试用四神丸加减后屡有奇效,现举一案如下:薛某,男,48岁,某城镇首要干部。自诉患溃疡性结肠炎多年,常常腹痛,晨泻,乃至可见血便,伴神疲倦力,腰膝疫软,四肢厥冷,消瘦显着(身高180公分,体重55千克)。观其舌淡胖而苔白腻,脉象濡细。病人证属脾肾阳虚型泄泻,予四神丸加减调度,方药如下:潞党参30克,炒白术15克,制半夏10克,广陈皮10克,炒防风10克,炮姜炭5克,补骨脂10克,肉豆蔻10克,山楂炭10克,六神曲10克,石榴皮10克,地榆炭15克,槐花炭10克,川黄连10克,大红枣l5克。
下肢静脉曲张的科学食疗方案
1、茯苓粥:白茯苓6g研细粉,大米30—60g煮为稠粥,一次食用,每日一次。具有健脾益气的作用。适用于下肢静脉曲张并发小腿溃疡,创面脓水清稀,久不愈合,属气血两虚的患者。
2、何首乌粥:制何首乌30~60g,人沙锅煎取浓汁,去渣,人粳米l00g。大枣2~3枚,冰糖适量同煮为粥,早晚服用。具有补益肝肾,养阴清热之功效。适用于下肢静脉曲张并发小腿溃疡,肉芽不鲜,创口久不愈合,属阴血虚的患者。
3、十全大补汤:党参、白术、当归、黄芪、熟地黄、白芍、茯苓、川芎、肉桂、甘草。金代《医学发明》方。功用:补气养血,活血生肌。适用于下肢静脉曲张并小腿溃疡,患肢青筋隆起,小腿足靴区溃破,创面色苍白,少量渗液,日久不愈,证属虚寒证者。
4、人参养荣汤:党参、熟地黄、黄芪、当归、白术、白芍、茯苓、远志、陈皮、五味子、炙甘草、生姜、大枣。宋代《和剂局方》方。功用:补气养血,活血。适用于下肢静脉曲张并小腿溃疡,患肢青筋隆起,小腿足靴区溃破,创面色苍白,肉芽不鲜,周围皮色暗红、皮肤脱屑,日久不愈,证属气血俱虚者。
5、桃红四物汤:当归、赤芍、川芎、生地黄、桃仁、红花。清《医林改错》方。功用:养血活血逐瘀。适用于下肢静脉曲张并小腿溃疡,患肢青筋隆起,小腿足靴区溃破,创面肉芽色暗不鲜,日久不愈,证属血瘀证者。
6、八珍汤:川芎、甘草、白芍、当归、熟地黄、人参、茯苓、白术。明代《正体类要》方。功用:补益气血。适用于下肢静脉曲张并小腿溃疡,患肢青筋隆起,小腿足靴区溃破,创面色苍白,肉芽不鲜,日久不愈,证属气血不足者。
7、赤小豆:粥赤小豆适量,浸泡半日后,人粳米10g煮粥,早晚温热服食。具有清热祛湿,利水消肿之功效。适用于脓液较多,属湿热下注者等下肢静脉曲张症状。
气血两虚慢性下肢溃疡的中医方
治气血两虚慢性下肢溃疡方
处方:茯苓、 白芍、金银花各18克,白术15克,黄芪、党参、皂角刺各25克,甘草、川芎各6克,当归、桔梗、白芷各8克。
用法:水煎分3次服,每日l剂。
功效主治:补益气血,托毒生肌。用于治疗慢性下肢溃疡,中医辨证属气血两虚型。症见溃疡日久不敛,肿势平塌,疮面苍白,腐肉难脱,新肉不生,脓水清稀,伴神疲乏力,面色萎黄,唇色苍白,呼吸气短,声音低微,心悸不寐,头晕眼花,饮食不振,四肢不温,自汗,舌淡、苔少,脉细无力。
治溃结四神丸有奇功
笔者曾治多例溃结病人,试用四神丸加减后屡有奇效,现举一案如下:薛某,男,48岁,某乡镇主要干部。自诉患“溃疡性结肠炎”多年,经常腹痛,晨泻,甚至可见血便,伴神疲乏力,腰膝疫软,四肢厥冷,消瘦明显(身高180厘米,体重55千克)。观其舌淡胖而苔白腻,脉象濡细。患者证属脾肾阳虚型泄泻,予四神丸加减调治,方药如下:潞党参30克,炒白术15克,制半夏10克,广陈皮10克,炒防风10克,炮姜炭5克,补骨脂10克,肉豆蔻10克,山楂炭10克,六神曲10克,石榴皮10克,地榆炭15克,槐花炭10克,川黄连10克,大红枣l5克。
下肢溃疡的中医辨证
寒湿型:间歇性跛行,或患肢麻木、疼痛,得温则减轻,遇寒则加重,患足皮肤苍白,触之冰凉。若寒甚则疼痛剧烈,舌质淡而青,苔薄白,脉紧。若湿甚则患肢沉重而痛,疲乏,食欲不佳,舌苔厚腻,脉濡缓。下肢溃疡
风痰郁阻型:患肢酸痛,麻木,皮肤潮红,触之不温,肢端可见溃疡坏疽。伴胸闷,恶心,食欲不佳,舌质胖,苔滑腻,脉弦滑。
血瘀型:患肢持续性剧烈疼痛,休息得温痛不减,患趾(指)紫红或暗红,皮肤变薄粗糙干裂,触之冰凉,肢端可见干性坏疽或溃疡。伴面色晦暗,舌紫或有瘀斑、瘀点,脉细涩。
热毒型:患肢灼热疼痛,暗红肿胀,触之灼热。肢端溃烂坏死,脓液黄而粘,气味恶臭,舌暗红,苔黄腻或黄燥。热毒内陷脏腑时伴恶寒发热,口干渴,烦闷。
气虚血瘀型:患肢疼痛,紫暗,皮薄干裂,肌肉萎缩,触之不温。肢端溃烂、坏疽,久不愈合,脓液清稀。伴有消瘦乏力,面色晦暗。舌质紫暗或淡紫,苔薄,脉涩无力。
阳虚型:患肢疼痛,冰凉,得温稍舒,触之冰凉。肢端暗黑,溃疡坏疽,久不愈合。伴畏寒肢冷,腰腿酸软,口淡不思饮食,面色暗淡,舌质淡或淡紫,少苔,脉沉细无力。下肢溃疡
脾虚湿困痰阻型:患肢沉重疼痛,肌肉萎缩或肿胀。肢端可有溃疡,久不愈合。伴疲乏懒言,恶心,不思饮食,或见头昏,舌质淡,苔白滑或腻。
阴血两虚型:患肢疼痛,干瘦,肢端暗红,可见溃疡坏疽,久不愈合。伴头晕失眠,五心烦热,盗汗,舌尖暗红,脉细数。
教师应警惕患上下肢溃疡
上下肢溃疡是一种比较常见的外科疾病,上下肢溃疡会严重影响到人们的生活和工作。教师是比较容易患上该疾病的群体,因此,教师一定要警惕该疾病的发生。
长期站立者易患下肢溃疡
在临床研究中发现,长期站立者特别是教师、户外工作者,由于双下肢长期站立或终年在外行走,导致静脉回流不畅,久而久之容易破溃形成溃疡。专家介绍,这类患者由于职业原因,长期站立,在外奔波、行走,导致下肢浅静脉血液滞流,浅静脉逐渐延长、迂曲、局部隆起形成下肢静脉曲张。小腿下段内侧静脉网丰富,静脉压高,管壁薄,一旦破溃很容易感染形成溃疡,最终致溃疡经久不愈。
40岁以后需警惕下肢溃疡
专家在研究中发现,40岁以上患者的下肢溃疡的发病率较其他年龄组患者的发病率高出两倍多,特别是长期站立者明显发病率高于其他行业。专家建议,长期站立或野外工作者,40岁以后要注意预防下肢静脉曲张,应早期进行弹性压迫,穿弹力袜,注意休息,尽量抬高双下肢,平卧时,双下肢可垫个枕头,以改善下肢血液回流;如因种种因素已经形成下肢溃疡,要尽早到医院进行规范治疗,同时饮食上要“忌口”。
温馨提示:从上文我们知道,上下肢溃疡是一种疑难杂症。教师由于长期站立比较容易患上该种疾病。因此,在平时的生活中,教师应该要警惕患上上下肢溃疡。如果一旦发现该疾病,就应该要立刻到正规医院诊治。
女人气血两虚月经量少吃什么调理
我们都知道气血两虚即中医学中的气虚和血虚,气血两虚的结果会导致身体各脏腑功能减退,引起早衰月经量少的病变。中医临床发现气血两虚一般出现在贫血、白细胞减少症、血小板减少症、大出血后、妇女月经过少者等,其主要表现为;既有气虚的表现,又有血虚的表现。常见有小便淋漓不畅,或尿道口有秽浊之物流出,或带下异常,小腹胀痛,舌暗,苔白,脉弦细,月经量少,月经颜色淡,痛经等症状。这是由于久病入络,或由于湿热之邪阻滞经脉、气血瘀阻所致,或先天或大病或久病之后所至脏腑气血生化功能衰退。
最近有不少女性在打听气血两虚,月经量少吃啥药,气血两虚月经量少属中医学范畴,吃药应吃中药才好。比如有滋补作用,又有补气养血阿胶黄精丸,患者服用后会平衡气血,使达到气血足,身体好,月经量正常的状态。在服用阿胶黄精丸期间,平时饮食营养要合理,食物必须多样化,不应偏食,否则会因某种营养素的缺乏而引起贫血。要富有营养及易于消化。饮食应有规律、有节制,严禁暴饮暴食。多食含铁丰富的食物,如猪肝、猪血、瘦肉、奶制品、豆类、大米、苹果、绿叶蔬菜等都可以起到补气血,帮助月经量恢复正常。
腿抽筋的疼是怎么回事呢
1、嗜食辛辣刺激之品,湿热内生,加之长期站立,以致湿热下注,而使脉络气血运行受阻,瘀结于下则为病。
2、久居阴凉、潮湿之处,或长期涉水作业,湿邪外袭,阻于经络,气血运行失畅,脉络瘀滞。
3、年老体弱,诸脏气虚,血脉不利,久瘀不化,溃疡久治不愈。
湿热下注、湿阻瘀滞、气血两虚。下肢青筋显露、迂曲成团,或肤色紫暗,患肢沉重胀痛,局部红肿热痛,静脉有结节或硬索,足踝部常有轻度水肿,或溃疡,疼痛明显。
下肢溃疡小偏方
(1)先将患处用淡盐水或浓茶水洗干净,将豆腐渣敷患处,每天换一次,治下肢溃疡。
(2)绵白糖粉撒于创口处,用纱布包扎。5-7天更换一次,可治褥疮,下肢溃疡。
(3)乌贼骨研粉外敷患处,治下肢溃疡。
(4)割菠萝蜜树皮,取流出的液汁涂之,一日两次,治下肢溃疡。
(5)南瓜瓤捣烂敷伤口,或晒干研粉撒患处,治下肢溃疡。
(6)用料:活地龙100克,白糖30克。制法:将地龙洗净,放入碗中,加白糖,待地龙化成液体,过滤,再加适量黄连素,高压消毒。用法:将药液涂在患处。每天两次。
日常生活总免不了磕磕碰碰的,夏季更是容易感染溃疡,所以把小偏方留着备用吧。
双下肢静脉炎怎么回事
深部静脉炎的症状是好发于下肢的小腿、胸静脉及股骼静脉,前者为小腿肿胀,后者以大腿肿胀为主。患肢肿胀呈筒状,伴疼痛,行走加剧,远端有压迹,皮肤浅灰紫,浅静脉扩张明显。约1~2个月后,患肢胀疼可渐缓和,但肿胀往往朝轻暮重,与活动有关。少数转为慢性的静脉回流障碍,患肢浅静脉曲张,血栓性浅静脉周围炎,甚至郁血性下肢溃疡感染。
下肢静脉炎发生早期,没有明显的症状。随着病情加重,静脉炎的程度也逐渐加重,患肢酸胀、疼痛也就越明显,如色素沉着,湿疹样皮肤炎等,最终发生淤血性溃疡。下肢静脉炎患者在什么情况下有生命危险呢?
一是曲张的血管壁严重变性,厚薄不一,静脉压力高导致曲张静脉破裂而发生大出血,导致失血性休克,如不及时止血抢救会发生生命危险;二是下肢静脉炎患者发生血栓性浅静脉炎,血栓进到深静脉,回流到肺导致肺栓塞。当发生以上情况时应即刻到医院进行抢救治疗。
肌无力的症状有哪些
肌无力是神经肌肉传递障碍所致之慢性疾病。临床特征为受累的骨骼肌肉极易疲劳,经休息和使用抗胆碱酯酶药物治疗后部分恢复。该病的发生与遗传因素有一定的关系,任何年龄均可罹病,但以10~35岁最多见,亦有中年以上发病者。
对肌无力的治疗,西医的治疗都是以激素类药物为主,往往很多患者吃药病情好转,停药病情加重,易产生依赖性,所以对患者的病情建议考虑中医治疗。中医方面根据临床表现将此病分为脾胃虚弱、气血两虚、肝肾亏虚和脾肾两虚四个常见证型,根据“虚则补之,损者的治疗原则,以健脾益气、补益气血、滋补肝肾为基本治疗方法,通过结合物理等方法的治疗,能有效缓解患者病情,使症状得到有效改善。希望以上能帮到您,祝病人早日康复。
女性气血两虚常见表现有哪些
女性气血两虚中医认为常因心脾失养,气血生化之源不足;或失血之后;或久病体虚,导致心气不能温煦,心血失于濡润,而形成气血两虚的证候。
女性气血两虚为气失温煦,血失濡养的常见虚弱证候。本证病位在心,常可导致肝血不足,或脾失健运。女性气血两虚常见表现有哪些?以下是详细介绍:
气虚:言语音低、呼吸短促微弱,神疲肢倦,懒于行动,自汗,胸闷,脱肛,滑泄不止,平时易于感冒及血失统摄。
血虚:心悸,失眠,头晕,目眩,脱头发,面色苍白,爪甲不华,肌肤干清枯裂,形体消瘦,大便难解,妇女月经量少或经闭,舌质淡白,脉象细小。
古方中医提醒:女性气血两虚一般出现在贫血、白细胞减少症、血小板减少症、大出血后、妇女月经过多者等,往往具有以上气虚血虚的表现,进补宜采用益气生血、培补气血、气血并补,严重者配合中医中药治疗效果显著。
下肢慢性溃疡是怎么回事
下肢溃疡是外科常见病、多发病,特别是慢性下肢溃疡更属于疑难病症,这种溃疡长期不能愈合、或愈合后仍反复发作,严重影响人们的正常生活和工作,有些溃疡甚至会“癌变”或需要“截肢”。下肢溃疡属中医“脉痹”“脱疽”范畴。据研究发现,长期站立者特别是教师、在外奔波、行走的人,由于双下肢长期站立或终年在外行走,导致静脉回流不畅,久而久之容易破溃形成溃疡。
在临床研究中发现,长期站立者特别是教师、户外工作者,由于双下肢长期站立或终年在外行走,导致静脉回流不畅,久而久之容易破溃形成溃疡。专家介绍,这类患者由于职业原因,长期站立,在外奔波、行走,导致下肢浅静脉血液滞流,浅静脉逐渐延长、迂曲、局部隆起形成下肢静脉曲张。小腿下段内侧静脉网丰富,静脉压高,管壁薄,一旦破溃很容易感染形成溃疡,最终致溃疡经久不愈。
专家在研究中发现,40岁以上患者的下肢溃疡的发病率较其他年龄组患者的发病率高出两倍多,特别是长期站立者明显发病率高于其他行业。长期站立或野外工作者,40岁以后要注意预防下肢静脉曲张,应早期进行弹性压迫,穿弹力袜,注意休息,尽量抬高双下肢,平卧时,双下肢可垫个枕头,以改善下肢血液回流;如因种种因素已经形成下肢溃疡,要尽早到医院进行规范治疗,同时饮食上要“忌口”。
出现了下肢慢性溃疡的症状,一定要尽早的治疗,不要盲目的去找一些小医院、小诊所,早期治疗疾病是可以提升疾病的治愈几率的,很多长期站立的行业,比如教师等,因为长期站立会导致静脉回流不畅等症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