长期玩手机10岁儿童血管梗塞
长期玩手机10岁儿童血管梗塞
智能电子产品“风头大热”,令一众市民机不离手,但长时间保持一个重複性动作,将衍生俗称“iPhone手”、“iPad肩”及“Smartphone颈”等肌肉劳损症状。有医生表示,在已接触的个案中,年纪最小的患者仅10岁,因长时间使用智能手机令颈肌肉严重受损。医生呼吁,市民使用手提电子产品时应保持正确姿势,一旦发现痛症亦应尽早求医,以免最终引致肌肉萎缩。
半数劳损求诊 因长玩手机
随着智能手机与平板电脑普及化,令一众“潮哥”、“潮姐”机不离手。但长时间维持低头角度,会令肩颈膊手无法放送,导致被称为“iPhone手”的腱鞘炎、“iPad肩”的肩膊发炎及“Smartphone颈”的颈筋肌炎。
脊骨神经科医生张启瑞表示,近月因肌肉劳损而求诊的市民有增加趋势,当中因长期使用智能电话而导致劳损的个案,佔整体求诊个案约50%。张启瑞指出,大部分病人因长期垂下头,及重复机械性动作,令颈后肌肉的血液运行不畅,加剧肌肉劳累,甚至引致胸颈椎肥大。
日玩逾4小时致麻痺症状
肌肉劳损不是成年人的专利,张启瑞表示,在已接触的个案当中,最年轻的患者只有10岁,他因每日持续使用智能手机逾4小时“打机”,令颈后的肌肉血管出现梗塞,导致血液循环受阻,令代谢物因而未能经血液被带走,引致麻痺的症状。张启瑞表示,由于该病人年纪尚轻,未懂得向父母表达不适,求诊时麻痺的症状已由颈椎伸延至手指,幸经过颈椎纠正,以及教导正确使用电子产品姿势,才令麻痺症状减退。张启瑞表示,时下不少儿童长时间使用智能手机,他担心引致肌肉劳损有年轻化趋势,呼吁市民在使用电子产品时保持正确姿势,强调若发现痛症时延误求诊,将导致肌肉受创,最终引致肌肉萎缩,失去行动能力。
手机辐射会影响胎儿吗
即便是怀孕后,你每天都会做的事是什么?
吃饭、睡觉、上厕所……还有玩手机!
声明:图片来源网络,如有侵权,敬请告知
但这个99.9%的孕妈每天都会做的事儿,一直以来却备受争议,理由有:
孕期经常使用手机,生下的孩子更容易暴躁;
怀孕前3个月手机不离身,很容易造成先兆流产;
手机铃声会吓着胎儿,扰乱胎儿的睡眠周期;
……
正在玩手机的你,看到这些怕了吗?
一、孕期玩手机真的会对胎儿有影响吗?手机说:这个锅它不背!
问题的关键,还是辐射。
而关于辐射,我们之前也特意辟谣过:
孕妈咪没注意这件事,会导致胎儿畸形?真相是……
文中明确说明了:手机、电脑、微波炉等如常家电属于安全的“非电离辐射”,不会破坏细胞,也不影响DNA。至少,目前并没有充分的证据说明非电离辐射会对人体健康造成危害。
今天再给大家科普一下,国家对于电磁辐射防护规定:在生活环境中,人体能够承受的安全电场强度不得超过20伏。
意思是说,超过20伏,才是危险的。低于20伏,属于安全范围。
而手机的电磁辐射有多少呢?
安卓手机待机:0.4伏。
安卓手机通话:14.4伏。
苹果手机待机:1.4伏。
苹果手机通话:1.8伏。
电磁辐射存在于我们生活中的各个方面,这种强度,生活中很多电器都有,难道你要完全屏蔽,过山顶洞人的生活?!
宝宝成长发育、性格脾性本来就受很多因素影响,后天因素肯定比你玩手机更大,还是多从家庭环境找找原因吧。
孕期流产,很大可能是身体某方面出现了问题,应该及早查明,而不是纠错于一个小小的手机;
手机铃声会吓倒胎宝宝?也许会,但生活中的车鸣狗叫大概也要担心了吧。
只想说一句:怀孕生孩子不容易,但咱也没必要草木皆兵,你说是不是?
二、孕期玩手机的正确打开方式:把“伤害”降到最低
不管如何辟谣,手机有辐射这事儿,确实不容辩驳,尽管它几乎不对身体造成危害。
所以,你如果还是“很在意”,完全可以不玩手机、穿防辐射服。
少了担忧,心情变好,宝宝会发育的更健康。
事实上,孕期玩手机的真正危害,并不在于“辐射”,而在于:
1.长时间玩手机,会影响活动/休息时间,不利于胎儿发育。
说了孕期可以玩手机,但没说可以整日手机不离身。白天玩、晚上玩,你不累,胎宝宝也累了;不运动、不休息,你有聊,宝宝很无聊啊。
让手机长时间占用活动/休息时间,会妨碍胎宝宝的健康成长,不利于养成健康的作息习惯。
所以,孕期玩手机,时间很重要!
别做任性妈妈!一次最多玩10-20分钟就可以了。孕期更应该养成积极、健康、向上的生活习惯,丰富日常生活,定时休息调整,才有利于胎宝宝的成长发育。
2.长时间玩手机,会造成用眼疲劳、颈肩痛、引发身体不适。
据统计,27~36岁的孕妈妈比较容易出现看东西变小、扭曲及视力变差的情况,这主要是由孕激素造成的,而长时间玩手机则会加重视力问题,
常做“低头族”,身体也伤不起,很容易造成脖子痛、肩膀痛、胳膊痛……
所以,孕期玩手机,姿势也重要!
不要长时间低头玩手机,不要躺着玩、趴着玩、斜卧着玩。
眼睛与手机的最佳距离在30cm左右;每半小时活动一下,眺望远处,闭目休息。
更别整天手机不离身,不玩或睡觉的时候放远点。
天天被手机辐射的你
如果我直言,玩手机并不一定折损寿命,我想会有无数块板砖抡向我,然后大骂小编标题党。不过,小编还是要在千夫所指中申辩几句:寿命的长短受太多因素控制,玩手机只是作为因素之一,不正当的使用将给寿命带来负影响,使长寿概率降低,却不能说一定减寿。
扯远了,这种数学问题还是留给科学家们去搞吧,我们回归正题:手机到底能给我们带来多大危害?
诱发脑肿瘤
唉,我们还是不得不要回归到天上一半地上一半的概率问题,几个欧洲科学大牛用概率论研究了1000多名脑癌患者,发现长期玩手机者竟然比基本不用手机者患脑癌的概率高出80%,这是什么概念,如果你没得脑癌肯定没啥想法,可对脑癌患者来说,这就意味着如果少玩一半时间的手机,这脑癌就不会得了。乡亲们哪,这手机哪是玩具,分明是手榴弹啊!
另外,瑞典的几个医学人士也闲不住了,他们直接找来小白鼠做实验(心疼小白鼠,愿你来生做人吧),发现当用手机辐射的微波脉冲刺激鼠脑时,将导致其脑部防卫机能丧失,也就是说直接变傻了。由于鼠脑和人脑组织类似,所以,直白点讲,玩手机可让人老年痴呆。
干扰生殖系统
这里要为所有男同胞们提个大醒:古训有云不孝有三,无后为大。所以,看到这里,你怕了吗?又是研究表明,长期玩手机会对睾丸生殖细胞造成损伤,极大地干扰人的生殖发育,而且,手机辐射还会破坏DNA,DNA是啥玩意,遗传基因哪!到时候生了孩子不像你可别怨老婆,找手机算账去!
影响儿童发育
这是英国的泰晤士报报道的一则科论:手机辐射对5岁以内的儿童可侵入大脑50%的区域,10岁儿童30%,对成年人却只能渗入耳廓周围的一点区域,也就是基本免疫了。原因就在于儿童的颅骨薄,组织嫩。所以手机辐射对儿童尤其有害。在这里小编忍不住要说手机两句,你可真是欺软怕硬,欺小怕大的软骨头!
听完小编的胡扯,你对手机的好感还剩几分?所以,对手机这种东西,千万不能当真爱,把更多的时间留给广大人民群众,孝敬父母,爱护妻儿,这样的人生岂不是要比玩手机强几百倍去了?
灯光会导致长斑吗 玩手机会导致黑色素沉着吗
玩手机不会导致皮肤变黑,但是会让皮肤状态变差。
手机会发出亮光,但是这些亮光并不会刺激皮肤生成黑色素,但是长期玩手机会让皮肤状态变差,尤其是熬夜玩手机,因为睡眠不足的会导致人体内分泌异常,进而导致油脂分泌过度,皮肤就容易变油,没有及时清洁的话这些油脂容易堵塞毛孔,进而导致各种皮肤问题,建议每天控制合理的时间玩手机,保证足够的睡眠时间。
儿童不宜进行哪些锻炼
1、拔河。 从生理学角度来讲,幼儿的心脏正在发育中,心肌柔软、心壁薄、容积小,植物神经对心脏调节功能尚不完善,当肢体负荷量增加时,主要是依靠提高心率来增加供血量。因此,心脏容易疲劳,不能负担像拔河这样的大力量对抗活动。有医学工作者曾对250名5至6岁参加拔河比赛的儿童进行生理检查,发现心率均高,赛后1小时有30%的儿童心率未能恢复正常。这对儿童心脏机能是极为不利的。此外,拔河是一项对抗性较强的运动,往往会使儿童的手掌皮肤被绳索磨破,甚至由于双方拉扯时间过长,用力过猛,在强烈的外力作用下,容易引起脱臼或软组织受伤,严重的还会引起肢体变形,影响儿童体型健美。
2、不宜过早练肌肉。 在人的生长发育过程中,身高先于体重的增长,儿童是先长身高,后长体重,且肌肉含水分较多,含蛋白质和无机盐很少,力量弱,易于疲劳。因此,在儿童时期不宜过早进行肌肉负重的力量锻炼。近代生理学研究表明,让儿童过早进行肌肉负重锻炼,可能使心壁肌肉过早增厚而影响心脏容量的增加,不利儿童心脏的正常发育。
3、长跑。 人的高矮主要取决于全身骨细胞的生长,参加大能量消耗的长跑运动,会使儿童营养入不敷出,骨细胞生长速度减慢,妨碍正常的生长发育。
4、倒立。 尽管幼儿的眼压调节功能较强,但如果经常进行倒立或每次倒立时间过长,会损害眼睛对眼压的调节能力。
5、扳手腕。 儿童四肢各关节的关节囊比较松弛,坚固性较差,扳手易发生扭伤。另外,如同拔河一样,屏气是扳手腕时的必然现象,这样会使胸腔内压力急剧上升,静脉血向心脏回流受阻,而后,静脉内滞留的大量血液会猛烈地冲入心房,对心壁产生过强的刺激。
6、10岁以下儿童不宜玩碰碰车。 少年儿童的肌肉、韧带、骨质和结缔组织等均未发育成熟,非常脆弱,受到强烈震动时容易造成扭伤和碰伤。
7、8岁以下儿童不宜玩滑板车。 儿童身体正处于发育的关键时期,如果长期玩滑板车,会出现腿部肌肉过分发达,影响身体的全面发展,甚至影响身高发育。此外,玩滑板车时腰部、膝盖、脚踝需要用力支撑身体,这些部位非常容易受伤,所以一定要做好防护,最好有家长陪护,并且找平坦宽敞的非交通区域玩耍。
脑血管梗塞
脑血管堵塞(脑血栓)最常见的病因是动脉粥样硬化,糖尿病,高血脂症和高血压等可加速它的发展。本病多见于50~60岁以上有动脉硬化的老年人。平时饮食要特别注意少盐,清淡,多吃青菜,少动物肉,多吃鱼。
如果不是太严重又处理得当是可治的。脑血栓形成是指在颅内外供应脑部的动脉血管壁发生病理性改变的基础上,在血流缓慢、血液成分改变或血粘度增加等情况下形成血栓,致使血管闭塞而言。
1.步态异常
步履蹒跚,走路腿无力是偏瘫的先兆症状之一。如果老年人的步态突然变化,并伴肢体麻木无力时,则是发生脑血管堵塞的前兆信号。
2.哈欠不断
患缺血性脑血栓病者,80%发病前5~10天会出现哈欠连连的现象。
3.血压异常
血压突然持续升高到200/120mmHg以上时,是发生脑血管堵塞的前兆;血压突然降至80/50mmHg以下时,是形成脑血栓的前兆。
长期玩手机的危害 双下巴、颈纹
其实双下巴产生的最主要原因是肥胖,但经常看手机,而且长时间保持着低头姿势,组织之间的压力会导致肌肉和脂肪分布的变化,便会更易出现双下巴及颈纹,下巴本来比较短的人尤其明显。如不是肥胖形成的双下巴一旦出现就很难回复,因此预防胜于治疗!
改善对策
要记着玩手机≠低头族,使用手机时,最好能将手机抬高与眼睛平行,此时可搭配手机环固定手机,不怕掉落之余,看久了也不易累。尝试练习顶着书本玩手机,对于矫正低头的习惯非常有效!亦可练习多发「E」或「O」音的咀形,借此让肌肉放松并回复弹性。
长期玩手机对皮肤的危害
引起皮肤过敏
手机外壳上的镍元素和铬元素会引起皮肤过敏,造成过敏接触性皮炎。
建议:并不是每个人对这些矿物元素过敏,如果对此过敏,不妨给手机买一个塑料外壳,如今的手机外壳多种多样,不仅能够彰显用户的个性,还能够保护手机免于刮花。
哪些急救方法家长要掌握 常见的意外伤害状况
婴幼儿会用嘴巴探索周边环境,喜欢把物品放入,因此,容易导致异物吸入,有73%发生在3岁以下的孩童。异物梗塞最严重的问题是呼吸道完全阻塞,当呼吸道遭受外来物阻塞而无法呼吸,就会造成窒息,导致脑部缺氧,进而造成损伤。到底哪些物品较容易引起异物梗塞?以食物来说,包括果冻、软糖、糖果、含骨头的肉类、整颗的种子与坚果(例如:花生)、带籽水果(例如:荔枝、龙眼、葡萄)与较黏稠的花生酱等,非食物性的钱币、安全别针、钮扣电池、弹珠、小玩具及配件也相当常见。
假如发现原本意识清楚的婴幼儿突然出现严重呼吸困难而无法言语,或者剧烈咳嗽,就必须怀疑是否为异物吸入所造成的呼吸道阻塞。若因为异物梗塞而使呼吸道完全阻塞时,应立即对外求助或拨打119,并且把握黄金救援期,执行哈姆立克法,重复动作直到异物咳、吐出并予以移除,有必要甚至施以心肺复苏术。
如何预防
1.1岁以下的婴儿不可趴睡,婴儿床上也不能有任何松软物件,包括棉被。除此,不建议1岁以下的婴儿与大人或其他人同床,因为此时婴儿尚不会翻,很容易在没注意的情况下压到他。
2.小心检查地板及游玩的地方是否有硬币、钮扣及其他小东西,避免幼儿误食。
3.选择适合年龄的安全玩具,避免玩具零件掉落,造成幼儿误食。
4.勿让孩子接近绳带(套),像是窗帘的拉绳、鼠标线、悬挂奶嘴、项炼、平安符或玩具吊绳等,衣服上也不要有长绳带。
5.避免让小孩接近塑料带、具拉炼的袋子、柔软枕头等。
6.避免让小孩在浴缸内玩水,以发生溺水窒息的危险。
7.孩子哭泣或奔跑时,应避免同时喂食物。
8.1岁以下还不会翻身的婴儿,容易有溢奶状况,因此,用奶瓶喂食时,应以头上、脚下的姿势斜抱着,吃完后给予拍嗝或将婴儿侧躺,预防因溢奶而造成呛奶。
9.避免让学龄前儿童吞食可能引起异物梗塞的固体食物,尤其是风险特别高的4岁以下之幼儿。除了不主动给予,也应注意勿让小孩在没有成人戒护下,接触到这些固体食物。此外,所有食物都须压碎和切细,要求孩子不要边玩边吃,而且得细嚼慢咽。
儿童发生事故伤害死因排名第二名是溺水,其中,小于1岁的婴儿有71%发生在澡盆,尤其是7、8个月已经会坐的宝宝,由于头部比例较重,容易向前倾,发生原因大部分是被短暂单独留在澡盆或由年长兄姐「看顾」所造成;至于1~4岁的幼儿则是大人疏忽所致,经常在「离开照护者视线」5分钟内发生。基本上,溺水时,少量的水会进入下咽部,引起喉头痉挛,导致低血氧,3~4分钟会造成心肌缺氧,5分钟内便产生脑损伤之后遗症;缺氧时,身体所有器官都会受到影响。
若不幸发生溺水意外,必须尽早实施心肺复苏术,减低缺气伤害。急救时,应先将溺者救出,移至安全环境检查意识,如果确定失去意识,赶快找人协助并拨打119寻求后续支持,再将溺者平躺于硬地上;当无法确定溺者脊椎是否受伤,建议最好当做脊椎有潜在性的伤害来加以保护较安全。再者,应立即清除口鼻内污泥、杂物,保持呼吸道通畅,让溺者头部朝下,按压背部,将口、鼻、肺部及胃内积水倒出,如果呼叫溺者没有反应,即使初步处理排出的水不多,均得立刻进行心肺复苏术,包括胸部按压与人工呼吸,直至伤员心跳呼吸恢复或急救团队到达现场接手为止,最后送医治疗。若溺者意识清醒,必须以毛巾包裹全身保温,给予氧气,送医检查,勿忽略肺炎、继发性呼吸窘迫等并发症或死亡的可能性。
如何预防
1.注意居家安全,浴缸或大水桶内应避免储水,也不要让儿童独处。
2.婴幼儿洗澡时,成人应全程陪同,不可因任何原因而暂时离开浴室。除此,精神不济的成人亦不该协助婴幼儿沐浴。
3.患有癫痫疾病之儿童,不宜泡澡,应采用淋浴。
4.定期检查居家附近的蓄水容器,例如:水槽、水缸、水塔或洗衣机等,这些容器都应加盖,而且不易开启。
5.积极教育儿童戏水的正确知识,在安全的环境下教导游泳及自救技巧。
6.出外玩乐时,注意并严格遵守救生员与警告告示牌指示,随时掌握儿童行踪,勿随易闯入不明或危险区域。
7.遇到孩子落水时,不要轻易下水施救,先以间接的方式救人,如有木板、救生圈等可先抛下水中给溺者自救,或以长竹竿施救,并立即通报消防救生人员请求协助。
根据数据统计显示,超过一半以上的误食与中毒事件发生在6岁以下的孩童,且最常发生于家中。任何物品都可能造成儿童的误食,像是一些颜色鲜艳的药物(例如:降血压药物、降血糖药物、安眠药、维他命药片、儿童药水等),容易让孩子误以为是糖果而吃下肚,若单独或同时误食大人降血压药、降血糖药或安眠药,可能会导致低血压休克、低血糖、呼吸抑制等严重问题,其他诸如一些细小物品也容易误食,例如:玩具零件、钮扣、电池、回形针、硬币等。另外,像清洁剂、杀虫剂、强碱水等,亦可能引发中毒,甚至造成死亡。
基本上,一旦发现孩子误食或中毒时,除了有机溶剂于催吐的过程可能导致吸入性肺炎,所含强碱水催吐很可能二度灼伤,因此,不建议催吐。至于其他物品,应立刻移除。若卡在上呼吸道,造成窒息,可以利用拍背压胸或哈姆立克法尝试将异物移除,假如无法达成,应尽速就医取出,且将残余部分或可能误食的药物外包装提供给医护人员参考;平时应记住离家最近的医院急诊处或毒药物咨询中心电话号码,或直接拨打119寻求协助。
如何预防
1.孩童可以伸手触碰的地方都必须确保安全,像是有抽屉的柜子,应装上安全扣锁。
2.所有的药物或保健食品都应置于儿童不易开启的安全瓶中。
3.不要在儿童面前服药,以免引起模仿。
4.在明亮处服药,服药时应默数数量,若有掉落要确实找出并丢弃,避免孩子在爬行或玩耍的过程中看到而误食。
5.有访客或电话要暂停去开门或接听时,一定要把正在服用的药物或整理家务的清洁剂先收好,因为很多儿童误食都是在此时发生。
6.儿童用药由于气味芳香,也应放在安全处,每次只倒出该餐必须服用的剂量即放回原处。
7.过期未用完的药物应确实依照药物回收管道丢弃。
8.环境清洁用品或杀虫剂等应集中收纳于加锁的橱柜中。
9.绝对不要使用任何食品容器分装有毒的液体或粉末。
10.所有可能会被儿童放入口中的物品都应收纳在儿童无法打开的容器或橱柜中。
烧烫伤依发生原因可分成热液烫伤、火焰烧伤、化学灼伤、电灼伤及呼吸道吸入性伤害五种,其中,80%烧烫伤发生在家中,且50%以上的伤者为孩童,又以热液烫伤最常见,占所有烧烫伤的85%,常发生于4岁以下的孩童。
深度及面积是决定烧烫伤严重度的两个最重要因素,以深度而言,分为一度、浅二度、深二度、三度。许多家长可能担心烧烫伤会影响孩子的发育或造成疤痕,理论上要看烧烫伤的位置及深度,才能确认是否产生功能障碍及疤痕,通常浅二度不一定会留疤,且孩子的愈合力相对较好;深二度以上且深及真皮深层时,就会出现明显疤痕,外观上亦有所影响。若不慎发生烧烫伤,应立即去除伤害源,遵循冲、脱、泡、盖、送之紧急处理原则。
如何预防
家中最易发生烧烫伤的地方为厨房及浴室,另有以下小细节必须注意:
1.洗澡时,不要让宝宝离开照顾者的视线,尽量使用盆浴,但严禁直接加热水;澡盆不可置于水龙头底下,洗澡水应先冷后热。此外,一定要试水温,最好以温度计或用手直接测,水温应在48.9℃以下,若室内有恒定空调的环境,水温宜维持在42℃以下。
2.最好不要放任幼童任意在浴缸玩耍,避免发生意外。
3.家中最好不要储存强酸、强碱的清洁剂等危险物品。
4.餐桌上的桌巾不宜太长,免得幼童攀爬拉扯,把桌上热水或热汤拉下来而烫伤。
5.热水瓶、热汤要放置在幼童构不到的地方。
6.建议使用热水需解锁的饮水机。
7.火柴、打火机应收好,避免孩子玩火。
8.家中若装置铁窗,应保留活动逃生窗口,以备不时之需。
9.电线要远离幼童能摸到的地方,避免因无知咀嚼而导致唇部电伤;也要注意幼童的动向,避免绊倒电线而翻倒茶壶、热水瓶或热锅。
10.插座要远离幼童能摸到的地方,并且用保护盖盖住。
手机辐射会影响胎儿吗
这个99.9%的孕妈每天都会做的事儿,一直以来却备受争议,理由有:
孕期经常使用手机,生下的孩子更容易暴躁;
怀孕前3个月手机不离身,很容易造成先兆流产;
手机铃声会吓着胎儿,扰乱胎儿的睡眠周期;
……
正在玩手机的你,看到这些怕了吗?
一、孕期玩手机真的会对胎儿有影响吗?手机说:这个锅它不背!
问题的关键,还是辐射。
而关于辐射,我们之前也特意辟谣过:
孕妈咪没注意这件事,会导致胎儿畸形?真相是……
文中明确说明了:手机、电脑、微波炉等如常家电属于安全的“非电离辐射”,不会破坏细胞,也不影响DNA。至少,目前并没有充分的证据说明非电离辐射会对人体健康造成危害。
今天再给大家科普一下,国家对于电磁辐射防护规定:在生活环境中,人体能够承受的安全电场强度不得超过20伏。
意思是说,超过20伏,才是危险的。低于20伏,属于安全范围。
而手机的电磁辐射有多少呢?
安卓手机待机:0.4伏。
安卓手机通话:14.4伏。
苹果手机待机:1.4伏。
苹果手机通话:1.8伏。
手机辐射影响胎儿吗 手机辐射胎儿影响大吗 手机辐射会影响胎儿吗
电磁辐射存在于我们生活中的各个方面,这种强度,生活中很多电器都有,难道你要完全屏蔽,过山顶洞人的生活?!
宝宝成长发育、性格脾性本来就受很多因素影响,后天因素肯定比你玩手机更大,还是多从家庭环境找找原因吧。
孕期流产,很大可能是身体某方面出现了问题,应该及早查明,而不是纠错于一个小小的手机;
手机铃声会吓倒胎宝宝?也许会,但生活中的车鸣狗叫大概也要担心了吧。
只想说一句:怀孕生孩子不容易,但咱也没必要草木皆兵,你说是不是?
二、孕期玩手机的正确打开方式:把“伤害”降到最低
不管如何辟谣,手机有辐射这事儿,确实不容辩驳,尽管它几乎不对身体造成危害。
所以,你如果还是“很在意”,完全可以不玩手机、穿防辐射服。
少了担忧,心情变好,宝宝会发育的更健康。
事实上,孕期玩手机的真正危害,并不在于“辐射”,而在于:
1.长时间玩手机,会影响活动/休息时间,不利于胎儿发育。
说了孕期可以玩手机,但没说可以整日手机不离身。白天玩、晚上玩,你不累,胎宝宝也累了;不运动、不休息,你有聊,宝宝很无聊啊。
让手机长时间占用活动/休息时间,会妨碍胎宝宝的健康成长,不利于养成健康的作息习惯。
所以,孕期玩手机,时间很重要!
别做任性妈妈!一次最多玩10-20分钟就可以了。孕期更应该养成积极、健康、向上的生活习惯,丰富日常生活,定时休息调整,才有利于胎宝宝的成长发育。
手机辐射影响胎儿吗 手机辐射胎儿影响大吗 手机辐射会影响胎儿吗
2.长时间玩手机,会造成用眼疲劳、颈肩痛、引发身体不适。
据统计,27~36岁的孕妈妈比较容易出现看东西变小、扭曲及视力变差的情况,这主要是由孕激素造成的,而长时间玩手机则会加重视力问题,
常做“低头族”,身体也伤不起,很容易造成脖子痛、肩膀痛、胳膊痛……
所以,孕期玩手机,姿势也重要!
不要长时间低头玩手机,不要躺着玩、趴着玩、斜卧着玩。
眼睛与手机的最佳距离在30cm左右;每半小时活动一下,眺望远处,闭目休息。
更别整天手机不离身,不玩或睡觉的时候放远点。
长期玩手机的危害 痘痘脸
手机表面隐藏大量灰尘和油脂污垢,加上说话时的口水,以及手机电池产生的热量会为细菌提供了非常好的繁殖条件,打电话或录音信息时便会将细菌转移到脸上,极有可能因细菌感染而诱发粉刺和痘痘!
改善对策
可以的话用耳机代替直接以面颊接触手机屏幕,尽量减少手机与面部和咀唇部位的接触,记得定时以酒精或消毒纸巾清洁手机。
有说过度使用手机,会影响日常生活,亦会减低做运动的意欲;而于睡前使用手机,由屏幕所发出的微光,会阻碍促进新陈代谢的「褪黑激素」运作,减慢新陈代谢,同时亦未能减少脂肪及降低血浆胰岛素和瘦体素的水平,最后更容易导致肥胖。
长期玩手机的危害 僵硬脸
长期凝视着手机屏幕,脸部表情会不由自主地僵硬起来。
改善对策:
记得提醒自己定时作短暂休息,最好每10-15分钟就休息3分钟,令面部肌内放松。
哪些急救方法家长要掌握 婴幼儿发生意外伤害几率大
1~4岁的婴幼儿十大死因中,以「事故伤害」居首位,最常发生意外的场所有高达六成是大家认为最安全的居家环境。「照顾疏忽」为儿童死亡最常见的原因,故家长必须加强事故伤害防护的观念,并且落实于日常生活,才能彻底杜绝这类伤害发生。
婴幼儿发生危急,甚至死亡的情况,常见于异物梗塞与窒息、幼儿童坠楼、误食与中毒、儿童溺水及烧烫伤。随着孩子逐渐长大,好奇心会驱使他去探索生活周遭的新事物,像是吞食正在玩的玩具、从沙发上跳下、玩饮水机的开关、将成人药物当做糖果吃等,发生往往在一瞬间,稍不注意便造成意外。
长期玩手机小心患上眼中风
幻听耳
压力释放才是消音器
频繁使用手机后,常会听到短信或电话铃声响动,确认后却发现手机没有任何提示。特别是些工作经常需要使用手机的人群,手机铃声响起就意味繁忙工作的开始,更容易“幻听”。其实这是长期的压力导致的听力错觉。
“手机幻听”是任何人都有可能发生的。无论是工作还是生活,过于紧张或对某事、某人或某个消息过于期待,都会引起“幻听”。建议每隔一段时间换一种铃声,防止长期单一铃声的刺激。另外,出现“幻听”后要多注意睡眠与休息,做一些帮助减压的事情。只有真正的放下压力,才能完全改善这种现象。
眼中风
抓住90分钟黄金期
据报道,一网友因为长期玩一款需要集中注意力找图片不同之处的手机游戏,被诊断为“眼中风”。“眼中风”又叫“眼梗”,与“耳梗”、“心梗”一样,是一种血管病变。其全称叫视网膜中央动脉阻塞。即血栓造成栓塞,引起视网膜动脉区视网膜缺血。
“眼中风”多数情况是有征兆的。因为血管栓塞前,可能会先痉挛。此时患者多感觉黑影飘动,一阵一阵地看不见,即一过性视力下降。发现后即使视力恢复,也要到医院检查。
患者出现眼球顿时没有光感,一片黑暗,视力变成零时,则怀疑是“眼中风”,应立即到医院就诊,确保90分钟的黄金抢救时间。因为若视网膜中央动脉完全阻塞超过90分钟,光感受器细胞就会完全死亡,导致不可逆转的失明。
称不良生活习惯是导致年轻人猝死原因
熬夜、压力大是猝死主要诱因
长时间熬夜导致人体电解质紊乱,诱发心源性猝死。国外有报告指出每天花两小时盯着电视、计算机屏幕的人,罹患心脏疾病致死率是平常人一倍。“急性心肌梗死及猝死的发生大多在夜间12点至凌晨,所以等家人发现再送医院已经来不及了,这个病发作起来非常凶险。”专家介绍。
现代社会节奏在加快,很多年轻人工作压力大,精神紧张、生活不规律、经常熬夜,都是猝死的诱因。专家介绍,猝死前患者可能会有一定预兆,有的人会感到短暂的心前区疼痛,还有的人会伴有出汗,出现3到5分钟的胸闷。而最常见的预兆就是浑身无力、头晕和胸闷。
心血管病年轻化 “拼命三郎”们要注意
目前,心脑血管疾病的“主角”还是60岁以上的老年人群,但中青年发病率也越来越高,呈年轻化趋势。该院收治的最年轻的急性心梗患者只有27岁,经常熬夜。幸亏发现及时,没有发生猝死。马根山教授指出,近几年来,该院收治的在30—50岁的之间的心脏病患者越来越多。
专家指出,30岁以前的年轻人查出有心脏病,要考虑会不会是家族型的心脏病,可能是遗传上的缺陷。一般他们发病时因为心脏的电流不稳定,导致恶性心律失常,从而发生心脏骤停。据悉,心脑血管疾病年轻化除了与遗传因素有关外,还与年轻人工作压力过大,不注意好好休息、调整自己工作状态有关。如果一个人总是处于精神高度紧张或者过度焦虑的状态,会引起或加重冠状动脉痉挛从而发生心脏意外事件。
专家提醒,现在的年轻人尤其是一些“拼命三郎”更要注意充分的休息,即使平时身体不错,也要注意劳逸结合,每周最好能进行一次有氧运动,打球、游泳、跑步或者散步都是锻炼心脏不错的方式。
常玩手机要小心颈椎、眼睛及心理问题
长时间直视手机屏幕还会使眼部遭受强烈的刺激,引发眼部肌肉疲劳,视力下降。尤其在昏暗的环境下长时间玩手机,更容易导致眼睛红肿、充血,严重的会导致眼睛永久性伤害。盯着手机屏幕一段时间,要让眼睛休息一下,特别不要在光线太强或太暗的地方玩手机。
“因颈椎病来看门诊的年轻人,多是经常玩手机的‘低头族’。”长期玩手机会导致脖子承受过度的压力,让颈椎正常的弯曲度‘反向’,最终导致筋膜炎或者慢性劳损。经常低头玩手机的人,最好每隔1到2个小时适当活动一下。
经常玩手机除了对身体有不好的影响外,对心理的影响也不容忽视,如果你对手机过分依赖,可能要去看心理医生了。该院心理精神科主任 指出,是否对手机有依赖症要看两种情况,一是除了睡觉无时无刻想玩手机;二是看不到手机心里非常难受,会拼命找,找不到会抓狂;如果对应这两条都有,那就说明自己对手机依赖比较严重。专家提醒,解决“手机依赖症”的关键是充实自己的生活,尽量避免把心思集中在手机上。要多在现实生活中积极与人交流,尽量将生活的重心从手机上转移,可以多参加一些有益身心的活动,如听音乐、郊游、健身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