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医药膳进补的食疗方
中医药膳进补的食疗方
中医学专家指出,药膳不同于补药,更不能简单地认为是饮食,运用药膳进补必须以中医理论为根据,才能达到应有的效果,主要应注意以下几个方面:
合理配伍
药膳如果不分药性,不仅不能治疗疾病,反而使病情加重。中药有寒、热、温、凉四气的药性,配制药膳必须根据药物的属性来定,不可随意“拉郎配”,否则会降低药效或适得其反。如猪肉与鸽肉、鲫鱼、黄豆同食,能令人气血阻滞;与荞麦同食,令人落毛发,患风病。
因人而宜
每个人的体质不尽相同,中药入菜肴应因人而异,切不可认为只要是药膳,任何人吃了都能达到滋补的效果。一般而言,温补药膳适合于阳虚体质;清补药膳适用于体型较胖、阴虚阳亢、肝气旺盛者,或患有高血压、高血脂、冠心病、糖尿病的人;平补药膳一般人都可食用,对体质较差、阴阳两虚、气血两亏者也较适用。
因时而宜
一年四季,春温夏热秋燥冬寒,天主造物,四季不同,中药入菜肴,也应四季有别。用中药做膳如若不分季节,就会进之不当,食之无益,反而有害。如当归羊肉汤,当归性温补血,羊肉甘温益气,二者均属温热之物,适宜于冬天的进补,若夏天进食就会热上加热,可使人患上热病,严重者可导致“热中风”的发生。
掌握剂量
人们都知道西药有严格的用药剂量,有人认为中药毒性小或无毒,就不重视服用量了,买回一把茴香就炒着吃,抓上一把枸杞就煮粥,拿上几根人参就煨汤,这样做是不正确的,也是很危险的。中药是很讲究用量的,量大量小直接关系着药效,不分剂量,盲目使用,会引起严重的后果。有人一次用20克人参煨汤,服用后导致脑溢血,这样的教训屡见不鲜。
科学烹制
中药的煎法很讲究,哪种先煎,哪种后煎都有严格的规定。做药膳也是这样,如用薄荷炖肉时,若将肉与薄荷一起下锅,这样就不对了,因为薄荷辛温芳香,炖煮时间一长芳香气易发散,就会降低药效。正确的做法是,先将肉炖熟,再加入薄荷炖5分钟即可。
中医药膳
药膳原本不属于普通的膳食,而是中医食疗性膳食的一个组成部分。膳食的形式涉及各种菜肴、羹汤、粥饭、膏滋、糕点、米面食品、酒类、饮料等,食品类型十分广泛。加用中药的膳食称之为“药膳”,始于西周时期宫中官职人员掌管帝王的膳食保健工作。涉及药膳的书籍诸如《伤寒杂病论》、《千金方. 食治篇》、《养老奉亲书》、《饮膳正要》等。
药膳不仅具有可食性,更因具有保健性而受到人们的喜爱。它的应用遍及中华大地乃至世界各国友人。随着人们健康保健事业的蓬勃发展,以及人们对生活要求追逐回归自然的步伐,我们将介绍有关药膳的常识性知识,以飧读者。
药膳的原料 药膳的原料主要分为食物和中药两部分。食物的种类十分广泛,涉及人们常见的“谷肉果菜”,如各种谷物粮食和薯芋、豆类;禽兽肉类,鱼类和龟鳖、蚌蛤、蟹虾,以及部分虫、蛇类;水果、干果和部分野果;各种蔬菜野菜。除此之外,调味品、香料、茶和代茶饮品实际上也属于食物。用于药膳的中药除用其功能外,应有不同程度的可食性,故不如食物那样广泛。它们必须具备以下特点:首先,原料中药或经制备、烹饪的中药须无毒性,如党参、枸杞子、人参、白附片等。其次,原料中药或经制备、烹饪的中药可以咀嚼食下,如党参、山药、茯苓等;或者原料中药有较好的气味,比较适口,如小茴香、甘松、砂仁、草果、桂皮等。所以药膳应用的中药只是全部中药的一小部分。按中药功能分类看,主要分布在补虚药、温里药、化湿药、消食药中,其它类别中药较少。至于药性猛然、有毒的中药,绝不能用于药膳。由于一些中药是可食的,所以这一部分中药与食物有交差,即有一部分原料既是食物又是中药,即有营养作用,又有药物作用,在药膳中具有双重性质,是构成药膳的基础。
药膳的配方 药膳的配方与一般食品配方不尽相同,它需遵循两个原则:一是中医方剂组成的主次辅佐关系,一是膳食的调配原则。前者,在组成药膳配方时,对所使用的原料应有主次辅佐关系。后者,主要是指要使药膳既有中药的特点又要符合膳食的要求,有色、香、味、形、质等方面的美感。二者必须互相协调,有利于增强药膳的食疗效果。
药膳配方主次辅佐关系,除与配方中各种原料的作用有关外,也和各种原料的用量蜜切相关。一般来说,居于主要地位的原料其用量应大于其它原料,而一般性食物原料如大米、面粉和某些蔬菜、肉类,由于膳食种类如粥饭、糕点、菜肴所决定,它们虽占有较大的分量,一般并不居于主要地位。
确定一种药膳的用量,首先是以一人食用为准,确定其总量,供一人一次食,或一日、二日食,作一日食的通常是分二次食用,供二日食的以此类推。在总量的范围内,按比例决定各种原料的用量。每种原料的一日用量,食物部分,按个人的食量确定,并参照食物的营养素含量和膳食营养标准;中药部分,参照中药学或国家药典规定。究竟一种药膳用多大的用量,要考虑药膳制作的可操作性。如做茶、做粥,可考虑用一次量;而做糕点,做一次用的就很不方便,应考虑供多日、多次食的用量。
手心出汗中医药膳食疗方法
百合粥
材料:百合20克、粳米50克、白糖少许。
做法:将百合洗净与米同煮,待熟时加入白糖再煮10分钟,即可食用,吃饱。
功效:百合,味甘,微寒。润肺止咳,宁心安神。润肺止汗、适用於肺热汗多。
黄蓍粥
材料:黄蓍20克、粳米50克、白糖适量。
做法:将黄蓍煎汁,用汁煮米为粥,放入白糖调味温服。
功效:黄蓍,味甘,微温。补气升阳,固表止汗。固表止汗,用於表虚自汗。
浮小麦饮
材料:浮小麦15克,红糖适量。
做法:熬浮小麦汁100毫升,加红糖调味。
功效:浮小麦,味甘,凉,入心经,止汗。益气固表止汗。适用于小儿夜间盗汗或白天睡著出汗等症。
冬天来了老年人进补有招
专家提醒:老人进补虚则补之
根据中医的先后缓急的治疗原则,用药膳者若有外邪存在,则宜先祛邪解表,不宜盲目进补,其中有急性病和慢性病发作者,原来吃补品的应暂停进补,如感冒、上呼吸道感染、慢性支气管炎、肺炎、哮喘发作以及急性胃肠炎、胰腺炎、急性肝炎、尿路感染、肾绞痛、心肌梗塞等患者,要通过“祛邪”和“泻实”来治疗。
“虚则补之”是药膳进补的基本原则,但虚有阴虚、阳虚和气虚、血虚之别,偏寒者畏寒喜热、手足不温、口淡涎多、舌质淡脉沉细;偏热者则手足心热、口干、口苦、口臭、舌质红。若不辨寒热妄投药膳,容易导致“火上加油”。
还有,在消化道疾病发作期一般不宜进补,如果直接进补则适得其反。
专家建议:狗肉和羊肉是老人冬季滋补佳品。老年人每天晨起服人参酒或黄芪酒1小杯,可防风御寒活血。
阳气不足的老人,可将羊肉与萝卜同煮,然后去掉萝卜(即用以除去羊肉的膻腥味),加肉苁蓉15克,巴戟肉15克,枸杞子15克同煮,食羊肉饮汤,有兴阳温运之功效。
体质虚弱的老年人,冬季常食炖母鸡、精肉、蹄筋,常饮牛奶、豆浆等,可增强体质。将牛肉适量切小块,加黄酒、葱、姜,用砂锅炖烂,食肉喝汤,有益气止渴、强筋壮骨、滋养脾胃功效。
一些高贵的传统食品如燕窝、鱼翅之类,其实并无奇特的食疗作用,而十分平常的甘薯和洋葱之类的食品,却有值得重视的食疗价值。尤其是对老年群体,更有很高的营养价值。
阴阳两虚等双虚体质的调养
中医认为通常虚证出现时不单纯只是气虚、血虚、阴虚或阳虚,而是有密切的联系。中医理论认为气血同源、阴阳互根,在病理上往往互相影响。如气虚不能生血,血虚又会影响气弱;阴虚可以导致阳虚、阳虚又可导致阴虚等,最后还可导致阴阳气血俱虚。所以,必须根据症情的具体变化,正确使用补益类中药。
两虚:体虚者亦常出现两虚之体,两虚之体有以下几种:
气阴两虚:既有气虚又有阴虚,其主要表现为;既有头晕、乏力、腿软等气虚表现,又有升火、咽干、舌红等阴虚表现,但没有慢性疾病,这种体质称气阴两虚体质,进补宜采用益气养阴之补法,即在进补时应同时考虑补气和补阴。
阴阳两虚:既有阴虚又有阳虚,称阴阳两虚,其主要表现为;既怕冷又怕热,冬天特别怕冷,夏天又特别怕热,这是阴阳失调或阴阳两虚之体质,进补宜采用阴阳并补,养阴温阳和滋阴壮阳等补法。
气血两虚:气血两虚一般出现在贫血、白细胞减少症、血小板减少症、大出血后、妇女月经过多者等,其主要表现为;既有气虚的表现,又有血虚的表现,进补宜采用益气生血、培补气血、气血并补。
对两虚之体的食补可分别选用上述补气、补血、补阴、补阳的食品及药膳进行辨证辨体施补,更应根据虚弱的轻重交替选服,通过进补待虚弱的表现消失,恢复健康后应停服进补食品及进补药膳,到服食正常的平衡膳食即可,真正做到“虚则补之,实则泻之“,无虚不须补,避免不虚而补,补之过度或进补不当而引起的不良反应,反而对健康不利。
男性治疗不孕不育需要注意哪些
1.治疗原发性疾病。如果引发血精的原发性疾病久治不愈,血液存在于精液当中,将影响精液质量和精子功能;同时,如原发病治疗不理想,也导致全身状况下降,性功能减退,生育力降低,这样势必发展为男性不育症。所以,对于血精现象应及早查明原因,及时治疗。2.选对疗法。血精治疗的方法很多,还可以采用理疗、中医药治疗,并发后尿道炎时可行后尿道药液灌注疗法。关于是要对症治疗、及时治疗,有针对性地治疗。只要方法得当,治疗起来并不难,愈后不会影响房事和生育力。3.发挥中医治疗的优势。中医在治疗血精方面,有许多仿偏方、验方,疗效较好。北京同济医院在利用中医治疗血精方面,拥有独特的手段,疗效明显。4.不可忽视食疗的好处。在治疗原发性疾病的同时,日常饮食中可常食用具有滋阴、清热、利湿及凉血止血的食物,如鸭肉、赤豆、荸荠、冬瓜、鲜藕、荠菜、莲子、大枣、薏米、生地黄、茯苓、山药、鲜鱼、鲜茅根等,并可选用合适的药膳进行调理。
中医药膳经典方法祝你抗衰
应用药膳来调补身体的人不在少数,药膳将中药与食物相配,使药借食味,食助药性,变“良药苦口”为“良药可口”。可以说药膳是充分发挥中药效能的美味佳肴,特别能满足人们“厌于药,喜于食”的天性。来看看中医药膳进补的经典食疗方。
药膳不同于补药,更不能简单地认为是饮食,运用药膳进补必须以中医理论为根据,才能达到应有的效果,主要应注意以下几个方面:
因人因时而宜
每个人的体质不尽相同,中药入菜肴应因人而异,切不可认为只要是药膳,任何人吃了都能达到滋补的效果。一般而言,温补药膳适合于阳虚体质;清补药膳适用于体型较胖、阴虚阳亢、肝气旺盛者,或患有高血压、高血脂、冠心病、糖尿病的人;平补药膳一般人都可食用,对体质较差、阴阳两虚、气血两亏者也较适用。
一年四季,春温夏热秋燥冬寒,天主造物,四季不同,中药入菜肴,也应四季有别。用中药做膳如若不分季节,就会进之不当,食之无益,反而有害。如当归羊肉汤,当归性温补血,羊肉甘温益气,二者均属温热之物,适宜于冬天的进补,若夏天进食就会热上加热,可使人患上热病,严重者可导致“热中风”的发生。
科学烹制
中药的煎法很讲究,哪种先煎,哪种后煎都有严格的规定。做药膳也是这样,如用薄荷炖肉时,若将肉与薄荷一起下锅,这样就不对了,因为薄荷辛温芳香,炖煮时间一长芳香气易发散,就会降低药效。正确的做法是,先将肉炖熟,再加入薄荷炖5分钟即可
冬天来了老年人进补有招
“虚则补之”是药膳进补的基本原则,但虚有阴虚、阳虚和气虚、血虚之别,偏寒者畏寒喜热、手足不温、口淡涎多、舌质淡脉沉细;偏热者则手足心热、口干、口苦、口臭、舌质红。若不辨寒热妄投药膳,容易导致“火上加油”。
还有,在消化道疾病发作期一般不宜进补,如果直接进补则适得其反。
专家建议:狗肉和羊肉是老人冬季滋补佳品。老年人每天晨起服人参酒或黄芪酒1小杯,可防风御寒活血。
阳气不足的老人,可将羊肉与萝卜同煮,然后去掉萝卜(即用以除去羊肉的膻腥味),加肉苁蓉15克,巴戟肉15克,枸杞子15克同煮,食羊肉饮汤,有兴阳温运之功效。
体质虚弱的老年人,冬季常食炖母鸡、精肉、蹄筋,常饮牛奶、豆浆等,可增强体质。将牛肉适量切小块,加黄酒、葱、姜,用砂锅炖烂,食肉喝汤,有益气止渴、强筋壮骨、滋养脾胃功效。
一些高贵的传统食品如燕窝、鱼翅之类,其实并无奇特的食疗作用,而十分平常的甘薯和洋葱之类的食品,却有值得重视的食疗价值。尤其是对老年群体,更有很高的营养价值
食补的注意事项 先检查血糖、血脂与血压
冬天吃药膳进补,如果是正常年轻人没有三高,是可以食用,但是本身有高血脂、高血压与高血糖的人,要吃药膳进补之前,最好先询问医师,以免适得其反;因为确实是有三高病史者吃了药膳之后,使得血糖、血脂与血压飙高。
秋季进补 药膳不是人人都适合
药借食力,食助药威,中医历来讲究“药食同源”。一直以来,药膳因其具备“寓医于食”之功能而广被推崇,几乎每户人家都储备几味药材,用于煲汤煲粥。
中医专家指出,不少老广钟爱药膳,却忽视了药膳食疗的禁忌。有些人只了解药膳食疗对人体健康的有益方面,不注意药膳食疗的禁忌,容易酿成不良后果。专家提醒,每味中药的性味、归经、主治和用量禁忌都有自己的特点,中医药膳的最基本原则是辨证,哪怕是平和的补药,如不对症或不适合体质,不但无效,反而会危害健康。
药膳并非人人适合
药膳,即药材与食材相配伍而做成的美食,食用得当可以达到调理、保健、养生的效果。随着秋季进补时节来临,不少餐馆纷纷打出药膳的招牌,宣称药膳中的中药能辅助治疗某些疾病,食用药膳“有病治病,无病健身”,吸引了不少顾客。
“药膳虽然有一定的滋补作用,但并非人人适宜,不要凭个人喜好随意食用,要在医生的指导下有针对性地食用。”广东省中医院临床营养科主任郭丽娜提醒,食用不当不仅起不到滋补健身作用,还可能损害身体健康。青少年尽量不要食用药膳,尤其是未成年儿童不宜服用药膳,因为儿童新陈代谢旺盛,根本不需要滋补。
郭丽娜表示,药膳要达到其功效有两个前提,首先是对症下药,其次像甘草、莲子、枸杞等药性平缓,需要坚持食用才有效果。有些人认为药膳上写了对高血压、糖尿病等有效果,就认为只要吃药膳便可以了,不再服药,其实这是大错特错,绝对不应该停药。药膳虽有不少好处,但在很多疾病的治疗上,其针对性和治疗效果远不及药物,只有两者配合应用,相辅相成,才能取得更好的效果。
“中药讲究个性化,没有一种中药能治好所有人。一个人适用的中药,并不代表另一个人也适用。”广东省人民医院中医科主任王昌俊表示,任何药膳、草药都不能替代正规的治疗,拿高血压来说,高血压患者有不同的体质,有些人为肝火上炎或肝阳上亢症候,这时可用夏枯草、决明子、菊花等清肝降火作用的药材辅助治疗。可有些高血压患者的体质为肾虚或脾虚,吃这些中药则适得其反。应该由中医师辨明体质,对症下药。中药若不对症别说耽误治疗,还会伤身。是药三分毒,中药同样如此。
王昌俊认为,药膳的着重点应该在“膳”,其次才是“药”,它的主要作用不在于治病。所以药膳首先得满足美味可口、吃得舒服的要求,别舍本逐末。他提醒,每味中药的性味、归经、主治和用量禁忌都有自己的特点,中医药膳的最基本原则是辨证,哪怕是平和的补药,如不对症或不适合体质,不但无效,反而会危害健康。
“有些市民自己动手做药膳,最好选曾经吃过的、熟悉的材料入膳食,别盲目使用一些偏方,否则会有风险。”郭丽娜建议,别选太复杂的方子,尽量选择性质平和的中药,别选特别寒凉、特别辛热的药材。
药膳进补要“三注意”
中医专家指出,市民在食用药膳进补时要注意三个方面,分别是因人而异、掌握剂量以及合理配伍。
每个人的体质不尽相同,药膳应因人而异。一般而言,温补药膳适合于阳虚体质;清补药膳适用于体型较胖、阴虚阳亢、肝气旺盛者,或患有高血压、高血脂、冠心病、糖尿病者;平补药膳一般人都可食用,对体质较差、阴阳两虚、气血两亏者也较适用。老年人气血衰少,生机减退,适于补益肝肾为主。
此外,处于不同地理环境的人由于气候不同、生活习俗不同等因素,在体质、品格、易患疾病等方面也有所不同,因而选择药膳应随地域而注意轻重厚薄,及南甘、北咸、东辛、西酸的性味偏俗。
西药有严格的用药剂量,中药也很讲究用量,量大量小直接关系着药效。而对药膳组方中有过极之偏或含有毒成分或难以入膳之味的药物,要适当加工,以达到洁净、降低或消除毒副作用以及矫正不可入膳之味。如果不分剂量及毒性大小,盲目使用,也是很危险的,有时会引起严重后果。据介绍,有人一次用20克人参煨汤,服用后导致鼻出血,专家提醒市民应引以为戒。
广州中医药大学第一附属医院副主任中药师丘振文表示,药膳是调理性饮食行为,是介于“药”与“食”之间的特殊膳食,需要遵循中医辨证论治的原则,因人而异,因人施膳,而不是“一锅煮”。而药膳烹调师既要掌握基本的烹调技术,还要熟悉中草药规范的使用原则,否则将减弱药效。
药膳还讲求配伍,中医在用药过程中有“七情合和”之说。中药有寒、热、温、凉四气以及辛、甘、酸、苦、咸五味,配制药膳必须根据药物的性味来定,不可随意“拉郎配”,否则会降低药效或适得其反。做药膳用药如同中药的煎法,按照规定哪种先煎,哪种后煎,如薄荷辛温芳香,若炖煮时间一长芳香气味易散发,就会降低药效。
■贴士
升阳气数黄芪,要补脑吃桂圆
坐久了,站起来就会头晕眼花,这种低血压状况多见于身体虚弱的人,中医认为,这属于“清阳不升”,最好的调理药物就是黄芪。由于黄芪性升,那些面红耳赤、肝火旺的人就不要再碰了。
广东省中医院芳村分院消化科主任陈延表示,黄芪和党参相似,都是补肺脾的药物。与党参不同的是,黄芪补中有升,能治疗一切中气下陷引起的问题。所谓中气下陷,可以简单地理解为脏器往下掉(比如胃下垂、子宫下垂、脱肛等)。中气下陷时,还可能表现为慢性腹泻;女性中气下陷时,还会表现为月经不止等崩漏的情况。
当然,黄芪这种“升”的作用不仅对脏器有效,它对整个人体的生理活动都有一定的效果。比如体位性低血压,其根本就是血压“不升”,用黄芪的目的就是要把血压“升”上去。陈延建议,在平时的食疗调补中,可以把黄芪配合其他药材一起用,比如黄芪配当归就有很好的生血补血作用,特别适用于那些气血亏虚的人(月经过多、面色偏白或经常头晕眼花的女性)。如果有低血压或脏器下垂,黄芪和党参合用则更适宜(10-20克)。
用脑过度会让人感觉特别累,此时可用桂圆(龙眼干)调理。中医认为,思虑过度会劳伤心脾。所以,桂圆对脑力劳动者、经常加班熬夜,或者思虑较多、心情不畅的人有调理作用。
陈延表示,大多数补血药都是通过走肝和肾这两条途径起作用的,因为肝主藏血。桂圆则“另辟新径”,它走的是心、脾、胃这三条经络。因此,同属补血之物,桂圆在补血之余,特别擅长调理心、脾受损造成的疾病。
出现失眠、健忘、头晕、心慌等情况时,桂圆就能在补充气血的同时,起到安神解忧的作用。正处于更年期的女性,也可以经常吃几粒桂圆来调理身体(6-9克)。
除此之外,常吃桂圆,皮肤会变得更有光泽和更红润。不过,值得注意的是,如果平素的体质就是阴虚火旺的,或者是体质较好(中气十足、身体壮实)的人,不适合经常服食桂圆,否则,易引起“火盛”。
孕期常见的错误进补法
1、大量服用人参。
人参中含有能够使人体产生兴奋的多种化学成分,食用之容易影响孕妇的休息质量。此外,人参具有升压作用和抗利尿作用,容易导致孕妇的血压升高和加重浮肿。
2、吃大量桂圆保胎。
大部分女性在怀孕后阴血偏虚,内热较重,如过多食用性温、大热的食物,容易出现“火上加火”的情况,严重者可出现漏红、小腹坠胀等先兆流产或是早产症状。
3、常服人参蜂王浆、洋参丸、宫宝等补药。
如有的孕妇为了营养,便服了大量的蜂乳,结果导致严重腹泻,以至最终流产。此外,蜂王浆内含有雌性激素,可能会引起胎儿的性早熟。
4、盲目吃药膳。
中国传统的药膳绝不是食物与中药的简单相加,而是通过药物、食物、调料等配合,在中医指导下精制而成的用以防病治病、强身益寿的特殊食品。如不具备医药常识而盲目制作或食用药膳进补,极易对胎儿产生不利影响。
5、吃动物胎盘安胎。
民间不少孕妈们都信奉“吃什么补什么”的道理,四处寻找动物胎盘来进补。其实,一学生上所用的安胎针,补充的是一种称为“孕酮”的东西,这种激素在孕妇出现阴道少量流血等流产先兆时,能够起到稳定妊娠的效果。但是,如果没有流产先兆却使用人工合成孕激素类的药品,一旦过量,就可能影响胎儿生殖器官的发育。
出血热中医药膳食疗方
清营汤
原料:犀角、生地黄、麦冬、玄参、丹参、竹叶心、银花、黄连、连翘
主治:温热病,热邪入血引起的身热夜甚,心烦失眠,或有谵语,或口渴,或发斑疹,舌绛而干,脉细数等。
功用:养阴清热,解毒透疹。
犀角地黄汤
原料:犀角、生地黄、丹皮、赤芍
主治:血热妄行引起的吐血,尿血,便血,斑疹颜色紫黑,或蓄血发狂,便色黑等。
功用:清热解毒,凉血散瘀。
犀角大青汤
原料:犀角、大青叶、栀子、淡豆豉
主治:热毒入血引起的高热神昏,斑疹颜色紫黑,舌绛起刺等。
功用:清热凉血,解毒透疹。
产后调理药膳方推荐
产后药膳调理也有小规矩
药膳是个好东西这件事,也因人而异,并不是每个新妈都适合药膳调理的。产后想要用药膳调理身子,新妈要注意以下问题:
身强or体弱药膳都不同
如果是身体向来强壮且产后无疾病的新妈,可以每天吃但记得控制一下量,一天进补一次就好,进补调理大概一周左右就好。如果是脾胃比较弱的新妈,可以用药膳调理半个月这样,看看身体恢复再决定。在这建议一下的是,最好去咨询一下医生,在他指导下药膳进补最好。
新妈要细心留意身体有否不适
如果吃了药膳后觉得身体无什么排斥的反应,可以多用药膳进补。如果吃了身体出现不适的新妈,就应该停止药膳进补,要是情况严重,要记得去问问医生。
新妈体质不同,补法也不同
在产后补身体这块,新妈们要秉持着辩证思维,因为体质不同,理所当然的进补也不相同。有针对性的调理,这样的进补效果才能一级棒。
阳虚体质的新妈进补方法
特征:手脚冰凉、面色苍白、小便清长、大便稀、嗜睡乏力、不爱喝水。
适合的食物:羊肉、甲鱼、鳝鱼、桂圆、樱桃。
适合的中药:鹿茸、杜仲。
推荐的药膳:当归羊肉汤、麻油鸡。
气虚体质的新妈进补方法
特征:说话语气弱、四肢无力、容易出汗、面色苍白、食欲不振、易疲劳、嗜睡。
适合的食物:鸡肉、牛肉、糯米、山药。
适合的中药:黄芪、人参、党参、西洋参、甘草。
推荐的药膳:黄芪乌鸡汤、人参莲肉汤。
血虚体质的新妈进补方法
特征:脸色发白或发黄、手脚发麻、易头晕眼花、指甲常常无血色、心慌失眠。
适合的食物:猪肝、鸡肝、葡萄、樱桃、苹果。
适合的中药:当归、何首乌、枸杞、红枣、熟地黄、白芍。
推荐的药膳:枸杞鲢鱼汤、当归红枣汤。
体虚多汗有哪些分类
气虚
气虚之体的主要表现为;少气懒言、全身疲倦乏力、声音低
沉、动则气短、易出汗,头晕心悸、面色萎黄、食欲不振,虚热,汗,脱肛,子宫下垂,舌淡而胖,舌边有齿痕,脉弱等,胃功能减退,不一定有病,气虚者需补气,补气的药物可选用人参、黄芪、党参等。
补气虚食品:牛肉、鸡肉、猪肉、糯米、大豆、白扁豆、大枣、鲫鱼、鲤鱼、鹌鹑、黄鳝、虾、蘑菇等。可经常交替食用。
补气虚药膳食疗方举例: 玉珍鸡:母鸡一只洗净,鸡肚内放入桂圆、荔枝干、黑枣、莲子、枸杞各30g,加调味蒸食,可补气养精: 黄芪蒸鹌鹑:黄芪6-9g,鹤鹑2只共蒸食,可补气虚。
血虚
血虚之体的主要表现为:面色萎黄苍白,唇爪淡白,头晕乏力,眼花心悸,失眠多梦,大便干燥,妇女经水愆期、量少色淡、舌质淡、苔滑少津,脉细弱等。进补宜采用补血、养血、生血之法,补血的药物可选用当归、阿胶、熟地、桑椹子等。
补血虚食品:乌骨鸡、黑芝麻、胡桃肉、龙眼肉、鸡肉、猪血、猪肝、红糖、赤豆等,可经常交替选用。
补血虚药膳食疗方举例: 当归乌骨鸡:当归、黄芪各15g放入纱布袋中与乌骨鸡一只共蒸煮,吃鸡肉喝汤,可补血虚。 阿胶糯米粥:阿胶9g(打碎)与黑糯米60g共煮粥服食,可补血虚。
阴虚
又称阴虚火旺,俗称虚火,阴虚之体的主要表现为:怕热,易怒,面颊升火,口干咽痛,大便干燥,小便短赤或黄,舌少津液,五心(二只手心、二只脚心与头顶心)烦热,盗汗,腰酸背痛,梦遗滑精,舌质红,苔薄或光剥,脉细数等。进补宜采用补阴、滋阴、养阴等法,补阴虚的药物可选用生地、麦冬、玉竹、珍珠粉、银耳、冬虫夏草、石斛、龟板等。
补阴虚食品:甲鱼、燕窝、百合、鸭肉、黑鱼、海蜇、藕、金针菇、枸杞头、荸荠、生梨等,可经常交替选服。
补阴虚药膳食疗方举例: 银耳红枣羹(或百合莲子羹):银耳、红枣(或百合、莲子)适量共煮羹当点心服食,可补阴虚。 甲鱼二子汤:甲鱼1只与女贞子、枸杞子各20g同煮汤,加调味,食甲鱼饮汤,连食数剂,可补阴虚和治肝肾阴虚所致的腰痛,遗精、头晕、目花等症。 石斛河鱼;石斛6g,河鱼1条共蒸食,可滋阴。虫草老雄鸭:虫草9g与三年老雄鸭1只共煮,吃鸭肉喝汤,可补阴虚。
阳虚
又称阳虚火衰,是气虚的进一步发展,阳虚之体的主要表现为:除有气虚的表现外,平时怕冷,四肢不温,喜热饮,体温常偏低,腰酸腿软,阳痿早泄,小腹冷痛,乏力,小便不利,舌质淡溥,苔白,脉沉细等。进补宜补阳、益阳、温阳:补阳虚的药物可选用红参、鹿茸、杜仲、虫草、肉桂、海马等。
补阳虚食品:黄牛肉、狗肉、羊肉、牛鞭、海参、淡菜、胡桃肉、桂圆、鹌鹑、鳗鱼、虾、韭菜、桂皮、茴香等,可经常交替选服。
补阳虚药膳食疗方举例: 海马童子鸡:海马9g,童子鸡1只,共蒸食,可补阳虚。 韭菜白米虾:韭菜200g,白米虾(或虾仁)100g,共炒,加调味,常服食,可补阳虚。
两虚
体虚者亦常出现两虚之体,两虚之体有以下几种:
气阴两虚:既有气虚又有阴虚,其主要表现为;既有头晕、乏力、腿软等气虚表现,又有升火、咽干、舌红等阴虚表现,但没有慢性疾病,这种体质称气阴两虚体质,进补宜采用益气养阴之补法,即在进补时应同时考虑补气和补阴。
阴阳两虚:既有阴虚又有阳虚,称阴阳两虚,其主要表现为;既怕冷又怕热,冬天特别怕冷,夏天又特别怕热,这是阴阳失调或阴阳两虚之体质,进补宜采用阴阳并补,养阴温阳和滋阴壮阳等补法。
气血两虚:气血两虚一般出现在贫血、白细胞减少症、血小板
减少症、大出血后、妇女月经过多者等,其主要表现为;既有气虚的表现,又有血虚的表现,进补宜采用益气生血、培补气血、气血并补。 对两虚之体的食补可分别选用上述补气、补血、补阴、补阳的食品及药膳进行辨证辨体施补,更应根据虚弱的轻重交替选服,通过进补待虚弱的表现消失,恢复健康后应停服进补食品及进补药膳,到服食正常的平衡膳食即可,真正做到“虚则补之,实则泻之”,无虚不须补,避免不虚而补,补之过度或进补不当而引起的不良反应,反而对健康不利。
春季如何进补
儿子为尽孝,高价买回了名贵中药材熬汤给老人补身,结果老人喝了之后血压升高住进了医院。专家提醒,春节临近,不少市民选择购买名贵药材药膳孝敬父母,但老人进补时不应“乱补滥补”,应在医生的指导下进行食疗调理。
他告诉记者:“儿子前几天送来一些人参、当归这些药材,说吃点补品、喝点补汤对身体有好处,老伴就用这些药膳炖了一锅鸡汤。结果喝了当天晚上就觉得头昏脑涨、口干舌燥、浑身都不对劲。”家人赶紧将陈大爷送到了医院。医生检查发现,陈大爷的血压比正常情况高出了很多。
记者在采访中了解到,不少医院近期接诊血压升高、身体上火导致流鼻血、牙龈肿痛的病人增多,其中部分患者是因为吃补品不当造成的。据专家介绍,中医上每味补药的性味、主治和用量都有特点,如果不对症或体质不适合,不但无效反而会危害健康。专家说:“人们在炖汤时喜欢加入药材,像红参、高丽参、巴戟、杜仲等会对血压造成明显的波动影响。”
专家表示,冬季气温较低,适当调补一下身体是必要的,但选择药膳进补时要掌握“不乱补、不滥补”的原则,应在医生的指导下进行食疗调理。他建议,市民可以根据自身体质不同,选择最适合自己的进补方式:气虚体质的人,可补服蜂蜜、茯苓、党参等;如果是血虚体质,宜食用益气生血药膳,如当归、大枣、何首乌、阿胶等,避免食用狗肉、羊肉等温燥食物;如果是阴虚体质,山药、莲子、百合等是不错的进补中药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