养生健康

得了糖尿病前期都会有哪些危害呢

得了糖尿病前期都会有哪些危害呢

首先比较容易发展成为真正的糖尿病,其次容易合并其他疾病,如脂代 谢紊乱、非酒精性脂肪肝病、高血压等。其中空腹血糖高,会损害全身的微血 管,引起视网膜、肾脏、下肢、神经等部位的病变,而餐后血糖高则会伤害全身 的大血管,特别是心血管系统。

怎样才知道孩子处于糖尿病前期呢

如果想知道孩子是否处于糖尿病前期,必须去医院做检查才能明确,检 查前一天必须吃晚餐,检查当天早上不吃饭,不能有发热、感冒等疾病。先查 空腹血糖,然后在医生指导下口服葡萄糖水或淀粉食物,两小时后再测血糖, 即餐后两小时血糖。如果空腹血糖、餐后两小时血糖有一项达到糖尿病前期 的范围,就要复查,倘若结果相同,就可以确诊是糖尿病前期。

孕妇血糖高怎么办 孕期血糖高的症状

1、饥饿感

这个妊娠糖尿病前期体现和皮肤瘙痒一样。很简略被忽视。孕妇是一个人的嘴巴,两个人的饭量。所以很简略感到饥饿。

2、口渴

当孕妇时不时就口渴,而且是没有理由的。那孕妇就要初步仔细观察有没有其他妊娠糖尿病前期体现呈现。

3、皮肤瘙痒

这个妊娠糖尿病前期体现格外简略被忽视。冬季,皮肤单调会瘙痒。夏天蚊虫啃咬也会瘙痒。所以,很多孕妇都不把瘙痒当回事儿。

4、简略感到疲倦

疲倦可能是糖尿病致使的,也可能是劳累致使的。这个妊娠糖尿病前期体现不可以独自运用。而是需要联络其他妊娠糖尿病前期体现一起运用。

5、尿频

因为口渴致使饮水量的增多,所以上厕所的次数天然也会跟着添加。

6、头晕

糖尿病患者很简略发作血糖低的体现。有的孕妇会头晕,甚至晕倒。这个时分就必定要去医院验血糖了。

经常低血糖也要警惕糖尿病

“嘿,怎么又饿了?”老高这段时间总觉得自己身体不对劲,明明早饭吃得挺饱,可是上午还不到10点,就觉得又饿了。有时还会出现心慌、手抖、出虚汗等低血糖症状。老高去医院检查,被医生的话吓了一跳。“糖尿病前期?都说糖尿病人吃多、喝多、尿多和变瘦,我没有啊!而且身体还发胖了呢,怎么就……”

“‘三多一少’只是糖尿病的典型症状和较晚期的表现。”解放军总医院内分泌科潘长玉教授告诉记者,“而在糖尿病的早期,患者的症状可能是反应性低血糖,就像老高这样。”

其实,人体就像一台精密的仪器,在正常状况下会通过一套自动化“系统”来调节血糖,胰岛素就是这套“系统”中的关键。人吃完饭后,食物中的碳水化合物被分解为葡萄糖进入血液,导致血糖升高。这时,人体就会产生反应,胰岛素分泌增多。胰岛素就像一把“钥匙”,可以打开人体细胞的“大门”,让葡萄糖进入细胞,被储存或者利用。当血液中的葡萄糖减少到一定程度后,人体又会发出指令,减少胰岛素分泌,关上细胞的“大门”,使血糖维持在正常范围。

然而,糖尿病前期患者的胰岛细胞出现了异常,对人体血糖的变化反应迟缓。当餐后胰岛素应该分泌增多时,它分泌较少,引起了高血糖;而过高的血糖又会刺激胰岛细胞大量分泌胰岛素,使得患者的血糖在下顿饭前就降到了低谷,从而饥饿难忍。经常吃馒头、米饭等碳水化合物含量较高食物者,更容易出现反应性低血糖。“也就是说,胰岛素分泌与血糖浓度之间的不匹配,导致了反应性低血糖的发生。”潘长玉说。

除了反应性低血糖,糖尿病前期患者常见症状还有肥胖,尤其是腹型肥胖。“不过,糖尿病前期症状往往不明显,所以我们更希望大家关注导致糖尿病的各种危险因素。”潘长玉强调。

潘长玉说,确诊糖尿病前期,唯一的方法就是糖耐量试验,即口服一定量的葡萄糖后,定时检测血中葡萄糖水平。如果血糖高于正常人,而又没达到糖尿病诊断标准,即为糖尿病前期。

空腹血糖不高别盲目乐观 还应筛查口服糖耐量试验

按照世界卫生组织1999年的标准,正常人的血糖应该是空腹血糖《6.1毫摩尔/升,服75克葡萄糖后2小时血浆血糖《7.8毫摩尔/升;如果空腹血糖≥7.0毫摩尔/升,或口服糖耐量试验中2小时血浆血糖≥11.1毫摩尔/升可诊断为糖尿病。

由此可见,在正常血糖水平与糖尿病诊断标准之间尚有一段距离。介于正常人和糖尿病之间的状态属于“糖尿病前期”。

因此,“只要空腹血糖正常就高枕无忧了”的看法是错误的。大量研究显示,如果忽略了餐后血糖,仅检查空腹血糖可能会有一半左右血糖异常的患者漏诊。所以,对于糖尿病的高危人群,仅筛查空腹血糖远远不够,应同时做口服糖耐量试验。

根据《中国糖尿病防治指南》(2004年版),应该参与口服葡萄糖耐量试验筛查的糖尿病高危人群包括:1.年龄≥45岁,超重或肥胖,以往曾有血糖异常 史;2.亲属中有糖尿病患者的人群;3.血脂异常者;4.患高血压和(或)心脑血管疾病者;5.年龄超过30岁的妊娠妇女,有妊娠糖尿病史者,曾分娩体重 大于4公斤婴儿者,有不能解释的滞产者,有多囊卵巢综合征的妇女;6.体力活动明显减少者;7.使用一些特殊药物者,如糖皮质激素、利尿剂等。

上述人群筛查后,如果糖耐量检查结果正常,应在一年后复查;如果检查结果为糖尿病,则应立即开始治疗;若检查结果属于糖尿病前期,应在医生的指导下进行生活方式干预甚至药物干预。

空腹血糖正常不能高枕无忧

如果只看空腹血糖,那会遗漏下很多前期糖尿病人。而如果不经过科学干预,在10年内,有90%以上的前期糖尿病人都会转为真正的“准糖友”。

昨天是世界糖尿病日。糖尿病是一种常见的慢性代谢性疾病,一部分糖尿病是由不健康的生活方式导致的。现在,越来越多的人加入糖尿病患者“预备军”——成为前糖尿病人。如今,我国的糖尿病发病率增至11.6%,成为世界上糖尿病发病率增长速度最快的国家之一。

如果只看空腹血糖,那会遗漏下很多前糖尿病人。而如果不经过科学干预,在10年内,有90%以上的前糖尿病人都会转为糖尿病人。

糖尿病前期又称糖调节受损,个体血糖升高但尚未达到或超过诊断的切割点,为正常和糖尿病之间的中间状态。前糖尿病人尚未患糖尿病,但已进入了糖尿病的危险区。

定义糖尿病前期需检测空腹血糖和餐后血糖两项。而常规体检大多只提供空腹血糖的检测,不少空腹血糖正常的人以为高枕无忧了,殊不知自己餐后血糖高,糖耐量减退,胰岛功能已经受损。

建议体检项目增加餐后血糖的检测,并提示人们不可单凭空腹血糖的检测结果排除前糖尿病的可能。

糖尿病前期是否要用药

正常健康人空腹血糖<6.1毫摩尔/升,餐后2小时血糖<7.8毫摩尔/升;糖尿病患者空腹血糖≥7.0毫摩尔/升,餐后2小时血糖≥11.1毫摩尔/升。

所谓“糖尿病前期”是指,空腹或餐后血糖介于正常人和糖尿病患者之间的一种过渡状态,包括空腹血糖受损(IFG)和糖耐量异常(IGT,餐后血糖偏高,而空腹血糖正常)。糖尿病前期患者属于糖尿病的高危人群,此类患者如果放任自流,不进行干预,早晚会进展为糖尿病。根据最新统计,目前我国糖尿病前期的患病率高达15.5%。

国内外研究显示,在糖尿病前期,尽管患者的血糖水平尚未达到糖尿病的诊断标准,但其中不少患者已经出现大血管(主要指心血管)病变,提示糖尿病大血管并发症可能在糖尿病诊断之前就已经出现。因此,对糖尿病的干预也应提前——从糖尿病前期开始,以减少慢性并发症的发生。

对糖尿病前期的干预包括生活方式干预和药物干预两种。

以往,人们对糖尿病前期患者主要以生活方式干预为主,即控制饮食、增加运动、减轻体重等等。有研究表明,体重减轻1公斤,糖尿病前期进展为糖尿病的风险就能减少16%。

生活方式干预对IGT的防治效果非常显着,然而,但具体实施过程往往困难重重,真正能够一以贯之地长期坚持下去并非易事,故药物干预也应受到重视。

近年来国内外许多研究证实,在饮食疗法和运动疗法基础上,尽早采用药物干预能更有效对付糖尿病前期。特别是对于那些通过改变生活方式还不能有效改善糖耐量低减者,或者一时难以改变多年的生活方式,不能长期坚持健康生活方式的,以及具有多重心血管危险因素(包括高血压、血脂异常、冠心病、肥胖、吸烟、50岁以上等)的“糖尿病前期”患者,药物干预就显得尤为必要了。

药物干预“糖尿病前期”的好处主要有三点:一是,可以有效控制血糖和糖化血红蛋白;二是,能够显着降低“糖尿病前期”进展为2型糖尿病的风险;三是,大大减少患者罹患心血管疾病的风险,而这一点恰恰也是最重要的。

用作糖尿病前期干预治疗的药物应符合以下条件:能改善糖耐量,不引起低血糖;最好能减低血浆胰岛素水平,至少不升高;不刺激胰岛β细胞,不增加其负担,避免其功能提早衰退;能改善血脂异常;不增加体重;安全,无严重不良反应。已经过预初试验,目前正在进行大规模IGT干预试验的药物有以下几种。

1、阿卡波糖

其作用机制是抑制肠道α-糖苷酶的活性,延缓肠道碳水化合物的吸收,从而降低餐后高血糖,此外,它还可以缓解餐后高胰岛素血症及降低甘油三酯水平,不增加体重,而且对肝肾几乎没有影响;更重要的是,可以保护心脏,减少心血管事件的发生。目前,阿卡波糖已被批准用于糖尿病前期的干预治疗,并被正式写入《糖尿病防治指南》。对于IGT,尤其是同时合并心血管危险因素的糖尿病前期患者,药物干预首选阿卡波糖。此药的主要不良反应为腹胀、排气增加,合并消化道疾病(如疝气、腹泻、活动性消化性溃疡等)患者忌用。

前面提到的这位王大爷,由于喜爱美食,腿脚又不太好,很难坚持长期规律进食和运动,因此,有必要采取药物干预。考虑到王大爷主要是“糖耐量异常”,而且本人不胖,因此,宜选择阿卡波糖作为干预药物。

2、二甲双胍

其作用机制可能为提高胰岛素的敏感性,并减少肠道糖的吸收。此药可使血糖减低,同时胰岛素亦下降,且不增加体重,对血脂异常也有一定作用。对于超重或肥胖、空腹血糖异常的糖尿病前期患者,二甲双胍应作为首选。该药的主要不良反应为消化道反应,在选择治疗对象时还应注意避免发生乳酸性酸中毒的可能性。

在此提醒广大糖尿病前期患者,尤其是改变生活方式较为困难者,最好接受药物治疗,不要认为没什么症状就听之任之。早期干预对避免糖尿病的发生,预防并发症的出现具有重要意义。

此前的一些临床试验表明,噻唑烷二酮类降糖药曲格列酮和罗格列酮均可明显改善胰岛素抵抗,可以降低血糖、甘油三酯水平,不增加体重,具有预防高危人群进展至2型糖尿病的效果。但由于这两种药具有肝毒性和心血管病潜在危险,已先后被打入“冷宫”。吡格列酮这方面的研究尚少,有待进一步观察。

了解什么是血糖高

1.高血糖不是一种疾病的诊断,只是一种血糖监测结果的判定,血糖监测是一时性的结果,可受到很多因素的影响,如去除这些因素血糖有可能恢复正常。而疾病(如糖尿病)则是一个相对稳定的状态,糖尿病的诊断需要除外一些应激性因素的干扰,在单纯血糖增高的基础上需要重复测定或患者有明显的症状才能诊断。

2.高血糖包括糖尿病前期和糖尿病。糖尿病前期是指血糖已经升高,但还没有达到糖尿病诊断标准,血糖介于正常与糖尿病之间的一种情况。正常人的空腹血糖应低于6.1mmol/L,而诊断糖尿病的空腹血糖应等于或者高于7.0mmol/L,这两个数值之间有个差距。同样,正常人的餐后两小时血糖应低于7.8mmol/L,而诊断糖尿病的餐后两小时血糖应等于或者高于11.1mmol/L,两者之间也有个差距。如果一个人的血糖正好在这两个差距内,也就是说空腹血糖在6.1mmol/L~7.0mmol/L之间,和/或餐后两小时血糖在7.8mmol/L~11.1mmol/L之间,这时的血糖既不正常,又没有达到糖尿病的程度,就称为糖尿病前期。

经常低血糖也要警惕糖尿病

经常低血糖更要留神糖尿病

“嘿,怎么又饿了?”老高这段时间总觉得自己身体不对劲,明明早饭吃得挺饱,可是上午还不到10点,就觉得又饿了。有时还会出现心慌、手抖、出虚汗等低血糖症状。老高去医院检查,被医生的话吓了一跳。“糖尿病前期?都说糖尿病人吃多、喝多、尿多和变瘦,我没有啊!而且身体还发胖了呢,怎么就……”

“‘三多一少’只是糖尿病的典型症状和较晚期的表现。”解放军总医院内分泌科潘长玉教授告诉记者,“而在糖尿病的早期,患者的症状可能是反应性低血糖,就像老高这样。”

其实,人体就像一台精密的仪器,在正常状况下会通过一套自动化“系统”来调节血糖,胰岛素就是这套“系统”中的关键。人吃完饭后,食物中的碳水化合物被分解为葡萄糖进入血液,导致血糖升高。这时,人体就会产生反应,胰岛素分泌增多。胰岛素就像一把“钥匙”,可以打开人体细胞的“大门”,让葡萄糖进入细胞,被储存或者利用。当血液中的葡萄糖减少到一定程度后,人体又会发出指令,减少胰岛素分泌,关上细胞的“大门”,使血糖维持在正常范围。

然而,糖尿病前期患者的胰岛细胞出现了异常,对人体血糖的变化反应迟缓。当餐后胰岛素应该分泌增多时,它分泌较少,引起了高血糖;而过高的血糖又会刺激胰岛细胞大量分泌胰岛素,使得患者的血糖在下顿饭前就降到了低谷,从而饥饿难忍。经常吃馒头、米饭等碳水化合物含量较高食物者,更容易出现反应性低血糖。“也就是说,胰岛素分泌与血糖浓度之间的不匹配,导致了反应性低血糖的发生。”潘长玉说。

除了反应性低血糖,糖尿病前期患者常见症状还有肥胖,尤其是腹型肥胖。“不过,糖尿病前期症状往往不明显,所以我们更希望大家关注导致糖尿病的各种危险因素。”潘长玉强调。

潘长玉说,确诊糖尿病前期,唯一的方法就是糖耐量试验,即口服一定量的葡萄糖后,定时检测血中葡萄糖水平。如果血糖高于正常人,而又没达到糖尿病诊断标准,即为糖尿病前期。

空腹血糖不高别盲目乐观 还应筛查口服糖耐量试验

按照世界卫生组织1999年的标准,正常人的血糖应该是空腹血糖《6.1毫摩尔/升,服75克葡萄糖后2小时血浆血糖《7.8毫摩尔/升;如果空腹血糖≥7.0毫摩尔/升,或口服糖耐量试验中2小时血浆血糖≥11.1毫摩尔/升可诊断为糖尿病。

由此可见,在正常血糖水平与糖尿病诊断标准之间尚有一段距离。介于正常人和糖尿病之间的状态属于“糖尿病前期”。

因此,“只要空腹血糖正常就高枕无忧了”的看法是错误的。大量研究显示,如果忽略了餐后血糖,仅检查空腹血糖可能会有一半左右血糖异常的患者漏诊。所以,对于糖尿病的高危人群,仅筛查空腹血糖远远不够,应同时做口服糖耐量试验。

根据《中国糖尿病防治指南》(2004年版),应该参与口服葡萄糖耐量试验筛查的糖尿病高危人群包括:1.年龄≥45岁,超重或肥胖,以往曾有血糖异常 史;2.亲属中有糖尿病患者的人群;3.血脂异常者;4.患高血压和(或)心脑血管疾病者;5.年龄超过30岁的妊娠妇女,有妊娠糖尿病史者,曾分娩体重 大于4公斤婴儿者,有不能解释的滞产者,有多囊卵巢综合征的妇女;6.体力活动明显减少者;7.使用一些特殊药物者,如糖皮质激素、利尿剂等。

上述人群筛查后,如果糖耐量检查结果正常,应在一年后复查;如果检查结果为糖尿病,则应立即开始治疗;若检查结果属于糖尿病前期,应在医生的指导下进行生活方式干预甚至药物干预。

糖尿病前期有什么症状

糖尿病前期是很隐匿的,一般没有明显的表现,不容易被发现。所以有 糖尿病倾向的高危小朋友应注意时常监测血糖,以便早发现血糖升高倾向, 早期预防和治疗。

腹部肥胖是糖尿病重要病因

肥胖曾经是国人生活富足的象征。然而,随着国民医疗知识与理念的提高,越来越多的人认识到肥胖与糖尿病、高血脂、高血压、动脉硬化等心脑血管疾病有着不可分割的联系。以糖尿病为例,大约80%以上的患者在发病初期都有不同程度的肥胖问题,尤其是腹部型肥胖者更容易得糖尿病。

第一,如果一个人年轻时很瘦,而等年纪大的时候,随着生活水平的提高及运动量的减少,就会逐渐变胖,这类的人得糖尿病的几率比较大。而从小就均匀型肥胖,年老后虽胖单体重无没有明显加重的这类人,得糖尿病的几率反而不大。

第二,目前国际上常用BMI值来评价一个人有无肥胖症。但对于一些特殊人群是不准确的,比如说运动员,由于他们肌肉多,经计算BMI值比较大,但这并不说明他们患有肥胖症,容易得糖尿病;而一些年轻时较瘦的人,年老后因为生活好,活动少,腹部脂肪明显增多,虽体重增加不多, BMI值也不高,但不能说他就不容易糖尿病。这些人常常是老年糖尿病患者的后备队。所以目前很多医院门诊都增加了测量腹围或通过做核磁共振、CT观察患者腹部脂肪含量,以便及早预测代谢综合症的发生(糖尿病、高血压、脂肪肝的代名词)。

所以,有专家建议,腹部型肥胖患者一定要养成良好的生活习惯,并保持适量的体育运动,避免因肥胖引起诸多疾病。

糖尿病前期多久会变成糖尿病

糖尿病前期多久会变成糖尿病,对于这个问题没有固定的答案,每个人的具体情况都不一样。糖尿病前期是否会变成糖尿病,主要取决于能否控制血糖。

如果进行饮食和运动之后,从临床的经验来看,有的人一辈子都没有变成糖尿病,但是如果患者不加以重视,不改变生活方式,那么快则2-3年,长则5-10年,则会进展成为糖尿病。因此对于糖尿病前期,如果筛查出来,一定要首先管理生活方式,要注意血糖的监测,胰岛功能的检查。

相关推荐

糖尿病早期症状 皮肤瘙痒

糖尿病前期患者中30%以上都会出现皮肤瘙痒的情况,其根本原因是血糖升高,血糖升高引起皮肤抵抗力下降,同时皮肤腺体分泌的体液中含糖量升高,形成了细菌或真菌孳生的温床。 而且血糖升高还会引起周围神经感觉障碍,植物神经紊乱,皮肤汗液分泌减少,皮肤干燥引起瘙痒。

糖尿病的早期症状 糖尿病的定义与症状

所谓的糖尿病,是指慢性高血糖维持3个月以上。空腹血糖的正常值为70~100mg/dl;数值在100~125mg/dl是过高的空腹血糖值,属于糖尿病前期;超过126mg/dl即确定是患了糖尿病。 糖尿病是一个没明显症状的病症,即便是糖尿病前期或是已经了糖尿病,多数人依然没明显的感觉;等到了吃多、喝多、尿多、体重减轻等较明显的症状时,体内高血糖状况已经维持不短的时间了; 若已经出现眼睛看不见、脚伤口不容易好、肾脏出问题等更严重的状况时,这表示到糖尿病的时间就更久了。 中医将糖尿病称为消渴,消的意思是消

糖尿病人体重是胖还是瘦

糖尿病人该胖还是该瘦 可以说,没哪一种疾病能像糖尿病这样,对体重如此明显的影响。的人忽然变能吃能喝,体重却不增反降,自以为是减肥成功了,可一体检就傻眼了,原来是了糖尿病。的瘦人查出血脂高、血压高,担心自己糖尿病时,旁边却人宽慰他:“没事,糖尿病的都是胖子,你不了的,放心吧。”可见,在糖尿病与体重关系的问题上,存在着不少误区。 1型糖尿病多“喜瘦” 我们所说的糖尿病典型症状“三多一少”(即吃饭多、喝水多、排尿多,体重减轻),主要出现在1型糖尿病患者身上。这类糖尿病患者的病因多为胰岛素“绝

8件小事增加几十年寿命 少吃糖: 5年

数据显示,近30%美国人患糖尿病或糖尿病前期,这主要是美国人日常饮食中糖摄取量过多所致。《内科学年鉴》发表的研究显示,糖尿病可令大脑老5岁,并使认知能力下降的风险增大。

经常低血糖也要警惕糖尿病吗

按照世界卫生组织1999年的标准,正常人的血糖应该是空腹血糖《6.1毫摩尔/升,服75克葡萄糖后2小时血浆血糖《7.8毫摩尔/升;如果空腹血糖≥7.0毫摩尔/升,或口服糖耐量试验中2小时血浆血糖≥11.1毫摩尔/升可诊断为糖尿病。 由此可见,在正常血糖水平与糖尿病诊断标准之间尚一段距离。介于正常人和糖尿病之间的状态属于“糖尿病前期”。 因此,“只要空腹血糖正常就高枕无忧了”的看法是错误的。大量研究显示,如果忽略了餐后血糖,仅检查空腹血糖可能会一半左右血糖异常的患者漏诊。所以,对于糖尿病的高危人群,仅筛

巴旦木的功效与作用 维持血糖水平

研究发现,相比于早餐中不加巴旦(来说,早餐中食用巴旦木的人们在早餐及午餐后会更强的饱腹感,并且效控制血糖浓度。这项研究结果能够帮助糖尿病前期病人纠正暴饮暴食和饮食行为不当的习惯,降低病情加剧的风险。

咖啡改善血糖你是否适合

在2014欧洲心脏病学会年会(ESC2014)上,HARVEST研究结果显示:对于高血压且咖啡因代谢缓慢的年轻成人,咖啡可升高其糖尿病前期风险。每天饮用咖啡超过3杯人群的糖尿病前期风险是不饮用咖啡者的2倍。过量饮用咖啡害健康,适量饮用则对健康益。此前报道称,瑞士咖啡科学信息研究所公布的其糖尿病年度报告,援引多项研究结果,突出强调咖啡因对健康的好处。其中一项新研究发现,每天喝4杯咖啡可以使糖尿病风险降低25%。咖啡降低糖尿病风险的关键机理包括:咖啡可改善葡萄糖,促进能量代谢和燃烧更多热量。另外,咖啡

是不是只肥胖的孩子才会患糖尿病

的家长认为“肥胖的孩子才会糖尿病,我们家的孩子这么瘦,是不会糖尿病的”。这是一个错误的观念。肥胖的孩子会糖尿病,但是瘦小的 孩子也会糖尿病的。儿童糖尿病分1型糖尿病和Ⅱ型糖尿病,Ⅱ型糖尿病 是与肥胖相关的,而1型糖尿病与肥胖无明显相关。所以,瘦小的孩子也会 糖尿病,只是类型不同。

糖尿病的病因

1、遗传 生活中相当一部分糖尿病患者是因遗传因素而引起的,尤其是糖尿病家族史的发病率更高。若夫妻都是糖尿病患者,所生下的孩子一半以上会患糖尿病,如果父母中一人糖尿病,一人是完全正常者,虽然孩子不一定会糖尿病,但是会成为糖尿病带因子者,父母为带因子者,所生孩子患糖尿病的机率很大,这就是所谓遗传因素。 2、不良生活习惯等因素 除了遗传因素外,糖尿病病因就是来自于患者平时的不良生活习惯和一些其他因素。年轻时操劳过度,机能受损,或先天不足后天失调,或未老先衰的人,或肥胖之人,体内堆积过多脂肪,影响心脏

如何预防富贵病

世界卫生组织数据显示,富贵病人群在逐年增加,目前全球约1/3的成年人患高血压,约10%的成年人患糖尿病,约12%的人患肥胖症。因不良饮食和生活方式引发的非传染性疾病,已成为人类健康的主要威胁,这些疾病也被称为“富贵病”。 倾听“富贵病”的前奏 高血压、糖尿病等“富贵病”紧密相关的心脑血管病已经当之无愧地成为中国人的第一死因。因此,把握这些疾病的前期状态,把它们“扼杀在萌芽状态”就尤为重要。 一、高血压前期:“120~139/80~89” 众所周知,高血压的诊断标准是:收缩压≥140毫米汞柱,及/或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