养生健康

中医辨证治疗糖尿病性心脏病

中医辨证治疗糖尿病性心脏病

1、阴虚燥热心神不宁

主证:心悸易惊,心烦失眠,口干咽燥,大便干结,五心烦热,或烦渴多饮,或消谷善饥,舌红少苔,脉沉细数。

治则:滋阴清热,养心安神。

方药:天王补心丹合消渴方加减:生地15克,元参15克,天冬10克,麦冬10克,黄连6克,丹皮10克,当归10克,丹参30克,酸枣仁15克,远志10克,五味子10克,柏子仁10克,花粉15克。

2、气阴两虚心脉瘀阻

主证:胸闷心悸,气短乏力,口干,心前区痛,视物模糊,或肢体麻痛,舌胖质暗,苔白,脉沉细。

治则:益气养阴,活血通脉。

方药:生脉散加减:太子参15克,麦冬10克,五味子10克,细生地15克,黄芪12克,黄精30克,丹参30克,葛根10克,天花粉20克,酸枣仁12克,桃仁10克,川芎10克,枳实10克,佛手10克。

3、心气阳虚痰瘀互阻

主证:胸闷心悸,或心前区痛,畏寒肢冷,气短乏力,或兼视物模糊,或兼肢体麻痛,或兼下肢浮肿,舌胖暗,苔白腻,脉沉滑或结代。

治则:补气助阳,化痰祛瘀。

方药:生脉散合栝楼薤白半夏汤加减:人参10克(另煎兑服),麦冬10克,五味子10克,栝楼20克,薤白10克,桂枝10克,陈皮10克,半夏10克,当归10克,丹参30克,佛手10克。

4、心气阳衰水饮凌心犯肺

主证:心悸气短,胸闷喘憋不得平卧,畏寒肢冷,腰膝酸软,双下肢水肿,或兼视物不清,或兼纳呆泄泻,舌胖淡暗,苔白滑,脉沉细数。

治则:益气养心,肃肺利水。

方药:生脉散合葶苈大枣泻肺汤加减:人参10克,黄芪30克,麦冬10克,五味子10克,葶苈子30克。大枣5枚,猪苓、茯苓各30克,泽泻、泽兰各15克,桑白皮12克,桂枝10克,当归10克,车前子10克。

糖尿病性心脏病的常用中成药复方丹参片、丹参滴丸、通心络胶囊等,心绞痛发作可服速效救心丸。

糖尿病性心脏病的针刺治疗心悸可针刺脾俞、肾俞、心俞、内关、足三里、三阴交,采用平补平泻法,心前区痛可针刺膻中、内关,留针20~30分钟,捻转3~5次,另外按摩至阳、内关、心俞、厥阴俞或华佗夹脊压痛点治疗心绞痛也有较好作用。

糖尿病的并发症

1、糖尿病性心脑血管病

糖尿病人常常伴有高血脂、高血压、血管粥样硬化,极易患心脑血管病。糖尿病性心脏病通常是指糖尿病人并发或伴发的冠状动脉粥样硬化性心脏病,糖尿病性心肌病,以微血管病变、植物神经功能紊乱所致的心律及心功能失常。

2、糖尿病性肾病糖尿病性肾病

对糖尿病患者危害极为严重的一种病症。病变可累及肾血管、肾小球、肾小管和间质。常见的肾脏损害是糖尿病性肾小球硬化症,小动脉性肾硬化、肾盂肾炎、肾乳头坏死、尿蛋白等。其中糖尿病性肾小球硬化症是糖尿病特有的肾脏并发症,临床上通常称其为糖尿病性肾病。糖尿病性肾病是导致糖尿病患者死亡的一个重要原因。

中医辨证治疗心脏病

心脏病和其它疾病一样,有其发生发展的过程,有其固有的脏腑传导规律。治疗,一定要加强辨证,不能见心病则治心,一定要根据六经、气血、五行辨证规律予以正确辨证。绝不可见病治病!!“见病治病,定要人命”医者不可不思,不可不诫。然一旦辨证合理,中医药是可以治愈此病的。

在辨证的过程中,应从阴阳气血方面着眼,气有余便是火,火旺者阴必亏;气不足便是寒,寒胜者阳必衰。心脏病不外乎:一种是心气不足,另一种则为心血不足。尚有气血俱伤者。也就是说万般变化逃不出气血阴阳。只有认真辨得证存,方能药到病除,切不可不论阴阳虚实,凡遇心慌心跳背痛,乱用人参、酸枣、远志、当归、元肉等血证之品。治心必求肾,君相二火本同源,细究离坎,自然明了。

心之辨证实则不难

心血不足者

血不足,气有余。其人多烦躁,小便短赤,嗓子干。肌肤不荣,皮肤干。精神不衰,更甚者狂妄喜笑。脉必细数或洪大,喜食甘凉食物,尢喜冷饮。

心气不足者

气不足,血必旺。气,阳气也。其人表现为:神疲,喜卧懒言,小便清长,劳神、劳动,心中潮热汗自出,重则发呕。脉必细微或浮空。喜食辛辣极热之品,万喜热饮。舌苔白腻润。

几个月前曾诊治一位患心脏病的朋友。历时三年,首都各大医院求治一遍,皆诊为冠心病,房颤早搏。最后所有西药全部无效。无奈,只好求治中医。

初诊面色无华,双腿无力并风湿症,嗜睡,双目无神,舌白腻苔有齿痕,水滑。脉皆细微,时有结脉。自述双腿无力,行走如踩棉团。时心悸、心慌,左前胸时有紧痛,亥时出冷汗出,汗湿枕巾。小便清长,大便已三年不成形。四肢怕冷,喜热饮。目视左胸偶见心跳。

此病极易辨证,属典型少阴病,心阳不振。寒邪闭郁真龙不得上升,首当回阳救逆。本着急标缓本的原则,先施重剂四逆化裁:淡附片80g、黄芪120g、炙草50g、红参30g、龟板30g,二剂,每剂分三次服完。再附一剂桂枝汤,嘱戌时服一大杯。两天后再诊,病人如同换了一个人,脉已回复一些。

中医辨证治疗糖尿病效果如何

气阴两虚型的糖尿病:

主症:典型的多饮、多尿、多食症状不明显,口咽干燥,神疲乏力,气短,腰膝酸软,大便干结,或兼心悸自汗,或眩晕耳鸣,或肢体麻痛,或视物模糊,舌体胖或有齿印,舌苔白,脉沉细。方药:生脉散合增液汤加味。

气阴两虚兼淤型的糖尿病:

主症:三多症状不明显,口干,乏力,心悸气短,眩晕耳鸣,腰膝酸软,肢体麻痛,视物模糊,胸闷胸痛,或兼双下肢微肿,或兼中风偏瘫,血液流变学异常,甲皱微循环异常,血小板聚集增强,舌体胖,舌质暗或紫暗有瘀斑,舌腹静脉紫暗怒张,脉沉细。方药:益气养阴活血汤。

阴经亏虚型的糖尿病:

主治:咽干口干,食欲旺盛,大便干结,形体大多超重或肥胖,自觉体力或精力较前减退,舌红苔黄或白少津,脉沉弦。方药:增液汤加味。

阴虚热盛型的糖尿病:

主症:烦渴多饮,多食易饥,尿频量多,大便干结,尿色混黄,舌红少津,苔黄而燥,脉滑数。方药:增液汤合白虎汤合消渴方加减。

目前尚无根治糖尿病的方法,但通过多种治疗手段可以控制好糖尿病。主要包括5个方面:糖尿病患者的教育,自我监测血糖,饮食治疗,运动治疗和药物治疗。中医辨证治疗糖尿病也可以作为治疗方式被推广。

中西医结合治疗糖尿病足效果好

中西医结合治疗糖尿病足效果好。糖尿病足发生的原因,长期以来国内外都遵循Catterall(1972年)提出的“血管闭塞缺血”、“神经病变”与“感染”三因素。经过多年临床研究与实践,发现肌腱性坏死是导致糖尿病足坏疽的又一重要致病因素。

糖尿病足坏疽一般的治疗原则为:严格控制血糖;局部清创,加强足部护理;限制活动,抗感染;血管病变缺血性足溃疡,不严重,可使用扩血管药物,严重者行血管重建术;神经性病足,应积极改善神经功能,但无论是缺血性还是神经性足溃疡,如积极保守治疗仍发生坏疽,均应及时果断予以截肢。

当前,随着糖尿病发病逐年上升,糖尿病足部病变也日见增多,据统计,在中老年糖尿病患者中的发生率高达2.8%-14.5%。糖尿病足肢端坏疽,是个严重致残性的病证,我国早在《黄帝内经》及汉唐时代医学家著作中已有消渴导致足坏疽的论述。1995年世界卫生组织(WHO)已将糖尿病足与眼病、肾病、心血管病并列为糖尿病四大并发症之一。目前糖尿病足坏疽很难治愈,多年来对较严重的坏疽常采取高位截肢术。因此,如何降低截肢率、病死率是糖尿病足治疗的关键。

临床上辨证治疗多按下述分型进行辨证,投以方药和中西医结合治疗。

1、血管闭塞缺血性坏死型:

①趾端浅瘀症:中医辨证属肾阳虚证,治宜益气温阳。处方:黄芪、桂枝、细辛,鹿角片、熟地、益母草等。②肢体血管闭塞坏死症:治宜清脉软坚化痰。处方:制首乌、海藻、莶草、牡蛎、蒲黄等。患足前半跖坏死,治疗后分界较快者,可作前半跖切除缝合;如高龄伴有心、脑、肾疾患,静息痛难以忍受者,可考虑早作膝下截肢术。

2、末梢神经变性麻痹型:

①寒痹治宜长期温肾益肝。处方:黄芪、首乌、熟地、山萸肉、鹿角片、五味子等。本症由于下肢感觉障碍,不知冷热,故最易烫伤及外伤感染导致形成坏死。可从筋疽原则处理。②热痹治宜养阴清络。处方:牛角片、生地、玄参、地榆、五味子、生石膏等。

3、趾跖骨变性萎缩型:

①骨萎治宜长期补肾养髓。处方:金匮肾气丸、刺五加片等。②骨痹治宜清法,分界后切除愈合。

4、皮肤变性皮损型:

中医辨证多属湿热证。治宜清热利湿。处方:菌陈蒿、栀子、黄芩、黄连等。外洗方:海桐皮、威灵仙、皂荚等。西药用复方咪康唑软膏、宝龙康软膏外涂。

要经常防治低蛋白血症与癣症,注意干燥、清洁,大半可避免糖尿病足坏死的发生。

5、肌腱筋膜变性坏死型:

中医辨证属湿热证。治则宜急则治标,采用中西医结合的“清法”;缓则治本,使用“养法”巩固疗效。基本方:茵陈蒿、苦参、栀子、黄芩、黄连、制大黄等。外洗方:中药一枝黄花、半边莲、黄精等;西药用0.5%甲硝唑湿敷。

急性期的治则,要控制发展,“湿去自缓”,单用“活血化瘀”难以控制。

糖尿病并发症都有哪些

1.糖尿病肾病是糖尿病常见的并发症,是糖尿病全身性微血管病变表现之一,临床特征为蛋白尿,渐进性肾功能损害,高血压、水肿,晚期出现严重肾功能衰竭,是糖尿病患者的主要死亡原因之一。

2.糖尿病可以损坏眼睛后面非常细小的血管。这种损害的医学名称是糖尿性视网膜病。这种病可以导致视力衰退,甚至失明。

3.近年来,糖尿病对中枢神经系统的影响已引起人们的广泛重视。糖尿病脑病这一概念被逐步丰富和完善,尽管目前尚无标准定义,但基本可理解为:糖尿病引起的认知障碍和大脑的神经生理及结构改变。

4.糖尿病性心脏病是指糖尿病病人所并发的或伴发的心脏病,是在糖、脂肪等代谢紊乱的基础上所发生的心脏大血管、微血管及神经病变。糖尿病性心脏病所包括的范围较广,包括在糖尿病基础上并发或伴发的冠状动脉粥样硬化性心脏病,心脏微血管疾病及心脏自主神经病变。

5.糖尿病患者较非糖尿病患者的胰腺癌危险增加约80%;虽然发病风险随着糖尿病持续时间的延长而逐渐降低,但长病程糖尿病仍是胰腺癌的独立危险因素。一项较 大的人群调查显示,与正常人群相比,新发糖尿病患者在诊断糖尿病3年内,胰腺癌患病几率提高8倍。还有研究显示,该几率在亚裔人群中可能更高。

糖尿病的主要并发症有哪些

1、 糖尿病性眼病:糖尿病的并发症中眼部疾病常见的有7种:糖尿病性视网膜病变、糖尿病性色素膜病变、糖尿病性白内障、糖尿病性视神经改变、糖尿病性视网膜脂血症、糖尿病性青光眼、糖尿病性屈光改变。其中最常见的是糖尿病性视网膜病变,它是糖尿病致盲的重要原因,其次是糖尿病性白内障,也是糖尿病破坏视力最常见的合并症。

2、 糖尿病性心脑血管病:糖尿病人常常伴有高血脂、高血压、血管粥样硬化,极易患心脑血管病。糖尿病性心脏病通常是指糖尿病人并发或伴发的冠状动脉粥样硬化性心脏病,糖尿病性心肌病,以微血管病变、植物神经功能紊乱所致的心律及心功能失常。

3、 糖尿病性的功能障碍:大多数糖尿病患者都有阳痿、早泄、性欲低下,月经紊乱等等性功能障碍,可与糖尿病症状同时出现,但大多数在糖尿病症状之后出现。医学认为糖尿病对性功能的影响可能与血管病变、骨盆植物神经病变有关。

4、 糖尿病性肾病:糖尿病性肾病,是对糖尿病患者危害极为严重的一种病症。病变可累及肾血管、肾小球、肾小管、和间质。常见的肾脏损害是糖尿病性肾小球硬化症,小动脉性肾硬化、肾盂肾炎、肾乳头坏死、尿蛋白等。其中糖尿病性肾小球硬化症是糖尿病特有的肾脏糖尿病的并发症,临床上通常称其为糖尿病性肾病.糖尿病性肾病是导致糖尿病患者死亡的一个重要原因。

糖尿病的中医辨证治疗

阴虚热盛:表现为烦渴多饮,咽干舌燥,多食善饥,溲赤便秘,舌红少津苔黄,脉滑数或弦数。采用养阴清热治疗。选用冬桑叶、地骨皮、小川连、天花粉、原麦冬、生地黄。

气阴两虚:表现为乏力、气短、自汗,动则加重,口干舌燥,多饮多尿,五心烦热,大便秘结,腰膝酸软,舌淡或舌红暗,舌边有齿痕,苔薄白少津,或少苔,脉弱。采用益气养阴治疗。选用玉竹、制黄精、生黄芪、制女贞、枸杞子。

阴阳两虚:表现为乏力自汗,形寒肢冷,腰膝酸软,耳轮焦干,多饮多尿,或浮肿少尿,或五更泻,阳萎早泄,舌淡苔白,脉沉细无力。采用温阳育阴治疗。选用鹿角霜、熟地、山茱萸、仙灵脾、肉苁蓉、菟丝子。

相关推荐

糖尿病视网膜病变的预防方法

控制血糖是治疗糖尿病视网膜病变的关键,使眼底病变经过光凝和导升明治疗,新病变不存在。如血糖再升高,可能在视网膜其他部位,特别是黄斑部位,又产生新病变、黄斑水肿,仍然会造成视力进一步恶化。 糖尿病的患者还是要控制血脂,视网膜渗出的快速发生往往合并总胆固醇、低密度脂蛋白和甘油三酯的增高,所以要想预防视网膜病变的发生,也要积极地控制好血脂问题。 糖尿病的患者定期进行眼底检查:糖尿病视网膜病变早期临床症状不明显,易漏诊。对病程较长的糖尿病人,不论有无视力减退,都应借助眼底镜、裂隙灯、三面镜等仪器检查眼底,这是早期

发烧的中医辨证治疗

1、外感风热: 症候:发热有汗、鼻涕浊黄、咳嗽稠浓、口干微渴、咽痛红肿、舌质红、苔黄腻、浮数脉象。 常用的方剂有银翘散或桑菊饮。发烧重者加黄芩,肿咽喉加元参、浙贝;咳嗽重者加杏仁、前胡等。 2、外感风寒: 症候:发烧恶寒、无汗、打喷嚏、多流鼻涕、鼻塞、咳嗽、痰清白、口不甚渴、脉浮紧、舌质稍红、苔薄白等。 常用的方药是:荆防败毒散。如果属盛热者,可添加黄芩;体虚者则可酌量添加党参、白术。 3、外感湿热: 症候:呈现身热较轻,但身重,口渴不欲饮,神疲力倦,腹脘胀满,不欲饮食,大便秘结,小便少,舌质淡红,苔腻,

鸡眼的中医辨证治疗

中医治疗鸡眼的方法有很多,如敷贴、熏灼、火针。 1、中药贴敷 用鲜半夏、鸦胆子仁等中药捣烂贴敷,方法同上。此外,市售鸡眼膏在鸡眼上,外盖胶布固定,一般3日换药1次,至脱落为止。 2、熏灼法 睡前将纸烟、艾条、香条或易燃木棒点着,靠近鸡眼处熏灼,有灼痛感时可稍远离。表面硬化的,可用火头点触患处。每次连续熏烤3分钟,然后用热的淡盐水浸泡患处30分钟,连用数日,鸡眼能自行脱落。 3、火针法 常规消毒皮肤,取5ml一次性注射器,抽取2%盐酸利多卡因3ml,行鸡眼处局部浸润麻醉,麻药起作用后,左手持镊子夹一燃烧酒精

老人糖尿病有哪些并发症

1、脑血栓:调查表明,糖尿病人脑血栓的发病率为非糖尿病人的12倍。糖尿病由于血糖增高,可使血液变得粘稠,血小板聚集性增加。血流缓慢,极易发生脑血栓。同时,体内各种代谢发生紊乱,引起高血脂、高血压,加重动脉粥样硬化,几种因素互相协同作用,最终发生脑血栓。 2、白内障:据统计,在白内障患者中,糖尿病患者约占30%。由于糖尿病患者血液中和眼内房水中葡萄糖浓度偏高,葡萄糖在代谢中转变为山梨醇物质积聚在晶体内,造成晶体纤维肿胀,进而断裂、崩解,最终完全混浊,引起患者视力下降,甚至失明。 3、糖尿病性脑血管病 糖尿病

崩漏的中医辨证治疗

⑴ 实证 治法行气散寒,通经止痛。以足太阴经及任脉穴为主. 主穴三阴交 中极次髎 配穴 寒凝者,加归来,地机;气滞者,加太冲;腹胀者,加天枢,气穴;胁痛者,加阳陵泉,光明;胸闷者,加内关。 操作毫针泻法,寒邪甚者可用艾灸. 方义三阴交为足三阴经交会穴,可通经而止痛。中极为任脉穴位,可通调冲任之气,散寒行气.次髎为治疗痛经的经验穴。 ⑵ 虚证 治法调补气血,温养冲任.以足太阴,足阳明经穴为主。 主穴 三阴交足三里气海 配穴气血亏虚者.加脾俞,胃俞;肝肾不足者,加太溪,肝俞,肾俞;头晕耳鸣者,加悬钟。 操作

糖尿病会导致发烧吗

1、糖尿病会导致发烧吗 感冒,这个是我们每个人都最常见的问题,面对时也会得心应手。本身体质不好,抵抗力不行,这也是引起感冒的一大原因,作为父母应该要多加注意。感染病毒,这也是一大原因,孩子毕竟小接触了另外的个体,就容易感染上。胃肠发炎,宝宝的胃肠还是很弱的,喂食的冷热不注意就会引起发炎,这样也会引起发烧。口腔发炎,最近吃了很热的东西,引起上火,口腔痛孩子就很少愿意喝水,这样也会引起发烧。糖尿病不会导致发烧。 2、发烧吃什么好 喝鸡汤。医学家和营养学家研究发现,鸡肉、鸡汤中含有人体所需要的多种氨基酸,可以有

疥疮的中医辨证治疗

疥疮是一种常见的皮肤病,特别是在卫生条件较差的农村地区发病率非常高。老百姓俗称它为“疳疮”、“闹疮”。它是由于疥虫感染皮肤引起的皮肤病,本病传播迅速。现在也有很多人采用中医的方法进行治疗。 1、内服方 (1)当归、生地、酒炒白芍、黄芪、生甘草各2克,水二盅,煎八分,饭后2时服,每日一剂,早晚煎服。 (2)防风、荆芥、连翘、麻黄、薄荷、川芎、当归、炒白芍、白术、黑山栀、酒蒸大黄、芒硝、石膏、黄芩、桔梗、甘草、滑石.每日二剂,水煎服。 2、外用方 (1)大枫子10克(去皮)、巴豆3克(去皮)、核桃仁七个、水银

血热的中医辨证治疗

血热严重的人,可服用中药调理,或平时多喝点菊花水。必要时,可用生地10克、丹皮6克、槐花6克、菊花6克煎水喝,或在医生的指导下,根据具体表现选择牛黄解毒片、三黄片及知柏地黄丸等药物治疗。 清血热方代表方剂清营汤和犀角地黄汤。 清营汤 犀角生地黄麦冬玄参丹参竹叶心银花黄连连翘 主治:温热病,热邪入血引起的身热夜甚,心烦失眠,或有谵语,或口渴,或发斑疹,舌绛而干,脉细数等。 功用:养阴清热,解毒透疹。 犀角地黄汤 犀角生地黄丹皮赤芍 主治:血热妄行引起的吐血,尿血,便血,斑疹颜色紫黑,或蓄血发狂,便色黑等。

老年人糖尿病性心脏病的症状

1、部分患者出现无痛性心肌梗死,由于糖尿病病人常存在自主神经病变,心脏痛觉传入神经功能减退,无痛性心肌梗死的发病率较高,可达24%~42%,病人 仅有恶心、呕吐、充血性心力衰竭,或表现为心律不齐,心源性休克,有些仅出现疲乏无力、头晕等症状,无明显心前区疼痛,故易于漏诊与误诊,病死率亦高达 26%~58%。 2、出现直立性低血压,当病人从卧位起立时如收缩期血压下降>4kPa(30mmHg)或舒张期血压下降>2.67kPa(20mmHg)称 直立性低血压(或体位性低血压、姿位性低血压)。有时收缩期和舒张期血压

中医辨证治疗斜视

斜视患者常见两眼不能同时注视目标。属眼外肌的疾病,并会有眩晕、呕吐、步伐不稳等症状。多由于眼球位置不正或眼睛平衡失调所致。 人类两只眼球各有6条眼外肌主宰眼球运动,它们是4条直肌和我2打斜肌,根据其在眼球上的附着位置分别称为内直肌、外直肌、上直肌、下直肌和上斜肌、下斜肌,当这6条肌肉的作用不平衡时,便会导致斜视。 斜视的种类很多,包括内斜视,外斜视、上斜视及下斜视。斜视的病因复杂,现代西医学除针对病因及手术的,对病因不明者,尚无一日三餐方法。中医治疗斜视可利用针灸为主,同时配合内服药为辅的方法进行调理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