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闭症儿童有哪些表现
自闭症儿童有哪些表现
1、社会交流障碍
一般表现为缺乏与他人的交流或交流技巧,与父母亲之间缺乏安全依恋关系等。
2、语言交流障碍
语言发育落后,或者在正常语言发育后出现语言倒退,或语言缺乏交流性质。
3、重复刻板行为是小儿自闭症症状的典型的症状之一。
4、智力异常
70%左右的孤独症儿童智力落后,但这些儿童可能在某些方面具有较强能力,20%智力在正常范围,约10%智力超常,多数患儿记忆力较好,尤其是在机械记忆方面。
5、小儿自闭症症状感觉异常表现为痛觉迟钝、对某些声音或图像特别的恐惧或喜好等。
6、其他常见行为包括多动、注意力分散、发脾气、攻击、自伤等。这类行为可能与父母教育中较多使用打骂或惩罚有一定关系。
自闭症音乐疗法
音乐疗法,可以帮助自闭症患者调整身体状况,大大改进孤僻的生活状态。这种疗法能把孤僻的症状缩小到很小的程度,它的原理在于通过刺激听觉系统,达到刺激大脑的目的。那么,如何运用音乐进行治疗呢?
1、演唱“问候歌”
音乐治疗师开始时与儿童建立关系的方法可以握着儿童的手唱着轻柔的《你好歌》,此时自闭症儿童很少拒绝。尤其在歌曲中加进被治疗儿童的名字,儿童对治疗师的“戒心” 更可能逐步消退。治疗师在《你好歌》中可以培养儿童目光对视治疗师的机会。自闭症儿童与治疗师目光对视行为的增加是愿意与外界建立关系的重要特征之一。
当音乐治疗结束时,一般情况自闭症儿童的情绪都会比治疗开始时有所改善,因此自闭症儿童可以接受唱《再见歌》的方式结束治疗。在音乐治疗初期,许多抵触情绪比较重的自闭症儿童在结束治疗唱《再见歌》时,才开始产生交流愿望。治疗结束时治疗师可以再次提示儿童目光对视,儿童在唱《再见歌》时与治疗师目光对视的可能性比治疗开始唱《你好歌》时增加了。
2、演奏小敲打乐器
经过《你好歌》后,治疗师可以引导自闭症儿童选择自己喜爱的小敲打乐器为音乐或歌曲伴奏,此时辅助音乐治疗师也同儿童一起演奏小敲打乐器,使儿童在模仿音乐治疗师的过程中能正确地把握演奏小敲打乐器的要领。这种训练一般都是儿童随治疗师演奏或播放的音乐打节奏。
3、演奏儿童爵士鼓
还有一些自闭症儿童喜欢强烈的爵士鼓演奏,尤其有攻击行为的儿童喜欢在音乐治疗中用比较长的时间打爵士鼓。打爵士鼓对转移、削减其攻击行为具有一定的治疗作用,治疗师为这类儿童配置的音乐常需要跟随儿童打的节奏即兴创作音乐,然后逐步过渡到让儿童随治疗师的音乐节奏打鼓。虽然儿童不可能掌握太多爵士鼓演奏技巧,但多个鼓的敲打和加上脚踩鼓的爵士鼓特色,明显在训练儿童协调能力等方面优于普通大鼓的单一打法。
4、演奏木琴、甩琴等
自闭症儿童对小敲打乐器、甩琴、木琴等一般兴趣都不会太长,虽然有时可能继续按音乐治疗师要求去操作乐器,但从其游离的目光就可以发现儿童已处于被动状态,这时治疗师需要换下一种训练项目,尽快结束儿童注意力不集中状态。
5、音乐律动训练
针对抵触情绪较重的自闭症儿童可以靠演奏或播放音乐来打动儿童,治疗师根据儿童的现场表现找到适合他的音乐,允许儿童在感受音乐时自由活动,其间治疗师及时抓住儿童表现出的律动节奏,为儿童即兴创作或播放适合他的音乐。
6、听赏乐曲
单纯播放音乐或即兴弹奏、哼唱无词歌的形式适合重度自闭症儿童和语言表述能力较差、注意力集中时间太短以及年龄偏小的自闭症儿童。适合自闭症儿童的听赏音乐风格大部分为比较欢快的节奏,不局限儿童音乐的选曲范围和地域。在自由活动中感受一段音乐后,儿童有可能接受过去从来不接受的与治疗师简短对话和治疗师指令。
总之,自闭症儿童在感受一段欢快音乐后,原有对外界的抵触情绪有可能发生变化。大量的中外自闭症儿童音乐治疗案例显示听赏音乐可以引发自闭症儿童与他人建立关系的欲望。
7、带表演的歌唱
带表演的歌唱活动在许多自闭症儿童中不是太受欢迎,一方面由于歌词的语言表达对于部分自闭症儿童有一定困难,可能产生压力后影响演唱兴趣,另一方面许多自闭症儿童对与音乐治疗师一同进行歌表演有被“束缚”的感觉,似乎歌词限制了儿童的某种“宽松感”。但许多表演唱歌词中的认知内容对儿童的成长是有益的,自闭症儿童也可接受一些歌表演活动,时间不宜过长。
8、拍手唱
儿童常常沉浸身体自我刺激的突出表现就是玩弄手,所以我们可以借助这个动作进行一对一的互动,跟着节拍唱歌,尽管孩子不说,但她也会隐隐的知道了音乐的节拍概念,当你与孩子击掌时她,尽管一开始并不对视,但随着你唱歌声音增大,以及稍稍变化节奏时,孩子会发现变化,从而开始注意到你的存在。当你加速和减速的时候,孩子会有情绪反应,甚至有时会出现少数的主动语言。慢慢将互相击掌演化出一些其他的随音乐律动的动作,可以形成舞蹈。
自闭症儿童的饮食禁忌主要有哪些
1、谷类食物:自闭症儿童都不能吃的谷类食物主要是指大麦、黑麦和燕麦等制成的食物,不包括大米和土豆等我们经常食用的食物。因此,自闭症儿童的家长注意尽量避免给孩子吃诸如黑面包、燕麦片之类的东西。
2、酪蛋白食物:由于自闭症儿童无法彻底分解牛奶中的酪蛋白,造成消化道内带有鸦片活性的短肽链增多,从而影响他们的症状。因此,控制自闭症儿童不吃或尽量少吃奶或尽量少吃奶制品对他们来说是有利的。除此以外,还有鸡蛋、鲜奶蛋糕、奶酪等食物也同样富含酪蛋白,家长们也应该控制其孩子对这些食物的摄入。
3、水杨酸盐食物:含水杨酸成分高的食物对自闭症儿童有不良的作用。水杨酸对人体的胃肠道有严重的负作用,会导致消化道的可通透性增加。这些食物包括桔子、橙、柚、柠檬、番茄等。阿司匹林也含有大量的水杨酸。因此,家长们不仅应注意尽量避免给孩子吃这类食物,在孩子感冒、发烧时,也尽量不要使用阿司匹林。
4、氨基酸和消化酶:许多疾病都直接来源于氨基酸摄入的不平衡。有关专家发现自闭症儿童的血液里谷氨酸的水平较低,补充适量的谷氨酸对这些孩子有所帮助。在医学上,谷氨酸被经常作用促进消化壁绒毛的生长,因此它可以改善消化道的吸收功能。如果我们的消化道内缺乏消化酶,那么我们就无法充分分解短肽链。一些从植物里提取的消化酶可以帮助我们改善问题。研究表明,从凤梨中提取的酶对自闭症儿童的治疗有效果。
怎么与自闭症儿童沟通 自闭症儿童能沟通吗
自闭症儿童可以沟通。
自闭症儿童由于各种因素导致的大脑语言中枢的功能失调,所以自闭症儿童具有一定沟通障碍,但其若患儿他神经中枢发育正常,并不会影响其理解能力,自闭症儿童都有一定的沟通能力。
自闭症是不是低能儿
智力异常70%左右的孤独症儿童智力落后,但这些儿童可能在某些方面具有较强能力,20%智力在正常范围,约10%智力超常,多数患儿记忆力较好,尤其是在机械记忆方面。
自闭症和弱智常常连在一起。但并不是所有的自闭症儿童智商都是低下的,有个别自闭症儿童在某些领域如绘画、计算的表现极为出色。自闭症儿童虽然伴有全面性发育迟缓现象,但发育次序异常,且各方面发育不平衡。如:有的儿童大小便完全不能自理,却能有很强的计算、绘画能力;有的儿童完全没有或只有极少的语言,却在记忆力方面、识别颜色方面表现突出。
研究显示许多自闭症者的智商都在70以下,有研究指出,大约有69﹪的自闭症者的智商低于55。不过,在欧洲方面,有另外的研究则乐观指出只有44﹪的自闭症者智商在70以下,而智商在50以下的只有27﹪。
自闭症是一种广泛发育障碍性的疾病,患自闭症的孩子通常会在语言、智力、生活技能等方面有一定的发展障碍,也就是说他们不能像普通的孩子那样成长和生活。自闭症儿童由于社会适应性极差,人际交往的能力和主动性方面的能力远远低于弱智儿童,目前尚没有准确测量自闭症儿童智商的工具。
正如一位同时教过弱智儿童和自闭症儿童的培智学校老师所体会到的:智力低下(弱智)儿童愿意学,却学不会;自闭症儿童是能学会,却不愿意学。
自闭症具体都有哪些表现
一个孩子如果换上了自闭症,那么他在三岁之前就会有自闭症的症状,并且随着孩子年龄的增长,自闭症的症状越来月越明显。具体如下:
1、自闭症儿童言发展迟滞或没有口语,这是自闭症儿童最为显著的特点,自闭症儿童的沟通能力弱也是因为如此。
2、自闭症儿童及时会讲话也只是, 固定、反复、或特异的方式使用语言。
3、自闭症儿童不能控制好自己的情绪,对很多事情的反应有着很明显的不当,不会调节自己。
4、自闭症孩子的兴趣是比较狭窄的,执着于喜欢做同一件事,说同样的话,玩同样的玩具。
5、不会利用表情来表达自己的感情,不愿与人分享在自己的快乐和孤独症,只是活着自己的世界内。
6、缺乏自发性装扮的游戏或社会性模仿游戏。
怎样与自闭症儿童交流 自闭症儿童怎么沟通
了解自闭症儿童是进行沟通的第一步,要有计划的清楚明确的记录下自闭症儿童的情况,包括他的行为举止,比如什么时候笑,哭了,喜欢玩什么玩具,吃了多少东西等等。只有对自闭症儿童有了比较全面的掌握后,才可以针对具体情况制定一个沟通计划。
在与自闭症儿童的交流过程中一定要保持眼神的交流,这样才能获得他们的信任感,给他们传递一种安全的信号。同时也要注意眼神交流的频率,不可一直直勾勾的盯着孩子,要用温柔的眼神,传递爱的信号。
要用平静的声调,缓慢的语速与自闭症儿童进行沟通,对于所用的词也要谨慎,三思而后言,避免无意中带给孩子伤害。使用清楚明确的语言。给予孩子积极的反馈,多鼓励,多夸奖。
第一次与自闭症儿童进行交流的时候尽量避免肢体接触,因为自闭症孩子是非常敏感的,不要让孩子误解。可以多采用手势,面部表情以及身体姿势来对孩子进行鼓励,夸奖,给予他们积极的反馈。
儿童自闭症的最佳治疗时间
如今对于自闭症儿童的治疗多采用特殊教育和训练为主、药物为辅的办法。自闭症儿童的康复训练在不同的阶段有不同的训练重点,一般2~6岁是患儿康复训练的关键期,对训练其生活自理能力、语言发育以及刻板行为的纠正能起到较好的效果,而过了6岁,训练效果会比较差,应更着重于社交技能的训练以及对其攻击性、危险性行为的控制。
大多的自闭症儿童语言发育都比较晚,常常在两三岁时仍不会说话。也有部分患病儿童有语言能力,但是缺乏交流性,他们或重复刻板语言,或自言自语,内容单调。最常见的就是模仿言语和“鹦鹉语言”,例如,教孩子说“叫阿姨好!”正常的孩子会跟着说:“阿姨好”,但是,自闭症儿童可能完全重复你的话语“叫阿姨好”,就像鹦鹉学舌。
社会交往障碍是自闭症的主要症状表现。如婴儿期不喜欢拥抱;缺乏与亲人的目光对视;不参加小朋友的合作性游戏;通常不怕陌生人,与父母亲没有特别的情感;有需要时就拉着父母的手到某一地方,不能用手指指物,很少运用点头或摇头表示同意或拒绝等,这些都是社交障碍方面的常见表现。
还有一些自闭症儿童的症状反映在刻板重复行为及狭窄兴趣上,比如看手、望天花板、转圈、嗅味、玩弄开关等。他们还特别依恋某一种东西,很难接受环境的改变,比如不喜欢吃新食物,睡觉时总要搂着同一个抱枕、玩具等,否则就哭闹。
虽然最终确认自闭症的年龄大不相同,但是只要选对了方法,随时都是自闭症患者的最佳治疗时间。
推荐治疗自闭症8个音乐疗法
1、演唱“问候歌”
音乐治疗师开始时与儿童建立关系的方法可以握着儿童的手唱着轻柔的《你好歌》,此时自闭症儿童很少拒绝。尤其在歌曲中加进被治疗儿童的名字,儿童对治疗师的“戒心”更可能逐步消退。治疗师在《你好歌》中可以培养儿童目光对视治疗师的机会。自闭症儿童与治疗师目光对视行为的增加是愿意与外界建立关系的重要特征之一。
当音乐治疗结束时,一般情况自闭症儿童的情绪都会比治疗开始时有所改善,因此自闭症儿童可以接受唱《再见歌》的方式结束治疗。在音乐治疗初期,许多抵触情绪比较重的自闭症儿童在结束治疗唱《再见歌》时,才开始产生交流愿望。治疗结束时治疗师可以再次提示儿童目光对视,儿童在唱《再见歌》时与治疗师目光对视的可能性比治疗开始唱《你好歌》时增加了。
2、演奏小敲打乐器
经过《你好歌》后,治疗师可以引导自闭症儿童选择自己喜爱的小敲打乐器为音乐或歌曲伴奏,此时辅助音乐治疗师也同儿童一起演奏小敲打乐器,使儿童在模仿音乐治疗师的过程中能正确地把握演奏小敲打乐器的要领。这种训练一般都是儿童随治疗师演奏或播放的音乐打节奏。
3、演奏儿童爵士鼓
还有一些自闭症儿童喜欢强烈的爵士鼓演奏,尤其有攻击行为的儿童喜欢在音乐治疗中用比较长的时间打爵士鼓。打爵士鼓对转移、削减其攻击行为具有一定的治疗作用,治疗师为这类儿童配置的音乐常需要跟随儿童打的节奏即兴创作音乐,然后逐步过渡到让儿童随治疗师的音乐节奏打鼓。虽然儿童不可能掌握太多爵士鼓演奏技巧,但多个鼓的敲打和加上脚踩鼓的爵士鼓特色,明显在训练儿童协调能力等方面优于普通大鼓的单一打法。
4、演奏木琴、甩琴等
自闭症儿童对小敲打乐器、甩琴、木琴等一般兴趣都不会太长,虽然有时可能继续按音乐治疗师要求去操作乐器,但从其游离的目光就可以发现儿童已处于被动状态,这时治疗师需要换下一种训练项目,尽快结束儿童注意力不集中状态。
5、音乐律动训练
针对抵触情绪较重的自闭症儿童可以靠演奏或播放音乐来打动儿童,治疗师根据儿童的现场表现找到适合他的音乐,允许儿童在感受音乐时自由活动,其间治疗师及时抓住儿童表现出的律动节奏,为儿童即兴创作或播放适合他的音乐。
6、听赏乐曲
单纯播放音乐或即兴弹奏、哼唱无词歌的形式适合重度自闭症儿童和语言表述能力较差、注意力集中时间太短以及年龄偏小的自闭症儿童。适合自闭症儿童的听赏音乐风格大部分为比较欢快的节奏,不局限儿童音乐的选曲范围和地域。在自由活动中感受一段音乐后,儿童有可能接受过去从来不接受的与治疗师简短对话和治疗师指令。
总之,自闭症儿童在感受一段欢快音乐后,原有对外界的抵触情绪有可能发生变化。大量的中外自闭症儿童音乐治疗案例显示听赏音乐可以引发自闭症儿童与他人建立关系的欲望。
7、带表演的歌唱
带表演的歌唱活动在许多自闭症儿童中不是太受欢迎,一方面由于歌词的语言表达对于部分自闭症儿童有一定困难,可能产生压力后影响演唱兴趣,另一方面许多自闭症儿童对与音乐治疗师一同进行歌表演有被“束缚”的感觉,似乎歌词限制了儿童的某种“宽松感”。但许多表演唱歌词中的认知内容对儿童的成长是有益的,自闭症儿童也可接受一些歌表演活动,时间不宜过长。
8、拍手唱
儿童常常沉浸身体自我刺激的突出表现就是玩弄手,所以我们可以借助这个动作进行一对一的互动,跟着节拍唱歌,尽管孩子不说,但她也会隐隐的知道了音乐的节拍概念,当你与孩子击掌时她,尽管一开始并不对视,但随着你唱歌声音增大,以及稍稍变化节奏时,孩子会发现变化,从而开始注意到你的存在。当你加速和减速的时候,孩子会有情绪反应,甚至有时会出现少数的主动语言。慢慢将互相击掌演化出一些其他的随音乐律动的动作,可以形成舞蹈。
自闭症儿童的游戏活动
自闭症儿童的假扮游戏非常之少。不仅与同龄的正常儿童相比,而且与年龄稍小的正常儿童相比,甚至与具有同样技能和语言能力的弱智儿童相比,自闭症儿童所玩的假扮游戏或符号游戏都是非常有限的。同样是玩耍物体,自闭症儿童缺乏幻想,非自闭症儿童富于幻想,看来,是否具有幻想是区分自闭症儿童和非自闭症儿童显著特征之一。事实上,在自闭症诊断领域,测试人员首先会询问父母他们的孩子是否参加假扮游戏。
即使在简单的日常性游戏中,自闭症儿童也会表现出他们的缺陷。上述安德鲁玩耍时的情形就是自闭症儿童的典型表现:他不用梳子去梳理玩具娃娃的头发,而是将两件玩具互相拍打着玩。然而,这种情况也非绝对。那些语言能力(尤其是语言理解能力)发展得很好的自闭症儿童,也能参与一些日常的游戏。至于符号游戏,似乎是与语言理解能力一并发展的,也就是说,这两种系统需要同一种基本能力:用象征来标志的能力。虽然语言能力发展得较好的自闭症儿童能够理解游戏中的象征,但是,这并未证明他们同样具有符号游戏的能力。比起那些具有同样语言理解能力的正常儿童,自闭症儿童进行符号游戏的能力仍未发展完全。除了日常性游戏外,自闭症儿童很少进行更为复杂的假想性游戏(诸如幻想不存在的物体,给物体赋予某些特征,使假想出来的人物具有情感、欲望和信念等)。
著名的儿童游戏专家西蒙?巴伦?柯汉(Simon Baron Cohan)报告说,他在研究自发性假扮时,只有两名自闭症儿童表现出从事假扮游戏的现象。一名儿童指着一块绿色的块状海绵说:“这是土豆吗?我不清楚。它们可能是豌豆。”另外一名儿童指着一只玩具炉子说:“别碰它,烫!”这两个儿童所说的话既不是整个假扮游戏的组成部份,也没有涉及到赋予玩具动物或玩具娃娃以生命。
自闭症儿童之所以只能从事难度有限的游戏,是因为他们对物体的兴趣较低。如果完全让自闭症儿童自己决定的话,他们不会像正常儿童和非自闭症的弱智儿童那样倾向于玩耍物体。他们会毫无目的地闲逛,既不愿意耐心细致地运用物体来做游戏,也不愿意和其他儿童进行交流。同样,自闭症儿童之所以很少从事假扮游戏,不是因为他们缺乏玩这种游戏的能力,而是因为他们喜欢用物体玩那种并不需要太多假扮行为的游戏。他们或者把物体叠放,或者把物体旋转,或者把物体排成直列,所有这些并不需要任何假想。要知道,儿童的游戏常需这样的假想:设计角色的动作、目的、感受和情感。否则这出游戏便无法“上演”。在这个意义上说,假扮是以特定的文化和认知为根基的。
心理学家的研究发现,可以通过适当的介入来帮助自闭症儿童参与假扮游戏。例如,给自闭症儿童几对玩具车和盒子等玩具,同时指导他们“把汽车开进车库里”。经过指导后,自闭症儿童会像具有同样语言能力的正常儿童一样,把玩具盒子假想成一个车库。然而,他们玩游戏时显得很呆板,需要不断重复,并且缺乏非自闭症儿童那种主动精神。心理实验室的观察也表明,自闭症儿童在游戏时常以一种反复叙述的方式关注一个特别的主题,而且很少对诸如“汽车要加油了”这种建议作出反应。这就是说,自闭症儿童不愿意对他们的行为进行详细说明,不愿意陈述他们对新奇事物或陌生环境的体会。
如果我们能够弄清各种假想的先决条件,那么我们就可以深入了解自闭症的潜在缺陷。同样,如果我们弄清了自闭症的潜在缺陷,那么我们就可以深入了解正常发展的复杂情况。无论是社会因素,还是认知因素,都会有助于解释自闭症儿童缺乏假扮游戏的现象。假扮游戏与社会活动有关。平时操作物体的程度,是日常性游戏的基础,它的一个先决条件就是儿童对成人或大龄儿童进行观察。自闭症儿童之所以在从事日常性游戏时存在缺陷,是因为他们与别人的行为和兴趣并不一致。他们也会观察别人,但是却不愿对别人隐匿的情感、态度,以及那些与信念有关的行为作出解释。况且,日常性游戏和符号性游戏一般是借玩具娃娃或其他伙伴来进行的,由于自闭症儿童不愿主动进行社会交往(与玩具娃娃或其他伙伴进行主动交往),因而他们对日常性游戏和符号性游戏也就玩得较少。
另外,自闭症儿童所玩的符号性游戏的种类也比较贫乏,因为这种游戏需要一定的认知理解能力,而这种能力恰恰是他们所缺乏的。进行假扮游戏涉及到虚拟的情景,其中有些情景是无法用文字来解释的,例如,用一块积木代替一辆汽车,需要构建另外一种不同的现实。在进行这类假扮游戏时,儿童一方面需要把一块积木假想成一辆汽车,另一方面在脑海里仍要记住一块积木实际上就是一块积木。正常儿童在与同龄伙伴或成人进行假扮游戏时,他们不仅会给物体赋予想象出来的特性,而且知道别人也能这么做。然而,自闭症儿童却不能。
其实,说到底,儿童进行假扮游戏的能力取决于他们区分真实与幻想的能力,取决于他们赋予物体以思想和信念的能力。前者称作“区分的能力”,后者称作“建议的能力”。在自闭症儿童中,有些儿童具有对物体进行假扮的能力,例如,用一块积木代替一辆汽车。看来,这些儿童有能力区分现实的情况和虚拟的活动。然而,他们无法参与更加高级的假扮活动。自闭症儿童进行社会性假扮游戏时存在的主要缺陷是,他们缺乏同时顾及自己的思维和别人的思维的能力。道理很简单,唯有这种能力,才能使儿童建立起想象的情景。例如,“贝贝想去游泳”的表白,不论言者还是听者都要理解他们所参与的游戏的想象性质。从这个角度上说,自闭症儿童难以参与假扮游戏,是因为他们不能对其他角色赋予态度。
阿斯伯格自闭症有哪些症状
一般而言,阿斯伯格症儿童和自闭症儿童的差异性很小,通常被称为自闭症的延续或是变异的自闭症。因此,有些阿斯伯格症儿童,也常被误认为是自闭症,但其和自闭症之间仍存在着差异性。阿斯伯格综合征与自闭症孩子的区别很细微,需要认真仔细的观察。
语文智商分面:自闭症和阿斯伯格症,通常以智商七十来作为区分。调查研究中发现,自闭症儿童在语文智商方面,普遍低于阿斯伯格症儿童。自闭症儿童语文智商平均为七十七,阿斯伯格症儿童则为九十八;在操作智商方面,阿斯伯格症儿童为九十,自闭症儿童为八十六。研究结论显示,语文智商可以作为诊断阿斯伯格症儿童和自闭症儿童的标准。
语文流畅度方面:在语文流畅度方面,阿斯伯格症和自闭症最大的差异在于,自闭症儿童的自发性语言非常少,不会流畅地表达;阿斯伯格症儿童则在自发性语言和对谈上没有问题。问题则在于对谈时,亚斯柏格症儿童会有冗长的对谈,不管对方有没有兴趣,会和对话者一直谈同一件事情,容易引起对方的反感,进而影响到其人际关系的互动。
动作协调方面:在动作方面,自闭症儿童的大肌肉动作没有问题,阿斯伯格症儿童则显得动作笨拙,他们一般的动作协调困难有四项:1.模仿肢体动作有困难;2.无法顺利地接球;3.单脚站立有困难;4.两手无名指弯曲有困难。
社会互动方面:在社会互动能力方面,亚斯伯格症儿童具有能力、有兴趣,且会去参与,但因为他的社会直觉和一般人有差异,所以无法了解人际互动的意义。所以在教导阿斯伯格症儿童时,应注意其“参考点”的问题,例如教他写字时,不要面对着他写,而是到他身旁教导他,以免写出来的字左右上下相反。
自闭症就是弱智吗
自闭症和弱智是有很大的区别的,不能认为自闭症是弱智。它们的具体区别是:
1.自闭症儿童缺乏与别人交往的正确方式;而智障儿童不与别人交往;
2.自闭症儿童多伴有语言障碍,往往缺乏正确的表达诉求的方式;而智障儿童基本没有语言障碍,且非常喜欢模仿别人讲话,并能有效地表达自己的要求;
3.自闭症儿童较难控制自己的情绪;而智障儿童多数能较好的表达自己的情绪;
4.自闭症儿童教育康复前普遍对环境的适应能力较差;而智障儿童疾病不存在这方面问题;
5.部分自闭症儿童呈现出具有岛状功能,在某一专业学科方面具有超常能力;而未见智障儿童具有超常功能;
儿童自闭症的最佳治疗时间
儿童自闭症的治疗要趁早的好,要早发现早治疗。对自闭症儿童的治疗最好不要超过三岁,对孩子越早地进行康复训练,他们的生活自理和社会交往能力恢复的就越好。
如今对于自闭症儿童的治疗多采用特殊教育和训练为主、药物为辅的办法。自闭症儿童的康复训练在不同的阶段有不同的训练重点,一般2~6岁是患儿康复训练的关键期,对训练其生活自理能力、语言发育以及刻板行为的纠正能起到较好的效果,而过了6岁,训练效果会比较差,应更着重于社交技能的训练以及对其攻击性、危险性行为的控制。
大多的自闭症儿童语言发育都比较晚,常常在两三岁时仍不会说话。也有部分患病儿童有语言能力,但是缺乏交流性,他们或重复刻板语言,或自言自语,内容单调。最常见的就是模仿言语和“鹦鹉语言”,例如,教孩子说“叫阿姨好!”正常的孩子会跟着说:“阿姨好”,但是,自闭症儿童可能完全重复你的话语“叫阿姨好”,就像鹦鹉学舌。
社会交往障碍是自闭症的主要症状表现。如婴儿期不喜欢拥抱;缺乏与亲人的目光对视;不参加小朋友的合作性游戏;通常不怕陌生人,与父母亲没有特别的情感;有需要时就拉着父母的手到某一地方,不能用手指指物,很少运用点头或摇头表示同意或拒绝等,这些都是社交障碍方面的常见表现。
还有一些自闭症儿童的症状反映在刻板重复行为及狭窄兴趣上,比如看手、望天花板、转圈、嗅味、玩弄开关等。他们还特别依恋某一种东西,很难接受环境的改变,比如不喜欢吃新食物,睡觉时总要搂着同一个抱枕、玩具等,否则就哭闹。
虽然最终确认自闭症的年龄大不相同,但是只要选对了方法,随时都是自闭症患者的最佳治疗时间。
音乐治疗儿童自闭症的效果好不好
一、演唱“问候歌”
音乐治疗师开始时与儿童建立关系的方法可以握着儿童的手唱着轻柔的《你好歌》,此时自闭症儿童很少拒绝。尤其在歌曲中加进被治疗儿童的名字,儿童对治疗师的“戒心” 更可能逐步消退。治疗师在《你好歌》中可以培养儿童目光对视治疗师的机会。自闭症儿童与治疗师目光对视行为的增加是愿意与外界建立关系的重要特征之一。
二、演奏小敲打乐器
经过《你好歌》后,治疗师可以引导自闭症儿童选择自己喜爱的小敲打乐器为音乐或歌曲伴奏,此时辅助音乐治疗师也同儿童一起演奏小敲打乐器,使儿童在模仿音乐治疗师的过程中能正确地把握演奏小敲打乐器的要领。这种训练一般都是儿童随治疗师演奏或播放的音乐打节奏。
三、带表演的歌唱
带表演的歌唱活动在许多自闭症儿童中不是太受欢迎,一方面由于歌词的语言表达对于部分自闭症儿童有一定困难,可能产生压力后影响演唱兴趣,另一方面许多自闭症儿童对与音乐治疗师一同进行歌表演有被“束缚”的感觉,似乎歌词限制了儿童的某种“宽松感”。但许多表演唱歌词中的认知内容对儿童的成长是有益的,自闭症儿童也可接受一些歌表演活动,时间不宜过长。
四、音乐律动训练
针对抵触情绪较重的自闭症儿童可以靠演奏或播放音乐来打动儿童,治疗师根据儿童的现场表现找到适合他的音乐,允许儿童在感受音乐时自由活动,其间治疗师及时抓住儿童表现出的律动节奏,为儿童即兴创作或播放适合他的音乐。
五、演奏儿童爵士鼓
还有一些自闭症儿童喜欢强烈的爵士鼓演奏,尤其有攻击行为的儿童喜欢在音乐治疗中用比较长的时间打爵士鼓。打爵士鼓对转移、削减其攻击行为具有一定的治疗作用,治疗师为这类儿童配置的音乐常需要跟随儿童打的节奏即兴创作音乐,然后逐步过渡到让儿童随治疗师的音乐节奏打鼓。虽然儿童不可能掌握太多爵士鼓演奏技巧,但多个鼓的敲打和加上脚踩鼓的爵士鼓特色,明显在训练儿童协调能力等方面优于普通大鼓的单一打法。
六、听赏乐曲
单纯播放音乐或即兴弹奏、哼唱无词歌的形式适合重度自闭症儿童和语言表述能力较差、注意力集中时间太短以及年龄偏小的自闭症儿童。适合自闭症儿童的听赏音乐风格大部分为比较欢快的节奏,不局限儿童音乐的选曲范围和地域。在自由活动中感受一段音乐后,儿童有可能接受过去从来不接受的与治疗师简短对话和治疗师指令。总之,自闭症儿童在感受一段欢快音乐后,原有对外界的抵触情绪有可能发生变化。大量的中外自闭症儿童音乐治疗案例显示听赏音乐可以引发自闭症儿童与他人建立关系的欲望。
七、演奏木琴、甩琴等
自闭症儿童对小敲打乐器、甩琴、木琴等一般兴趣都不会太长,虽然有时可能继续按音乐治疗师要求去操作乐器,但从其游离的目光就可以发现儿童已处于被动状态,这时治疗师需要换下一种训练项目,尽快结束儿童注意力不集中状态。
八、拍手唱
儿童常常沉浸身体自我刺激的突出表现就是玩弄手,所以我们可以借助这个动作进行一对一的互动,跟着节拍唱歌,尽管孩子不说,但她也会隐隐的知道了音乐的节拍概念,当你与孩子击掌时她,尽管一开始并不对视,但随着你唱歌声音增大,以及稍稍变化节奏时,孩子会发现变化,从而开始注意到你的存在。当你加速和减速的时候,孩子会有情绪反应,甚至有时会出现少数的主动语言。慢慢将互相击掌演化出一些其他的随音乐律动的动作,可以形成舞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