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肌的结构特征
心肌的结构特征
心肌细胞与骨骼肌的结构基本相似,也有横纹,但在结构上具有以下几个特征:
闰盘结构
心肌细胞为短柱状,一般只有一个细胞核,而骨骼肌纤维是多核细胞。心肌细胞之间有闰盘结构。该处细胞膜凹凸相嵌,并特殊分化形成桥粒,彼此紧密连接,但心肌细胞之间并无原生质的连续。心肌组织过去曾被误认为是合胞体,电子显微镜的研究发现心肌细胞间有明显的隔膜,从而得到纠正。心肌的闰盘有利于细胞间的兴奋传递。这一方面由于该处结构对电流的阻抗较低,兴奋波易于通过;另方面又因该处呈间隙连接,内有15~20埃的嗜水小管,可允许钙离子等离子通透转运。因此,正常的心房肌或心室肌细胞虽然彼此分开,但几乎同时兴奋而作同步收缩,大大提高了心肌收缩的效能,功能上体现了合胞体的特性,故常有“功能合胞体”之称。
横断面
心肌细胞的细胞核多位于细胞中部,形状似椭圆或似长方形,其长轴与肌原纤维的方向一致。肌原纤维绕核而行,核的两端富有肌浆,其中含有丰富的糖原颗粒和线粒体,以适应心肌持续性节律收缩活动的需要。从横断面来看,心肌细胞的直径比骨骼肌小,前者约为15微米,而后者则为100微米左右。从纵断面来看,心肌细胞的肌节长度也比骨骼肌的肌节为短。
超微结构
在电子显微镜下观察,也可看到心肌细胞的肌原纤维、横小管、肌质网、线粒体、糖原、脂肪等超微结构。但是心肌细胞与骨骼肌有所不同;心肌细胞的肌原纤维粗细差别很大,介于0.2~2.3微米之间;同时,粗的肌原纤维与细的肌原纤维可相互移行,相邻者又彼此接近以致分界不清。心肌细胞的横小管位于Z线水平,多种哺乳动物均有纵轴向伸出,管径约0.2微米。而骨骼肌的横小管位于A-I带交界处,无纵轴向伸出,管径较大,约0.4微米。心肌细胞的肌质网丛状居中间,侧终池不多,与横小管不广泛相贴。总之,心肌细胞与骨骼肌细胞在形态和功能上均各有其特点。
老人心衰临死前的症状
心力衰竭是由于心肌梗死、心肌病、血流动力学负荷过重、炎症等任何原因引起的心肌损伤,造成心肌结构和功能的变化,最后导致心室泵血或充盈功能低下。它可以分为急性心力衰竭和慢性心力衰竭。
心衰病人在去世之前大多会出现胸口闷的现象。这种现象如果发现不及时是会直接导致死亡的。或者是突发严重呼吸困难;呼吸频率达30~40次/分端坐呼吸面色灰白、发绀、极度烦躁、大汗淋漓同时可频发咳嗽等。
阴道的结构特征
阴道的结构主要是下部较窄,下端以阴道口开口于阴道前庭。在处女阶段,阴道口的周围有处女膜附着,可呈环形、半月形、伞状或筛状。处女膜破裂后,阴道口周围留有处女膜痕。
阴道的上端宽阔,包绕子宫颈阴道部,在二者之间形成环形凹陷,称为阴道穹,可分为前部、后部及2个侧部。以阴道穹后部最深,并与直肠子宫凹陷紧密相邻,二者间仅隔以阴道壁和一层腹膜。临床上有较大的实用意义,如可经后穹引流凹陷内的积液。
动脉的结构特点
内膜由内皮、内皮下层、内弹性膜组成。内皮下层位于内皮之外,为较薄的疏松结缔组织,内含少量平滑肌纤维。内弹性膜由弹性蛋白构成,弹性膜上有许多小孔。在中动脉的横切面上,因血管壁收缩,使内弹性膜呈波浪状,可做为内、中膜的分界线;中膜较厚,主要由10~40层平滑肌组成,故称肌性动脉;在平滑肌之间有少量弹性纤维和胶原纤维。平滑肌纤维的舒缩可控制管径的大小,调节器官的血流量。此外平滑肌纤维具有产生结缔组织和基质的功能;外膜厚度与中膜相近,由疏松结缔组织组成。在外膜与中膜交界处有外弹性膜相隔,外膜中有小血管、淋巴管神经分布。
小动脉和微动脉的结构特点
管径在0.3~1mm之间,为小动脉,管壁结构与中动脉相似,但各层均变薄,内弹性膜明显,中膜含数层平滑肌,外弹性膜不明显,平滑肌舒缩可使管径变小,增加血流阻力,因此小动脉也称外周阻力血管;管径在0.3mm以下者为微动脉,管壁由内皮和1~2层平滑肌构成,外膜较薄。
大动脉的结构特点
大动脉又称弹性动脉,如主动脉、肺动脉、无名动脉、颈总动脉、锁骨下动脉和髂总动脉等。大动脉与中动脉是渐变的,其间没有明显界限。内膜比中动脉内膜厚,内弹性膜与中膜的弹性膜相连续;中膜:最厚,主要由40~70层有孔的弹性膜构成,故又称弹性动脉。在弹性膜之间还有平滑肌及少量胶原纤维和弹性纤维;外膜较薄,由结缔组织构成,其中有营养血管、淋巴管、神经等。外弹性膜与中弹性膜相连,故分界不清。
益诺胶囊的结构特征
益母草总碱
"益母草总碱"是益母草的有效部位,现已知有水苏碱、益母草碱等多种生物碱,一般以盐酸水苏碱作为测定的指标成分。
在对家兔离体子宫实验中,总碱浓度为0.2-1mg/ml时,剂量一张力呈线性关系,至2mg/ml以上时达最大张力。有时可见益母草总碱对自发性收缩的标本呈双向性作用,用最低有效量或突然增加浓度(超过原浓度5倍)时,在引起兴奋之前可有10-20分钟的短暂抑制,因而判断益母草总碱的作用与剂量有关。
对益母草药效的研究需上升到对有效部位的研究才能进一步加强益母草的疗效及减低益母草潜在不良反应的发生。
冬虫夏草及其形态特征和结构特征
冬虫夏草又名虫草,是我国民间惯用的一种名贵滋补药材,其营养成分高于人参,可入药,也可食用,是上乘的佳肴,具有很高的营养价值。冬虫夏草可以增强机体的免疫力,滋补肺肾,对肺癌、肝癌等有明显的抑制作用。在临床上对肺虚久咳,气喘,肺结核咯血,盗汗,肾虚腰膝酸痛,阳痿遗精,神经衰弱及化疗、放疗后的红细胞下降都有疗效 。
形态特征
冬虫夏草为虫体与菌座相连而成,全长9~12厘米。虫体如三眠老蚕,长约3~6厘米,粗约0.4~0.7厘米。外表呈深黄色,粗糙,背部有多数横皱纹,腹面有足8对,位于虫体中部的4对明显易见。
断面内心充实,白色,略发黄,周边显深黄色。菌座自虫体头部生出,呈棒状,弯曲,上部略膨大。表面灰褐色或黑褐色,长可达4~8厘米,径约0.3厘米。折断时内心空虚,粉白色。臭微,味淡。以虫体色泽黄亮、丰满肥大、断面黄白色、菌座短小者为佳。
结构特性
可溶性冬虫夏草多糖,是一种高度分支的半乳糖甘露聚糖,主链为由α(1→2)糖苷键连接的D-呋喃半乳糖基以及(1→4)键连接的D吡喃半乳糖基,非还原性末端均为D-呋喃半乳糖和D-吡喃甘露聚糖,支链含(1→3)、(1→5)和(1→6)糖苷键连接的D-呋喃甘露糖。
胆汁酸的结构特点
天然胆汁酸是胆烷酸的衍生物,在动物的胆汁中它们通常与甘氨酸或牛磺酸的氨基以酰胺键结合成甘氨胆汁酸或牛磺胆汁酸,并以钠盐形式存在。
胆烷酸的结构中有甾体母核,其中B/C环稠合皆为反式,C/D环稠合也多为反式,而A/B环稠合有顺反两种异构体形式。
A/B环稠合为顺式:正系;A/B环稠合为反式式:别系医学|教育网搜集整理。
胆汁酸通常是24个碳原子的胆烷酸的衍生物,常见的有胆酸、去氧胆酸、鹅去氧胆酸、α-猪去氧胆酸及石胆酸;而在鱼类、两栖类和爬行类动物中的胆汁酸则含有27个碳原子或28个碳原子,这类胆汁酸是粪甾烷酸的羟基衍生物,而且通常和牛磺酸结合。
去氧胆酸具有松弛平滑肌的作用,鹅去氧胆酸和熊去氧胆酸有溶解胆结石的作用,而一猪去氧胆酸具有降低血液胆固醇的作用。
女人阴道结构特征
阴道是由粘膜、肌层及外膜构成的肌性空腔器官,长约11厘米左右,直径约2.5厘米左右的,富于伸展性。
上端环绕子宫颈,下端开口于阴道前庭,连接子宫及外生殖器。当妇女直立时,阴道呈竖立方向与子宫颈的夹角略大于90度。阴道开口位于女阴后方,在尿道开口之后。前方有膀胱和尿道,后方邻直肠。临床上可隔直肠壁触诊直肠子宫陷凹、子宫颈和子宫口的情况。阴道下部穿经原生殖膈。膈内的尿道阴道括约肌和肛提肌的内侧肌纤维束均对阴道有括约作用。
阴道前壁短,长约6~7cm,上部借膀胱阴道隔与膀胱底、颈部相邻,其中、下部借尿道阴道隔与尿道相邻。阴道后壁较长,长约7.5~9cm,上部与直肠子宫陷凹相邻,中部借直肠阴道隔与直肠壶腹相邻,其下部与肛管之间有会阴中心腱。子宫颈与阴道壁之间形成的环形腔隙,称阴道穹。阴道穹可分为前、后及左、右侧部,其中阴道穹后部较深,与直肠子宫陷凹紧邻。腹膜腔内有脓液积存时,可经此部进行穿刺或切开引流。
阴道经常处于前后壁相接触的塌陷状态。阴道的下部较窄,下端以阴道口(vaginalorifice)开口于阴道前庭。在处女,阴道口的周围有处女膜(hnmen)附着,可呈环形、半月形、伞状或筛状。处女膜破裂后,阴道口周围留有处女膜痕。
心肌病和心肌炎的区别
这是2个概念
心肌炎多数指病毒性心肌炎,因感冒不愈,病毒侵犯心脏,引起心肌损伤为主的心脏疾病。
心肌病多指心肌病理性结构改变的心脏病,如扩心病、肥厚心肌病等。
治疗和预后而言:
心肌炎大多可以痊愈,不留后遗症。但有少数人久而不愈,引起心肌病改变。多见于扩张型心肌病。
心肌病已经形成病理性心肌结构改变,不可能痊愈,大多会愈发加重,直至全心结构明显改变,出现心衰症状。
老人心衰临死前的症状
1.心力衰竭是由于心肌梗死、心肌病、血流动力学负荷过重、炎症等任何原因引起的心肌损伤,造成心肌结构和功能的变化,最后导致心室泵血或充盈功能低下。它可以分为急性心力衰竭和慢性心力衰竭。
2.心衰病人在去世之前大多会出现胸口闷的现象。这种现象如果发现不及时是会直接导致死亡的。或者是突发严重呼吸困难;呼吸频率达30~40次/分端坐呼吸面色灰白、发绀、极度烦躁、大汗淋漓同时可频发咳嗽等。
花粉的结构与特征分析
花粉是种子植物特有的结构,相当于一个小孢子和由它发育的前期雄配子体。在被子植物成熟花粉粒中包含2个或3个细胞,即一个营养细胞和一个生殖细胞或由其分裂产生的两个精子。在两个细胞的花粉粒中,两个精子是在传粉后在花粉管中由生殖细胞分裂形成的。在裸子植物的成熟花粉粒中包含的细胞数目变化较大,从1~5个或更多个细胞,其中有1~2个原叶细胞,是雄配子体中残留的几个营养细胞,形成后往往随即退化,在被子植物的雄配子体中已完全消失。
各类植物的花粉各不相同。根据花粉形状大小,对称性和极性,萌发孔的数目、结构和位置,壁的结
花粉 构以及表面雕纹等,往往可以鉴定到科和属,甚至可以鉴定到植物的种。花粉形态的研究可为分类鉴定和花粉分析中鉴定化石花粉提供依据,同时也为植物系统发育的研究提供有价值的资料。
大多数花粉成熟时分散,成为单粒花粉。但也有两粒以上花粉粘合在一起的,称为复合花粉粒。许多花粉结合在一起,在一个药室中至少有两块以上的,称为花粉小块。在一个或几个药室中全部花粉粒粘合在一起的,称为花粉块。花粉小块和花粉块主要见于兰科和萝藦科植物。
花粉粒在四分体中朝内的部分,称为近极面。朝外的部分称为远极面。连接花粉近极面中心点与远极面中心的假想中的一条线,称为极轴,与极轴成直角相交的一条线称为赤道轴,沿花粉两极之间表面的中线为赤道。在有极性的花粉中,可以分为等极的,亚等极的和异极的3个类型。花粉通常是对称的,有两种不同的对称性:辐射对称和左右对称。
花粉多为球形,赤道轴[1] 长于极轴的称为扁球形;特别扁的称为超扁球形;相反地,极轴长于赤道轴的称为长球形,特别长的称为超长球形。花粉在极面观所见赤道轮廓,可呈圆形,具角状,具裂片状等等。在赤道面观,花粉轮廓可呈圆形、椭圆形、菱形、方形等等。
花粉大小因种而不同,变化很大。最小的花粉见于紫草科的勿忘草,约(4~8)微米×(2~4)微米。大型花粉直径为100~200微米〔姜属〕,120~150微米〔锦葵科的许多属种,以及牵牛,芭蕉属等〕。大多数花粉最大直径约为20~50微米。水生植物大叶藻花粉细长,约为(1200~2900)微米×(3.5~9.5)微米。
萌发孔为花粉壁上变薄的区域,花粉萌发时花粉管往往由萌发孔伸出。萌发孔按其长和宽的比例,通常分为沟、孔两类。凡长与宽之比大于2的为沟,不到2的为孔。有时短沟和长孔之间不易区分。只具沟或孔的为简单萌发孔,沟和孔共同组成的为复合萌发孔。萌发孔分布在极面,赤道面或散布于球面。分布于远极面上的单沟,又称为槽。萌发孔有许多变异,也有没有萌发孔的花粉。
花粉壁通常分为两层,即外壁和内壁。内壁的成分主要是果胶纤维素,抗性较差、在地表容易腐烂,经酸碱处理则分解;而外壁主要成分是孢粉素,抗腐蚀及抗酸碱性能强,在地层中经千百万年仍保持完好,所以研究花粉形态,主要依据外壁的结构。外壁又可分两层,即外层和内层。外层一般由3层组成,最外层为覆盖层,其上或具穿孔,发育不完全时,为具半覆盖层的或无覆盖层的花粉。下面一层为柱状层,具有柱状(或棒状)结构。再下面一层为基层。
花粉表面光滑或具各种各样的纹饰(雕纹)。纹饰的类型因种属而不同。主要的雕纹有颗粒状,瘤状,棍棒状,刺状,条纹状,皱波状,网状,脑皱状等等。
睾丸的结构特征
睾丸表面有一层坚厚的纤维膜,称为白膜,沿睾丸后缘白膜增厚,凸入睾丸内形成睾丸纵隔。从纵隔发出许多结缔组织小隔,将睾丸实质分成许多睾丸小叶。
睾丸小叶内含有盘曲的精曲小管,精曲小管的上皮能产生精子。小管之间的结缔组织内有分泌男性激素的间质细胞。
精曲小管结合成精直小管,进入睾丸纵隔交织成睾丸网。从睾丸网发出12~15条睾丸输出小管,出睾丸后缘的上部进入附睾。
睾丸属男性内生殖器官。正常男性有两个睾丸,分别位于阴囊左右侧。睾丸呈卵圆形,色灰白。成人睾丸长3.5-6厘米,宽2.3-4厘米,厚2-2.8厘米,每侧睾丸重16-67克。一般左侧者比右侧者低约0.5厘米。有的人睾丸一大一小,一高一低,如果差别不大,均属正常。
睾丸内有大量弯曲的精曲小管,其间含有间质细胞。精曲小管是产生精子的地方,一个人一生中产生的精子数目大得惊人,一次射精3-4毫升,含有3-4亿个精子,少则也有1-2亿个;一生中产生的精子数竟可达1万亿个以上。精子的产生易受温度等多种因素的影响,如果睾丸周围温度过高或受到化学毒物的影响,精子的产生将出现障碍。
间质细胞产生雄激素,与男性第二性征、生理功能等密切相关。
硬化剂的结构特性
硬化剂的固化温度和固化物的耐热性有很大关系。同样地,在同一类硬化剂中,虽然具有相同的官能基,但因化学结构不同,其性质和硬化物特性也不同。因此,全面了解具有相同官能基而化学结构不同的多胺硬化剂的性状、特点,对选择硬化剂来说,是很重要的。
在色相方面,脂环族最浅,基本上是透明的,而脂肪族和芳香族,其着色程度相当显著。在黏度方面,也有很大不同,脂环族不过零点零几Pa·s,而聚酰胺则非常黏稠,达数Pa·s,芳香族胺多为固态。适用期长短正好与硬化性完全相反,脂肪族反应性最高,而脂环族、酰胺、芳香族依次降低。
色相:(优)脂环族→脂肪族→酰胺→芳香胺(劣)
熟度:(低)脂环族→脂肪族→芳香族→酰胺(高)
适用期:(长)芳香族→酰胺→脂环族→脂肪族(短)
硬化性:(快)脂肪族→脂环族→酰胺→芳香族(慢)
刺激性:(强)脂肪族→芳香族→脂环族→酰胺(弱)
多胺类硬化剂的化学结构和性质
另外,在光泽、柔软性、粘接性、耐酸性、耐水性方面,也呈一定规律性。
光泽:(优)芳香族→脂环族→聚酰胺一脂肪胺(劣)
柔软性:(软)聚酰胺→脂肪族→脂环族→芳香族(刚)
粘接性:(优)聚酰胺→脂环族→脂肪族→芳香族(良)
耐酸性:(优)芳香族→脂环族→脂肪族→聚酰胺(劣)
耐水性:(优)聚酰胺→脂肪胺→脂环胺→芳香胺(良)
多胺类硬化剂的化学结构和与双酚A树脂固化物的性质
对光泽来说,芳香族最好,脂肪族最差。此性质受硬化温度的影响,随温度升高,光泽变好。至于柔软性,官能基间距离长的聚酰胺更优良一些,而交联密度高的芳香胺则差。耐热性与柔软性正好相反,而粘接性则与柔软性一致。耐药品性(耐酸性)受化学结构影响,芳香族比较优良,脂肪胺和聚酰胺则易受化学药品腐蚀。耐水性受官能基质量浓度的支配,官能基质量浓度低、疏水度高的聚酰胺类更耐水,而官能基质量浓度高的芳香族则差一些。
眼皮的结构特点
眼睑由浅及深分别是皮肤、皮下组织、肌层、睑板和睑结膜。
(1)皮下组织:为疏松结缔组织、易水肿。
(2)肌层:主要是眼轮匝肌和提上睑肌。
(3)睑板:有睑板腺。
眼睑分上睑和下睑,上、下睑之间的裂隙称睑裂。睑裂的内、外侧端分别称内眦和外眦。内眦呈钝圆形,附近有一微陷的空间,叫做泪湖,泪湖底上有蔷薇色的隆起称泪阜。上、下睑的内侧端 各有一小突起,突起的顶部有一小孔,叫泪点,是泪小管的开始处。
上、下睑都有前、后两面。前面为皮肤,后面为结膜。二者之间有皮下组织,肌层和睑板。前后两面移行部叫脸缘。睑缘有睫毛约2、3行,上下睫毛均弯曲向前,故闭眼时并不妨碍睑裂的关闭。睫毛有防止灰尘进入眼内和减弱强光照射的作用。睫毛根部有睫毛腺,此腺的急性炎症即称麦粒肿。眼睑的皮肤细薄,皮下组织疏松,故可因积水或出血而肿胀。肌层主要是眼轮匝肌的睑部,该肌收缩时睑裂关闭。
睑板tarsus由致密结缔组织构成,呈半月形。上、下睑板的内、外侧端各 合成水平走行的结缔组织带附着于眶缘,称睑内侧韧带和睑外侧韧带。睑板内有许多睑板腺,与睑缘成垂直排列,并开口于睑缘。睑板腺分泌油样液体,有润滑睑缘防止泪液外溢的作用。睑板腺被阻塞时,形成睑板腺囊肿,亦称霰粒肿
血管的结构特征
血管是指血液流过的一系列管道。人体除角膜、毛发、指(趾)甲、牙质及上皮等处外,血管遍布全身。按血管的构造功能不同,分为动脉、静脉和毛细血管三种。动脉起自心脏,不断分支,口径渐细,管壁渐薄,最后分成大量的毛细血管,分布到全身各组织和细胞间。毛细血管再汇合,逐级形成静脉,最后返回心脏。
血管主动脉和大动脉的管壁较厚,含有丰富的弹性纤维,具有可扩张性和弹性。左心室射血时,动脉内的压力升高,一方面推动动脉内的血液向前流动;
另一方面,使主动脉和大动脉被动扩张,容积增大。左心室不再射血,后主动脉瓣关闭,但扩张的主动脉和大动脉可以发生弹性回缩,把在射血期多容纳的那部分血液继续向外周方向推动,故主动脉和大动脉具有可扩张性和弹性作用,可以将左心室收缩时产生的能量、暂时以势能的形式贮存,故它们被称为弹性贮器血管。
随着动脉分支变细,管壁逐渐变薄,弹性纤维逐渐减少,而平滑肌的成分逐渐增多。小动脉和微动脉口径较小,且管壁又含有丰富的平滑肌,通过平滑肌的舒缩活动很容易使血管口径发生改变,从而改变血流的阻力。
血液在血管系统中流动时所受到的总的阻力,大部分发生在小动脉,特别是微动脉。因此,称它们为阻力血管。小动脉和微动脉收缩和舒张,可显着地影响器官和组织中的血流量。正常血压的维持在一定程度上取决于外周血管小动脉和微动脉对血流产生的阻力,即外周阻力。又因它们位于毛细血管之前,所以又叫毛细血管前阻力血管。
在各类血管中,毛细血管的口径最小,数量最多,总的横截面积最大,血流速度最慢,管壁最薄,仅由单层内皮细胞和基膜组成,通透性很好,有利于血液与组织进行物质交换,故毛细血管被称为交换血管。
毛细血管汇合成微静脉,管壁又逐渐出现平滑肌。到小静脉,管壁已有完整平滑肌层.微静脉和小静脉的平滑肌舒缩,同样可以改变血管的口径和血流的阻力。故将它们称为毛细血管后阻力血管。静脉和相应的动脉相比,数量大,口径小,管壁博,易扩张。通常安静时,静脉内容纳60-70%的循环血量,故又叫容量血管。